[爆卦]後遺症醫學英文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後遺症醫學英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後遺症醫學英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後遺症醫學英文產品中有1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立百病毒】是什麼?專家說它比新冠病毒可怕?陳時中:「4大恐慌因素仍須警示」:新冠病毒還在肆虐,外國媒體又報導警告另一種病毒「立百病毒(英文:Nipah)」可能引發下一波大流行,而且立百病毒人畜共通,比新冠病毒更容易傳播。到底立百病毒是什麼樣的病毒,它對人類真有迫在眉睫的威脅嗎?【註1】 19...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NTDHealth,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邀請到國醫董延齡及張仲景文教基金會張閎運執行長,為大家解說心血管相關疾病,中醫如何治療,又多使用張仲景哪些藥方呢? 單元一 生命垂危之際 我想到的是老中醫 (本集開始,VCR進入時裝劇)。 話說今年年初,一位西方醫學博士夜半突發腦中風現象, 用盡他所有的意志與氣力,除了教太太幫他用力拍背外, ...

  • 後遺症醫學英文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3-10 07:30:00
    有 26 人按讚

    【立百病毒】是什麼?專家說它比新冠病毒可怕?陳時中:「4大恐慌因素仍須警示」:新冠病毒還在肆虐,外國媒體又報導警告另一種病毒「立百病毒(英文:Nipah)」可能引發下一波大流行,而且立百病毒人畜共通,比新冠病毒更容易傳播。到底立百病毒是什麼樣的病毒,它對人類真有迫在眉睫的威脅嗎?【註1】
      
    1999年首次由豬隻傳染給馬來西亞農民的「立百病毒」,症狀包含嘔吐、痙攣與腦腫脹,部分患者還會有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等嚴重呼吸道問題,嚴重者會出現腦炎與癲癇,並在24到48小時內發展成昏迷狀態,WHO指出,立百病毒死亡率為40%至75%,遠高於新冠肺炎。【註2】
      
    總統蔡英文於2月9日召開國安高層會議後發表談話,其中對於疫情後的衝擊,不得再忽視新興傳染病,從「立百病毒」來看,我國仍會面臨挑戰,因此她已委請副總統賴清德,前副總統陳建仁針對「立百病毒」做超前部署。【註3】
      
    ■立百病毒疫情
    「立百病毒」具高致死率(40-75%)、且人畜共通,比「新冠病毒」更容易傳播的「立百病毒」曾於1999年在馬來西亞及新加坡造成疫情,且2001年起在孟加拉陸續有疫情通報,但該病毒與1999年造成馬來西亞疫情的病毒為不同株,除此之外,印度也陸續出現疫情。
      
    1998年第一次在馬來西亞發現立百病毒(Nipah virus),1999年在馬來西亞及新加坡流行,孟加拉在2001年、2003年、2004年的冬天皆發生流行,是人畜共通傳染病,人感染死亡率高,從印度至西太平洋在果蝠分離出病毒,可能為自然宿主。
      
    ▶馬來西亞
    1998年第一次在馬來西亞養豬戶爆發腦膜炎,進而發現立百病毒,對該國的143個屠宰場的668工作者篩檢,只有7個工作者有立百病毒陽性抗體反應且集中於爆發疫情的三個省份,陽性抗體反應者皆位於有養豬的農場,沒養豬的農場的工作者皆呈陰性反應。
      
    從1998年9月到1999年5月在馬來西亞三個省份爆發265例腦炎,多數為養豬的農人,在豬隻及受感染的病例身上的有呼吸道及神經症狀,並且分離出同樣的核酐酸序列。1638位軍人參與撲殺疫區約一百萬隻豬後有兩位軍人發病。
      
    2001年1月至2月在印度的西孟加拉邦(West Bengal)的Siliguri發生流行,在18個病人中有8個病人有IgM及IgG,此處鄰近孟加拉,經基因定序發現與孟加拉流行的品系較靠近而與馬來西亞流行的品系較遠。(備註:「IgM抗體」是病毒感染後,最早出現免疫反應的抗體,大約在感染後1~2周出現,濃度會隨著清除病毒的作用遞減,之後人體會產生「IgG抗體」,可能在體內停留數月之久) 【註4】
      
