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建地價格查詢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建地價格查詢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建地價格查詢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821的網紅文青懶媽的簡單生活提案,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買房_on_the_way ▍ 02 | 預售屋篇 懶媽的看房日誌停滯好久, 最近轉向了一個全新的方向 - 預售屋。 許多人曾說,預售屋最好不要碰,因為 ① 怕建商倒閉,款項白繳、求助無門 ② 看不到成屋品質,像在賭博抓瞎 ③ 沒辦法馬上入住,同時繳房貸房租 / 但原本只看二手屋的懶媽, 怎麼...
建地價格查詢 在 文青懶媽的簡單生活提案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買房_on_the_way ▍
02 | 預售屋篇
懶媽的看房日誌停滯好久,
最近轉向了一個全新的方向 - 預售屋。
許多人曾說,預售屋最好不要碰,因為
① 怕建商倒閉,款項白繳、求助無門
② 看不到成屋品質,像在賭博抓瞎
③ 沒辦法馬上入住,同時繳房貸房租
/
但原本只看二手屋的懶媽,
怎麼會突然看新房,或是預售屋?
因為...突然發現10-15年內含車位的大樓,
總價也不便宜,選擇還相對少很多。
不是樓層較低、採光較差,
要不就是格局怪異、室內裝潢老舊。
要碰上好物件,除非有認識的房仲幫忙注意,
否則只能痴等不錯的物件釋出,
到時兵慌馬亂,又得快馬加鞭出價斡旋。
怎麼想都很緊張,
於是才決定轉看新房。
/
但看預售屋,
也不完全是頭腦空空地去接受洗禮。
去之前,其實理工腦爸跟懶媽,
會先做好以下功課。
▶ 建商、營造商的品牌紀錄與過往:
看不見屋況,只能以過去來推估。
若建商與營造商過去的信譽值得信賴,
那麼至少他們蓋出來的屋況不會太差。
還有公司的營運狀況,
確保他們不會蓋到一半便捲款潛逃。
▶ 週邊環境、土地利用:
建地附近也許仍有許多建地,
但說不定假以時日,全都被其它建案蓋滿。
這時可能會出現以下窘況:
① 採光完全被隔壁大樓擋住
② 與他棟的棟距過近,開窗就能跟鄰居說早安
③ 不小心就變成什麼煞的風水格局
如果能事先調查清楚,
就能在選屋時多作注意,
預選一個影響較小的樓層或位置。
▶ 附近建案、新成屋的實價登錄:
近期實價登錄的價格已經越來越有參考性,
了解週邊環境的價格,
日後議價時心中比較有譜,
代銷也比較不會覺得可以唬嚨你。
我們最常查詢的網站是 #樂居、#信義房屋。
/
以上,就是腦爸跟懶媽最近的看屋心得。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什麼看房密技或個人經驗,
歡迎大家能跟買房新手的我們多多分享。
/
想優化生活、調整居家空間,
卻不知道該怎麼做嗎?
◎ 歡迎找懶媽聊聊
http://bit.ly/LazyMom-LINE
———
我是文青懶媽,
熱愛親子共讀創造回憶的高雄整理師,
剛剛好的理想生活推廣者。
暫定每週二五固定更新,其它日子隨意。
#文青懶媽
#高雄整理師
▫️▫️▫️▫️▫️▫️▫️▫️▫️▫️▫️▫️
歡迎
《按讚》讓懶媽知道自己的文章對你有幫助
《留言》跟懶媽聊聊天或分享自己的觀點
《分享》希望更多人能一起享受生活的餘裕
《私訊》望能以旁觀者清的角度為你解憂
建地價格查詢 在 地產秘密客 Ting & Sam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重劃區怎麼挑?秘密客曝真相!一掃上半年疫情衝擊的低迷景氣,下半年全台建案幾乎動起來,地產秘密客平日穿梭在北台灣各大案場,看到現場專案、銷售小姐各個笑容滿面,從首購到高端豪宅,最近成交量幾乎呈現報復性成長,據側面了解,有某建商大老已經放話要拿千億資金瘋狂購地,把握這波市場好景氣先搶先贏。
最近房市莫名其妙熱的要命,尤其推案戰場重劃區建案一窩蜂出籠,到底民眾該怎麼挑,才不會踩到地雷?買重劃區的優劣勢,又有哪些?立即分析給你知。
隨著市中心蛋黃區開發趨近飽和,土地取得不易、貴鬆鬆的地價加上高營建成本,推升房價始終居高不下等因素影響下,引發建商向城市外環區域發展,而重劃區就自然成為建商插旗獵地的首選標的。
