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太陽能發電量計算mw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太陽能發電量計算mw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太陽能發電量計算mw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7萬的網紅我是台灣人.台灣是咱的國家,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台灣政府是否真的用心著墨海洋綠色能源的研究、開發與運用 歐洲推新再生能源計畫,預計2050年離岸風電規模要達到300GW,海洋能規模40GW,總預算規模直逼9500億美元,折合台幣27.1兆。 全球前20名離岸風場,有16處位於台灣海峽內,2016年蔡英文政府上台,制定2025年燃氣50%、燃煤...
太陽能發電量計算mw 在 我是台灣人.台灣是咱的國家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台灣政府是否真的用心著墨海洋綠色能源的研究、開發與運用
歐洲推新再生能源計畫,預計2050年離岸風電規模要達到300GW,海洋能規模40GW,總預算規模直逼9500億美元,折合台幣27.1兆。
全球前20名離岸風場,有16處位於台灣海峽內,2016年蔡英文政府上台,制定2025年燃氣50%、燃煤30%及綠能20%的能源轉型藍圖。2019年11月12日更正式啟動了「海洋風電」(Formosa 1)台灣第一座離岸風場。
在2000年之前的工業密集年代,台灣每年的用電量約莫300億度,近幾年平均用電量則在220億度以下。過去幾年夏季尖峰用電的高峰很少超過3600萬瓩,唯獨今年爆熱,除了七月出現最高連續超過36度高溫的紀錄,台北測得39.7度、台東測得40.2度,使得2020年尖峰用電在歷年用電量排行榜中,占了8 個席次,最高來到3802萬瓩,同時也包下前五名。目前秋老虎仍在發威,高雄內門中午高溫達35.5度,中午尖峰時段用電量未達3200萬瓩。
台灣政府規劃在 2025 年將再生能源裝置量提高到 27GW,發電占比增加到 20%,而離岸風電為發展重點,計畫離岸風電從零開始,2020 年建置 520 MW 容量,力拚 2025 年累計達 5.5 GW。
(說明:1吉瓦GW=10億W=100萬瓩,若持續以1GW發電1小時,也就是100萬度電。若預估2025年台灣的用電高峰是3828.6萬瓩,屆時離岸風電最高可以分攤14%的高峰用電。唯台灣海峽風場效率最強時間是東北季風時節(平均風級為 4-7 級),台灣用電尖峰時段多吹南風及西南風(平均風級為 3-5級)理想值在夏季尖峰時段無法實現。)
除了離岸風電 台灣更寶貴的綠色能源叫 #黑潮
台灣對於能源蘊藏量不亞於風電的潮汐洋流發電,尤其對於黑潮這個舉世第二大洋流動力發電的強大綠色能源研究,政府及學術研究相關單位的研究投資計劃,在我們十幾年前調資料時,只看到工研院能環所顏志偉在2005年主導一項「我國海域能源蘊藏量分析技術之建立及開發方向評估」計劃,及負責電力開發的政府機構司職單位一份為期25年,名為洋流潮汐發電研究計劃的不研究計劃。
中研院院士徐遐生曾估計,黑潮總能量約100GW(1000億瓦),由於黑潮主流靠近台灣,估可取50GW(500億瓦)。台大陳發林教授則是以黑潮水量流速每秒一公尺的能量計算,黑潮流經台灣海域不同斷面的平均總發電量為5.5GW(55億瓦),季節則以夏季最佳,可穩定產出達10GW(100億瓦);冬季較弱,也有4GW(40億瓦)。
日本科學技術廳資源調查會於1979年的調查報告顯示,黑潮在日本海域年平均功率約19GW,日本政府與民間企業共同研究開發,2017年在黑潮洋流較強、水流流向較穩定,位在鹿兒島南方靠台灣的口之島海域,以漂浮式渦輪機沉水20~50米發電30KW實驗成功,目前正進行更大型的研發應用。該團隊學者估算,黑潮發電未來可望供給全日本5%的用電(日本年總用電量約在1兆度上下,5%為500億度,足足可以供給2個台灣的全年用電量)。
而從扁政府、馬政府,到如今的蔡政府,在這上面著墨了多少?