    ▶新加坡
    1999年:在新加坡有11個屠宰廠的工作人員因為接觸由馬來西亞輸入的豬隻而受到立百病毒感染,造成1人死亡。【註5】
      
    ▶孟加拉
    2019年2月:孟加拉西北部巴利亞丹吉區(Baliadangi Upazila) 發生5人死亡之家庭群聚案,其中1人檢驗陽性。
      
    2019年6月:於同地區發生疑似家庭群聚案例,3人住院中,發病前一天皆曾食用棗類,檢體檢驗中。
      
    ▶印度
    2018年:印度喀拉拉邦(Kerala)更發生該國第3次疫情,累計17例死亡,與受感染果蝠有關。
      
    2019年6月:喀拉拉邦也公布1例確診,監測的86例接觸者中,包含2名曾照護個案且有發燒症狀之護士。
      
    ■立百病毒傳播方式
    立百病毒可藉由蝙蝠及豬隻傳染給人類:
    ▶人類大多數是「直接接觸」生病豬隻或經由呼吸道飛沫、接觸生病動物之口鼻分泌物或其組織所感染。
    ▶「食用」到受感染果蝠尿液或唾液污染的水果或椰棗、樹汁等,也可能導致感染。
      
    立百病毒也有有限的人與人之間的傳播案例:
    ▶在孟加拉與印度疫情均發現,立百病毒可經由接觸患者分泌物及排泄物等引起人傳人。
      
    ■立百病毒感染後症狀
    ▶感染立百病毒後:
    初期的症狀與流感類似,有些無症狀,有些呈現輕微或嚴重急性呼吸道症狀。嚴重個案可導致腦炎及抽搐,並於24─48小時進展至昏迷。
      
    ▶康復後:
    可能有後遺症,如抽搐或人格改變。【註6】
      
    英國衛報等多家歐洲媒體報導指出,英國和荷蘭政府資助的獨立組織「藥品普及基金會(Access to Medicine Foundation)」,點名「立百病毒」是下一個可能引發大流行的傳染病種,理由包括:
    ▶潛伏期更長(有病例顯示長達45天才發病)
    ▶傳染物種更多種(豬、馬、羊、狗、貓等)
    ▶傳播途徑更直接(直接接觸病毒,或吃下受污染的食物)
    ▶感染立百病毒會引發嚴重的呼吸道症狀、腦炎,致死率最高可達到75%。【註7】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明,總統對立百病毒的狀況很擔心,且也召開過相關會議,他表示,立百病毒對我國威脅小,各界對於立百病毒會出現恐慌,主要有四個因素:
    1.自然宿主為蝙蝠
    2.會人傳人
    3.致死率達4到7成
    4.沒有藥物及疫苗
      
    這四大恐慌因子,讓人容易聯想到新冠疫情的初期,易令人感到害怕,不過日前衛福部與農委會召開過會議討論,認為立百病毒在台灣引起大流行的風險低,但礙於新興傳染病的種類多,只要有潛在風險,都應該提醒社會要提高警覺。
      
    ■陳時中分析立百病毒不會在台灣大流行的原因
    (一)蝙蝠不會飛這麼遠,難從印度、孟加拉飛至台灣
      
    (二)立百病毒除了蝙蝠以外,豬為主要宿主,但台灣為了防範非洲豬瘟,對豬的管制相當嚴苛,養殖業的感控能力也好,難以藉此傳播至台灣。
      
    立百病毒雖致死率高,不過染疫者會出現發燒症狀,台灣目前廣設發燒篩檢站,還有TOCC(旅遊史、職業別、接觸史、群聚)的詢問,絕對能阻絕立百病毒入侵台灣。立百病毒也不是透過飛沫傳播,主要是透過接觸或體液接觸,只要環境衛生做好,都可以大幅降低傳播的可能性。【註2】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註1】
    ( ETtoday健康雲 | ETtoday新聞雲)「新冠還沒走...更致命「立百病毒」又來襲?人畜共通恐更易突變傳播」:http://bit.ly/3kbVnSl
      
    ∎【註2】
    (ETtoday新聞雲)「WHO列9種「最強病毒」清單 它狠甩新冠肺炎!致死率竟高達75%」:http://bit.ly/3kgh3g9
      
    ∎【註3】
    (聯合報)「立百病毒並未於中國爆發 陳時中指4大恐慌因素仍須警示」:http://bit.ly/3bzxfoA
      
    ∎【註4】
    (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新興傳染病-立百病毒」 :https://bit.ly/3u6orz3
      
    ∎【註5】
    ( 衛生福利部- 衛生福利部屏東醫院)「立百病毒感染症」:https://bit.ly/3ulPiXX
      
    ∎【註6】
    (Heho健康)比新冠還致命的「立百病毒」疫情全在亞洲!5招預防一次看:http://bit.ly/3bsafrO
      
    ∎【註7】
    (康健雜誌)「新冠病毒還沒走,更厲害的立百病毒又來犯?病毒專家憂人畜共通更易突變傳播」:https://bit.ly/3aK06rh
        
    ➤➤照片
    ∎(環境資訊中心) 印度爆發人畜傳染病立百病毒累積11死,國內暫無威脅仍須注意防治:https://bit.ly/3pJwAGl  
      
    ∎ ( VMEDO ) nipah virus infection:https://bit.ly/3aylkIz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疾病管制署 #新興傳染病 #立百病毒
      
