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實質課稅意思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實質課稅意思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實質課稅意思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實質課稅意思產品中有1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5萬的網紅Z9 的看板,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今天陳建銘先生在TVBS的採訪裡哭訴,內容和原來的發文大同小異,不外乎年輕議員不懂事。不過即將邁入46歲的我也是在江湖上打滾了一段時間,實在很不好意思自稱年輕。 在採訪裡,陳建銘先生這麼說了「暫擱三次後就會處理不用急」,意思好像是說「我暫擱這個法案又沒差,反正我暫擱三次後就會過了嘛!」但是卻沒...

  • 實質課稅意思 在 Z9 的看板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10-07 23:18:16
    有 732 人按讚


    今天陳建銘先生在TVBS的採訪裡哭訴,內容和原來的發文大同小異,不外乎年輕議員不懂事。不過即將邁入46歲的我也是在江湖上打滾了一段時間,實在很不好意思自稱年輕。

    在採訪裡,陳建銘先生這麼說了「暫擱三次後就會處理不用急」,意思好像是說「我暫擱這個法案又沒差,反正我暫擱三次後就會過了嘛!」但是卻沒好好論述自己暫擱囤房稅法案的理由為何,彷彿暫擱只要看個人心情就好。

    事實上,第一次暫擱提案就讓該法案躺在市議會一年,暫擱三次不就等到我畢業?如果我是年輕議員,那我還有多少青春可以虛度?年輕的台北市民又有多少年華可等?

    我這裡整理一個簡單的列表,陳建銘先生在民國107年的市議員選舉期間,共接受了一千萬左右的政治捐款,其中290萬是來自建商(請看附表)。這裡還不計算那些檯面下看不見的數字,例如免費提供的廣告看板或競選辦公室等等。

    做為一個建商代理人,我認為陳建銘先生大可直接搖旗說自己反對囤房稅,相信很多支持你多年的朋友都會為你喝彩。

    陳曾在發文裡說,囤房稅早就經過修法,但卻完全沒說明當年修法是「修惡」,將建商優惠期由一年修為三年。而這正是建商得以抱著空屋等待市場上漲時機的關鍵法條。如果真的認同居住正義,那麼怎麼會對這個「修惡行徑」沾沾自喜?

    ==還是補充說明一下脈絡(看過直播的可以直接跳結論)==

    【提案流程】
    我的提案從去年10月17號送到議會,在11月6號的大會決議送到法規委員會後,到今天仍然未能實質討論。市府在11月20號所送的對案,同樣是針對房屋稅徵收自治條例的提案,也從去年12月16號的大會上被暫擱。

    在這一年之間,我曾多次向議長及議事組了解我的提案及市府版提案既然已經併案審查,為何遲遲沒有進度,理由不外乎是擔心其他議員反彈、或者疫情影響。然而,在今年下半會期,既然疫情影響的因素已經不復存在,我也主動在開議不久後的9月16日拜會議長,議長也很阿莎力地排審了市府版本提案的一讀,讓整個程序可以重新往下走。直到今年9月23號的大會上重新一讀時,又被陳建銘及李傅中武議員喊出暫擱為止。

    【台北市議會議事規則】
    台北市議會從我開始當議員到現在,為了尊重不同黨派議員的提案權,原則上審查議員提案時絕不會主動暫擱;也從未使用表決器,讓所有議員投票決定一個提案是否應該通過。我今天要求的,也不是一定要通過我的版本,而僅僅是讓我的版本及市府的版本,能夠有一個併案審查的機會而已。然而,只要任何一個議員有意見,在議事組朗讀議案標題時,就可以透過喊出「有意見」暫擱一個提案,進而完全封殺議案審查的可能性,我認為真正不了解議事慣例的,是陳建銘議員。

