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工尺譜由來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工尺譜由來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工尺譜由來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工尺譜由來產品中有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7萬的網紅譚蕙芸,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Old People Like Us] 區域法院二樓的法庭裡,漆上棗紅色的牆上,一條垂直用來收藏電線的幼身膠喉管,有人用索帶鞏固了一把銀色的鋁梯。鋁梯沒有被打開,扁平地靠在牆邊,腳踏的鋁板上,兩邊皆呈現NOW TV的字樣,一邊是用黑色電線膠布拼貼而成,另一邊用螢光紅色筆寫上,確保不同方向都有人看...

工尺譜由來 在 ?Fish仔??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10-16 12:16:05

#Fish仔 🧜🏻‍♀️因為老爸👨🏻是新竹人 加上俺也常來新竹工作📷 真的🈵️滿喜歡這個城市der😇尤其是真的🈶️好多隱藏版美食ㄚㄚㄚ🐷 昨天是第一次踏進 #東門市場 偶還以為自己來到了日本🇯🇵 都不知道原來這邊的美食這麼多,重點是環境很乾淨唷。 大部分都是小店鋪 裝潢卻特別用心 值得推薦👏🏻 終...

  • 工尺譜由來 在 譚蕙芸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4-27 19:57:43
    有 2,223 人按讚

    [Old People Like Us]

    區域法院二樓的法庭裡,漆上棗紅色的牆上,一條垂直用來收藏電線的幼身膠喉管,有人用索帶鞏固了一把銀色的鋁梯。鋁梯沒有被打開,扁平地靠在牆邊,腳踏的鋁板上,兩邊皆呈現NOW TV的字樣,一邊是用黑色電線膠布拼貼而成,另一邊用螢光紅色筆寫上,確保不同方向都有人看到。

    警員潘景臨,被律師要求辨認一下這把梯子。剪了清爽髮型,臉有點圓的潘說,「不肯定是不是當日那一把,梯子每一把都是銀色……。」

    法官打斷潘:「唔該你可不可以幫幫手,我沒有全世界的時間來審這宗案。」

    潘難為地道:「鋁梯有很多款式嘛。」

    法官用回話:「我們也知道梯有很多種,只要你直接答問題,人生會簡單一點,不要帶我們遊花園。」審訊是用英語進行,法官說 “in Chinese we say, don’t going around gardens”.

    審訊的事件,是關於一宗年代久遠,發生於六年多前,2014年佔領運動的事件。警方聲稱NOW新聞台一名工程人員用鋁梯襲警,但後來並沒有控告該人士襲警。

    相反,該NOW工程人員卻表示,他和攝影師一起進行直播期間,忽然被便衣警衝前搶走他的鋁梯,當他被拉入警察群之後,更被拳打腳踢。他決定向律政司展開民事訴訟,就人身損害索償。

    訴訟程序漫長,六年之後,經歷過反修例事件,這宗「記者VS警暴」案件在現今脈絡下,又有了新的意義。

    ***

    一宗關於六年前的事件,在民事索償法庭上,無論法官、代表記者的大律師,都是資歷深厚的。

    席上的李樹旭法官年屆52歲,他戴着的眼鏡不時滑到鼻尖,雙手不斷在鍵盤上打字;代表記者的是資深大律師林孟達在馬來西亞出生,身型肥胖,他自70年代尾已取得大律師資格,黃色的資深大律師短假髮下,露出銀白色的頭髮和鬍子,他拿着鱷魚皮公事包,審訊期間,右手拿着蛋黃黃色的墨水筆,不時翻閱他的binder,裡面的活頁紙是舊式文具那種黃色紙間條紙,寫滿墨水筆筆記,用英語發問問題時,目光銳利,眼白滿是紅筋。

    林大狀仍在用墨水筆,年輕的律師已經在用手提電腦和平版式電腦了。

    李官和林資深大律師對話中,也有自嘲他們是「老一輩」。量度鋁梯高度時,林大狀曾提出,鋁梯大約4 feet. 而李官則說,要拿一個以「米」為單位的紀錄,於是有律師拿軟尺即時量度,1.22米。李官自嘲:「old people like us才仍然會用feet.」

