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的覆蓋率陸續提升,我身邊也越來越多非醫療人員準備要去施打疫苗。在打之前每個人彷彿如臨大敵,深怕副作用強烈,也怕做錯什麼而影響疫苗效果。
我認為這除了和covid19疫苗上市時間短,大家都是第一次施打有關外,主因還是疫苗相關資訊實在太混亂,連主流媒體也會刊登不實資訊。好比前陣子看到一篇報導指出,...
疫苗的覆蓋率陸續提升,我身邊也越來越多非醫療人員準備要去施打疫苗。在打之前每個人彷彿如臨大敵,深怕副作用強烈,也怕做錯什麼而影響疫苗效果。
我認為這除了和covid19疫苗上市時間短,大家都是第一次施打有關外,主因還是疫苗相關資訊實在太混亂,連主流媒體也會刊登不實資訊。好比前陣子看到一篇報導指出,醫師建議打完疫苗後只能喝溫開水,喝茶或咖啡會影響吸收。還好後續原受訪醫師發現報導扭曲原意,站出來聲明他的原意是提醒打完針如果發燒要補充水分,應以白開水為主,最好不要只喝會利尿的茶或咖啡,以免水分補充不夠,並不是說完全不能喝。
只不過這樣的報導往往吸睛度高,即使後續已撤下,仍可能在民眾心中留下印象,甚至被改寫成line群組的農場文。
🙆🏻♀️食物禁忌跟疫苗效果無關
首先我還是要強調,不管吃什麼喝什麼,都不會影響疫苗效果。因為疫苗不是口服藥,不會受到腸胃道中的食物影響吸收也不會產生交互作用,疫苗刺激產生抗體的機制也和腸胃道消化食物不同。因此打疫苗前後不需要刻意空腹,也不用一定要吃飽或刻意喝非常多水,當然也不需避開特定食物,包括澱粉、炸物、甜食或海鮮......甚至打完疫苗要小酌一、兩杯也無妨。另外茶、咖啡,雖然會利尿,但也不會影響到疫苗代謝。
醫師會提出的一些飲食建議,主要還是跟副作用有關。好比打完疫苗要多喝水,其實是因為發燒大量排汗,身體會排出很多水分,因此應該多補充,但是也不一定要喝到1500c.c。尤其原本腎臟不好、高血壓的人超量飲水,反而會增加身體負擔。另外也有人打完疫苗會腹瀉或胃痛等症狀,這時本來就該清淡飲食。
水的溫度,當然也是根據個人喜好為主。畢竟正值盛夏,真的無須逼迫自己喝溫熱的水。冰水真的是長期被污名化的飲品,這一波甚至有人謠傳冰水會讓血管收縮,進而導致血栓形成,這真的太誇大了!冰水不會讓血管收縮到這個程度,更何況打完疫苗產生血栓的案例屬於免疫的反應,並不是血管收縮引起。
至於很多人一再強調打完疫苗要避免飲酒,主要是避免部分人貪杯,喝醉導致頭痛、噁心,身體感官變得不敏銳,難以觀察身體是否有副作用產生,倒不是說碰到一點酒精就會發生什麼可怕的變化!
🙆🏻♀️要休息多久,以自己身體感覺為主
有人擔心施打疫苗前後的活動量會影響到抗體生成,甚至是增加副作用,也有人認為打疫苗當天應盡可能不動,少走路,才能增加吸收,這些說法也都是毫無醫學根據的。因為抗體的產生和肌肉收縮、心跳速率高低並無關聯,更何況要是運動後要是真的會影響疫苗作用,臨床實驗就會把受試者的運動量作為變項,甚至要求受試者打完疫苗後要限制活動。�
不過,話說回來,疫苗打完身體可能會不適、疲勞或發燒,也沒必要在打疫苗前累積太多疲勞,好比高強度運動、長跑或熬夜追劇通宵打電動,盡可能前一天睡飽一點。
而打完疫苗後還是要以自身狀況來判斷,若身體沒明顯不適,想要從事慢跑、瑜伽、微重訓放鬆情緒,又有何不可?另外,如果是本來從事大重量,長跑的人,我會建議循序漸進、慢慢往上增加強度,大約一到兩週即可恢復本來的訓練。
好比我施打第一劑疫苗後完全沒發燒,肌肉也沒有酸痛,因此隔天我仍慢跑半小時,第三天還居家利用啞鈴重訓半小時。反過來說,有人發燒一週手臂痠痛舉不起來,當然是要以休息為原則,不可能硬去運動。總之,一切以自己身體感覺為主。
🙅🏻♀️特殊疾病的藥物,不要自己亂停藥
再來就是施打疫苗前,僅有極少數的藥物可能需要調整。好比化療藥物、免疫抑制劑,這部分需事先諮詢自己長期配合的專科醫師。至於其他的慢性病藥物好比降血藥、抗凝劑、避孕藥、子宮收縮止血劑都不需要停藥。我也要提醒,如果本身有慢性病,好比冠狀動脈疾病、高血壓、糖尿病,最好先確認控制良好,再安排施打。在沒有醫囑前就擅自停藥,非常危險!