    【與市府版本差在哪】
    我提的房屋稅修正版本(議會提案第130141號),是針對建商蓋好的新屋,一年半內課徵2.4%稅率、一年半後恢復3.6%,也就是房屋稅條例的最高上限;市府提案的修正版本(議會提案第130077號),是在一年內課徵1.5%,一年後同樣恢復為3.6%。兩個版本的差異,只在於優惠期的長短,以及前半段銷售期的稅率差異。不論是我的、還是市府的版本,都是為了讓前一屆議會強勢通過的「寬限期三年、三年內建商都享有優惠稅率1.5%」,能夠恢復到一個更具合理課稅,並且促使建商釋出更多空屋,以符合市場行情的標準而已。

    【特定議員說的有沒有道理】

    其實財政局在6至8月之間,已經和所有議員拜會過,也有公務員紀錄,在直播中我口誤說成財政局長,這要更正;但是就在今天,財政局長本人也確實去找特定議員說明過了。

    事實上,這個法規修正非常單純,雖然我是先做了很多功課,但這個提案很具針對性,就是要讓建商的房屋銷售期優惠降低,所以優惠年限縮短、優惠年限中的稅率也提高了,這種一目了然的提案,特定議員有必要花一年的時間來「說明、研究」?難道他過去這一年內,沒有任何管道、機會、時間和心力來了解這個案子?

    也因此,特定議員只有三種可能:

    第一,他不知道這是併案審查,所以根本就是自己才搞不清楚議事規則,老糊塗。
    第二,他知道這是併案審查,但他真的沒有印象有人來說明過、也不曾關心過之前我的提案和市府的對案,所以才特別跑下來提暫擱。所以就是怠職、外加老糊塗。
    第三,他知道這是併案審查,而且也是有心要來阻擋,但又裝成假中立,那就是陰險、而且敢做不敢當。

    ======

    我不認為囤房稅一定就是正義,我也不覺得它一定要過關,如果有人能拿出更好的論述說服我,我也沒有意見。

    而今天這個法案沒有過關、甚至沒有被討論的機會,單純就只是受到建商利益的影響,這點我絕不容忍。

    我知道許多議員基於政治長路的考量,都不願意與同事交惡。但我待退弟兄,我只打算開個血路,給未來更有前途的年輕議員走。謝謝大家。

  • 實質課稅意思 在 呱吉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10-07 23:02:36
    有 30,134 人按讚

    今天陳建銘先生在TVBS的採訪裡哭訴,內容和原來的發文大同小異,不外乎年輕議員不懂事。不過即將邁入46歲的我也是在江湖上打滾了一段時間,實在很不好意思自稱年輕。

    在採訪裡,陳建銘先生這麼說了「暫擱三次後就會處理不用急」,意思好像是說「我暫擱這個法案又沒差,反正我暫擱三次後就會過了嘛!」但是卻沒好好論述自己暫擱囤房稅法案的理由為何,彷彿暫擱只要看個人心情就好。

    事實上,第一次暫擱提案就讓該法案躺在市議會一年,暫擱三次不就等到我畢業?如果我是年輕議員,那我還有多少青春可以虛度?年輕的台北市民又有多少年華可等?

    我這裡整理一個簡單的列表,陳建銘先生在民國107年的市議員選舉期間,共接受了一千萬左右的政治捐款,其中290萬是來自建商(請看附表)。這裡還不計算那些檯面下看不見的數字,例如免費提供的廣告看板或競選辦公室等等。

    做為一個建商代理人,我認為陳建銘先生大可直接搖旗說自己反對囤房稅,相信很多支持你多年的朋友都會為你喝彩。

    陳曾在發文裡說,囤房稅早就經過修法,但卻完全沒說明當年修法是「修惡」,將建商優惠期由一年修為三年。而這正是建商得以抱著空屋等待市場上漲時機的關鍵法條。如果真的認同居住正義,那麼怎麼會對這個「修惡行徑」沾沾自喜?

