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延續上一個問題英文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延續上一個問題英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延續上一個問題英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延續上一個問題英文產品中有6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閒聊:小一生(的家長)在家自學的感想?😂 一早上就⋯⋯被老師提醒忘了交翔昨天的作業(仆街) 因為翔還是低年級,學校的上課方式是老師上傳教學影片,按照自己的時段播給孩子看,把作業拍照上傳到班級群組(也有些科目老師有自己收作業的平台),沒有線上即時已經很慶幸了,但是⋯⋯我還是會忘記交作業⋯😓 然...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XXY_Animal of Visio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00:00:00 開場引言 00:08:07 基本評分(無雷) 00:18:26 劇情討論(有雷) 00:46:50 推薦的族群 【梗你評電影】《夢想之地》韓國移民追尋美國夢的療癒旅程 . ▶ 收看YouTube影片:https://youtu.be/XNokV7Aa93k ▶ 收聽PODCA...

延續上一個問題英文 在 ℕ???? ◡̈♥美感習作育兒隨筆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18 21:53:53

#樂貝特團購文 -續上一篇 (於本篇文末留言抽獎🎁) 品項真的太多 這是延續上一篇團購文 以下繼續心得分享 - ▲ #形狀認知BBQ烤肉店 ▲ #數字加減冰淇淋遊戲組 孩子最喜歡這類辦家家酒遊戲了 如果是Kimi這種年紀 很推薦這兩組 兼顧好玩又能學到東西 【冰淇淋店】主要是數量學習 利用遊戲學...

延續上一個問題英文 在 XXY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4-29 09:16:09

【梗你評電影】《夢想之地》韓國移民追尋美國夢的療癒旅程 . ▶ 收看YouTube影片:https://youtu.be/XNokV7Aa93k ▶ 收聽PODCAST聲音: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nx4xe9cus98088434yhcp6o/plat...

延續上一個問題英文 在 職場嘔血夾心層 - 半宅職薯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11-02 10:54:11

過去呢半年我寫咗三篇關於世代矛盾嘅文章,帶有承先啟後嘅味道,今日我就整理一下,分三個post放上嚟 無論大家睇完係覺得有共鳴,定係刺激到你唔同嘅諗法,都希望大家分享下☺️ 【世代矛盾】年輕就是原罪? 當一蟹不如一蟹成永續時代議題… ***** 在今天的職場裏面,很容易聽到三、四十歲或以上的上司說...

  • 延續上一個問題英文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6-10 12:51:35
    有 90 人按讚

    閒聊:小一生(的家長)在家自學的感想?😂

    一早上就⋯⋯被老師提醒忘了交翔昨天的作業(仆街)

    因為翔還是低年級,學校的上課方式是老師上傳教學影片,按照自己的時段播給孩子看,把作業拍照上傳到班級群組(也有些科目老師有自己收作業的平台),沒有線上即時已經很慶幸了,但是⋯⋯我還是會忘記交作業⋯😓

    然後也覺得這樣的教學方式有點不知道如何適應,應該說我原本是那種,就從小學開始,「你就該自己學負責啦!作業跟考試跟整理書包都是你自己的事」的那種想法,原本翔也都能自動自發。

    但現在這種情況其實變成是,今天有什麼課、有哪些作業要交、在哪個平台(教室)上課、需要什麼材料(美術課或其他科的作業本),是老師跟家長之間的聯繫。

    (沒辦法,總不能給翔一支手機讓他自己加入老師的line群組和上課平台吧?他才一年級,連國字都還不能全部認識,這年紀要讓他上網衝浪嗎😅)

