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子宮卵巢切除後身體變化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子宮卵巢切除後身體變化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子宮卵巢切除後身體變化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子宮卵巢切除後身體變化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166的網紅生殖醫學博士 朱伯威醫師,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有子宮內膜異位症該如何備孕? 子宮內膜異位症一直是婦產科醫師心中的一塊大石。成為不孕症專科醫師後更體會這是一個良性但卻十分難纏的疾患,但經過好好治療,還是有機會備孕成功🤰 根據文獻統計,子宮內膜異位症發生在大約6%-10%的育齡婦女身上,而可能有高達50%的不孕症婦女有程度不等、位置不同的內膜...

  • 子宮卵巢切除後身體變化 在 生殖醫學博士 朱伯威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9-09 18:24:38
    有 99 人按讚

    #有子宮內膜異位症該如何備孕?

    子宮內膜異位症一直是婦產科醫師心中的一塊大石。成為不孕症專科醫師後更體會這是一個良性但卻十分難纏的疾患,但經過好好治療,還是有機會備孕成功🤰

    根據文獻統計,子宮內膜異位症發生在大約6%-10%的育齡婦女身上,而可能有高達50%的不孕症婦女有程度不等、位置不同的內膜異位症。

    按定義,子宮內膜組織如果出現在不是『正常位置』(子宮肌肉層上,面對子宮腔內),即稱之為子宮內膜『異位』。正常位置的子宮內膜層會隨者生理週期荷爾蒙的變化刺激其週期性增厚,而後若未懷孕準備接受胚胎又會隨荷爾蒙下降而脫落,形成我們所知的『月經來潮』。

    #那子宮內膜異位組織呢?
    一般來說,這些異位內膜組織也受荷爾蒙的刺激而變化,但對於所在位置臨近組織造成的是慢性發炎反應,也不會隨生理期來而脫落。於是我們會看到,內膜異位組織長在子宮肌肉層裡面,形成常聽到的『子宮肌腺症』『子宮肌腺瘤』,長在卵巢,形成『巧克力囊腫(即子宮內膜異位瘤)』。也有在腹腔鏡手術下常見到的骨盆子宮內膜異位症,就是一些散在骨盆腔的內膜異位組織,造成相關臨床症狀。

    多年來也曾經遇過發生在罕見部位的子宮內膜異位症。例如:在直腸呈現大腸癌相關症狀、在肺部造成每個月週期性咳血。甚至有文獻報告發生在鼻腔造成每個月流鼻血的情況,當然這些都十分罕見。

    常見的臨床症狀則有:經痛,經血量多,性行爲疼痛或導致性行為困難,慢性骨盆腔疼痛,以及造成難孕或不孕。

    #為何子宮內膜會『異位』?
    關於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發生理論至今仍不十分清楚。普遍被接受的理論包括:經血順著輸卵管逆流至骨盆腔、免疫系統的問題、基因相關以及經淋巴與血液散佈至少見部位等。

    常見的危險因子則包括了:初經早,停經晚,肥胖等身體接觸較多雌激素的狀態。飲食方面則有研究指出:食用較多紅肉、含反式脂肪酸食品可能有較高機率發生子宮內膜異位症。相反地,攝取較多水果、綠色蔬菜以及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可能降低內膜異位症發生的風險。

    我們常聽說,有內膜異位症,懷孕生產後似乎症狀會改善,所以身旁親友總會鼓勵大家早點懷孕(的確文獻指出懷孕生產次數多以及哺乳時間長的婦女,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比例較低。)

    #子宮內膜異位症造成難孕該如何備孕及治療?
    除了飲食生活型態可以做調整之外,建議若有相關臨床症狀或正在備孕,都應該先至不孕門診諮詢並安排相關檢查(如婦科超音波)。程度不等,位置不同的子宮內膜症可能需要的治療『方式』以及治療『順序』大不相同。

    除了一些荷爾蒙用藥可用注射或口服方式降低子宮內膜異位症狀嚴重度之外,也有些情況是需要手術介入。舉例來說:大家常聽身旁友人因為子宮內膜異位瘤(巧克力囊腫)接受腹腔鏡手術切除,而後施打長效荷爾蒙抑制病灶復發。