    衛生福利部 / 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 / 行政院農委會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 後遺症醫學英文 在 Eddie Tam 譚新強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12-11 07:29:12
    有 172 人按讚

    譚新強:香港COVID疫苗情况:擔心東不成西不就

    美國大選至今已一個多月,本應早已塵埃落定。結果一點都不接近,拜登拿到的普選票比特朗普多700多萬票,預計選舉人票結果是302對236,跟2016年特朗普的得票一樣,當年他已吹噓那是一場landslide victory(壓倒性勝利)!

    特朗普不認輸是意料中事,他在多個州份提出超過50次法律訴訟,在某些結果接近的州份亦重點選票,但結果毫無改變,各州法院亦判特朗普敗訴,最高法院更不接受聆聽對賓州選舉結果的挑戰。

    得州總檢察長告4關鍵州州議會

    下周一50個州的選舉人即將在華盛頓正式投票,但周二得州共和黨總檢察長(attorney general)帕克斯頓(Ken Paxton)──此人正被檢控證券訛騙及受到貪污調查,竟前所未有地直接入稟聯邦最高法院,控告賓夕法尼亞、喬治亞、威斯康星和密歇根等4個關鍵州份。他已不再是企圖挑戰選舉結果,而是控告這些州議會,早前容許郵寄投票是違法行為!如成功,將取消近千萬選票!後來更瘋狂的是另外17個州份的共和黨總檢察長和特朗普以私人身分,也加入訴訟,對最高法院施加壓力,接受此無理取鬧案件。特朗普親自提名3名大法官,包括臨近大選前數周,醜陋地塞進去的巴雷特(Amy Coney Barrett),形成6保守派對3自由派的局面。即使如此,按大部分憲法專家的意見,最高法院接受此案的機會非常低。

    即使最後特朗普仍然失敗,他仍對美國整個憲法、選舉和所謂民主制度,製造前所未有的傷害。我已多次解釋,《美國憲法》已非常古老和過時,充滿漏洞和不公之處,也不可全怪傑弗遜(Thomas Jefferson)和麥迪遜(James Madison)等開國元勳(founding fathers),他們實在無法預計近250年後的政治情况和科技水平,當年成立選舉人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保護擁有奴隸制度的南方州份權益,另外亦因交通和通訊不便,所以從普選(最初沒有)至選舉人投票,再到國會確定日,至最後宣誓就職,整個過程複雜且需時近3個月(本來更長)。

    過往100年,隨着社會和科技進步,美國選舉制度雖沒改變,但實質執行已變得順暢。理論上有極大自主權的選舉人,亦變得只按傳統,跟着本州普選票結果來投票,只有極少數會故意投相反票(後果最多是罰款)。其餘選舉細節如怎樣處理郵寄票,更毫不重要。過去雖曾出現選舉人票結果與普選票不相符,但非常罕有,所以勉強過骨。過去20年,這反民主現象已變為經常性,且已成為共和黨勝出總統寶座的唯一方法,所以他們就愈來愈喜歡鑽研憲法的各個漏洞,利用這些反民主手段來企圖達到政治目的。

    這種鑽憲法漏洞的玩法對美國製造極大傷害。如成功就突顯美國其實並非一個少數服從多數的民主國家,共和黨人的回應一般正是:「誰說美國是民主國家,我們只是一個沒有皇帝的共和國。」好,如果是這樣,就請不要整天把民主掛在口邊,不停批評甚至攻打其他美國主觀判斷為非民主國家!今次選舉,即使最後拜登仍能宣誓就職,社會分裂仍非常嚴重,將有近半已感染思想病毒的美國人,不會接受拜登總統的合法性。至今仍有近九成共和黨兩院議員,未有公開接受選舉結果。大部分外國元首已向拜登發出賀電,唯一最重要例外是俄羅斯總統普京……

    COVID疫情對美國政治毫無興趣,只等待機會,繼續散播,繼續殺人,周三死亡人數3200多,再創新高(周二美股才剛創新高,真諷刺)!特朗普繼續漠視疫情,帶頭舉行盛大宴會和集會,當然更鄙視已成為政治圖騰的口罩,其實只不過是在草菅人命。即使疫苗已快到手,但相信到拜登1月20日上任時,美國COVID死亡人數仍將再增近10萬,在這段時間死去的人最不值。數周前,COVID已升為美國頭號殺手,超過了心臟病和腫瘤。我真的認為特朗普犯了蓄意謀殺罪!

