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丘》觀前背景介紹
眾所矚目的《沙丘》劇情講述聰明又富有天賦的年輕人保羅,肩負著超越自己理解的偉大天命,遠行至宇宙中的危險行星,面對為了搶奪資源大打出手的敵對勢力,他必須戰勝恐懼才能確保家族未來的延續。
改編自法蘭克赫伯特於1965年出版的科幻小說,《沙丘》在強大視覺特效和演員卡司之下,可以...
《#沙丘》觀前背景介紹
眾所矚目的《沙丘》劇情講述聰明又富有天賦的年輕人保羅,肩負著超越自己理解的偉大天命,遠行至宇宙中的危險行星,面對為了搶奪資源大打出手的敵對勢力,他必須戰勝恐懼才能確保家族未來的延續。
改編自法蘭克赫伯特於1965年出版的科幻小說,《沙丘》在強大視覺特效和演員卡司之下,可以說是為了大銀幕而生的史詩鉅片。然而進場看電影前,由於原著世界觀相當宏大,因此本篇文章便針對片中複雜的故事背景、劇情設定和角色關係進行簡單介紹,幫助觀眾在有基本認識之後,完整感受《沙丘》這部電影的偉大和無可取代的魅力。
※沙丘故事背景和世界觀
《沙丘》故事背景設定在遙遠的未來,那時候人類已經具備星際旅行的能力,前往外太空的各個星球建立起文明社會,但比起其他類似題材的科幻電影,《沙丘》經過數千年的發展演變,人類科技卻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進步發達。
※香料的重要性
因為在很久以前,人類跟他們創造的「人工智慧」發生了一場長達兩個世紀的「巴特勒聖戰」,這場大戰造成難以估計的嚴重死傷,從此人類便明文禁止任何有關人工智慧和計算機的一切事物,而這也改變了後續人類文明的發展演變。
不僅宗教和政治的影響力逐漸擴大,在少了資訊科技的幫助下,為了解決生活的眾多不便、避免在超光速的太空旅行中遭遇危機,人們轉而開始增進自己本身的能力,想盡辦法透過強化頭腦和身體素質來超越極限,而這都必須仰賴一種名為「香料」的神祕物質。
服用香料的人能夠延長壽命、強化智力與心靈能力,甚至部分人類在經過訓練後還能夠短暫地預知未來。而在《沙丘》的世界觀中,因為攝取香料而獲得進化的主要有三種人,分別為「宇航公會」的領航員、在各大家族擔任軍師的「晶算師」,以及神秘組織「貝尼潔瑟睿德」的「真言師」。
※攝取香料的超人類
「宇航公會」的領航員能在高光速星際旅行的過程中分析出可行的路線,人們只有搭乘他們駕駛的船艦才得以安全穿越危機四伏的外太空,可以說是掌握著全宇宙交通運輸與經濟的命脈。
「晶算師」能夠以高超的精神狀態在腦中進行複雜的邏輯運算,能通過準確分析敵我兩方的情報,擬定應對方案和行動策略,是各大家族勢力不可或缺的重要指揮官。
「真言師」來自《沙丘》世界中最神秘的組織「貝尼潔瑟睿德」。該組織已經成立數千年,成員全由女性組成,她們皆通過嚴格的心理與身體訓練,不僅善於打鬥、能夠承受巨大的痛苦,甚至還擁有強大到能夠讀心的觀察力,並通過「魅音」來操控他人的行為。她們表面作為「真言師」跟各大家族通婚聯姻,但實則是為了深入整個帝國政治的核心,暗中操縱領導階層的決策,把局勢導向她們組織所認為正途。相信某天組織成員會生下一位男孩,而他就是傳說中的預言之子「奎薩茲哈德拉赫」。
※利益和權力帶來的衝突
儘管「香料」帶給人類這麼多好處,逐漸成為維持社會正常運作和經濟文明發展的必要根基,但因為有著強烈成癮性,並且人在攝取到一定程度的量之後,若是停止服用就會死亡,因此產量稀少的「香料」也成為人們急於爭搶的珍貴資源,並連帶使得「厄拉克斯」這顆表面全被沙漠覆蓋,但卻是全宇宙唯一香料出產地的星球變得特別且關鍵。
