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篇奇幻文學作品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奇幻文學作品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PamelaHuang (Pam)看板Fantasy標題[討論] 奇幻文學的價值時間Tue Ju...
奇幻文學作品 在 XXY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24 08:15:39
【梗你評電影】《綠騎士》The Green Knight | 綠色是自然和死亡的顏色 || PODCAST XXY + JERICHO . 歡迎收看/收聽【梗你評電影】單元,我們每個禮拜透過討論的方式來解析、評論電影的優缺點,讓你看電影更有梗! . ▶ 收看YouTube影像:https://yo...
奇幻文學的價值
精簡結論:
1.透過另一個世界體系反射出現實世界的尖銳議題,
藉此在讀者與所探討的議題中創造適當的距離,鈍化其菱角,
使讀者不會因為感受到既有價值受威脅而放棄閱讀。
2.藉由奇幻世界自由的設定,讓某些哲學探討更形象化的實現,
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銳化某些現有世界既存但不太明顯的道德兩難。
3.人類想像力的發揮,藉由另一個世界的創建讓想像力發揮到極限,
同時也可以藉由不同世界的設定跳出既有的思考框架,發現新的可能
4.給在現實生活中失意的人們帶來心理安慰。
(而只要別過度影響現實生活,我不認為這是逃避現實的舉動),
藉由"造英雄"的過程,使人們重新找回內在價值感。
以下完整版,原本只想對"Escapism"的批評作出反駁,
後來舉例太多(或者也可以看成另類的小說推薦?)
一不小心爆字數了,還請大家海涵
最近思考的問題是:奇幻文學到底有什麼價值?
在魔戒與哈利波特的旋風靡捲全球後奇幻文學開始吸引主流的注意,
而最近HBO改編的冰與火之歌影集更是讓大眾對奇幻文學有了新的認知。
不過這股狂潮會不會只是一時的"Fad",
亦或是代表著奇幻文學的地位逐漸被主流所肯定,恐怕仍有待商榷。
畢竟魔戒與冰與火這兩部作品之所以能受大眾所喜愛,
恐怕跟電影與影集的推出有很大關係。
而由於影視作品而去找尋原著閱讀的粉絲是否會因此喜歡上奇幻文學,也是一個問題。
在過往,奇幻文學一向被視為青少年的英雄遐想,
沒有太深刻的意義,難登大雅之堂,是種不入流的文體。
更不幸者,奇幻文學甚至常常被套上"escapism"(避世主義,逃避現實)的刻板印象。
而書店裡充斥著書架,
有著低劣包裝及封面上幾個搜首弄姿的童顏巨乳美女的所謂"奇幻作品",
對於奇幻文學的惡名更是有加劇的作用。
或許是因為奇幻世界有著與現實世界不同的架構,
所以十分方便YY小說的作者來自圓其說,
使讀者接受為何一個現實生活中形容猥瑣毫無美德的無賴可以在此世界中名利雙收,
也間接導致奇幻文學總是令人聯想到這些低俗的作品,
而其讀者則被視為無法面對現實的殘酷有著脆弱心靈的魯蛇。
但是個人以為現實的殘酷並非必定要藉由架構在現實世界使得彰顯,
而人性的探討在某些時刻,藉由奇幻文學的鈍化柔焦後,更能被一般人接受。
(1)Prince of Thorns(荊棘王子)
這部小說的主角是一個罪犯,故事一開始讀者看見的是一個強盜在洗某個村莊,
其間充滿了各種粗鄙的話語以及對女性的意淫。
而其全書更是充斥著類似的暴力與性自主妨礙的情節。
但是最奇怪的是本書的主角其實是該國的王子。
在接下來的故事中,作者透過其精湛的心裡描寫,
讓讀者得以從王子的過往而理解為何今天他會成為這樣一個反社會人格者。
(2)Melusine(巫城記)
主角之一是一個半瘋的大法師。
這位法師在過去曾是男妓並飽受虐待與屈辱。
但在他成功之後竟也成為加害者,花錢去最髒亂的妓院找尋可供玩樂凌虐的受害者。
同時他又深受此種行為的折磨,而背著自己的愛人到某位權貴的臥房中受其凌虐玩樂。
這複雜且某種程度上令人作嘔的心態在作者的筆鋒下透著一股淡淡的哀傷。
(3)American Gods(美國眾神)
尼爾蓋曼的成名作,全書對於美國當代的許多問題透過擬人化的神而形象化的凸顯出來
上述幾部作品,其所處理的議題都是飽受爭議的。
但是由於披著奇幻的外衣,發生在一個與我們所處不同的世界,
因此其刺目的程度稍稍鈍化。但其所呈現的人性依舊不減尖銳。
在現實生活中,你我恐怕都不樂意去接觸這些社會最黑暗的一面。
有誰想去理解一個罪犯,一個反社會人格者,他為何會去犯罪呢?