    審訊保留了舊式風味。盤問層層遞進,問答具張力。法官適時打斷介入。

    潘警員表示,當日NOW工程人員用鋁梯襲擊他,而他在現場時,並不知道這位是新聞團隊工作人員。

    林大狀請潘警員看當日照片。圖片中,被指襲警的工程人員,心口掛着記者証。

    林大狀:「警員,圖片中原告人頸上掛着繩和卡片套,你當時看不看到?」

    潘警員:「當晚我唔覺,睇到張相至見到。」

    林大狀:「你當時以為佢係示威者?當時示威者有掛身份証明文件在頸上?」

    潘警員:「我見過示威者頸上有繩出現,裡面是甚麼証件短時間無可能識別到。當時原告人用梯襲擊我,所以我注意力係把梯度,無留意佢身上佩戴咗咩証件。」

    庭上播放NOW新聞片段,片段中,警員把工程人員扯進警員群中,穿紅色風衣的NOW新聞台記者仇志榮早前上庭確認大叫的是他。仇記者在畫面中大聲向警員喊:「記者!記者!」

    本身在馬來西亞出生的林大狀,此時嘗試用廣東話摸仿這把叫聲,問潘警員當時有沒有聽到有人喊:「畸遮!畸遮!」懂廣東話的李法官糾正他的讀音,「記者!記者!」林大狀笑說,自己廣東話發音不標準。繼續問潘警員,當時有沒有聽到有人大喊:「記者!記者!」

    潘警員表示當時聽不到,直到事發後,看片段才聽到。

    較早前,法庭亦播放了另一片段,法官一度要求警員澄清他聽力有沒有問題。

    該youtube片段拍攝在較後時間,NOW工程人員被拖入警群之後,他被幾名警員帶到路邊。工程人員打手機報警,表示被打。片段中,被警員圍着的工程人員,向現場警員表示:「(有片段)影到我係冇郁過手!」

    潘警員在片段中,站在工程人員的不遠處。然而他在法庭表示,不知道當時對方有致電999報警,當時亦聽不到工程人員這句關於自己「沒有動過手」的控訴。

    由於審訊是以英文進行,每一句來回,都反覆經過法庭翻譯以中文重覆,故此對話拉長。

    林大狀:「你聽唔聽到原告人這句話?(我係無郁過手)」

    潘警員看片段,要重覆看兩次才表示聽到。

    林大狀追問:「that was said in a loud and clear voice.」

    翻譯:「那時是大聲而清晰的一句話。」

    潘警員堅持,當時聽不到。

    此時法官搖頭。

    潘警員解釋:「當時唔肯定聽到,可能因為拍攝片段的攝錄機更接近(原告人)。」

    法官此時介入:「警員,你有沒有聽力問題?那時候,及現在?」

    潘警員表示:「沒有。」

    法官用心把警員的作供紀錄在案。後來,對於潘警員的作供,法官更特意提醒警員,他是在宣誓的情況下作供。

    這位指控NOW工程人員襲警的警員,整個下午被林大狀盤問,他為何要不止一次更改口供。警員表示被襲後,連自己求醫的醫院都說錯,他在法庭先說自己是廣華醫院,後又稱忘記了。原來是伊利沙伯醫院。而他第一份口供寫道工程人員用「雙手」拿梯襲擊他,亦漏寫了工程人員第一次對他的襲擊。被問及為何改口供,他表示「太累」、「遺忘了」。

    林大狀不可思義地說:「你被襲擊,你竟然因為太累而遺忘了?作為一個專業的警員你知道落口供要準繩,詳細,精準?」

    其中一個潘警員承認的口供「遺漏」,就是他在第一次口供上寫道自己有向工程人員說「你襲警」之前,沒有記下其實自己也說了一句粗口:「我睇番片段先至道,我講咗這一句(粗口)。」

