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張伊醫師評價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張伊醫師評價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張伊醫師評價產品中有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蔡明劼醫師 健康。瘦身,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最近蔡醫師真的在網路上看到「建議全球立即使用伊維菌素(ivermectin)將結束新冠肺炎大流行」這種文章出現,不曉得又要有多少患者跑來問了😑。以下節錄自林教授的文章: Frontiers的首席執行編輯Frederick Fenter博士在2021-3-2發表一份"為何拒絕該論文"的聲明:「在我們...
同時也有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3萬的網紅2分之一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最新【2分之一強】節目收看►►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yi-Ztspx3ak8Y5MFFSlMiUi4hSAUjVCl 來賓:曹西平、張艾亞、徐瑋吟、黃小柔、哈孝遠、五熊、高伊玲、陳德烈、佩佩 各國型男:杜力、吳子龍、妲夏、尼可、兆群、金炳秀、...
張伊醫師評價 在 姜冠宇 醫師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6 11:20:48
#世界醫師會 的青年部門年度會議,在台灣凌晨3點結束了 台灣現在是仙境,別國真的是地獄,尤其是醫師和醫療人員 在世界各地因為疫情嚴重,慢性病族群更加危險 社區基礎照護(Primary Health Care, PHC)產生了很大的變革 它必須重新組織並效能化,也因此需要更大的投資 PHC是達...
張伊醫師評價 在 Katrina?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03 23:18:53
7⃣️7⃣️7⃣️ 💣 Part.1 (Part.2請看7⃣️7⃣️8⃣️ 💣) 👋🏻大家敲碗的產後護理之家負評來嘍! ⚠️這邊使用「伊」暫代「伊夏蓓爾產後護理之家」,就是我這胎住的月中啦! ⭐️首先感謝老公花了一筆不少的錢讓我住「伊」!雖然最後不是很開心,但罪魁禍首是「伊」不是老公~ - 文長,先...
-
張伊醫師評價 在 2分之一強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04-17 11:00:04最新【2分之一強】節目收看►►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yi-Ztspx3ak8Y5MFFSlMiUi4hSAUjVCl
來賓:曹西平、張艾亞、徐瑋吟、黃小柔、哈孝遠、五熊、高伊玲、陳德烈、佩佩
各國型男:杜力、吳子龍、妲夏、尼可、兆群、金炳秀、馬丁、賈斯汀、費丹尼、肯納、佩德羅、夢多
主持人:小禎、梁赫群
00:00 老外喜歡台灣小吃嗎?超夯美食蚵仔煎,竟遭杜力吐槽像鼻涕?!
10:28 熱炒店必點!這些「遺珠之憾」老外超推薦?!
27:49 麵包控必看!台灣古早味「蔥花麵包」,老外評價卻是兩極?!
#台灣美食 #小吃 #遺珠之憾 #蚵仔煎 #熱炒 #熱炒必點 #九層塔海瓜子 #蒜苗炒鹹豬肉 #麵包 #台式麵包 #蔥花麵包
★訂閱【2分之一強】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rRJRIIH_ku2rd8Ne6nR4cQ?sub_confirmation=1
★YouTube限定獨家【2分之一強網路版】►►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yi-Ztspx3aklCPyt4y5uGioPwPZvU7m7
★打工換宿遊台灣【請問 今晚住誰家】►►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Sbc11qZgT1-EsK2A-Zxbzk9jlPsvQujN
★女性必看寶典【媽媽好神之俗女家務事】►►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f4Dzm4zX_nVns1du43OHmjP4XBxU15FL
★健康醫療知識【醫師好辣】►►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L4ugceG1iyeMfbLvWecAs3re_dOBHR9f
★和曾國城一起動動腦【全民星攻略】►►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ktxyvtfjgOO3q9B8C2dkcad5m0Z89pQD
★關注【2分之一強】粉絲團►►http://bit.ly/2mrp432
★官方 IG 追起來(@ebchalf_n_half)►► https://pse.is/GE7WW -
張伊醫師評價 在 2分之一強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9-12-05 11:00:02主題:傳統台式麵包超經典!! 老外激推竟是這一種?!
