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廚種蓋盤淡水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廚種蓋盤淡水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廚種蓋盤淡水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廚種蓋盤淡水產品中有1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夏季餐桌故事】夏夜裡的麻辣鍋: 為了不愛出門的爸媽,我願意把全世界都帶回家 ❤本文榮獲 #吾思傳媒回家吧 #桂冠 徵稿中選 謝謝 #女人迷 用心的專屬繪製插畫❤好喜歡~ 我的老家在淡水偏鄉,父母雖算不上年邁,但早已習慣田園生活,不喜歡城市喧鬧,每逢節日我們三姊弟就會約好日期回家團聚,返家時一起...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萬的網紅Smart Trave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將軍澳|The LOHAS |日出康城|Fresh 新鮮生活|港鐵|MTR | 2萬呎超市買啲乜 #將軍澳 #thelohas #日出康城 #Fresh新鮮生活 #港鐵|MTR #掃貨必去 #特色主題 #香港製造 #Omakase #寵物零食 今日帶大家來到將軍澳地鐵上蓋一個大型商場The Lo...

廚種蓋盤淡水 在 梅姬LU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03 16:17:43

【夏季餐桌故事】夏夜裡的麻辣鍋: 為了不愛出門的爸媽,我願意把全世界都帶回家 ❤本文榮獲 #吾思傳媒回家吧 #桂冠 徵稿中選 謝謝 #女人迷 用心的專屬繪製插畫❤好喜歡~ 我的老家在淡水偏鄉,父母雖算不上年邁,但早已習慣田園生活,不喜歡城市喧鬧,每逢節日我們三姊弟就會約好日期回家團聚,返家時一起...

廚種蓋盤淡水 在 豪爽大力推薦?台中美食 台北美食 高雄 新竹 台南美食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8-10 20:18:22

@howsayhow每日更新兩次美食~不想錯過,立即追蹤☝️我們呦~~ - #豪爽的新北 看景點旅遊請進->@howsaylove - ❤Google評分:4.1顆星 - 😍個人評論:4.3分(滿滿的海鮮~超有誠意~) - 🕵️‍♂️環境介紹: - 巷仔內也有春天!位在新店的Olí餐酒館,取自加泰...

廚種蓋盤淡水 在 Esme Lin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4-04 23:06:04

早安♥!連假前的最後一天上班日。以前還是中規中矩的上班族時,這可是會讓我興奮不已的一天。現在就無感了.... 今天早餐吃什麼呢?【舒芙蕾歐姆蛋-鮪魚玉米沙拉口味】、【蔓越莓雞蛋糕】、【綠拿鐵】。 【舒芙蕾歐姆蛋-鮪魚玉米沙拉風味】 1⃣一顆蛋,將蛋黃撈起。 2⃣先把加點鹽先將蛋白打發成泡沫狀。 3...

  • 廚種蓋盤淡水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05 18:30:59
    有 147 人按讚

    【夏季餐桌故事】夏夜裡的麻辣鍋:
    為了不愛出門的爸媽,我願意把全世界都帶回家

    ❤本文榮獲 #吾思傳媒回家吧 #桂冠 徵稿中選
    謝謝 #女人迷 用心的專屬繪製插畫❤好喜歡~

    我的老家在淡水偏鄉,父母雖算不上年邁,但早已習慣田園生活,不喜歡城市喧鬧,每逢節日我們三姊弟就會約好日期回家團聚,返家時一起吃頓大餐是我們的習慣。那年父親節,媽媽許願說想念麻辣鍋的滋味,肉食族的爸爸附議,於是我就負責在八月豔陽酷暑下,外帶好幾大包知名麻辣鍋湯底食材回去孝敬雙親。

    為了鮮少離開村子的爸媽,我們仨總是在一個月返鄉一次時獻上我們的各式推薦,強迫他們享用來自各地好吃、好用的新鮮貨。譬如我每次出國,每次都會帶裝滿半個行李箱的伴手禮回家塞給他們吃用,沒辦法,兩老不願意走出家門,我只好把全世界都帶回家。

    鄉下日常,用餐時間早,傍晚五點多就預備開吃,當夕陽西下,天邊抹上晚霞,媽媽叨完 30 天份的話題後,終於甘心起身進廚房,端出一盤盤中午就已準備好的火鍋料,擺滿一整桌好料。

    平日節省習慣的爸媽,在只有他倆時絕不可能去開冷氣來吹。但那天人多,室溫不免上升,即使夏日夜晚,雖然少了豔陽高照,但也是極度需要冷氣,更何況我們吃著辣鍋、飆著汗。通常這時會是我跳去打開冷氣,見狀的爸爸在後頭笑笑的補一聲「浪費」。

    全員終於坐定後,大夥便湊上來圍著滾燙的麻辣鍋開始大啖,一家人在「外冷內熱」下嘴裡忙個不停。然而,就在肚子才三分飽時,「啪」傳出一聲響,頓時間所有前一秒還在努力運作的電器整齊劃一的罷工,對的,停電了。

    噢,整齊劃一的還有我們每個人的哀號聲。

    在確認過是停電後,爸爸搬出手提燈,媽媽從佛桌的抽屜中摸出數根蠟燭點燃,嗯,是紅色的那一種,在台灣傳統的家庭裡不可能備有白色蠟燭的,誰說很浪漫?呸呸呸。

    接著我們就放棄掙扎了,紛紛捲起袖子,張開嘴巴,繼續我們千里迢迢搬回來的難得大餐,不管我們樣子看起來有多荒謬。

    那天晚上我們沒有人睡在舒服柔軟的床上。

    我們家是自己蓋的,不論是牆壁還是地板都用磁磚鋪成,此時此刻多麼冰冰涼涼,多麽適合就地躺下。於是客廳的空地,狹長的走廊,我們一人一席,自己佔好位置就寢。

    在即將熟睡去的前幾分鐘裡,我似乎夢到了還沒搬出去獨自生活的小時候,我在寬闊的庭院裡追逐著蜻蜓,在自家田的泥巴裡捉著蝌蚪,每每回到家,與喧囂的城市隔絕。在這,好似能夠揮別掉人生中會遇上的所有煩惱,回到了我專屬的基地,那些雜七雜八的牽扯都不再與我相干。

    如今,一場疫情,我們三個孩子已經將近兩個月的時間都沒有回過家了,一家子,五口人,分別住在四個地方,以前至少每個月還能回去大口吸吸鄉下清新的空氣,淨化汙濁的心,現在我們卻只能透過手機訊息知道彼此安好,疫情期間還能安好,那便是好。

    前幾天我跟媽媽約好,下一趟回家,我會帶上麻辣鍋,在多年後的八月裡再麻麻辣辣一次。

    梅姬LU 思維創作|個人品牌經營|財務規劃指導⁡
    國立臺北大學金融與合作經營學系碩士班畢業,⁡
    橫跨銀行、證券、人壽八年金融界業務資歷,⁡
    從本土龍頭銀行年度排名中嶄露頭角,躍升前三大外商銀行客戶關係維護經理,⁡
    現攢夠經驗值,匯聚能力,決定成就翻新。

  • 廚種蓋盤淡水 在 宜蘭縣議會議員陳文昌服務處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7-09 18:03:51
    有 6 人按讚


    稍早,吳益政議員發了篇圖文,質疑為什麼「北高雄」污水下水道接管率只有百分之十一、遠低於全市平均;附帶一句,收來的污水處理費與前瞻預算都花到哪裡去了。
      
    我個人必須肯定吳議員一點,就是他終於回到了市政的辯論場上,而不是跟著民眾黨中央吵一些莫須有的議題。吳議員關心市政,立意良善,做市民的都應該鼓勵。但是他的文章仔細一看,很有些不盡不實,又脫離現實的地方。終究,吳議員還是染上了柯文哲與民眾黨網軍,那種「利用資訊不對稱亂帶風向」的壞習慣。
      
      
    🤔 「北高雄」是啥?可以吃嗎?
      
