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建築技術規則廁所比例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建築技術規則廁所比例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建築技術規則廁所比例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建築技術規則廁所比例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0萬的網紅高雄好過日,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你知道高雄捷運乘客男女比是多少嗎? #橘線通車十週年高捷要更好 文:鳳山李雨蓁 Lí Ú-chin 今天是高雄捷運橘線通車十週年,在和夥伴跑行程經過衛武營站之際,我不禁思考起,以一個女性使用者的角度,要怎麼讓高雄捷運、高雄的大眾運輸環境更好? 我從大學畢業回高雄工作後,搭...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0萬的網紅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更多詳情請看:http://www.thenewslens.com/post/155111/ 成功大學在校園內,設立第一座性別友善廁所,獲得一面倒的好評,但,成大並不是第一個設立性別友善廁所的大學,早在成大之前,世新大學就已經有一間性別友善廁所,而生活中,其實也有很多場所設立了性別友善廁所,只是我...

  • 建築技術規則廁所比例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8-09-14 23:15:39
    有 306 人按讚


    #你知道高雄捷運乘客男女比是多少嗎?
    #橘線通車十週年高捷要更好
    文:鳳山李雨蓁 Lí Ú-chin
      
    今天是高雄捷運橘線通車十週年,在和夥伴跑行程經過衛武營站之際,我不禁思考起,以一個女性使用者的角度,要怎麼讓高雄捷運、高雄的大眾運輸環境更好?
      
    我從大學畢業回高雄工作後,搭捷運通勤了好長一段時間。我在捷運站常會遇到同事一起搭車,但有個現象是女性遠比男性同事多。
      
    一開始,我以為可能是錯覺,或是工作性質關係,畢竟同部門女性本來就比較多。但換了工作以後也是如此,看了完整數據以後,果然證實了我的觀察。
      
    #先說個維也納的故事:
      
    1999年,維也納第九區進行了一項交通調查,詢問市民如何使用大眾運輸,大部份的男性在5分鐘以內就把問卷寫完了,但許多女性卻要寫上許久。負責調查的官員發現,男性往往只是開車或搭車去上班、再開回來或搭回來。但女性在城市中的移動模式更為複雜。
      
    除了上下班外,女性可能上班前要接送小孩,會帶小孩去看醫生,接小孩下課前順道先去買菜......原因之一當然是社會角色的不均,讓女性除了工作外,必須把時間分割給小孩和長輩。
      
    調查也發現女性比男性更常使用大眾運輸工具,會走更遠的路。因而維也納市政府開始投資更多經費在於改善街道照明與安全系統、拓寬整平人行道,改善捷運與輕軌等運輸系統,並進行社區,特別是托兒所、學校連結空間的綠美化。
      
    #高捷女性使用者遠多於男!
      
    回到高雄,和國內外其他城市一樣,女性使用大眾運輸的比例較高,以捷運為例,2012年以後均維持在60%左右(台北為62%)。這令我馬上想到,如何打造更友善女性的捷運就極為重要。
      
    相關的措施有哪些呢?
      
    #安全措施要擴大連結
    首先大家可能會想到的是「夜間婦女候車區」這樣的制度。但在高捷車站內,明亮度、監視攝影機的設置均已有改善。實際會讓女性不安心的,更可能是站外的公車站、自行車站、人行道、停車場(像是南岡山站有很大的停車場)這些地方。從車站到轉乘點的銜接與安全設施,可能才是最需改善的地方。
      
    #女性需求要質量並重
    其次,男女廁所空間與數量,也是過往長期的問題。依相關調查:台灣女生上小便時間為 70 ~ 73 秒,而男生則大約 30 ~35 秒,女性如廁是男性的 2.3倍。因此,在2006年建築技術規則修訂後,男女廁大便器比例要提高為1:5,可按實際狀況調整。然而,在2006年以前就已經施工的高捷,女廁比例和友善程度仍然不足。若能整合女性用休憩補妝機能,和哺集乳室服務空間,做細膩改善,相信對於乘客體驗是很好的提升。
      
