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巨擘科技下市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巨擘科技下市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巨擘科技下市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巨擘科技下市產品中有1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MealKit版矽谷群瞎傳 (這篇文章是昨天發表的〈 #獨立餐廳做MealKit有優勢嗎?〉 的補充,對於美國meal kit業者的發展過程有更詳細的介紹,歡迎大家一起閱讀!) https://www.facebook.com/100044437269572/posts/34316200050...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巴打台,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香港今日社論2020年08月05日(100蚊獅子頭) https://youtu.be/ZqTK0fFI_VA 請各網友支持, 課金巴打台 (過數後請標明所支持的節目或主持, 把入數收據WhatApps 至 : 94515353 ) - 恒生 348 351289 882 - 中銀 012 885...

  • 巨擘科技下市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6-22 21:36:38
    有 167 人按讚

    #MealKit版矽谷群瞎傳

    (這篇文章是昨天發表的〈 #獨立餐廳做MealKit有優勢嗎?〉 的補充,對於美國meal kit業者的發展過程有更詳細的介紹,歡迎大家一起閱讀!)

    https://www.facebook.com/100044437269572/posts/343162000508373/?d=n

    #BlueApron的暴起狂飆

    曾經,meal kit是矽谷創投最看好的項目,皇冠上的那顆寶石。它被期待能改變消費習慣,撼動飲食產業,進軍全世界,the next big thing。這一切,卻在Blue Apron災難性的IPO後,大夢初醒。

    Blue Apron是美國meal kit產業的先行者,2012年誕生,雖然同期有HelloFresh(總部在德國)、Plated二家競業,但Blue Apron獲得的媒體聲量與創投資金始終走在前面。如果新創事業能像明星一夕爆紅,其成名時刻,就是有人拿大量的錢砸你。Blue Apron成立不到二年,就獲得三輪募資,估值5億美元。

    活生生的《矽谷群瞎傳》劇情是這樣:Matt Salzberg從事投資業,畢業於哈佛商學院,曾任職於知名投資機構Blackstone與Bessemer Venture Partners;Ilia Papas是一位軟體工程師,有十年的軟體工作經驗。二人想創業,原本的構想是給科學家使用的群眾募資平台,卻因為Papas某天花了大量時間買菜備料只為做一頓經典的牛排晚餐,而靈機一動:做飯這件事,一定有更好的方法。他們想到了meal kit,參考的對象是瑞典業者「Linas Matkasse」,但二人都不會做菜,於是找來Salzberg的家族友人、專業廚師Matt Wadiak一起合夥。

    Blue Apron的第一份餐點在2012年8月送出。當時,三人在租來的商業廚房裡,親自烹煮、包裝餐點,如果臨時欠缺食材,其中一人還得跑去超市買。募資計畫也快速展開,2013年2月,Blue Apron從Bessemer、First Round等創投機構與其他投資人募得3百萬美元,公司估值9百萬美元;六個月後,他們又募得5百萬美元,公司估值3千萬美元;2014年4月,他們進一步募得5千萬美元,公司估值飆漲到5億美元,是一年二個月前的17倍。可以看出Matt Salzberg的學經歷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銀彈多到滿出來,Blue Apron進入一段瘋狂成長期。2014年,其營收是7千8百萬美元,至2016年,營收已衝破7.95億美元,員工人數擴增到5千人。然而,公司始終不賺錢,虧損隨同營收逐年擴大,2014年的營運成本與費用共1.08億美元,其中有 1千4百萬美元花在行銷上;至2016年,營運成本與費用已來到8.5億美元,行銷費用更飆漲到1.44億美元。

    #MealKit賺錢嗎?

