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學歷史的意義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學歷史的意義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學歷史的意義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學歷史的意義產品中有881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1. 《她們》是個很有趣的故事,如果仔細計算,這是個總共包裹四層的故事,由真人真事到虛擬故事、由虛擬故事再到真實故事,再由真實故事跨到改編故事。或許你會覺得上述有點難懂,讓我們來看看這四層真實與虛擬交雜的故事,是怎麼一回事。 . 2. 首先,最內層的故事原型,其實是真人真事。在19世紀的美國科康特...

 同時也有26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170的網紅黃珊珊,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今年非常榮幸能參與今年臺北孔廟的祭孔釋奠典禮,昨天一大早五點半我就抵達孔廟,擔任釋奠典禮的主獻官,這是一個非常特別的經驗,由於祭孔儀式歷史悠久,根據《禮記》的記載,早在周朝的時候,學校每年都要按四季釋奠於先師,當時的祭祀並沒有指向特定人物,凡是過去對於教育有貢獻的已逝教師,都是後代師生祭祀的對象。到...

學歷史的意義 在 企業精英 Elites Insider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24 16:57:03

幾年前在某間大學的畢業典禮中,可口可樂的總裁布萊恩·戴森(Brian Dyson)致詞時,說了一段有關工作與生活中其他事物間之關係的話: 「想像生活是一個比賽,你必須同時丟及接五個球,這五個球分別代表著工作、家庭、健康、朋友,以及精神生活,而你不可讓任何一個球落地。 你很快就會發現工作是一個橡皮...

學歷史的意義 在 Super Mei | 數位遊牧、英語口語訓練、極簡旅行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24 17:19:00

Swipe to see English! 今天收藏攻略,明天看看Bandelier National Monument更多照片! 💡造訪小訣竅 不可錯過大家都會走的 Pueblo Loop Trail (同Main Loop Trail )步道、Alcove House Trail。Pueblo...

學歷史的意義 在 黃梵真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7 18:01:02

/ Design Work / #國立臺灣文學館 X #aquagen X 臺灣文化協會百週年 - ● 前言 l Preface 這次受到台灣文學館委託,為臺文館與知名氣泡水品牌 AQUAGEN設計一款以「文協百週年」為主軸的限定款氣泡水。以民為先、以聲鑿之,讓這座島奏成自由浪尖的形狀。 ...

  • 學歷史的意義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10-01 00:50:57
    有 90 人按讚

    1.
    《她們》是個很有趣的故事,如果仔細計算,這是個總共包裹四層的故事,由真人真事到虛擬故事、由虛擬故事再到真實故事,再由真實故事跨到改編故事。或許你會覺得上述有點難懂,讓我們來看看這四層真實與虛擬交雜的故事,是怎麼一回事。
    .
    2.
    首先,最內層的故事原型,其實是真人真事。在19世紀的美國科康特,有一群當時的文藝名人,都住在這個小鎮。這是個沒有電視與廣播節目為娛樂的時代,所以那些能夠寫小說、寫詩、寫劇本的作家們,就如同現在的名人明星一樣,都是能夠影響一般世人的重要人物。其中有位女性,名叫露意莎·奧爾柯特(1832-88),她的父親是位教改名人,她的鄰居有好幾位文藝名人,在政治、思想、哲學等等各種領域,都能提出前衛的意見。

    露意莎這個小女生,不管是串門子還是在家裡,都是聽到整個時代最前衛的思想,然後她也滿腦子創作點子,於是就開始寫個「屬於自己」的小說。

    之後,雖然出版社跟她說這種小說不好賣,實際上卻意外寫進當時開始接受教育的女孩子們的心坎裡,於是小說大賣。露意莎就跟自己的爸爸、還有鄰居的大哥哥、叔叔、伯伯們一樣,也都變成著名作家。那些兄長叔伯們,就是當時著名的美國浪漫時期的超驗主義作家。