在「巴特勒聖戰」之後,人們建立以「皇帝」為中心的封建社會制度,而各大星球也在皇帝分派下,交由效忠於皇室的各大貴族來統治,這些家族就好像是我們現在的各個國家領袖,他們彼此之間維持著互相合作或互相競爭的關係。而其中那個負責掌管沙漠星球「厄拉克斯」的「哈肯能家族」就靠著長年奴役當地原住民採集沙子裡的香料獲得龐大利益,逐漸累積成一股不可忽視的勢力。
然而某天皇帝卻突然公布一道命令,表示要將「厄拉克斯」的統治權從原本的哈肯能家族,轉交給另一個具有高聲望的「亞崔迪家族」。因此在這個「誰掌握香料誰就能掌控宇宙」的世界觀之下,這個攸關龐大利益的變動也對兩個家族造成劇烈影響,引發一場無可避免的腥風血雨,而這就是電影《沙丘》的背景故事。
※沙丘星球「厄拉克斯」與「弗瑞曼人」
《沙丘》電影主舞台「厄拉克斯」是顆地表被沙漠覆蓋的星球,環境惡劣、天氣酷熱乾燥,白天氣溫可達攝氏 60 度且極度缺乏水源,甚至沙漠裡還存在著能夠感知震動、吞噬一切的巨大怪物「沙蟲」,但因為這裡盛產能夠啟發人類意識潛能,對人類知識、貿易和存亡至關重要的「香料」,數個世代以來一直都是各大勢力的兵家必爭之地。
厄拉克斯星球上的原住民叫做「弗瑞曼人」,因為長年暴露在充滿香料的環境中眼睛逐漸變成藍色,並且面對險惡的環境發展出一套獨特的方式。他們平時居住在挖掘出來的地下隧道和洞穴中,視水為世上最重要的資源,不僅會回收死去族人體內的血液,還研發出一種能夠收集人體排出的汗水、尿液,重新過濾利用的「蒸餾服」,穿上後能在沙漠整整一個禮拜都不另外攝取水分。
弗瑞曼人長年被統治厄拉克斯的反派哈肯能家族給奴役,不斷尋找機會推翻他們的暴虐統治。然而這時卻碰到統治權轉移,並在亞崔迪家族抵達時,遇見了他們世代口耳相傳的救世主「馬赫迪」。
角色介紹礙於字數放不下,請至主頁連結部落格閱讀
#DUNE #DenisVilleneuve #提摩西夏勒梅 #TimothéeChalamet #OscarIsaac #Zendaya #RebeccaFerguson #DaveBautista #JasonMomoa #張震 @warnerbrostw
字數計算機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數據如何幫助時尚業減少浪費
作者:Forbes China
文/Adrian Bridgwater
軟件工程師以及其他技術專業人士通常不會和時尚融合在一起,他們一般偏向於t卹、涼鞋(通常與襪子搭配)或運動鞋,而且在雨雪冰凍天氣喜歡穿短褲。對於大多數軟件工程師來說,一個大膽的時尚舉措可能就是決定把頭髮染成綠色或藍色。
不過,暫且把對技術人員的刻板印象放在一邊,科技和時尚領域的專家之間可能會出現一個新的交叉點。時裝業在產品浪費方面是出了名的糟糕……而科技想要拯救它。
BBC報導了一個最近的例子,一個時裝設計師幫助開發可回收的衣架。跨行業供應鏈應用的數據分析顯示了該行業的浪費規模,設計師羅蘭·穆雷認為,一次性衣架是時尚產業的“塑料吸管”。
通過與科學家合作,穆雷和他的團隊開發了一種新的衣架,由可回收塑料製成。衣架的問題不僅僅是顧客在購買後丟棄它們,顯然,一些時裝公司在將產品轉移到商店裡“更高檔”的衣架上之前,會將衣服放在廉價的衣架上(用過就會扔掉)。
衣架回收公司First Mile表示,衣架在垃圾填埋場需要1,000年才能分解。顯然,如果要打擊這種嚴重的浪費,我們需要更智能的供應鏈、更智能的城市分銷網絡、更智能地採用回收產品等。
服裝行業的“推動”模式
“時尚浪費”的問題更加嚴重。核心問題歸結為生產過剩和服裝行業生產太多衣服的事實。這是因為零售業(尤其是時裝業)一直以來都是“推動”模式,即生產設計師想要銷售的產品,而不是消費者想要購買的產品。
全球最大的服裝銷售網站Love the sale的創始人兼首席技術官David Bishop解釋說,他的公司致力於幫助零售商最大限度地回收過剩庫存。
