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大蒜正確吃法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大蒜正確吃法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大蒜正確吃法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大蒜正確吃法產品中有1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 #週五和菓子抽獎時間 🌸 週五到了,和菓子抽獎時間又到囉❤️ 這次,和菓子要送親愛的幸福文化最新出版的日本國民料理天后有元葉子數十年來不外傳的私房廚事筆記《料理研究家的廚房小事百科:從採買備料、食材保存、調理方法到廚具布置,讓做菜成為自在又療癒的事》,趕快動動手指呼朋引伴分享好消息一起拿獎品...

  • 大蒜正確吃法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7-09 12:07:52
    有 73 人按讚

    🌸 #週五和菓子抽獎時間 🌸

    週五到了,和菓子抽獎時間又到囉❤️

    這次,和菓子要送親愛的幸福文化最新出版的日本國民料理天后有元葉子數十年來不外傳的私房廚事筆記《料理研究家的廚房小事百科:從採買備料、食材保存、調理方法到廚具布置,讓做菜成為自在又療癒的事》,趕快動動手指呼朋引伴分享好消息一起拿獎品唷!

    👉 👉 👉 抽獎前必看!參加和菓子抽獎活動的必中幸運小撇步:
    https://reurl.cc/Nrb215

    🎀 贈獎獎品 |料理研究家的廚房小事百科:從採買備料、食材保存、調理方法到廚具布置,讓做菜成為自在又療癒的事
    🎀 贈獎名額 |共3名(臉書兩名,IG一名)
    🎀 贈獎辦法 |回答問題拿好禮
    🎀 贈獎期間 |截至2021/07/12(週一)台灣時間中午十二點前
    🎀 贈獎內容 |https://reurl.cc/1Y85xY
    🎀 贈獎問題 |以標準格式「#日本零食和菓子 ❤️ ○○○○○」回答指定問題,留言告訴和菓子你最想學會的廚房料理小秘招,和菓子就要送給幸運兒禮物囉!

    🌸 和菓子中獎小技巧:
    和菓子IG : @jpfoods目前的中獎機率非常高,歡迎大家兩邊一起參與增加中獎機會哦:
    https://www.instagram.com/jpfoods/

    ⋯⋯⋯⋯⋯⋯⋯⋯⋯⋯⋯⋯⋯

    料理研究家的廚房小事百科:從採買備料、食材保存、調理方法到廚具布置,讓做菜成為自在又療癒的事
    レシピ以前に知っておきたい 今さら聞けない料理のこつ

    料理研究30餘年、食譜近150本,
    日本國民料理天后有元葉子的廚事筆記大公開!

    ★★下廚前該知道的85則料理細節,一次收錄★★
    解答你對料理細節的所有疑惑,
    讓廚房變成生活中最暖心、最愉快的空間

      下廚這件事呢,保持心情愉快就會愈來愈進步喔!
      日本讀者盛讚:「感謝有元老師的書,讓我能夠挺起胸膛面對料理!」

      在日本,「有元葉子」是一種自在風格的代名詞;她不僅是知名的料理研究家、熟悉義式與和食料理,在烹飪教室的教學課程之外,還推出以方便好用著稱的自有廚具品牌「la base」,同時開設生活選物店「shop281」,讓更多人得以實踐低調卻有格調的自在生活。

      在《料理研究家的廚房小事百科》中,從事料理研究30餘年,出版近150本食譜的有元老師,將其多年來的廚事實踐經驗,一一化成文字,從採買選購、食材保存、調理方法、廚具布置等四大方向切入,分享85則在廚房中不可不知的細節。不論是每天準備三餐的家庭主婦,還是初入廚房的料理新手,都可以在這本書中,找到讓你的廚房生活更輕鬆愉快的訣竅!

      ★與食材對話,才是做菜的樂趣所在

      你是不是也有這樣的疑問呢:採買時,不知道該如何選擇食材,又或者是買回家卻不知道如何料理?

      有元老師認為,食材選購以「當季」的最美味,就像我們能感受到四季變化一樣,蔬菜也會與大自然的循環連動。因此,順著時節購買到的食材,即使簡單料理,也能很好吃!

