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寫給教授的信結尾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寫給教授的信結尾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寫給教授的信結尾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寫給教授的信結尾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98萬的網紅古典好好聽 Classicalmusic to go,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中部的朋友,別錯過高市交助理首席張恆碩,及奇美藝術獎得主陳品均的這場音樂會!購票連結:https://www.artsticket.com.tw/CKSCC2005/Product/Product00/ProductsDetailsPage.aspx?ProductId=rotyiUrPteSeNE...

  • 寫給教授的信結尾 在 古典好好聽 Classicalmusic to go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7-10 11:00:22
    有 266 人按讚

    中部的朋友,別錯過高市交助理首席張恆碩,及奇美藝術獎得主陳品均的這場音樂會!購票連結:https://www.artsticket.com.tw/CKSCC2005/Product/Product00/ProductsDetailsPage.aspx?ProductId=rotyiUrPteSeNEfQjYwq8Q

    《雙弦饗宴 張恆碩x陳品均》
    —沉浸於大提琴與小提琴的完美二重奏

    節目介紹:
    音樂,是我們生活中的共通語言、是來自心靈的言語,人們在聆聽音樂時,學會了愛、學會了感情,而有什麼樣的情感是音樂無法燃起或抑制的?此場音之饗宴,由知名小提琴家張恆碩與大提琴家陳品均同台演奏多首經典曲目,在欣賞兩位頂尖演奏家精湛演出之時,別忘了先解鎖您的心房,讓悠揚的樂音能夠輕敲您的心扉~

    開幕曲《高大宜:給小提琴與大提琴的二重奏,作品7》,受到五聲音階的影響,這首作品頗有東方氣息。大提琴與小提琴的合奏、輪奏,各自的旋律線有如兩人充滿內容的對談,論述、爭論、等待、回應,激動又溫和,高潮迭起。第二首為法國作曲家拉威爾所譜寫的《小提琴與大提琴之奏鳴曲,M.73》,同樣融合五聲音階的元素,以獨特的手法詮釋,把提琴的音域發揮到最極致。印象派的曲風,賦予提琴更多的可能性。最終以霍爾沃森改編的韓德爾作品作為結尾。霍爾沃森將韓德爾原先寫給鍵盤樂的《G小調組曲的帕薩加利亞舞曲》加以改編成弦樂版本,兩條旋律線在兩把提琴的詮釋下更為突出,在不搶走風采的前提下襯托彼此,相輔相成。

    音樂家簡介:
    張恆碩Violin/ Chang Hen-shuo

    成長於台東,曾被知名小提琴家瑞秋.巴頓.派恩(Rachel Barton Pine)讚譽琴音「非常令人振奮且富音樂性」;百老匯世界網站以「純熟的技巧以及極高的靈敏度」形容其演奏。

    六歲開始習琴,十六歲赴美深造,以全額獎學金分別就讀Colburn School音樂院大學部,以及耶魯大學音樂院碩士班,並以全額獎學金數次參與美國多個音樂節,也擔任過耶魯愛樂樂團首席,與連續三年參加阿斯本音樂節。曾數次與世界級指揮家,如芝加哥交響樂團之音樂總監:慕提(Riccardo Muti),舊金山交響樂團之音樂總監:麥可.提森.湯瑪斯(Michael Tilson Thomas),及新任紐約愛樂音樂總監:梵志登(Jaap van Zweden)等人合作演出。曾考取芝加哥公民交響樂團首席,並在壇格塢音樂節擔任75周年慶音樂會之樂團首席。2015年考上邁阿密的新世界交響樂團;2017年示範樂隊退伍後,任灣聲樂團助理首席;2019年擔任台北市立交響樂團、以及NSO國家交響樂團之客席首席,於國家音樂廳演出。現為高雄市交響樂團助理首席。異鄉遊學10餘年,除了琴藝精進之外,也開始思考身為音樂人的社會角色,盡心於培養台灣的音樂之苗。

    陳品均Cello / Chen Pin-jyun

    陳品均,2014年出國至新加坡楊秀桃音樂學院(Yong Siew Toh Conservatory)與教授秦立巍學琴,並在成功獲取學士文憑後,繼續前往德國深造碩士。目前就讀於德國柏林漢斯艾斯勒音樂學院(HfM Hanns Eisler School Berlin),師事 Claudio Bohórquez教授。出生於臺灣1996年,9歲開始學習大提琴,分別在12和16歲時都各獲得了高雄市音樂比賽A組第一名,省賽第二名。2013年在高雄市文化中心與鳳新高中樂團協奏演出。2016年時在Wallace紐西蘭國際大提琴比賽中獲第二名。2018年入圍臺北市交音樂人才庫,奇美30屆藝術獎。大師班獨奏課分別與 王建, 楊文信, Steven Isserlis, Gary Hoffman, Alexander Buzlov, Lee Kangho, Philippe Muller, Wolfgang Schmidt, Richard Aaron, Kirill Rodin。室內樂 Gabor Takacs-Nagy, William Coleman, Juilliard quartet, Norman Fischer and Takacs quartet。