    露意莎寫的那本暢銷小說,叫做《小婦人》,裡面就是關於她在康科特的生活點滴,還有跟隔壁那為她崇拜的伯伯的曖昧情愫。
    .
    3.
    導演和編劇葛莉塔·潔薇,要將《小婦人》搬上大銀幕,不過她不希望裡面的故事太傳統、太迎合19世紀的世俗眼光與出版商偏見,於是將那位住在康科特的露意莎,設定為《小婦人》裡的喬,讓喬在導演改編的故事中,扮演成「寫小說的喬」,以及「被寫在小說裡的喬」。
    .
    4.
    那個寫小說的喬,我們可以假設就是露意莎,那個原本的小說家,她在寫小說時,根本不在乎婚姻,也不想寫出完美結局,於是寫了個放棄隔壁有錢男子求婚,決定當一位追求自我的時代新女性。這是《她們》故事的第二層。
    .
    5.
    但是這個想以寫故事維生的喬,在面對利益為前提的出版商(你可以把出版商當成今日的電影片商),決定調整自己的小說內容,一方面要迎合當時的社會觀感與世俗期待,另一方面也是為自己爭取金錢獨立的機會,於是,她將小說結尾改編為——喬終於與心喜的教師結婚、創辦學校、並且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人生。這是第三層故事。
    .
    6.
    第四層故事,當然就是當代的電影導演潔薇的版本,也就是我們看到的電影。
    .
    7.
    於是,康科特這個小鎮,到底有什麼特別之處?住了哪些重要人物?如何雕塑一位時代的女性,讓她成為影響後世女性的女作家?然後,為何經過兩百多年,會有一位女導演,這麼想要重新編寫這個故事,搬上大銀幕?她想跟我們說的重點是什麼呢?不如,就點入下面這篇文章,讀個究竟吧。:)
    .
    .
    #愛與城市光影之旅
    #她們
    #The_Little_Women
    #康科特
    #物超所值真心推薦
    .
    .
    🎬10/22(五)前購買早鳥優惠旅程方案,即可以優惠價格 $300 (原價 $350)一次購足電影之旅,享永久閱讀權限
    .
    【#立即訂閱|愛與城市光影之旅】
    https://vocus.cc/citymovie/home
    每月更新 2-3 篇付費會員限定文章,透過25部電影,展開一場豐富的城市與愛的光影走訪。不管是溫暖的愛情、悲傷的背叛、成長的迷惘、歷史的軌跡、文學的起源…與你再一同探索疫情生活下,依舊迷人和獨特的城市時空。

    https://vocus.cc/citymovie/613ec451fd8978000145ac62

  • 學歷史的意義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30 23:46:50
    有 14 人按讚

    【問題是我們需要同情自己嗎? | 盧斯達 on Patreon】

    學者梁啟智早前表示,現在很多老牌政治團體都正在滅頂,批評不厚德網民不同情還落井下石。那個帖文似乎是在呼籲,到了2021年大家要學懂求同存異,但梁帖的帖文和行文本身,就貫撤其充滿分別心的排擠路線,恰好是最不能求同存異的示範。

    正如水警事件,為甚麼很多人會有那些反應?這個時候,很多人就會懂得教誨權力: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同樣人們對政黨或任何人的批評,也不是無緣無故而來。經過 19 年之後,人們都有一個含糊的共識,過去的東西不妨先放下,也就是將無盡的恩怨暫時置一個擱置點。

    問題是,當你叫人家不要講粗口的時候,自己首先就不應該講粗口吧。梁文將所謂 2014 年之後學聯被瓦解一半等的好多事情和發展,簡化為「拆大台之風盛行,批判舊泛民舊社運成為情緒出口」,完全無視當時人們實實在在討論的架構、形勢、意識形態等問題,也無視人們在參與這些活動時的自主性。

    基本上很多人腦中為人民的活動設置了紅線,當你的活動沒有超出紅線,你才會被承認為人民自主,活動超出了紅線,就會被污衊為民粹狂熱、有破不立、破壞民主運動、甚至是當時很多泛民意見領袖都在流傳:退聯是中方策動的。弔詭的是當年許多領導退聯的人們,都早就跟泛民和了好,梁文卻在開首就設置了敵人,把今天大家都在承受的結果,遷怒於 2014 年之後出現的所有新事物,其實好無聊,無意義。

    既然要置一個擱置點,你自己又「不經意」地不斷找過去的敵人,那真的好嗎?當你反對別人翻箱倒籠翻泛民舊帳,但同時又抽出 2014 年之後「拆大台」,難道又不是一手翻箱倒籠嗎?難道學者回顧的就是研究,而網民的就只能是翻舊帳?

    老組織倒閉之後,引出了一班翻舊帳柴台的聲音,梁擔心到要寫文為群眾先打預防針。老組織解散格外令人可惜,加上見到不厚德村村民的言論,可以想像到有多令人懊惱,但為甚麼老組織會比較令人懊惱?新組織滅頂就不令人懊惱嗎?新組織解散也會引來很多幸災樂禍,但就很少人說,不要問喪鐘為人而響,也沒人引那首德國牧師的詩,告戒大家不要以為這是他家的事。你害怕民主黨如有萬一,人們也不是流淚目送而是幸災樂禍。幸災樂禍的風氣究竟是由哪一方首先帶起的?