    新冠病毒已成美國頭號殺手

    疫苗的發展速度確比預期迅速,實驗結果顯示的有效率亦非常高,令人振奮!西方最先跑出的是輝瑞(Pfizer)與德國BioNTech合作,和莫德納(Moderna)的兩種利用全新mRNA技術的疫苗,有效率可能高達95%!英國率先批准輝瑞疫苗,周三已開始為年老國民注射,相信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亦將在本周批准緊急應用。除此,英國阿斯利康(AstraZeneca)與牛津合作,以較傳統技術發展出來的疫苗亦已接近成功。

    mRNA疫苗似乎有不少好處,有效率非常高,據說製造過程較快和簡單,較容易擴大產能。最大弊端是需要極低溫冷藏,輝瑞的需要攝氏零下70度,且儲存有效期只有數周,莫德納的亦需要零下20度,儲存期較長有數個月。疫苗本身未必非常昂貴,但冷藏和冷運輸設施形成極昂貴和高難度挑戰,尤其在發展中國家。同時因為是全新技術,所以有效期有多久,注射後能否仍傳播病毒,是否可只注射一次(暫時兩次)等問題,仍未有肯定答案。短期副作用包括發燒、頭痛和疲倦,長期副作用則不可能馬上知道。MIT有AI研究顯示輝瑞疫苗對亞洲人的有效度可能略低於白人,如屬實,真的有點欺人太甚,連疫苗都有種族歧視!另有或只是陰謀論的傳聞說疫苗可能影響女性生育,亦希望是假的。本身有嚴重過敏症的人可能也不適合接受疫苗。

    所以有不少專家認為阿斯利康和其他較傳統技術的疫苗,危險性較低,亦只需普通冰箱的攝氏3至4度儲存設施,將成為全球普遍使用的不二之選。但暫時實驗結果顯示阿斯利康的兩針疫苗注射有效率只有約70%(實驗情况可能有點出錯),仍不錯,但低於輝瑞和莫德納的95%。

    其實最先宣布成功發展疫苗的是俄羅斯Sputnik V(Sputnik本為蘇聯全球最早人造衛星太空計劃的名稱),已在俄羅斯應用。但因對外公布數據不多,不知其他國家會否採購。中國也在全速發展COVID疫苗,最少有5種已到第三期臨牀測試。據聞在內地已有近百萬人接受了科興(Sinovac)的疫苗注射,近日阿聯酋亦已完成國藥(Sinopharm)的疫苗測試,有效率為非常不錯的86%,準備廣泛應用。康希諾(CanSino)的mRNA技術疫苗,亦已收到墨西哥的3500萬劑訂單。

    採購分配疫苗必被美國政治化

    疫苗必將被美國和其他國家政治化。首要問題是採購疫苗的優先權和分配情况。美國已在輝瑞落了1億劑的訂單,只夠5000萬人使用,據聞本來輝瑞給予美國加至2億劑,但遭特朗普政府拒絕。但現在後悔了,特朗普當然顯示自私霸氣,近日已簽署行政命令(executive order),可隨時迫使輝瑞等藥廠優先為美國人製造疫苗,置其他國家訂單不顧。我真佩服極度自私的美國政府,甚至自認中肯的美國傳媒,還好意思批評中國宣布將把疫苗跟發展中國家如菲律賓、馬來西亞和非洲,以至全世界分享,為有企圖的陰謀!

    更諷刺的是,即使美國能自私地囤積大量疫苗,被思想病毒感染了的美國人,遠超過一半將拒絕接受免疫注射。調查顯示黑人COVID死亡率是平均的3倍至4倍,但不幸更抗拒疫苗,不少人將繼續無謂犧牲。按過去經驗,任何需要兩次或以上注射的免疫(如HPV),接受第一次注射後回去接受第二針的從來不到50%。尤其COVID疫苗有不輕副作用,很可能完成兩次注射的比例更低。