    曲目Program:

    Zoltán Kodály - Duo for Violin and Cello op. 7
    高大宜:給小提琴與大提琴的二重奏,作品7

    Ravel Sonata for violin and cello, M.73
    拉威爾:小提琴與大提琴之奏鳴曲,M.73

    Handel-Halvorsen Passacaglia in g minor (after G.F. Handel’s Suite in g minor,HWV 432 passacaglia)
    韓德爾‧霍爾沃森:G小調帕薩加利亞舞曲(改編自韓德爾G小調組曲的帕薩加利亞舞曲)

    活動聯結:https://facebook.com/events/s/%E9%9B%99%E5%BC%A6%E9%A5%97%E5%AE%B4-%E5%BC%B5%E6%81%86%E7%A2%A9x%E9%99%B3%E5%93%81%E5%9D%87%E6%B2%89%E6%B5%B8%E6%96%BC%E5%A4%A7%E6%8F%90%E7%90%B4%E8%88%87%E5%B0%8F%E6%8F%90%E7%90%B4%E7%9A%84%E5%AE%8C%E7%BE%8E%E4%BA%8C%E9%87%8D%E5%A5%8F/1581231965371405/?ti=icl

  • 寫給教授的信結尾 在 郝明義Rex How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4-04 12:20:36
    有 911 人按讚

    【給洗完澡、擦乾身體的人】(修訂版)
     
    最近我的讀書選擇出現了一個模式。
    每天回到家就先看唐人筆記小說,奇幻華麗兼有歷史掌故,一頭栽進去,跟著那些狐鬼仙道、端麗妖艷各有奇色的女子進進出出。
     
    然後另備一書並讀。選個完全不同類型,以便有時候跳出來到另一個世界換個心情,也好比冰熱交替的三溫暖。
    上個周末我選了一本「並讀」的書,交替了幾次後就放不下來,一口氣讀完,連書末的感謝辭也沒放過。
     
    書名《一千零一個點子之後》,作者是Netflix的共同創辦人及第一任執行長馬克.藍道夫(Marc Randolph) 。
     
    1.
    好看在哪裡呢?
     
    剛開始,有一種另類八卦的吸引力。
     
    今天大家談到Netflix,另一位共同創辦人也是目前執行長的瑞德.哈斯汀(Reed Hastings),有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說他當年去百視達租錄影帶來看,因為過期還帶而被罰四十美元所起的靈感。
     
    而藍道夫要說個不同的故事。
     
    他說,矽谷愛死精彩的創業故事,喜歡聽創業者講他怎麼獲得一個牛頓坐在蘋果樹下的時刻,怎麼迸發出讓世界就此不一樣的點子。
     
    所以,哈斯汀講的那個故事雖然很精彩,他也的確有一卷逾期未還的錄影帶,但是藍道夫說,那只是一部份的故事,而Netflix的創業點子和逾期費一點關係也沒有,「事實上,我們在初期也收逾時的罰金。」
     
    他要講的故事,是從他和哈斯汀要共創新公司的時候,他開著車子,丟出為客戶訂製棒球棒、郵寄客製洗髮精說起的。
     
    而藍道夫顯然是很會寫的。他說這本書沒有找寫手,那他真是天生寫手,非常會說故事。
     
    Netflix 的點子如何誕生、名字如何出現,怎麼找到豪勇七蛟龍般的創始班底(包括錄影帶和A片達人),奠基的經營模式如何發展出來,原來只投資的哈斯汀如何開始要加入經營並且要比較大的股份,他怎麼克服憤懣而同意分工,他們怎麼去見Amazon、百視達,甚至微軟洽談把Netflix賣給對方卻都沒成,最後自己閃亮上市.....
     
    故事本身就高潮迭起,完全是二十一世紀矽谷版的鬼狐仙怪各顯神通。
    甚至,還會學到怎麼做「狗屎三明治」(猜猜是幹嘛用的)。
     
    2.
    好看的另一個原因,是誠懇。
     
    藍道夫不只把Netflix創業、成功的秘密說出來,並且講出了許多關鍵的眉角。我本來一直搞不懂他們月費吃到飽的模式所由何來,看他們一步步摸石頭過河,找出模式,就很清楚了。
     
    還不只如此。藍道夫寫這本書,顯然是把想要創業的人放在心上的。所以他書裡不時會穿插他想多講兩句,把一些新創公司要注意的陷阱、談判的方法,也都分享出來。
     
    也因為誠懇,所以他寫哈斯汀的部份也深刻又令人受益。
     
    哈斯汀完全是和他兩個不同極端的對照。在藍道夫筆下,哈斯汀不但冷靜,也有些冷酷。開始,兩人的分工是哈斯汀當天使投資者,藍道夫負責實際開發與運營。到了要引入增資時,哈斯汀要求參與共同運營,執行長頭銜也一併讓給他。
    藍道夫寫哈斯汀來談這一段很精彩:
     