北台灣有幾大熱門重劃區,有持續看屋的民眾應該不陌生,包括新店央北、板橋江翠、二重疏洪道重劃區左右岸、頭前重劃區、副都心、溫仔圳重劃區、龜山A7、林口、淡水、桃園中路、青埔、經國、以及桃園新興重劃區小檜溪,都可以看到建商插旗搶進的身影。
「重劃區不是不能買,而是要挑對時機點進場。」最近秘密客聽到江翠北側某案,訴求水岸景觀,建商採不二價銷售,價格一率公開透明,也擺明分三階段調價,第一階段每坪59萬,每三個月漲1萬,半年後調漲至61萬,以這樣的單價,板橋人接受度真的高嗎?還記得3年前,有建商在江翠北側推出4字頭,當時用「破盤價」來吸引話題,如今DE區已有建商開出6字頭,短短幾年間房價漲翻天,令人感到不可思議。
買房挑在重劃區有個好處,包括棋盤式整齊街廓、建築臨路退縮、電線電纜地下化,在法規上,有嚴格管控容積率與建蔽率,建物設計上有一定的規範,比起舊市區建案來說,至少整體市容較為美化,住起來也不會太過擁擠。
購買重劃區,也必須考量到區域發展性、交通、生活機能條件,若現階段沒有鄰近捷運、快速道路或高速公路,甚至政府大型建設資源的挹注,都會影響到未來房價的支撐力道,若是不放心,可以定期上網查詢政府機關相關建設公告計劃資料,避免挑錯重劃區得不償失。
要注意的是,開發初期的重劃區,愈早搬進去不代表愈早受惠,若鄰近還有建地尚未開發,交屋後就是噩夢一場,居民除了要忍受周邊建案的施工噪音聲,還得忍受交通壅塞及生活不便等問題。
另外若你挑選的物件,在重劃區裡同類型的產品供需量過大,未來勢必有市場競爭性的問題,如果別人有本事拿到更便宜的價格,或是投資客急於降價轉手,必定會影響到售價,市場供需面須先考量,重劃區不是不能買,而是很多眉角必須仔細評估清楚。
#地產秘密客
▸《地產秘密客》官網:http://decohome1986.pixnet.net
▸《地產秘密客》建案搶先報社團:https://reurl.cc/j7vMnD
▸《地產秘密客》Youtube頻道:https://reurl.cc/AqagzE
▸《地產秘密客》官方LINE@買屋諮詢:https://lin.ee/9rdepZN
▸《地產秘密客》IG: www.instagram.com/decocoffeehome
建地價格查詢 在 吳文遠 Avery 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食環署定新春前清拆棚仔,留守布販何去何從?】
原文:https://radicalhk.com/2016/12/02/pangjaihawker/
【本網訊】1978年,因興建地鐵荃灣線,本來集中於汝州街的200多個布販,大都遷到現被稱為棚仔的欽州街小販市場,其他則遷到基隆街。2015年8月中,檔主接獲食環署通知,棚仔將於該年年底被收回,用作興建僅有200個單位的單棟居屋,這次已是自2005年後,政府第2次試圖收回「棚仔」、逼遷布販。
由爭取不遷不拆,至爭取合理的賠償安置方案,布販及民間關注組至今仍持續地與政府部門斡旋。日前食環署提出明年新年為棚仔清場期限,38年的棚仔文化和歲月,會否能傳承延續下去?
■ 17非持牌布販不獲承認 食環標準前後不一
固定攤位小販牌的牌主,可視乎需要在食環署署長同意下,僱用助手協助處理業務。當牌主死亡或交還牌照,或牌照因各種理由註銷,「助手牌」便會同時被收回,若助手非牌主直系親屬,在一般情況下亦無法繼承牌照。由於自1970年初政府停發固定小販牌照,不少布檔助手在牌主退牌後,便只好成了無牌經營者。現時仍於棚仔留守的53位檔主,其中50位為無牌的經營者,不少都是前助手,而當中有17位現因不獲食環署承認,將可能不獲賠償安置安排。
食環署稱在2013年12月至2014年1月,曾於棚仔進行6次實地調查,登記在場內的非持牌經營者共33名,對於不在登記冊上的17名檔主則不予承認。棚仔布販曾在過往聲明中對食環署6次登記之說提出質疑,並要求署方提供6次實地調查的詳細資料,但至今署方一直都未有提供有關紀錄。17名不獲承認的檔主曾提出申訴,被食環署以其非為獨立經營者拒絕,理據包括「未能就其在布市場內經營提供申報稅項或營運經營收支紀錄」、「跟舊牌主、已登記檔主有親屬關係」、「供電檔戶與經營攤檔地點不相符」等。
布販潘生與潘太於棚仔各自經營檔口,二人皆為已登記的非持牌經營者。說起三年前食環署人員突擊登記的情況仍然激動。「他們(食環署人員)突然之間一隊人衝入來,然後又立即派人守住入口,我們不知道發生甚麼事,而且我們不少都是無牌小販,不知他們是否來票控,有的慌張起來便跑掉了,哪知道他們是來登記?」另有一次當潘太仍身處位於唐六樓的家中,突聞食環署人員來登記,大吃一驚。「幸好當日我先生剛巧回檔口取物品,不然我怎麼從六樓『跳』下來?」