    容我先抓個語病。其實,對於土生土長的高雄人(無論市民或縣民)來說,「北高雄」指的是原高雄市區,鐵路以北的部份,概括來說,就是左楠鼓三四區,有些人還會算進鹽埕、旗津。原高雄縣區的部份,通常大家會講「三山」,也就是「鳳山」、「岡山」、「旗山」三大生活圈。
      
    我看到圖文上大大的「北高雄」三個字的時候,心裡發怵了一下。我個人是後驛出身,不折不扣的「北高雄」人,可說是從小看著市政府挖污水管線長大的,怎麼會有11%這麼低的數字呢?
      
    仔細看了一下,原來吳議員圖文裡張冠李戴,「北高雄」,指的是「岡山、橋頭」;通常這區塊在地人會叫做「大岡山地區」。吳議員在高雄辛勤耕耘二十年,應該不會犯這種基本錯誤,或許,是台北來的小編沒有搞清楚狀況吧?
      
      
    🤨 花媽市長的「高高平」
      
    你會說,為什麼要抓這個小小語病呢?其實,這個語病一點也不小。它的背後,牽涉到一個很大的課題,就是「縣市合併」。
      
    2010年縣市合併,到目前為止也就差不多十年。在那之前,高雄縣、市分治已經幾十年,都市計畫和基礎建設的落差相當大。以前去鳳山找親戚,過了一條澄清路,兩邊的落差就多多少少可以肉眼看得出來。其實台北人對這種現象不陌生,很多台北市土生土長的人,都會揶揄說「過了一條台北橋就變第三世界」。
      
    這也不是誰的錯,而是台灣的國家體制如此。同樣是直轄市,高雄市跟台北市比,資源富足的程度,已是一個在天一個在地;回頭看高雄市與高雄縣,資源的差距仍然不小。在國民黨執政高雄市的時期,反正市區就「不做不錯是我敦義」,而縣區是沒資源可以做,縣市兩邊的落差還算隱而不顯。但到了謝長廷和陳菊任內,縣市合併以前的十二年間,開始大力做高雄市區的基礎建設,縣市兩邊的差距就愈來愈大了。
      
    就拿污水下水道接管率這個指標來說,花媽做第一任,原市區的數字大約是五成;花媽做完第二任,這數字就上看八成了。但是原縣區始終都在百分之十五以下盤旋。
      
    所以縣市合併之初,花媽市長就揭示一個重要的目標:「高高平」。也就是說,盡可能把縣區的基礎建設做起來,讓它不要跟原市區落差太大。
      
    「高高平」是花媽市長做得最多,但也做得最苦的大工程。
      
    別忘了,縣市合併是2010,那時還是馬英九執政。而馬英九政府是最刻薄高雄的。縣市合併前,馬政府承諾高雄,原縣、市加起來的各項補助款不會動。但事實是,合併一成,馬政府就翻臉不認帳,六年下來苛扣了八百多億補助款。再加上健保費問題,馬政府刻薄高雄的數目,高達一千三百億。這點吳益政自己也清楚,幾個禮拜前也拿來大做文章,怎麼到了今天就忘了提這件事呢?
      
    而花媽接手的「大高雄市」,是一個幅員廣闊,上到玉山、下到高雄港,面積是六都最大,比台北加新北還要再大三成的巨型行政區。以被苛扣的有限資源,要管理面積最大的行政區,花媽累也是累極了、苦也是苦極了。
      
      
    😮 「污水下水道」工程遠比你想像的浩大
      
    2016政黨輪替、小英總統上台,高雄終於是熬出了頭,等到一個願意重視南台灣的中央政府。不但重大建設計畫開綠燈,也以「前瞻計畫」的名義補足資源。
      
    但是,建設一個城市,除了錢,還需要時間。
      
    污水下水道工程,不是只有挖馬路造溝渠而已。其實它分成三大部份:#污水處理廠、#污水幹管,還有 #分支管網。
      
    第一個要做的,是污水處理廠。道理很簡單,你污水總是要有一個地方可以去,如果這個「去處」沒有做好,那其它管線怎麼接也沒用。所以,市府最先動手做的,是典寶溪畔的「#岡橋污水處理廠」。這部份,在2018年底完工試車,2019年初才投入使用。吳益政問錢花到哪裡?其實初期最大的花銷就是污水處理廠。
      
    接下來要做的,是污水幹管。幹管的部份還算簡單,都在大馬路挖開來做就成了。但是這也是最容易引起民怨的地方,畢竟騎車出門走省公路,放眼望去都是挖開來造溝渠的工事,心情不美麗也是可想而知的。
      
    最可惜的是,污水處理廠完工後,正要著手做幹管時,市長卻換成了韓國瑜;在他忙著去選總統的那段時間,很多前朝規劃好的接續動作(例如主要幹道的污水幹管施工),都得中斷將近一年,等到韓國瑜選輸回來才匆匆忙忙重啟。
      
    而最不起眼的,卻也是最浩大、最困難的,其實是分支管網的部份。
      
    首先,分支管網的施工長度加起來,其實遠遠超過主幹管。打個比方說,我們國中健康教育課都教過我們,微血管的長度加起來,是主動、靜脈的幾百倍不止。污水下水道也是一樣的道理,分支管網雖小,施工量卻是幹管的N多倍不止。
      
    所以我從小看謝長廷、陳菊市府一直在做市區的污水管線,做了十年不止,為什麼?因為工作量就是這麼大。
      
    還有一個難處。如果版上的朋友有住透天厝的經驗,應該都知道,污水管線其實是在房子的背後。這裡問題就來了,台灣的都市計畫是出了名的不良,尤其是鄉下地方,都是那種隨便蓋隨便賣的所謂透天「販厝」。房子背後所留的空間,要容納污水管線(大約要八十到一百公分寬),已經捉襟見肘。而且很多住戶還往後面鐵皮加蓋(通常是蓋成廚房),就更難施工了。而要清拆違建,那個工作量,又是另一個宇宙的數量級。
      
    想一想,2016以前,高雄的建設,馬英九是能擋就擋。2016到現在,也就四年的時間,能完成一座污水處理廠,其實就算很不錯了。幹管與分支管網的工程,也同時在做,但是預算排擠之下,也只能盡量往前推進,做多少算多少。
      
    所以吳議員問,污水處理費和前瞻預算花到哪去了?很簡單,污水下水道的工作量就是這麼大,整個城市要接管,預算規模不亞於蓋一條捷運。
      
    這裡還有一個思維陷阱,就是「接管率」這數字,其實是從「下游」到「上游」整個打通才算的。也就是說,污水處理廠、污水幹管、分支管網全都要做好接好,而且接管後那一戶房子還要完工入住,這樣才能算進去接管率的數字裡。近十年來,#橋頭新市鎮 和 #南岡山 等嶄新規劃的市區,打從重劃階段就已經把污水管線考量進去,也都做好等在那邊,也都接進去岡橋污水處理廠了。但是空地還沒開發,抑或新蓋的房子還沒人入住,那就不能算進接管率裡面。一旦開發完畢,馬上就可以列入數字。如果把這些可以預期的數字算進去,岡山橋頭的接管率,也不會像吳議員說得這麼糟糕。
      
    吳議員粉專的圖文裡,說「接管率任內破五成」。仔細看他的文案,原來指的是「全市境內」破五成。這個數字不用等吳議員來做,花媽卸任的時候,(縣市加起來)就已經有四成多的數字了。真正的問題不在於絕對數字的多寡,而是原市區與原縣區的不均。吳議員省略不提這一點,即便不是惡意誤導,也是沒抓到事情的本質。
      