    國際間的疫苗外交政治也必非常激烈,亦將導致無謂犧牲,更將阻慢延遲旅遊重啟和經濟復蘇。例如我非常懷疑美國會否承認中國疫苗的有效性,如不承認,美國如何可能會重新容許中國旅客到訪美國;相反,中國又會否承認美國的疫苗?意思是即使某美國人或其他人,證明接受了美國某疫苗注射,中國會否免除現在要求每個入境旅客的兩周隔離?最科學化的做法是任何旅客入境時(中國或其他國家一樣),應進行雙重PCR病毒測試和抗體測試,以證明有沒有病毒和足夠抗體水平。但今年治疫情况,已看清楚除中國和少數其他國家外,其他大部分西方國家如美國、英國和瑞典等,政策混亂且嚴重反科學,結果導致大量傷亡。至今仍有大量人錯誤以為COVID只影響老人,並未導致太多過早死亡的所謂額外死亡(excess deaths),可能反而有省卻未來養老金的「好處」!此說法或政策除了極度殘忍外,科學上更完全錯誤,今年美國的額外死亡量跟COVID死亡人數幾乎一致,且20至40多歲的較年輕群組額外死亡率最高。我亦解釋過即使能復元,很高比例的所謂康復者有長期後遺症如精神病、心臟發炎、肺功能受損,以及血液循環系統出現血塊等嚴重問題。

    香港已出現頗厲害的第四波疫情,不幸需要再收緊限聚令,對餐飲和零售等行業,是個黑色聖誕節。專家更警告今輪疫情的病毒株似乎比早前的殺傷力更大,即使年輕人的病情也較嚴重。本來我也希望能參與新加坡或更重要的中國內地跟香港的旅遊氣泡,但隨着疫情轉嚴峻,已成泡影。我們唯有耐心等待疫苗的來臨,但我有點擔心何時疫苗才會到港。從前香港自誇是個重要國際都市,金融中心地位幾可跟紐約和倫敦比併,所以西方最新的時裝、食材、科技產品,甚至醫藥,我們都可以率先拿到手,中國內地產品反被忽略和看低。香港醫學界雖長期嚴重缺乏人手,但仍要求外地醫生通過異常困難的執業試,合格率不到10%,且主要用英文,對內地醫生尤其不公平。

    爭取中外疫苗有隱憂 港重新通關無期

    醫藥也一樣,西方的審批過程較快和簡單,對內地醫藥的審判過程複雜和長很多。過去內地醫藥和疫苗確出現過多宗醜聞,但近年已有進步和改善。今次中國控制疫情較佳,其實反而少一點盡快研發疫苗的壓力,可以小心一點和多花點時間進行測試,希望疫苗質素更好一點。中央政府亦已宣布將確保部分產能,供應香港。

    問題是如今中國跟美國和英國的關係正處低谷,加上美英口頭上支持香港,但行動上反而是多方面制裁香港,所以不禁懷疑即使香港政府已向輝瑞和阿斯利康等多家西方藥廠落單,但他們什麼時候才會交貨?優先是肯定不可能的了,不給美國和其他國家插隊打佔已不錯,如明年中開始收到已滿意。如中美關係在拜登領導下無改善,甚至轉差,那麼最後會否交貨都不肯定。

    同時如香港政府和市民對內地疫苗的歧視態度不改,那些所謂專家又再借故多番留難審批過程,或故意中傷疫苗質素,令香港人產生抗拒,那麼香港就可能什麼疫苗都沒有!香港跟中國內地和世界各地重新通關,將更遙遙無期!

    但不用擔心悶死在這孤島,其實境內有250多個島嶼,你遊覽過多少個?

    最後,專欄將暫停一周,先預祝各位聖誕節及新年快樂!

    (中環資產持有莫德納、國藥及康希諾的財務權益)

  • 後遺症醫學英文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8-05 17:19:39
    有 1,382 人按讚

    #今日疫情重點【台灣出境後遭確診個案第4例,日男返國驗出陽性;醫院、教育場所等8大場所需戴口罩;美國衛生部長下週率團訪台,只檢測免隔離】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5)日宣布,再新增一起30多歲的日本籍男性工程師個案,來台1個半月後返回日本,於機場入境採檢後確診COVID-19(亦稱武漢肺炎、新冠肺炎)。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部長陳時中表示,目前已經匡列相關接觸者80人(其中8人已離境),同時進行病毒核酸PCR與血清抗體檢驗。
     
    ■日籍工程師來台1個半月於北部公司任職,為無症狀感染個案
     
    陳時中表示,該名日籍工程師6月15日來台,居家檢疫14天後,於6月30日起在北部公司任職,直到8月1日出境。指揮中心疫調後掌握相關接觸者一共80人,其中8人已離境,其餘72人中已採檢71人、1人待採檢;血清抗體檢驗33人結果陰性、38人檢驗中。
     
    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指揮中心才剛取得相關資料,也沒有掌握該個案自入境前在日本做的PCR檢驗報告數值,目前還需要多一點資料,才能綜合判斷他是在日本還是在台灣被感染。不過指揮中心還是會把該做的疫調、檢測完成。
     