想看完整版嗎?點我就對了►►https://youtu.be/EzOCY02bgfI
藝人代表:高伊玲、陳德烈、佩佩
各國代表:杜力、夢多、肯納、兆群、尼可、妲夏
國外吃不到的台式麵包!各國老外最愛哪一道?!肯納激推台灣奶酥麵包是他此生摯愛,別的國家都沒有這種美味?!妲夏推薦台式馬卡龍,竟連法國的尼可都驚呼連連?!台式傳統蛋沙拉麵包,老外的評價竟然超兩極?!新加坡兆群說蘋果麵包竟有家鄉味,搭配麥香奶茶還能蹦出新滋味?!蔥花麵包咬進嘴裡香在心裡,連杜力都臣服在這甜鹹的複雜滋味?!日本的夢多最喜歡的是花生夾心麵包,揚言花生加上奶油的經典搭配很難不好吃?!挑嘴的法國人尼可最喜歡的是克林姆麵包,但好吃之餘竟不承認它能稱之為「麵包」?!主食為麵包從小吃到大的老外,究竟最喜歡的會是哪一道台灣味呢?精彩內容請鎖定晚間11點《2分之一強》!
#麵包 #台式麵包 #遺珠之憾 #蔥花麵包 #花生夾心麵包 #克林姆麵包
★訂閱【2分之一強】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rRJRIIH_ku2rd8Ne6nR4cQ?sub_confirmation=1
★YouTube限定獨家【2分之一強網路版】►►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yi-Ztspx3aklCPyt4y5uGioPwPZvU7m7
★打工換宿遊台灣【請問 今晚住誰家】►►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Sbc11qZgT1-EsK2A-Zxbzk9jlPsvQujN
★女性必看寶典【媽媽好神之俗女家務事】►►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f4Dzm4zX_nVns1du43OHmjP4XBxU15FL
★健康醫療知識【醫師好辣】►►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L4ugceG1iyeMfbLvWecAs3re_dOBHR9f
★和曾國城一起動動腦【全民星攻略】►►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ktxyvtfjgOO3q9B8C2dkcad5m0Z89pQD
★關注【2分之一強】粉絲團►►http://bit.ly/2mrp432
★官方 IG 追起來(@ebchalf_n_half)►► https://pse.is/GE7WW -
張伊醫師評價 在 2分之一強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9-12-05 00:00:02主題:傳統台式麵包超經典!老外激推竟是這一種?
最新【2分之一強】節目收看►►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yi-Ztspx3ak8Y5MFFSlMiUi4hSAUjVCl
藝人代表:高伊玲、陳德烈、佩佩
各國代表:杜力、夢多、肯納、兆群、尼可、妲夏
國外吃不到的台式麵包!各國老外最愛哪一道?!肯納激推台灣奶酥麵包是他此生摯愛,別的國家都沒有這種美味?!妲夏推薦台式馬卡龍,竟連法國的尼可都驚呼連連?!台式傳統蛋沙拉麵包,老外的評價竟然超兩極?!新加坡兆群說蘋果麵包竟有家鄉味,搭配麥香奶茶還能蹦出新滋味?!蔥花麵包咬進嘴裡香在心裡,連杜力都臣服在這甜鹹的複雜滋味?!日本的夢多最喜歡的是花生夾心麵包,揚言花生加上奶油的經典搭配很難不好吃?!挑嘴的法國人尼可最喜歡的是克林姆麵包,但好吃之餘竟不承認它能稱之為「麵包」?!主食為麵包從小吃到大的老外,究竟最喜歡的會是哪一道台灣味呢?精彩內容請鎖定晚間11點《2分之一強》!
