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已意思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已意思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已意思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已意思產品中有2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5萬的網紅幣圖誌Bituzi,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藍圖】焦凍圖最顯眼的是聯電、航運業, 最近晶圓代工的利多頻發,聯電是一馬當先, 期待上市櫃半導體業能引領台股走出大行情, 至於黑嚕嚕的航運業,連散裝都表現超級弱, 筆者這趟散裝的冒險犯難,總結是全身而退, 沒什麼輸贏,就觀點方面看走眼比較不開心, 不過這也是日常,還好有其它持股扛住表現。 筆者的...

 同時也有301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萬的網紅早奈惠 / SANA,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不好意思讓大家久等了! 和大家分享從以前一直愛用的繪本架作法! 我家裡的已經愛用很久了 曾經我一歲的兒子坐上面過好幾次都不會壞掉 很堅固的繪本書架喔~~~ 大家也可以做看看^^ 🌟從這裡可以加入會員↓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cCwQKmmDGQtw4A...

已意思 在 歷史|历史|中國歷史|古人生活|諺語新知|動漫知史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5-01 16:03:31

半部論語治天下 《論語》,是中國古代儒家學派的經典作品,當中以語錄為主體,從孔子和其弟子之間的對話,體現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教育原則及道德觀念等,對中國古代的君主文人有着重要的教化作用。《論語》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甚至有古人認為「半部論語治天下」,到底此話何解? 「半部論語治天下」的典故出自宋代...

已意思 在 Jolam 林作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5-11 21:41:00

陳議員啲英文水平同民記嘅人不相伯仲,呢樣大家都知,佢偏向虎山行,錄咗呢段訪問 - 雖然明顯係prep定好、甚至retake 過幾次直到「完美」。 好,就等我黎執下。 全段佢講咗以下幾句: Three things, first, I like to be rational lawmaker. N...

  • 已意思 在 幣圖誌Bituzi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04 20:00:15
    有 132 人按讚

    【藍圖】焦凍圖最顯眼的是聯電、航運業,
    最近晶圓代工的利多頻發,聯電是一馬當先,
    期待上市櫃半導體業能引領台股走出大行情,
    至於黑嚕嚕的航運業,連散裝都表現超級弱,
    筆者這趟散裝的冒險犯難,總結是全身而退,
    沒什麼輸贏,就觀點方面看走眼比較不開心,
    不過這也是日常,還好有其它持股扛住表現。

    筆者的來時路是兩檔股票選一檔都會選錯,
    印象很深是十幾年前,券商有個合併收購潮,
    當時市場討論度最高的是群益證、建弘證,
    各位一看就知道是建弘證被收購,對吧? 😆
    當年筆者買的是群益證,後來還有段時間,
    思考為什麼自己選錯,又再經過多年時間,
    問的是幹麻不兩檔都買?其實是不用猜的阿!

    有段話想分享給大家,這是古人說的: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
    意思是生命是有限的,知識是無限的,
    用有限的生命追尋無限的知識,DIEぃ,
    股票市場是這樣,懂很多,結果卻賺不到錢,
    可能比從未踏進股市,什麼都不懂還要糟,
    畢竟沒有買賣沒有傷害,這才是殘酷的真相,
    既然股票領域的智慧是無窮無盡,該怎麼作,
    才能盡快跨過賺賠線,進入獲利中成長的狀態?
    因為想大賺而慘賠的案例是族繁不及備載,
    股票市場要是這麼簡單,貧窮早就被消滅了,
    定向,穩紮穩打,穩健累積,日起有功。

    筆者的宏願是讓幣圖誌粉絲都能順利賺股票,
    即便知道實現機會渺茫,能作多少就盡量作,
    按讚、留言、分享都隨意,記得每天進來看,
    不然__惡搞觸及率的時候,錯過就可惜了。

    動態物件,學術研討,不應視為買賣建議;
    動態開頭相異的【】是不同的專欄作者喔!

