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如何應付嫉妒 心重 的人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如何應付嫉妒 心重 的人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如何應付嫉妒 心重 的人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如何應付嫉妒產品中有1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8,542的網紅DJ 芳翎,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03/02 星期二 絕對音樂】 「不要嫉妒別人得到的比你多,別人總在你看不見的地方加倍努力。 人生,須有一開始的苦心經營,才會有最好的不期而遇。 不要埋怨別人讓你失望了,或許是你自己期望太多了。」 SO~~給時間一點時間,讓過去的過去,讓開始的開始。 記住一句話:不要跟眼界...

如何應付嫉妒 在 革命開始的時候躺下來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18 20:36:52

❨ 畢業季 ☽ 很快地,你會開始懷念那一切。 不必細數一圈圈的脖紋,喝半糖珍奶是污辱珍奶的行為,罪惡感尚未長大到佔有睡眠,誰在乎喝到底宿醉會發生什麼事。 那時,我們只計較一根與另根頭髮的分岔,鑽研怎樣解開女孩子的內衣,思考自己是否可以接受男孩子打完籃球以後的汗水味。 我曾反覆背誦...

如何應付嫉妒 在 奶媽 Naima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4-04 14:01:02

【《今際之國的闖關者》:很多事情,往往是要從「和人相處」中頓悟】  繼《后翼棄兵》之後,近來 Netflix 有部日劇《#今際之國的闖關者》再度令我驚嘆。  《今際之國的闖關者》僅上線 3 天,即空降日本和台灣排行榜冠軍,被日本網友稱為「年度神劇」,順勢捧紅劇中男女主角「山崎賢人」和「土屋太...

如何應付嫉妒 在 POPA Channel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4-21 14:13:33

#繪本教會我的事:#嫉妒很平常 文:Hey mama⁠ ⁠ 「婆婆,我覺得公公錫細佬錫到有啲『過咗龍』...」⁠ ⁠ 這句話,是我姨甥女八歲時向我媽親口說的。根據我媽的轉述,父親當時一直跟姨甥仔玩騎膊馬,冷落了身旁的外孫女。⁠ ⁠ 對於家中有多過一個孩子的父母,如此場面大概毫不陌生。從小,長輩就教導...

  • 如何應付嫉妒 在 DJ 芳翎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3-02 15:47:36
    有 233 人按讚

    【03/02 星期二 絕對音樂】

    「不要嫉妒別人得到的比你多,別人總在你看不見的地方加倍努力。
    人生,須有一開始的苦心經營,才會有最好的不期而遇。
    不要埋怨別人讓你失望了,或許是你自己期望太多了。」
    SO~~給時間一點時間,讓過去的過去,讓開始的開始。
    記住一句話:不要跟眼界不一樣的人爭辯……


    下午4:00-6:00
    「絕對音樂」~~ON AIR))))))
    把耳朵借給我,
    芳翎和你/妳分享~~

    趕快下載南投廣播的APP,一起加入我們的行列!

