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篇天安門書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天安門書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naminono (諾諾)看板book標題[心得] 重返天安門時間Sat Jun 22 22:2...
天安門書 在 林暮雪 Hayashi B.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0 20:02:37
「據理力爭,無悔無懼。」鄒幸彤大律師,一個不願屈膝跪於極權前的香港人。 ⠀⠀⠀⠀⠀⠀⠀⠀⠀ 謝謝您教會我們絕不屈服。今天港警又再掃盪「六四」相關展品,明顯配合中共,意圖抹去天安門大屠殺的史實。 ⠀⠀⠀⠀⠀⠀⠀⠀⠀ 香港人不會活於謊言中,即使教科書要篡改歷史,也改不了香港人的記憶。學校沒教的,我們自己...
書名:重返天安門 在失憶的人民共和國,追尋六四的歷史真相
作者:林慕蓮
出版:八旗文化
ISBN: 9789578654648
---
作者訪談了天安門事件中不同立場的人們,包括:
士兵、學生領袖(分為逃亡的與留下來的)、受害者家屬、官員,以及現代中國民眾
對於事件的記憶與看法。
前七章講述北京的情況,第八章則是位於成都的遊行與鎮壓。
除了訪談事件記憶之外,也講述了當事人在事件之後,過著什麼樣的生活
(遭到了什麼樣的對待)
以及鄧小平的決策,如何影響了中共的政治方向,
包括他們該面對人民,以及面對六四天安門事件的態度。
每一個立場,各自看到了事件不同的面貌,
殺戮與死傷,傷痛與絕望,在參與者心中烙下深刻的印記。
訪談內提及,在後續中國那經濟起飛、言論自由緊縮的日子裡,
大眾被迫遺忘了六四事件,
而參與者,一方面盡自己所能,以藝術、書藉、組成團體等方式,發揮影響力,
與中共抗衡,另一方面又困於當年的創傷中,重覆思考著,
「在事件發生前,是不是有些時候,做了不同的選擇,就能扭轉這樣的未來?」
這本書,著重於從不同面相對於六四事件的理解,筆法相當流暢好讀。
敘述跳躍於訪談時的「現代」,與事件發生時的「過去」,兩相對比。
(比如二零一四年的天安門,擠滿了觀看升旗典禮的民眾,
對比一九八九年的抗議群眾)
除了訪談外,其中也略提及,中共如何消除關於六四事件的集體記憶,以及其代價。
至於事件過程,則可參考書中的天安門事件大事時間表。
其中令人意外(?)的一點,
原來天安門事件,就是中共愛國(黨)教育兼仇恨教育的源頭。
六四之後,鄧小平為此事作結,對戒嚴部隊提及:
「……十年最大的失誤是教育,這裡我主要是講思想政治教育……」
這席話使中共展開一連串的思想改造計劃,改變了觀看過去與現在的方式。
原本以社會主義、階級鬥爭為核心,現在則是以「製造國恥」方式:
將中國塑造成百年受外國欺凌的受害者形象,而共產黨是拯救中國的英雄,
藉此穩固中共政權,將黨國形象合一,人民也不再仇視資本家了,而是仇視外國。
總結來說,是一本內容豐富,也很好入門的書藉。
連結了過去與現在,帶有感情,卻不煽動情緒。
很明白指出,雖然至今天安門事件已經三十週年了,
但餘波尚未止息。
附帶一提,同樣以不同立場闡述天安門事件的,
還有前陣子紅極一時的漫畫:《天國之門》
(作者:梁紹先 a.k.a. 毛球作者)
現在也有電子書版本了,
呈現上使用了相似的手法,有圖像,頁數較少,也是相當推薦。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9.159.16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561213639.A.736.html
這本給我感覺還好,大多從平民角度出發,真正提到政治人物的只有一章,人數也不多
※ 編輯: naminono (1.169.171.83 臺灣), 07/02/2019 00:4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