  • 已意思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12-26 23:16:11
    有 713 人按讚

    週末早上老公帶小孩去上班
    讓我有時間慢慢畫個精緻的妝容
    下午帶我出來郊遊
    我是不是要出運了!!!
    還是因為我五年來終於送他聖誕禮物
    以至於他太感動了必須報答我🤓

    ☁️Doris’s ig: hsuan0711

    這間超美的咖啡廳前陣子火到不行
    瞬間飛到韓國的錯覺✈️
    我還真的拍到跟飛機的合照
    前面有結合展覽,一共兩層樓
    我覺得帶小孩真的比較適合這種寬敞的咖啡廳
    不怕孩子吵
    因為小孩真的很不受控
    偏偏現在這種半獸人的年紀
    罵也是沒啥用處的
    罵完只是安靜個十秒而已
    意思意思(右滑第三張道盡無奈)

    1771的地理位置挺偏僻的
    一度以為導航到錯的地址~
    好險今天來有座位
    感動🤎我也能跟上年輕人的踩咖點

    兒子把整杯黑糖牛奶喝完不給我喝
    哥哥則是想把整壺鮮奶茶喝光
    被我們阻止
    我覺得紅茶超好喝
    薯條被秒殺
    你們可以來!

    #桃園咖啡廳 #桃園美食 #桃園景點 #桃園

  • 已意思 在 知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9-27 14:00:00
    有 524 人按讚

    劉伯溫的「謀臣」悲劇:一廂情願想做帝王師|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智謀文化的早熟和發達,是中國一個特有的現象。在這種文化的催生下,中國人特別崇拜智慧人物。而在智慧人物的系列中,有兩大偶像,一個是三國時期的諸葛亮,另一個就是元明之際的劉伯溫。歷代人們給這兩位附會了很多神異的傳說,傳說中,他們不僅神機妙算,而且還能呼風喚雨。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批評神化諸葛亮的《三國演義》時說,孔明先生被描寫得不大像一個正常人了,「多智而近妖」,而劉伯溫也被後世的許多傳說扭曲得厲害,即使不「近妖」,也是「多智而近怪」。

    歷史上真實的劉伯溫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神異傳說之外的劉伯溫

    劉基,字伯溫。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年)生,他的家鄉青田縣南田山武陽村(今屬浙江文成),按元朝當時的行政區劃,屬於江浙行省的處州路。

    江浙地區向為人文淵藪,劉伯溫的家鄉武陽村雖然是個偏僻的小山村,距青田縣城有150多里之遙,但讀書的風氣不衰。劉基的曾祖還曾在宋朝為官,傳到劉基父親這一代,雖非顯第,但無疑是一個中國傳統農村典型的小門小戶的讀書家庭。在這種背景下,劉伯溫從小受到了良好的儒家傳統教育。《明史》上說,劉伯溫「幼穎異」,特別聰明,他的老師即對其父親說,劉伯溫不是池中物,長大後必然光宗耀祖。《明史》還記載,「基博通經史,於書無不窺,尤精象緯之學」。所謂象緯之學,就是通過觀察天象和占卜來預測人事的一套神秘的學問。在科學不發達的古代,這種學問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如果輔之於縝密的思維和明晰的判斷,其所謂預測往往也有應驗的時候,這就更給這門學問披上了奇異的面紗。

    《明史》的這兩點記載非常重要,因為它基本勾畫出了劉伯溫的兩條人生軌跡:一個是深受傳統儒家教育,作為「儒者」的劉伯溫;一個是搖鵝毛扇,作為「謀臣」的劉伯溫。兩者不可偏廢,毋寧說前者還更為重要,但可惜經過野史和民間的渲染,也許還包括劉伯溫後人有意無意的「改造」,作為「謀臣」的劉伯溫「壓倒」了作為「儒者」的劉伯溫。於是乎,本來是一個不無悲劇色彩的傳統知識分子,在各種離奇怪誕的傳說中,成為一個滑稽多智的怪物,差不多等於是江湖術士之流了。