    Blue Apron飆速成長的同時,美國meal kit產業也蓬勃發展。除了HelloFresh、Plated,其他競爭者如Sun Basket、Home Chef也積極搶市,Marley Spoon更找來美國生活產業教母Martha Stewart聯名,另也開始出現專攻某類飲食的meal kit公司,例如植物性飲食的Purple Carrot。2016年,美國已有超過150間meal kit業者。

    Meal kit也成為創投鍾愛的項目。2011年,全世界只有一間得到創投支持的meal kit公司(應是德國的HelloFresh);2015年,創投業者投了25個meal kit業者,總金額3.08億美元。

    然而,也就在這段時間,眾人發現meal kit的商業模式很難賺錢。從Blue Apron連級跳的行銷費用就可得知,開發新客非常花錢,而一旦客人上門,留住他們也很困難。2017年,Emory University的行銷學助理教授Daniel McCarthy就曾估算,Blue Apron有72%的用戶在頭六個月內取消訂閱。

    Meal kit的供應鏈也暗藏許多風險。料理懶人包的設計天生複雜,一道菜的零組件很多,主食材、配料、醬汁都要分開包裝,有生鮮有調理,每樣零件要放進正確的地方,而消費者只要拿到一次裝箱有缺陷的meal kit,可能就沒有下次了;包裝也要小心,必須在低溫環境下,盒子要經過冷藏;從農場運食材到包裝中心,再從包裝中心運meal kit到消費者家,稍有不慎,也都有食安風險。

    加總各項環節,你會得出這項結論:meal kit是一種資本密集的行業。高營運成本、低顧客忠誠度,導致業者必須燒錢才開得下去。

    #零售巨擘加入戰局

    2015年6月,Blue Apron取得最後一輪創投募資,挹注資金高達1.35億美元,使公司估值來到20億美元,晉升獨角獸俱樂部。

    然而,2016年、2017年,正是整個行業競爭加劇、創投開始收手的時期,幾間較大規模的meal kit業者都在尋求出場機會。Blue Apron並不求售,他們選擇的路是公開上市,向大眾募集資金。2017年6月1日,Blue Apron向紐約證交所提交上市申請,計畫以每股15美元至17美元的價格銷售3千萬股。

    好巧不巧,就在Blue Apron申請上市二週後,Amazon宣布併購美國有機超市Whole Foods。震撼彈炸開來,Amazon積極擴展生鮮雜貨事業,新創業者還要玩嗎?

    2017年6月29日,Blue Apron正式在紐約公開上市,開盤價是每股10美元,比原先希望的15至17美元低上許多,公司估值也低於2015年最後一輪募資時的20億美元。市場信心明顯不足,除了質疑Blue Apron本身的獲利能力,Amazon併購Whole Foods也有影響。

    2017年11月,HelloFresh在德國上市了,也發生公司估值低於最後一輪創投募資的情形。Plated則採取另一條出場路徑:被美國超市Albertsons收購,價格據傳為2億美元(有趣的是,Plated的二位創辦人其實是Matt Salzberg在哈佛商學院的同學!);2018年6月,則換Home Chef被另一美國超市Kroger收購。

    你應該看出來了,meal kit新創業者的一條出路是傳統雜貨零售商。超市有完整的基礎建設,成熟的供應鏈,可以解決meal kit一部分營運成本的問題,若在實體門店販售,也沒有線上綁定訂閱的沈重感。對於超市而言,它們獲得一種新產品,也打進一種新業態。

    2018年3月,Walmart推出自己的meal kit,起初在美國250間門市上架,後推行到2000間門市。也曾與另一meal kit業者Gobble合作,在Walmart線上商店販售Gobble的產品。

    Amazon則在2017年7月推出meal kit服務,原限定於芝加哥地區,2019年擴展至某些Whole Foods門市與Amazon Go無人超市,2020年才真正將線上訂購擴展至全美國。線上訂購,用戶必須是有訂閱Amazon Fresh(月費14.99美元)的Amazon Prime會員(年費99美元),訂閱的費用算在這裡,即便Amazon的meal kit定價比較便宜,加上這些訂閱費用,就沒有省到;原即Amazon Fresh的會員就有利了,等於新增一種產品可以買,繼續享受當日到貨的便利性。

    #疫情推了一把

    Blue Apron上市後,命運多舛。股價起不來,裁員頻頻,IPO 後不到四個月就裁了6%的員工(約300名),2018年11月又裁了4%的員工(約100名),同年12月,股價探到1美元以下。2019年5月,紐約證交所通知Blue Apron可能下市的危機,Blue Apron只好進行反向股票分割,減少股數、提高股價。