    *************************
    【阿德勒:勇氣就是, 覺得「自己有能力,有價值」】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有時候是因為工作、人際關係、夫妻關係或親子關係;或許可以說,人生就是一連串的困難。當我們遇到困難時,有兩種選擇,一是面對困難,二是逃避困難,後者又稱為優越自卑情結、自卑情結,而且我們已經看過困難的無限種變化。
    問題是,選擇用自卑情結來逃避困難,不但無法解決,還會促使自卑感愈來愈膨脹,永遠也無法逃避這問題,所以只能選擇面對。那麼,該如何做呢?阿德勒說,擁有「勇氣」。
    阿德勒認為:「我只有在覺得自己有價值時,擁有勇氣;也只有在我的行為對共同體有所貢獻時,才會如此覺得。」也就是說,勇氣就是一種認為「自己有能力、有價值」的感覺。換言之,就是一種「自己可以解決課題,對他人有貢獻(有能力),而且感覺自己身處在周遭都是夥伴的情況(有價值)。」遂萌生「(既然別人做得到的話)我也做得到」的信念,得到面對困難的力量。
    擁有勇氣才能面對困難,不再逃避。
    有勇氣的人,擁有成功。缺乏勇氣的人,只會愈來愈墮落。
    阿德勒學派最常引用這個小故事。
    某個男人在派對上正想打進一群人的圈子時,大家開始聊起藝術方面的話題,像是梵谷、雷諾瓦、高更等知名畫家,結果完全插不上嘴的男人覺得很難為情。那麼,他隔天會採取什麼樣的行動呢?
    阿德勒學派這麼認為,如果男人有勇氣的話,他會去圖書館,正視自己缺乏藝術方面的知識,以致於無法融入團體的尷尬經驗。
    相反的,倘若他缺乏勇氣的話,搞不好會給自己找藉口:「藝術什麼的實在很無趣,懂這種東西也不能當飯吃,充其量只是有錢人的休閒趣味。」像這樣貶低對方,不知努力,自我感覺良好。阿德勒心理學將這種心態稱為自我合理化,或是價值貶低傾向。那麼,男人究竟是幸還是不幸?答案顯然很清楚。
    阿德勒認為:「成功是一種來自於勇氣的東西,心理諮商這份工作是將絕望感變成希望,收集完成一件有意義工作的能量。」
    要想成功,要想變得幸福,就要有勇氣。
    有勇氣的人,不但可以解決自己的課題,還能對他人有所貢獻,而且不會依賴、支配他人。
    有勇氣的人,不但可以解決自己的課題,還能幫助他人,對他人有所貢獻。
    缺乏勇氣的人,只會將自己的課題推諉給別人,不想設法解決。
    這種人不覺得自己「有能力、有價值」,只想著自己「無法解決課題」,所以為了逃避失敗,逃進自卑情結的深淵。
    阿德勒認為有勇氣的人,就是「普通人」、「正常人」;「正常人擁有十足的能量與勇氣,應付人生的課題與困難。」所以正常人可以靠自己解決人生課題。反觀缺乏勇氣的人,為了「逃離自己的課題」,而「試圖榨取別人的協助,像是友情、勞動、愛(中略)」;足見從一個人能否自行解決自己的課題,就能知道他是否擁有勇氣。
    然而,勇氣的量經常變動。筆者回顧自己一路走來的人生,也是有時有勇氣,有
    時缺乏勇氣。一時的勇氣不足,也會讓自己躲進自卑情結的深淵。這時,一定要提醒自己補足勇氣(方法容後詳述),才能解決課題,對他人有所貢獻。
    缺乏勇氣時,提醒自己補足勇氣,面對課題。
    有勇氣的人,總是一派自然從容。因為他們相信自己「和別人是夥伴關係,可以解決自我的課題」,所以即便遭遇困難,也能從容以對。
    阿德勒認為缺乏勇氣的人、情緒不穩定的人「總覺得自己周遭都是敵人」,所以總是處於緊繃狀態;因為覺得周遭都是敵人,自己無法克服困難的緣故。
    相反的,有勇氣的人總是「一派自然從容」,感覺周遭都是夥伴,自己可以克服困難。
    由此可見,有勇氣的人不單是樂天派、樂觀之人,也會有遭遇「困難」、「不順心」的時候,卻能從容以對,並且對於面對困難有所「覺悟」,具有強韌意志力。
    阿德勒認為有勇氣之人的另一個特徵是「很自然」,「不但表達方式很自然,態度與走路方式也不會刻意矯作」。「唯有有勇氣、有自信、懂得放鬆的人,才能正面積極地面對困難,不會恐慌。」我們都需要有勇氣,心情輕鬆地享受人生。
    檢視自己是否懂得放鬆、常保平常心,保持最自然的自己。
    有勇氣的人,也會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無論是在職場、還是和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都能和別人打成一片。因為他們不只在乎自己,也懂得關心別人。
    只要「看這個人的人際關係」,就知道他是否有勇氣。具體來說,就是看這個人是否「容易結交朋友」。
    有勇氣的人有勇氣的人,將周遭的人視為夥伴,可以輕鬆與人為友;無論是在職場還是私生活都有良好的人際關係。
    反觀缺乏勇氣的人,因為總是與周遭的人為敵,很難與人為善,所以無論是在職場還是私生活,都無法經營出良善的人際關係。
    阿德勒認為這與一個人「對於周遭的關心度」有關。缺乏勇氣的人,滿腦子只在意「別人怎麼看待他」,不太關心別人,人際關係自然不順遂。
    相反的,有勇氣的人懂得關心別人,不會只想到自己,所以他們始終擁有良善的人際關係;換言之,「具有共同體觀念的孩子,比較容易結交朋友」。
    你是否擁有好人緣?這也是種測試一個人有無勇氣的指標吧。
    輕鬆與人為友,凡事不要想得太複雜。