Bishop 表示:“在時尚產品的供應鏈上,有很多地方已經成熟,可以進行優化和顛覆。鑑於我們目前生活在一個庫存過剩的世界,或許最實用的技術應用是將現有的高質量庫存與有需求的客戶相匹配,這些客戶往往不知道這些庫存是可以買到的。”
但是,當然,許多服裝品牌無法找到合適的途徑向所有可能有需要的人展示它們的產品,也沒有足夠大的數據集或產品目錄來使用先進的技術來“清理”它們的產品。
Bishop 說:“通過使用積壓產品的底層元數據,並將其與積極購買行為元數據匹配的消費者配對,我們可以更快地清空庫存。這使我們能夠與買家有效地合作,防止庫存過剩到不可避免的地步。”
儘管時尚產業試圖利用人工智能來分析時尚消費者的選擇,並預測他們接下來想要什麼,但生產過剩的問題還是真實存在的,僅在英國,每年就有價值1.4億英鎊(1.8億美元)的服裝被填埋。
數字化有助於減少時裝行業的浪費,其中一個方法是通過接單式生產(MTO)的概念,這種服裝更受消費者的青睞。
MTO技術專家PlatformE為設計師和品牌提供虛擬零件、材料、顏色、字體、尺寸、補丁和其他服裝生產的所有其他元素,允許他們與客戶一起設計,模擬並實際創建數百萬個設計組合,直到他們確定了想在生產中看到的東西。
實際上,這代表著每年可減少數百萬個樣品產品。通過對消費者情緒、預測分析和購買數據的測試,它甚至可以將可能不成功的產品線的生產最小化——其中許多最終會被填埋甚至燒掉。
總部位於英國倫敦的PlatformE為古馳(Gucci)等品牌提供3D定制工具,Gucci利用這項技術為個人消費者定制服裝。
通過軟件提高效率
PlatformE的聯合創始人兼總裁Goncalo Cruz解釋說,他的公司採用了以軟件為中心的方法來提高效率。
Cruz說:“為客戶和合作夥伴提供一個軟件開發工具包(SDK),它連接和集成了一個由品牌、零售商和工廠組成的完全不同的系統,使我們的客戶能夠進行擴展,同時仍然可以靈活地使用他們喜歡的佈局、用戶界面(UI)和用戶體驗(UX)。”
任何客戶都可以為自己的時尚品牌“.com”或來源創建數字庫。基於雲的解決方案使品牌能夠訪問PlatformE託管的配件和服裝的3D數字數據庫。時裝設計師可以使用這個工具包為可定制的產品創建選項,公司將其概念化,然後上傳到基於軟件的“引擎”中。通過使用這些工具,零售品牌能夠衡量客戶偏好,並分析有意義的數據,如最流行的樣式、顏色、材料和其他變量。
雖然在後台創建一個抽象的邏輯是複雜的,它理解並集成了幾乎所有的生產系統,但Cruz堅持認為客戶(通常是一個設計師,但也可能是一個單獨的客戶)的體驗會因此被大大簡化。
Cruz表示:“從數字數據處理的一開始,複雜性就降低了,所有的產品排列——數以十億計——都是由PlatformE的引擎生成的,不需要創建一個單一的實體樣本。客戶可以可視化他們所選擇的產品,並根據3D分層概念生成的虛擬樣本或當時並不實際存在的圖像下訂單。然後,PlatformE的應用程序編程接口(API)將訂單轉換成工廠能夠理解的計算機語言,充當製造過程中不同參與者之間的數字中間人。這其實是一個購買激活的製造過程,在按需的基礎上工作,將生產過剩降低到0%。”
開創新潮流
但數據和軟件真的能改變時尚界嗎?是的,如果以一種智能的方式應用數據分析,它幾乎可以改變商業的所有方面。不是所有的購買習慣都會在一夜之間改變,也不是所有的供應鏈結構都會在一夜之間改變,但“一切皆服務”的趨勢是真實的,。
資料來源:http://www.forbeschina.com/business/45840
字數計算機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數據如何幫助時尚業減少浪費
作者:Forbes China
文/Adrian Bridgwater