    該被粗口慰問的NOW工程人員,早前上庭作供表示,當時無端端被罵:「X你老母」,然後被搶梯,更被拖入警員群中被打。當晚他到醫院求診,左眼有明顯傷痕。

    入稟索償的為41歲名為「李小龍」的NOW工程人員。這天來法庭旁聽的除了他、他的一位朋友和一位來替他祈禱的牧師外,旁聽席空無一人。始終太多更大更重要的案件在審訊中,這宗案件原訂審6天,現在已進入第11日。小龍說:「很多年輕人比我更值得關注。」

    然而決心把自己的案件告上法庭,小龍代價不小。這宗為民事索償,一旦敗訴,李小龍本人將會承受巨額律師費,他表示事件在2014年發生時,自己也有掙扎過是否「去馬」,當時對香港司法系統還有信心,沒想過後來發生連串社會事件,但官司已經於2015年啟動了。

    在社會運動之中,不少記者也受過暴力對待,但願意拿上法庭討回公道的人不多。小龍說:「乜嘢令到我肯去馬,都係因為記者行家。我們出來採訪,唔係要畀人打的。」

    「李小龍」是他真名嗎?他尷尬地說是,當年他在廣東省出生,「小」字是跟隨族譜,當年爺爺知道生了個孫,想替他改個「龍」字,以為孫兒在內地生活,和香港明星同名字不怕。怎知童年他就來港生活,於是從小到大都被問及名字由來。他說笑,雖然他有名「李小龍」,除了這一次,從沒發生過和別人肢體衝突。

    喜歡這個名字嗎?「基本上李小龍這位武打明星,不會惹人討厭,而且李小龍咁有正義感,我有時會想,上法庭這件事,我更加不能放棄吧。」

    ***
    2021年6月7日,在審訊了十五日之後, 結案陳詞前,雙方達成庭外和解協議,法官怒斥雙方浪費法庭時間和資源。李官指,律政司應該一早決定是否接受庭外和解。據了解,律政司一方將支付原告的訟費。李小龍向眾新聞表示,「有片有證據,可能係現場解決到的問題,點解要搞七年?」

    (圖為他在庭外留影)

  • 工尺譜由來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2-08 23:42:22
    有 573 人按讚

    謝謝網友 Joy Lam 分享他和家人於1997年在臺中市「金氏世界紀錄博物館」拍攝的照片,你也曾到過這裡嗎?

    1951年11月10日,英國金氏酒廠(Guinness Breweries)的董事長休比佛爵士(Sir Hugh Beaver)在愛爾蘭韋克斯福德郡打獵時,因為沒打中金鴴(ㄏㄥˊ),於是和同行朋友爭論世界上哪一種鳥飛得最快?但卻找不到相關資料可供參考,這讓休比弗興起了出版一本記載各種世界之最的書的念頭。

    1954年8月,休比弗經人介紹認識了一對擔任體育記者的孿生兄弟諾里斯麥克沃特(Norris Mcwhirter)和羅斯麥克沃特(Ross Mcwhirter),並請他們著手編寫此書。

    1955年8月27日,一本以金氏酒廠為名的《金氏世界紀錄》(Guinness World Records)首度發行。

    由於每年都會有新紀錄出現,因此這本書每年均會推出新版。

    1996年1月16日,英國的金氏世界紀錄有限公司在臺灣設立之當時全世界第10座、也是亞洲唯一的「金氏世界紀錄博物館」正式開幕,地點在臺中市西屯區朝富路77號,而其經營者就是金氏世界集團(王品集團前身)的創辦人戴勝益先生。館方還特地邀請了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來臺,在開幕日和當時的總統夫人李曾文惠女士及臺灣省長宋楚瑜先生一同剪綵。

    然而,除了第一年有多達80餘萬人次的榮景外,第二年以後,參觀人數就一直走下坡;總計四年來,參觀總數只有二百餘萬人次,後面兩年可說是入不敷出,把前兩年賺的都賠掉了;最後,股東們決定在2000年4月租地約滿後,結束博物館的營運。

