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台灣我驕傲
『萬呎的高牆,築成別世的露臺。落葉以體溫,苔化了入土的榱樑。』 / 鄭愁予《雪山莊》
.
15年前的今天,也就是西元2006年的6月16日,耗時十五年光陰,被譽為台灣公共工程歷史上最為艱鉅,同時也最具挑戰性的國道五號蔣渭水高速公路『#雪山隧道』(The Hsuehshan Tunne...
#我台灣我驕傲
『萬呎的高牆,築成別世的露臺。落葉以體溫,苔化了入土的榱樑。』 / 鄭愁予《雪山莊》
.
15年前的今天,也就是西元2006年的6月16日,耗時十五年光陰,被譽為台灣公共工程歷史上最為艱鉅,同時也最具挑戰性的國道五號蔣渭水高速公路『#雪山隧道』(The Hsuehshan Tunnel / 雪山トンネル),終於在國人的引頸期盼下隆重落成,正式通車啟用。
.
從西元1991年7月開鑿,建設目地為改善宜蘭地區聯外交通,並促進臺灣東部地區發展的雪隧,初期僅限自小客車行駛,後來又增設大客車專用道以提升總體載運量,總長大約12.9公里,也是截至目前(西元2021年6月)台灣第一、亞洲第七、世界排行第12位的公路隧道。然而,建構劃時代的建築史詩篇章,絕不可能是待在冷氣房裡看個簡報或點個滑鼠鍵就能完成的…
.
近9年的時間,直到西元2000年5月時,整體工程進度「僅」完成33.6%的雪隧,施工期間總共通過6個地震斷層帶、98個剪裂帶與36個地下湧泉,如同「泡在水裡長大」似的,要克服諸多極為惡劣的天險地質!尤其介於歐亞大陸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之間的「四稜砂岩層」,高硬度、難以輕易破壞,夾雜地下水和泥沙,更讓雪隧的施工擠身全球工程界建設難度最為困難的公共建設之一,除了造價不斐的全斷面隧道鑽掘機(TBM)在意外崩塌事故(西元1997年12月)中被大量土石掩埋而損毀報廢之外…63次的岩盤崩落,全斷面鑽掘機26度的受困,再再考驗著工程團隊的毅力與決心!
.
但遺憾的是,整條國道五號高速公路上,有多達25位英勇的工作人員為了構築交通便利的美夢而為此鞠躬盡瘁,不幸殉職在崗位上(其中光雪隧工程就有13位工作人員犧牲)!當然,更不用提日夜趕工、身心俱疲,亦或是在隧道內罹上呼吸道疾病的前線工人們,不能返家團圓的日子,「#做工的人」只能默默承受自己被賦予的使命與眾人的期盼,冠冕乃傷痕,榮耀是淚水…後花園的香格里拉廊道,唯有靠著自己的雙手,才能一刀一斧完成,509萬立方公尺的總開挖土方量,正是在不畏艱難的環境中所鑿出來的!
.
歷經藍綠政黨輪替,前後多達8任的交通部長指揮下,由榮民工程公司北宜施工處專責興建,計畫經費共斥資新台幣260餘億元的雪隧,施工時間也吸引了知性頻道Discovery的關注,特別選定和中華民國交通部合作,替雪山隧道拍攝了完整專屬的紀錄片《建築奇觀:台灣雪山隧道》(Man Made Marvels:Taiwan's Hsuehshan Tunnel),內容詳實紀錄了所有興建雪山隧道時的艱辛過程,並稱呼雪山隧道足以躋身全球歷史上「最艱鉅建築工程」之列!該影片於西元2006年8月27日首播之際,甚至創下Discovery在寶島開台以來收視率的最高紀錄呢!而最低海拔44公尺,最高海拔為208公尺的雪隧,毫無疑問也成為工程界永垂不朽的台灣之光!
.
附帶一提:
.
親愛的好友們,您知道全世界最長的公路隧道在哪裡嗎?