    當旺角事件發生之後,人們的第一個反應以及持續半年一年的看法,是怎樣的呢?甚至連現在身陷囹圄的黎智英,當年也是親身落場炮打他的敵人。這些人從來沒被認可為「公民社會」的一員,你期望他們為「公民社會」的變故而有一樣的感情,是強人所難。

    難聽的話,雙方都說過很多。我們最多只可以對上一代民主派某些被視為保守的決定和慣性,作具體歷史 (當年的思想和現實環境完全不同) 的同情理解,但同樣的,某個小圈子中的人對退聯拆大台群族意識漸漸抬頭等事件極為反感,記到今天仍不可自拔的同時,又是否想過那些上一代不認同的趨勢,同樣是「基於各人當時對時局的判斷」,只不過那些素人並非「公民社會」熟悉的人,也是聽著難聽的話成長過來,打落門牙當血吞,反正也沒傳媒有興趣,也極少聽說有人要求黃絲不要再說難聽的話——因為在蘋果的留言板根本阻止不到。

    16 年立會新人被 DQ 的時候,同樣是被認為「自己玩野,所以抵死」,甚至長期不被承認為「DQ」行列之中。

    大家的共同點就是沒有人會被優待。上一代在政壇多待了一屆,就有一屆的心理差。我認同情況已經毫無天理,但同樣被毫無理由地對待的人,幾年前就有了,也沒有受到呵護。旺角事件之後就有人不回來了,當時自由派的社會人士也會呼籲其回來「面對」,那些人也因而承受好一段時間的污名。

    這就是很多未解之結的背景。現在我們都呼籲要有口德——當自己也到了需要被同情的時候;現在我們都呼籲要求同存異——當自己也被貶為庶民毫無特權的時候。說完這些新一代已經不會知道的政治界逸事之後,我們要問:為甚麼人們在自己失去地位之前,不對沒有地位的廣大群眾好一點,或者當時不抱持一刻哀矜勿喜的沉默?

  • 學歷史的意義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30 23:44:54
    有 57 人按讚

    【問題是我們需要同情自己嗎? | 盧斯達 on Patreon】

    學者梁啟智早前表示,現在很多老牌政治團體都正在滅頂,批評不厚德網民不同情還落井下石。那個帖文似乎是在呼籲,到了2021年大家要學懂求同存異,但梁帖的帖文和行文本身,就貫撤其充滿分別心的排擠路線,恰好是最不能求同存異的示範。

    正如水警事件,為甚麼很多人會有那些反應?這個時候,很多人就會懂得教誨權力: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同樣人們對政黨或任何人的批評,也不是無緣無故而來。經過 19 年之後,人們都有一個含糊的共識,過去的東西不妨先放下,也就是將無盡的恩怨暫時置一個擱置點。

    問題是,當你叫人家不要講粗口的時候,自己首先就不應該講粗口吧。梁文將所謂 2014 年之後學聯被瓦解一半等的好多事情和發展,簡化為「拆大台之風盛行,批判舊泛民舊社運成為情緒出口」,完全無視當時人們實實在在討論的架構、形勢、意識形態等問題,也無視人們在參與這些活動時的自主性。

    基本上很多人腦中為人民的活動設置了紅線,當你的活動沒有超出紅線,你才會被承認為人民自主,活動超出了紅線,就會被污衊為民粹狂熱、有破不立、破壞民主運動、甚至是當時很多泛民意見領袖都在流傳:退聯是中方策動的。弔詭的是當年許多領導退聯的人們,都早就跟泛民和了好,梁文卻在開首就設置了敵人,把今天大家都在承受的結果,遷怒於 2014 年之後出現的所有新事物,其實好無聊,無意義。

    既然要置一個擱置點,你自己又「不經意」地不斷找過去的敵人,那真的好嗎?當你反對別人翻箱倒籠翻泛民舊帳,但同時又抽出 2014 年之後「拆大台」,難道又不是一手翻箱倒籠嗎?難道學者回顧的就是研究,而網民的就只能是翻舊帳?

    老組織倒閉之後,引出了一班翻舊帳柴台的聲音,梁擔心到要寫文為群眾先打預防針。老組織解散格外令人可惜,加上見到不厚德村村民的言論,可以想像到有多令人懊惱,但為甚麼老組織會比較令人懊惱?新組織滅頂就不令人懊惱嗎?新組織解散也會引來很多幸災樂禍,但就很少人說,不要問喪鐘為人而響,也沒人引那首德國牧師的詩,告戒大家不要以為這是他家的事。你害怕民主黨如有萬一,人們也不是流淚目送而是幸災樂禍。幸災樂禍的風氣究竟是由哪一方首先帶起的?