    就這樣,原本的「小孩該學著自己做的事」,變成「家長的事」,原本我的「讓小孩學習自己負責」的立場,現階段好像有點無法貫徹⋯⋯⋯

    很多人說「現在知道老師厲害了吧!可以管好三四十個學生、家長只顧一兩個或三個四個就叫苦連天」,但是———孩子在面對父母和面對老師的態度,本來就是不一樣的。

    家裡和學校也是不同環境,在學校看到其他同學乖乖上課交作業回答問題,也會「有為者亦若是」產生自己也要配合規範的意識,但現在這樣的同儕之間的互相學習影響都沒有了。

    原本孩子該學習「自己跟老師說」的事情,師生之間的交流,也變成老師跟家長之間的交流了。

    我講這些不是在抱怨,因為現階段能做到的學習就是這樣,主要是我在想,一直沒有辦法去上學,好像真的會對「這個階段」的小孩的團體生活的學習,有很大的影響。

    爸媽不是老師,也不是同學,所以很多他應該在師生和同儕互動中學習的東西,現在都停擺了⋯⋯

    比起功課的落後我還比較在意這件事情,也有點不知所措只能走一步算一步的感覺,畢竟校方老師家長孩子各方面都盡力了,我感覺我們正在面對教育體制上一個很大的轉折⋯⋯

    如果這種情況長時間延續下去的話啦。當然樂觀來看或許像國外那樣一年半載終究能回學校去,那也只是停頓了一年半載就還好吧。

    ***

    啊不過還是要說這是我自己遇到的狀況啦,如果是小孩稍微大一點,甚至已經大到都自己使用電腦手機平板跟老師和同學直播上課,我剛才講的那種「失去同儕交流」和「不是自己負責」的問題應該就沒有了。

    主要還是剛好翔在這個階段吧!是我還不可能給他手機自由上網的年紀,他也還無法自己跟老師確認每天的課程、自己找資料寫作業上傳的年紀⋯⋯

    總之,我本來認為孩子從小就要學自己負責,而學習的方式就是「讓他自己負責」,但現階段無法執行,然後,也很自然的,現在是我要代替負責,就很尷尬,不是忘了這個就是忘了那個⋯⋯

    每天早上看到家長很有活力的回傳作業,我就覺得心虛⋯⋯我光是準備好他們三餐跟家務,還有我自己原本接到的一點點工作(那是我的一點點薪水跟成就感來源啊嗚嗚)就已經焦頭爛額⋯⋯

    老師眼中常常忘記交作業的學生變成是我啦!😭

    覺得對忙碌的老師不好意思(還要另外私訊我「媽媽昨天還有一份作業喔)但是也覺得嗚嗚嗚⋯⋯為什麼這麼忙了還要重讀一次小學⋯⋯

    啊我還沒說檢查作業呢!除了檢查有沒有寫完、繳交上傳以外,對錯也會因此變成家長的工作,比方說原本可能是在老師面前唸出英文單字,由老師糾正發音這樣的事情,體育課由老師糾正動作,這類⋯⋯現在都變成家長的工作啦!!

    以上,共體時艱之餘,也是在想如果這種情況一直持續,今年低年級的孩子,和過去低年級的孩子,可能會很不一樣吧。

    也不能說都是壞事,一體兩面,再說人在不同環境會有不同學習,總之寫不完了先聊到這裡吧!

    #我去上傳昨天的作業了嗚嗚嗚⋯⋯
    #老師對不起!🧎‍♀️

    是說如果翔是給祖父母帶,這段時間他可能已經失學了⋯那些不同的教學平台、要註冊、下載app登入,各科不同的繳交作業的方式(有錄音上傳、拍照上傳、有傳line)我這個年紀的人都覺得研究的很累,(也有自己的事要做啊)祖父母會直接放棄吧!然後就會變成漫長的暑假⋯⋯

    所以雙薪家庭家裡沒有人能負責孩子在家上學的事情。我想也有很多擔心吧。不是說要學得多好、怕輸在起跑點這類事情,而是說學習至少不要中斷,卻可能因為數位落差而中斷的事情⋯⋯

    #我還有幼兒教育的工作呢嗚嗚嗚
    #閒聊可以分享

  • 延續上一個問題英文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5-21 21:00:57
    有 3,163 人按讚