      此外,做菜跟在學校念書不一樣,不是靠死背就能煮得一手好菜,很多時候還要仰賴觀察、思考及判斷,試著與食材對話,相信一定你能找到下廚的趣味。

      ◎「選酒」:「喝起來覺得好喝」的酒,那就拿來入菜吧!
      ◎「煮菜」:想讓青菜料理美味升級,試試「冷水回春術」!
      ◎「蘿蔔」:別二話不說就削皮,帶皮料理也別有一番風味

      ★大師的廚房小事百科,讓你的廚藝越來越進步

      相信有很多人買了食譜、照著依樣畫葫蘆卻總是做不出好味道,事實上,很可能是你沒有掌握到的料理細節害了你。

      有元老師認為料理沒有公式,但還是有一些靠「經驗累積」才知道的小撇步,她將在本書中,無私分享自己的廚事經驗,期許你能找出屬於自己的正確答案,並且越來越喜歡下廚。

      ◎「高麗菜保鮮法」:製造「切口」易腐敗,建議將葉片一片片剝下來用
      ◎「撒鹽小技巧」:從高處以輕搓指尖的方式來做,就能撒得均勻
      ◎「麵包美味訣竅」:一起享用吧!以「高溫短時間」回烤麵包就對了

      ★做菜如何更輕鬆自在,答案就在這85則料理細節裡

      \食材選購有方法,怎麼挑才可靠/
      →蘿蔔全年有,最美味季節在冬天
      →不同部位口感不同,肉類怎麼買最適合?
      →橄欖油價格落差大,買貴的就好了?

      \一定要學!不浪費的食材保存術/
      →奶油易吸味,錫箔紙保存是關鍵
      →沾濕的廚房紙巾,讓薑不再乾癟癟
      →不適合放進冰箱的蔬果,有哪些?

      \簡單有效、讓家人讚不絕口的調理技巧/
      →切工影響口味,做對了才好吃
      →雞排表面煎上色,裡頭卻還是生的?
      →燙青菜好無聊,怎麼做更美味?

      \讓你事半功倍的工具選擇與清潔/
      →砧板清潔術,這樣洗不留腥味
      →菜刀選得對,做起菜來更順手
      →提不起勁做飯時,你可以這麼做!

    名人推薦

      Liz 高琹雯/美食作家、Taster 美食加創辦人
      比才/《家酒場》作者
      番紅花/飲食作家
      楊佳齡Léa/《飲食宅記》作者、料理老師
      葉怡蘭/飲食生活作家、「Yilan美食生活玩家」網站創辦人
      嘖嘖的料理手帳
      蘿潔塔/蘿潔塔的廚房
      ——愛下廚推薦

    日本讀者強力好評

    ★感謝有元老師的書,讓我能夠挺起胸膛面對料理!……我家今晚的味噌湯就用上了書中「在味噌湯中加入千六本切法的蘿蔔」,在湯中口感細緻軟嫩的蘿蔔獲得了家人的一致好評!──*fraises*

    ★書中介紹的蔬菜保存技巧與簡單食譜真的很棒,好喜歡有元老師讓廚房簡潔清爽的技巧!──おちゃづけ

    ★很感謝書中傳授的料理基礎中的基礎。不論是找時間預先準備、基本調味料的使用(鹽、醬油、醋、味噌、酒、糖和味醂)、鹽與油是好東西、葉菜類汆燙時間要短、菜刀的選擇方法(三德刀和小菜刀)、確保廚房的作業空間等。絕對是一本你會想買的書!──ぷらんつ

    前言 讓下廚成為開心、輕鬆的事
    Q01天天都得忙著料理三餐,怎麼樣才能輕鬆做菜?
    Q02每次做晚餐都會手忙腳亂,如何改善?
    Q03對於調味實在沒有自信