      
    😡 吃米不知米價的「台北經驗」
      
    做一套新西裝容易,穿著西裝改西裝難。同樣的道理,城市開發之初就把管線做進去最容易,都已經住滿人了才開始做管線最難。
      
    吳議員粉專小編,在圖文裡加上一句「接管率達台北標準前,重新檢討污水下水道使用費率」,這句話讓高雄土生土長的我,感到非常火大。
      
    台北作為台灣的首善之都,規劃本來就好;市區在建設之初,就已經把污水下水道給考量進去,有些甚至是1920、1930年代日本人留下來的規劃。在這規劃基礎之上,台北要做好污水接管,並不困難。但高雄不一樣,日本人真正大規模建設高雄,已經是差不多1930年代末的事,這時都快要開始打太平洋戰爭了。所以很多日本人對高雄的規劃,只見於圖面而未落實。
      
    到了國民黨遷台,「重北輕南」是基本方針。台北市區的基礎建設,還可以照著日本人(城中到大安一帶),甚至是美國人(像民生社區那邊)的規劃來做。高雄市就沒那麼幸運;市中心(哈瑪星、鹽埕、前金、新興和苓雅寮)還可以照著日本人的設計做;市中心以外的區塊,基本上就是應付應付。而原市區邊緣,和縣區的部份,就是第三世界等級的放任發展。
      
    這些問題,在威權體制與經濟、人口快速成長的年代裡,都沒有人提。到現在台灣發展起來了、人民生活水準的要求提高了,都市也已經成形了。台北市是本來就有想到、本來就有規劃,做起來不難,而當初沒想到沒做到的,還可以砸大錢搞定(例如淡水河、基隆河治水,淡水線、新店線台鐵改捷運…等,那可是三十年前的幾千億預算啊!)
      
    而高雄,就只能穿著一套破西裝來改西裝。
      
    所以高雄從謝長廷到陳菊這將近二十年間,都是一貫的策略:新開發的重劃區,一定要提早把污水下水道規劃好,一次做到位;老舊的居住區,沒有任何捷徑,就是下苦功、花時間、花大錢去做。謝長廷剛上任的時候,一百五十萬人口的原市區,污水接管率還不到一成。謝長廷卸任時,已經來到四成五;陳菊中後期的時候,這數字更突破八成。正所謂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只要夠努力,還是做得到的。
      
    喔忘了提到一點。謝長廷任內與陳菊初期,負責這塊工作的林欽榮局長,後來被陳菊推薦給柯文哲,當他第一任的副市長。
      
    2010縣市合併升格之際,台北市是堅決不跟台北縣合併的,一直到現在台北市還是用全國最豐沛的財政資源,在治理一小塊地方。而高雄合併之後,卻是用苛扣過的預算,來治理全國最大的直轄市。民眾黨在這次市長補選,喊出一句口號,叫「台北經驗、高雄實現」。在我這個高雄人來看,這句話即使並非一句侮辱,也至少是諷刺。
      
      
    😓 民眾黨式話術無助於解決問題
      
    總結一下民眾黨在這個文案裡,所犯的兩個謬誤:
      
    第一,刻意用「北高雄」這個名詞,來模糊、誤導問題的討論。在民眾黨小編來看,這只不過是個名詞代換的語病,有什麼好計較的?但是在懂行的人來看,這其實是模糊了焦點、略過了「縣市合併」這個問題的根本來源。模糊掉問題本質的討論,不能算是有效的政策討論。
      
    第二,貶低歷屆高雄市長的努力,只為了烘托柯文哲的「台北經驗」。問題是,高雄預算少、幅員廣、起點低,立足點跟台北完全不一樣;台北經驗要怎麼套用在高雄身上呢?更何況,台北市的污水接管工作,早在柯文哲以前就已經做到了八九成;柯文哲只是揣著大筆預算、接收了一個已經建設得差不多的城市而已。柯文哲又有什麼立場能夠吹牛自己的「台北經驗」呢?
      
    說到底,吳議員的這個文案,還是典型的民眾黨網軍式的選舉話術:第一模糊焦點。第二去除脈絡。第三是用「錢花到哪裡去」的口號來挑動選民的負面情緒。最後總得要歸結於柯文哲的「台北經驗」的個人崇拜。
      
    這樣的話術,無助於解決在地的問題,只不過是再一次側寫了柯文哲式的台北傲慢罷了。
      
    (圖片來源:高雄市新聞記者協會)

  • 廚種蓋盤淡水 在 焦糖哥哥-陳嘉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7-09 18:01:03
    有 798 人按讚


    稍早,吳益政議員發了篇圖文,質疑為什麼「北高雄」污水下水道接管率只有百分之十一、遠低於全市平均;附帶一句,收來的污水處理費與前瞻預算都花到哪裡去了。
      
    我個人必須肯定吳議員一點,就是他終於回到了市政的辯論場上,而不是跟著民眾黨中央吵一些莫須有的議題。吳議員關心市政,立意良善,做市民的都應該鼓勵。但是他的文章仔細一看,很有些不盡不實,又脫離現實的地方。終究,吳議員還是染上了柯文哲與民眾黨網軍,那種「利用資訊不對稱亂帶風向」的壞習慣。
      
      
    🤔 「北高雄」是啥?可以吃嗎?
      
    容我先抓個語病。其實,對於土生土長的高雄人(無論市民或縣民)來說,「北高雄」指的是原高雄市區,鐵路以北的部份,概括來說,就是左楠鼓三四區,有些人還會算進鹽埕、旗津。原高雄縣區的部份,通常大家會講「三山」,也就是「鳳山」、「岡山」、「旗山」三大生活圈。
      
    我看到圖文上大大的「北高雄」三個字的時候,心裡發怵了一下。我個人是後驛出身,不折不扣的「北高雄」人,可說是從小看著市政府挖污水管線長大的,怎麼會有11%這麼低的數字呢?
      
    仔細看了一下,原來吳議員圖文裡張冠李戴,「北高雄」,指的是「岡山、橋頭」;通常這區塊在地人會叫做「大岡山地區」。吳議員在高雄辛勤耕耘二十年,應該不會犯這種基本錯誤,或許,是台北來的小編沒有搞清楚狀況吧?
      
      
    🤨 花媽市長的「高高平」
      
    你會說,為什麼要抓這個小小語病呢?其實,這個語病一點也不小。它的背後,牽涉到一個很大的課題,就是「縣市合併」。
      
    2010年縣市合併,到目前為止也就差不多十年。在那之前,高雄縣、市分治已經幾十年,都市計畫和基礎建設的落差相當大。以前去鳳山找親戚,過了一條澄清路,兩邊的落差就多多少少可以肉眼看得出來。其實台北人對這種現象不陌生,很多台北市土生土長的人,都會揶揄說「過了一條台北橋就變第三世界」。
      
    這也不是誰的錯,而是台灣的國家體制如此。同樣是直轄市,高雄市跟台北市比,資源富足的程度,已是一個在天一個在地;回頭看高雄市與高雄縣,資源的差距仍然不小。在國民黨執政高雄市的時期,反正市區就「不做不錯是我敦義」,而縣區是沒資源可以做,縣市兩邊的落差還算隱而不顯。但到了謝長廷和陳菊任內,縣市合併以前的十二年間,開始大力做高雄市區的基礎建設,縣市兩邊的差距就愈來愈大了。
      
    就拿污水下水道接管率這個指標來說,花媽做第一任,原市區的數字大約是五成;花媽做完第二任,這數字就上看八成了。但是原縣區始終都在百分之十五以下盤旋。
      
    所以縣市合併之初,花媽市長就揭示一個重要的目標:「高高平」。也就是說,盡可能把縣區的基礎建設做起來,讓它不要跟原市區落差太大。
      
    「高高平」是花媽市長做得最多,但也做得最苦的大工程。
      
    別忘了,縣市合併是2010,那時還是馬英九執政。而馬英九政府是最刻薄高雄的。縣市合併前,馬政府承諾高雄,原縣、市加起來的各項補助款不會動。但事實是,合併一成,馬政府就翻臉不認帳,六年下來苛扣了八百多億補助款。再加上健保費問題,馬政府刻薄高雄的數目,高達一千三百億。這點吳益政自己也清楚,幾個禮拜前也拿來大做文章,怎麼到了今天就忘了提這件事呢?
      