.
答案,是位於挪威的「洛達爾公路隧道」(Lærdalstunnelen),耗資1億美元,在西元2000年11月通車,全長24.51公里。本隧道的行車容量起初設計為每小時400輛,但由於挪威人口較為稀少,這條隧道每晝夜通過的車輛數目現在僅為1,000輛左右;而且為了收訊暢通,避免與外界聯絡斷線,隧道內還設有專門的基地台與網路,供收音機和手機、平板使用。但是呢。由於不少駕駛人習慣在隧道內超速,而且越發日漸嚴重,監理機關現已安裝超速照相與攝影機,用來警告北歐的飆客們!
.
鄭愁予老師的作品《雪山莊》,末尾分享給各位:
.
萬呎的高牆 築成別世的露臺
落葉以體溫 苔化了入土的榱樑
喬木停停 間植的莊稼白如秋雲
那即是秋雲 女校書般瓢逸地撫過
群山慵慵悄悄
.
夜寒如星子冷漠的語言
說出遠年震慄的感覺
對於濡濕的四肢
篝火像考古的老人
一如我們的疲憊 被意義之神審訊
其不知虛無也成化石 在我們這一紀
在雪埋的熱帶 我們的心也是星子
在冷漠的相對中留存
.
而傍著天地 喬木於小立中蒼老
惟圓月以初生赤裸的無忌
在女校書的裙邊邀幸
看來…若一隻寵物
一副 被時間寵壞了的樣子
.
附記;壬寅中元夜雨後露宿雪山莊廢跡,此詩遂蘊焉,而成篇編入雪山輯則於是歲秋末。雪山,臺消次高山也,西語Sylvin山也,海拔三九三三米突,日人築木舍於峰下,今已圯沒。
.
圖片版權來自於中華民國交通部的網路分享資源,特此致謝。
#台灣 #宜蘭 #onthisday #taiwan #salute #june #history
小客車升大客車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高雄國際機場新航廈拼今年動工】
昨天我們介紹了明年完工的高雄海上新國門港埠旅運中心,今天我們再來看一下高雄的空中國門最新進展:
■根據2018核定的「高雄機場2035年整體規劃」及大南方計畫等政策,建設可容納1650萬人次之機場,成為台灣第二航空樞紐與新南向優先機場。
■分4期拆除改建國內與國際線航線,集中新建一座新航廈,地上4層地下2層,面積約11萬9122坪。(原先國際與國內航廈面積約1.86萬坪)
■4樓為觀景平台、貴賓室和商業空間,3樓為出境層,有8座報到櫃檯島,2樓為入境層,1樓為候機室、行李提取大廳。指廊與航廈分開規劃,可進一步擴建。涵蓋整座機場的大屋頂,以「海鷗與白浪」為意象概念,「美濃紙扇」的為大跨距構造概念。
■陸側新建與航廈結合的交通轉運空間(捷運、計程車、大客車、停車均會經過,並有商業空間),東側為7層樓之立體停車場,空側將A滑行道北移,並將停機位從20擴大到34座。
■小客車停車位由1374位增加為2912位,機車由820位增加為2015位。(分布在地下兩層與立體停車場)
■2017年調查,高雄機場整體運具使用分佈,捷運為第二常用運具佔19.7%(首位為親友接送49%,第三為計程車19%),未來新航廈會直接和捷運站室內聯通。
■導入智慧航廈概念,包含大量自助報到、托運、通關、自動化行李設備、無人車與資通科技,改善旅客服務。引入大量植栽、外部景觀綠化、內部綠色植生牆,營造舒適感。引入節能設備、太陽能板(約2000坪大)與大電池系統,提升能量運用效率。
■建設總經費預計670億元,工程環評書寫2030年第一期營運,但新聞表示2027年就應該完工。原本預計今年6月完成環評,今年開始前置工程,但5月本案環評補件8月完成送審,專案小組初審會議將於110年9月14日舉行,希望審核工作儘速完成,趁疫情影響航空流量時,加速工程進行!