    第一章 挑選.採買
    Q04蘿蔔全年都買得到,最美味的季節是何時?
    Q05製作蘿蔔泥,需要先削皮再磨泥嗎?
    Q06為什麼同一種蔬菜,有時削皮,有時不削皮?
    Q07常聽到時令蔬菜,但我總是搞不太懂
    Q08哪些食材有明顯差異,一定要「當季」才美味
    Q09我沒有買過蜆仔,可以用處理海瓜子的方式來進行嗎?
    Q10「新」的高麗菜和洋蔥,與一般的高麗菜和洋蔥,有何不同?
    Q11挑選好吃的番茄,有什麼祕訣?
    Q12菠菜和小松菜,是同一類蔬菜嗎?
    Q13馬鈴薯的種類繁多,該怎麼挑選才好?
    Q14什麼時候的蘋果最好吃呢?
    Q15高麗菜和白菜,是不是買一整顆比較好?
    Q16買了一大顆或一整株蔬菜,我也沒信心能用完
    Q17買了整顆的高麗菜,卻不會剝下完整的葉片
    Q18因為沒自信能好好用完一大顆白菜,經常就放棄了
    Q19蒟蒻的種類各式各樣,每一種的美味也各有不同嗎?
    Q20想在日常飲食中攝取海藻,卻總是找不到機會
    Q21好吃的海苔,挑選原則是什麼?
    Q22食譜中的「豬肩里肌肉」,可以用其他部位代替嗎?
    Q23雞肉的每個部位,有什麼不同?
    Q24基本調味料,該準備哪些才足夠?
    Q25高品質調味料所費不貲,分批添購該以什麼為優先?
    Q26麻油有顏色深淺之分,兩者究竟有何差別?
    Q27市售橄欖油的價格落差大,為什麼?
    Q28食譜上標示「味醂」的地方,可以用砂糖加酒代替嗎?
    Q29食譜上標示的「白酒」,可以用日本酒代替嗎?

    第二章 保存
    Q30可以久放的蔬菜和很快壞掉的蔬菜,差別在哪裡?
    Q31菇類的保存方法,是什麼?
    Q32乾燥蔬菜,在室內也能做嗎?
    Q33根莖類蔬菜要放冰箱,還是常溫下保存就可以了?
    Q34帶土的蔬菜,要在常溫下保存嗎?
    Q35不建議放冰箱的蔬菜,有哪些?
    Q36小黃瓜、青椒等夏季蔬菜,是否要放進冰箱保存?
    Q37蔬菜放進冰箱會不小心結凍,怎麼辦?
    Q38水果要放進冰箱保存嗎?
    Q39蔬菜只要外表沒有損傷,是不是就都還能吃?
    Q40燙熟的青菜,該怎麼保存呢?
    Q41調味料要怎麼保存呢?
    Q42買了一整塊奶油,如何妥善保存?
    Q43沒用完的小魚乾,該怎麼保存才好呢?
    Q44沒用完的薑一下子就乾掉,變得乾癟癟
    Q45買回來的麵包如何處置,才能維持美味呢?
    Q46用保鮮膜包食物時,有什麼訣竅嗎?

    第三章 調理
    Q47燙青菜要好吃,祕訣是什麼?
    Q48燙青菜該在什麼時機撈起來呢?
    Q49青菜在燙之前需要泡水嗎?
    Q50蔬菜燙熟後,是不是要泡水比較好?
    Q51燙青菜有什麼推薦的吃法嗎?
    Q52除了浸高湯之外,還有什麼簡單又美味的燙青菜吃法?
    Q53蔬菜該從冷水開始煮,還是用沸水煮即可?
    Q54牛蒡的皮該洗到多乾淨呢?
    Q55蔬菜切完之後要泡水,為什麼?
    Q56薑在使用前需要削皮嗎?
    Q57在做不同料理時,同一種蔬菜的切法為什麼不一樣?
    Q58每次高麗菜絲都切得太粗,怎麼辦?
    Q59油豆皮在使用前,是不是一定要去油才好?
    Q60大蒜下鍋爆香時,一不小心都會燒焦
    Q61炒青菜有時候口感太硬,有時候卻炒得軟趴趴
    Q62炒麵時經常會溢出平底鍋,不知該如何改善?
    Q63每次買青椒都用不完,有沒有建議的料理?
    Q64如何在食材上均勻撒鹽呢?我老是失敗
    Q65為什麼魚在撒鹽之後要靜置一下?肉類也需要靜置嗎?
    Q66雞胸肉該怎麼調理,才能輕鬆又好吃呢?
    Q67明明雞排表面已經煎到上色,裡頭卻還是生的?
    Q68一整尾的墨魚該怎麼調理?
    Q69油炸食物時,該怎麼判斷油溫呢?
    Q70炸豬排裡頭有沒有熟透,真的很難判斷
    Q71油炸料理總是不成功。不是麵衣剝落,就是無法炸得酥脆
    Q72在家往往只會做肉類料理,可以教我簡單的魚類料理嗎?
    Q73製作蛋花湯時,常常都會變得混濁
    Q74味噌湯的「最佳狀態」,如何判定?
    Q75經常想不出便當菜,很容易就倚賴冷凍食品
    Q76如何在忙碌的早上,做一頓不費時又營養均衡的早餐?
    Q77不用靠市售醬汁,也能迅速完成義大利麵?