    於是,臺中市這座金氏世界紀錄博物館在2000年4月20日熄燈後停止營運,結束其短短4年的歷史,目前該地已改建大樓。

    2005年,金氏出版有限公司將11月9日定為「國際金氏世界紀錄日」(International Guinness World Records Day),其目的是鼓勵大家致力於打破世界紀錄。

    2010年和2012年,金氏世界紀錄有限公司分別在日本東京與中國北京開設辦公室。

    下面是幾篇關於「金氏世界紀錄博物館」的新聞報導:

    1996年1月11日《經濟日報》第18版:

    主題式遊樂園區 人潮擁至
    台中金氏世界紀錄博物館及台北阿拉丁夢幻天地遊客量驚人

    【記者林維娟/台北】主題式遊樂園區市場策略奏效,幾家市場定位清楚、訴求明確的遊樂區,紛紛嚐到客人蜂擁而來的甜美果實,業者的投資回收看好。

    84年12月28日開始試營運的台中金氏世界紀錄博物館,試賣不到半個月,7,500坪大的空間已經創下超過5萬人次的遊客量,展現出博物館的強大攬客能力,同時中式簡餐形態的餐飲服務也頗受遊客青睞。

    保守估計,金氏博物館在1月16日正式開幕前,至少可吸引7萬人次入園遊玩,每名旅客以基本消費300元計算(兒童票250元、成人票280元,外加餐飲消費),便可創下2,000萬元以上的試賣營業額,在競爭激烈的民營遊樂區市場中,如此的成績實屬不易。金氏世界紀錄博物館副總經理鄭文皇表示,博物館的市場定位十分明確,就是要給觀眾看亞洲地區獨一無二的各種紀錄,所以除了靜態展示出全球罕見的許多世界紀錄外,也在空地部分增闢具有特殊性的表演,例如大鋼牙拉遊覽車、一人奏19種樂器的一人樂隊,以及蘇格蘭風笛等。

    他說,由來客量可看出,民眾對於新鮮的事物好奇心頗大,因此博物館將會不斷地引進各種新鮮的人、事、物;例如開幕當天,博物館已邀請柴契爾夫人來台剪綵,相信也能製造出攬客的魅力。

    84年12月30日正式對外營運的台北阿拉丁夢幻天地,因為標榜親子同遊,完全針對幼稚園及國小兒童引進絕對安全的遊樂器材的訴求策略奏效,開幕以來已有近萬名遊客人次。

    阿拉丁夢幻天地總經理李棟表示,由於國內沒有完全針對小孩子設計的主題遊樂區,因此阿拉丁夢幻天地特別引進全球50多種遊樂器材,加入公司針對東方人體型的修改,期待給於小朋友安全、多樣的遊樂空間。他說,公司投資近3,000萬元成立遊樂區,門票收費採一票玩到底的方式,假日兒童180元、大人150元;平當日兒童160元、成人130元;完全把兒童當成主要的目標消費群。

    李棟說,由於遊憩器材引人,假日期間必須執行三小時清一次場的措施,以確保後續的遊客可購票入場,顯示這類以小朋友為訴求對象的遊樂區有極大的市場開發空間。

    1996年1月13日《經濟日報》第19版:

    金氏世界紀錄博物館 造勢
    邀「大鋼牙」表演用牙齒拉飛機

    【記者閻鳳婷/台中】金氏世界紀錄博物館昨(12)日邀請「大鋼牙」世界紀錄保持人瓦特,在台中航空站表演以牙齒拉動重8,005公斤重的國華航空飛機2公尺遠,造成轟動,替金氏世界紀錄博物館做了一項特殊宣傳。

    金氏世界紀錄博物館將於本月16日正式開幕,目前展開造勢活動,邀請世界牙齒力量最強的紀錄保持者瓦特,舉辦拉動飛機表演,他於1990年3月31日,在法國創下世界紀錄,用牙齒將重285.1公斤的物體拉起離地17公分,拉飛機則是他第一次表演。