透過政府研究資訊系統查詢,輸入Tidal Ocean current energy,查詢近二十年來政府編列預算在該相關領域投資的結果出現:
2005年由顏志偉主導一項計劃預算440萬;
2006年~2009年有10項計劃合計預算15134.2萬;
2010年有四項計劃包含前往英國考察洋流發電,總預算1065萬;
2011年有四項計劃合計2968.5萬;
2012年含中小學教科書列入水資源教育等六項計劃合計8959.4萬:
2013年三項計劃合計384.6萬;
2014年一項計劃112.4萬;
2015年四項計劃294.4萬;
2016年有一項顏志偉主導的小型潮流發電機組與動態纜線測試計劃4356萬:
2017年有一項黃昆明主導的10kW潮流發電系統開發計畫(1/2)1800萬,及一項教育研究推廣計劃94萬元:
2018年有一項135.2萬:
2019年有一項薛憲文主導的洋流能關鍵技術開發與推動計劃6514.2萬、一項台灣東南部海域海底地形調查委託專業服務案1050萬及一項應用於海流能轉換之創新垂直軸渦輪性能提升研究,預算95.4萬:
2020年有一項台灣洋流能海域測試場規劃評估委託專業服務案,預算1340萬,及一項應用於海流能轉換之創新垂直軸渦輪性能提升研究104.7萬。
過去20年來,台灣政府合計總共在潮汐及洋流發電領域投資了4億4千847.7萬元,其中還包含了部份離岸風電的評估研究。
台灣是最能運用黑潮的先進國家,自己不投入洋流研究,後果就是得等待很長的時間之後,再花遠比研究經費要高出幾千倍,甚至幾萬倍、幾十萬倍的預算去跟別人採購。
政府真的有用心投入資源,為綠電島國的未來藍圖打拼嗎?從政府學研單位相關的人才及預算投入,就可一窺一二。(V編)
————————
以下為外電新聞 鉅亨網張博翔編譯2020/11/20 06:07
歐洲推新再生能源計畫 規模直逼9500億美元
歐盟週四 (19 日) 制定新再生能源計畫,目標是在 2050 年將離岸風電發電量從 12 吉瓦 (gigawatt,GW) 一口氣提高至 300 吉瓦,此外,歐盟執委會的「離岸再生能源策略」預計在同一期間將海洋能源發電提升至 40 吉瓦,估計將砸下近 9500 億美元執行這項長期綠能計畫。
短期而言,歐盟表示,新再生能源計畫即將在未來 10 年內將離岸風電機容量至少提高到 60 吉瓦,而諸如潮汐、海浪等海洋能源發電則預估 10 年至少達到 1 吉瓦,目前海洋能源發電量僅 13 兆瓦 (megawatt)。
由此可見,需要達到這樣大幅度的成長意味著歐盟的新能源計畫投資規模非常可觀,據歐盟執委會估計,2050 年內要實現這些目標將需要近 8000 億歐元 (約 9422 億美元) 的規模,其中大約三分之二將用於電網基礎設施,而三分之一用於發電,預計大部分現金則來自於私人投資。
歐洲能源專員 Kadri Simson 在週四的聲明中表示:「歐洲是海上再生能源的全球領導者,並且可以成為未來全球發展的動力,我們必須透過利用離岸風電的所有潛力,並發展其他如波浪,潮汐和水上太陽能等技術,來加強再生能源實力。」
歐洲風能協會 (WindEurope) 樂見歐盟這項新策略,該組織表示,要將離岸風電「提升為 25 倍」勢必要「大量投資」基礎設施,除了海上電網銜接與陸上電網強化外,未來十年港口也需要 65 億歐元的相關投資。
這項透過再生能源實現發電產業全綠能的計畫,也被比喻為「歐洲綠色協議的關鍵要素之一」。《歐洲綠色協議 (European Green Deal)》是歐盟執委會為實現 2050 年成為氣候中和大陸的總體計畫,目標在 2021 年至 2027 年間動員至少 1500 億歐元,並將重點放在「高碳密集或化石燃料使用率高的地區」。
太陽能發電量計算mw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朋友們,你知道嗎?