    ■日本女學生、泰籍移工已結案;比利時工程師相關接觸者仍在採檢中
     
    指揮中心自5月宣布推行「防疫新生活運動」,民眾在維持社交距離或戴口罩的前提下,可以逐步回歸日常生活。但從6月底開始至今,已出現4例自台灣出境的外籍人士,返回原國確診的案例,引起社區潛在感染的危機,不過這4例個案中,已有2例結案,尚未發現擴大感染案例出現。
     
    第一例是6月23日,一名20多歲日本女學生,2月底來台灣南部的大學就讀,6月20日返回日本,23日入境時在日本機場採檢出陽性。經過指揮中心疫調後,匡列213名同校師生等密切接觸者,進行PCR與血清抗體檢驗,結果均為陰性。
     
    陳時中表示,該名女學生於7月18日在日本自費接受血清抗體檢測,結果是陰性。指揮中心認為,此案在台灣沒有造成其他接觸者感染,也沒有擴大的可能,宣布結案。
     
    面對這種PCR陽性、血清抗體陰性的結果,張上淳說,此案的PCR檢測結果在灰色地帶,光靠一次採檢無法確定結果。台灣在做PCR檢驗也不會只檢測一次,會經過多次比對再做判斷,「我們當然尊重日方報告,我們也做了該做的疫調跟措施,再加上今天抗體的結果,學理上來說偽陽性的機會更大了。」
     
    第二例是7月21日自台灣出境,回到泰國的泰籍移工,7月25日確診。陳時中表示,泰國官方向台灣證實,該案8月3日進行第二次採檢,結果是「未確定」;該案一起返泰的女友檢驗也是陰性。指揮中心疫調採檢253位接觸者,PCR與血清檢測都是陰性,宣布結案。
     
    第三例則是比利時工程師,7月29日返國自費檢測COVID-19結果確診。指揮中心現已匡列461位接觸者,其中444位陰性、17位採檢中;血清抗體檢驗則有271位陰性,190位檢驗中。
     
    陳時中表示,最近這4起個案,會讓大家擔心,台灣的社區感染比例高,但根據指揮中心統計今年6、7月,自台灣出境到需要採檢國家的人數,以及採檢結果,一共3萬9,673人出境,3人驗出陽性,「檢測陽性率是千分之0.08,因此不代表台灣有非常多的社區感染,」
     
    ■愈來愈少人戴口罩,指揮中心今加強防疫新生活,出入8大類場所必戴口罩
     
    陳時中表示,6月時民眾對於「勤洗手、維持社交距離、戴口罩」的防疫新生活政策,還能有8成的遵從度;但現在可能只有3成,因此希望透過宣導,讓大家提高警覺。因此今提出建議,歸納出8大類場所,建議民眾出入時務必戴上口罩。陳時中表示,待實施成效再決定是否進一步訂出強制規範與罰則。
     
    這8大類場所分別為:醫療院所、人口密集機構、大眾運輸、賣場或市集(百貨公司、量販店、傳統市場、夜市等)、教育學習場所(補習班、K書中心等)、休閒娛樂場所(電影院、音樂廳、體育館、兒童遊樂場、酒店、舞廳、夜店、酒吧、KTV、遊藝場等)、宗教場所以及活動(廟宇、教會、禮拜、遶境等)。
     
    ■中國傳「新布尼亞病毒」傳染,平均致死率6.4%,指揮中心:對台應無影響
     
    此外,中國又傳出一種「新布尼亞病毒」造成的傳染病「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SFTS),今年上半年已有7人死亡。對此,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這是蜱蟲(一種體型小的節肢動物)傳播的疾病, 會不會被感染,與當地的蜱是否帶病毒有關。
     
    中國很多是農人感染,2011年到16年確診人數5,360例,平均致死率6.4%。莊人祥說,此病是接觸傳染,通常都是在野外或是務農人家,對台灣的影響比較不大。不過,台灣去年11月曾有一名70多歲、常至山區活動的男性感染SFTS,疾管署因此在今年4月已將此病列入第4類法定傳染病進行監測。
     
    ■搶不到瑞德西韋,專家會議把類固醇藥物「地塞米松」(DXMS)納治療指引
     
    被寄予厚望的新藥瑞德西韋,原本衛福部期待7月底前可有1,000人次藥品可進口台灣,但台灣搶藥失利,目前台灣藥量僅夠54名重症患者使用,專家會議把另一款類固醇藥物「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XMS)納入治療指引。
     
    世界衛生組織(WHO)日前也在記者會中提到,有研究指出類固醇藥物「地塞米松」可以治療COVID-19重症病人。對此,張上淳表示,目前確實有報告認為,此藥對於治療重症、需要氧氣幫忙的個案有助益,可以降低死亡機率。
     
