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夫妻無法溝通離婚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夫妻無法溝通離婚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夫妻無法溝通離婚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夫妻無法溝通離婚產品中有26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我已經忍你很久了 #家庭中的三角關係 . 在家族的治療中,每當出現父母一方與子女形成對抗另一方的現象時,稱為「三角關係」(triangulation),也就是夫妻間的衝突會將孩子拉進來,以迴避夫妻間的壓力。 . 比方說,妻子對於無動於衷的丈夫有所怨恨,最終會將這一情緒轉移到子女,而把他們綁在身邊事...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輕易豐盛學苑 Jamie 賺錢小宇宙,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了解自己天賦特質,加入Jamie輕易豐盛學苑 ‣ https://lihi1.com/ou2i3 ●超強理財攻略小資理財 :https://reurl.cc/8lKQDb #輕易豐盛學苑 #婚姻關係 #付出不求回報 是否曾經無法理解對方的想法? 想著對方為什麼不能多了解自己一點呢? 生活上所...

夫妻無法溝通離婚 在 Remimama’s life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10 20:37:09

- _ 在愛情逐漸降溫後,如果夫妻之間能維持愛情的「黏度」,無論是愛情或友情,沒有任何一種關係不需要努力就能維持,即使是生活在一起將近10年的夫妻也一樣。 想維持良好的夫妻關係,不管相處起來再怎麼輕鬆自然,都不能鬆懈,而是要發自內心全然地尊重和體貼對方,需要適時上緊發條留心觀察對方。而是要懂得去...

夫妻無法溝通離婚 在 兒物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18 11:20:23

夫妻分工│兒物 X 薰鮭魚採訪手記 週四專欄 ep56 之前收到讀者來信,想聊聊夫妻分工,我想了兩三週,不知從何下手,因為這件事的變動性和主觀感實在太強了,又牽涉每個家庭的條件和環境。與其談如何分工,一起來想想跟另一半的關係,及彼此溝通的方式,可能比較有效率! 先說我的情形供參考。豬寶剛滿兩...

夫妻無法溝通離婚 在 Wei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10 22:22:25

紀錄分享 「我們都要好好的」 男主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家庭,認識女主,兩人衝破層層阻礙終能結合在一起。而女主出身書香世家,家人都反對她和男主在一起。 可女主還是不顧一切的嫁給了男主 女主從前從事的工作是舞台藝術,這是她非常喜歡的事業,可是自從結婚後為了家庭選擇放棄,完全做起了家庭主婦。 男主聰明機智,...

  • 夫妻無法溝通離婚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24 16:44:18
    有 168 人按讚