    但在不孕症患者可能的治療順序(以試管療程為例)則有可能是先行試管療程取卵做好胚胎後冷凍,而在預計植回子宮腔前再安排相關手術或是長效荷爾蒙製劑的施打以減少內膜異位症對胚胎著床的干擾。

    希望透過仔細的門診諮詢以及相關治療安排,能幫助大家減少內膜異位症在備孕路上的干擾💪🏻

    #生殖醫學博士朱伯威醫師
    #生殖醫學
    #子宮內膜異位症
    #巧克力囊腫
    #備孕
    #懷孕

  • 子宮卵巢切除後身體變化 在 烏烏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7-06 08:16:24
    有 1,221 人按讚

    運動不僅有益健康,對於糖尿病、高血壓甚至癌症患者來說,規律運動更被公認是幫助疾病控制、避免復發的好方法,而這些知識相信也對大家來說早已不新鮮。
    🧐
    但弔詭的是,這個原則一旦套在子宮、卵巢相關的女性疾病時,大家往往改變標準,經常給出「最好不要亂運動」的建議。不少女性深怕自己做錯了什麼、吃錯了什麼導致疾病更嚴重,甚至影響日後生孕功能,也常半信半疑地接受這些限制。

    其實啊!絕大部分的婦科疾病都不會因運動而惡化,只是多了一些細節需要注意。
    這次,就整理女性最常碰到的三種婦科問題,為大家解惑一下!

    1.子宮肌瘤

    Q:每次運動後,經血就爆量,是不是氣血太旺讓肌瘤變嚴重?
    A:不是❌。

    經血主要是來自子宮內膜和供應內膜血管的剝落,靠著前列腺素刺激子宮收縮,幫助經血排出,也藉由收縮的力道達到止血的功能。

    不過,子宮內若長了肌瘤,因肌瘤的質地較原本的子宮肌肉層硬,月經來時,會使子宮的收縮變慢,排出所需的時間也拖得較長。而因為運動會促進子宮收縮,有時候就會將原本排出緩慢的經血順勢一次排出,才會造成運動後,感覺排出的血塊變多了。其實,這並不是運動引發體內大出血導致。

    此外,如果肌瘤位置靠近子宮內膜,因肌瘤會把子宮內膜的總面積撐大,使剝落的內膜和破裂的血管變得較多,經血總量也會比較多。

    注意❗️:
    不過,如果經血量過多,甚至已被診斷貧血,在經期就不適合太喘、太疲勞的運動間歇式訓練、長跑、拚大重量的重訓,避免頭昏、暈倒導致運動傷害。

    Q:有肌瘤的人,運動後不能喝豆漿、乳清蛋白?
    A:可以⭕️。

    根據統計,台灣更年期前的女性大約有一半的人會被診斷出肌瘤。其發生的主因未明,但和雌激素濃度呈正相關。

    因此,有不少人擔心豆漿含的「大豆異黃酮」因屬於植物性雌激素,可能促使肌瘤更大。其實,豆漿含的大豆異黃酮比起內生性的雌激素根本九牛一毛,除非天天喝、且當水喝,否則不太可能影響到肌瘤生成,目前也沒有研究顯示兩者的關聯。至於乳清蛋白、滴雞精,主要成分是蛋白質,根本不含任何雌激素,就更不用擔心了。

    2.骨盆腔發炎
    Q:反覆骨盆腔發炎,我還可練腹肌、做重訓嗎?
    A:可以,但須注意強度拿捏。

    陰道不是無菌環境,但子宮頸平時會分泌粘膜屏障,阻止細菌感染。不過,有時候透過性行為感染到像是淋病、披衣菌、大腸桿菌等較強的病菌,就會造成陰道菌落改變、陰道發炎。這些化膿的分泌物破壞了粘液屏障,讓細菌得以沿著陰道、子宮頸擴散,就會造成骨盆腔發炎。

    急性發作時,女性往往會發燒,下腹痛,這時需要好好休息、服藥,當然不適合再去運動😰。

    討人厭的是,即使復原,有些病菌仍可能無法完全清除,要長達半年才能改善,或甚至躲在子宮頸內伺機而動,一旦免疫力下降時,就復發、反覆感染。

    因此,骨盆腔發炎反覆發炎、還在治療期時,不是不能運動,但要注意強度。不要因過度運動累積太多疲勞(如:一週運動超過300分鐘、追跑速、拼重量等)造成使免疫力下降,加劇發炎反應或復發。