    【以台積電為代表的「貨櫃車」問題】( 二之二)
     
    我們都知道半導體業用電、用水多,到底有多麼多?
    我是到最近才知道:台積電2019年的用電量相當於全台北市一年用電量的91%。並且,到2023年,也就是四年之內,台積電的用電量將再擴增一倍。
    這還只是台積電的情況。
     
    聯電呢?其他半導體大廠呢?其他電子業大廠呢?整體工業用電呢?
    我們這些工業用電,在「缺電」陰影裡扮演什麼角色?
    為什麼會出現這些狀況?
    這是台電只知增加電力供給的思維和習慣能應對的嗎?
     
    這是我第二篇文章要寫的重點。
     
    -----貨車和貨櫃車激增,才是塞車的主因-----
     
    繼續用高速公路的比喻。
    高速公路上有大小不同的車子在跑。
     
    住宅用電,我們來比喻為小客車,全台灣大約有1,300萬戶。
    工業用電,我們來比喻為大貨車,全台灣大約2.5萬戶。
     
    從1998到2017的二十年間,每年的住宅用電,也就是小客車流量,只增加了百分之五十,從每年大約300多億度增加到每年440億度。
    而工業用電,大貨車流量則增加了一倍,從大約640億度增加到1200億度以上。這個數字是全部住宅用電的三倍。
     
    把大貨車再細分來看。
     
    2017年工業用電的前五名,排第一的就是半導體所在的電子零組件製造業,佔22.6%;其他四名加起來才17.5%。鋼鐵業只有7.1%;塑膠製品製造業只有3.3%等等。
     
    半導體所在的產業用電不只佔比最高,增速也最快。1998年不到60億度,到2017年就達到346億度,增加了快6倍。
    所以半導體所屬產業的用電,是大貨車裡的巨無霸,貨櫃車。
     
    正因為這二十年裡高速公路上增加最多、最快,同時也佔位最大的,是大貨車和貨櫃車,他們才是造成塞車的最大風險。如果要管理用電需求,首先要注意的就是他們。
     
    就好像年節假期間的高速公路塞車,如果我們只強調疏導小客車,但是卻放任大量大貨車和貨櫃車上路,合理嗎?
    但是,你可能會問:為什麼要說這是放任呢?他們是經濟成長的動力啊?又怎麼管理他們?
     
    --------便宜到鄭崇華說不合理的電價--------
     
    今年3月20日台達電創辦人鄭崇華接受訪問,說了段話:「水電價格應合理反映成本,現在是納稅人補貼大戶,價格越便宜,大家拚命用,很不合理。」
     
    同一報導中也提到:「去年全球電力消耗普遍減少,台灣的電力消耗則創歷史新高,比上年增加2.4%。」
     
    而就在鄭崇華訪問刊出的6天後,經濟部宣布電費自2018年後連六次不調漲,還甚為得意地說台灣工業用電已成為全球第四低。
     
    鄭崇華以身受其益的工業大戶身分,卻指出台灣政府水電價格便宜得不合理,這是很奇特的。但也因此可以想見這便宜到底是多便宜。
     
    長期以來,大家都知道台灣的電,是名列世界上最便宜的前茅。但知不知道台灣的工業用電是比民生用電還便宜?工業用電不但比住宅用電便宜,平均漲幅也比住宅用電小?
      