    金氏世界紀錄博物館董事長戴勝益說,瓦特曾表演以牙齒拉動四輛連結的遊覽車,這次受邀來台,在金氏世界紀錄博物館每天表演七場,也可與遊客合影留念。

    瓦特談起他訓練牙齒的方法,他很注重飲食,每天吃大量的蔬菜及2公升的牛奶補充鈣質,確保牙齒健康,每年定期檢查牙齒,並上健身中心,以手腳及牙齒來拉動鐵塊,增加肌力,每年在全球各地表演100天,其餘時間安排一連串訓練增加牙齒力量。

    1996年1月16日《民生報》第7版:

    柴契爾夫人 今到金氏博物館剪綵

    【本報訊】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今天上午九時三十分將前往台中市金氏世界紀錄博物館舉行開幕剪綵儀式,並發表演說,金氏世界紀錄博物館已做好完善的規劃,並安排好各項安全措施,為了安全起見,該館明天上午不對外開放,一直至下午一時三十分才開始營業。

    開幕儀式是由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李總統夫人曾文惠女士、省長宋楚瑜、全球金氏總裁ROBRET MASTERSON及台灣金氏世界紀錄博物館董事長戴勝益共同主持,昨天金氏整個場地已做好安全部署。

    而整個儀式的進行,該館會做全程的實況錄影,並於下午在大電腦資料館放映,民眾若想一睹歷史性的開幕儀式及柴契爾夫人的演說,影視館內即可看得到。

    1996年1月18日《經濟日報》第26版:

    金氏世界紀錄博物館 亞洲分館在台中開幕

    【台中訊】亞洲第一座金氏世界紀錄博物館16日在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李總統夫人及台灣省長宋楚瑜三位重量級人物共同剪綵後正式開幕。

    起源於英國的金氏世界紀錄,各博物館內便展出各種千奇百怪的金氏世界紀錄,台灣新開幕的亞洲分館為全世界第10座、更是全球第一座包含室內展覽館與戶外主題展覽公園的大型金氏世界紀錄博物館。

    2000年2月11日《經濟日報》第31版:

    王品台塑牛排海外設點

    【記者閻鳳婷╱台中】全省已有14家直營店的王品台塑牛排,明年將跨入海外市場,到美國設點,並預定四年後上市(櫃)。

    金氏世界集團經過87、88年的企業「瘦身」,將旗下的一品肉粽、外蒙古牛羊大餐及大非洲野生動物園轉手後,開始進行內部整合及財務合併,集中火力發展金氏世界紀錄博物館及王品台塑牛排市場。

    王品台塑牛排,82年11月設立,平均每年業績成長50%以上,87年營業額8.7億元,88年成長至10.2億元,並登上天下雜誌服務業500大。

    金氏世界集團戴勝益說,王品台塑牛排87年完成直營連鎖系統12家店,88年達到14家分店,今年將增至17家店,以北部為拓展點,預定明年取得ISO9002國際品保認證,為邁入國際化建立基礎。

    戴勝益說,王品台塑牛排預定以30年時間,發展全球1,000家店,成為世界規模的連鎖餐廳,美國西岸將是第一個設點地區。

    為了拓展美國市場,金氏世界集團副總經理鄭文皇3、4月將赴美瞭解市場;7月份,王品台塑牛排副總經理李森斌隨後前往輔助,預定明年7月,開設第一家海外店。

    鄭文皇說,美國的王品台塑牛排將以當地白人市場為主,因此配方調味上與台灣有所不同。

    2000年3月4日《聯合晚報》第4版:

    四年起落
    台中金氏紀錄博物館4月關閉
    見證紀錄 亞洲第一座
    活動辦得叫好叫座 留下紀錄
    收支擺不平 決轉型為亞洲見證中心

    【記者金武鳳╱台中報導】每次辦活動都引起轟動的台中金氏世界紀錄博物館館區,將於今年4月底結束營運。

    這座號稱是亞洲唯一的金氏紀錄博物館,在四年前盛大開幕後,雖然因屢邀金氏紀錄保持人來訪而聲名大噪,但餐飲業跨足經營這座博物館的戴勝益自覺「不擅此行」,加上地租到期、營運成本沈重的等壓力下,毅然決定將博物館的參觀業務「收攤」,轉型為「亞洲見證中心」,只專責辦理金氏紀錄的見證工作。