    #我已經忍你很久了
    #家庭中的三角關係
    .
    在家族的治療中,每當出現父母一方與子女形成對抗另一方的現象時,稱為「三角關係」(triangulation),也就是夫妻間的衝突會將孩子拉進來,以迴避夫妻間的壓力。
    .
    比方說,妻子對於無動於衷的丈夫有所怨恨,最終會將這一情緒轉移到子女,而把他們綁在身邊事事干涉,也會對孩子抱怨丈夫,希望能站在自己這一邊。當然孩子也不可能總是站在母親那邊,即便主要照顧子女者多為母親,時而也會有站在父親那邊而與母親為敵的情況。
    .
    家庭系統的三角關係會引發諸多問題,首先是妨礙夫妻間問題的解決。健康解決夫妻吵架的方式不是生氣後就轉身不溝通,而是要面對面坐下來,明確傳遞自己與對方為何如此生氣,是尊重彼此、顧慮彼此並調整自己行為的過程。
    .
    然而當三角關係一旦形成,會將自己的委屈傾倒給子女,同時也希望子女支持、站在自己這一邊,這樣就不需要跟自己配偶面對面地誠心溝通,問題也就難以解決。
    .
    如此狀態持續下去,夫妻在情感上將會漸行漸遠,雖然會減少直接的衝突吵架但也不再有溝通機會,於是就會形成「 #情感離婚」。換句話說,即便住在一起卻也好似陌生人的狀態,這時會出現夫妻利用子女傳遞訊息給對方的現象。
    .
    👩🏻「叫爸爸吃飯。」
    👧🏻「爸,媽媽說要吃飯了。」
    👨🏻「跟媽媽說我不吃。」
    👧🏻「媽,爸爸說他不吃。」
    .
    有的夫妻還會為了讓子女站在自己這一邊而互相競爭,不斷地跟子女灌輸對方的錯處,而自己才是對的。要是子女站在對方那邊進而批評自己的話,就會將憤恨的對象擴及到子女身上,以至於子女也成為家庭暴力的受害者。
    .
    家庭系統三角關係的最大問題,在於子女不能過自己生活,因為自小就是父母夫妻關係的仲裁者,也會自認必須是父母吵架的仲裁者,最後就算長大成人也無法脫離父母。
    .
    其實夫妻間大聲吵架是很常見的,只不過從來不曾在父母吵架之後看到健康的夫妻溝通,理所當然產生「生氣就是錯」的意識。
    .
    就客觀角度來看父母的關係,會發現在衝突情況下,因為母親的 #沉默 不動讓父親更加生氣,而所謂的健康關係不會是單方面生氣或單方面忍耐,是彼此都能對話的關係。任何人的相處很難想法都一致,不開心、心情不好也必然發生,此時若雙方皆能適當表達自己意見或想法,才能維持對等關係與持續維繫。當然這過程或許會出現激烈爭執,要是恐懼的一方選擇單方忍耐或配合的話,就會埋下矛盾的火線。
    .
    當成年子女依舊被父母立場同化,無條件接受父母想法與評斷基準的情況時,我們稱為「 #未分化」(undi¬erentiation)。年幼時沒與父母分化是很正常的,但當成人後就必須分離,父母的人生與自己的人生不同,要脫離父母的判斷或角度,擁有自己的判斷基準與角度來看這個世界才行。
    .
    ------
    📚 本文摘至《我已經忍你很久了!:學會剛剛好的生氣!八個真實故事讓你找回自我,不爆雷也不再忍氣吞聲》
    了解更多👉🏻https://bit.ly/2XYTVvH
    .
    每個人都希望他人能對自己的情緒產生共鳴,希望對方能理解自己的想法,並且得到認同;但有時擔心關係斷裂、被人指責、被人討厭,於是不斷的忍耐。明明在生氣卻又不發作,長期壓抑自己的情緒,反而可能會出現令人擔憂的一次性大爆發,嚴重時將造成憂鬱等精神問題。
    .
    面對他人與自我的情緒,究竟該如何應對,才能不傷己傷人?
    這本書特別收錄兩大心理單元,藉由「心理小學堂」了解情緒的原因,以及大腦與情緒間的作用機制;另外「做自己的心理師」能幫助你了解目前的情緒問題,並根據結果進行探討及解決目前所面臨的困境,讓你在學會如何認同和接納自己的情緒,也能表達 #剛剛好的生氣 。
    .
    #哇賽心理學 與 方言文化‧Babel Inside 合作,邀請大家來留言抽書和抽購書優惠!🎁
    只要在貼文底下留言 「# 我已經忍你很久了」 或分享「感到生氣時都會做什麼?」我們將會在9/30抽出被幸運之神眷顧的你~🤭(指)

    #情緒沒有分好壞 #好書推薦 #不敢生氣 #壓抑 #slfcare #心理學

  • 夫妻無法溝通離婚 在 四隻小人一個媽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20 17:13:16
    有 83 人按讚

    昨天是我跟夫君的10週年結婚紀念日,好神奇啊,這張臉看著看著,也就這樣看17年了耶!

