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度量衡歷史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度量衡歷史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度量衡歷史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度量衡歷史產品中有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5萬的網紅小安心,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經濟部標準檢驗局與科工館攜手合作,推廣度量衡成果豐碩 經濟部標準檢驗局為促進度量衡知識推廣,並充分發揮度量衡歷史文物價值,自民國90年起即與高雄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簡稱科工館)合作,借助科工館於文物研究與推廣之專長,共同舉辦數次度量衡文物展覽與教育活動,並以度量衡文物研究成果為基礎,開發度量衡...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小的與大人」介紹 訪問作者:蔡蕙頻 內容簡介: 〈總督到警察 日本時代的警察制度〉 日治時代的臺灣警察,是臺灣總督府實行統治的要角,負責管理臺灣民眾的生活事務,常有濫用權力、素質不佳的現象,招致許多批評。但他們的存在卻對日本在台灣的殖民統治,有著相當大的穩定...

度量衡歷史 在 歷史|历史|中國歷史|古人生活|諺語新知|動漫知史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2-02 15:45:40

#鴉片戰爭日誌 林維喜案事件簿 時間:1839年1月12日 地點:獻縣 人物:林則徐、跟丁、廚丁 事件: 林則徐一行人走至獻縣外二十八里的商家林,獻縣蔡令廷熊(江蘇昭文,曾任東光縣,以獲水手青皮加知州銜)來迎,二十八里後穿城至南關外,與蔡令晚膳(註1)。 當天走了約一百三十六里路。 解說: 自...

度量衡歷史 在 歷史|历史|中國歷史|古人生活|諺語新知|動漫知史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1-12 10:17:35

#鴉片戰爭日誌 林維喜案事件簿 時間:1839年1月11日 地點:任丘縣 人物:林則徐、跟丁、廚丁 事件: 林則徐一行人走至任丘縣,鮑令承燾(浙江仁和,舉人),曾為河南宜陽令在郊外迎接。當晚在城外旅店留宿(註1)。 當天走了約一百一十里路。 註1:林則徐全集編輯委員會編:《林則徐全集:第九冊日...

度量衡歷史 在 政經八百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4-04 16:46:54

#八百回合經濟談 〔#貼貼紙就變便宜的酒? #酒鬼們照過來!〕  在進入正題之前,我們先來看看壯士們繳的納稅錢,都有哪些呢?  如果把一個人一輩子的經濟活動簡化成:「所得-消費=財產」  那麼基本上,我們就可以把租稅依照這三種經濟活動分成:所得稅、消費稅、財產稅。  消費稅,就是在...

  • 度量衡歷史 在 小安心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8-07-31 15:08:43
    有 21 人按讚


    經濟部標準檢驗局與科工館攜手合作,推廣度量衡成果豐碩

    經濟部標準檢驗局為促進度量衡知識推廣,並充分發揮度量衡歷史文物價值,自民國90年起即與高雄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簡稱科工館)合作,借助科工館於文物研究與推廣之專長,共同舉辦數次度量衡文物展覽與教育活動,並以度量衡文物研究成果為基礎,開發度量衡教具及建置數位博物館網站,成果豐碩。

    標準檢驗局表示,鑑於該局與科工館皆對推廣度量衡知識相當重視且雙方合作關係良好,基於政府間跨部門合作之互惠精神,該局於7月31日於科工館簽署合作備忘錄,期結合雙方的資源與專業,共同推動度量衡文物保存與研究、展覽及科學教育推廣等合作交流事宜,擴大度量衡教育宣導的效益。

    標準檢驗局進一步表示,未來將持續致力於度量衡知識推廣,為引導社會大眾瞭解度量衡對科技發展及提升生活品質的重要性而努力。

  • 度量衡歷史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10-15 01:09:36

    本集主題:「小的與大人」介紹
           
    訪問作者:蔡蕙頻
        
    內容簡介:
    〈總督到警察 日本時代的警察制度〉
      日治時代的臺灣警察,是臺灣總督府實行統治的要角,負責管理臺灣民眾的生活事務,常有濫用權力、素質不佳的現象,招致許多批評。但他們的存在卻對日本在台灣的殖民統治,有著相當大的穩定作用。
        