根據經濟部能源局所公布的最新一期能源月報顯示:
「累計至2020年7月份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及預估年發電量」
截至2020年7月底,我國再生能源總裝置容量已達8,424 MW,其中太陽光電及風力發電裝置容量分別達4,769 MW及852 MW(陸域724MW,離岸128MW)。預估光電與風電年發電量合計82.51億度,約可供應208.36萬戶家庭年用電量。
太陽光電裝置容量成長逾4倍:2016年5月裝置容量為0.94GW(942 MW),在2020年7月已成長至4.8 GW(4,769 MW),預估年發電量59.61億度,可供給相當150.54萬戶家庭年用電量。
風力發電裝置容量為852 MW(陸域724MW,離岸128MW),預估年發電量22.90億度,可供應57.83萬戶家庭年用電量。
註1:上述年發電量依據108年度第5次再生能源電能躉購費率審定會預估之滿發時數計算
註2:平均每月家庭用戶用電量以330度計算
編按:台灣的太陽能光電以及風力發電設備的裝置容量,在今年七月份之後,仍然持續增加之中,尤其是太陽能光電發電設備在今年下半年的增長速度會比上半年度來的快速,因此,若再加上2020下半年度的實際新增再生能源發電設備裝置容量之後,2020年全年度的再生能源發電總量,還會比這份截至今年7月份為止的統計數據要來得高。
在這份能源月報的統計資料當中,另一個值得特別注意的部分是,從2015年開始,台灣再生能源發電的裝置容量開始有了明顯的提升,而且增加的幅度呈現先蹲後跳,越來越多的趨勢,特別是太陽能光電以及目前正在積極開發中的離岸風電。
舉例來說,在2019年度,台灣只有一座128MW規模的離岸風場,而從2020年第二季開始,目前台灣就同時有三座離岸風場正在進行海上施工作業,預計在2021年夏季用電高峰期之前,就可以完工併聯商轉發電,這這三座離岸風場的總裝置容量,一口氣就可以幫台灣增加高達848MW的規模,幾乎是讓目前台灣已經完工商轉的所有陸域風力和離岸諷力發電設備總裝置容量852MW翻倍增加!
此外,從2018年之後,台灣再生能源發電設備的項目種類也開始更加的多元化,近兩年來,新增加的再生能源種類包括:離岸風電、地熱能發電、燃料電池等項目,目前還有正在開始進入示範推廣階段,尚未進入這份統計資料所包含統計數據當中的再生能源新項目,諸如小型川流式水力發電等新興再生能源發電設備,日後也會陸續出現在官方的統計資料當中。
資料來源:綠能科技產業推動中心網站
https://www.geipc.tw/Default.aspx
♡
太陽能發電量計算mw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股神巴菲特新策略 重押太陽能光電!-- 這才是真正的能源大趨勢,再生能源綠電才是台灣企業界真正需要的新能源!(01/05/2020 經濟日報)
(編譯 易起宇 綜合外電)有「股神」稱號的波克夏公司執行長巴菲特正大舉押注太陽能,波克夏旗下的NV能源公司正在參與興建美國規模最大的太陽能發電廠。
巴隆金融周刊(Barron's)報導,目前內華達州一塊聯邦土地,正在興建一座發電量690百萬瓦(MW)的太陽能發電廠,而NV能源將使用來自該電廠的電力。目前美國太陽能電廠的發電量紀錄為579百萬瓦(MW)。
美國土地管理局在去年12月30日發表關於這項計畫的環境影響聲明,暗示將在90天的公共審議期後,批准這項計畫。
雖然川普政府向來對太陽能都不太友善,去年還反對一項延長太陽能產業稅務優惠的計畫,但一名聯邦官員卻對波克夏的計畫大為讚揚,認為這是「美國優先能源計畫」的一環,呼應美國總統川普喊出的「美國優先」口號。
這項計畫又被稱為「雙子星」(Gemini),位於距離拉斯維加斯25英里遠之處,由第三方開發,將供應電力給NV能源旗下企業使用。
「雙子星」和另外兩項計畫的發電量將共提供1,190百萬瓦(1,190MW = 1.19GW,足以供電給23萬戶家庭全年用電量)的電力給NV能源,且具備590百萬瓦(MW)的蓄電能力,代表能夠儲存電力,在日照不足時使用。
巴菲特曾在2016年的致股東信函表示,他相信再生能源會愈來愈重要,因此波克夏旗下的波克夏能源正在投資這個領域。但他對環保目標的承諾卻始終備受挑戰。
例如波克夏能源曾因反對「淨計量」(net metering)規定而受到批評;該規定要求安裝屋頂太陽能面板的消費者,在把電力送回電網須獲得資金回饋,若無這項規定,屋頂太陽能電能在許多州都將缺乏成本競爭力。一些環保人士也抨擊「雙子星」計畫對野生動物的影響。
然而,波克夏擁抱太陽能,也清楚顯示相較於燃料發電,太陽能的成本競爭力日益提高。
洛杉磯時報報導,「雙子星」計畫在25年的合約期限下,每千度電成本為38.44美元,而據Lazard計算,全美新的天然氣發電廠的平均成本為44-68美元。
PS. 美國聯邦政府環保署(USEPA)在官方網站上幫大家釐清各種能源類別對於環境保護的優劣,並請清楚的界定「綠能(Green Power)」、「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y)」以及「傳統能源(Conventional Energy)」所含括的能源種類:
https://www.facebook.com/momlovestaiwan/posts/1683275001808080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udn.com/news/story/6811/42697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