    我們看台灣上一次2018年調整電價的情況。
     
    那次工業用電的平均漲幅在3.30%到 3.56%之間,用電最大的特高壓用戶(像台積電)則是3.41%,而細看台電的資料會發現,民生用電除了500度以下沒有調整之外,500度以上的調幅在3.96到4.14%之間。換句話說,用電最大的特高壓用戶的電費漲幅,比一般家庭的漲幅還小。
     
    我們的電價真是非常獨厚工業用戶,尤其超級大戶。
     
    所以,當今年3月經濟部再宣布電費不調整,創下2018年下半年至今「連6凍」紀錄的同時,2019年我國住宅電價為全球第4低,工業電價為全球第4低。
     
    換句話說,經過電價的連六凍之後,我國住宅民生用電電價相對升高,從全球第2低退為全球第4低,而我國工業電價相對更降低,從全球第7低進而更成為全球第4低。
     
    在去年全球電力消耗普遍減少的情況下,台灣的電力消耗則創歷史新高,真是在走逆世界的潮流。其主要原因顯然不是小客車用戶所導致,而是那些大貨車、貨櫃車。
     
    台灣人民一直以為享受到很低的電價是惠民的福利,卻不知那是經濟部讓工商大老吃肉之後留下的湯。
     
    上一篇文章提到台電對工業用電戶設計了24小時不同的分時電價,但25,000用戶中卻只推動了300戶試用。這一方面固然有台電的怠惰,另一方面也因而可以想像可能還有一個原因:工業用電本來就太便宜了,便宜到要不要接受分時電價都差別不大。
     
    所以,鼓勵了這麼多大貨車、貨櫃車開上高速公路,電價又便宜到連尖峰時刻都沒有足以吸引他們的不同時段明顯價差,不塞車可能嗎?台電的時間管理性缺電會越來越嚴重,有什麼奇怪嗎?
     
    但是,為什麼台電要持續以這麼便宜,便宜到連受益者都出面指出不合理的電價提供給工業用戶?
    這幕荒謬劇是怎麼上演的?
    這不能不說到台電的上司,經濟部。
     
    --------主要服務工業大戶的經濟部和台電--------
     
    經濟部主管國家產業政策,但台灣幾十年來的經濟發展接力賽,從加工出口開始,一路都是以製造業、工業為主,到培植出半導體產業。只是接力賽到半導體產業登場後,已經有三十多年沒看到下一棒了。
     
    經濟部端不出新的產業牛肉,當然只能守成與守舊,只能傾全力服務過去到現在還一直在跑的產業明星。經濟部的政績,也就是出口成長率、經濟成長率等等,都要看這些工業用戶來達成,能不盡力討好他們嗎?
     
    所以三十年來台灣沒有新的產業政策,也就不會有新的能源政策。有的,只是經濟部配合工業大老提供他們便宜用電的政策。而台電就是執行者。
     
    本來,在包括半導體在內的許多產業在萌芽之初,國家有計劃地提供各種獎勵、補助、便宜的水電,讓他們茁壯。
    並且,他們習以為常地對太多早已過了草創時期,早已茁壯成世界級的企業,仍然提供這些超級優惠。
     
    這就是鄭崇華所說的「水電價格應合理反映成本,現在是納稅人補貼大戶,價格越便宜,大家拚命用,很不合理」的真相。
     
    而許多工商大老,在享受電力的眾多好處之後,相對應的回報是很奇怪的。
     
    以工業總會的領導成員來說,他們長期就是核電的堅定支持者,否定綠能的價值。2018年工總理事長,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發布向政府建言的白皮書,甚至能說出台灣不適合發展觀光,因為台灣太髒了。
     
    經濟部和台電一味只知道增加電力供給,不把環保放在心上、過去還偏向核電的思維,當然都不免相當程度是因為主要仰視這些工業用電大戶的鼻息,受他們的影響,甚至綁架。
     
    --------台積電的指標--------
     
    那數十年來都如此了,為什麼現在就不行?
     
