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子宮切除術後照顧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子宮切除術後照顧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子宮切除術後照顧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子宮切除術後照顧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重點摘要】: ■ 門診: 1. 限制門診,至需要緊急處理的患者或諮詢者,或正在接受治療的患者。 2. 限制醫護人員的人數,以降低全部感染的風險。 3. 考慮限制照護人員至確實需要照顧的病人。 4. 當病患確實有需要時,如有身體或心理上的限制,限制陪病人員一名。 5. 延後所有的追蹤檢查,若資源許...

子宮切除術後照顧 在 Alex Wang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6-03 13:02:43

自從因為子宮頸病變 執行子宮頸前端切除術後 分泌物變得特別的多 醫生說這是修復期的症狀😭 我也開始重新重視私密處的保養 畢竟樓下妹妹每天都黏黏糊糊 天氣也變得越來越熱 上班穿不透氣護士服 我真的十分擔心她又給我壞掉😭 開始入手使用私密處專用洗劑 的確明顯覺得妹妹沒有在尖叫了😂 但是!市面上的大多...

  • 子宮切除術後照顧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5-04 07:30:01
    有 18 人按讚

    ➥【重點摘要】:
    ■ 門診:
    1. 限制門診,至需要緊急處理的患者或諮詢者,或正在接受治療的患者。
    2. 限制醫護人員的人數,以降低全部感染的風險。
    3. 考慮限制照護人員至確實需要照顧的病人。
    4. 當病患確實有需要時,如有身體或心理上的限制,限制陪病人員一名。
    5. 延後所有的追蹤檢查,若資源許可,則轉至遠距問診,直至疫情穩定。
    6. 考慮遠距問診,以允許恰當、安全、及快速的分流。
    7. 考慮延後所有不必要的介入措施。


    ■ 對子宮頸癌病人:
    1. Pre-invasive疾病:根據ASCCP建議,low-grade篩檢可延後6-12個月,high-grade篩檢應在三個月內檢查。
    2. 早期子宮頸癌:若情況允許,可依計畫進行手術。但若手術吃緊,則考慮以下步驟:以CT scan或PET/CT影像,確認疾病期別,延後高風險手術6-8週,或至疫情緩解。對於低風險疾病,在可行的情況下,可考慮簡單的手術。若已可看到腫瘤,則可考慮化療。
    3. 中晚期疾病:考慮低分次放射治療已減少患者到醫院治療的次數。對需要每天到醫院的放療患者,除非需要檢查,考慮遠距醫療。


    ■ 子宮內膜癌:
    1. 低風險患者:對grade 1患者可考慮非手術治療,如賀爾蒙療法。
    2. 高風險患者:對grade 2 or 3患者,可行的話,應考慮子宮切除術及雙側輸卵管切除術,並依風險進行術後管理。在COVID-19的威脅下,進行腹腔鏡應考慮開腹手術的風險。
    3. 晚期疾病:晚期病人應考慮進行切片確診,並作全身性的治療。


    ■ 卵巢癌:
    1. 在疑似早期疾病時,應考慮年齡、家族史、及理學檢查。
    2. 在晚期疾病患者,應考慮進行切片確診,並進行化療直至疫情緩解。
    3. 對已開始化療的患者,考慮延長治療由3個cycle至6個cycle,但是這些患者仍須考慮手術室的資源,及延長化療時間可能增加感染風險。
    4. 對已完成化療的患者,可考慮停止治療。
    5. 對需長途旅行已接受治療之患者,考慮至當地腫瘤科接受治療,或考慮接受遠距治療。
    6. 對復發患者,應根據臨床判斷已決定是否開始新的化療。


    ■ 治療計畫:
    1. 當地患者:可進行影像學及實驗室檢查,並同意醫師以電話討論後續處置。
    2. 遠地患者:考慮在當地進行影像及實驗室檢查並將病歷資料寄給醫師已討論後續處置。
    3. 國際患者:考慮延後國際患者的問診。


    ■ 臨床試驗:
    1. 間的互動。
    2. 除了有治癒機會、較現行治療有延長或挽救生命機會、或目前沒有標準治療選擇的試驗,其他試驗應限制收案。
    3. 對已在試驗中的患者,應持續治療。;但以視訊方式進行毒性評估並以郵件方式寄送藥物。
    4. 若試驗患者感染COVID-19,應將患者自試驗排除並進行治療。
    5. 所有研究人員應留在家裡,並減少研究人員出現在醫院對病患進行追蹤研究。