    作為儒者的劉伯溫,照例要重走前輩讀書人循環往復的那條道路。至順四年(1333年),23歲的劉伯溫參加元王朝的科舉考試,考中進士。值得一提的是,按照元朝的制度,年滿25歲的成年男子才能應考,據當代學者楊訥考證,劉伯溫虛報年齡為26歲,終於矇混過關。不過,只要是憑真才實學,在舊時,這倒是讀書人的一段佳話。

    元順帝至元二年(1336年),已中進士的劉伯溫正式踏入仕途,到江西瑞州路的高安縣任縣丞。所謂縣丞,就是縣令的屬官,官階還不夠「七品芝麻官」,屬於正八品,略相當於今日之副縣長。

    官階低倒沒有什麼,按照元朝制度,名列第三甲的進士就只能授予正八品,一個有才華的年輕人,終究是抑制不住的,問題的關鍵在於,劉伯溫運氣差了一點,他此刻所置身的,完完全全是一個衰世。

    作為一個少數民族政權,元王朝最大的問題就是迷信武力,不尚文治,故以馬上得天下,仍然「以馬上治之」,加上元朝對漢民族的猜忌,因此始終沒有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到了元朝末代皇帝元順帝的時候,元王朝的統治機器更加遲鈍和衰朽。大凡衰世,都具備兩個重要表徵:其一就是吏治大壞,單靠一兩個志士仁人已無法改良,上層階級貪圖享樂,文恬武嬉,空前的社會危機迫在眉睫,他們卻有意無意視而不見,徬彿「清歌於漏舟之中,痛飲於焚屋之內」;其二,在草野中已經萌動著很多不安定的因素。元順帝當政時期,自然災害不斷,而吏治不良。

    飽讀詩書,從書齋昂昂然走出的劉伯溫,儒家知識分子那種「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抱負幾乎與生俱來,但他在江西做了五年的小官,最後只能抑鬱求退。按照史書的記載,他在江西,「政嚴而有惠愛,小民自以為得慈父」,想來頗有政績,但「豪右數欲陷之」,意思是地方上的豪強貴族處處和他作對,最後只好離去,於1340年回到家鄉。江西短暫的五年仕宦經歷,並未使劉伯溫對元政權完全失望,這之後,他又謀到了一個江浙儒學副提舉的官職,這是負責地方教育事務的一個崗位,僅比縣丞的正八品高一等,屬於從七品。志大才高的劉基對此當然也無法滿意,好歹幹到至正十二年(1352年),他辭職了。辭職的理由是身體不好,後人於此有所爭論,不過不論劉伯溫當時是否真在患病,他對元政權的灰心,卻是越來越明顯地表露了出來。這從他辭職後所著的那本名著《郁離子》中即可看出。

    「儒者」與「謀臣」的悲劇

    元至正十九年十一月,朱元璋的部隊攻佔了浙江處州(今浙江麗水),因為在故鄉的聲望,劉伯溫和另外三個當地著名知識分子—葉琛、宋濂、章溢,一起被朱的兵士送到應天(今南京)去見朱元璋。《明史》記載了這四人與朱元璋見面的場景:「太祖勞基等曰:『我為天下屈四先生,今天下紛紛,何時定乎?』」朱元璋表現出了禮賢下士的態度,向他們請教如何統一和安定天下,章溢回答說:「天道無常,惟德是輔,惟不嗜殺人者能一之耳。」意思是只要朱元璋保民安民,就能收拾人心,完成霸業。