    這篇文章想來說說我們這10年的婚姻。

    很多朋友看我的臉書,都以為我跟夫君不會吵架。

    真是誤會大了!

    我們真的很會鬥嘴,偶爾也會有比較嚴重的爭執,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確實也慢慢磨合出彼此都能適應的相處方式,知道彼此在意的點是什麼?

    (例如夫君就是不喜歡被控制行為,我則是很需要跟自己相處的時間)

    所以到後面,與其說是吵架,我倒覺得比較像拌嘴,變得有點像是生活情趣。有時候就算是真的吵架,彼此也可以從爭吵中很快地轉換情緒,去探討問題點或者是彼此的感受。

    總之,像以前那種動輒長時間冷戰或者吵到離家出走的方法已經幾乎沒有再使用了。

    這邊想要自爆一下(好像還沒跟什麼人聊過),這十年來,曾經有好多好多次想要離婚的念頭。

    吵架時想離婚,我覺得很正常。

    記得有一次爆炸式的吵架當下,他氣到馬上去書局買離婚協議書,或者像是有一次是我氣到忘記帶錢包出門,所以只能跑到小七印離婚協議書,再用手機付款。

    我覺得這種爆炸式吵架之後的離婚念頭,其實都不是真的,都比較像是在「勒索對方趕快跟我溝通或者趕快按照我想要做的做」的感覺。

    不過記得有段時間,我們並沒有爭吵,但是那陣子的我,每天都很想跟夫君離婚。

    那時我一直在思考著自己跟夫君之間的關係,因為我感受不到自己的價值感,我好不快樂,我覺得不管自己怎麼做,好像都無法得到夫君給我的肯定。

    我好疑惑我真的要跟這樣(沒有辦法肯定我,我從他那邊感受不到愛)的人走一輩子嗎?

    直到有一天,我們兩人坐在沙發上談,我老實跟夫君說:「我很想跟你離婚,因為跟你在一起我感受不到快樂,難道我要一輩子都要這樣嗎?」

    我很清楚地跟夫君說我知道這不是他的問題,但是我感受到的卻實就只有痛苦。

    有點忘記那時候夫君說什麼了,但他好像就是冷靜地跟我說:「我只希望妳能快樂,如果妳真的想離婚,我會尊重妳。」

    好在那段時間,我的臉書或小紅書,就一直跳出關於婚姻的影片或文章,也因為那些影片文章,稍稍解開了我的盲點,總括的重點就是——

    婚姻說穿了是自己的事,我自己把自己處理好,他把他自己處理好,然後兩個人共好。而不是我把我想要的好,寄託在對方身上,因為這樣不管對哪一方來說,壓力都太大了⋯⋯

    (所以你們可以知道我是真的有在認真查詢關於離婚的事,以至於演算法讓相關文章一直跳出來😂)

    直到今年暑假上了子蘭老師的《夫妻關係之如何面對自己》後,讓我對婚姻更通透、更明白了。

    很多人會在夫妻關係裡覺得痛苦,就是因為不夠認識自己,但是偏偏這時候木已成舟,已經不是可以隨便分手,找尋下個對象的時候了。

    我們要嘛誠實面對自己,改變自己,要嘛就是選擇比較簡單的那條路,也就是把希望丟到對方手中。

    人的慣性是會選擇舒服的那條路走。

    但是,選擇這條路很快的就會發現,對方完全沒辦法按照自己的希望做(因為對方也沒有辦法誠實的面對自己,他自己也有很多人生功課必須要做),然後我們就開始懷疑婚姻,跟對方起爭執,無限輪迴......

    所以,婚姻對我來說,真的是一個讓我成長的大跳板,現在的我,真的很感謝這段關係。

    在這段時間裡,其實有很多人都會很直接的跟我說:「那是因為妳嫁給一個好老公!」

    以前我說不上來,只覺得好像是,又會覺得好像哪裡怪怪的?