假設打疫苗前後有安排手術、催生,或剖腹產需要施打麻醉,當然都沒問題。網路上謠傳打完疫苗無法麻醉,真的一點道理也沒有。打完疫苗,你的身體還是你的身體,你還是一般人。只是多了抗體,並沒有產生什麼驚人變化啊!只不過,我會建議你安排在施打疫苗三天之後較為保險,以免打完疫苗反覆高燒而影響原訂計畫。
綜合以上,我建議有特殊慢性疾病的病患施打前,要詢問自己的專科醫師特殊的注意事項,其他則是保持平常心,順著自己身體的感覺走,各種眼花撩亂的「打疫苗守則」、「打疫苗禁忌」真的是不看也罷!
歡迎大家分享,打完疫苗後的身體狀況,給其他人參考喔!
#covid_19 #疫苗
子宮收縮止血藥副作用 在 烏烏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疫苗的覆蓋率陸續提升,我身邊也越來越多非醫療人員準備要去施打疫苗。在打之前每個人彷彿如臨大敵,深怕副作用強烈,也怕做錯什麼而影響疫苗效果。
我認為這除了和covid19疫苗上市時間短,大家都是第一次施打有關外,主因還是疫苗相關資訊實在太混亂,連主流媒體也會刊登不實資訊。好比前陣子看到一篇報導指出,醫師建議打完疫苗後只能喝溫開水,喝茶或咖啡會影響吸收。還好後續原受訪醫師發現報導扭曲原意,站出來聲明他的原意是提醒打完針如果發燒要補充水分,應以白開水為主,最好不要只喝會利尿的茶或咖啡,以免水分補充不夠,並不是說完全不能喝。
只不過這樣的報導往往吸睛度高,即使後續已撤下,仍可能在民眾心中留下印象,甚至被改寫成line群組的農場文。
🙆🏻♀️食物禁忌跟疫苗效果無關
首先我還是要強調,不管吃什麼喝什麼,都不會影響疫苗效果。因為疫苗不是口服藥,不會受到腸胃道中的食物影響吸收也不會產生交互作用,疫苗刺激產生抗體的機制也和腸胃道消化食物不同。因此打疫苗前後不需要刻意空腹,也不用一定要吃飽或刻意喝非常多水,當然也不需避開特定食物,包括澱粉、炸物、甜食或海鮮......甚至打完疫苗要小酌一、兩杯也無妨。另外茶、咖啡,雖然會利尿,但也不會影響到疫苗代謝。
醫師會提出的一些飲食建議,主要還是跟副作用有關。好比打完疫苗要多喝水,其實是因為發燒大量排汗,身體會排出很多水分,因此應該多補充,但是也不一定要喝到1500c.c。尤其原本腎臟不好、高血壓的人超量飲水,反而會增加身體負擔。另外也有人打完疫苗會腹瀉或胃痛等症狀,這時本來就該清淡飲食。
水的溫度,當然也是根據個人喜好為主。畢竟正值盛夏,真的無須逼迫自己喝溫熱的水。冰水真的是長期被污名化的飲品,這一波甚至有人謠傳冰水會讓血管收縮,進而導致血栓形成,這真的太誇大了!冰水不會讓血管收縮到這個程度,更何況打完疫苗產生血栓的案例屬於免疫的反應,並不是血管收縮引起。
至於很多人一再強調打完疫苗要避免飲酒,主要是避免部分人貪杯,喝醉導致頭痛、噁心,身體感官變得不敏銳,難以觀察身體是否有副作用產生,倒不是說碰到一點酒精就會發生什麼可怕的變化!