登記時食環署曾要求潘太提供水電、電話費單以證明其經營者身份,潘太感到無奈。「我們用的是公家電,水也是公家的,電話是用自己手提電話的,哪來自己檔口的水電費單?」對於有布販因「跟舊牌主、已登記檔主有親屬關係」而不被承認,潘太認為並不合理,指出不少布販都是在親屬介紹下而入行,再獨立經營自己的檔口。事實上,現已被登記的33名檔主中,亦有部份屬同一家庭成員,潘氏夫婦亦正為一例。
■ 由助手到無牌 老布販堅守專業
「大東布業」的檔主陳如東,人稱東叔,由1979年起便以助手身份在棚仔經營布檔,先後與兩位牌主合作,第一位牌主去世、第二位牌主因年老退牌,在政府一直不肯發新牌照的情況下,東叔只好一直無牌經營。今年83歲的他仍十分健壯,秋末冬意漸濃他卻只穿著背心,手臂更有「老鼠仔」,講起賣布軼事便笑意盈盈,更打趣地說他用了六十年、現已絕版的何正岐利剪刀是「古代武器」。他指出,政府多年來一直未有顧及布販需要,棚仔之初只是一塊「爛地」,檔口位置有限亦無頂,賣布最忌日曬雨淋,棚仔的「棚頂」都是布販多年來自行搭建而成。
在過往38年間,棚仔由一片空地化為本土布藝設計的文化搖籃。棚仔布款齊備,除了有一般內地布廠的供貨,亦有外國大廠出口時因運輸問題而剩餘的「士多布」。「士多布」款式特別而質料上乘,大廠平賣給布販,布販亦以相宜價格賣給學生,現剪現賣,買一匹少一匹。除了布料,在棚仔亦可買到各式各樣的配件,花邊、鈕扣、拉鍊等一應俱全。本地設計學生除了可在棚仔尋寶,亦可向布販請教布料用法,向資深的車衣女工偷師,小小的棚仔儼如民間設計學堂,充滿人情味。
步至自棚仔開業已存在的「景發布業」,檔主李太正和鄰檔的蘇太聊天,二人非持牌經營者的身份,都不被食環署承認。據二人所憶及,食環署來突擊登記只有一次,而該次李太剛巧回鄉,蘇太亦不在場。「我們在這裡幾十年,由後生做到現在都變了呀婆了,登記時不在場就不獲承認,說得過去嗎?」說罷,蘇太出示一張多年前和李太及另外一位檔主於棚仔的合照,又請我為三人再拍一張合照。將舊照與眼前人對比,二人長期經營者的身份一目了然,惜對食環署而言仍不足以佐證。二人均韶光已逝,惟願繼續以手藝貢獻社會,不靠政府養。「班學生說需要我們,叫我們不要退休,我們就繼續開檔繼續做,原價十元的一塊布,便宜些五元就賣給他們又有何相干,最緊要是布料有被善用。」
「無牌經營不是因為我們不願意付牌費,而是政府一直不願意再發牌。」蘇太表示自己曾為助手,在牌主退牌後才成了無牌經營者,指出政府多年來都沒有跟無牌布販好好溝通,或以支持本地布業為前提考慮再發牌。「如當年助手牌被收回後,便一刀切表明不可以再繼續經營,我們趁後生時還可以轉行,但政府一直沒有處理。當年樓價低,地不值錢,就讓我們繼續經營,現時樓價高了,地值錢了,要找地起樓就先向我們開刀。」無牌布販的處境,有其歷史原因。
至今年9月底為止,棚仔中仍有21位牌主,但當中逾半後來都選擇領取特惠金交回牌照,亦有部分將會搬到其他市區戶外小販攤位繼續經營。有留守布販表示,食環署3年前突擊登記時,他仍為牌主的助手,食環人員因而拒絕登記其身份,但當牌主今年交回牌照,他便成了不被承認的非持牌經營者之一。
■ 新布市場租金貴 衛生治安問題未解決
今年9月28日,33位獲承認的非持牌布販收到食環署通知最新遷置方案,其一是布販放棄經營,可獲6萬元特惠金,其二是搬遷至通州街街市,可獲1萬5千元搬遷津貼及首三年租金8折優惠。「通州街布市場」檔位面積介乎9-13.8平方米,8折市值租金介乎2,961元至4,954元,多名留守布販都表示租金太貴,難以負擔,且通州街雖則與棚仔只有兩街之隔,但人流已相差很遠,有布販預計即使遷進「通州街布市場」也恐怕撐不過頭半年。
而通州街街市側的天橋底,多年來都是露宿者聚居點,治安衛生情況亦令布販感到憂慮。事源政府一直都沒有正面處理市區露宿者問題,每當面對關注團體、區議員查詢投訴,就向民政署、食環署、社福署等政府部門問責,跟進進度卻每每拖延滯後。相對於著手安排安置,政府卻往往以不合理的方式驅趕露宿者,如於今年10月3日起,食環署於通州街天橋底放置近百個鐵馬圍封,更以鐵鏈緊緊鎖連,11月28日天橋底離奇失火當晚,橋城下的露宿者險些逃生無門。離奇失火,無疑亦在有計劃遷到通州街的布販心頭蒙上陰霾。
(文:夏綽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