    第四章 工具與清理
    Q78挑選菜刀有技巧,怎麼選才好呢?
    Q79想讓下廚更方便,什麼調理工具是必備的?
    Q80鬃刷及海綿,如何常保清潔呢?
    Q81砧板的清潔維護,該怎麼做才是對的?
    Q82做完菜收拾清理好麻煩,有提升效率的祕訣嗎?
    Q83提不起勁做飯時,該怎麼辦呢?
    Q84家裡廚房又小又窄,怎麼做才能變得比較順手?
    Q85廚房裡的工具、調味料和食材,經常搞不清楚收到哪裡去

    作者簡介

    有元葉子

    料理研究專家。過去是帶大三個女兒的家庭主婦,因為為家人做的料理大受好評而走上料理研究家之路。不僅善用食材製作簡單美味的料理,具有風格的品味生活,以及開朗的人生觀都受到各個年齡層的熱情支持。與廠商合作開發出的廚具品牌「la base」以簡單好用與機能美感著稱,更有不少忠實消費者;其開設的生活選品店「shop281」也廣受好評。

    著作《料理就從尋找食材開始》榮獲「世界最佳食譜書」飲食紀行組的大獎。其他還有像是《料理研究家的餐桌生活學》、《沒有人教過的料理祕訣》、《隨手做好常備菜》、《有元葉子的野菜教室》、《不靠食譜就能做好菜》等作品。

    www.arimotoyoko.com/

    譯者簡介

    葉韋利 Lica Yeh

    1974年出生。專職主婦譯者。
    喜歡吃也喜歡做菜。熱愛翻譯飲食類書籍。
    譯有:《圖解壽司辭典》、《料理研究家的餐桌生活學》、《神田魂:日本料理精髓的思考》等。

    FB專頁「譯者葉韋利工作筆記」:www.facebook.com/licaworks
    譯者葉韋利工作筆記部落格:licawork.blogspot.com/

    ⋯⋯⋯⋯⋯⋯⋯⋯⋯⋯⋯⋯⋯
    趕快回答問題把《料理研究家的廚房小事百科:從採買備料、食材保存、調理方法到廚具布置,讓做菜成為自在又療癒的事》幸運帶回家❤️

    🌸幸福文化臉書:
    幸福文化

    🌸獲獎名單將在週一台灣時間中午十二點留言截止後公佈,獲獎者請於指定時間內以指定方式聯繫,逾期未收到中獎人完整收件資料者視同放棄中獎資格,抑不得補贈且不另行通知。

    馬上呼朋引伴加入《和菓子の日本零食與可愛小物》社團還有IG:jpfoods接收更多美食與贈獎活動訊息,祝福親愛的一定要幸運中獎!

    和菓子聯合主辦的贈獎說明、活動時間與注意事項:
    https://sweet-cute.com/gossip/8249

  • 大蒜正確吃法 在 淨 鮮 牛肉 海鮮 團購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4-19 10:50:22
    有 2 人按讚

    蜂蜜正確吃法,可抗幽門桿菌
    防胃癌,抗血糖高血壓,
    降膽固醇,
    三酸甘油酯...(boy selfie)
    https://youtu.be/6Mh0EKBfGYg

  • 大蒜正確吃法 在 少女 A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10-06 18:03:05
    有 602 人按讚

    [ 帶美國朋友去吃火鍋,是一個不智之舉:異地生活,什麼時候才算融入當地文化?]

