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這麼大迴響的新聞,我也只是簡單一段文字作回應。今次這件事,本來是不打算回應的,不回應不是因為理虧逃避,而是我更覺得世上很多事情只是觀點 與角度,而且,君子相分,不出惡言實為至理。到今天有帖牽涉此事,提到我的教學熱誠等問題,涉及我最在意的學生(你們)的看法,我就覺得不能不作回應。
先說教學熱誠。...
去年這麼大迴響的新聞,我也只是簡單一段文字作回應。今次這件事,本來是不打算回應的,不回應不是因為理虧逃避,而是我更覺得世上很多事情只是觀點 與角度,而且,君子相分,不出惡言實為至理。到今天有帖牽涉此事,提到我的教學熱誠等問題,涉及我最在意的學生(你們)的看法,我就覺得不能不作回應。
先說教學熱誠。
我是補習老師。新聞炒作不是我樂意看到的事情。這些年來,我一直相信在自己的位置做好自己的事,也就有人懂得欣賞,不欣賞也起碼有人諒解和明白。我的作息 時間大概團隊上下都一清二楚。放假開會、處理公務(《藝文青》是我放假時的工作)、寫專欄,平日睡醒便回辦公室工作、開會、備課,下午前往分校上課,課後 回到辦公室,凌晨兩三點回到家中。單調,也沒什麼特別之處,偶爾能夠看一套電影,和同事打一場Fifa,也就在單調生活中有了點趣味。從事補習五年了,在 很多外人中「賺到了大錢」的看法底下,我自問沒有花什麼時間「享受成功、享受富貴」,我還在自己的崗位上,認真地對待每一份工作,每一節的課。
退一步想,我還是當日的自己嗎?還是自己已有轉變而不自知?這是我不斷自省的問題。我想,從事一個工作,等於參與一個遊戲,起初的新鮮感、滿足感會隨時月 減褪。這點我不懷疑。也因為我非常了解這些感覺會減弱,所以我更無時無刻提醒自己一切得來不易,而且熱誠這回事,學生最能感覺得到。所以,快五年了,課後 我還是會問我的助手choco,剛才那課教得如何,好不好?有沒有問題?如果說,你覺得我上堂「hea咗」,那麼我只能說,我已在我力所能及的情況下付出 了我所能支付的所有。因為,我已不是二十出頭,不是那個不用睡不用吃飯,聲線還能時刻激昂的那個我。然而,在我能力之內,我還是不惜一切,聲嘶力竭地吶喊 著。歲月也許能磨平課堂的新鮮感,也許能消耗我的體力,但從沒有減退過我對教學的認真。一點也沒有。所以,我還是會喉嚨痛,還是會失聲,還是會為聲啞而打 開聲針。我沒有後悔,也並不以此自鳴得意,因為這是我的選擇,是我的責任。
說到熱誠,再說教學。
我和團隊上下發展出來的一套教學理念和教材,是我一直以來最引以自豪的事。如果你是新生,我相信你進入我的課堂,你會發現筆記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元素。而我 的舊生,補了兩年、三年的,時間過去了,你們當初接收筆記時的「滿足感、新鮮感」是否也隨時間減弱了呢?我不清楚也不知道。只是,我還是不斷在構想新的可 能,也不斷在優化和完善手上的一切。閱讀模擬卷不知何時開始變成了每期都有的慣例,說話片段加上了字幕,每期九題的作文mock卷,閱讀卷的MC/三式判 斷加上了答案分析,新增了病句練習,開設了討論區希望促進同學交流,新學年印刷的《解讀中國名言例子》、閱讀卷長問題的騎釘套裝,一切一切,我沒有期望過 你們都懂得我們在很多個夜裡的堅持和理念,我只是想,有什麼想到而力能所及的,那就努力做吧。《藝文青》的出現可能有加重我的工作,但絕對沒有轉移我對原 來教學的專注。雜誌兩月一期,有顧問、有主編,我只負責供稿兩篇和提供推廣意見。這兩者,都在我的假期內完成,不拖泥帶水。同時,實踐我的夢想,從另一個角度推廣中文、文化,讓更多人打好基礎,其中的意義和價值不言而喻。所以,浪擲了難以計算的金錢,佔去了自己放假的時間(雖然不多),我一點也不後悔。所 以,有關《藝文青》等活動令我教學hea咗的說法是令我失望的。因為我清楚知道,放棄《藝文青》比堅持《藝文青》易得多。至於兩堂教一篇綜合,推論我 教學內容hea咗的說法,所指應是義工組一文吧。偏偏這兩課是我頗為滿意的課,不知有沒有同學有所同感。洋洋三、四千字的範例,也許我不應該印給 學生?但論點的演繹、技巧的拆解、思維的教授,如果再讓我重頭抉擇,以我的專業判斷,還是要教足兩課的。而且,兩堂教一篇綜合的說法根本不成立。這兩堂除 了教這文之外,還涉及了語境意識、說話思維技巧和寫作扣題等等。事實上,不論兩堂教一篇綜合,抑或是一堂教一篇(另一堂教其他),對我而言,是不會「有著數」的,因為課堂時間並不會少。
而我的團隊,在我的催迫下,我反而對他們多有歉疚。從不同的模擬卷到日常的說話訓練、作文批改,我給予他們的壓力是難以想像的。也許大家偶有處理不當的地 方,例如有同事失場忘了去主持說話訓練等等,但以我們面對學生人數之多,我還是對他們感到滿意同時心懷內疚的,如果他們有錯/做到不夠完善的地方,問題也 應該在我,不在他們。我願意承擔所有責任。
還記得去年分配時間不太理想,很多時候筆記的「額外部分」,例如文言特訓我都無暇細看。這一年,我從團隊裡抽調人手全面安排編訂筆記的日程,每期(只計常規)二百多頁的內容,從制作、校對、審核我都一一參與,不希望有太多的錯別字(還是會有),不希望有不達標的地方。
要說的話還有很多,要解釋要剖白也許要花上更多時間。從打這段文字開始,其實我最在意的還是學生。不在於你們補不補習,坦白說,合則來,不合則 去。林溢欣不是市場唯一的選擇,補習可貴之處在於你們能作出個人抉擇。我回應是因為,一直以來有什麼事情,我都不作逃避。我重視和你們每一個的對話,也在 意你們每一個人的看法。能夠說明的,我起碼盡了能力一一說明。如此,則作為老師的我也能無悔無愧。
至於合作一事,我覺得大家可以仔細再看雙方對話內容,再下判斷。
#寫給我學生的話
#剛回家身心俱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