    ======
     
    「我沒說我要拿走公司。」瑞德說:「我只是提議一起管理,我們是團隊。」 他又停下,停了很久。
     
    瑞德最後說:「聽著,不論這件事最後怎麼樣,我是你的朋友。」他起身:「但是如果你堅決反對,我不會硬逼你吞下去。雖然身為股東的我,的確有辦法這麼做,我很尊敬你,不想走到那一步。如果你不相信這麼做對公司來講最好,也不想朝這個方向前進,沒關係,我們就賣掉公司,把錢還給投資人,剩下的錢分一分,然後回家。」
     
    瑞德走出我的辦公室,刻意輕輕把門帶上,就像是離開醫院的病房。
     
    ========
     
    而藍道夫寫他自己怎麼從不解,到憤怒,到平靜下來接受的過程也很精彩:
     
    ========
     
    我愈仔細想,就愈發現我的夢想已經產生變化。最初我有一個夢:有一間由我掌舵的新公司。然而,我坐在辦公室裡,聽著瑞德細數我哪些地方做得不好,聽著他解釋為什麼公司需要我們兩個人一起掌舵,我才明白其實一共有兩個夢。我需要犧牲一個,才能讓另一個成真。
     
    Netflix這間公司是一個夢,由我掌舵則是另一個夢。如果要讓Netflix成功,我得誠實面對自 己的局限。我需要承認,我喜歡打造東西,發揮創意,自由施展。我在這方面的能力足以號召一支團隊,塑造文化,讓點子問世— 從寫在信封背面的靈機一動,變成一間公司、一間辦公室、 一個存在於世上的產品。然而,那些工作屬於公司的初始階段。現在公司必須成長,而且是快速成長,此時需要的技能完全不同。
     
    ========
     
    所以那天晚上等藍道夫冷靜下來,即使又收到哈斯汀另一封信,要求自己增加更大的股份,藍道夫也接受了。
     
    於是兩人開始新的分工,藍道夫負責前端營運,哈斯汀負責後端財務和技術並導入其他領域的人才,「我們合作的引擎開始發出聲響。 」
     
    3.
    但這本書又不是只寫給創業者看的。
     
    從開始寫他在華爾街工作但每天下班回家要到地下室打造小火車的父親,到貫穿全書的一個個人物和故事,到最後書的結語,藍道夫要說話的對象,是每一個在工作中需要有夢想的人。
     
    英文原書名直譯,是「那個點子絕對行不通」(That Will Never Work)。這是藍道夫第一次跟他太太說出網上出租錄影帶業務的時候,他太太的回答。
     
    「每一個有夢想的人都有過那樣的經驗,不是嗎? 有天早上你醒來,有了一個改變世界的好點子!你等不及要衝下樓告訴先生,向孩子解釋,告訴教授,或是衝進老闆的辦公室,展示 你的好點子。
     
    「他們都說了什麼?
    「那個點子絕對行不通。」
     
    而藍道夫整本書要回答的,是他引用好萊塢一位劇本大家的一句話:「沒人知道任何事 (Nobody Knows Anything.) 」
     
    中文書名《一千零一個點子之後》,也正是來自於他在書裡說的一句話:
     
    「事實是,每產生一個好點子,就有一千個壞點子,而且有時你很難分辨到底是好是壞。」
     
    也因此,藍道夫在結尾所說的這一段話是很動人的:
     
    ========
     
    而我只有一次機會寫這本書。我覺得要是我在故事的結尾,沒提供你一些建議,我也錯過了一 個機會。
     
    讓夢想成真最重大的一步很簡單:你需要開始。真正找出你的點子好不好的唯一方法,就是去做。做一小時,將勝過一輩子想著那個夢。
     
    踏出那一步吧。打造一點什麼,做出某種東西,測試一下,推銷一下,靠自己找出這個點子究竟好不好。 ...........
     
    雅達利(Atari)的共同創辦人諾蘭‧布希內爾(Nolan Bushnell)講過一句話,永遠引發我的共鳴。「每個洗過澡的人都會冒出點子。」他說:「但只有洗完澡、擦乾身體、真的著手做些什麼的人,才會讓事情不同。」
     
    或許你已經在想,能否應用我提供的小建議,讓自己的夢想成真。或許你已經有自信,有辦 法踏出困難的頭幾步,讓夢想成真。或許你已經準備好走出淋浴間,用毛巾擦乾身體,想辦法做點什麼。
     
    如果是的話,我已經完成任務。
    接下來,就看你的了。
     
    ========
     
    讀完了書,很希望認識藍道夫。
    也介紹給大家。
      
    大家追劇看Netflix 的同時,請不要忘了也看Netflix怎麼創始的這本書。
     
    【一千零一個點子之後】
    大 塊 ✦ https://bit.ly/2xXnYH3
    博客來 ✦ https://bit.ly/3beH61c
    誠 品 ✦ https://bit.ly/2QvxZBC
    金石堂 ✦ https://bit.ly/33E01A7
    讀 冊 ✦ https://bit.ly/3b7M284
    友善書業 ✦ https://bit.ly/2yJQHzn
     
    網路及實體各書店有售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