    因此,張上淳說,經過昨日專家小組會議討論,已確定將此款藥物,列入國內臨床建議治療指引中,明確建議給需要氧氣治療、插管的病人使用。張上淳說,此藥與瑞德西韋不同,瑞德西韋是抗病毒藥物,用來殺死體內病毒;此藥則是抗發炎藥物,用來減少體內因為發炎造成的傷害,進而降低病患死亡率。
     
    由於當年SARS期間,重症個案使用類固醇治療留下許多後遺症,COVID-19治療指引原本第一時間排除用類固醇藥物,如今又重新納入指引。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黃立民表示,雖然SARS期間的治療經驗認為,類固醇對人體的傷害很大。但是專家小組認為,國外對於地塞米松的研究報告看來十分嚴謹可信,雖然台灣沒有使用過此藥治療COVID-19病人,仍決議先將此藥納入臨床指引中。
     
    ■美國衛生部長下周來台免居家檢疫,陳時中:仍採高規格防疫
     
    美國衛生部長阿札爾(Alex Azar Ⅱ)下周將率團訪台,這是6年來首位訪台的美國內閣成員,也是1979年以來訪台層級最高的美國內閣官員。不僅會與總統蔡英文會面,也會到疾管署等地交流。陳時中表示,這是一個特殊情況,美方須提供登機前3天的PCR檢驗陰性報告,並坐專機來台,抵達機場後也會再做一次PCR檢驗。
     
    陳時中說,相關的隨行人員、先遣部隊已經來台隔離,但官員並不需要居家檢疫14天,接下來的行程都必須團進團出,訪問、交流都會盡量精簡。
     
    陳時中表示,這是疫情以來第一個例外,「以前沒有這樣的案例,這段期間也沒有重要的人來過,」他強調,這次訪台,是台美衛生合作的重大里程碑,希望可以藉此跟美國促成合作、增加台灣的國際能見度;美方此次也將討論台灣這次的防疫措施、未來與全球的衛生合作,以及台美的夥伴關係等。因此雖然不需要居家檢疫14天,但相關的防疫依然會採高規格,不會鬆懈。
     
    也有媒體提問,近日前總統李登輝過世,如日本等國官員也希望來台弔唁,陳時中表示,這種特殊情況下,也可以採取像美國官員訪台的外交專用方式,採全程團進團出、與民眾完全隔開、須戴口罩、維持社交距離,不過還需要看來台的人數多少,因為需要負擔的成本、人力物力都要衡量。
     
    ■公衛學者:以美國訪問團測試「檢測輔助檢疫」模式,一旦可行應擴大一體適用
     
    台大公衛學院公衛系教授詹長權表示,這次的美國官員來台防疫模式,就是用「檢測輔助檢疫」,也與台灣目前商務人士入境的模式類似。「商務人士入境檢測,之後第3天、第5天再檢測,若都陰性就能縮短居家檢疫時間。這次美國官員來台,只是將時間提前,入境前3天檢驗、入境時又檢驗一次,這樣做陽性的機率就很低。」
     
    此外,詹長權也表示,指揮中心也做到讓官員來台必須搭固定交通工具、到固定的地點,也將會全面戴口罩、維持社交距離。「美國白宮的官員甚至是每天檢測,台灣也可以學習,總統府人員都加強檢測,增加防線。」
     
    最重要的是,詹長權說,經過這次的模式,如果都安全落幕,代表這種防疫方式是可行的,就不應該只是美國官員,所有人都可以適用。「政府從這個案子來跟人民示範,這樣防疫是安全的;況且總統都願意接見,代表這樣的防疫很可靠。」
     
    ■日本疫情嚴峻,即日起移除中低感染風險國家
     
    世界各地的疫情依然十分嚴峻,全球現已累計超過1千8百萬人確診。陳時中表示,由於日本疫情近日來快速升溫,原先指揮中心將日本列為中低感染風險國家,自日本來台的商務人士,可以縮短居家檢疫時間,今取消此規定。
     
    目前商務人士可以申請縮短來台居家檢疫的國家名單為:
     
    低感染風險國家/地區:紐西蘭、澳門、帛琉、斐濟、汶萊、越南、泰國、蒙古、不丹、寮國、柬埔寨、緬甸。
    中低感染風險國家/地區:韓國、馬來西亞、新加坡、斯里蘭卡。
     
    (文/陳潔 ;攝影/王容慧、陳曉威,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延伸閱讀
    【真的假的?COVID-19陽性與否,PCR的篩檢其實存在「灰色地帶」?】https://bit.ly/30ugPtx
    【不只是製藥、這是戰爭──中研院、國衛院搶做抗武漢肺炎新藥「瑞德西韋」真正目的】https://bit.ly/3c25TWH
    【專題|疫情下默默付出的人物:沒被看見的抗疫國家隊】https://bit.ly/3ie7Hir

    #報導者 #COVID19 #武漢肺炎 #新型冠狀病毒 #確診 #疫情

  • 後遺症醫學英文 在 NTDHealth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6-02-15 16:36:28

    本集邀請到國醫董延齡及張仲景文教基金會張閎運執行長,為大家解說心血管相關疾病,中醫如何治療,又多使用張仲景哪些藥方呢?