    ■ 學術活動:
    1. 藉由視訊方式持續進行學術活動。
    2. 持續以視訊會議學習並探索改善照護病患的方式。


    ■ 安寧照護:
    1. 了解病患生活品質的需求、病患生命末期的期待、照顧計畫、疼痛及症狀護理、及照顧者支持仍是醫療團隊的首要目標。
    2. 跨領域合作以盡速確保支持及安寧照顧的需求。
    3. 對門診及住院患者考慮遠距醫療以減低患者及醫護人員感染風險。
    4. 對支持及安寧患者而言,家人的參與是最重要的。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莊淑鈞博士 摘要整理)


    📋 COVID-19 Global pandemic: Options for management of gynecological cancers(2020/03/30)+中文摘要轉譯

    ➥Author:Pedro T Ramirez, Luis Chiva, Ane Gerda Z Eriksson, et al.
    ➥Link: BMJ
    https://ijgc.bmj.com/content/early/2020/03/27/ijgc-2020-001419.full


    #2019COVID19Academic
    衛生福利部
    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
    疾病管制署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 子宮切除術後照顧 在 林思宏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01-11 20:21:12
    有 542 人按讚


    婦科大神,來了
    希望能更全方位照顧每一個需要禾馨的女性
    家人,自己,有婦科問題的
    歡迎來找韓醫師

    禾馨婦科子宮鏡中心
    也將在農曆年後與您見面
    加油

    👨‍⚕️新進醫師介紹👩‍⚕️
    韓健明 醫師
    禾馨民權婦幼診所 主治醫師
    【學歷】
    長庚大學醫學系
    日本琦玉醫科大學國際交換學生
    【經歷】
    台灣婦產科內視鏡微創醫學會秘書長
    台灣林口長庚醫院婦產部微創內視鏡科主任醫師
    台灣林口長庚醫院海扶治療中心主任
    台灣林口長庚醫院達文西機器人手術中心婦科主任
    台灣林口長庚醫院即視即取門診宮腔鏡中心主任
    廈門長庚醫院婦產科副召集人,建立科教研制度,引進人才
    日本川崎市立病院師承子宮鏡大師林保良教授學習宮腔鏡粘膜下剝離式肌瘤切除術
    台灣第一例婦科單切口腹腔鏡手術
    韓國首爾三星醫院師承TJ Kim教授進修單切口腹腔鏡手術
    開展北台灣首例海扶刀(高能聚焦超音波)無創治療子宮肌瘤
    義大利拿波里師承Attilio教授,無痛無麻醉一站式子宮鏡診療
    荷蘭阿姆斯特丹師承Emanuel教授學習無痛無麻醉宮腔鏡Truclear冷刀息肉肌瘤切除手術
    【專長】
    子宮肌瘤,子宮肌腺症,卵巢囊腫,子宮內膜異位症,異常子宮出血,行房後出血,嚴重經痛診療
    擅長單/雙切口微創腹腔鏡手術,達文西機器人手術
    子宮肌瘤、子宮肌腺症的保宮治療(射頻,微波,海扶)避免子宮切除
    經陰道超音波導引卵巢囊腫抽吸以及無菌酒精固化治療
    無痛無麻醉一站式子宮鏡診療(即視即取子宮鏡診療日間手術)
    【門診時間】
    民權院區:每週一、二、四
    怡仁院區:週日(單週)
    【開專責刀】
    民權 周五 09:00-21:00
    ☛網路掛號:https://appointment.dianthus.info/
    ☛個人粉絲專頁:韓健明醫師 公正診療室

  • 子宮切除術後照顧 在 凌淑芬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8-03-11 12:00:00
    有 415 人按讚

    #凌某人閒聊 切除子宮而治癒精神疾病的女人

    露西(Lucie)從小和所有正常的小孩沒兩樣,健康,快樂,無憂無慮,但這一切在她13歲月經來潮之後全都變了。

    每個月,很精準地分成兩半,她其中半個月就像任何平凡快樂的女孩一樣,但另外半個月,她會突然產生嚴重的精神問題──重度抑鬱,焦慮,恐慌,自殘,有自殺傾向。

    每個月只要「時間」一到,她早上張開眼睛,就知道糟糕了,「不正常的日子」又開始了。

    她的父母對女兒嚴重的情緒擺盪束手無策,看了許多生心理醫生都看不好,最後他們不得不把女兒送進專門收治青少年的精神病院。

    可是,一切在她十六歲那年突然有了劇烈的改變。她懷孕了!從她懷孕開始,她覺得自己好像變了一個人,人生很光明,生命超正向,所有那些糾纏她的憂鬱和陰影都不見了!她的精神症狀完全消失,狀況好到她甚至懷孕不久就可以離開精神病院,回家生活。