    劉伯溫從此開始了為朱元璋充當謀臣的人生新路。

    作為深受儒家文化洗禮的劉伯溫,這麼快就倒向一個傳統觀念中的「亂臣賊子」,其中當然有多層因素的作用。史籍中流傳一個「西湖望雲」的故事,說劉伯溫早在投朱之前就發現金陵(即南京)有所謂「天子氣」,所以決心「輔之」。這無疑是無稽之談。劉伯溫之投效朱元璋,首先自然緣於對元政權的失望;其次,此時朱元璋的一些作為契合劉伯溫的期待—朱元璋部隊的軍紀相對較好,朱元璋本人比較能夠禮賢下士,朱元璋表現出了強烈的統一天下的願望,這些都是他區別於其他群雄,而對劉基這樣知識分子具備吸引力的地方。除此之外,還有兩點非常重要:一是朱元璋打出了民族牌,以驅除異族政權為號召;二是此時的朱元璋已經意識到,要想統一天下,一味的大破壞是不行的,還必須著手於建設,而要進行建設的工作,又必須依靠縉紳階層,儘可能維護他們的利益。

    早在劉伯溫辭官隱居期間,他就在《郁離子》中說,要「稽考先王之典,商度救時之政,明法度,肄禮樂,以待王者之興」。而此時的朱元璋,頗有一些「明法度,肄禮樂」的氣象,他成為劉伯溫心目中正在興起的「王者」,不是一種很自然的事情嗎?

    關於劉伯溫在朱元璋打天下過程中的作用,雖然不像傳說中那樣神奇,但他和其他知識分子一起,幫助朱元璋在亂世中恢復秩序,是值得歷史肯定的。

    朱元璋統一天下,劉伯溫和其他開國功臣一樣得到了封賞,這似乎實現了他的人生抱負,但作為儒家知識分子,新朝的肇建又使劉伯溫自覺背負了一種新的使命,這就是「導君於正」,使新皇帝符合儒家的政治文化傳統。而就是在這方面,劉伯溫開始品嚐苦澀的滋味,因為在朱元璋這樣的雄主手下討生活,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劉伯溫入明後活了七年有半,在這不算長的時間裡,他先後幾次受封,又幾次被打發回鄉。從他第一次被斥退的經歷中,可以看出「伴君」確實是一件危險係數極高的工作。當時南京從夏天到秋天一直沒有下雨,求雨也沒有效果,劉伯溫藉機指出了三條弊政:一是陣亡將士的妻子數萬人都被迫住在「寡婦營」,不許外出;二是為營建工程的工人死亡,屍體暴露不收;三是敵方頭目既然已經歸誠投降,就不適宜充軍。古人認為天象由人事決定,劉伯溫借求雨的機會進諫,使朱元璋只好同意其請,可過了十來天仍未降雨,朱元璋立即作出了「劉基還鄉為民」的處罰。但劉伯溫被免職僅三個月,朱元璋又想起了他,令他火速從家鄉赴南京,恢復了其官職。而到了洪武四年(1371年),他在得到封爵之後,再一次被賜歸。

    如果說第一次被貶,劉伯溫由於功名之心未滅還滿懷惆悵,那麼他後來的被放歸,則更像是一種自我放逐。這不僅因為明初同僚的傾軋十分激烈,不同派系之間的權力鬥爭已到白熱化的程度,更因為他對「聖意難測」有了更深的理解,對在雄主手下討生活充滿了憂懼,深知只有韜光養晦才是自我保全之道。

    然而劉伯溫到底是讀書人,儘管他感覺面前這個曾經與自己共過患難的人越來越難以捉摸,但在反覆放歸、召還的過程中還是要戰戰兢兢地盡儒者的本分。他勸朱元璋,「霜雪之後,必有陽春,今國威已立,宜少濟以寬大」,要朱元璋保存臣子的體面,不應動輒羞辱,都是非常有針對性的;他又提醒朱元璋,對遁逃北漠的元朝大將王保保不能輕敵妄進,結果也被他不幸言中了—名將徐達在追擊王保保的一戰中,幾乎全軍覆沒。