    #由公共空間改善支持背負更多社會責任的女性
    最後,如上面提到的,在現在社會女性居弱勢下,往往承擔更多育老扶幼責任,並需要在城市中來來往往處理瑣事。固然,我們必須從教育與制度改變社會觀念,但現在先做好「親子友善、全齡友善」的大眾運輸與城市設計,讓嬰兒車與輪椅從站內到站外暢行無阻,提供更多元的接駁載具(從社區小巴、DRTS公車、到結合MaaS的副大眾運輸點數),並持續推動結合住商機能的TOD開發,都會讓女性的生活更加便捷。
      
    長遠來看,為了避免把兩性使用空間方式刻板化,這樣的改革,更是一個「平等共享城市」的基礎!
      
    而我更認為,捷運工程設計偏向「男性眼光」,固然工程界的男女比例需要時間來改變。但現在在黃線等大眾運輸規劃上,引進市民參與,強化運用女性更細膩、更富多元想像的眼光在捷運設計上,也可能讓我們的公共空間更具人性!

  • 建築技術規則廁所比例 在 汪志冰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6-10-14 18:48:47
    有 12 人按讚


    臺北市議員汪志冰研究室新聞稿 2016.10.11

    「無障礙建築法規」窒礙難行,213家業者將受罰或停業!

    台北市都發局因應中央於102年1月1日修正實施「建築技術規則」有關「無障礙建築物」的新規定,依據營建署頒佈的「既有公共建築物無障礙設施替代改善計畫及認定原則」,自103年起查核5279處集合住宅及690處面積300平方公尺以上的餐廳的無障礙設施,其內容包括「無障礙通路」、「無障礙標誌」、「身障引導設施」、「無障礙廁所」及「升降設施」……等。在「300平方公尺以上餐廳」部份,若不符新規定,會被要求提具改善計畫,若改善計畫不可行、不符標準,或是根本未提具,就會限期開罰,並可連續開罰。目前查核進度41%(281件/690件),需改善者237間,未改善完成者213間,比例高達90%,都將面臨105年底起開罰6到30萬,且可連續開罰或自行停業的命運 !另外值注意的是,曾提改善計畫的189間餐廳中,提具改善計畫超過2次(含)者有65間之多(佔30%),只有9間過關,最多的提到6次都沒過! 困難度可見一斑 !

    汪志冰議員表示,最近接到位於商業大樓二樓的餐廳業者陳情,表示建管處查核時認定的應改善項目中,有「缺少無障礙廁所」一項,因餐廳所在位置有大樓結構上的困難,無法施工,因此業者依規定提出改善替代方案,以附近公共設施的無障礙廁所替代,但在「替代改善計畫峻工勘驗」時,身障委員決議追加「設置電梯」的要求,但此決議顯然與「既有公共建築物無障礙設施替代改善計畫及認定原則」的規範有違,建管處卻表示業者必須接受,才能過關,因為身障委員多數決議,縱使依法無據,也莫可奈何 !歷時10個月,業者的困難依舊無解。對此,汪志冰議員認為,對於身障福利的充份照顧,是進步城市的必要條件之一,凡是能夠改善身障者福利的措施,都樂觀其成,餐廳業者為求合法營業,也會盡力配合,但既有營業場所無障礙空間的改善,未必靠業者主觀意願就能實現,有時也會受限於房東意願或所在建築物條件不足等等難以克服的客觀因素。業者原本合法營業,只因為中央法規突然改變,不但要花大錢大興土木,還處處被刁難,如果實在走投無路,恐怕類似本陳情案的其他200多店家也將面臨受罰或停業命運,不但影響生計,也造成失業及社會問題,不可小覷! 在這種情形下,主管機關建管處位於業者與身障團體之間,卻沒有盡力溝通協調,讓身障團體誤解業者不願改善,也令業者無所適從 !