    而花媽接手的「大高雄市」,是一個幅員廣闊,上到玉山、下到高雄港,面積是六都最大,比台北加新北還要再大三成的巨型行政區。以被苛扣的有限資源,要管理面積最大的行政區,花媽累也是累極了、苦也是苦極了。
      
      
    😮 「污水下水道」工程遠比你想像的浩大
      
    2016政黨輪替、小英總統上台,高雄終於是熬出了頭,等到一個願意重視南台灣的中央政府。不但重大建設計畫開綠燈,也以「前瞻計畫」的名義補足資源。
      
    但是,建設一個城市,除了錢,還需要時間。
      
    污水下水道工程,不是只有挖馬路造溝渠而已。其實它分成三大部份:#污水處理廠、#污水幹管,還有 #分支管網。
      
    第一個要做的,是污水處理廠。道理很簡單,你污水總是要有一個地方可以去,如果這個「去處」沒有做好,那其它管線怎麼接也沒用。所以,市府最先動手做的,是典寶溪畔的「#岡橋污水處理廠」。這部份,在2018年底完工試車,2019年初才投入使用。吳益政問錢花到哪裡?其實初期最大的花銷就是污水處理廠。
      
    接下來要做的,是污水幹管。幹管的部份還算簡單,都在大馬路挖開來做就成了。但是這也是最容易引起民怨的地方,畢竟騎車出門走省公路,放眼望去都是挖開來造溝渠的工事,心情不美麗也是可想而知的。
      
    最可惜的是,污水處理廠完工後,正要著手做幹管時,市長卻換成了韓國瑜;在他忙著去選總統的那段時間,很多前朝規劃好的接續動作(例如主要幹道的污水幹管施工),都得中斷將近一年,等到韓國瑜選輸回來才匆匆忙忙重啟。
      
    而最不起眼的,卻也是最浩大、最困難的,其實是分支管網的部份。
      
    首先,分支管網的施工長度加起來,其實遠遠超過主幹管。打個比方說,我們國中健康教育課都教過我們,微血管的長度加起來,是主動、靜脈的幾百倍不止。污水下水道也是一樣的道理,分支管網雖小,施工量卻是幹管的N多倍不止。
      
    所以我從小看謝長廷、陳菊市府一直在做市區的污水管線,做了十年不止,為什麼?因為工作量就是這麼大。
      
    還有一個難處。如果版上的朋友有住透天厝的經驗,應該都知道,污水管線其實是在房子的背後。這裡問題就來了,台灣的都市計畫是出了名的不良,尤其是鄉下地方,都是那種隨便蓋隨便賣的所謂透天「販厝」。房子背後所留的空間,要容納污水管線(大約要八十到一百公分寬),已經捉襟見肘。而且很多住戶還往後面鐵皮加蓋(通常是蓋成廚房),就更難施工了。而要清拆違建,那個工作量,又是另一個宇宙的數量級。
      
    想一想,2016以前,高雄的建設,馬英九是能擋就擋。2016到現在,也就四年的時間,能完成一座污水處理廠,其實就算很不錯了。幹管與分支管網的工程,也同時在做,但是預算排擠之下,也只能盡量往前推進,做多少算多少。
      
    所以吳議員問,污水處理費和前瞻預算花到哪去了?很簡單,污水下水道的工作量就是這麼大,整個城市要接管,預算規模不亞於蓋一條捷運。
      
    這裡還有一個思維陷阱,就是「接管率」這數字,其實是從「下游」到「上游」整個打通才算的。也就是說,污水處理廠、污水幹管、分支管網全都要做好接好,而且接管後那一戶房子還要完工入住,這樣才能算進去接管率的數字裡。近十年來,#橋頭新市鎮 和 #南岡山 等嶄新規劃的市區,打從重劃階段就已經把污水管線考量進去,也都做好等在那邊,也都接進去岡橋污水處理廠了。但是空地還沒開發,抑或新蓋的房子還沒人入住,那就不能算進接管率裡面。一旦開發完畢,馬上就可以列入數字。如果把這些可以預期的數字算進去,岡山橋頭的接管率,也不會像吳議員說得這麼糟糕。
      
    吳議員粉專的圖文裡,說「接管率任內破五成」。仔細看他的文案,原來指的是「全市境內」破五成。這個數字不用等吳議員來做,花媽卸任的時候,(縣市加起來)就已經有四成多的數字了。真正的問題不在於絕對數字的多寡,而是原市區與原縣區的不均。吳議員省略不提這一點,即便不是惡意誤導,也是沒抓到事情的本質。
      
      
    😡 吃米不知米價的「台北經驗」
      
    做一套新西裝容易,穿著西裝改西裝難。同樣的道理,城市開發之初就把管線做進去最容易,都已經住滿人了才開始做管線最難。
      
    吳議員粉專小編,在圖文裡加上一句「接管率達台北標準前,重新檢討污水下水道使用費率」,這句話讓高雄土生土長的我,感到非常火大。
      
    台北作為台灣的首善之都,規劃本來就好;市區在建設之初,就已經把污水下水道給考量進去,有些甚至是1920、1930年代日本人留下來的規劃。在這規劃基礎之上,台北要做好污水接管,並不困難。但高雄不一樣,日本人真正大規模建設高雄,已經是差不多1930年代末的事,這時都快要開始打太平洋戰爭了。所以很多日本人對高雄的規劃,只見於圖面而未落實。
      
    到了國民黨遷台,「重北輕南」是基本方針。台北市區的基礎建設,還可以照著日本人(城中到大安一帶),甚至是美國人(像民生社區那邊)的規劃來做。高雄市就沒那麼幸運;市中心(哈瑪星、鹽埕、前金、新興和苓雅寮)還可以照著日本人的設計做;市中心以外的區塊,基本上就是應付應付。而原市區邊緣,和縣區的部份,就是第三世界等級的放任發展。
      
    這些問題,在威權體制與經濟、人口快速成長的年代裡,都沒有人提。到現在台灣發展起來了、人民生活水準的要求提高了,都市也已經成形了。台北市是本來就有想到、本來就有規劃,做起來不難,而當初沒想到沒做到的,還可以砸大錢搞定(例如淡水河、基隆河治水,淡水線、新店線台鐵改捷運…等,那可是三十年前的幾千億預算啊!)
      
