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年化標準差計算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年化標準差計算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年化標準差計算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年化標準差計算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3萬的網紅綠角財經筆記,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之前發表的"以美國ETF進行資產配置的實際成績"一文是用股債比60:40的投資組合做為範例。本文展現不同的股債比,會帶來怎樣的成果。 計算期間是從2008年初到2020年底,總計十三年。 這個表格。從左往右,代表股票比重逐漸降低,債券比重逐漸拉高,投資組合變的愈來愈”保守”。 首先可以看到最左...

  • 年化標準差計算 在 綠角財經筆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3-15 06:17:42
    有 1,463 人按讚

    之前發表的"以美國ETF進行資產配置的實際成績"一文是用股債比60:40的投資組合做為範例。本文展現不同的股債比,會帶來怎樣的成果。

    計算期間是從2008年初到2020年底,總計十三年。

    這個表格。從左往右,代表股票比重逐漸降低,債券比重逐漸拉高,投資組合變的愈來愈”保守”。

    首先可以看到最左邊一欄,100%股票的投資組合,年化報酬是4.98%。

    近年來有些批評資產配置的人,拿資產配置投資組合股債比60:40從2008年初以來只有四點多趴的年化報酬來說嘴。說這證明資產配置是一種低報酬,效果不彰的投資方法。

    實際狀況是,同期間就算是100%股票的投資組合,也是4.98%的年化報酬。只比股債比60:40高0.1%的年化報酬率。

    2008年初開始投資,會完整的參與到金融海嘯的下跌,成果就是不好看。這就是這個時期的背景環境。不論你是100%投資股票,或是股債搭配,都一樣受到影響。

    上表另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股債比90:10、80:20、70:30的年化報酬,都勝過100%股票的投資組合。

    100%股票的成果,其實跟股債比60:40相近。

    近來有些人大聲疾呼,100%股票一定會勝過加入債券的股債搭配投資組合。

    說高風險資產一定會有比較好的成果,除了反映他不太知道甚麼叫”風險”之外。

    這種說詞恐怕也反映他不太了解資產配置原理。他不知道,在某些時期,譬如本文舉例的期間,他引以為豪,以為一定勝出的100%股票投資組合,其年化報酬其實跟股債比60:40這個相對保守的投資組合相近。100%股票的波動風險還高很多呢(可見標準差欄位)。

    今年(2021)回顧,重現了2020與2019回顧的成果,就是加入一些債券的投資組合,績效在某些時期會勝過100%股票的投資組合。

    100%股票不是必勝的保證。

    完整表格與討論,可見今天文章:
    https://greenhornfinancefootnote.blogspot.com/2021/03/etfdifferent-asset-allocation-with.html

  • 年化標準差計算 在 綠角財經筆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6-02 06:43:46
    有 1,090 人按讚

    本文我們看一下不同的股債比率,會帶來怎樣的成果。

    十一個不同比率的投資組合,從2008年初到2019年底,十二年間的成果如下表:

    我們可以看到100%股票的投資組合,年化報酬是4.19%。接下來加入10%的公債,整體投資組合報酬率拉高到4.33%。隨著債券比重提高,整體投資組合的績效逐漸拉高,一直到股債比80:20達到最高年化報酬4.38%。

    股債比70:30的年化報酬4.37%,跟80:20比重的4.38%只差了0.01%。其實是非常近似的成績。

    股債比50:50,年化報酬4.15%,績效比起100%股票的4.19%,也只少了0.04%。但股債比50:50的標準差(一種波動風險的衡量方法),是100%股票的一半。

    (請注意,這裡績效看起來頗低,只有個位數百分比,主要原因是因為從2008年初開始計算。等於是一開始單筆投入之後就遇到2008金融海嘯的大跌。這個成果顯示的是,這十二年來,投資人就算單筆投入在近半世紀最差的時點,也已經從這個損失中完全復原,而且還已經有正報酬了。

    資產配置投資人不會一輩子只投資一次。實際狀況是多年分批投入。在2009投入,在2010投入的資金,到2019年底,會拿到好很多的成果。)

    今年(2020)回顧,重現了2019回顧的成果,就是加入一些債券的投資組合,績效有時會勝過100%股票的投資組合。

    股債比90:10、80:20、70:30都拿到比100%股票更好的報酬,而且風險更低。

    常有人對資產配置有所誤解,說加入高評等債券,就是等著拿低報酬。這種說法顯示的是,他仍停留在只看單一標的、單一資產類別的層級。他以為買進這個標的,就只會拿到這個單一標的的成果。

    他沒有看到更高一層,整個投資組合在不同資產類別,不同標的搭配起來後所形成的整體成果。

    什麼叫整體成果?