    侵襲全球的COVID-19,卻像一場及時雨,灌溉了Blue Apron的業績。

    2020年第二季,Blue Apron 新增2萬名客戶,IPO後首度轉虧為盈,獲利110萬美元,前一年同期可是虧損770萬美元。不過,2020年Blue Apron全年營收為4.6億美元,和2019年相比,僅有微幅增長。

    疫情下,在十四個國家營運的德商HelloFresh則表現傑出許多。HelloFresh視美國為主要市場,從2018年起就超越Blue Apron,現為美國市占最高的meal kit業者,其2020年第四季營收為7億美元,與前一年同期相比成長了99.3%,全年營收逼近25億美元,年成長率102.3%,送餐數也倍增,來到278萬份,更有260萬名活躍客戶。相較之下,同為2020年第四季數據,Blue Apron的活躍客戶只有35.3萬名。

    不過,市場分析預期,美國疫苗施打普及、全面解封後,疫情推升的meal kit銷售熱潮,將會逐漸回穩。

    #TheNextBigThing?

    繼meal kit之後,下一個熱門的食物外送網路新創是什麼呢?我看到科技商業策略作者 Manny Li 分享 #生鮮雜貨10分鐘外送 的新創募資浪潮。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fbid=1174418342970627&set=a.214707742275030

    他提到歐洲多家生鮮雜貨外送新創的募資成績,包括英國的Dija,主打10至20分鐘內到貨,2020年12月完成2000萬美元種子輪募資;英國的Weezy,同樣訴求,今年完成2000萬英鎊的A輪募資;德國的Gorillas,成立不到一年,今年3月完成2.9億美元B輪募資;德國的Flink,同樣成立不到一年,今年6月完成2.4億美元的A輪募資。

    以後,當我們準備晚餐臨時欠一把蔥時,是否能按按手機就在10分鐘後開門取貨呢?

    商業世界裡,永遠不缺改變世界的野心家。

  • 巨擘科技下市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4-27 07:27:49
    有 264 人按讚

    〈美股盤後〉白宮淡化資本利得稅影響 聯電ADR續漲 標普那指齊刷新高

    週一 (26 日) 美股超級財報週起跑,全球新冠疫情持續增溫,印度單日新增確診再刷新高,土耳其宣布全面封鎖,能源股隨油價反彈,聯電 ADR 持續大漲,尾盤時段,最新美國人口普查數據公布,德州將在美國眾議院獲得 2 個新席位,美股漲幅收斂,道瓊收跌 61 點,標普、那指齊刷新高。

    美國總統拜登 (Joe Biden) 預計將於週三 (28 日) 提出向富人調高資本利得稅的政策,美國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迪斯 (Brian Deese) 淡化拜登此舉影響。迪斯稱,這只會衝擊到 0.3% 的美國家庭,既不會增加負擔,也不會阻礙商業投資,但他並未透露具體調高資本利得稅的幅度。

    全球新冠肺炎 (COVID-19) 疫情持續升溫,截稿前,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即時統計,全球確診數已飆破 1.47 億例,死亡數突破 311 萬例。

    美國累計確診超過 3210 萬例,累計死亡數超過 57.2 萬。白宮首席防疫專家福奇稱,按目前的接種速度,美國應該在幾週內看到大流行的轉折點。

    印度累計確診超過 1731 萬例,巴西累計確診 1434 萬例。印度疫情持續失控,單日新增確診 35 萬例,持續五天打破印度與全球單日確診最高紀錄。拜登週一與印度總理莫迪通話,美國將向印度提供氧氣生產設備、原料藥和相關醫療用品。英國週一宣布向印度發送 600 多件包含呼吸器等重要的醫療設備。

    土耳其疫成為全球病例數第 6 高的國家,週一土耳其宣布,4 月 29 日至 5 月 17 日間將實施全境封鎖,學校將停止面授課、限制跨省旅行等以阻止新冠疫情傳播。

    週一 (26 日) 美股四大指數表現:

    美股道瓊指數下跌 61.92 點,或 0.18%,收 33,981.57 點。
    標普 500 指數上漲 9.13 點,或 0.22%,收 4,189.30 點。
    那斯達克指數上漲 121.97 點,或 0.87%,收 14,138.78 點。
    費城半導體指數上漲 53.28 點,或 1.67%,收 3,250.26 點。
    標普 11 大板有 7 大板塊收紅,能源板塊領漲。

    焦點個股

    科技五大天王以亞馬遜領漲。蘋果 (AAPL-US) 上漲 0.30%;臉書 (FB-US) 上漲 0.63%;Alphabet (GOOGL-US) 上漲 0.43%;亞馬遜 (AMZN-US) 上漲 2.04%;微軟 (MSFT-US) 上漲 0.15%。

    道瓊成分股多收低。寳潔 (PG-US) 下跌 2.001%;可口可樂 (KO-US) 下跌 1.487%;沃爾瑪 (WMTUS) 下跌 1.422%;旅行家 (TRV-US) 下跌 1.337%。

    費半成分股多收高。應用材料 (AMAT-US) 上漲 1.81%;美光 (MU-US) 上漲 2.10%;AMD (AMD-US) 上漲 3.20%;英特爾 (INTC-US) 下跌 0.81%;NVIDIA (NVDA-US) 上漲 1.39%;高通 (QCOM-US) 上漲 2.61%。

    台股 ADR 集體上揚。台積電 ADR (TSM-US) 上漲 2.38%;日月光 ADR (ASX-US) 上漲 5.45%;聯電 ADR (UMC-US) 上漲 5.47%;中華電信 ADR (CHT-US) 上漲 0.59%。

    個股消息

    蘋果 (AAPL-US) 蘋果 iOS 14.5 上線,提供包括臉書大肆抨擊的程式透明化 (ATT) 追蹤功能、果迷戴口罩也不用怕 Face ID 無法刷臉等超過十項更新。

    臉書 (FB-US) 上漲 0.63% 至每股 303.04 美元。華爾街分析師表示,蘋果即將推出的隱私保護設計恐使臉書第 2 季面臨近 20 億美元的營收損失。

    特斯拉 (TSLA-US) 上漲 1.21% 至每股 738.20 美元,盤後股價下跌逾 2%。盤後公布最新財報,調整後每股純益為 0.93 美元,營收為 103.9 億美元,淨利達 4.38 億美元。

    華爾街分析師認為,特斯拉盈利主要來自監管信用額,若不計入,將無法實現連續七季盈利。該公司在首季還透過賣出比特幣取得 1.01 億資金。

    台積電 ADR 上漲 2.38% 至每股 121.52 美元。《日經亞洲評論》週一報導,台積電計畫投資近 29 億美元在中國南京擴廠,主要生產 28 奈米以上製程,以在 2023 年之前提高產能,滿足車用晶片需求。

    經濟數據

    美國 3 月耐用品訂單月增率初值報 0.5%,預期 2.0%,前值自 - 1.2% 上調至 - 0.9%
    華爾街分析

    本週為超級財報周,特斯拉、微軟、蘋果和臉書在內科技巨擘財報將公布。標普 500 指數成份股企業中,迄今至少有 124 家已公布最新財報,其中 85.5% 的企業獲利超出華爾街預期。

    摩根士丹利首席跨資產策略師 Andrew Sheets 在一份報告中表示:增長仍在改善,流動性仍然充裕,牛市依然完好無損,預測將很難看到 2010 年、2011 年、2012 年和 2015 年夏季出現的那種災難。

    E-Trade 交易和投資產品董事總經理 Chris Larkin 表示,儘管到目前為止已看到強勁的財報,但估值已很高的情況下,市場確實取得長足的進步。

    聯準會 (Fed) 週四 (29 日) 將公布 4 月利率會議結果,市場關注,Fed 是否針對 QE 縮減購債作出更明確的前瞻指引。John Hancock Investment Management 聯合首席投資策略師 Emily Roland 預估,Fed 可能會在這裡重申鴿派立場,儘管 Fed 認知到近期經濟數據表現強勁,但仍繼續將重心放在與充分就業目標之間的差距。

    https://news.cnyes.com/news/id/4634026?exp=a

    【全球股市觀察站】2021-04-26(美國時間)
    接收投資重要資訊,阿斯匹靈官方的Telegram頻道-「阿斯匹靈的理財航路」
    https://t.me/stock_aspirin