#傳統 #台式麵包 #排行榜 #奶酥 #肉鬆 #馬卡龍 #蘋果麵包 #蛋沙拉 #外國人 #老外 #街訪 #票選 #克林姆麵包
★訂閱【2分之一強】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rRJRIIH_ku2rd8Ne6nR4cQ?sub_confirmation=1
★YouTube限定獨家【2分之一強網路版】►►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yi-Ztspx3aklCPyt4y5uGioPwPZvU7m7
★打工換宿遊台灣【請問 今晚住誰家】►►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Sbc11qZgT1-EsK2A-Zxbzk9jlPsvQujN
★女性必看寶典【媽媽好神之俗女家務事】►►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f4Dzm4zX_nVns1du43OHmjP4XBxU15FL
★健康醫療知識【醫師好辣】►►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L4ugceG1iyeMfbLvWecAs3re_dOBHR9f
★和曾國城一起動動腦【全民星攻略】►►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ktxyvtfjgOO3q9B8C2dkcad5m0Z89pQD
★關注【2分之一強】粉絲團►►http://bit.ly/2mrp432
★官方 IG 追起來(@ebchalf_n_half)►► https://pse.is/GE7WW
張伊醫師評價 在 蔡明劼醫師 健康。瘦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最近蔡醫師真的在網路上看到「建議全球立即使用伊維菌素(ivermectin)將結束新冠肺炎大流行」這種文章出現,不曉得又要有多少患者跑來問了😑。以下節錄自林教授的文章:
Frontiers的首席執行編輯Frederick Fenter博士在2021-3-2發表一份"為何拒絕該論文"的聲明:「在我們對該文的客觀性進一步審查後,發現該文做出了一系列嚴重、未經證實的主張,有時並沒有使用對照組。此外,作者宣傳了他們自己特定的基於伊維菌素的治療方法,這不適合評論文章,也違反了我們的編輯政策。在我們看來,這篇論文沒有為評估伊維菌素作為新冠肺炎的潛在治療方法提供客觀或平衡的科學貢獻。...(略)」
Evidence-Based Medicine期刊在2021-4-22發表"伊維菌素治療新冠肺炎的誤導性臨床證據和系統評價"。它的最後一段是:「結論是,與伊維菌素相關的研究存在嚴重的方法學局限性,導致證據的確定性非常低。伊維菌素的使用,以及其他用於新冠肺炎預防或治療的重新利用藥物,應該基於可靠的證據進行,沒有利益衝突,並在患者同意、倫理批准的隨機臨床試驗中證明安全性和有效性。」
結論就是:伊維菌素沒有確實顯示有效的證據,大家不要隨便亂吃這個藥,謝謝。
張伊醫師評價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世界醫師會 的青年部門年度會議,在台灣凌晨3點結束了
台灣現在是仙境,別國真的是地獄,尤其是醫師和醫療人員
在世界各地因為疫情嚴重,慢性病族群更加危險
社區基礎照護(Primary Health Care, PHC)產生了很大的變革
它必須重新組織並效能化,也因此需要更大的投資
PHC是達成全民均健最重要的元素
而PHC最重要的元素則是working force,指的就是我們的醫療人員們
其中就是要保護好醫護人員們的福祉與能量,才能維持他們的臨床訓練與提供醫療服務
但是諷刺的是,很多國家都已經做不到
跟我同一組的有奈及利亞、希臘、伊拉克、緬甸
這幾國家都有不同面向的醫療崩壞
奈及利亞沒有專科的專家,無法有足夠知識引導基層醫師
希臘是大量的醫療員工輪調、訓練不足的年輕醫師被推向前線,造成更大量的感染
伊拉克把購買足夠的PPE個人防護裝備推給醫師,叫醫師和護理師自己購買...
緬甸是不同面向的問題,他們國家的政變軍隊會殺醫師
他們醫師也正在參與公民不服從運動
對此,世界醫師會正在考慮可能的聲援
但是目前只能說出:"任何事情透過政治途徑都是最難的"
在他們後面報告真的太沉重了,擔心台灣成績擔心會引起他們不愉快
因此我換了一個說法:
希臘和伊拉克的故事我感到遺憾
而台灣在2003年SARS也是經歷了跟你們現在一樣的事情
那時犧牲了一堆醫護
我們重整了應變系統,在此之前也提升醫師之間的基礎訓練
所以現在才能夠整個不一樣,而保護了醫師、維持我們的醫療系統運作
代表台灣,被排最後一個報告,真的有夠累XD
但是最後得到的評價也還蠻爽的
我的報告被組織幹部和伊拉克朋友稱讚回應:
"Thank you for your excellent presentation. I will add you to the mailing list of the working group to participate in our future projects."