簡單的把他想成某種怪物,變態,認定他們是天生便與眾不同豈不是容易的多?
而過去受虐者反而成為施暴者的故事在現實生活中雖多有耳聞,
但多數人也不願深入去理解其心理過程。
畢竟說著"你過去的遭遇縱然令人同情,但這不能成為你傷害別人的藉口"
這樣子聽起來高尚的話要簡單多了。
而被虐者的心理狀態恐怕也是多數人避之唯恐不及的,
喜歡被鞭打辱罵?要不是變態就是自尊低落。
這樣簡單粗暴的評價總是更受歡迎。
而對於當代價值觀與亂象的批判,恐怕也不是人們所欣賞的,
畢竟有誰想聽作者對自己訓話呢?
也因此,藉由奇幻文學的轉化,將這些議題搬到一個完全不同的時空,
或是透過一個形象化的暗喻,允許讀者在閱讀時與這些穢黯保持一定的距離,
使讀者在閱讀時更能感到置身事外,而不覺得既有的傳統價值理念受到威脅甚或是批判,
但在閱讀同時也更深的理解了這些黑暗的議題。
同時,有某些特殊的道德爭議或哲學情境,
透過奇幻文學這樣自由無拘束的世界設定,將允許作者做出更深刻更尖銳的討論。
(1)Prince of nothing(烏有王子)
此書將絕對的理性,一種部分哲學家心目中的超人完美的人,形象化成本書的主角。
同時又創造出另一個特殊種族,暴躁充滿原始的衝動與活力,來代表純粹感性的狀態。
全書透過這兩股主要力量的衝突,
而更精確的顯現出人性,一種理性與感性交融的狀態,有多麼重要與珍貴。
(2)Runelords (符印傳說)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聽見財團的剝削,強國對弱國的剝削。
但是這在"市場運作機制"這個論點的合理化下,卻又似乎顯得不再難以接受。
除非我們是活在東南亞某些困苦的漁村,
親眼看見自己國家肥美的漁群被大量捕撈賣往海外,
但許多漁夫甚至買不起冰箱來保存漁獲,
否則一般人實在難以想像市場運作機制可能造成多嚴重的不公。
而在Runelords這系列中,作者巧妙的安排了一個特殊的魔法體系:
人們各有"智力,美麗,聽力,視力,速度,耐力,聲音"等等能力,
而這些能力可以透過魔法儀式轉移,但必須得到被剝奪者真心的同意。
因此接收者將享有更多能力,而給予者將終生被剝奪這項能力直到死亡。
比如:被剝奪智力者將退化到3歲小孩的智識,被剝奪美麗者將變的醜陋不堪
剝奪速度者移動困難,剝奪力氣者只能躺在床上猶如癱瘓。
而擁有人民所奉獻的無數能力者就叫"Runelords"。
在書中還出現某些貧困的家庭請求施法者將全家的美麗都賦予在某位女兒身上,
希望女兒嫁進好人家而能供養全家等殘酷現實的情節。
這本書很大程度上的銳化了強者對弱者的剝奪,
因為所有這些能力被剝奪後造成的效果都是立即且明顯的,
於是書中也得以探討究竟強者對弱者有無照料義務?
而一個人對他人剝奪的限度又在哪裡?
難道只要心甘情願的交換就是等值交換?