🙆🏻♀️要休息多久,以自己身體感覺為主
有人擔心施打疫苗前後的活動量會影響到抗體生成,甚至是增加副作用,也有人認為打疫苗當天應盡可能不動,少走路,才能增加吸收,這些說法也都是毫無醫學根據的。因為抗體的產生和肌肉收縮、心跳速率高低並無關聯,更何況要是運動後要是真的會影響疫苗作用,臨床實驗就會把受試者的運動量作為變項,甚至要求受試者打完疫苗後要限制活動。�
不過,話說回來,疫苗打完身體可能會不適、疲勞或發燒,也沒必要在打疫苗前累積太多疲勞,好比高強度運動、長跑或熬夜追劇通宵打電動,盡可能前一天睡飽一點。
而打完疫苗後還是要以自身狀況來判斷,若身體沒明顯不適,想要從事慢跑、瑜伽、微重訓放鬆情緒,又有何不可?另外,如果是本來從事大重量,長跑的人,我會建議循序漸進、慢慢往上增加強度,大約一到兩週即可恢復本來的訓練。
好比我施打第一劑疫苗後完全沒發燒,肌肉也沒有酸痛,因此隔天我仍慢跑半小時,第三天還居家利用啞鈴重訓半小時。反過來說,有人發燒一週手臂痠痛舉不起來,當然是要以休息為原則,不可能硬去運動。總之,一切以自己身體感覺為主。
🙅🏻♀️特殊疾病的藥物,不要自己亂停藥
再來就是施打疫苗前,僅有極少數的藥物可能需要調整。好比化療藥物、免疫抑制劑,這部分需事先諮詢自己長期配合的專科醫師。至於其他的慢性病藥物好比降血藥、抗凝劑、避孕藥、子宮收縮止血劑都不需要停藥。我也要提醒,如果本身有慢性病,好比冠狀動脈疾病、高血壓、糖尿病,最好先確認控制良好,再安排施打。在沒有醫囑前就擅自停藥,非常危險!
假設打疫苗前後有安排手術、催生,或剖腹產需要施打麻醉,當然都沒問題。網路上謠傳打完疫苗無法麻醉,真的一點道理也沒有。打完疫苗,你的身體還是你的身體,你還是一般人。只是多了抗體,並沒有產生什麼驚人變化啊!只不過,我會建議你安排在施打疫苗三天之後較為保險,以免打完疫苗反覆高燒而影響原訂計畫。
綜合以上,我建議有特殊慢性疾病的病患施打前,要詢問自己的專科醫師特殊的注意事項,其他則是保持平常心,順著自己身體的感覺走,各種眼花撩亂的「打疫苗守則」、「打疫苗禁忌」真的是不看也罷!
歡迎大家分享,打完疫苗後的身體狀況,給其他人參考喔!
子宮收縮止血藥副作用 在 貝醫師的急診無間道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子宮腺肌症
某天一名42歲女性看起來臉色泛黃、唇色蒼白,正閉著眼、摀著肚子被人扶著進急診室,表情痛苦,額頭正冒著汗,主訴是經痛、經血量大、頭暈,檢傷篩檢時心跳每分鐘130多下,血壓102/67 mmHg。後來抽血檢查,血色素低至1.9 g/dL如此誇張的危險值,成年女性血色素一般為12~14 g/dL,正常人的六分之一不到!
對於不少女生來說,對於生理期的不適,例如疼痛、疲倦、腰酸、頭痛、頻尿等症狀習以為常,以為這只是正常的生理期,不過若嚴重疼痛或是經血量很大,建議進一步前往婦產科檢查,是否可能有子宮肌瘤或是子宮腺肌症的問題,經過治療,症狀能夠獲得改善。
什麼是子宮腺肌症呢?大多數人較熟悉什麼是子宮肌瘤,子宮肌瘤是子宮平滑肌增生形成在子宮壁內或表側的良性腫瘤,而子宮腺肌症,則是子宮內膜組織異位長入子宮肌層,正常經期時,子宮內膜會剝落出血,這即是經血,而在子宮壁深部的經血排不出來,便會造成劇烈的經痛。這些瘀積在深部的經血,長年累積在肌肉層裡,會造成子宮肥大,慢慢破壞正常的子宮肌肉纖維,造成子宮無法正常收縮,因而造成經期血崩。若不經治療,除了嚴重經痛與血崩之外,越來越肥厚的子宮也可能會壓迫膀胱,造成頻尿、漏尿的症狀,壓迫腸子,造成便秘等症狀。
筆者在急診曾經在急診遇過不少女性患者,因為嚴重經痛以及血崩造成嚴重貧血來急診就醫,打針止痛與輸血。
子宮腺肌症治療的方式與療程因人而異,有口服藥物、注射藥物、放置治療用避孕器、懷孕等方式,減少刺激子宮內膜增生,以達到讓子宮休息的目的,另外,對於已無生育需求的患者,也可考慮手術子宮切除。