--
本周EPI WIN (WHO流行病訊息中心) 的消息:
將推出 #疫調App “Contact Tracing” 接觸者追蹤
感覺這是 疾管家 + 電子足跡
contact tracing 需要與在地社群密切持續合作
所以community trust (社區互信)是成功的關鍵
要使用起來
參與者地方和中央政府決策者,包括非政府/營利組織
及所有利害關係人,都需要相關知識及資訊
並能藉此傳遞知識及資訊到地方社群是目標
目標達成才能促進community trust。
歐洲Covid案例目前透過紅十字會推App,但接受度低
還沒有找到很好的方法說服大眾相信這種App
50%覺得tracing沒有用。
一推就發現陷入侵犯隱私權風暴,所以覺得很無力。
以HIV community posts, Zambia範圍內,追蹤新冠為例
先有1000 index patients,再擴張到3000 contacts再測
成為一個追蹤工作模式
一開始被找到的接觸者不一定願意測
但有口碑後大部分的人都願意測
滾動使用顯示測越多,樣本越大之下陽性率越少
--
#歐洲狀況
各國正在與病毒變異作鬥爭,而公民和政客都面臨著封鎖疲勞。
英國隨後的成功疫苗接種運動,使情況得到了明顯改善
但西班牙最近發現病例數再次上升,構成了該國的第四波熱潮。
法國是歐洲最早在10月下旬實施第二次封鎖的國家之一
該國在3月中旬第三次封鎖,但在一個月後,新病例數也沒有顯示出任何實質性改善。
德國聯邦政府批准的開放於3月初開始,但因為疫情微升幾乎立即被撤銷。
像西班牙一樣,義大利也依靠區域封鎖制度奏效
對複活節實行了暫時的嚴格封鎖,但最近發現第三波感染人數再次下降。
--
#嬌生疫苗的血栓事件
美國聯邦衛生機構建議暫停使用
此外,由於有4300萬劑輝瑞和Moderna疫苗可供使用,強生公司短暫的停藥可能可以彌補。
這是是一次很好的公共衛生教育
作出暫停施打並進一步公開討論
透明及科學化態度都是好的
相信經過專家討論後,美國仍會薦繼續施打
對於剛開始施打疫苗的台灣政府,也應抱持同樣態度。
畢竟美國目前至少有兩種疫苗可以施打
應該就不會有公衛問題
但台灣到現在為止只有AZ 一種疫苗可以選擇
不應隨嬌生疫苗事件任意起舞而裹足不前。
--
#智利 疫情在高度接種下仍偏嚴重
在周四仍記錄了每100萬人中平均377例新感染病例
儘管每100人中已接種67劑疫苗-相當於40%的人口接受了至少一劑疫苗
而27%的人已經完全接種了疫苗。
在巴林(截至4月15日,每100人60劑)和卡達(41劑)也發生了同樣的現象。
除了接種時間和完整劑量間隔問題
也顯示疫苗之外,仍需配合公共衛生措施的重要性
張伊醫師評價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所有的工作都該有報酬......但這似乎不適用於母親這份工作。
在那個她專屬的節日裡,她被理想化,也受到推崇。但在日常生活裡,她卻很少獲得感謝,她所做的一切都被認為是應該的。
讓愛走遠的不是家務本身,而是不公平感。這是一份鮮少被如實承認的不公平感。下面這些日常的評價,總結了這種不公平:如果是「他」換尿布,我們會覺得他很棒。如果是「她」換尿布,沒有人會讚賞她,因為那是「正常的」。
家庭主婦必須壓抑許多憤怒:那些與沮喪有關的憤怒、面對不公平的憤怒,有時還得加上由無意識或不夠敏感的丈夫所帶來的傷害而引發的憤怒。
獨自生活的女性遭遇到的困難不會比別人多,讓愛無法發展的,是難以表達的怨恨,而不是男性的缺席。
取自《最好的教養,從面對真實自我開始》
*********************************
各位朋友,早安:
昨天有位媽媽,在留言裡描述的狀態,讓我心裡有些觸動。她的情緒,也許跟伴侶也有關係。所以我想分享這本書,希望再次帶著大家了解藏在媽媽這個角色裡,那種難以說出口的苦楚。
我自己的書《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就我所有的書來說,銷售的數量不算好,雖然就一般作者來說已經蠻好了。出版社很用心了,我相當感恩,我知道,書沒那麼好賣,主要跟書裡面的內容有關。
如果您看過我的書,再來看這篇文章,您會發現有好多重疊之處。我在描述的,並不是這個社會討喜的、常見的陽光媽媽形象。
這篇摘文提到的,那種「不公平感」、「難以表達的怨恨」,散佈在我書中各處。今天晚上9點半我會辦這本書的贈書直播,特別要把這篇摘文說清楚,也許做到同理,但我不知道能不能走向療癒?!