(3)The Chronicles of Thomas Covenant the Unbeliever
在以往的英雄史詩故事中,被稱做英雄的主角,
不是英明神武,就是具備其他能擔任英雄的條件,
最重要的是,他們最起碼在表面上都是為某個信念而戰。
然而 Unbeliever 的主角完全顛覆此一形象與概念。
Thomas Covenant在一開始就完全否定了奇幻世界的存在,將自己定位成「莫信者」。
他在奇幻世界 The Land 的所做所為,
也完完全全背離任何足以稱為「英雄」人物的最低限度標準。
(以上簡介摘自:科幻國協毒瘤在臺病灶)
如同前述,正由於主角壓根兒不信自己進入了另一個世界,而認為自己一直處在夢中,
所以他做了很多非常齷齪甚至讓許多讀者反胃而無法再閱讀下去的事情。
但這也突顯了一個道德議題:在一個"無父親的世界",
也就是沒有任何權威來告訴人們是非對錯的世界,
人們是否就可以為所欲為?
若是在一個虛幻的不真實的世界(但裡面的一切感覺無比真實),
那是否就可以恣意傷害他人做出嚴重違背現實世界道德的事並不受責難?
從這位Unbeliever由於某些過分行徑而承擔某些他本欲逃避的責任來看,
作者似乎是認為即使是在一個沒有權威,
人們必須獨自蹣跚的在世界追尋而沒有一張地圖(社會規範)給予指引的情況下,
還是有些道德底線不容踰越,並將招致後果。
以上幾部書,若不是"奇幻"小說的特性,賦予作者極大的創作空間,
恐怕想用寫實小說表現出這些爭議是非常困難的。
此外,奇幻文學賦予人們想像力發揮的空間。
幾部設定精細的奇幻小說,
比如:Lord of the Ring, Wheel of Time, Malazan, SoIaF
都顯現出了另一種世界建構的可能。
雖然那些設定在現實世界恐怕沒有實現的機會,
但是光是看見這些精細的設定,就讓人讚嘆於人類的想像力。
也許很難直接說明想像力的發揮到底對人類有什麼貢獻,
但我個人以為藉由想像力的發揮,
將使人們可以跳脫既有框架從另一個角度去思考問題,
或許可以得到改變現實社會的靈感。
同時,藉由這些設定精細的世界,
我們也可能從中得到啟發,看見世界的另一種可能性。
而藉由在這些不同的世界中,不斷反覆出現的人類命運,
比如帝國的興衰政治的鬥爭友誼的力量以及利益的背叛,
也可能使我們更加看清人類社會的模式,並從中獲得智慧。
最後,我想為奇幻小說給人們帶來的所謂"Escapism"辯護。
是的,確實多數的奇幻小說不見得有上述三個"偉大的目的",
而是充斥著英雄主義,小人物出頭天的老套戲碼。
但在英國哲學家艾倫‧狄波頓的"我愛身分地位"一書中曾提到
藝術的價值,可以表現在讓人們得以暫時忘卻俗世中因為金權地位帶來的焦慮。
因為在小說中藉由作者的妙筆,呈現了一個懲惡揚善的世界。
在小說中,金錢與地位不再是衡量一個人的標準,
道德(美德)才是真正重要的特質。
當然,善惡有報是種氾濫的說詞,
某些時候我們也不禁懷疑這只是自我安慰自欺欺人的想法。
但是只要不要過度沉迷,
難道我們忍心苛責那些在現實生活中處處受挫,身心處於無比壓力下的可憐靈魂,
在虛構的故事中尋求片刻的自我認同與心靈的安慰?
我想在這世界成為絕對公平,
努力與成就完全成比例而不受任何外界因素影響,一切痛苦都是自招惡果前,
我不會粗暴的把因為此種需求而閱讀奇幻小說的人們
看作是避世主義,無法面對現實的魯蛇。
事實上我懷疑(並無根據)有此需求的人們,
反而會是面對遭受最多現實的殘酷,
因此才有從文學作品中尋求救贖的需求。
而尋求英雄,恐怕也是現代社會價值感喪失必然的結果。
畢竟在一切都處於灰色地帶,難以辨明是非對錯的時代,
一個英雄的出現總是讓人感到安心,也是對自我內在價值觀的重新確認。
拿我最近閱讀的The Spirit Rebellion做例子。
這系列的書確實充滿好萊塢式的個人英雄主義,
主角各個有命運女神的加持且道德正確。
但書中有一幕深深的觸動了我。
一個出身"Spirit Court",深信該組織核心價值的女法師,
卻因為Spirit Court的政治鬥爭而遭受審判。
她的導師告訴她只要認罪,那麼她將得以繼續保有魔法師的地位。
但是這位女法師堅信她所做的一切都符合該組織的核心價值,
因此她堅持要為自己辯護。最後也因此失去法師身分。
而此時女法師究竟會選擇服從該組織的制裁,維持該組織在世界上的威名,
或是保護其理念背叛該組織?