    而高雄,就只能穿著一套破西裝來改西裝。
      
    所以高雄從謝長廷到陳菊這將近二十年間,都是一貫的策略:新開發的重劃區,一定要提早把污水下水道規劃好,一次做到位;老舊的居住區,沒有任何捷徑,就是下苦功、花時間、花大錢去做。謝長廷剛上任的時候,一百五十萬人口的原市區,污水接管率還不到一成。謝長廷卸任時,已經來到四成五;陳菊中後期的時候,這數字更突破八成。正所謂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只要夠努力,還是做得到的。
      
    喔忘了提到一點。謝長廷任內與陳菊初期,負責這塊工作的林欽榮局長,後來被陳菊推薦給柯文哲,當他第一任的副市長。
      
    2010縣市合併升格之際,台北市是堅決不跟台北縣合併的,一直到現在台北市還是用全國最豐沛的財政資源,在治理一小塊地方。而高雄合併之後,卻是用苛扣過的預算,來治理全國最大的直轄市。民眾黨在這次市長補選,喊出一句口號,叫「台北經驗、高雄實現」。在我這個高雄人來看,這句話即使並非一句侮辱,也至少是諷刺。
      
      
    😓 民眾黨式話術無助於解決問題
      
    總結一下民眾黨在這個文案裡,所犯的兩個謬誤:
      
    第一,刻意用「北高雄」這個名詞,來模糊、誤導問題的討論。在民眾黨小編來看,這只不過是個名詞代換的語病,有什麼好計較的?但是在懂行的人來看,這其實是模糊了焦點、略過了「縣市合併」這個問題的根本來源。模糊掉問題本質的討論,不能算是有效的政策討論。
      
    第二,貶低歷屆高雄市長的努力,只為了烘托柯文哲的「台北經驗」。問題是,高雄預算少、幅員廣、起點低,立足點跟台北完全不一樣;台北經驗要怎麼套用在高雄身上呢?更何況,台北市的污水接管工作,早在柯文哲以前就已經做到了八九成;柯文哲只是揣著大筆預算、接收了一個已經建設得差不多的城市而已。柯文哲又有什麼立場能夠吹牛自己的「台北經驗」呢?
      
    說到底,吳議員的這個文案,還是典型的民眾黨網軍式的選舉話術:第一模糊焦點。第二去除脈絡。第三是用「錢花到哪裡去」的口號來挑動選民的負面情緒。最後總得要歸結於柯文哲的「台北經驗」的個人崇拜。
      
    這樣的話術,無助於解決在地的問題,只不過是再一次側寫了柯文哲式的台北傲慢罷了。
      
    (圖片來源:高雄市新聞記者協會)

  • 廚種蓋盤淡水 在 Smart Travel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08-31 01:45:26

    將軍澳|The LOHAS |日出康城|Fresh 新鮮生活|港鐵|MTR | 2萬呎超市買啲乜
    #將軍澳 #thelohas #日出康城 #Fresh新鮮生活 #港鐵|MTR #掃貨必去
    #特色主題 #香港製造 #Omakase #寵物零食

    今日帶大家來到將軍澳地鐵上蓋一個大型商場The Lohas

    裏面一個全新概念的大型超市, 佔地2萬呎,

    我估計裏面的貨品定會超過二萬款

    其中被我遇到三位顧客, 他們好iconic, 好有象徵意義

    究竟他們象徵什麼? 片尾我會開估,

    裏面設有26個特色主題區域,提供本地及環球新鮮食材

    更加支持香港製造創意品牌,引入了接近一千五百種香港製造產品

    除了為顧客提供新鮮食材選擇,亦都提供多個嶄新餐飲選擇,

    例如即場海鮮加工服務、首創超市版Omakase(廚師發辦)

    現場即製香腸午餐肉、小炒菜式、5無健康指示牌 、優質寵物零食區

    為顧客即時磨米服務、引用先進的付款方式,以免聚集人群

    無須付款排長龍等等, 在場每一個售賣Counter佈局,

    都經過精心設計,務求令顧客感受到店員的親和力和專業產品資訊

    這個超市很著重店員跟顧客交流, 保留一般超市或百貨公司缺乏的人情味

    他們嚴選店內的零食, 參考衛生署的健康指引,

    駐場有兩位品酒師,解答專業的酒品資訊,

    多款印度食品、香料專區, 在場亦有日式健康美容產品

    專為素食者而設多款新穎美食、產品多、服務優質、多選擇,價錢豐儉由人

    歡迎各位網友跟阿Tsar遊樂團,

    參觀這個嶄新的Fresh新鮮生活大型超市

    Are you ready?