    〈大人到咱家 警察與戶政〉
      日本統治臺灣以後,為了了解當時的臺灣,透過各種調查蒐集相關資料。根據法令,警察得以隨時到各家進行戶口資料的確認,將臺灣人的身體特質與身家狀況都納入國家體制與警察大人的管理之下。
        
    〈從治警事件到農民運動 警察與政治〉
      日治時期,警察負責維持臺灣社會治安的重要角色,臺灣人從事的政治行動,也是受關注的事項。從治警事件到農民運動,1920年代臺灣社會中的警民對抗,是當時「小的與大人」關係中最重要的篇章。

    〈一桿稱仔到走やみ 警察與經濟〉
      為了維持日治時期殖民地經濟發展,警察大人深度介入了臺灣的經濟生活。從賴和的《一桿秤仔》中看到警察對度量衡制度的管理;到戰爭時期,統制體制的實行,可以看到警察大人無處不在的身影。
      
    〈檢疫、注射到圍草繩 警察與公衛〉
      日治時代,在總督府的規劃下,當時的警察大人還掌管了公共衛生以及檢疫工作,並配合各種名冊管理,紀錄臺灣人的公衛生活,再加上各種衛生教育的推廣,培養出「識字兼衛生」的文明臺灣人。
      
    〈「左側通行」 日本時代的交通警察〉
      隨著臺灣社會逐漸形成現代化的生活習慣,日治時代的警察大人又多了管理交通的任務。1920年代,各種交通規範亟待建立,第一要務是厲行人車「左側通行」,在各種資料上可以看到許多宣傳,也能看到警察執行工作的狀況。
      
    〈帝國山林的前哨 日本時代的理蕃警察〉
      為了開發臺灣的山區資源和原住民治理,日本政府在一般警察之外設置了「蕃地警察」。他們的初期任務包括「防蕃」、武裝討伐迫使使原住民歸順以建立管理制度,後來則以輔導產業、教育、集團移住為主,是帝國統治臺灣山林的最前線。
      
    〈經濟、防空與流言蜚語的取締 戰時體制下的警察〉
      珍珠港事變後,日本擴大了軍事動員的規模,臺灣社會也被拉進戰爭體系中。臺灣警察的工作則擴大到統制經濟的宣傳、物資徵用、防空動員,以及言論思想的控制,將臺灣打造成「戰爭動員,人人有責」的社會。
      
    〈東石富安宮 日警變成台灣神〉
      日治時代,警察與臺灣人民的關係密切,儘管有許多讓人恐懼的印象,但也不乏愛護民眾的佳話。任職東石派出所的日警森川清治郎在職期間留下許多佳話,身亡之後又有顯靈庇佑當地的傳說,因而入祀富安宮,就是很好的例證。 
         
    作者簡介:策畫/戴寶村
      一九五四年出生在北海岸,現在新北市三芝區、舊名「番社後」的地方。濱海生長的背景,鄰近的淡水又是山河海交會與歷史元素豐富之地,促使他鑽研於海洋史領域的探究,著有《清季淡水開港之研究》、〈近代台灣港口市鎮發展〉(博士學位論文)、《近代台灣海運發展——戎克船到長榮巨舶》、《台灣的海洋歷史文化》等專著。另著有政治史通史類書籍、淡水河流域史、高雄陳家家族史、客家族群史、縣市鄉鎮志書、諺語歷史文化、北台灣歷史文化,乃至中學教科書等
      
    撰稿者簡介:
    李進億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文學博士(歷史學),現為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助理教授。研究領域為臺灣環境史、臺灣區域史與歷史GIS。
      