    ==還是補充說明一下脈絡(看過直播的可以直接跳結論)==

    【提案流程】
    我的提案從去年10月17號送到議會,在11月6號的大會決議送到法規委員會後,到今天仍然未能實質討論。市府在11月20號所送的對案,同樣是針對房屋稅徵收自治條例的提案,也從去年12月16號的大會上被暫擱。

    在這一年之間,我曾多次向議長及議事組了解我的提案及市府版提案既然已經併案審查,為何遲遲沒有進度,理由不外乎是擔心其他議員反彈、或者疫情影響。然而,在今年下半會期,既然疫情影響的因素已經不復存在,我也主動在開議不久後的9月16日拜會議長,議長也很阿莎力地排審了市府版本提案的一讀,讓整個程序可以重新往下走。直到今年9月23號的大會上重新一讀時,又被陳建銘及李傅中武議員喊出暫擱為止。

    【台北市議會議事規則】
    台北市議會從我開始當議員到現在,為了尊重不同黨派議員的提案權,原則上審查議員提案時絕不會主動暫擱;也從未使用表決器,讓所有議員投票決定一個提案是否應該通過。我今天要求的,也不是一定要通過我的版本,而僅僅是讓我的版本及市府的版本,能夠有一個併案審查的機會而已。然而,只要任何一個議員有意見,在議事組朗讀議案標題時,就可以透過喊出「有意見」暫擱一個提案,進而完全封殺議案審查的可能性,我認為真正不了解議事慣例的,是陳建銘議員。

    【與市府版本差在哪】
    我提的房屋稅修正版本(議會提案第130141號),是針對建商蓋好的新屋,一年半內課徵2.4%稅率、一年半後恢復3.6%,也就是房屋稅條例的最高上限;市府提案的修正版本(議會提案第130077號),是在一年內課徵1.5%,一年後同樣恢復為3.6%。兩個版本的差異,只在於優惠期的長短,以及前半段銷售期的稅率差異。不論是我的、還是市府的版本,都是為了讓前一屆議會強勢通過的「寬限期三年、三年內建商都享有優惠稅率1.5%」,能夠恢復到一個更具合理課稅,並且促使建商釋出更多空屋,以符合市場行情的標準而已。

    【特定議員說的有沒有道理】

    其實財政局在6至8月之間,已經和所有議員拜會過,也有公務員紀錄,在直播中我口誤說成財政局長,這要更正;但是就在今天,財政局長本人也確實去找特定議員說明過了。

    事實上,這個法規修正非常單純,雖然我是先做了很多功課,但這個提案很具針對性,就是要讓建商的房屋銷售期優惠降低,所以優惠年限縮短、優惠年限中的稅率也提高了,這種一目了然的提案,特定議員有必要花一年的時間來「說明、研究」?難道他過去這一年內,沒有任何管道、機會、時間和心力來了解這個案子?

    也因此,特定議員只有三種可能:

    第一,他不知道這是併案審查,所以根本就是自己才搞不清楚議事規則,老糊塗。
    第二,他知道這是併案審查,但他真的沒有印象有人來說明過、也不曾關心過之前我的提案和市府的對案,所以才特別跑下來提暫擱。所以就是怠職、外加老糊塗。
    第三,他知道這是併案審查,而且也是有心要來阻擋,但又裝成假中立,那就是陰險、而且敢做不敢當。

    ======

    我不認為囤房稅一定就是正義,我也不覺得它一定要過關,如果有人能拿出更好的論述說服我,我也沒有意見。

    而今天這個法案沒有過關、甚至沒有被討論的機會,單純就只是受到建商利益的影響,這點我絕不容忍。

    我知道許多議員基於政治長路的考量,都不願意與同事交惡。但我待退弟兄,我只打算開個血路,給未來更有前途的年輕議員走。謝謝大家。

  • 實質課稅意思 在 陳奕齊 - 新一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12-27 22:33:00
    有 1,119 人按讚


    【#奕齊給台灣的三十個幸福提案 / 16 /】
    ❚❚ 會還債的市長,就是好市長嗎?──從公共財政思維思考幸福國家
     
    讓我們從現實出發。
     
    一對新婚夫妻,買房。籌了自備款,剩下的八成就是房貸。
     
    一家企業,擴廠。接下來的動作,找銀行貸款。
     
    理論上,不管是消費財或資本投資,貸款名義縱有不同,但實質上都是「負債」。負債,沒人愛;但作為財務管理的一環,它滿足了成家的幸福感與企業投資的競爭力極大化。
     
    換做政府部門,這個領域叫「公共財政」。最理想的模式是收支平衡,意思是,政府支出的預算=納稅人繳的稅。這樣就不會有財政賸餘(也就是向納稅人課徵過多稅),也不會有政府舉債(也就是向納稅人課徵太少稅)。
     
