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專任輔導教師員額編制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專任輔導教師員額編制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專任輔導教師員額編制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4萬的網紅王婉諭,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正視特教巡迴教師困境 #疑似生不計入師生比嚴重失真 #資源班與巡迴輔導班應設定師生比上限 先前我們曾提到,特殊教育在各縣市的需求、資源落差相當大,特別是在人數少無法成班或地區資源較少的學校,可能難以聘請專任的特教老師。 因此,「巡迴輔導」的特教服務就非常重要。 所謂的特教巡迴輔導,是由...
專任輔導教師員額編制 在 王婉諭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正視特教巡迴教師困境
#疑似生不計入師生比嚴重失真
#資源班與巡迴輔導班應設定師生比上限
先前我們曾提到,特殊教育在各縣市的需求、資源落差相當大,特別是在人數少無法成班或地區資源較少的學校,可能難以聘請專任的特教老師。
因此,「巡迴輔導」的特教服務就非常重要。
所謂的特教巡迴輔導,是由特教老師到家中或各個學校,服務有特教需求的學生,並且,需要與教保服務人員、普通班教師、校方人員團隊合作,提供諮詢服務、特教課程、學習困難的學科輔導等資源,讓身心障礙學生獲得更好的學習品質,協助孩子適應普通班的環境及學校生活。
不過,近來我們陸續收到一線巡迴老師的反映,由於巡迴教師的服務,是以學校為劃分單位,並無訂定上限服務人數,目前學前巡迴輔導的師生比,甚至高達 1 : 30 以上,案量已明顯超載。
以實際狀況來說,一個巡迴老師要跨多間學校、巡迴範圍過大,自己開車車程就可能需要花到 40 分鐘以上,但每周卻僅酌減 1 節課為交通時間,期間的交通費,甚至還是以公車票價計算。
此外,一線人員也反映,特教師生比嚴重失真的原因之一,在於「疑似生」不計入服務案量。
有些學生可能存在隱性障礙,第一次鑑定先被定義為「疑似生」,通常等一年後重新鑑定。實務上,為了讓孩子盡早獲得支持,特教老師仍會提供特教服務;但是,目前許多縣市不計入疑似生,或是服務 2 位疑似生才等同 1 位特教生,明顯不合理。
針對以上困境,今天我在教文委員會向教育部長 潘文忠 反映,其實 2009 年《特殊教育法》修法時通過的附帶決議,早已指出「資源班」與「巡迴輔導班」的師生比,國中以上每班學生人數應為 24 人,國小每班學生人數應為 16 人,學前每班應為 10 人。
依相關辦法換算師生比,也就是國中以上每班 1:8,國小每班 1:8 ,學前每班 1:5。
但是,修法至今 11 年,卻都沒有落實。
因此,在質詢中,我也要求教育部,中央應該遵行這項附帶決議,規劃出具體的改善措施,以及中長程的策進作為,並實質挹注資源給地方,包含以下事項:
✔️ 盤點現行各級學校特教教師「編制員額人數」與「實際聘用人數」,並補齊正式編制員額。
✔️ 盤點高中以下各級學校「資源班」及「巡迴輔導班」的師生比,其計算應包含疑似生,並應修正相關辦法、設定每班學生人數上限,提出各教育階段應逐年增加專任特教教師的進程。
對於我們的要求,潘部長已承諾會配合辦理,並且,會在未來 2 個月內提出說明。
我們希望,教育部及國教署能夠誠實面對特教師生比嚴重失真的現實問題,這是 11 年來,中央慣以「地方自治權限」為由,放任不作為的結果,不僅導致一線巡迴老師及特教老師疲於奔命,更重重傷害了特教生的受教權益。
專任輔導教師員額編制 在 王政忠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對於中小學教師兼任行政議題,我的提案是...】
解決問題必須先界定問題,網路上有一個提案正在快速連署中,提案標題是:「中小學教師兼任行政應以「輔助教學」為第一要務,與教學無關之公文、報告、計畫.....等,應大幅減量。」這個提案試圖透過民意促使行政機關嚴肅面對教師兼任行政的問題,出發點很好,但命題本身邏輯有問題,所以很難得到明確的解決方案.
因為問題不明確,所以解答就不會精準.
整個提案的第一句是常識,不用特別提出來,行政機關的回覆會是:這是我們的共識.
第二句的「無關」有問題.何謂無關?是完全無關?還是相關程度的高低差別?你知道的,任何看似無關的議題,只要加上「教育」,就會跟教學相關了,所以這樣的提案文字,會提醒所有的行政機關,以後任何議題都別忘記加上「教育」兩個字,比如:家庭教育、祖孫教育、多元文化教育、租稅教育、國防教育、海洋教育、鄉土教育、國際教育、營養午餐教育、網路成癮教育、環境打掃教育等等,那不就相關了?
第三句的邏輯有問題來自於第二句,因為如果無關,怎麼可以進入校園?為什麼要教學現場處理?不應該是大幅減量,而是根本不應該進入校園現場讓兼任行政教師處理啊!
一旦進入校園行政處理流程,必然是有關,只是相關程度高低而已,那,縣市政府層級以及校內行政主管是否支持承辦人員不必一視同仁的處理所有行政業務?
所以,如果是我,我是說如果,我的提案會是:
1. 請中央與地方教育行政機關長官宣示行政命令:跟教學完全無關的議題不可進入學校兼任行政的處理系統.