    沈佳姍
      國立空中大學人文學系副教授。研究日治時期台灣文化與公衛史。著有《臺灣日日新:阿祖ㄟ身體清潔五十年》、《牌2原來一家親:日本品牌家族企業史》等書。
      
    陳慧先
      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系博士,現為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研究領域為日治時代臺灣史、臺灣原住民史。著有《丈量台灣――日治時代度量衡制度化之歷程》等書。

    游智勝
      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博士,現為中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國立空中大學人文學系兼任助理教授。研究領域為日治時期臺灣海運史、臺灣海洋史。
        
    蔡昇璋
      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博士,現為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協同研究員,曾任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文化事業發展學系、通識中心及國立空中大學人文學系等兼任助理教授,研究專長領域為臺灣海洋史、海洋文化史、臺灣漁業史。
      
    蔡蕙頻
      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博士,國立台灣圖書館編審、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研究領域為日治時期臺灣生活史,並著有相關著作。  
      
      
    出版社粉絲頁: 玉山社出版公司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 度量衡歷史 在 侯漢廷為民請命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8-02-01 01:41:37

    【每天三分鐘,多懂一點歷史掌故】

    第一集,如何創新

    影片搞笑,文字有料。

    三皇之後,方有黃帝。細看黃帝時代一干人等的發明,會覺得根本是個科研團隊吧!文字、舟車、屋宇、衣服、音律、弓矢、典章制度等。倉頡造出象形文字;伶倫分音階編樂曲;隸首制定度量衡;大撓制定甲子紀年;嫘祖養蠶取絲;岐伯精通醫術。而為什麼如此神奇呢?

    《史記•封禪術》說:「黃帝且戰且學仙……百餘歲然後得與神通。」原來黃帝他老人家,是神仙啊!那麼帶領群臣能有了不起的創新發明,也就理所當然了。

    但歷史事實並非如此,沒什麼神仙。是老祖宗多年的生活發現、不同部落漫長的智慧集結,並非倉頡創造了所有的字,而是他整理並也依循規則創造了一些字。黃帝是當時較大的部落首領,因此歷史把所有的發明歸功到他及其臣子身上。
    創造與發明,鮮少是魔法或魔術憑空得來。當然有著靈光一閃,但多數時刻,是長時間的打磨,在既有基礎之上的「創新」,成為了「發明」。

    物聯網之父凱文‧阿什頓在《被誤讀的創新》一書中認為,創新不靠靈感,思考的方式不存在飛躍,而是一系列連續的步驟。普通的思考方式就夠,成功不是思考的步伐邁得多大,而是步驟是否足夠。

    蘋果發明IPHONE,創造過程也不是飛躍的,賈伯斯是這樣思考的:手機帶著一個鍵盤,我們需要大的屏幕和一個滑鼠,但我們也不可能隨身帶著滑鼠,替代方案是用觸碰筆,但筆也容易弄丟,怎麼辦呢?賈伯斯想到了,干脆用手指。這就是觸屏手機想法產生的過程。過程是循序漸進,賈伯斯總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然後重複,是這些連續的步驟促成了蘋果手機的創新。

    阿什頓認為,解決問題是創新的唯一方法。他建議創業的產品就是找出人們遇到問題的對策。馬雲也說,遇到問題、解決問題,就是機會。哪裡有抱怨,哪裡就有商機。

    馬雲做電商,發現網路支付是個難題,缺個好工具,做出了支付寶。就是創新。和上古時期捕魚打獵覺得缺個好工具於是發明了網,本質上都是一樣的。

    科技指數成長劇烈變動的時代,唯有持續創新才能保證自己不被淘汰。而創新,其實不是靠神力,而是熟悉與持續。至於創新的方法,又是個大題目,希望下次再跟大家分享。

    歡迎大家一起留言思考討論:
    你覺得養蠶取絲織衣服是嫘祖一人生而知之該這麼做嗎?比較有可能的狀況是什麼?如果一個創新是植基於多樣的基礎或多人的合作,那說明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