    阿斯匹靈新書聚餐報名
    https://reurl.cc/qm6RX0
    阿斯匹靈實戰文章
    https://scantrader.com/u/9769/service

    阿斯匹靈IG
    https://www.instagram.com/aspirin_grandline/?hl=zh-tw

  • 巨擘科技下市 在 非凡電視台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9-01 09:14:22
    有 40 人按讚


    0901 #開盤 #重點
    #蘋果 #特斯拉 #美股
    蘋果與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正式拆股交易,這兩大科技巨擘8月31日早盤股價同步大漲,分析師認為,拆股有助於吸引無力購買高價股的投資人,拆股雖不會影響總市值,但短期內往往有助於帶動股價走高。蘋果公司收盤大漲3.39%,報129.04美元,市值2.21萬億美元;特斯拉歷史上首次拆股,收盤飆漲12.57%,報498.32美元,市值4643億美元。

    #美元 #連四黑 #人民幣
    由於Fed主席鮑爾上周宣布通膨政策出現重大調整,將改以平均通膨年率為通膨目標,意味著將容忍通膨上揚,而目前超低利率環境也會維持更長一段時間,政策改變造成美元重貶,8月月線收低,不僅將寫下月線連4黑,更創下5年來8月最大跌幅紀錄,顯示美元短期恐難擺脫弱勢格局。

    #MSCI #明晟 #台股 #外資
    MSCI明晟季度調整權重昨日盤後生效,外資在尾盤爆量470億元下殺,同時連三賣並擴大賣超至157億元,終場指數因此下跌137點收12591點,月線紅翻黑。其中,台股在8月三度闖關萬三未果下,市場「有賺就跑」心態明顯,造成搶帽客大增、當沖盛行,預估8月當沖占比衝上35%,寫103年1月開放現股當沖來單月新高。另外,台股有望在迎新活水,勞動部勞動基金運用局昨日公告,政府護盤銀彈再增350億元,總計可動用政府基金銀彈,估計將超過2300億元。

    #台積電 #基金調節
    台股31日遭遇MSCI明晟權重下調生效影響,加上台積電漲太多、逼迫被動型基金基於單一持股比率上限調整部位,國際資金共賣超台積電1.4萬張,為波段連三賣!台積電股價波段最高漲至466.5元,與第二季底的313元相比,大漲153.5元、最高漲幅49%,是台股衝過萬三關卡大功臣。專業人士早預期MSCI權重調整生效時,台積電將不只遇到權重下調賣壓,部分被動型基金經理人為符合持股規範限制,也會減碼台積電。
    #財經 #新聞 #非凡新聞 #ustvnews #news

  • 巨擘科技下市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08-05 10:30:01

    香港今日社論2020年08月05日(100蚊獅子頭)
    https://youtu.be/ZqTK0fFI_VA

    請各網友支持, 課金巴打台
    (過數後請標明所支持的節目或主持, 把入數收據WhatApps 至 : 94515353 )
    - 恒生 348 351289 882
    - 中銀 012 885 1 086914 9
    ( 戶口名: Leung Wai in Tammy)
    - 轉數快FPS 3204757
    - PayMe 94515353
    - Paypal : tammyleung96@yahoo.com.hk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
    --------------------------
    明報社評
    風行全球的視頻社交應用程式TikTok最近成了中美角力的新磨心,在美國政府高層連續多日揚言要在美國封殺TikTok後,美國科技巨頭微軟(MSFT)正與TikTok母公司、北京的「字節跳動」商討收購其美加澳紐業務。美國總統特朗普同意給予雙方45天時間商討出售條件,並提出TikTok一旦成功轉手,美國政府應該從交易中獲得部分酬金。這場TikTok風波,折射出特朗普政府為打擊中國的科技和互聯網巨擘,無所不用其極,可能不止表面上看上去的強買強賣、巧取豪奪那麼簡單,而是深藏與中國脫鈎,乃至全面封殺中國科技進步的更深層政治目的。字節跳動於2016年9月推出抖音,2017年推出抖音海外版TikTok,並收購總部位於上海的美國音樂視頻社交平台Musical.ly。抖音和TikTok廣受年輕一代歡迎,用戶數量急增。今年5月的數據顯示,抖音和TikTok在全球下載超過20億次,市場佔有率已對facebook、Twitter等社交媒體構成威脅。

