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左背痛肺癌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左背痛肺癌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左背痛肺癌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0萬的網紅仿妝夭后 Yui,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肺癌檢查大盤點 是說一旦懷疑跟確診癌症之後,就會有一連串的檢查等著你,很多檢查因為要打顯影劑、放射性物質等等的不能合併同一天做,所以三天兩頭跑醫院是常有的事... 今天就來簡單紀錄一下這陣子我做了哪些檢查,以及結果如何吧! #X光 如果你是因為有症狀(例如久咳不癒),被懷疑肺部有問題的話,通常都...
左背痛肺癌 在 仿妝夭后 Yui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肺癌檢查大盤點
是說一旦懷疑跟確診癌症之後,就會有一連串的檢查等著你,很多檢查因為要打顯影劑、放射性物質等等的不能合併同一天做,所以三天兩頭跑醫院是常有的事...
今天就來簡單紀錄一下這陣子我做了哪些檢查,以及結果如何吧!
#X光
如果你是因為有症狀(例如久咳不癒),被懷疑肺部有問題的話,通常都會先照X光,X光簡單方便快速,無需空腹、不打藥、30秒結束,缺點是有死角,且3cm以下腫瘤不容易看清楚,就連我這麼大顆的(6cm)醫生也無法單憑X光片就確定是什麼,所以建議有定期健檢的話要加做 #胸部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以利即早發現。
#胸部電腦斷層
需空腹4小時、要打顯影劑,不過掃描時間算快,大約躺個15分鐘就結束,且我覺得現在的顯影劑不適感很小,不像以前會覺得整個人要燒起來、頭暈目眩等等。
電腦斷層可清楚看到立體影像以供醫師判斷,像我除了主要腫瘤6cm外,還擴散至氣管、淋巴,所以一看就知是肺腺癌,但就算顯而易見還是必須做切片化驗才能確定是哪一類型。
#肺部穿刺切片
需先抽血檢驗、需空腹5小時、要打顯影劑、術後需留院觀察2~6小時,若有問題甚至可能直接住院。
一旦被發現腫瘤,除非很小,小到可以只觀察不動作,不然就會被要求要切片化驗確認腫瘤類型。
醫生都說若可以用簡單的穿刺已經是「最幸運」了,若情況不允許穿刺,可能就要用內視鏡甚至更大的手術來切片,但老實說,我覺得穿刺比手術更恐怖阿阿,因為手術至少會有睡眠麻醉或全身麻醉,但穿刺只有局部麻醉,是要在你清醒的狀態下、一邊配合呼吸、一邊分段慢慢的把筆芯粗的切片針直接從外面戳進你的肺...
而且戳完不縫、只是用膠帶貼起來,有20~30%的機率會造成氣胸或血胸,根本超恐怖!! 😱😱😱
我在網路上看了別人的施作心得後,簡直怕得要死,還好實際施術時,和信的醫生護士都非常溫柔又有耐心,不僅術前給我溫暖的擁抱,術中還握著我的手加油,術後休息時也親切的關心且沒催我讓床,是非常美好的經驗,這也是我很愛和信的原因 ❤️
#肺功能檢查
無需禁食、檢查過程約10~15分鐘,對一般人來說應該是很輕鬆,就是含著管子吸氣吹氣等等,但對於嚴重的肺癌患者來說,用嘴巴大口吸氣吐氣通常會咳到快斷氣,所以我覺得有點恐怖,不過很意外的,我雖然咳血又胸痛,醫生卻說我肺功能正常 XD
#全身骨掃描
因為有肋骨劇痛的症狀,需確認癌細胞是否轉移至骨頭。
無需禁食,但需提前2~4小時先打放射性物質的針劑,然後大量喝水以利多餘的藥劑排出,實際掃描時間約30分鐘,躺著即可,但因為術前大量喝水可能會很想上廁所 🤣🤣
#腦部核磁共振
因為有左邊手腳怪怪的感覺,需確認癌細胞是否轉移至腦部,肺癌很常轉移至骨頭以及腦部。
無需禁食、要打顯影劑,掃描時間約1小時,因為完全不能動,會躺到有點腰酸背痛 🤣🤣
結果醫生說右腦疑似有一顆0.2cm的腫瘤,但先觀察即可。
------
以上就是我這個月以來做的所有檢查及結果,醫生雖然初次見面就烙狠話叫我趕快準備後事,但今天又很安定人心的跟我說「這都可以控制啦,不要擔心」 🤣🤣
總之我自己是滿有信心的,因為先相信後看見嘛,只要無比的相信,願望一定會成真的! XD
#今天又遇見要逮捕我的可愛藥師
#還有漂亮學姊
#早知道就先洗頭再出門了哈哈哈哈
左背痛肺癌 在 洪雪珍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台灣人坐得有夠久 坐一小時,等於抽兩根菸﹞
(洪雪珍說,看了這篇文章之後,我決定換桌子,站著打電腦,一天9個小時,等於一年跑了30趟馬拉松!)