    憂讒畏譏的劉伯溫準備在家鄉終老,但善於占卜的他卻不知道,自己的命運並不在自己手中。很快,他就出事了。又使天災進一步演變成人禍,中國大地,一時飢民、流民、盜匪四起。

    死因成謎

    隱居的劉伯溫,竭力洗盡鉛華,表現得像一個不識字的老農,也不和地方官吏來往。他知道,有一雙天眼在盯著他的一舉一動。《明史》上這樣繪聲繪色地描述他的謹慎:「還隱山中,惟飲酒弈棋,口不言功。邑令求見不得,微服為野人謁基。基方濯足,令從子引入茅舍,炊黍飯令。令告曰:『某青田知縣也。』基驚起,稱民謝去,終不復見。」家鄉的父母官因為始終見不到劉伯溫,所以換上便服求見,正在洗腳的劉伯溫對上門的客人當然不好拒絕,升火做飯以待客,但當縣令以實相告時,劉伯溫馬上變色,自稱小民,便立即退避。

    如此小心的劉伯溫還是出事了。

    在浙江福建交界處有一個叫談洋的地方,此地偏僻而險要,所以成為奸人躲藏之所,劉伯溫便派兒子劉漣入朝反映這一情況,建議在此設立一個機構負責巡查,但劉漣繞過了中書省(當時明王朝政府的中樞機構),直接向皇帝奏陳,引起了執政大臣的嫉恨,他們誣陷劉伯溫看中了談洋這塊地方,準備作身後之墓地,只是由於談洋的百姓不同意,所以才希望朝廷在那兒設立機構,以此驅逐百姓。中書省準備借此興起大獄,這時的劉伯溫雖然患病,但仍然不得不扶疾入朝,向皇帝和朝廷說個明白。

    劉伯溫面對朱元璋,「惟引疚自責而已」,意思是什麼辯解的話都不說,只承認「我錯了我錯了」,朱元璋沒有再窮追下去。但不久,在一件小事上,朱元璋還是給了劉伯溫一個下馬威。朝廷祭奠孔子,儀式結束後,祭祀用的肉分給重臣算是一種榮譽。劉伯溫沒有參加祭奠儀式,卻接受了肉。朱元璋說:劉伯溫是學聖人之道的嘛,怎能不參加祭奠卻享受祭品?學禮學到哪裡去了?下令停發其一個月俸祿。是否接受祭品是小事,停發一個月俸祿也是小事,關鍵是皇帝行動中透露的信息是意味深長的:他就是想讓劉伯溫沒面子。由此可見最後一次入朝的劉伯溫,其處境之尷尬。

    處境和心情都惡劣,劉伯溫的病情加重了,洪武七年,朱元璋知其病重,賜歸田裡,這一年的四月十六日,劉伯溫卒於家中。

    劉伯溫的死因,歷來有三種不同的說法:一說被丞相胡惟庸毒死;二說朱元璋是毒死劉伯溫的主謀;三說是病死。其實從情理上思考,劉伯溫當時已經患病,而且又不是當權派,朱元璋和胡惟庸又何必要多此一舉?胡惟庸毒死了劉伯溫的傳聞之所以流行,完全是後來朱元璋為除掉胡惟庸,有意給其羅織了一條新罪名。但他沒有想到,後世同情劉伯溫遭遇的人,不以揪出胡惟庸為滿足,又懷疑到他自己頭上,這真是一種諷刺。

    與劉伯溫的死因相比,朱元璋在劉伯溫死的前後表現出來的態度,更耐人尋味。

    劉伯溫還在朝的時候,朱元璋的文集刻成,他賜給了李善長、胡惟庸、宋濂三人,卻偏偏沒有給劉伯溫,這反映出朱、劉君臣關係在劉伯溫死前,已比較冷淡。劉伯溫病重被賜歸,朱元璋頒發了一紙詔書,對二人君臣一場進行了一次總結,其中既責備劉伯溫當年不早早歸附,也稱揚其功績,最重要的,是表示自己當皇帝後,對劉伯溫的安排和處置都是符合「國之大體」的。對劉伯溫來說,得到這樣一份詔書,肯定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朱元璋和劉伯溫君臣二人,在身份認識上大概是有一些偏差的。劉伯溫雖被人們看成「謀臣」甚至「術士」,但他更自居為「儒者」,然而讓他沮喪的是,朱元璋也更多願意把他當成「謀臣」和「術士」。在一次誰是當今大儒的討論中,朱元璋就曾經輕蔑地說,像宋濂、劉伯溫這樣的人哪配稱「大儒」?