    注意❗️:
    重訓有時會讓腹部痠痛,除了更不舒服外,也會因運動累積的痠痛讓你無從判斷還在治療中的發炎有沒有改善。最好先不要做太痠、或挑戰新的重量。

    3.卵巢囊腫(畸胎瘤、巧克力囊腫)
    Q:搖呼拉圈可能導致卵巢壞死😱?!
    A:有可能。

    卵巢是個漂浮在腹腔、只靠連結韌帶連結子宮固定的器官,一旦長了囊腫(大於六公分的畸胎瘤、巧克力囊腫)就可能因身體劇烈晃動,如跳熱舞、搖呼拉圈,造成韌帶扭轉,影響到供給卵巢的血流,甚至導致壞死。所以新聞上偶爾會看到「九歲童跑跳後腹痛,竟是卵巢瘤打圈圈壞死」或「女大生嚴重腹痛,卵巢膿腫大扭轉緊急送醫切除」的駭人消息。

    我會建議,如果已被診斷出卵巢囊腫,尤其大小已超過6公分的,應避免從事劇烈晃動的運動(搖呼拉圈、跳熱舞)。且因扭轉機率高達15%,可考慮手術切除。

    注意❗️:
    卵巢囊腫一旦發生扭轉,會出現單側下腹痛,合併噁心想吐的症狀,且休息也不會緩解、會越來越痛。如果在運動後出現類似症狀,應立即掛急診檢查。

    烏烏的叮嚀🧐:

    被診斷出肌瘤、卵巢囊腫的朋友們,建議每年定期去婦科門診追蹤。如果暫時不需要手術,沒必要因此不敢運動。只需在每次訓練後多留意身體狀況、生理期來時適時降低強度,一定可以和疾病和平共處💪。

    就醫過程中,雙向溝通也非常重要。因為有時候醫師不清楚妳的運動內容和強度,乍聽之下,當然會先勸阻。這時候妳可詳細地跟醫師說明妳到底在「動」什麼🤔?把你運動後發現的生理變化提出來和醫師討論。如果醫師不建議運動,也問清楚原因是什麼。
    如此一來,醫師才能在疾病之外更全方位掌控你這個「人」的狀況。下次運動時妳也能更自在😜,不必綁手綁腳、充滿擔心或罪惡感。

  • 子宮卵巢切除後身體變化 在 麻醉醫師靈魂所在的地方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3-27 13:49:30
    有 581 人按讚

    幾個星期前我收到了讀者的來信,大概是看了我寫的書,想找我簽名,我發現她是我大學的學妹,才剛要畢業,因為同學要來我們醫院應徵住院醫師,順便來到花蓮

    我們坐在民宿的客廳聊天,聊起現在學校跟以前有什麼不一樣,舊圖書館已經拆除,以前上課的教室“杏樓”也將改建新大樓,她說她以前上麻醉學時,聽洪維德教授講課,就很喜歡麻醉科,我則是感到汗顏,當時杏樓旁邊就是籃球場,上課的時間我大多在籃球場上度過我的青春,只有要點名的時候,才會匆匆地趕回去,人出來混都是要還的,雖然都沒去上課,後來卻選擇麻醉作為終生的職業