    金氏世界紀錄博物館佔地7500坪,當時籌設的總資金達五億元。由於是亞洲第一座金氏博物館,開幕時還邀得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主持剪綵,場面盛大。

    只是,四年來的營運,金氏坦承是「每況愈下」。就以關係營業績效的參觀人數來說,除了第一年有多達80餘萬人次的「榮景」外,第二年以後,參觀人數就一直走下坡。總計四年來,參觀總數只有二百餘萬人次。

    金氏要結束博物館的營運,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不堪負荷沈重的營運成本。據了解,光是博物館的地租,每月就高達二百萬元,加上人事管銷和付給金氏總部的權利金,每月「成本」約在六百萬元之譜,但營收遠不及支出,可以說,前二年賺的都貼出去了。

    為此,就在今年4月底租地期限屆滿後,股東們決定要結束博物館對外營業部分。也就是說,博物館將在下月20日停止營業,之後,金氏將依約「拆屋還地」,博物館現有的建物,包括造型像金氏叢書的主題館、造型像大漢堡的美食館等,全部得在4月底前拆除,以便「恢復原貌」還地。至於館內多達三百多項紀錄的展示模型,將先另覓適當地點保管。博物館表示,在此之前,凡持有金氏參觀券的民眾,請把握最後期限前往參觀。

    金氏董事長戴勝益表示,將來金氏服務的範圍將擴及亞洲,譬如,金氏已受理泰國一項集團結婚的見證申請,就是跨出台灣的第一步。至於計畫中要邀請來訪的紀錄保持人也不少,如印尼的飛人、非洲的大嘴族和世界最重的雙胞胎等。最重要的是,為了推廣金氏紀錄文化,見證中心已著手籌設「網路博物館」,今年5月起民眾不必走出門,就能盡觀金氏紀錄中無奇不有的世界。

    記者金武鳳╱台中報導

    台中金氏世界紀錄博物館董事長戴勝益,雖然自稱不擅經營文化事業,但在西餐業,他經營的王品台塑牛排館,全省14家連鎖店,每年有高達十億的營業額。而且,在台灣市場穩定後,他更做了「前進美國」的決定,目前正在積極籌設中,預定明年初,海外第一家王品即將在美國比佛利山莊開幕。

    經營王品有聲有色的戴勝益,當初會投入爭取金氏博物館在亞洲的經營權,據他所說,完全是出於一份回饋社會之心。就是這份心,讓他不惜投下鉅資,還跳入他不熟悉的文化事業。

    2000年4月19日《聯合報》第40版:

    金氏紀錄博物館 二十日封館轉型

    【記者羅建怡╱台北報導】台灣金氏世界紀錄博物館將於二十一日轉型為「金氏紀錄見證中心」,館藏展出至二十日止,想一睹金氏紀錄奇人奇事,得把握最後參觀時限。

    國內第一座金氏館,將於二十一日轉型為見證中心,並再對外開放。最後一位入駐館內的金氏奇人「大鋼牙納林得辛 (Narinder Singh)」,昨天在台北南港調車場再展奇技,以牙齒拖動重達三十五噸的車箱,再創新紀錄。今年四十一歲的納林得辛來自印度,他的齒功與家族遺傳有關,他已去世的老奶奶活到一百一十三歲未掉過牙,且連蛀牙都沒有,讓人稱奇。

  • 工尺譜由來 在 {Fish睬政治}孫博萮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7-17 18:32:19
    有 39 人按讚

    今仔日下晡 tiám 花蓮縣政府
    共 #開放水域聯盟、多位水域活動愛好者、業者、民意代表
    針對 #水域開放議題
    共海委會李主委、縣府相關主管單位對談
     
    李元治理事長講,
    縣政府 ê 禁止規定其實是無法度執法--ê
    因為「等深線20公尺」是一直會變動--ê
    滿流、洘流、水底 ê 沙攏會變化
    啥人會知影「等深線20公尺」
    具體範圍到底是 teh 佗位?
     