    朱元璋為什麼不願意承認劉伯溫為「儒者」?原因很簡單,儒者都有「導君於正」的使命,真正的大儒,在傳統觀念中,應該是帝王師。做「帝王師」,這堪稱千百年來中國文人的最高理想,劉伯溫也不會例外。問題是,這種理想很多時候只是文人的一廂情願。自信心太強的雄主們是不承認有什麼「帝王師」的,否則那豈非意味著這個世界上還有什麼人比他更高明嗎?朱元璋是這樣,清朝的乾隆皇帝也是這樣。一個迂腐的讀書人尹嘉銓寫了篇文章,其中引用了《漢書·張良傳》中的一句話:「學此則為帝者師矣。」雖然他一再說明「不敢以此自居」,卻在一場文字獄中被乾隆抓住了把柄,乾隆憤憤地責問:「你要做帝王師,那把我往哪兒擺?」這就是雄主們從心底裡討厭帝王師的關鍵要害了。乾隆還有一句痛斥紀曉嵐時脫口而出的名言:「朕以汝文學尚優,故使領四庫書館,實不過倡優畜之,汝何敢妄談國事!」意思更為透徹,原來在帝王眼裡,所謂國事其實不過是他家事、是他一人之事,文人之流,哪怕是名義上的老師,都不過是他養著好玩罷了。至此,「帝王師」這頂紙糊的桂冠被乾隆輕蔑地吹了口氣便破碎了。

    在現實的無情打擊下,劉伯溫的「儒者」、「帝王師」之夢最後破滅了沒有?不知道。我們清楚的是,他臨終前留下遺命,告誡子孫不得為官。

    本文原載於《百家講壇》2009年第8期藍版,原題為「在雄主手下討生活不易——真實的劉伯溫與朱元璋」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 已意思 在 早奈惠 / SANA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09-30 20:00:33

    不好意思讓大家久等了!
    和大家分享從以前一直愛用的繪本架作法!
    我家裡的已經愛用很久了
    曾經我一歲的兒子坐上面過好幾次都不會壞掉
    很堅固的繪本書架喔~~~
    大家也可以做看看^^

    🌟從這裡可以加入會員↓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cCwQKmmDGQtw4As1nQQiIg/join

    早奈惠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sana.jp12/
    早奈惠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sana.jp12/
    修也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shuya.jp15/

  • 已意思 在 張邁可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09-29 20:00:07

    在任何領域的超級業務,都懂得要為自己樹立權威的專家形象。因為人們天生就是喜歡專家,也很容易信服於權威的意見,所以只要你能成功地為自己營造專家的形象,就能吸引到最多的目光與潛在的訂單。趕快來看看怎麼做吧~

    限時折扣碼:yt2000(適用業務開發SOP線上課程)
    讓更多客戶主動把訂單交給你!
    https://changmike.com/prospecting_yt/

    《成交的技術:銷售技術 Know-How 大公開》
    學會如何談下更多的案子,簽下更多的訂單!
    https://changmike.com/closers_yt/

    《絕對成交的銷售簡報術》
    學會介紹產品與銷售簡報的成交秘訣
    https://changmike.com/presentation_yt/

    我要問張邁可問題:https://lin.ee/kV9Fvyz
    有業務銷售或工作的問題嗎?歡迎發訊息給我!