1.口服避孕藥:對於輕度子宮腺肌症患者,功用是緩解經痛和血崩的症狀,但是對於重度子宮腺肌症,效果有限。常用劑量為一天一顆,停藥3天左右,月經便會來潮。副作用為體重增加、水腫等。
2.口服合成之類固醇荷爾蒙:這是抗黃體脂酮的類固醇賀爾蒙藥物,可治療子宮內膜異位,抑制卵巢合成雌激素。一次療程為4~6個月。常見副作用有粉刺及油膩、體重增加、熱潮紅、頭痛等。一般而言,服藥二到四個月後,85-95% 的患者會達無月經狀態,平均約停藥18-36天後,便會恢復排卵及月經週期。
3.注射腦下垂體性腺刺激素抑制藥物:每三個月皮下注射一針,注射兩劑,療程為六個月。直接從腦下垂體抑制性腺刺激素分泌,造成假停經現象,而達到子宮內膜異位症組織萎縮的目的。此藥的副作用主要是更年期症狀,目前健保沒有給付此項藥物。
4.黃體素塗藥避孕器:子宮內放置表面塗有黃體素會穩定釋放的治療用避孕器,降低子宮腺肌症的復發。每3至5年更換一次,等到將來準備懷孕的時候,再將避孕器取出即可。副作用為放置初期可能會經常陰道不定量出血、裝置時疼痛、可能會脫落。
5.懷孕:懷胎十月,子宮內膜可以休息十個月不崩落。但是不見得適用於每個人的狀況。
6.手術:子宮切除。副作用必須承擔麻醉風險、手術風險、術後腸阻塞、傷口疼痛等風險,無法生育。
筆者身為女急診醫師,同時亦是子宮腺肌症患者,在接受治療前三年有意識到日漸嚴重的經痛,從生理期可以忍受的疼痛,到每次生理期期間需要服用一到兩次普拿疼,到治療前生理期前三天需要規則服用普拿疼以及消炎止痛藥才能度過生理期。生理期的經血量亦從正常增加到前三天28公分的衛生棉莫約每兩個小時全滿的情況。嚴重的經痛開始影響到生活品質,於是前往婦產科檢查與尋求協助,才知道原來是子宮腺肌症在作怪。
經過口服避孕藥以及黃體素投放避孕器治療,治療期間經歷過持續嚴重血崩長達數個月,在持續口服鐵劑補充的情況下,血色素從12g/dL落到7.5g/dL,曾經一天之中,一面上急診外科班血色素流掉2 g/dL,每隔一小時28公分衛生棉全滿的血量在血崩,同時急救病人、替兒童病人縫合、做超音波檢查、看診。經過16個月的治療,終於成功止血,血色素得以回復到更早年前的14 g/dl 。
網路上有些女性部落客分享自身治療經驗,而留言板往來互動之間,不難察覺深受子宮腺肌症所困擾的女性為數不少,其中不乏在治療過程當中遭遇身心的煎熬,對治療過程成效不穩定和缺乏信心,身為過來人的患者,感同身受,回首過去那段宛如人生的黑暗期,嚴重貧血導致頭暈走平地會喘、記憶能力與反應能力衰退、嗜睡,疼痛造成失眠,曾經連續兩週沒有連續睡眠超過三小時便會被痛醒,半夜經常痛到無法入睡甚至被內膜剝離的疼痛從睡夢中刺醒,貧血的虛弱與睡眠不足加以疼痛的精神耗弱,服用止痛藥物加劇原本十二指腸潰瘍的症狀等,症狀反反覆覆好好壞壞,讓人相當煎熬,尤其自身已是理解醫學和藥理的專業人士,仍經歷那對治療成效失去信心的低潮期,遑論非醫療背景的患者,希望以自身經驗,鼓勵同樣為子宮腺肌症所困擾的患者接受治療,女性患者朋友們值得更好的生活品質。
--
圖為 2013年在俄羅斯 血崩日 臥床照
曾經血灑芬蘭國鐵臥舖火車和斯里蘭卡民宿
子宮收縮止血藥副作用 在 小小藥罐子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周五重溫:經痛,為什麼大多會用Mefenamic Acid這種藥?】
【Mefenamic Acid = 經痛藥?】
這兩個星期,藥罐子主要跟各位看倌分享過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跟胃藥的關係,同時分享一些常用的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作為例子,輔助說明相關的腸胃風險。
好,既然開了頭,那麼,今天我們不如重溫一下其中一種常用的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吧!