    (文章來源:https://www.knowledger.info/2019/03/06/brave-is-that-u-think-you-r-valuable/amp/?utm_source=line_post&utm_medium=postlink&utm_campaign=20210226)

    ***************************

  • 如何應付嫉妒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1-25 07:15:00
    有 940 人按讚

    父母、祖父母、師長、學校教練,都可以成為男孩生命中的貴人——
    幫助敏感的小男生指認情緒訊號,並協助壓抑的大男生正確處理情緒。

    【1-3歲男孩/指認自身情緒】
    當學步兒生氣亂丟東西,父母就這樣回應:「你可以生氣,但不能亂丟東西喔。」幫男孩指出他的情緒,並教他怎麼表達:「你可以告訴我你森七七喔。」但首先,父母要幫助孩子「指認情緒」——生氣、開心、難過、害怕、失望等等。

    【4-7歲男孩/談論自身感受】
    這個階段的男孩較常被帶出門,與人互動。父母最好每天跟兒子做「談論感受」的練習,讓他們知道自己有情緒是正常的,而且自己的感受是重要的,不該被忽視。無論碰到什麼事,都可以問他:「對於……你有什麼感覺?」「你的感受是什麼?」

    【8-11歲男孩/理解他人情緒】
    這時期男孩發展出更高層次的認知能力,可理解他人的立場。要引導男孩理解自身情緒的複雜性,以及怎麼回應他人的情緒。可用第三人作為話題來對談,探索孩子的感受或反應。方法很簡單,詢問「假設發生了什麼,那誰誰誰會有什麼感受?」

    【12-15歲男孩/性別意識形成】
    這個階段,男孩通常會在他人面前隱藏自己的情緒和情感。青春期的男孩深受社會「性別角色」制約,父母應引導他們質疑和反思性別刻板印象。與孩子一起看電影、影集、動漫、電視節目,跟他討論:「你覺得在現實生活中,男生真的是那樣嗎?」

    【16-18歲男孩/接軌成人世界】
    這是男孩人生的轉捩點,就要邁入成年世界——對大學感到興奮,對當兵感到不安,對考不上理想科系感到挫折。不論發生什麼,重要的是幫他指認情緒:「對於……你有什麼感受?」此一時期,只要「保持溝通管道暢通」就夠了。大男孩若知道自己能隨時與父母或師長暢談任何人生大小事,他們絕對會滿心感激。

    摘錄自《#男孩情緒教養》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早安:

    昨天的贈書直播,談到靜心冥想,能陪伴自己的情緒。其實坊間也有類似的方式,幫助男孩面對自己的情緒。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videos/2990344057853498

    我猜,這張圖不只可以拿來思考男孩,對女性也會有些助益。情緒管理能力,也是心理韌性的核心構成。

    祝願您,懂得表達生氣,也能理解他人的情緒!

    ... ... ... ... ... ... ... ... ... ... ... ... ... ... ...