    首先帶大家來到海鮮城, 見到一個好大的魚缸

    擺放了來自不同國家高級海鮮, 長腳蟹、松葉蟹、水晶蟹 ,

    超大型龍蝦 、蜆殼類 ,那麼大隻海鮮

    你會否怕家中未必有這麼大個的蒸爐去煮呢

    來到這裹你絕不需要擔心,因為這裏提供即買即煮服務

    煮的方法及加工費用,例如豉汁炒、花雕蒸、

    上湯焗等等的方法以及收費, 一一在牆上面寫得清清楚楚

    明碼實價,顧客可以即時用電子付款方式收費

    之後廚師就會將買來的海鮮進行清理,再拎去煮場館,

    進行加工和烹煮,大概你預半個小時,

    就可以了,下面亦有每日最抵買,價錢豐儉由人

    旁邊亦有游水淡水魚和冰鮮魚售賣,排列得整整齊齊任你揀

    另外即時買的魚,廚房設在售賣counter後面

    不怕劏魚的時候,血水和魚腥味一點都冇,

    保持最衛生、最優質的服務

    煮場館除了處理加工烹煮海鮮之外,

    他們亦負責這裹的兩餸飯的餸菜小炒,

    入面由一個大廚主理烹煮多種餸菜 ,

    個菜盆入面設計得好淺 ,因為盡量要保持食物新鮮、 夠鑊氣、夠熱 ,

    每一盤只足夠serve六至八個人,就要再refill新的,確保食物新鮮度。

    燒鵝王子有三款出名菜式 ,嫲嫲豉油雞 ,王子燒鵝,鎮店叉燒 ,

    鎮店叉燒選擇梅頭中間部位 ,不要頭和尾 ,

    確保叉燒肥瘦均勻 ,咬口爽脆好味 ,

    王子燒鵝 ,用特別穀料飼養,養到每隻鵝大約六斤時才會劏 ,

    所以見到每只燒鵝大少都差不多,

    即場用風乾機風乾鵝 ,風乾20個小時 ,

    確保肉質外脆均勻、隻隻金黃脆口,

    嫲嫲豉油雞的來源,好多客人吃了豉油雞時,

    覺得好有家的味道,用味蕾去喚醒你對嫲嫲和回憶和思念,

    壽司本店, 最特別就是有外帶的Omakase,廚師發板,

    有兩種選擇,一種是特選set388hkd,

    有12款壽司加上丼飯 ,再加點甜品,

    另外一款就是極上set, 588hkd就有16款的選擇 ,

    有刺生、卷物、 丼飯 、甜品都有 ,

    廚師會因應每日最新鮮嘅食材以做這些拼選給顧客,

    下面亦都有一些已經包好的新鮮壽司,

    價錢更加大眾化, 但質素是非常優質

    你看看壽司的油脂和光澤,以這個價錢

    簡直是物超所值,

    這裏亦有一個一連三舖的食點,

    相當受顧客歡迎, 首先他們每日新鮮製作的香腸和午餐肉 ,

    見到師傅即場製作,確保每日新鮮 ,

    這裏的午餐肉和香腸經過好多次改良 ,

    因為要調出適合香港人口味 ,

    健康得來又好味 ,可以選擇減鹽自製香腸、午餐肉

    減鈉減了50個percent,其他亦有多款口味,

    有蜜糖脆皮、芝士黑松露、沙爹豬肉黑等等 ,

    都是賣28hkd一件 ,都不含味精或人造色素

    除了買到香腸午餐肉回家之外

    旁邊就是一個熱狗店,有多款口味任您選擇,

    再過隔離就非常受街坊歡迎,有多款外賣小炒便當之外

    脆皮豬手、芝士龍蝦伊麵、炒辣蟹、冰梅骨、

    日式吉列炸蝦便當 、炒飯炒麵 ,攞上手熱辣辣㗎

    驚你不夠熱, 旁邊擺多兩個微波爐

    另外有選擇優質食材的甜品和沙律,

    價錢都相當貼地大眾化,

    Snack and Treat 零食專區是大人同細路都鍾意 ,

    自助式,kid’s faviourite 和kid’s choice

    好多精挑細選受小朋友歡迎的零食選擇,

    這裏的零食除了安撫你的心靈 ,亦照顧你的健康

    因為大部分零食都會參考衛生署指引 ,

    會嚴選零食裏面的糖分、鹽份、鈉成份,

    例如每100克糖少於五克啦, 每一包總脂肪少於三克 ,

    鈉含量少於120毫克 , 還有多款香港製作的本地品牌零食

    除了這裹好像catwalk那麼多零食,這裹一字排開都是零食選擇

    能夠在芸芸眾多的產品, 被選中上架的香港製造產品

    必屬佳選, 食出香港人的精神, 靈活應變、捨我其誰

    超市裏亦有好多其他的香港製造產品

    好似有山手作、Nicole’s kitchen,二澳農作社,

    大師姐等等的調味醬、糕點或蜂蜜都可以找到

    豆本坊, 除了有好多豆製食品,亦提供好多創意素食

    今時今日的素食者,已經不單純為宗教或健康原因

    亦配合世界潮流,推行環保,所以產品亦推陳出新

    配合顧客不同的口味和需要,

    好像這個Omnipork新豬肉,香港品牌,北美研發,

    100%植物製造。多用途、零毫克膽固醇、高蛋白質,

    無抗生素。無激素。熱量低66%。

    質感、香氣均與真免治豬肉無異,

    提供人體所需的優質氨基酸,健康之選。

    港式素食叉燒、 三杯鮮菇純素米漢堡、甘薯葉素牛丸

    意式香草意粉、火鍋、鹵水最夾的凍豆腐, 吸汁有彈性,

    獨家首選的豆腐皮,即使你不是素食者

    如果好似我家中有個氣炸鍋,

    你都可用來包燒鵝、蝦卷、雞胸肉一樣回味無窮

    臨走前買一些已經處理好的芽菜仔、加兩磚豆腐

    煲個魚湯,加少少鹽和蔥,已經是一個好豐富的養顏湯水

    日日糧坊: 一個可以磨米的地方,甚至可以糴米,

    現今已好少聽到糴米呢!但這裹有這一種糴米服務

    幫你溝出最喜歡的幾種米, 當然你要買一整包都可以

    他們提供了來自七個國家不同的米,

    有日本、泰國、柬埔寨、中國、等等

    揀完米之後你可以因應自己喜好,

    即時可以叫店員幫你磨製喜歡的度數 ,

    它有9個不同的度數 ,視乎你喜歡食糙米 或是白米 ,

    可以有sample給你看,磨五分米、七分咪、白米、免洗白米

    這裹有一部專程由日本訂過來的磨米機

    一般白米用5至6號已可, 穀殼會在右邊袋排出來

    客人可以要求拿回家用作施肥種植盆栽,十分環保

    香港人日日的主要食糧除了米之外,亦有食麵

    這裹提供本港一個老字號的麵食,

    除了傳統蝦子麵之外、亦有好健康的菠菜麵、甘筍麵

    如果你不肯定自己是否喜歡特別的選擇

    可以一個一個麵買回家試下,

    除了麵食和米之外,大家都可以來到雜貨區

    這裹有個印度專區,有好多印度食品及各地嘅香料

    印度香飯 (Biryani),煮出來的飯特別香 ,

    再加各種香料咖哩、辣椒

    加些yogurt、堅果, 令到你的餐桌添多點文化色彩

    這裹薑黃粉十分便宜,我曾在影片多次介紹過薑黃粉益處

    強而有效的抗癌食品,我通常用薑黃粉加蜜糖飲用,

    能夠迅速消除疲勞,好多時我睡得好少,都很精神

    這個就是秘密所在,雜貨區見到買baking soda

    平時超市賣15hkd,藥房12hkd,這裹賣10hkd,

    精明的家庭主婦就知baking soda不只愛用來焗蛋糕

    是強烈清潔劑, 可以將煲燶了的煲,不費吹灰之力

    清潔得好像新買一樣, 有機會我示範給大家看看

    藥膳農莊有好多湯包和藥膳 ,

    如果你想找安眠茶、或平日手腳冰冷、想去濕

    店員都可以為您提供最適合的選擇

    對面個雪櫃亦都有好多不同生果、 沙律、藍莓、 士多啤梨 ,

    每日揀最新鮮的生果做冷泡果茶 ,

    甚至乎你飲完的生果茶可以直接食用裏面的生果

    生果旁邊櫃位是鮮果殿, 有多款熱帶地區的時令水果

    尤其是中秋節即到, 這裹買生果,亦有多款選擇

    很多水果不是外面常見到,好像馬來西亞貓山王榴槤

    文旦柚、泰國金柚 、琥珀蜜柚 、中國神石榴 、黃火龍果

    送這些生果給人,沒那麼行貨,面子十足

    如果你對生活有更高要求,就應該行過對面

    Lohas Orchard,有來自世界各地最優質的水果

    日本、 韓國、歐美、 土耳其、西班牙、澳紐

    北海道紅肉蜜瓜、日本山形西瓜、 金洋瓜、台灣牛奶美濃香瓜

    小朋友的嘴仔咁細,就建議買呢一個日本天之驕女蘋果

    澳洲珍寶牛油果, 大大兩個58hkd, 我在澳洲超市食過,

    價錢跟這一個差不多,好像這個更大

    不得不提就是來自自土耳其的無花果,

    最優質的無花果出產自土耳其, 而且好少出口

    好少生果舖有得賣,好大隻啊,隻隻都好靚

    揀無花果,要選擇紫色,有少少綠綠地

    買回家可以擺放多一會,如果太綠即未熟

    如果已經黑色,即過熟,好容易入面生蟲

    買回家只要洗層外皮, 就可以連皮食了

    Butcher Craft, 入面有個大廚叫Joey ,

    玻璃櫃入面有醃製了的肉類和扒類 ,

    可以買返家即煎就可以食得啦

    或用氣炸鍋都得 ,亦有斧頭扒 Tomahawk

    和dry aged熟成牛肉 ,出面高級西餐廳一定有這兩種食物

    尤其熟成牛肉,經過處理的熟成牛肉, 牛味更濃郁 ,

    如果不喜歡出面的皮太乾 ,可以叫職員幫你了出面的皮去 ,

    即煎就會令到牛味最濃郁最極致 ,

    亦有日本佐賀牛 A4黑毛和牛 ,澳洲加拿大牛小扒 ,

    澳洲和牛M4 M5級數的肉眼扒,

    如果大家不知道一個人或一家人份量都可以問大廚joey,
    .......................................................

    下次再傾,88! ??