軟件工程師以及其他技術專業人士通常不會和時尚融合在一起,他們一般偏向於t卹、涼鞋(通常與襪子搭配)或運動鞋,而且在雨雪冰凍天氣喜歡穿短褲。對於大多數軟件工程師來說,一個大膽的時尚舉措可能就是決定把頭髮染成綠色或藍色。
不過,暫且把對技術人員的刻板印象放在一邊,科技和時尚領域的專家之間可能會出現一個新的交叉點。時裝業在產品浪費方面是出了名的糟糕……而科技想要拯救它。
BBC報導了一個最近的例子,一個時裝設計師幫助開發可回收的衣架。跨行業供應鏈應用的數據分析顯示了該行業的浪費規模,設計師羅蘭·穆雷認為,一次性衣架是時尚產業的“塑料吸管”。
通過與科學家合作,穆雷和他的團隊開發了一種新的衣架,由可回收塑料製成。衣架的問題不僅僅是顧客在購買後丟棄它們,顯然,一些時裝公司在將產品轉移到商店裡“更高檔”的衣架上之前,會將衣服放在廉價的衣架上(用過就會扔掉)。
衣架回收公司First Mile表示,衣架在垃圾填埋場需要1,000年才能分解。顯然,如果要打擊這種嚴重的浪費,我們需要更智能的供應鏈、更智能的城市分銷網絡、更智能地採用回收產品等。
服裝行業的“推動”模式
“時尚浪費”的問題更加嚴重。核心問題歸結為生產過剩和服裝行業生產太多衣服的事實。這是因為零售業(尤其是時裝業)一直以來都是“推動”模式,即生產設計師想要銷售的產品,而不是消費者想要購買的產品。
全球最大的服裝銷售網站Love the sale的創始人兼首席技術官David Bishop解釋說,他的公司致力於幫助零售商最大限度地回收過剩庫存。
Bishop 表示:“在時尚產品的供應鏈上,有很多地方已經成熟,可以進行優化和顛覆。鑑於我們目前生活在一個庫存過剩的世界,或許最實用的技術應用是將現有的高質量庫存與有需求的客戶相匹配,這些客戶往往不知道這些庫存是可以買到的。”
但是,當然,許多服裝品牌無法找到合適的途徑向所有可能有需要的人展示它們的產品,也沒有足夠大的數據集或產品目錄來使用先進的技術來“清理”它們的產品。
Bishop 說:“通過使用積壓產品的底層元數據,並將其與積極購買行為元數據匹配的消費者配對,我們可以更快地清空庫存。這使我們能夠與買家有效地合作,防止庫存過剩到不可避免的地步。”
儘管時尚產業試圖利用人工智能來分析時尚消費者的選擇,並預測他們接下來想要什麼,但生產過剩的問題還是真實存在的,僅在英國,每年就有價值1.4億英鎊(1.8億美元)的服裝被填埋。
數字化有助於減少時裝行業的浪費,其中一個方法是通過接單式生產(MTO)的概念,這種服裝更受消費者的青睞。
MTO技術專家PlatformE為設計師和品牌提供虛擬零件、材料、顏色、字體、尺寸、補丁和其他服裝生產的所有其他元素,允許他們與客戶一起設計,模擬並實際創建數百萬個設計組合,直到他們確定了想在生產中看到的東西。
實際上,這代表著每年可減少數百萬個樣品產品。通過對消費者情緒、預測分析和購買數據的測試,它甚至可以將可能不成功的產品線的生產最小化——其中許多最終會被填埋甚至燒掉。
總部位於英國倫敦的PlatformE為古馳(Gucci)等品牌提供3D定制工具,Gucci利用這項技術為個人消費者定制服裝。
通過軟件提高效率
PlatformE的聯合創始人兼總裁Goncalo Cruz解釋說,他的公司採用了以軟件為中心的方法來提高效率。
Cruz說:“為客戶和合作夥伴提供一個軟件開發工具包(SDK),它連接和集成了一個由品牌、零售商和工廠組成的完全不同的系統,使我們的客戶能夠進行擴展,同時仍然可以靈活地使用他們喜歡的佈局、用戶界面(UI)和用戶體驗(UX)。”