「壓抑的情緒、自我的貶低、情緒的疏遠、情感的距離、無力感、沮喪......這是會爆炸的混合物!當媽媽崩潰並虐待孩子,整個社會都應該負起責任,而不只是她自己。」
這段文字,可以用各種角度去辯證。但我希望帶起理解,去感受當媽媽痛苦的那一面,這能讓我們連結。
祝願您,能面對真實的自我,即便痛苦難受!
*********************************
精疲力竭的母親
【文/ 伊莎貝爾.費歐沙】
高鐵車廂內,在我座位的前面三排,一位媽媽對自己的兩個小孩越來越生氣。她提高音量,威脅道:
「你等著被打吧!」
其他乘客面面相覷,感到尷尬......沒有人介入。我不知道小孩在做什麼,但媽媽的怒氣又升高一級:
「等一下就有你好看了,這是你自找的!」
我決定放下閱讀中的書,反正也已受到影響了。我走向母子三人:
「你很生氣......需要幫忙嗎?」
「不,不用,謝謝。」
「不,你需要的......」我溫和地堅持著。
「是,我累壞了。謝謝。」
我在她旁邊坐下來,跟她的孩子玩了一下。光是我的出現就已經讓他們平靜下來,第三者的介入永遠能緩和狀況,當然,只要不火上加油的話。
精疲力竭時,我們無法設想周全,會先應付最要緊的事。這位母親已經成功地把孩子和行李帶上火車,她準備了食物和飲料,但忘了帶能讓小孩子打發時間的東西。她疲憊不堪,不再有足夠的精力來陪孩子玩了。
薇奧蘭.蓋希托說:「我正把衣服丟進洗衣機,聽到背後傳來兩個孩子今天早上不知道第幾次吵架的聲音,突然間,一聲巨大的『砰』,緊接著是女兒的叫聲。那時,我動也不動,腦海浮現『她不會摔得很重』,還有『如果她還會叫,表示還活著』這樣的事。我最後就像個機器人一樣把洗衣機填滿,再也感覺不到任何事,我覺得自己不再是母親。」
這是契機。薇奧蘭.蓋希托正在寫關於職業過勞的博士論文,她把自己的經歷與她的研究工作做了連結。在母職中,她經歷了過勞的其中一個階段。職業中的精疲力盡不僅限於公司中,也出現在家中。
每一位新手父母都可能是受害者。所有的母親,甚至那些看起來有信心的,都過著高度緊張的日常生活。許多重複性的工作、極少得到的感謝、瘋狂的作息時間限制、一大堆她們完全無法控制的情況、不可能專注於一件事情而不會被打斷十次......這些,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天二十四小時,永無止境地持續著。因為,我們不可能辭去母親一職。
寶寶如此美好,所以是什麼讓媽媽如此疲累?其實就是因為情況如此「美好」,她們不能抱怨。
薇奧蘭.蓋希托列出了母親生活中壓力因子的名單:
— 媽媽的工作是永無止境地重新開始每一項工作。她清洗、打掃,但幾分鐘後,又全髒了,這讓她失去了能為工作帶來意義和能量的成就感。
— 媽媽經歷著許多完全無法控制的狀況。她希望能夠徹底保護自己的孩子,但常常感到無力。她不僅要保護孩子免於意外或住院,但也要面對日常生活的大小事,例如嬰兒腹痛、長牙齒和被蜜蜂螫到。
— 小小孩的特性就是無法預期,就算母親規劃好一天的行程,也一定會被打亂。你準備出發去見朋友,把寶寶抱上車時,突然得換尿布......就算你是有條不紊的人,嬰兒還是會打亂你的時間表。當夜晚來臨,媽媽經常會有這種相當難受的感覺:「我一整天什麼都沒做。」
— 所有的工作都該有報酬......但這似乎不適用於母親這份工作。在那個她專屬的節日裡,她被理想化,也受到推崇。但在日常生活裡,她卻很少獲得感謝,她所做的一切都被認為是應該的。