    ▼張邁可的人氣影片▼
    華爾街之狼最強銷售技術:把這隻筆賣給我
    https://youtu.be/hCl4SBhb0Zc
    當顧客抱怨你的價格時,該如何回應?
    https://youtu.be/F9luLdz-Two
    當顧客拒絕你時,他真正的意思是...
    https://youtu.be/VBF7OYClOWo
    客戶說:我要跟家人商量一下
    https://youtu.be/MCW7NT90Tw0
    客戶說:我已經有配合廠商了
    https://youtu.be/ixlxdyg3Io0
    如何在30秒內把任何產品銷售給任何人
    https://youtu.be/jRU2eap1rzY

    歡迎追蹤我
    ►官方網站|https://changmike.com/
    ►Facebook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ChangMikeTV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changmiketv/
    ►Line@|@cmike|https://lin.ee/kV9Fvyz

    喜歡我的影片請幫我點個喜歡+訂閱
    別忘了開起小鈴鐺~ 能第一時間收到影片更新通知唷!

    製作團隊
    ►腳本|張邁可
    ►演出|張邁可
    ►剪輯&後製|囧尼

  • 已意思 在 美秀集團 Amazing Show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1-09-29 19:30:11

    「把願望、遺憾,寫成最美的靠岸」
    或許希望落空,或許虧欠不已,或許我們接不住最掛念的人
    但期許在事情之後我們能整理好自己,也把大家都收好
    跌倒後拍拍身上沾著的灰塵,只留下疼痛刻在心裡的溫度,再往前走

    美秀集團2021全新專輯《多色寶山大王》首支悲戀情歌〈心悶〉
    結合台語饒舌、古典管弦,穿插合成器音色與鋼琴獨奏
    器樂間交錯互補,用搖滾聲響的純粹,打造最深刻的情緒起落與堆疊

    註釋:
    心悶,讀音:sim-būn
    指動詞思念、想念,或形容內心愁苦煩悶的狀態
    而在歌曲中我們轉化它做:「帶著憂愁地思念」
    (詞語解釋自教育部台灣閩南語常用辭典)

    -

    作詞、作曲:冠佑
    編曲:美秀集團、張皓棠
    製作人:張皓棠

    演唱:狗柏、修齊
    主吉他、合聲:修齊
    合成器、鋼琴:冠佑
    貝斯:婷文
    鼓組:鍾錡
    副吉他:張皓棠

    合聲編寫:張皓棠
    管弦樂編寫:冠佑、張皓棠

    錄音:鄭平、張皓棠
    混音:張皓棠
    錄音室:112F Recording Studio、B-mic Studio、騷聲工房、富貴一路
    後期母帶製作:Alex Gordon from Abbey Road

    -

    導演 Director: 奧斯丁
    特別演出 Starring:韓寧、林哲熹
    製片 Producer:顏桂格、李品賢
    攝影師 Director of Photography: 林子堯
    攝影大助 1st Assistant Camera: Sam
    攝影二助 2nd Assistant Camera: 嘉祺亞
    燈光師 Gaffer:林岑璋
    燈光大助 Best Boy:賴威仁 Wilson
    燈光組 Gaffer Crew::郭欣錡 Richard BK、林俞伶 Ling
    美術指導 Art Director:李逸傑
    執行美術 Production Executive:葉庭伊
    美術組 Art Crew:葉芷菱、吳岳峰

    造型 Stylist:小意思造型設計工作室 莉絲/怡如
    化妝組 Make-up Artist:priti makeup
    wawa/Jimmy/Gina/Elsa/珊珊

    剪接師 Editor:鄭惠璟
    調光師 Colorist:李芷璇

    平面視覺設計 Graphic Design:李威 Wei Lee
    標題字設計 Title Design:李威 Wei Lee

    女兒演員:Emily
    特別感謝:高瑋侖/正全義肢

    -

    Follow us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amazingshowtw
    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amazingshowtw/

    本作品獲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110年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