2. 請地方與校內行政主管宣示:支持承辦人員不必一視同仁的處理跟教學相關程度有高低差別的行政業務.
3. 偏鄉教育法保障中小學實施合理員額編制.
提案的第三點不是偷渡的法案,而是整個提案的核心解決方案,特別是對偏鄉小校而言.
我以全校6班的國中為例:
■現狀
1.6班,共12個老師,正常的情況會有:健體、綜合及藝文3個領域沒有師資,通常配給國英自數社五科教師非專長授課.
2.6班,行政編制是:
(1)教導處:一個教務兼訓導主任,轄下一個教務組長總管教務處所有業務,一個訓導組長總管訓導處所有業務,以上三人都由教師兼任.
(2)總務處:一個總務主任,一個幹事,總務主任由教師兼任,幹事是公務人員,另有工友編制,但不是所有學校都有.
(3)輔導室:一個輔導主任,教師兼任;一個專任輔導教師,不是每個6班的學校都有,薪水由中央直接支付,縣市政府通常要求不得授課.
3.6班,就要有6個教師兼任6班的導師.
4,累計前3點,3+1+1+6=11,12個名額已經用掉11個囉,別忘了,還是要有教師兼任午餐秘書/網路管理人員/圖書館推動教師/...
■困境
1.領域專業師資缺:6班國中的12個老師幾乎都必須配課非專長領域課程.
2.教學行政兩頭燒:6班國中的教導主任管8個組,雖有減課(每周只需上6節課),但校內只有12個教師,課務大家平均分攤,加上課程不可分割,比如每個班的國文一週至少要上5節課,不能A老師上3節,B老師教2節,必須一個老師負責這一個班的5節,所以通常6班學校的教導主任每周都要上到8-10節左右,我自己是國文老師,校內3個國文老師一個人2班,所以我的節數一直都是10-12節,如果加上補救教學或輔導課,我20年來每個禮拜一直都是12-14節課,再加上8個組的業務量,所以行政教學兩頭燒.
3.主任如此,教師兼任教務組長或訓導組長的困境也是如此.
4.更別提輔導室只有一個輔導主任.
5.總務處如果學校不愛接工程或研習就還好,萬一愛接,那就一樣慘.
■建議
1.6班國中編制由1:2提升到1:2.5,亦即由12個教師編制來到15個教師編制.
2.增加的3個教師員額,限定優先聘任校內沒有專業師資的領域,比如前文所提:健體/藝文/綜合領域,至少滿足七大領域至少都有一個專業師資.
3.增加的3個教師員額達成行政擴編:教務組增加一個組長,設為:教學組長(課務/升學)及課程組長(課程/課綱);訓導組增加一個組長,設為:生輔組長(學生事務)及議題組長(學習相關議題活動);輔導室增加一個組長,設為輔導組長,將專任輔導教師納入正式編制.
4.同時滿足專業師資不足以及行政業務分攤,並且避免增加員額但授課節數不足的問題.
■經費來源
1.由12個教師到15個教師所增加正式實缺的三個員額,優先處理縣市內超額教師的安排.
2.超額教師安排結束,比如補進一個,那還有2個教師的缺額,完成招考後,薪資等經費由中央買單,也就是提案第3點所提的偏鄉教育法保障合理員額編制.
■配套
1.4-6班是1:2.5,3班保障10個教師,7-12班是1:2.2,13班以上維持1:2.
2.也就是我說的:不公平的對待不公平的,才是真正的社會公平正義.
3.追蹤中小學師資專長授課落實狀況,就是說:員額都給你了,不要亂亂聘.
4.教師社群課堂實踐分享或發表取代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就是說:行政都擴編了,教學不要亂亂教.
5.追蹤每個學校落實課綱中關於主題課程或彈性學習的設計與實施,就是說:行政與教學都給支持了,課綱不要亂亂搞.
■結論
1.教學現場殊異,我只針對我相對比較熟悉的偏鄉國中狀況舉例.其餘中小學現場還需現場教師提出觀察與建議.
2.網路上的原始提案跟我的提案都是希望減輕兼任行政教師的負擔,讓教師能夠將主要心力放在課堂教學,兩個提案都出於好意.
3.權利與義務是相對的,要求合理員額,教學效能就應該盡該盡的心力.
4.如果教師因為行政業務負擔而沒有辦法將主要心力放在課堂教學,108課綱怎會在教學現場實踐?
5.如果兼任行政的教師對於教學現場不熟悉,沒有持續教學狀態,108課綱更不會在教學現場實踐.
6.如果民意或輿論沒有深入理解殊異的教學現場,中央教育行政機關因風向而父子騎驢式的討好性的決策模式,108課綱就絕不會在教學現場實踐.
專任輔導教師員額編制 在 戴動台北 戴錫欽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因「台北市立職業學校附設進修學校組織員額編制標準」未規定班級數未達15班之輔導教師員額,致使不少進修學校面臨無輔導教師之困境,亦導致日間部輔導教師輪流支援進修部輔導教師,平均一人至少支援一至兩天。
另因現臨少子化問題致使各級學校被迫減班,亦導致各校均以聘任代理教師及兼課教師為主。
錫欽在議會提案修改「臺北市立職業學校附設進修學校組織員額編制標準」第9條,增列「未達15班亦應至少置專任輔導教師一人」,並應就各學程、各年級、各班級之代理教師及兼課教師所佔之比例,明訂不得超過之上限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