    但是我現在可以非常直接地跟大家說:「錯!大錯特錯!!!!!」

    就如前面說的,夫君好,是夫君他自己的事,他的好,並不會影響到我,除非我自己意識到我必須成長改變。

    如果我沒有發現自己、覺察自己、改變自己的缺點,那麼,就算我今天是嫁給防彈少年團有錢又有顏的小鮮肉,我也會一樣的怨天尤人、一樣的不開心、一樣的在那邊當深宮怨婦.......

    要怎麼證明我成長了呢?

    記得有天我又遇到低潮(不好意思巨蟹人生活當中就是充斥著很多的低潮跟玻璃心😂),我跟夫君說好奇怪,我學習這麼久了,怎麼還是有這樣的情緒?

    「妳已經進步很多了好嗎?如果妳沒上課學習,我完全可以想像現在這個家(我們的關係)會有多慘!」夫君他很直接的這樣說🤣🤣🤣

    所以,我們可以走過第一個十年,我想要先歸功於夫君一開始對我的包容,然後也要感謝自己後面有慢慢跟上,有去覺察、願意誠實的面對自己及解決問題。

    總之,愛你!
    期待我們的下一個十年❤️❤️❤️

    -

    首圖故事:
    平常都是你載我,10週年這天就換我載你吧!雖然後來某人被我的開車技巧搞得最後還是自己開😂

  • 夫妻無法溝通離婚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17 07:15:10
    有 2,104 人按讚

    ▍家庭中的三角關係

    在家族的治療中,每當出現父母一方與子女形成對抗另一方的現象時,稱為「三角關係」(triangulation),也就是夫妻間的衝突會將孩子拉進來,以迴避夫妻間的壓力。

    比方說,妻子對於無動於衷的丈夫有所怨恨,最終會將這一情緒轉移到子女,而把他們綁在身邊事事干涉,也會對孩子抱怨丈夫,希望能站在自己這一邊。當然孩子也不可能總是站在母親那邊,即便主要照顧子女者多為母親,時而也會有站在父親那邊而與母親為敵的情況。

    家庭系統的三角關係會引發諸多問題,首先是妨礙夫妻間問題的解決。健康解決夫妻吵架的方式不是生氣後就轉身不溝通,而是要面對面坐下來,明確傳遞自己與對方為何如此生氣,是尊重彼此、顧慮彼此並調整自己行為的過程。

    然而當三角關係一旦形成,會將自己的委屈傾倒給子女,同時也希望子女支持、站在自己這一邊,這樣就不需要跟自己配偶面對面地誠心溝通,問題也就難以解決。

    如此狀態持續下去,夫妻在情感上將會漸行漸遠,雖然會減少直接的衝突吵架但也不再有溝通機會,於是就會形成「情感離婚」。換句話說,即便住在一起卻也好似陌生人的狀態,這時會出現夫妻利用子女傳遞訊息給對方的現象。

    「叫爸爸吃飯。」
    「爸,媽媽說要吃飯了。」
    「跟媽媽說我不吃。」
    「媽,爸爸說他不吃。」

    有的夫妻還會為了讓子女站在自己這一邊而互相競爭,不斷地跟子女灌輸對方的錯處,而自己才是對的。要是子女站在對方那邊進而批評自己的話,就會將憤恨的對象擴及到子女身上,以至於子女也成為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家庭系統三角關係的最大問題,在於子女不能過自己生活,因為自小就是父母夫妻關係的仲裁者,也會自認必須是父母吵架的仲裁者,最後就算長大成人也無法脫離父母。

    敏京的恐懼是以父親為代表的男性,或者接受母親想法對所有男性保持警戒,於是出現不斷刺激、測試對方行為直至生氣為止,以及過度解釋細微的負面情緒表現。其實夫妻間大聲吵架是很常見的,只不過敏京從來不曾在父母吵架之後看到健康的夫妻溝通,理所當然產生「生氣就是錯」的意識。