每天被工作、生活追著跑,沒時間、也沒動力運動的人有好消息,英國醫師建議,每天站三小時,一週五天,抵過一年跑十次馬拉松。
英國運動健康研究所首席顧問羅斯茂(Mike Loosemore)指出,以為微活動沒什麼用的人,大錯特錯。只要站著,雙腿每塊小肌肉,加上全身肌肉也都在支撐全身的體重,這就是去逛博物館沒做什麼事,卻累得半死的原因。只要站著並養成習慣,就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甚至癌症的風險。
「只要一天站三小時,一週五天,消耗熱量等同於一年十次馬拉松。」他在英國廣播公司第四台(BBC Four)頻道《今日》節目上說。
這是怎麼算出來的?(圖表1-1)以體重一百二十磅(約五十四公斤)的人為例計算之。
坐一小時,等於抽兩根菸
過去我們以為,久坐只會讓下盤變大或腰痠背痛,現在久坐已經成為全球性的公衛議題。澳洲昆士蘭大學研究發現,坐著看電視一小時的傷害,約等於抽兩根菸,也就是少活二十二分鐘。
因為久坐和脂蛋白脂脢活動銳減有關。脂蛋白脂脢是一種酵素,可分解血脂作為肌肉的燃料,當這種酵素減少,會導致血液中的三酸甘油酯和脂肪濃度上升,因此提高心臟病風險,也會導致飯後血糖濃度驟升,也就是糖尿病的溫床。換言之,久坐已經成為新世紀殺手。
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期刊》(JNCI)刊登的一項大規模研究,證實了久坐和癌症、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都有關係,這份統合分析(meta-analysis)發現,久坐會增加二四%罹患結腸癌機率、三二%罹患子宮內膜癌、與二一%得到肺癌的機率。
久坐近來也發現和失智有關。加拿大麥克馬司特大學曾調查超過一千六百人,該研究發現,罹患阿茲海默症的人通常帶有載脂蛋白(APOE)基因變異,就算沒帶有這樣的基因,久坐的靜態生活會戲劇性地增加失智風險,甚至完全抵銷健康基因帶來的保護。健康基因帶來的保護作用。
而且,台灣人坐得真久。千禧之愛基金會曾針對全台六都、一千兩百人進行電訪,結果發現,上班族每天上班平均坐著的時間達六小時,而且不只是上班沒有選擇只好坐著,七○ ‧ 二%的上班族下班後依舊坐著超過三小時,等於上班久坐,回家繼續坐。
站起來,有意識打破靜態生活
一天站三小時,並非要你收掉椅子,持續站著三小時工作或開會,而是有意識地,想方設法打破靜態的生活方式。
例如,要和同事溝通,走到他位子旁和他講話,取代用Line 等社交軟體;購物則到百貨公司逛逛,取代網購,甚至假日到購物中心健走(mall walking)都是歐美的最新流行;訂便當選擇自取不要外送、吃飽飯後去倒垃圾或遛狗,而非坐著滑手機;搭捷運、公車時,讓座不僅是美德,你的身體也會對你說謝謝。
要慢老,站起來是最應該養成的習慣。
身體不老,髖關節決定「走路力」你有嗎?
無論活到幾歲,都希望能用自己的腳走路,探索世界的美好。要達成這個心願,除了鍛鍊肌肉外,另一個關鍵是,維持髖關節健康。
髖關節是人體最大的關節,連結上、下半身,無論蹲、跑、跳、跪,都有賴髖關節,是身體最常被使用的關節之一。髖關節一旦消磨,不只讓你寸步難行,甚至想在綠燈轉紅燈前抵達過完馬路都難。
在日本每年手術六百例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的石部基實,出版多本暢銷書,認為維持髖關節健康,最重要的就是建立「走路力」。
「髖關節就是關節,本質上是骨頭和骨頭連接的地方,因此,無法鍛鍊髖關節,只能維持健康,不傷害髖關節。所以,用對髖關節負擔最少的走路方式,極為重要。」石部醫師對媒體說。
他在所著的《不老的身體由髖關節決定》中,倡導良好步行法。良好步行法最大重點就是走路時,腳跟先著地。無論落地的是左或右腳,腳跟著地之後,順勢重心往前移到腳掌前半,接觸地面的腳跟離地的同時,另一隻腳的腳跟也著地。隨著往前移動,體重平均地分配到兩腳;若走路時腳掌前半先著地,體重容易壓在單隻腳上,造成髖關節壓力。
用這種步行法走路,腳跟一接觸地面,重心就往前移,由下半身尤其是大腿與小腿肌肉支撐,減輕對髖關節的衝擊,「如同汽車的安全氣囊吸收衝擊,同時保護髖關節與膝關節。」石部醫師說。
自己的髖關節自己救,就從減少髖關節負擔,正確走路開始。
*** ***
向你推荐《慢老》一書!
為什麼有些人讓人猜不出年紀、不顯老?怎麼吃、怎麼動、怎麼睡、怎麼想,決定你老得快或慢。《慢老》作者黃惠如曾任《康健》雜誌總編輯,也是慢老的實踐者。她彙整歐、美、日等最新的科學研究與醫學報告,加上身體力行,指出40歲後要從運動、飲食、睡眠、生活、防病、情緒六大基本面,搭配21天微運動,可以慢老一輩子。
博客來 http://bit.ly/2ASwMMF
誠品 http://bit.ly/2MpDxKE
金石堂 http://bit.ly/2ToVE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