— 除此之外,她還不能犯錯。她把標準設得很高,當發現自己想成為的模樣與日常經歷間的落差,自然會感到絕望。
— 誰來負責支持媽媽呢?在心理層面上,面對小小孩時,她們大多時候是獨自一人的。有時候能去可以接待母親和小孩幾個小時的機構,但卻很少能找到聆聽她們心聲的場所。大部分的人都想聽到她說自己因為有如此可愛的寶寶而感到幸福充實,他們不想聽到她說自己有時候想掐死寶寶。老公呢?當他下班回家,媽媽要不就是因為怕他再次出門,所以什麼請求都不敢提,要不就是對他發洩一連串老公不知該如何應對的抱怨。他則會反駁說她也可以再回去工作,或說別人的太太—或更糟糕的,說自己的媽媽都得心應手,但她卻......簡言之,來自這一方的支持很少。
一般而言,一個待在家裡的全職媽媽要負責所有的家務。有時,丈夫不僅沒有提供能減輕妻子勞累的物質協助,甚至還期待她照顧自己!請一位家事清潔員?想都別想,因為妻子們或多或少都會有意識地說:「我媽媽都做得到,我怎麼可能做不到?」此外,許多丈夫也認為那不是必要的開銷,因為「你一整天也就只有這件事要做」。
家務分配的失衡會影響母親對孩子的愛嗎?會!
我太庸俗?我誇大了?你以為母親的愛與洗碗或掃地無關?當然有關。
太多衣物要洗、太多地板要擦、太多飯要煮、太多碗盤要洗,這些都可能改變愛的能力。
事實上,讓愛走遠的不是家務本身,而是不公平感。這是一份鮮少被如實承認的不公平感。下面這些日常的評價,總結了這種不公平:如果是「他」換尿布,我們會覺得他很棒。如果是「她」換尿布,沒有人會讚賞她,因為那是「正常的」。
某位男性—他是家庭主夫—有一天向我吐露:「我每天都發現這對我老婆來說有多麼不公平,我只做了一點點就得到讚賞和誇獎,她做了一大堆卻沒有人看見。」這是一項無論在男性或女性身上都很罕見的認知。甚至即使有了這種認知,只要不公平仍銘刻在社會中,它就會持續下去。其他較不敏感的丈夫甚至看不到問題,而且可能會在妻子抱怨或無法達成目標時,貶低、羞辱,或歸罪於她。
家庭主婦必須壓抑許多憤怒:那些與沮喪有關的憤怒、面對不公平的憤怒,有時還得加上由無意識或不夠敏感的丈夫所帶來的傷害而引發的憤怒。
獨自生活的女性遭遇到的困難不會比別人多,讓愛無法發展的,是難以表達的怨恨,而不是男性的缺席。
在我們的社會中,大家都期待女性知道該怎麼做,彷彿那是女性身上與生俱來的能力。她們以專業著稱,而少數幾個冒險挑戰的男性則被認為是業餘的。但事實是,她們知道的不會比男性多。確實,女性會分泌母愛的荷爾蒙,也能餵奶,但基因中並未寫著哪一牌的尿布最好,或是有關疫苗注射與親師關係的建議,更別說一切都需要不斷的調整。面對孩子,從來沒有什麼是確定的,因為他們在成長、改變,而且沒有一個孩子與另一個孩子相似。
一段時間之後,媽媽再也受不了了。
薇奧蘭.蓋希托很詳實地描寫了過勞的第一階段:儲備的精力用盡。母親處在情緒與身體的疲乏當中,這是由必須不斷調整所引起的。
如果母親未獲得協助和支援,無法宣洩過度飽和的壓力,她可能會很快地來到第二階段,也就是「自我感喪失」和「疏遠」。
媽媽知道她必須繼續運作,但已不知道該怎麼做到。唯一的出口就是無意識地從情緒方面切斷壓力的來源,好讓精力的流失降到最低,並能繼續像機器人一樣,完成無法逃避的工作。精疲力竭的母親會照顧自己的孩子,但不帶任何情感,她會心不在焉。我們都經歷過這種完全耗盡的時刻:做著應該要做的事,準備三餐、放洗澡水、清理餐桌、哄小孩睡覺,但一切都以無意識的自動模式進行。當精疲力竭的狀態持續下去,自動模式也變成常態,母親與孩子越來越疏遠,她已經不再帶著感情了。