任何客戶都可以為自己的時尚品牌“.com”或來源創建數字庫。基於雲的解決方案使品牌能夠訪問PlatformE託管的配件和服裝的3D數字數據庫。時裝設計師可以使用這個工具包為可定制的產品創建選項,公司將其概念化,然後上傳到基於軟件的“引擎”中。通過使用這些工具,零售品牌能夠衡量客戶偏好,並分析有意義的數據,如最流行的樣式、顏色、材料和其他變量。
雖然在後台創建一個抽象的邏輯是複雜的,它理解並集成了幾乎所有的生產系統,但Cruz堅持認為客戶(通常是一個設計師,但也可能是一個單獨的客戶)的體驗會因此被大大簡化。
Cruz表示:“從數字數據處理的一開始,複雜性就降低了,所有的產品排列——數以十億計——都是由PlatformE的引擎生成的,不需要創建一個單一的實體樣本。客戶可以可視化他們所選擇的產品,並根據3D分層概念生成的虛擬樣本或當時並不實際存在的圖像下訂單。然後,PlatformE的應用程序編程接口(API)將訂單轉換成工廠能夠理解的計算機語言,充當製造過程中不同參與者之間的數字中間人。這其實是一個購買激活的製造過程,在按需的基礎上工作,將生產過剩降低到0%。”
開創新潮流
但數據和軟件真的能改變時尚界嗎?是的,如果以一種智能的方式應用數據分析,它幾乎可以改變商業的所有方面。不是所有的購買習慣都會在一夜之間改變,也不是所有的供應鏈結構都會在一夜之間改變,但“一切皆服務”的趨勢是真實的,。
資料來源:http://www.forbeschina.com/business/45840
字數計算機 在 海獅說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你放了一天假,但歷史告訴你,你其實虧大了]
因為,勞動節這天原本的訴求
是八.小.時.工.作.制啊~~
.
之後每年的勞動節,我都還是會重提這件事der:
每年的今天我們都很開心撿到一天假,但都沒發現
從責任制、無薪價,一直到對面最近還出現了個996工作制(早上9點上班、晚上9點下班、每週工作6天)
當年抗爭的目標,其實早就默默離我們越來越遠了啊~~
.
大家不覺得很奇怪嗎?
如果說19世紀有大量重複密集的工作,所以工時很長也就算了;
但我們這時代有電腦、有計算機、有線上開會,不知道節省了我們多少時間
.
.....但為什麼我們的上班時數仍然在繼續變長?
「我們要把世界變個樣,我們厭倦了白白的辛勞,光得到僅能糊口的工餉,從沒有時間讓我們去思考......
.
我們要聞聞花香,我們要曬曬太陽,我們相信:上帝只允許八小時工作日。我們從船塢、車間和工場,召集了我們的隊伍,爭取:
八小時工作,八小時休息,八小時歸自己!」
.
為什麼這些當時抗爭人們的呼喊,還是很有既視感?
五一勞動節的由來1
https://ppt.cc/firJOx
五一勞動節的由來2:不安之城
https://m.facebook.com/magicsealion/posts/1658646114152831
五一勞動節的由來3:審判日
https://m.facebook.com/magicsealion/posts/1662698163747626
「五一勞動節的由來(1)」
雖然連假已經過了兩天,感覺比起寫五一勞動節的故事
寫五四運動的故事都感覺好像更合適,但之所以還是寫的原因
其實是因為資料都找了.....(大誤)
.
好啦其實是因為看到大家放假都放得很開心,但大家都忘了勞動節爭取的,其實正是一個我們理論上有、但實際上已經消失很久很久的東西:
.
八小時工作制。
.
很多人都問為什麼要讀歷史,這就可以給你一個理由。
不知道來由的只知道自己憑空多一天假好開心,完全沒發現
先賢們爭的又不是這一天假,而是八小時工作制和自己的生活和尊嚴啊!
時至今日假是放了,但我們應該要有的八小時工作制
他們爭取來的八小時工作制,早就在不知不覺間被侵吞殆盡了。
.
知道歷史的人才知道,勞工自己根本就是虧大了。
究竟事情的發生是怎樣呢?我們接著看下去:
.