    很簡單,國際對台灣半導體業需求加大、對岸台商回流、全球氣候劇變這三個因素的影響下,經濟部及其屬下的台電如果仍然維持長期以來的思維和習慣,這個全球工業用電第四便宜的脫疆野馬,不知道會墬入哪個深淵。
     
    「開放台電」研究期間,我們訪問台電的電力中控室的一位專家。他不無得意地說,以他的經驗,每天早上他看看情況,自己用筆先畫出一天整天的用電曲線,不會有什麼差錯。
     
    但是最近的連續停電,我們連續看到台電承認「用電高於預期」、「因負載突升,供電能力不足」而出問題。今天世界的情勢變化,不再是你能用過去經驗畫出曲線來預測的了,電力管理當然更是如此。
    台電不做電力需求的管理,而只想以便宜的電力供給工業用;對工業用電的詳細分配,又一向不肯說明,說是事涉客戶營業機密。
     
    所以,我們要如何面對台積電,是一個關鍵指標。
     
    如本文開頭所言,根據台積電2019社會責任報告,當年台積電全球用電量為143.27億度,相當於全台北市一年用電量的91%。並且,按照Bloomberg Intelligence的估計,到2023年,也就是四年之內,台積電的用電量將再擴增一倍。
     
    要一年供應143.27億度的電,需要多大的發電機組呢?據我問台電的人,需要2GW的機組,相當於核二廠的全部兩個機組,或是中火的四部機組。
     
    而台積電原來是歷經三十多年的發展,到2019年才出現這麼大用電的需求,接下來到2023年,四年之內卻就要加倍,再需要相當於核二廠的全部兩個機組,或是中火的四部機組。
     
    大家都說台積電是護國神山,要繼續留在台灣,但是經濟部和台電應該要求台積電說明清楚其需電規劃。未來新增加這麼大的用電需求,到底有多少比例是要由台灣提供?台積電既然可以公布其全球用電量,顯然並不把這當作營業機密,因此對外說明其中屬於台灣的比例應該不是難題。
     
    對於台積電,還應該𨤳清一件事情。
    同樣在台積電2019社會責任報告裡可以看到:台積電全公司用電量只有7%是購買再生能源,但在海外據點是百分之百都使用再生能源。(第95頁)
     
    世界頂級企業,都在推動百分百使用再生能源。台積電在台灣以外的據點,百分之百都使用再生能源,顯然是呼應這個趨勢。但是為什麼在台灣只這麼消極地購買7%的再生能源?那其他使用的能源都是如何構成?
     
    「開放台電」的研究過程裡,我訪問當時董事長朱文成那天,他說有次張忠謀問過他是否能自建電廠。朱文成說只要台積電想,他一切都可以搞定。但是台積電最後還是沒有。
     
    那台積電是為什麼放棄?
    是因為政府法令不足?還是台電的配合無法令台積電放心?
     
    不論如何,正因為台積電是「護國神山」,實際的需電量又如此之大,應該清楚地解釋他們為什麼只選擇當一個消極的消費者。
     
    這是應該不只向政府和台電說明,也該公開向社會大眾說明的。
    台積電有足夠實力扮演重新型塑台灣能源發展方向的領頭羊。
    有台積電當範例,我相信政府和台電對其他工業用電戶都會有新的要求基礎。
    反之,台積電也可能帶頭把政府和台電引向無底深淵。
     
    從這裡延續,可以看出藻礁和三接在考驗我們的到底是什麼。
     
    --------藻礁和三接的核心議題--------
     
    民進黨政府所提出的「三接」計劃,當然比國民黨時代好了不知多少,確實把對藻礁造成的傷害降低太多。
    也因此,很多人認為「三接」和「反核四」是兩難,是應該兩害相權取其輕。
     
    但是,我認為這樣看的話,錯過兩個重點。
     
    第一,這也落入了台電只知「增加電力供給」的思維。
     
    經濟部和台電還是應該先𨤳清近二十年增加最大用電量的工業用電的電價是否合理、這樣一路增加的用電量是否合理、如何滿足台積電三年內就要倍增的用電需求,如何滿足其他半導體業者要擴增的需求、如何滿足回流台商的用電需求,並且推動分時電價,掌握調節工業用電的需求方法。
     