這一幕讓我想到蘇格拉底面對雅典不公審判時內心可能有的掙扎。
當一個你堅信的組織竟背叛了其核心價值,
究竟是該為了群體利益犧牲或是該為核心價值奮鬥?
若以非常現實功利的觀點來看,
也許會認為女法師太傻太天真,何不認罪
而她道德正確的選擇太不真實太英雄主義。
但其實歷史上確實有這樣堅持內心理念的偉人存在啊!
只是由於現代意義感的喪失
才使的我們有著憤世的想法,不願意相信英雄的存在。
若是能夠藉由這些"美式風格的俗濫作品"
來找回生命的價值感與意義感,不也值得肯定?
綜上,我相信奇幻文學有其價值存在,
且其價值絲毫不遜於其他類型的文學作品。
PS 上面提及的作品我可能並未完整閱讀過,而只看過前幾集跟其他讀者評論
PPS 許多好作品限於篇幅無法提及,上述作品Thomas Covenant the Unbeliever
及the Spirit Rebellion暫無中文譯本
(有些只有簡中譯文,個人看原文無法就翻譯品質做出評論)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71.237.4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Fantasy/M.1466517527.A.E2D.html
畢竟作品的價值與意義很多時候是共通的。
不過就奇幻特別的地方,
第一點我是曾看到研究報告說讀哈利波特的孩子更有包容力,
也許是在潛移默化中對書中的歧視有所反感。
披上奇幻的外衣可能讓孩子更能享受閱讀的樂趣並產生影響。
二,三點就主要在想像力的發揮了。
第四點在寫實主義小說中絕對也有很多令人佩服認同的英雄。
不過我有個初步的想法,
那就是奇幻文學或許某程度填補了現代人的信仰空缺?
在campbell的神話的智慧,rollo may的祈望神話,
都曾提及現代人在宗教信仰的空缺可能帶來意義感的失落。
同時榮格則提出原型的概念,
並有許多榮格學派後繼者發現童話中也充滿這些生命轉化的關鍵原型,
跟神話在很多方面是相通的。
而在奇幻文學中常常可以看見類似地海,風之名這種“命名魔法系統”,
在某種程度上讓因為科技發展而與自然萬物疏離的人,
得以找回其與自然的關聯感及尊重(許多神話是關於自然萬物的擬人化想像)。
同時奇幻小說的故事走向,也不異於其他故事(含神話童話),
符合英雄旅程一書中的轉化階段。
但是由於其幻想與超現實的結構,
讓它又比其他文學類型更接近神話。
或許這是當代奇幻小說跟改編影視突然走紅的原因?
滿足現代人的神話需求?
不過這只是個人很初步的一些想法。
歡迎大家討論指教。
抱歉這些一時的想法尚未經過編排可能略顯雜亂無章。
Thrills"也是一種價值。不過我想那些承載著更深議題的探討以及人性剖析的作品之所以在某種程度上被認為更有價值是因為:這些作品敲擊著讀者的靈魂。它們或許幫助讀者更加釐清生命的意義,我是誰又該往何處去,這些亙古的哲學問題。或是給讀者帶來全新的觀點,衝擊讀者過去經驗。而我完全贊同你說的作品是作者的抒發,不過不可忽視的是作者的抒發,不論是情緒上的思想上的,一定或多或少表現他們本身價值觀。同時在作品這個載體接觸到另一個主體(讀者)時,讀者也一定會用自己的主觀去理解作者的思想。所以當作者本身透過作品傳達出越深刻的思想,씊牧怉鈶繸o的反思與成長自然也成正比。不過當然這跟讀者本身與作者頻率相近否,讀者本身思想成熟度,作者表達能力等等也都有影響。
※ 編輯: PamelaHuang (118.171.238.210), 06/23/2016 20:18:26
*讀者從作品獲得的反思與成長自然也成正比。(不知為何這句變亂碼)
※ 編輯: PamelaHuang (118.171.238.210), 06/23/2016 20:2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