    當旺角事件發生之後,人們的第一個反應以及持續半年一年的看法,是怎樣的呢?甚至連現在身陷囹圄的黎智英,當年也是親身落場炮打他的敵人。這些人從來沒被認可為「公民社會」的一員,你期望他們為「公民社會」的變故而有一樣的感情,是強人所難。

    難聽的話,雙方都說過很多。我們最多只可以對上一代民主派某些被視為保守的決定和慣性,作具體歷史 (當年的思想和現實環境完全不同) 的同情理解,但同樣的,某個小圈子中的人對退聯拆大台群族意識漸漸抬頭等事件極為反感,記到今天仍不可自拔的同時,又是否想過那些上一代不認同的趨勢,同樣是「基於各人當時對時局的判斷」,只不過那些素人並非「公民社會」熟悉的人,也是聽著難聽的話成長過來,打落門牙當血吞,反正也沒傳媒有興趣,也極少聽說有人要求黃絲不要再說難聽的話——因為在蘋果的留言板根本阻止不到。

    16 年立會新人被 DQ 的時候,同樣是被認為「自己玩野,所以抵死」,甚至長期不被承認為「DQ」行列之中。

    大家的共同點就是沒有人會被優待。上一代在政壇多待了一屆,就有一屆的心理差。我認同情況已經毫無天理,但同樣被毫無理由地對待的人,幾年前就有了,也沒有受到呵護。旺角事件之後就有人不回來了,當時自由派的社會人士也會呼籲其回來「面對」,那些人也因而承受好一段時間的污名。

    這就是很多未解之結的背景。現在我們都呼籲要有口德——當自己也到了需要被同情的時候;現在我們都呼籲要求同存異——當自己也被貶為庶民毫無特權的時候。說完這些新一代已經不會知道的政治界逸事之後,我們要問:為甚麼人們在自己失去地位之前,不對沒有地位的廣大群眾好一點,或者當時不抱持一刻哀矜勿喜的沉默?

  • 學歷史的意義 在 黃珊珊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9-29 17:59:24

    今年非常榮幸能參與今年臺北孔廟的祭孔釋奠典禮,昨天一大早五點半我就抵達孔廟,擔任釋奠典禮的主獻官,這是一個非常特別的經驗,由於祭孔儀式歷史悠久,根據《禮記》的記載,早在周朝的時候,學校每年都要按四季釋奠於先師,當時的祭祀並沒有指向特定人物,凡是過去對於教育有貢獻的已逝教師,都是後代師生祭祀的對象。到了隋朝,孔子被尊稱為至聖先師後,「釋奠」才成為祭孔典禮的專屬名稱。

    現在臺北孔廟的祭祀儀典,採用明朝的制度,祭祀的儀節、音樂、舞蹈、服裝、禮器等,每一項都非常講究,今年是我第一次擔任正獻官,不得不說還是有點緊張,雖然受到疫情影響,典禮的參與人數需要控管在300人以下,也取消讓民眾現場觀禮,但幸好我們還是能透過直播影像,參與這項具有歷史意義的祭典,將代表尊師重道的儀式文化傳承下去。

    #台北市 #副市長 #黃珊珊
    #祭孔典禮 #釋奠典禮 #孔子誕辰
    #台北市孔廟

  • 學歷史的意義 在 文森說書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9-28 19:41:54

    當看到書封時,我當下就好期待~
    想說:「這本書的主題我從沒讀過,你可別讓我失望」
    最後,它的確表現得相當精彩

    書中有段話我記得特別深刻
    「我們習慣這樣的呼吸方式,但不代表它對我們人體最有益」
    作者用著如小說般的書寫方式,一步步帶讀者了解呼吸之於人類的意義及歷史
    這本書不像一般的科普書,沒有太多艱澀難懂的專業術語,隨著作者描述著他參與的實驗,作為讀者的我們彷彿身歷其境一般,享受這關於科學的探險之旅。


    付費贊助: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gGtH2PxZ9xR0ehzQ27FHw/join

    你可以在Apple Podcast/Spotify/Google Podcast上找到我
    https://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E6%96%87%E6%A3%AE%E8%AA%AA%E6%9B%B8/id1513786617

    我的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vincent_reading/

    我的Email: readrwork@gmail.com

    若喜歡我的影片或頻道,可以訂閱頻道和分享給朋友,謝謝拉
    訂閱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gGtH2PxZ9xR0ehzQ27FHw?sub_confirmation=1

  • 學歷史的意義 在 cheap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9-28 17:30:08

    人類最早的文字是怎麼發明的?
    為什麼有的文明可以發展出文字,有的不行?

    人慈:橫跨二十萬年的人性旅程,用更好的視角看待自己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00281

    參考資料:
    槍炮、病菌與鋼鐵 Jared Diamond
    設計政治學:視覺影像背後的政治意義、文化背景與全球趨勢 Ruben Pater 2017
    文字的祕密 The Story of Writing


    Cheap貼圖上架啦
    https://store.line.me/stickershop/author/1784332

    成為VIP訂閱戶 每月台幣30元起 享有不同的專屬粉絲福利
    https://tinyurl.com/y2b43ap2

    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cheapAOE/
    cheap歷史討論社團: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cheaphistory
    cheap書單:
    https://tinyl.io/4QSG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