小客車升大客車 在 {Fish睬政治}孫博萮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台62線瑞濱延伸需要的是「必要性」評估而非「可行性」評估】
陳歐珀跟林姿妙應該都知道
無論再蓋多少條公路甚至高鐵
國5的塞車都「#無可能」因此解決
兩位應該要思索如何解決根本問題
林姿妙身為一縣之長
不思加收境外車輛入城費、停車費
加強縣內轉乘系統
陳歐珀長期身為交通委員會委員
不思趕緊修法提高過路費上限
也不敢推動總量管制或 #高乘載法制化
更不敢主張尖峰時段外線大客車專用道
甚至不敢爭取建設輕軌來提升縣內交通轉乘
或任何其他提高私人運具駕運成本的措施
顯然就是拿國5塞車當提款機
讓塞車問題得以永遠當他們「爭取建設」的相罵本
台62線倘若延伸到頭城
唯一嘉惠到的就是禁上國5的大貨車/大卡車
對於一般自用小客車而言
使用的誘因及便利性過低
「#可行性評估」只要工程能進行就當然可行
但只要進行「#必要性評估」就自然會自打臉
目前雖然是併入台62線讓公總「綜合評估」
但宜蘭縣政府竟異想天開想將台2線高架化
究竟宜蘭的主政者希望宜蘭的景觀與環境
要為服務自駕者犧牲到什麼程度才肯罷休?!
#沒有必要性何來可行性
#高鐵與公路共構是啥鬼😒😒😒
#氣到全中文
小客車升大客車 在 邱顯智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有事機慢車,無事大型車?給新任交通部長王國材的一點小提醒」
王國材正式接任交通部長了,隨即宣布包羅萬象的八大政策方向。
其他先不談,第八點的「提升事故防制建立交通安全環境」特別引起我的注意。
王部長說:「交通部必須把責任擔下來降低死亡率,目前可以看見死亡以年齡來分,#高齡者佔40%、#以運具來分機車佔60%,因此,機車與高齡者交通安全會是接下來重要目標」
短短一段話,再次顯露交通部主事者「有事🛵機慢車,無事🚍大型車」的意識形態。讓我解釋給大家聽。
以總量來看,高齡者、機車駕駛的事故數、死亡、受傷人數,確實佔比超過60%。
🛵以駕駛車種的事故率(人/十萬輛)來看,2020年機車的死亡率是13.2人/十萬輛,受傷率是2,657.04人/十萬輛,#遠高於大型車與小型車。
看來騎機車真的很不安全呢。
不過,這句話只說對了一半,誰是主要的肇事者,才是重點。
只要調出 #第一當事者(指交通事故責任較大之一方)駕乘車種的事故率,故事就完全不一樣了。
🛵一樣是2020年,機車的事故率是1,414.43件/十萬輛。#遠低於大客車 的5,128.99件/十萬輛,也低於小客車的1,651.45件/十萬輛。
🛵機車的死亡率是10.67人/十萬輛,#還是遠低於大客車 的86.10、大貨車的108.78,跟小客車的10.08差不多。
🛵機車的受傷率是2,043.21人/十萬輛,#依然遠低於大客車 的6,426.62、大貨車的2,842.68,略高於小客車的1,923.43。
數據告訴我們,騎機車很容易發生事故,數據更告訴我們,#機車族不是主要的肇事者,#而是危險道路環境的受害者。
騎機車真的很不安全,應該修正為,在台灣這種 #對機車族群非常不友善的交通環境騎機車,真的很不安全。
同樣的,在台灣這種 #對行人非常不友善的交通環境走路,真的很不安全。
這才是問題的本質,請王部長仔細看看統計數據,別再憑印象擬定政策方向了。
請大家自己到交通部查詢統計網查詢:
https://stat.motc.gov.tw/mocdb/stmain.jsp?sys=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