    我問起她有沒有上過戴正德教授的課,他是我的啟蒙老師,這些文字、書假如沒有他,大概都不會出版,教授現在還是在學校客座,教生死學跟醫學倫理,我常常想起他對我的影響

    我發現學妹正走過與我類似的青春,我跟她對大學的生活有著共同類似的記憶,她後來寫了一個她當見習醫師時看到的故事,筆觸情感有如“麻醉科醫師的憂鬱”一書,溫柔而真摯

    我由衷地希望她可以繼續寫下去,或者有一天她也會成為一位麻醫,可以告訴我們在成為一位醫者的路上,她所遭遇關於悲傷、失落、眼淚還有愛的故事

    <妳的傷口還會痛嗎>

    我在當見習醫師的時候,有一次在乳房外科照顧 一位30歲的女孩子,她看起來相當漂亮,有一幅精緻動人的五官輪廓,穠纖合度的高挑身材,看起來就不像是一位應該來住院的病人,我打開她的病例,發現她得的是預後最差的第四期的乳癌, 要進來做乳房切除跟重建手術 ,而且腫瘤細胞已經轉移到骨頭和肺部了。術式中有個步驟叫做water jet dissection,年輕病人乳房相較之下緻密許多,操作起來特別難以執行,執刀醫師用盡力氣才勉強分階段完成,對在一旁拉鉤的我而言,看到那種場景,已經要用怵目驚心來形容,不敢想像這個傷口術後會有多痛⋯⋯

    整個手術順利完成了,在她脫離麻醉時,不知道為什麼,平常都只是協助搬病人的我今天特地去握住她的手,那怕只有一點點支持的力量,也不想她覺得刀房太過冰冷孤單,下一幕,著實嚇到我了。

    她醒來後,突然爆出一聲哀鳴,嚎啕大哭,撕心裂肺那種

    我想大概是一路走來太累太辛苦了吧,即使化療讓她的皮膚指甲全部變黑、頭髮掉光,或許都不曾打擊她對抗疾病的勇氣,但是這一次,真的失去了一側乳房,取而代之的是350cc,不屬於她身體組織的矽膠假體。 我緊握她的手說不要緊張,我們陪她去恢復室,這一幕每天晚上都在我腦海中重播著。

    從學長口中得知,這個病人因為發現子宮頸有變異增生的癌細胞變化, 而沒有理會乳房硬塊,晚了一兩個月就診,那時她的男友已經跟她求婚了,她正處於人生最美好的時刻,沈浸在幸福中的準新娘子,據說她知道自己罹癌後,化療有可能會使卵巢細胞發生變異,所以很積極的想要人工受孕,但兩次都流產了⋯⋯刀房裡,大家都知道,以她的狀況,在化療前先選擇凍卵,等到疾病治療到了一個段落,再選擇人工生殖,可能會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

    隔天查房的時後,她很鎮定的告訴我昨天吐了三次,頭很暈,但今天好很多了,我提醒她去廁所一定要有人攙扶千萬不要跌倒了。傷口還會很痛嗎?1-10分大概有幾分呢?我覺得有7-8分,她說。如果想調整止痛藥隨時跟我們說,我們會盡力讓妳不要太不舒服。好的,謝謝妳,她說這兩個字的時後,臉上甚至掛著美好的微笑。

    我只能用這些制式的問答與她互動,我甚至沒有辦法看著她的眼睛,我每看她一眼就好像我經歷了她的人生,失去了自己的乳房,我知道我會承受不住她的故事。我想,她應該不記得也認不出我是昨天握著她的手的跟她年紀相仿的女孩吧⋯⋯

    那天我在instagram上引用了學長“麻醉醫師靈魂所在的地方”書中的一段文字:而身為一個醫生之所以令人痛苦的地方在於,當這些病人告訴你他們的故事之後,你的人生就再也沒辦法回到從前,你沒辦法假裝不知道,你只能看著他們死亡,或者是想像著接下來他們會如何的死亡,而每一個每一個死去或是即將死去的靈魂,他們所說的話,會一直縈繞在你心中,就好像在你的心裡刻下一道道的傷痕,讓你無法忘懷,知道病人背後的故事,權衡如何在他們面前表現出「放心,我們會照顧好妳的」卻又不能過度感性,真的好難,我們能給的就這麼多,但,我們不能幫妳堅強。

    在習醫的道路上,會看到腹水一大包、肝腦病變卻死不戒酒的病人;也會看到不煙不酒無不良嗜好沒有家族史,才29歲就乳癌末期的病人,明明很不舒服很害怕,卻不會把一絲憤世忌俗發洩在醫護人員身上,而且她還是準新娘子。

    怎麼會公平呢?這世界。

    「妳的傷口還會痛嗎?」手術的傷口會隨著時間癒合,但是人生的傷口呢?儘管時間已經過了那麼久了,我還是常常想起那位病人,當她從麻醉的過程中醒來,所發出的那一聲哀鳴,是因為乳房傷口的疼痛,還是因為她所失去的人生,向這個世界所發出的悲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