    他們自己連這一切都沒搞清楚之前,就說「三接」增加總共才 2.24 GW的發電機組可以解決能源轉型危機,太沒有根據。
     
    檢視「三接」,光是看經濟部和台電說這比以前國民黨執政時期的版本改善了多少,沒有意義。
     
    我們應該跳開台電一切先考慮「增加電力供給」的思維,跳開經濟部服務工業用電大戶的思維,在一個劇變的年代,檢視整體產業和電力版圖的供需規劃,再來看現在這個「三接」版本到底有什麼作用,再來判斷是否值得大家冒一些風險。
     
    否則,光是增加2.24 GW的機組有什麼用?不要忘了,光台積電未來三年就需要2G發電機組。
     
    二,這也落入了經濟部和台電定下的遊戲規則,一切在他們掌控之下而不自覺。
     
    現在就要「三接」,是因為台電說不然接下來電力的「備用容量率」就要達不到法定的百分之十五標準。
     
    把「備用容量率」定成百分之十五,並不是什麼真理,也沒有什麼科學根據。過去國民黨執政時期,台電在「增加電力供給」無限上位時代,還曾經定到百分之二十五。講得像是不足百分之二十五就會缺電。後來這三十年來,「備用容量率」一路從百分之二十五降為百分之二十,再百分之十六,再百分之十五,也從來沒出現過結構性缺電。
     
    所以,光只是主張「備用容量率」不到百分之十五就要惶惶然,是沒有根據的。
     
    覺得「備用容量率」不到百分之十五就要惶惶然,其實主要是因為沒做需求管理。而不做需求管理,繼續任憑電價全球第四便宜的野馬暴走,不要說「備用容量率」百分之十五,只怕「備用容量率」百分之五十也應對不了頻頻出現「因負載突升,供電能力不足」、「用電高於預期」而導致的缺電危機。
     
    我們只會一路快馬跳進無底洞。
     
    --------
     
    這兩篇文章,我已經把我從2016年「開放台電」以來,到現在看到的危機都寫出來了。
    長短期問題如何應對,其實看了這兩篇文章的人,應該心裡都已經有數。
     
    不過,明天我還是會再整理一些摘要和建議,提供給蔡英文總統,也提供給社會大眾一起參考。

  • 延續上一個問題英文 在 WorkFace Taipei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5-18 21:01:01
    有 18 人按讚

    【#SC創新學院創建中🚧】想要創變的Facer們,準備好了嗎?

    小的時候大家都學過,植物要行光合作用必備的三個元素分別是:陽光、空氣、以及水。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延續最根本、也是最主要的一種方法,除了深深影響了整個環境生態系,也讓人類得以安然的存活至今。

    .
    其實,新創想要成功也得具備三個最重要的元素,分別是:心態、核心價值、以及資金,這三者缺一不可,深深牽動了創業路上將會面臨的命運以及機會。

    為了打造出一個更好的新創生態圈,我們自2015年起,陸續成立了:


    1️⃣培育出擁有「創新」心態的「WorkFace Taipei 全球創變者」社群。

    2️⃣培養並且集結天使「投資者」,由全台傑出新創CEO、企業家、二代企業家和專業經理人共同組成,解決新創資金缺口的「識富天使會」社群。

    3️⃣挖掘深具潛力的「創業者」、同時協同陪跑的「識富天使新創加速計畫」社群。

    4️⃣傳承「創業」與「投資」相關知識技能、並且分享業界實務經驗的「SC創新學院」,SC顧名思義為「識富」英文Smart Capital,擷取字首

    .
    經過了六年多的努力,我們已經成功串連起了全球36個城市、全台5大都會區、舉辦超過500場活動、接觸超過300個新創團隊、集結1,000位以上來自兩岸各地的天使投資人,成為了全台最大、也是最活躍的個天使投資社群!