    成為会員並獲得獎勵: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uNPxqDGG08p3EqCwY0XIg/join

    請用片右下角調4K睇片。

  • 廚種蓋盤淡水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9-03-09 19:00:02

    一聲鳥鳴,劃破長空。

    拍翅下,見三圍六村環抱出屏山一貌。蜿蜒着的屏山文物徑,古木蒼翠,偶爾幾幢青磚土瓦明清建築老房子,石牆上的斑駁,在無聲歲月中落地生根,盤踞在石縫磚隙中,一身老氣,對照出旁邊高聳的新型村屋,卻又顯得特別驕矜。

    那是一千年以前的事兒。渺渺時空,茫茫人海,都從中原南下,先在江西再往廣東後遷居於此,得豐盛水土,自稱「客家」,勤儉刻苦,莫失莫忘,且保留了中原古韻。

    天真地以為能攀星摘月的七層古塔「聚星樓」,某年風災後只剩下三層,靜默地立在原地。古雅風流倒映在地下出現的一口古井,那一汪清澈冰涼的水中育有搖頭擺尾色彩斑斕的錦鯉,只是架在井面的鐵柵欄狠狠地破壞了錦鯉圖的美感。曾有不少文人進士,寒窗苦讀浪漫軼事的覲廷書室,門前一對蒼勁有力的端莊黑字「德澤流芳、祟山毓秀」,仍舊雋刻在硃砂紅木上,以書香墨魂冷眼河山變改、戰火無情和世事更易,正是千古江山,英雄無覓。


    尋常巷陌中,那株開得姹紫嫣紅的簕杜鵑,一樹紫紅放肆任性的開在三層高的村屋前,然而再矚目也不及寫着「屏山盆菜」的大字招牌。

    惜舊。一碟一碗皆有情
    招牌底下昏黃的舊店裏,一時被兩邊一列長架上堆放着過千的碗碟所震懾,罎罐碗碟、沙煲罌罉,銅皮木製陶瓷,公雞、萬壽無疆、蟠龍翻雲、清花等花紋,有些是民國,甚至清朝時候製的,全是舊食具,也有盆菜、九大簋古盛器。短毛頭圓臉兒的店主鄧聯興(聯哥),伸手把器笑謂:「全部都係呢條村好多家村屋拆嗰陣時丟嘅,我唔保留就冇㗎啦!」

    聯哥是這盆菜店第三代傳人,也是屏山鄧氏的後人。隨時代變遷,圍村生活一點一滴改變了,舊東西正在消失中,他很想保留這裏的一事一物。碗碟叢中,電話猛烈又急促地響起,幾乎是從早到晚響不停,原來不少識途老馬惠顧過他,從此愛上那獨有的圍村客家風味,每年如燕歸來,都會在喜慶時節訂盆菜、九大簋。他拿起電話對客說︰「冇送貨㗎!對唔住!」


    一般盆菜店為增生意,多設外送。聯哥寧願賺少些錢,卻堅持傳統,規定只可在鋪吃,或可訂在祠堂內的大地堂吃。「盆菜、九大簋屬於我哋圍村宴席菜,外送拎出去市區食,完全唔夾!要喺我哋條村食,咁先有風味!」他竭力保衛不單是一個失傳飲食,還有它的良美附景──

    這天,就有村民大排筵席吃九大簋。「我有盆菜同九大簋,但九大簋佔咗生意嘅七八成。九大簋出面少做,係我至有!」聯哥、兒子Jeff、大廚及四五個女工,早在各有各活兒在忙,有的在巨型鑊前炒呀炒;有的將各款食物舀進銻盆,包上保溫錫紙;有的張羅執拾餐具和食物搬上貨車。眾人浩浩蕩蕩乘着車沿鄉村小路,直抵盛宴氛圍。

    顯赫。祠堂寶地見昌盛
    「九大簋,傳統喺祠堂食!」
    頂着七百多年的歷史,鄧氏宗祠的雕樑畫棟,青磚紅瓦,在風霜刀劍下,仍汨汨細流着官宦世家一時的顯赫,鄧氏後人在此祭祖、慶祝節日喜事、父老子孫聚會等,無法撼動的熱鬧場面,記載着族人的昌盛,如一樹繁花。

    繁花散落處,是這個過萬呎的大地堂前,擺好的二十多圍筵席,喜氣不言而喻。「通常我哋村民結婚、BB滿月、舊時新居入伙,同埋點丁燈,先會擺九大簋。傳統一圍枱人係雙數,所以要坐八仙枱。」八仙枱其實是四方枱,坐八個人,後期改為圓枱,人數再沒有規定。

    開席了!祠堂門前的一根火苗,燃點藥引,數十萬台的紅衣鞭炮就措手不及在耳邊炸開,硝火及散開的紅衣頓時在空氣中飄飄而下,驚惶的心被期待開餐的興奮掩蓋。「喺祠堂擺酒近村屋,祠堂門前燒炮杖,村兄弟聽到炮杖聲,就知道開餐,走嚟食。」

    上菜講次序,先來的是湯,其他出場不分先後,離不開雞鴨豬手冬菇……中間上子薑菠蘿,消滯去膩,最後才是小盆菜。「食到咁上下,主人家會逐枱敬酒,都係最長輩嗰個行先,譬如結婚,就由老爺奶奶率領。」

    鄉情。添飯加菜作叮嚀
    吃九大簋,味道其外,碗碗藏鄉情,像添菜,「主人家客氣啲,客人嚟到好似唔夠食,覺得唔好,會抽個裝食物嘅桶,譬如冬菇豬肉,睇吓邊啲唔夠,逐圍添加。」如有吃剩的菜,也會送給朋友親戚,充分如俗語說「又食又拎」般慷慨豪情。其他沒有請來的,主人家都會分給同巷,或隔離巷的鄉里,這份鄉土人情在城市裏,真正少見。

    舊日請喜酒,取好事成雙,連餸菜也呈雙數,如「四簋」、「八簋」,但客家人認為九大簋的「九」與「久」同音,有長長久久之意頭,才有九缽。其實九大簋還有一款飯,加起來共十款,就是飯菜齊備,十全十美,人生的圓滿就捧在一手間,見證於觥籌交錯中。「以前唔係咁富有嘅,請食盆菜已經好好。係富貴人家,捨得使,先請九大簋,請最好嘅俾人食!」

    昔時九大簋食材貴重,主人家一頓飯宴,揮擲千金萬丈豪氣。聯哥自小就見識有錢人排場,筵開百席是閒事,設流水席,大宴群親好友吃足三天三夜不足為奇,相比今天這樣的場面,當年盛況,由衷地帶點悲壯。

    一碗。百菜百味筵席盛
    「九大簋矜貴在每一樣餸都係獨立,唔似盆菜嘅食物混埋一齊,一菜一碗,比盆菜好食。」
    簋,在古代是貴族放食物的器皿。他們客家人吃九大簋就用九個大簋放食物,後來簋經過演變,叫兩杉四缽。「杉,係大碟。缽,即係大湯碗。用碟同碗將餸分開嚟裝,唔好撈埋一齊。」

    現時九大簋已全然以碗盛載,還因應時節調校不同菜式來宴客。「天冷天熱唔同,天熱煮清啲嘅好似梅子鴨,天冷煮南乳鴨,就濃啲。」口味的轉換,使人不易生厭。菜式獨立,百菜百味,使味蕾每次都有新衝擊,吃出其中的風味,這才是九大簋精緻之處。

    近年在香港,大時大節吃盆菜愈演愈烈,愈趨普遍,但對吃九大簋,大眾多聞所未聞。

    「做九大簋好少人識。譬如我同村都曾經有人做過,味道唔得,冇咗啦!美心啲大廚都嚟試食過,跟足啲餸推出,出晒報紙、電視,最後都係冇做。你唔係我哋圍村人,又唔係好似我做咗咁耐,係做唔到嗰種味!」聯哥帶點自豪說。
    客家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九大簋菜式在不同村或會有差異,主要視乎村內有甚麼食材便用甚麼,如村有魚塘,便有淡水魚。或者宴席主人家的要求,捨得出錢的,便有山珍海錯。聯哥則身為屏山鄧族,傾盡識才,續承庥美。「我由細到大喺條村嘅九大簋大多都係呢九款,陳皮鴨湯、了酸豬手、黃酒雞、南乳鴨、炸門鱔、雞汁燴花菇、魚肉丸、子薑菠蘿、小盆菜,加埋雞鴨飯,總共十款。」