一說到勞動、階級、社會主義,大家第一個想到的都是蘇聯。
但其實這起有名的「乾草市場慘案」事件剛好發生在最資本主義的美國。
為了刺激經濟的高速發展、榨取更多的剩餘價值以維護這個高速運轉的資本主義機器,國家和整個體制開始從十九世紀後期失控。到了十九世紀末的時候,美國的資本主義已經發展成更進一步的帝國主義,貧富不均已經達到頂峰。
.
資本家不斷採取增加勞動時間和勞動強度的辦法來殘酷地剝削工人。1884年的時候
美國工人的每週工時已經來到60小時(注:台灣今日平均每週工時為43.15小時),但是他們的薪水卻被壓到剩下1.5美元一天。
當時的情況之糟、工作環境之惡劣,用一個麻薩諸塞州的例子就能看出來。當時一個鞋廠的監工得意洋洋的說:
「讓一個身強力壯體格健全的18歲小夥子,在這裡的任何一架機器旁邊工作,我能夠使他在22歲時頭髮變成灰白。」
.
好死不死自從1846年歐洲二月革命爆發後,德國、波西米亞戰區的難民又開始湧到美國
這群人只要能活下來什麼都幹,逼得本地工人也只好自己降價求售。
沉重的壓迫激起了工人巨大的憤怒。他們知道要生存就只有團結起來,他們聯合起來自組工會、使用罷工的手段,那時的罷工口號,就是要求實行八小時工作制。
.
美國歷史上第一起全國性罷工,早在七年前的1877年就開始了。
工人階級不斷走向街頭遊行示威,向政府提出改善勞動與生活條件,要求縮短工時。不久後工會人數激增,各地工人也紛紛參加罷工運動。
在工人運動的強大壓力下,美國國會被迫制定了八小時工作制的法律。
但是,身在台灣的你/妳懂的……
.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什麼最低時薪、一例一休、勞委會
老闆有鳥過這種東西嗎?如果連21世紀的台灣小島都沒辦法讓慣老闆們照著法條走
19世紀的美國情況怎樣當然就可想而知了,在他們眼中這項法律只不過是一紙空文,工人們仍然是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倍受資本家的折磨。
眼見法律根本不起作用的工會看到,相信自己的命運只有自己能救了。
.
1884年10月,美國和加拿大的八個國際性和全國性工人團體,在美國芝加哥舉行一個集會,在這個組織貿易和勞工社團聯會通過一項決議文,要求為八小時工作制劃下最後時限。決議這項標準勞動工時將在兩年後,也就是1886年5月1日強力執行。
如果資本家拒絕執行,將會發動一場規模史無前例、足以停頓全美的總罷工。
.
「準備」
總罷工的消息迅速傳遍全美。報紙和企業家紛紛作出預測,認為這場總罷工絕對沒辦法平和結束。當時芝加哥每日新聞主編梅爾維爾.史通甚至預測,5月1日
將會爆發一場如同1870年巴黎公社事件一樣的全國性悲劇。
國民警衛部隊全軍待命,私人行號與企業也紛紛增派保全和私人武力,如臨大敵。
但就在這時候,工會內部則發生了分歧。
.
這畢竟是一場如同末日決戰的總罷工。工人自己內部也在為「是否要與資本家全面開戰?能否尋求體制內路線?」爭論不休。當時的全美聯合工會裡總共有三支最強大的支派
最保守的勞動騎士聯盟(Knights of Labor)在這最關鍵的時候反對這次總罷工,聯盟長特倫斯.鮑德利甚至在3月13日發給聯盟裡所有成員一封信,要求成員全面退出此次罷工。
工會內部爆發了激烈的爭執,其他的幾位工會領袖,如同圖片裡面的奧古斯特.史派(英文名字直譯叫「八月間諜」)
絲毫不放過任何一次公開演講的機會,他穿梭在每一場集會裡,要所有工人保持一致,他甚至拉到保守的勞動騎士聯盟幾位區域幹部,讓他們拒絕執行聯盟長的命令。
.
時間來到了最後時限的5月1日,勞工陣線的人們等待時間結束後
罷工開始。
(待續)
#一不小心竟然又寫到續集
#字數竟然已經超過一篇網誌的量了
#明天同一時間請收看
#故事你們要不要這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