    【文/ 瑪麗・寶絲林區】

    教導與學習健康的表達憤怒

    憤怒是個訊號,訴說某種心理層面或具體的威脅迫在眉睫,這個威脅也許是真的,也許只是主觀感受,但恐懼往往是憤怒底下的主要本質。這股恐懼,啟動體內「打或逃」的生化反應,但男孩卻進退兩難,若他們已自認是力量客體,就不能感到被威脅……不能感到害怕(「無懼」標誌再度飛揚)。仔細想想,這是非人性的困境……面臨威脅,卻不准感到恐懼。某個程度上我認為,這種斷離(disconnection)造成恐懼、憤怒、攻擊的整個循環。

    ■ 打破「恐懼→憤怒→攻擊」循環

    雖說人會因各種原因生氣,像是受挫、太累、嫉妒等等,我從許多男孩的氣惱中卻看到一種慣性,一種由未被處理的恐懼、被放大的怒意、攻擊性的行為形成的循環,一種男孩跟他人不斷產生的循環,我稱之為恐懼→憤怒→攻擊循環,看來是男孩生理和文化制約(要成為力量客體)衝擊所導致。無論在任何年紀,人體對恐懼的反應都相當可預期,憤怒就在其中。從這角度觀之,憤怒其實是一種自我防衛,保護我們免受真實或想像的威脅。

    大部分情況下,男孩並不需要捍衛生命,不需要腎上腺素貫穿全身,衝動到使他們能留在原地(愚蠢地)跟張著血盆大口的老虎對幹,或(比較聰明地)轉身逃跑。男孩在大部分的情況只需應付心理上的威脅,但如果他們不被准許感到恐懼,之後又如何意識危機已然解除?

    ■ 中斷循環

    了解是什麼啟動憤怒,你就知道可從這個「恐懼→憤怒→攻擊」週期的何處切入;至於先從哪裡切入,我認為那不重要。如你所見,任一切入點都有機會造成改變。若要完全避免攻擊產生,一警覺到恐懼感便即切入,那是打斷這個循環第一個時機。舉例來說,當一個男孩留意到自己遭受貶抑或心理上的威脅,他可以判斷(如果他重新審視局勢)狀況實非如此,他可以自我對話,告訴自己並沒有受到威脅,他很安全,不需要升起攻擊性。

    或者,即便重新審視了自己的恐懼也無法按捺怒意,在他體認自己發火了或升起攻擊欲望的數秒之後,又是打破循環的時機。若他重新審視那攻擊欲望,知道自己並不想傷害誰,即可選擇走開,無須動手(同理心絕對有助於男孩打破這種循環)。

    整個過程中要能隨時打破此循環,男孩必須能體察自己在一種敵對狀況升起的感受。一旦意識自己心跳飛快或者臉上發熱,在採取任何行動前,他可以選擇走開平靜下來。清楚意識,認識憤怒造成的身體反應,有助於男孩穩住自己。若能留意身體這類重要信號,他們就有時間思考,而非根據直覺行動。

    我們稱為憤怒的情緒,有許多相同的生理特性,而因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我們也可了解個人反應會有差異。因此,在共通的生理特性之外,憤怒也可表現出各種不同形式。

    ……

    憤怒的生理機制

    學者們為了解人體在感到憤怒時有哪些反應,做了不少研究。腎上腺素顯然在其中扮演重要推手,或者,就像卡蘿.塔芙瑞斯(Carol Tavris)於《憤怒:遭曲解的情緒》(Anger: The Misunderstood Emotion)中形容的,腎上腺素是「怒火的燃油」。它跟去甲腎上腺素並肩,告訴我們要打還是逃,兩者似乎也跟憤怒恐懼之感有關。這兩種荷爾蒙似乎功能類似,只是數量有差,各自影響不同的大腦─情緒─行為迴路。

    自主神經系統與腎上腺素和內分泌系統的溝通,主要憑藉這些荷爾蒙與其他壓力荷爾蒙。想了解更多情緒生理構造,請見第一章或找一本好的解剖學或生理學教科書來了解。大腦每個部分幾乎都控制很多行為;行為的產生,是靠著許多荷爾蒙跟神經傳導物質合作。以憤怒及恐懼之情而言,確實如此。