    我佇會中表示:
    我綴宜蘭來
    宜蘭 teh 頭城是衝湧真有名的所在
    烏石港嘛有賞鯨 咱花蓮這嘛是賞鯨真有名
     
    嘛予地方紮來真濟觀光的利潤
     
    阮到海外旅遊
    定定攏會參加水上活動的行程
    嘛是重要的觀光行程
    但是 teh 咱台灣
    這款活動攏受著真濟限制
    這个產業嘛無法度發展
     
    頂禮拜
    我嘛頭一擺參加聯盟辦理 ê 活動
    嘛是直接就落水去耍 閣耍兩工
     
    全程有穿救生衣 基本上嘛無啥物危險
    而且團體活動 逐个會互相看顧
    嘛有十三、四歲個國中生來參加
    可見只要有適當的裝備 kah 訓練
    包括囝仔嘛會使安全來𨑨迌
     
    彼兩工咱的航程
    欲落水 kah 上岸的時陣
    攏有海巡用大聲公對阮喊
    不准咱下水,嘛不准咱上岸
    按呢敢毋是真奇怪?
     
    而且
    咱來花蓮遮 扒船、耍水
    明明就是 teh 發展觀光
    結果竟然愛予縣政府依據「違反發展觀光條例」的理由來裁罰
    我感覺這是非常離譜的一項代誌
     
    另外,
    就我所知
    中(華民)國與北韓是全世界唯二猶閣有海禁的政府
    所以我認為問題的核心:
    需要管制的理由是啥? 依據閣是啥?
     
    而且
    地方政府 teh 限制時
    其實攏是隨在地方政府
    嘛無一个標準
     
    in 欲按怎規定就按怎規定
    講欲限制就限制
    時間?範圍?理由?
    是按怎欲按呢規定?
    完全攏無解釋
     
    in 對岸中國是「一國兩制」
    但是 teh 咱台灣這竟然是「一島多制」
     
    現況的「戒嚴」、「禁止」
    是予海岸共人 lú 來 lú 遠
     
    這馬救難能量更無法度達到各海岸
    親像頂禮拜咱 ê 終點站和仁沙灘為例
    這是無限制 ê 區域
    但這區連救護車攏駛袂入去
     
    所以只是「禁止」其實等於無管理
     
    敢講插一个警示牌仔就算是有管理?
    公告禁止敢就是有管理?
     
    其實就是無管理
     
    每一擺抗爭都是有申請
    警察、海巡來一大陣
    結果無申請時紲攏無人嘛無代誌
     
    若真正欲管
    會當裝監視器、派救生員
    提供醫療佮警急救援管道
    提供保險資訊
    予欲下水民眾投保等等
     
    按呢嘛才會當講是有 leh 管理
     
    而且中央法規是「#原則開放_例外禁止」
    目前地方政府 ê 限制規定
    其實攏無符合法規的原則
     
    嘛有業者講了誠好
     
    台灣海域遮無「海盜」
    所以並無「危險海域」
     
    鯊魚嘛無危險
    人顛倒較危險
     
    要求欲耍水 ê 人 ài 穿安全裝備
    有裝備遇海難,由地方政府投保 ê 保險理賠
    但若無裝備下水出代誌,就無理賠
     
    在場人士包括民意代表
    攏徛佇希望趕緊開放 ê 立場
    海委會李主委嘛表達蘇院長宣示開放 ê 態度
     
    嘛講著這馬政府已經無閣使用「危險海域」這个概念
    改用「海域風險評估」
     
    評估這个所在會當從事佗一種海域活動?
    適合啥物、無適合啥物?
    全台分 57 ê 區域來檢討
     
    東部海域較無國防疑慮
    若是無定置漁網 ê 區域
    嘛應該優先來開放
     
    對話過程算是真順利
    嘛希望誠緊就會當有好消息!
     
    最後嘛講著相關 ê 措施
    閣紲落來若是有佇別 ê 縣市座談
    會公布 teh 海委會「一站式」網站
    https://ocean.taiwan.gov.tw/
     
    #水域解嚴 #還海於民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