    除此之外,汪志冰議員指出建管處明知道內政部營建署自去年7月起,就已針對公共建築物無障礙設施設置標準朝放寬的方向重新研議,預計105年底前完成修法,竟然不待修法結果,還持續查核,要求業者依照即將修改的規定進行改善,簡直莫名其妙 ! 如果業者花下大筆資金改善以符合現行規定,到了明年卻又不符新規定,誰要負責 ? 再者,若105年底前中央未能順利完成修法,建管處依預定時程開罰後,待中央修法完成後,發現業者竟然符合修法後新規定,豈不冤枉 !

    汪志冰議員強烈要求,台北市都發局勿再一意孤行 ! 應暫停查核,並暫緩開罰,待中央修法完成,再依新法規繼續查核。至於針對已經查核但確實因客觀環境因素而無法滿足身障委員要求的業者,建管處應積極協調,協助在身障團體的需要與業者的努力之間取得平衝,達成餐廳業者與身障同胞雙贏的目標 !

  • 建築技術規則廁所比例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5-04-24 14:42:12

    更多詳情請看:http://www.thenewslens.com/post/155111/

    成功大學在校園內,設立第一座性別友善廁所,獲得一面倒的好評,但,成大並不是第一個設立性別友善廁所的大學,早在成大之前,世新大學就已經有一間性別友善廁所,而生活中,其實也有很多場所設立了性別友善廁所,只是我們從來沒有意識到!不過,你真的知道性別友善廁所是什麼嗎?

    廁所問題一直困擾著許多人,尤其是公共場所的廁所,大家都能發現,在外面上廁所,女廁總是排得比男生長,因此引發了1996年的女廁運動,爭取調整男女廁的比例,並於2006年內政部〈建築技術規則〉明文規定,公共場合的男女廁所比,應為1:3或1:5。除了調整廁所比例之外,2015年1月,東海的學生也設計出,讓鮮少被使用的男廁坐式廁所,能與女廁共用的設計,獲得國際設計大獎的肯定。然而,解決了女性如廁的排隊問題,卻有另一群廁所使用者,因為兩性廁所區分的問題而苦惱,那就是LGBTQ族群,當LGBTQ在使用廁所的時候,時常會因為無法符合其他人對兩性的刻板印象,而遭到刁難,讓他們不知道該上哪間廁所,又或者是乾脆憋尿,憋出一身病。

    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近年來,很多國家,以及台灣許多校園與公共場所,都紛紛設立了「性別友善廁所」,又可以稱為無性、中性廁所,為的是打破性別的二分法界線,不以性別來區分廁所,讓多元性別認同的人,都能自在地如廁。日前,歐巴馬就兌現了他的性別平等承諾,在白宮內設置中性廁所,保障LGBTQ族群的權益,美國更早有一群學生,組成「Free2Pee」計畫,蒐集全美各地的性別友善廁所,提供給所需的族群。而性別友善廁所,其實有不同的面貌,有的,是以便器的圖示,來標示不同的如廁空間,有的則是在單間裡面,囊括不同的便器。

    但性別友善廁所,也有許多實施上的疑慮,有人認為,性別友善廁所會強化標籤化,在目前還不是那麼有性別意識的台灣,不願出櫃的LGBTQ族群,將可能因廁所的選擇,而被強制出櫃。也有許多人,還不能適應與其他性別者,在同一間廁所相遇,部分男性也還不能習慣有隔間的小便斗,還有人指出,無性別廁所可能造成偷拍、性騷擾的問題,以及依照便器來區分廁所,本質上與以性別區分其實沒什麼兩樣。

    面對這些問題,性別友善廁所仍有許多改善的空間,例如空間的設計,以及便器的配置等等,不過,其實生活中我們已經有許多中性廁所,像是星巴克等等的咖啡廳或者是流動的公廁,常常都只配置一間廁所,供所有人使用。這樣子的廁所,同時兼備了各種不同的便器,沒有性別的過濾與限制,從來也沒有人提出質疑,要消弭以上的問題,讓每一個人上廁所都不成問題,最重要的還是要保持一顆開放的心,認識不同性別認同的族群,營造更性別友善的大環境,才是根本的解決之道。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