    譬如上面表格中股債比80:20,年化報酬4.38%。勝過同期間100%股票4.19%的報酬。

    這個4.38%的年化報酬,是投資股票那80%的資金,跟投資債券那20%的資金。100%的資金,享受到的成果。

    全部的錢,整體資金,都高於100%投入股票。

    假如100%投資股票,不會有那麼好的成果。這是股票加債券,兩個加起來,一起拿到更好的成果。

    完整討論,請見今天文章:
    https://greenhornfinancefootnote.blogspot.com/2020/06/etfdifferent-asset-allocation-with.html

  • 年化標準差計算 在 綠角財經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5-04 06:20:35
    有 1,646 人按讚

    美國晨星在上週五剛好針對這個主題發表了一篇專欄文章,在此跟大家分享其核心成果。

    作者設定一個股債比60:40的投資組合。假如美國股市從高點下滑,每跌10%,就把投資組合中股票比率拉高10%。

    假如美國股市從低點反彈,每漲10%,他就把股市比重降低10%。但最低不小於60%。

    計算期間是從1963年六月30日,一直到2020三月19日。成果如表

    可以看到,這樣上下調節股市比重的投資策略,可取得8.34%的年化報酬。勝過固定股債比60:40同期間8.00%的報酬。

    但是,這樣去調節股債比重,會造成在這段期間,整個投資組合的股市曝險比重平均起來其實是66%。

    所以表格最右邊一欄列出同期間固定股債比66:34的成果。年化報酬是8.29%。低點買進策略只多了0.05%的年化報酬。可說是幾乎沒什麼太大差別。

    也就是說,你很忙碌的股市每跌10%就加碼,每漲10%就減碼,做了一堆交易,忙了半天。你乾脆就執行一個股票比率較高的投資組合,譬如股債比65:35,或甚至70:30。就可以拿到一樣,或更好的成果了。

    重點就是,你想要低點多買,不如你當初就設定一個股票比率較高的投資組合。後者很有機會讓你更輕鬆的取得近似或更好的報酬。

    而且表格中也可看到,低點買進策略,會造成標準差與最大下跌幅度,都高於固定股債比66:34的投資組合。

    用更高的風險取得類似的報酬,其實是比較差的成果。

    為什麼會這樣?

    理由在於,市場短期表現常有動能傾向。有時,好會持續好,壞會持續壞。

    什麼意思?

    譬如有位設定股市下跌某百分比就加碼買進的投資人,他遇到2008十月的嚴重悲觀狀況,許多重要美國金融機構看來都要倒閉了,當月市場大跌,於是他當時就加碼買進。

    但其實後面的月份,市場還是持續下跌。一直要跌到2009三月初才到谷底。

    另一位投資人就設定股債比60:40的投資組合,每年一月再平衡。他看到2008十月大跌,他沒有刻意進場買股票。還是照計畫執行。

    到了2009一月,這位投資人做再平衡。他這時賣出債券買進股票的動作,買到的股票價格還比那位2008十月就加碼買進的投資人要低呢!

    就是說,一看到市場下跌某個百分比就買進,未必就是好價位。後面可能還有更好的價位。下跌之後,還可能持續下跌。

    所以,做資產配置,重點就是,照計畫走就好。

    假如你心中還是要想要”操作獲取更好報酬”的想望,那就直接拉高投資組合中的股市比重就可以了。

    完整討論,請見今天文章:
    https://greenhornfinancefootnote.blogspot.com/2020/05/problems-of-buying-dips.html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