    獨特。自家佳餚自家味
    做九大簋,逐樣做,炆、炸、煮、燉、燴、滷、醃樣樣齊,比起盆菜,工夫多,利錢低,但聯哥廿多年來,仍恪遵一份客家人特色。其他人依循抄襲,卻做不到同樣的美味。他的九大簋味味是精品,首重用料精。「我哋嘅炆豬肉同了酸豬手,係用每朝劏嘅新鮮豬。」連炸門鱔都是新鮮即日捕,門鱔來價貴,外面會用較平宜的炸芋頭、炸花枝丸代替。「圍頭客家近海,舊時喺大埔東嘅海面有好多門鱔魚,所以我哋嘅九大簋一定有門鱔。」

    再者,聯哥是元朗原居民,魚販和豬農必然將新鮮門鱔及本地新鮮豬先預留給他。而且坊間沒有多少人做九大簋,要煮出真正味道,他須用圍村傳統的獨有調味。「炆豬肉嘅麵豉醬,係用黃豆加麵粉自己整;黃酒雞嘅黃酒,用糯米同酒餅自己釀;子薑菠蘿嘅子薑,每年六七月啱時候用醋嚟醃,味道先正宗。」調味可說是做九大簋的靈魂,更重要還有手藝。

    「煮九大簋,主角係做小盆菜嘅炆豬肉,豬肉炆得好,啲汁滲到入盆底嘅蘿蔔、豬皮同枝竹,成個盆菜都好味。」

    他選腩肉和前胛,斬了件,燒熱巨鑊,下油,加入豬肉、香料、糖,之後加水。大灶火力猛,豬肉容易黐底,所以要揸起大鑊鏟不停攪動。一鑊豬肉,炆上一小時,來來回回翻廿多次。要懂得用力,不須太大力,順着力去剷。豬肉炒到六、七成熟,才下麵豉醬和南乳,既不黐底,醬料香味發揮得最好。他還有秘技,就是炆好的豬肉,不要趕着吃,攤放兩至三小時,更臻入味。

    眾望所歸的炆豬肉,樣子紅彤彤,乾淨利落,不見有油水蔓延,鬆軟不油膩,吃時展露山賊氣質一口吃掉,入口的瞬間,豬皮帶點嚼勁,豬油與醬汁完美的邂逅,令嘴角上揚的味道,毋須言語,就有口水直流的魔性!

    宗親。人人為我厚恩情
    這無法停口的炆豬肉,手法技藝是傳承自聯哥父親,也是他人生的第一個大恩人。他父親以前在村裏務農,懂煮幾味撚手家鄉菜。遇有同村喜事要煮盆菜或九大簋,就會叫他來幫手。

    「老竇完全係義務,永無托手踭,每次做完喜事,封番封利是仔,小小心意!唔會賺到錢。大家同村,你幫我、我幫你,人情味好好﹗」聯哥憶述說。聯哥十一歲起,就跟父親到祠堂煮九大簋,他充當小幫手,切菜起爐生火等。「我好鍾意做呢樣嘢,有得玩又有得食!」而父親負責掌勺,他看得多,慢慢學會了煮筵席菜。酒菜圍繞,鄉親為屏,長年累月浸淫在筵席的氣氛中,團聚的熱鬧、鄉里的恭親,種下對老鄉土深微綿邈的感情來。

    九五年,其父因年邁而退休。「成條村都冇人做,我唔接手做,九大簋就會失傳!」他惟有繼承父親的衣缽,把手藝延續下去,也保留了當時碩果僅存的盆菜和九大簋。

    「老竇係業餘,搵唔到食。我要開鋪,煮九大簋嚟做生意。」起初他的字號寂寂無名,三日打魚,兩日曬網,大拍烏蠅。同村的人知道他的難處,也念起他兩父子經常為村出心出力,都不時帶朋友回村,藉詞宴客,特意叫聯哥煮九大簋,讓他有生意可做。甚至容許他在富濃烈圍村色彩的祠堂擺席。

    「最感激係同宗兄弟鄧達智,市區人先至認識我。」九五、九六年時著名時裝設計師鄧達智與傳媒、文化界,在圍村吃過聯哥煮的盆菜宴後,經過報道,盆菜開始廣受大眾認識,聯哥越見名氣,即使沒賣廣告,生意大旺。連明星周潤發、甄子丹、郭富城,政界唐英年、葉澍堃等名人都是常客。

    人情,就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交心而生。「老竇教我,對鄉親要好,因為同村都係兄弟,自家人,有力出力,有心出心。」他對父親的教誨,仍刻記在心。像是每年清明拜山祭祖,他一切都以村事為先,年年為此都推卻不少大宗的九大簋生意,也幫族人煮山頭。只要村裏要他幫手,他從來都是義不容辭。

    每朝六七點,天邊方呈魚肚白,沉睡的鄉村,巷弄後小門半掩,漆黑中廚房亮着一團燈光,冒出縷縷煙霧,傳出咔嚓咔嚓聲響。一個肥圓身影,汗涔涔地已提起鑊鏟,鏟挖着鑊中豬肉,繁忙的氣力活早就展開了。聯哥臉上仍含笑說︰「我幾乎日日都咁早,一直做到晚上六七點,十二三個鐘㗎!但一啲都唔辛苦!」
    他奮力以煙火、菜甜、肉香,留住屬於圍村風味的九大簋,以食物的味道譜寫宗族和鄉村人情的記憶,透過節日、慶典,寄語一代又一代人的祝福,不忘祖、不忘根,如一根無形的絲線,把人與人拉近了。

    撰文:孟惠良
    攝影:陳秉謙、魯雋華

    屏山傳統盆菜
    地址:元朗屏山塘坊村36號(屏山文物徑路口)
    電話:2617 8000
    營業時間:11am-9pm
    詳情: http://bit.ly/2UxOwEC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網站: http://etw.hk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即like《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即刻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
    http://goo.gl/KwjNOE (@eat_travel_weekly)

  • 廚種蓋盤淡水 在 台灣1001個故事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7-01-31 17:30:00

    ☞東石馬頭搭漁筏 出航外海游沙洲
    東石鄉一位駕駛觀光漁筏的船長
    原本在台北當警察
    40歲返鄉幫忙採蚵仔
    還想出了用漁筏載客觀光的全新商機
    船上還請來了餐廳主廚
    烹煮生猛海鮮

    ☞台灣牛清燙吃 嘉義台南最愛
    嘉義一位農家子弟
    投入牧牛產業
    堅持給牛隻吃最新鮮的整株牧草
    建立產銷履歷
    讓民眾可以吃得安心

    ☞台灣第一食神 美食家帶路 採買有學問
    美食作家梁幼祥
    眷村出身的背景
    讓他從小就吃遍了中國大江南北的口味
    還跟著傅培梅當學徒
    阿發師還有阿基師等人都是他一手捧紅的
    說梁幼祥是台灣的食神
    其實一點也不誇張

    ☞尖石鄉水田部落 純白海芋綻放
    新竹尖石鄉的水田部落
    有著泰雅族的四個兄弟
    把老家的梯田
    種滿了白色的海芋
    蓋了一間地中海風格的木屋餐廳
    讓這沉靜的部落瞬間活絡起來

    ☞新疆羊肉烤包子 酥脆餡多日賣上百個
    淡水老街一位
    遠嫁到台灣的新疆姑娘
    因為陸籍配偶的身份找工作不容易
    最後她乾脆自己開店創業
    賣起了新疆大盤雞、烤包子
    獨特的口味
    一開張就吸引很多顧客來嚐鮮


    ■台灣1001個故事 說不完的故事
    每周日晚間9點,請鎖定東森新聞【台灣1001個故事】唷!

    更多精彩內容鎖定《台灣1001個故事》
    https://www.youtube.com/user/ettvtaiwan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