同時,這種藥,總是跟經痛離不開關係……
首先,說在前面,撇開一些痛症不說,例如神經痛、偏頭痛、癌痛(Cancer Pain),舉凡大部分的痛症,例如頭痛、牙痛、經痛,在治療上,常用的藥物,主要離不開撲熱息痛(Paracetamol / Acetaminophen)、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兩種。
在用藥上,在正常劑量下,相較撲熱息痛而言,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的副作用較多,其中,因為這類藥可能會增加胃酸分泌,刺激胃壁黏膜,所以,最常見的副作用,主要是腸胃不適,甚至胃潰瘍、胃出血,在坊間,這種現象,在一般人裡,較生活化、形象化的表達,俗稱「削胃」。
所以,在用藥上,撲熱息痛,一般會視為首選,用來紓緩一些簡單、輕微的痛症,如果不行的話,便會考慮轉藥,轉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看一看,能不能奏效,對,這就像行樓梯一樣,一步一步,一級一級,拾級而上,採取漸進式用藥,根據實際情況,循序漸進,調整用藥策略。
實際上,一般而言,綜觀大部分的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在大部分的痛症上,例如關節炎(Osteoarthritis),其實,藥效沒有太大的差異,所以,在用藥上,沒有等級,沒有排名。但是,同一種藥物,在不同的用藥者上,藥效還是可以不盡相同,所以,在相當程度上,藥效便取決於用藥者的個人反應,孰強孰弱、孰優孰劣,真的很難一概而論。
但是,誠如《動物農莊(Animal Farm)》所言,「所有動物生來平等,但有些動物比其他動物更平等。(All animals are equal, but some animals are more equal than others)」雖然,單是藥效而言,對,的確,實力可能不相伯仲,但是,在治療痛症上,不同的藥物,在藥理上,還是可能會存在些微的差異,從而各有所長,各自針對不同的痛症。
其中一個較常見的例子,便是經痛。
有時候,各位女生,在醫院、診所領經痛藥的時候,可能會發現,在大部分的情況下,如果是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的話,那麼,八九不離十,大多可能會領到「Mefenamic Acid」這種藥。
那麼,在芸芸眾多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裡,為什麼不選擇其他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偏偏就是對Mefenamic Acid情有獨鐘呢?
首先,在繼續討論前,不說不知道,原來,在經痛上,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還擁有一個優點,就是可以減少經血,減少流量,這就是說,在相當程度上,擁有止血的功效,從而能夠紓緩月經的情況。
至於,在藥理上,跟其他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一樣,Mefenamic Acid,能夠透過抑制體內分布在發炎組織的環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 COX-2)的活性,減少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的代謝,從而抑制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 PG)的產生,其中,在前列腺素裡,主要的始作俑者,便是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 PGE2)。
其實,經痛,主要的肇因,是女性在月經的時候,子宮內膜(Endometrium)開始製造大量的前列腺素E2,從而釋放大量的前列腺素E2,進入經血,誘發一連串的炎症反應,例如疼痛、發炎,甚至導致子宮的平滑肌收縮,誘發經痛。
所以,透過抑制因為這種前列腺素而誘發的反應,例如疼痛、發炎、子宮平滑肌收縮,從而導致子宮平滑肌鬆弛,紓緩炎症,減輕疼痛,緩和經痛的症狀。
同時,因為前列腺素是主要的病因,所以,相較撲熱息痛而言,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的藥效較大。
除此之外,原來,據說,Mefenamic Acid還可以作為一種拮抗劑,可能會直接阻斷前列腺素E2受體,提高紓緩經痛的功效,所以,一般看來,可能會較適合用來紓緩經痛這種痛症。
在用法上,不論是什麼止痛藥,不管是撲熱息痛,還是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不用問,在正常的情況下,當然是需要時服,簡單說,就是「有痛便服,沒有痛便不服」。
在劑量上,一些文獻,還可能會建議首次服用,首先加倍相關的建議劑量,作為起始劑量(Loading Dose),然後,服用正常的建議劑量,直至經痛消失為主。
最後,值得一提,在經痛上,乍看之下,單是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而言,Mefenamic Acid看來是首選,但是,實際上,除此之外,Ibuprofen、Naproxen同是常用的選項。
但是,真的要說的話,在選擇上,一般建議,主要還是取決於用藥者個人的喜好,其中一個,當然是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