    蘋果頭條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周二發表聲明,表示會保護流亡海外的香港民主派人士。蓬佩奧的聲明指「中共容不下人民的自由思想,愈加頻繁地企圖延伸影響力到中國境外」。他說:「美國及其他自由國家會繼續保護我們的人民,使他們免受北京專制主義的長臂傷害。」蓬佩奧周二在Twitter推文,譴責中共企圖迫害居於美國等中國海外地區的民主倡導者,表明美國會站在自由一邊。上周有傳媒報道,香港警方正式通緝六名流亡或身處海外港人,包括羅冠聰、陳家駒、劉康、鄭文傑、朱牧民及黃台仰。其中朱牧民在Twitter表示在美國居住近25年。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周二以視像方式向阿斯彭安全論壇(Aspen Security Forum)時,為通緝六人辯護,說所有執法行動有法可依,指不論政見,任何人違法應受懲罰。

    東方正論
    香港郵政管理一團糟,不但未能做到自負盈虧,而且服務水平每況愈下,市民深受影響。本報多次直擊報道,鞭策其改善,可是郵政管理層充耳不聞。疫情大爆發,市民減少出外,網購郵購盛行,郵遞服務更形重要,可惜郵政卻依然故我,多方面表現令人失望,而且未有做好防疫工作,驚現首名郵差染疫,病毒隨時送上門。一名隸屬於灣仔派遞局的郵差確診新冠肺炎,現正在家接受隔離,等候入院。染疫郵差上周六還在上班,負責大坑道、利群道及福群道多幢大廈的派遞工作,所以病毒有機會隨郵件散播,令到該區人心惶惶。郵政負責派出郵差上門,自然要做好防疫工作,可是事實證明這方面出現漏洞。

    星島社論
    本港疫情稍為緩和,昨日新增八十宗確診個案,當中七十五宗為本地個案,連續第二日回落橫行。不過,紅磡街市及土瓜灣街市分別新增兩宗及一宗魚販確診,至今共有十二宗確診。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直言,由於兩者均與爆疫的「華南海鮮城」一樣與海鮮及魚有關,擔心會成「華南海鮮城」翻版。政府專家顧問、港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昨視察兩個街市,他指海產播毒機會較微,較大可能是由人將病毒帶入街市,經街市老鼠或貓隻四圍走播毒,又或者檔主除口罩食飯「啤一啤」傳播。兩街市今起停業兩天,等候環境樣本的化驗結果,但袁指市民不用恐慌,出入街市要注意消毒雙手,並煮熟食物進食。

    經濟社評
    港澳團隊在新冠病毒疫苗研發取得進展,但與國際疫苗競賽仍有大段距離。不過,即使疫苗研製成功,也不一定是靈丹妙藥,且在西方高價瘋搶預購下,令其他人更難洽購。與其短期跟西方競價盲搶疫苗,港府更應借助內地兩個先遣隊經驗來補短板,全面提升抗疫能力。理大和澳門科技大學聯合研發疫苗,宣稱在動物身上取得進展,將進行首階段測試,最快明年可生產。在當前疫情大爆發,理大疫苗只屬遠水,進度亦遠遠落後於中英美澳四國,因後者6種疫苗已進入第三階段關鍵性臨床測試。盡管多國疫苗研發競賽有初步進展,但世衞總幹事譚德塞昨大潑冷水,呼籲民眾切勿以為疫苗研製出來,疫情便迎刃而解,因對抗病毒並沒有萬靈丹。雖然譚德塞沒加以解釋,但誰可保證疫苗是適合所有人種接種,尤其病毒不斷在變種,難保疫苗測試時有效,到投產時卻因病毒變種而效用大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