    但任何民主政體都很難達成這個理想模式。因為社會變遷與民意,政府需要負擔的施政項目愈來愈多,因此難免會支出膨脹。而當收不抵支時,稅改緩不濟急,政府最快的集資方法便是舉債。
     
    以高經濟發展國家為主的「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其成員國也經常負債。事實上,一般提到國家的財政平衡狀態,其實通常是削減支出來達成,乍聽雖好,卻往往違反公平正義。
     
    這是因為在選擇撙節公共支出的項目時,往往「柿子挑軟的吃」:先犧牲健康照顧、環境治理、社會福利、教育科學文化或其他重要但效應不會立即表現的預算項目。這種撙節稱為新自由主義式的撙節,在國際上引發大量批評和抗議,更嚴重的話則導致總體經濟掉入消費與投資緊縮的經濟負循環。
     
    也就是說,任何具有進步公共財政思維的「負責任政黨」,不會為了達到收支平衡進行撙節。最常態正規的政策設計是透過稅改,量能課稅,努力增加財政收入來滿足不斷增加的財政支出。
     
    因此,政府財政運作的邏輯和私人房貸、企業貸款的不同。政府不是「量入為出」,而是「量出為入」。也就是「(先決定)做多少(再決定)收多少」。在民主政體,做多少,由民意決定(例如基礎建設);至於收多少,就有多種選擇,稅收、舉債都可以互相搭配。
     
    OECD國家雖然經濟發展程度很高,民眾稅負也不輕,但政府舉債依舊處於高水位(環境、公衛跟社福樣樣都要錢),就是這個道理。
     
    回到台灣,我們經常用「量入為出」的邏輯來檢視政府財政,但這是不對的。思考政府財政邏輯要先思考政府存在的目的。政府是為了滿足社會需求而存在,而健全民主社會的運作非常花錢,因此政府支出遞增很正常,財政收入跟不上支出也很常見。在這種情況下,舉債作為政府「理財」的方式之一,是再正常不過的政策邏輯。
     
    這不是鼓勵政府舉債無上限,而是想提醒,如果民眾需要的是海陸火鍋套餐還加點拉麵,就不要期待政府用一碗泡麵的成本來支應。在這樣的情形下,如果不分青紅皂白,把政府舉債視為「萬惡」,豈不是悖離常理?
     
    此外,台灣的財政條件在國際上相對健全,不會步上歐豬五國政府財政破產的情況。即便政府舉債,台灣也無外債環境,理論上債權人就是納稅人。因為都是「自己人」,所以沒有無力支應外債而被外力干預內政的可能。我們的支出來自民意,也因此自全體納稅人,而舉債則來自部分納稅人(透過國內銀行與公債購買人)。
     
    我們不要一聽到政府舉債就視為萬惡,因為那是稅收之外的彈性操作空間,而「健康的政府舉債」則要跟稅改連動,一併思考。
     
    民主不是免費的午餐,台灣值得更幸福更好。無論是公共建設或社會福利,樣樣都要錢。民主是需要花錢雕琢的精品,意見的溝通整合更需花費巨大成本。政府舉債是很尋常的財政現象,無需大驚小怪。反倒如果為了「量入為出」而無法提出進步幸福的政策(政見),災難更大。
     
    因此,為了落實本黨三大政綱中的「社會自由化」,我們拒絕偏頗的「經濟自由化」獨大的邏輯。我們要推動更進步的社福、托育、勞權、環境、教育、性別、住宅、運輸、微創等政策,而新國會更應該要有進步的公共財政思維,才能打造台灣成為真正的幸福國家。
     
    #總統票3政黨票5
    #35好友一起前進
    #奕齊進國會一起進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