    單元一 生命垂危之際 我想到的是老中醫
    (本集開始,VCR進入時裝劇)。
    話說今年年初,一位西方醫學博士夜半突發腦中風現象,
    用盡他所有的意志與氣力,除了教太太幫他用力拍背外,
    他不讓家人叫救護車,
    反而唯一指定要董延齡院長來救他。
    故事後來呢?
    請看VCR

    單元二 什麼是腦中風
    【西醫說法】
    腦中風有分出血性的、阻塞性的。
    出血性的有兩種,一種是腦血管破裂,一種叫蜘蛛網膜出血。
    蜘蛛網膜下出血是漸進式的,前一天晚上睡覺好好的,第二天就突然中風…
    阻塞性的也有兩種,一個就是腦血栓(血液結塊),一種是因為心臟或者血管壁上脂肪結塊了,或者脫落的垃圾隨著血流跑到腦子裡去了,跑到你的神經中樞,譬如說管語言的、管聽覺的、視覺的,跑到哪一個區域裡去阻塞了,你就會發生哪一種狀況。

    【中醫說法】
    中醫也是分為四種
    中絡/中經/中腑/中臟(最嚴重)
    中臟就是爆血管,什麼都不知道了,變成植物人了 這就叫中臟。
    中腑:就是現在講的半身不遂
    中經:可能一個手臂不能動了,一條腿不能動了 這就叫中經
    中絡:嘴眼歪斜了(西方醫學叫顏面神經麻痺),中醫叫面癱(面部癱瘓)
    ◆中醫治療中風的後遺症
    主要為疏通。只要能夠把它阻塞的溶血的血栓給它化掉,或者是你脫落的脂肪塊、膽固醇給它化掉,他就通了,就好了。
    說起來簡單,做起來不容易,張仲景用哪些方子呢?善用仲景方的張步桃國醫又有哪些變化呢?

    單元三 雷諾式症候群
    其病情竟與〈傷寒論.厥陰病〉所描述相符。
    「手足厥寒,脈細欲絕,當歸四逆湯主之。若其人內有久寒者,宜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
    中醫看雷諾氏症,基本講的就是「陽虛證」。
    什麼叫陽虛證呢?在同樣的溫度之下人家都不怕冷,他怕冷。
    那是什麼原因會造成雷諾氏症候群呢?大多都是遺傳。
    體質差,體質他就是陽虛證嘛。
    講到這,董醫師不得又對西方醫學提出一些質疑。
    (請觀眾不要見怪)
    中醫講的陰虛、陽虛、氣虛、血虛,在這四大虛證裡頭,西方醫學的血虛這個很強,它能知道你的白血球多少,紅血球多少,血小板多少。
    但是陰虛、陽虛、氣虛,這3個,西醫就沒有辦法了….(嘆…)。

    請再看一個雷諾氏症醫案
    (董醫師之語重心長)
    腎與心乃水火之臟,兩個是有密切關係的。
    我經常看到有一些年紀大的、有社會地位的人登的訃聞,訃聞上不是寫著腎衰竭,要不就是心臟衰竭,要不然多重器官衰竭。
    為什麼,因為他年紀大了,水火兩臟就極度的不平衡,有時候又用了一些抗生素。
    抗生素又都是寒涼的東西,吃了抗生素這寒涼的藥,這年紀大的人,水火都已經到了微弱的時候,這時又加重寒涼,火….就熄了(就衰竭了….)。

    單元四 杜仲寄生燉九孔 降低血壓
    食材:九孔半斤、香菇(乾)10朵
    調味料:薑片4片、酒1/2匙、高湯1杯(雞高湯)
    藥材:杜仲5錢、川七2錢、桑寄生2錢、枸杞3錢
    作法不難,先把材料準備好,影片可以隨選隨看,(還可以隨時暫停、倒帶)跟著林秋香老師一起作吧!!

    (NTDhealth) http://www.ntdtv.com.tw/


    ◆新唐人亞太電視台-網路直播:http://www.ntdtv.com.tw/live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