沒人幫助的母親會陷入憂鬱當中,越來越沒效率,一切都需要她竭盡全力,她懷疑自己的能力。有些以前能做到的事,像是打電話、填資料,現在都顯得難以克服。漸漸地,她進入過勞的第三階段,也是最後階段。怒罵、打小孩、懲罰,母親做了所有以前不願對小孩做的事,而很顯然地,事情繼續惡化,惡性循環開始。她看到作為母親的自己,與曾夢想成為的母親差距如此之大,以至於她甚至寧可徹底放棄做母親這件事。因為動機喪失和自尊崩壞,她否認所有自己做過的事,否認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所有成就。
並非所有母親都會陷入憂鬱,但絕大部分—若非全部—都會經歷短暫但反覆出現,或持久的精疲力竭階段。
過勞的起因並不是女性的脆弱,不是因為她可能比其他人有更痛苦的過去,而是她與周圍互動的結果。不需要給她藥物:需要治療的不是她,而是需要重新設想她周圍的環境。這也不是僅限女性的病症,一位瑞士的小兒科醫師就證明了父親們也會經歷一模一樣的狀態,如果留在家裡照顧寶寶的是他們的話。
在這些困難的條件中,我們能瞭解父母有時會覺得自己受夠了,也瞭解到孩子會因此遭殃。一位精疲力竭、受過勞之苦的母親會與孩子疏遠。她越來越無法控制自我,覺得自己像是囚犯,被孩子剝削。她可能會對孩子的要求起而反抗,把孩子視為暴君,為此而恨他。有時候,恨意如此強烈,甚至會抹去她身上所有的母性。「他讓我消耗殆盡!」卡蜜兒吼道,「我再也受不了!這麼說很糟糕,但我對自己的小孩已經沒有任何感覺了,我有時候就像個機器人一樣在照顧他。他很快就讓我生氣,如果不馬上做我要他做的事,我就會發瘋。」
卡蜜兒是一個壞媽媽嗎?「她沒有母性!」她的婆婆如此評斷。後來,卡蜜兒依照我的建議重回職場,也漸漸重新找回對孩子的親情。現在,她很樂意與孩子玩;而之前,她只是處在過勞的極端階段而已。
壓抑的情緒、自我的貶低、情緒的疏遠、情感的距離、無力感、沮喪......這是會爆炸的混合物!當媽媽崩潰並虐待孩子,整個社會都應該負起責任,而不只是她自己。
.
以上文字取自
最好的教養,從面對真實自我開始:法國父母最信賴的心理學家,帶你擺脫焦慮、解決親子衝突的45堂療癒課、23種高成效的對話練習
博客來 |https://bit.ly/3e0mvPM
誠品 |https://bit.ly/36wD1EN
金石堂 |https://bit.ly/36x5hXK
Momo購物|https://bit.ly/2XEGSM2
遠流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ylibfans/
.
已額滿_7/16-17免費台北市教師研習_非暴力溝通_如何讀懂愛的語言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19814295382140/
7/25高雄公益免費_善牧第五屆爸比媽咪節-親子有話好好說(高雄場)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50194072308694/
已額滿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