    .
    WorkFace 一直以來所傳遞的核心精神是「創變」,也就是「創造與改變」。

    在每個人的職涯路上,一定會遇到許多大大小小的困難,唯有願意投注心力去面對、去創造改變,透過熱忱,把別人認為痛苦的事情變得有趣,如此才有機會能夠解決問題,而這就是 WorkFace 希望培育出每個人都擁有的創新者心態。

    .
    接下來, SC 創新學院將會與 WorkFace 聯手,持續推出一系列與「創業」緊密相關的學習課程,歡迎想要與眾不同的你共同參與,讓我們一起成為真正的創變者吧!

    .
    #WorkFaceTaipei #創變者社群
    #識富天使新創加速計畫
    #識富天使會
    #SC創新學院

  • 延續上一個問題英文 在 XXY_Animal of Vision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1-04-25 22:00:32

    00:00:00 開場引言
    00:08:07 基本評分(無雷)
    00:18:26 劇情討論(有雷)
    00:46:50 推薦的族群

    【梗你評電影】《夢想之地》韓國移民追尋美國夢的療癒旅程
    .

    ▶ 收看YouTube影片:https://youtu.be/XNokV7Aa93k

    ▶ 收聽PODCAST聲音: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nx4xe9cus98088434yhcp6o/platforms
    .

    歡迎收看/收聽【梗你評電影】單元,我們每個禮拜透過討論的方式來解析、評論電影的優缺點,讓你看電影更有梗!

    這次【梗你評電影】要來評的電影是《夢想之地》;這部電影在本屆奧斯卡金像獎上入圍了包括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史帝芬元)、最佳女配角(尹汝貞)、最佳導演(鄭李爍)、最佳原創配樂、最佳原創劇本等六項大獎;故事描述1980年代的韓國移民,從美國加州移居到阿肯色州鄉下準備開啟新的生活。父親雅各打算在新家旁的空地種植韓國農作物,期待開拓自己的農產品事業,卻沒想到接二連三遇到了不少麻煩事。從韓國遠道而來的外婆加入了這個家庭之後,家中成員彼此的摩擦越來越多;他們該如何找尋家庭美好的樣貌?找到那當初美好的模樣呢?

    《夢想之地》在2020年2月26日於日舞影展上首映後,便被不少影評人推崇,更成為今年A24(發行)以及Plan B(製片)主推的作品之一;進入獎季之後橫掃了多項電影獎、影評人協會獎項;片中飾演外婆的尹汝貞,更是在橫掃各大獎季中的女配角獎,演技表現令觀眾印象深刻。

    有趣的是,《夢想之地》是導演鄭李爍在仁川猶他大學亞洲校區擔任教師不久時的創作,他以自己童年在阿肯色州農場的經歷撰寫劇本;最初鄭李爍以英文撰寫劇本,片中的韓文對白是他以英文直譯,並透過討論後由專業人士翻譯成口語化的韓語。《夢想之地》是否能夠延續上一屆奧斯卡大熱門作品《寄生上流》的韓流風潮,順利在本屆奧斯卡獎上再度奪下榮光?值得大家關注!

    不管你對這部電影的評價是好是壞,都歡迎你一同來與我們討論唷!

    你也有看過《夢想之地》了嗎?
    你對這部電影有什麼想法呢?
    都歡迎留言分享與我們討論唷!


    #電影 #影評 #夢想之地 #movie #review #filmcritics #minari #史帝芬元 #尹汝貞 #奧斯卡 #最佳影片

    **************
    歡迎加入【有梗電影俱樂部】,不錯過任何電影資訊或線上線下活動喔!
    臉書社團(需回答問題審核):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viewp...​
    Telegram群組:https://t.me/viewpointmovieclub2​

    別忘了追蹤XXY的電影相關文字、影像、聲音創作唷!
    📣 https://linktr.ee/XXY_filmcrtics

    本頻道為提供觀眾們更好的觀看環境,並無開啟廣告營利
    想要贊助我們持續創作,可透過以下管道直接贊助:
    📣 XXY @方格子:https://vocus.cc/user/@XXY2018​
    📣 XXY @Firstory:https://open.firstory.me/user/xxymovie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