    聽了敏京的家族關係後,得知她母親在衝突中更脆弱於敏京,原來母親在成長過程中受到哥哥的身體暴力且無力抵抗,也沒有人保護而只能無助地承受。其結果是對細微刺激相當敏感,只要有人略微生氣,就好似回到自己那段幼年時期。

    敏京出生時母親已是大人,不可能知道母親面對憤怒的脆弱,以及母親在心理上仍處於年幼小孩的情況,所以敏京是以母親的視野看待父親並視之為壞人,也就與母親一樣在衝突下脆弱長大。

    就客觀角度來看敏京父母的關係,會發現在衝突情況下,因為母親的沉默不動讓父親更加生氣,而所謂的健康關係不會是單方面生氣或單方面忍耐,是彼此都能對話的關係。任何人的相處很難想法都一致,不開心、心情不好也必然發生,此時若雙方皆能適當表達自己意見或想法,才能維持對等關係與持續維繫。當然這過程或許會出現激烈爭執,要是恐懼的一方選擇單方忍耐或配合的話,就會埋下矛盾的火線。

    敏京看著脆弱的母親長大,所以每當遇上衝突時,就會選擇這一角度看待,她缺乏從父母的示範中看見夫妻平等的樣子,只能站在較弱、較居下風的母親這一邊。當成年子女依舊被父母立場同化,無條件接受父母想法與評斷基準的情況時,我們稱為「未分化」(undifferentiation)。

    年幼時沒與父母分化是很正常的,但當成人後就必須分離,父母的人生與自己的人生不同,要脫離父母的判斷或角度,擁有自己的判斷基準與角度來看這個世界才行。像敏京這樣依然處於家庭系統三角關係下,就無法成為獨立的客體,只能持續待在無法成長、未分化的狀態。

    若這個情況持續下去,敏京也會走入跟母親相同的生活,像她一樣地脆弱。又因為認為對方隨時會攻擊自己,以至於每一次的戀愛都難持久,即便遇上親切善良的男性順利走入婚姻,但一起生活時也不可能無時不刻都維持和善的狀態,所以只要丈夫略微生氣,敏京就會覺得自己被騙了,就會出現好似將丈夫當成怪物而露出驚嚇眼神;要不然就是為了保護自己而開始批評對方。反之站在丈夫立場來看,已經如此關照、如此配合妻子了,居然還將自己視為怪物,更加會對妻子產生不滿與憤怒的情緒。

    在這樣充滿衝突的家庭環境中成長,與父母未分化的子女變成大人後,依然會採用與他們相似的方式建立家庭,這種情況確實常見,因此專門治療家族的諮商者會建議至少需要看三個世代。

    .

    《#我已經忍你很久了!》
    學會剛剛好的生氣!八個真實故事讓你找回自我,不爆雷也不再忍氣吞聲
    .
    作者:姜賢植(Nudasim), 崔恩惠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這是今天(9/17)晚上9點半贈書直播我要討論的書,抽書三本,歡迎參與。

    在臨床實務上,很容易看到過度認同某一方的當事人。通常當事人採取的是自己母親的視角,對旁觀者來說,這還算好辨認。其實只要問一句:那您的父親是怎麼看他的家人關係?

    這問句問出來之後,多半當事人就開始支支吾吾,或者陷入沉默。相對於以母親的視角回應問題之流暢,反差不小。

    因為我們文化中,媽媽通常跟孩子的關係親近,且相處時間多,所以常拉同盟。甚至講難聽一點,分化父子或父女關係的動作也不少見。當然,這過程不一定有充分的意識。

    我很希望我們能藉這篇文章內省,尤其這篇文章講到了我們文化中超級常見的幾個現象。有些孩子是夾在父母之間,看臉色長大的,即使長大了,還常陷在三角關係裡面。

    祝願您,能透過三角關係看到自己成長的過程,那裡面常常埋藏著大量被忽略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