    ■ 憤怒的感覺不等於憤怒之情

    如上所言,腎上腺素及去甲腎上腺素應該頗影響憤怒的感覺。若大量分泌,可能引發這些徵候:心搏快速,胃中翻攪,胸口或臉龐發熱,小腿肚或二頭肌緊張。這些激素由腎上腺釋出,由大腦指揮它們「告訴」身體做好準備。然而,這種憤怒的感覺,並不等於憤怒之情。

    實驗室研究顯示,一個人即便注射腎上腺素,也不見得會感到憤怒,但會有生氣的生理感受(亦即心血管變化)。換言之,僅憑生理上的改變,憤怒的感覺不會變成憤怒情緒。若把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的其他功能也考慮進來,更可以理解憤怒之感與憤怒之情的區別;開心、嫉妒、焦慮、興奮等情緒,應該也受腎上腺素與去甲腎上腺素影響。

    分泌去甲腎上腺素和腎上腺素,是人體對緊張的部分反應,例如:疼痛、運動、藥物刺激(咖啡因、酒精、非法或處方藥物),及有威脅性的壓力源(受到喝斥、要演說、跑接力賽跑最後一棒)。過於放鬆或無聊狀態,也可能釋出這兩種激素。身心自在專注時,釋出的量最低,因為身體無須進行化學制衡。感知威脅就不同了,恐懼與憤怒的情緒啟動會發生化學作用。所以說,你的認知讓你能區別憤怒的生理機制與情緒。

    .

    以上文字摘錄自
    《#男孩情緒教養》
    引導他好好說話,遠離恐懼、憤怒、攻擊行為
    👉「大雁出版基地」官方蝦皮:https://bit.ly/2MnUqtd
    👉博客來:https://bit.ly/3aUpISy

    橡實文化
    https://www.facebook.com/acorn.international.publishing

    .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 如何應付嫉妒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12-22 12:14:23
    有 332 人按讚

    【《今際之國的闖關者》:很多事情,往往是要從「和人相處」中頓悟】

    繼《后翼棄兵》之後,近來 Netflix 有部日劇《#今際之國的闖關者》再度令我驚嘆。

    《今際之國的闖關者》僅上線 3 天,即空降日本和台灣排行榜冠軍,被日本網友稱為「年度神劇」,順勢捧紅劇中男女主角「山崎賢人」和「土屋太鳳」。

    伴隨周遭好友敲鑼打鼓下,我被推坑了,一發不可收拾地熬夜看完。

    20 年前,不曉得大家是否記得經典神片《大逃殺》?

    如果你喜愛《大逃殺》,那麼《今際之國的闖關者》應該很合你的胃口,且這部劇還結合早期《奪魂鋸》的核心,即是讓人們通過對「死亡」的威脅,以恐懼喚醒他們對「活著」的渴望與美好。

    /

    《今際之國的闖關者》的男主角名叫「有栖良平」,成天渾渾噩噩地打電動,沒有遠大目標和夢想,不認為生命有什麼值得追求的意義。

    唯一讓良平感到開心的,就是他有兩個好兄弟「苅部大吉」與「勢川張太」,三人每天在東京澀谷瞎混耍廢,日子過得倒愜意。

    某天,三個青少年和往常一樣在澀谷閒晃,為躲避警察追捕藏進男廁,未料從廁所出來,東京居然變成空無一人的城市,原來他們被傳送到一個異世界「今際之國」,若想回到現實生活,得先經過一道道遊戲關卡。