    可是,直到小孩斷奶之後,一切又回復原狀。她再度變回那個有一半的時間極度神經質、極度憂鬱的病態。

    她看的精神科醫生,有人診斷她是後創傷壓力症候群,強迫症,甚至有的醫生說她是躁鬱症。從她年紀很輕開始,她就在吃一大堆的藥。她覺得自己過得生不如死。

    她也真的試了好幾次想結束自己的生命。然後,在她二十三歲那年,她又懷孕了。

    突然間一切又轉變了,她整個孕期又過得非常快樂,非常健康正常,沒有任何之前精神病的症狀。可是,等小孩斷奶之後,她的精神狀況又回到那個激烈的谷底,而且這次反彈的力道更強,比她以前的狀況都還糟。

    她對自己的病況很無助,她知道自己一定哪個地方有問題,可是她不曉得該怎麼辦。所有醫生只能治療她的症狀,但找不出原因。

    事情的轉捩點是她丈夫有一次無意間說了一句話:在妳經期沒來的那段時間,我都得小心不要惹毛妳。
    她自己突然一楞,回想她整個成長過程,開始看出一些端倪。

    每次從月經來的那天起,她就會變回「正常人」,開朗快樂,很好相處,可是等經期過去,她就會彈回那個極度躁鬱的自己。涇渭分明到她自己都特地把一些重要的日子,例如婚禮,安排在她經期來的那幾天,因為她知道那個時候的她才有辦法應付這些事情。

    她覺得她的精神症狀和她的荷爾蒙必然有某種關聯。以前是以為精神病造成她荷爾蒙失調,現在她懷疑可能是反過來,她荷爾蒙失調造成她的精神疾病。

    她把她的想法告訴精神科醫生,可是醫生只是付之一笑,說醫學上沒有這種事,沒把她的話當真。就在她覺得很絕望的時候,她丈夫鼓勵她不要放棄,再找其它專家諮詢看看。

    就這樣她努力良久,終於找到一個精神醫療小組願意跟她一起找出原因。

    他們決定讓她吃藥,先停止月經。如果月經停止了,她的荷爾蒙不會再高高低低,而她的精神狀況也沒惡化,那就表示她的懷疑是真的。如果中止月經還是沒有任何改善,那顯然病因就不是她以為的這個。

    露西決定試試看。在她剛服藥的前半個月,她形容那種感覺簡直生不如死,她說不出來,就是覺得非常難受痛苦。
    可是,奇跡發生了,等她熬過那半個月之後,突然間,她所有精神症狀通通不見了。她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一點都沒有感覺自己的情緒面臨以前那樣激烈的波動起伏。

    在她吃藥停止月經的那幾個月,她都活得像個「正常人」。

    醫療小組因而找到她真正的病因。她患有重度的「經前煩躁失調症」(Premenstrual dysphoric disorder, PMDD),這是一種極度嚴重的經前症候群(PMS),會隨著荷爾蒙的起伏而影響患者的精神狀態。

    最後醫療小組寫信給她的精神科醫生,建議她需要看的是婦產科,而不是精神科。露西終於找對方向了!

    婦科這裡的建議,唯一一個治療她的方法是做全子宮切除術(拿掉子宮和卵巢)。本來露西一直打算再生第三個小孩,可是她很清楚,如果她停止吃藥,回復到以前的自己,她可能撐不到懷孕生小孩,就已經死了,這種精神狀況已經不是她憑意志力可以控制得了的。

    最後,露西在二十八歲那年,決定拿掉自己的子宮和卵巢。

    在全子宮切除術完成之後,她形容自己好像變成一個全新的人。現在她就是個普通的女人,有能力照顧自己的小孩,情緒穩定,家庭生活變得更幸福美滿。

    「這就是普通人過日子的感覺嗎?他們不曉得自己有多幸運,我永遠不會把這種平凡的生活視為理所當然。」她說。

    #天下事無奇不有
    #祝福妳露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