    他們過沒多久就發現,今際之國中的每個遊戲都是「拿命在玩」。玩家們破關後會拿到「簽證」延長生存天數,但隨著簽證到期,若玩家們沒有報名下一場遊戲,就會被殺死。

    講明白點就是:他們必須一直玩生存遊戲,破關之後還有下一關,遊戲貌似遙遙無終點。

    一旦在遊戲中死亡,就是真正死亡,無法回到現實人生。

    /

    但凡鬥智、闖關類型的題材,大抵都是描繪人性百態,以及玩家們為生存不擇手段的醜惡面,日本向來就是很擅長這種「探索善惡邊際」的故事。

    《今際之國的闖關者》些許不同的是,比起強調人性之惡,它更著墨在人與人之間如何互相幫助和信任。

    縱使難免有人性醜惡的拉踩,可最終都會讓你看到每位要角背後的不得不,以及他們如何從一關關的生存遊戲裡,梳理出自己「還想要活下去」的理由。

    男主角有栖良平,上頭有個優秀弟弟,使他不受父親待見,總覺得再怎麼努力都沒用,連試都不想試,變成惡性循環,陷入虛無主義的茫然。

    直到參加今際之國的生死遊戲,步步成功闖關,加上好友們的鼓勵與付出,良平慢慢找回生存價值。

    他驚覺原來自己是個有用的人,且哪怕再如何灰心喪志,背後依舊有人願意抓住自己,相信自己能夠爬起來。

    甚至,他們還願意為自己犧牲生命。

    除了男主角良平,女主角「宇佐木柚葉」也一樣。

    父親遭到媒體抹黑,之後不幸墜崖過世,幸好從父親那裡習得高超的攀岩技巧,靈活的身手,讓宇佐木柚葉尚能應付今際之國的刁鑽遊戲。

    宇佐木柚葉起初是個「只相信自己力量」的人,和男主角有栖良平「不相信自己力量」恰好是對照組。

    然而,相信自己或是不相信自己,《今際之國的闖關者》到頭來就是讓你理解:

    是呀,靠自己很重要沒錯,但如何「意識」到己身價值,有時候是需要透過「關係」慢慢摸索跟頓悟的。

    /

    事實上,每個人出生就已經有價值了,根本連找都不需要找。

    可惜地是,人類常常因為比較、嫉妒、自卑等原欲,令我們看不到自身閃光點,通常遇到這種「看不見自己的好」的人,你和他們講再多心靈雞湯、鼓勵他們要愛自己都沒用。

    若無具體方法,理論都是治標不治本。

    如何感受到自己的好?

    這部《今際之國的闖關者》給出一個方法:和他人建立友善連結,從團隊合作中看見自己的優勢、從中肯定自己。

    「今際之國」裡頭有四種類型的遊戲,分別是體能型黑桃、智力型方塊、心理型紅心,以及綜合型梅花。

    看起來複雜,但我發現不管哪一型,到頭來只有一個關鍵:如果沒有團隊合作、彼此幫忙配合,絕對無法破關。

    就連象徵「玩弄人心」的紅心型遊戲,最後一集同樣讓大家明白,若每個玩家都願意彼此相信,一起好好推理,再困難遊戲都有破關可能。

    /

    人是群居動物,注定無法獨善其身。

    你認為很多事情單幹就好,但天道循環,縱然心志再堅強的人,依舊會出現令他們感到無助的時刻。

    人生到頭來都得靠自己克服心魔,但溫暖、情愛、善意這種形而上情緒,確實只有「和人相處」時才能獲得展現。

    這讓我想到婚姻破碎的黛安娜王妃,她最終寄情慈善,從人民那裡得到療癒,應該就是這種感覺吧?

    回到《今際之國的闖關者》第一集,好友苅部曾沒頭沒尾地告訴良平:「能活下來的一定是你,別再跟我們鬼混了,好好生活吧,你做得到的。」

    這句話不是安慰,正是出於苅部對好友純粹的信賴,而我相信,他絕對看見了良平的優點。

    所以,請別再抱怨自己沒用跟沒人愛了。很煩,不要這麼玻璃心。

    看看《今際之國的闖關者》吧,你絕對有價值。

    /

    原文刊載 : #Adaymag

    https://www.adaymag.com/2020/12/19/netflix-alice-in-borderland.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