    有一次,一對美國情侶朋友來台灣拜訪我,他們從來沒有到亞洲旅行過,對亞洲菜的認識也近乎於零,因為這樣,某天晚餐就發生了一件頗尷尬的事情。
    我帶他們去吃個人小火鍋,店員點火上鍋,湯滾之後,我熟練地把火鍋料噗通噗通丟入,期間去醬料櫃以完美比例配好沾醬,回來時自顧自開始涮肉片,津津有味地開吃。過了一會,我意識到美國朋友們面有難色地盯著眼前的火鍋,瞥一眼他們調的醬料,簡直嚇死我,一碗裡只有香油跟白醋,另一碗裝了半碗的醬油,他們舉著筷子,面對眼前滾滾沸騰的湯,完全不知道該怎麼下手。我趕緊教他們把火鍋料丟下去煮,肉片涮一下就可以吃了,他們雖然照做,但臉上充滿狐疑,時不時夾起丸子、魚餃等物,問我「這熟了沒?」他們覺得我不用算時間就知道東西熟不熟,幾乎是一個可以寫進履歷「技能」欄的才華。


    你也可以到我的網站讀這篇文章:https://urbananimalsabby.com/2020/10/06/how-you-eat-and-the-local-culture/


    最後兩人的鍋,不是煮得太爛就是太生,筷子夾不好,料不小心整個沈入沾醬裡,夾起來放入口中又鹹到令人臉皺,他們想必是內心微崩潰,吃到一半就禮貌微笑說自己吃飽了,而鍋裡和火鍋盤上還有好多沒吃沒煮的東西,我覺得可惜,但又不好逼他們,幫他們煮又很怪,於是只好心懷歉意地自己吃完美味的一餐(但後來有帶他們去買炒飯回飯店吃啦)。
    經過那件事後,我才發現,原來世界上不是每個人都知道吃火鍋時,要用什麼比例去搭配沙茶醬、醬油、香油、糖與蔥蒜,也不是每個人都天生懂得「吃火鍋」的眉眉角角。這是文化訓練出來的習慣與能力。因此我想,一個人旅行異國,或許只有在對當地飲食進入游刃有餘的狀態時,才能毫不心虛地說自己真正融入當地文化吧?


    很多去過義大利的人都說,義大利以美食聞名世界沒錯,但真的說起來,吃來吃去也就是披薩、燉飯、義大利麵這三種,一堆澱粉,再好吃吃久了也會膩。
    一開始我也這麼想,並且在義大利生活的初期,甚至對義大利菜產生排斥,覺得什麼都是澱粉、起司、橄欖油......,實在是太單調了!不像川菜的麻與辣,泰式的鹹甜與酸、印度的香料搭配那樣多層次。
    但在那邊生活久了,才漸漸發現自己錯了。人的味蕾真的是能訓練的,以前我覺得橄欖油全部一個味道,後來我開始吃出橄欖油不同的風味與辛辣度時,簡直是發現新大陸。接著我開始懂的品味不同品種的花蜜、不同製法的起司、不同家庭釀造的紅酒、不同山區石封出來的豬油......,而這些風味獨特、帶有多層次前中後味的新鮮食材,彼此之間也能互相搭配,但不能亂搭,有些東西特別適合彼此,配對了,宛如發現魔法公式,就像沙茶醬配醬油很適合一樣。我最愛的搭配,例如在帕瑪森起司上抹花蜜、清蒸劍魚搭配糖煮葡萄、從樹上「很慢」(台語音)的無花果搭配 Ricotta Cheese…...。
    在義大利生活的第二年冬天,我和一群朋友在花園露台上閒聊、打牌,突然覺得餓了,就到廚房搬出麵包、帕瑪森起司、兩種不同火腿 Prosciutto di parma 和 Mortadella,一些生菜,接著熟練地切麵包、切起司,夾入不同火腿與生菜,淋上了橄欖油、黑胡椒與一點蜂蜜,整個包起來,津津有味地開吃。我本來自己吃得旁若無人,突然一位義大利朋友開口,她對我手中的 Panini 點頭讚許,說:「妳現在也吃得像個義大利人了。」


    後來,每次我跟外國朋友出去吃飯,都會仔細觀察他們,要是變成網路媒體的心理測驗,大概是這種心態:「從飲食的掌握度,猜你在臺灣生活多久」而我曾觀察到最令我驚艷的有以下幾個狀況:

    1/ 吃小籠包湯匙會在下面用湯匙接住才咬,不浪費一丁點湯汁
    2/ 吃傻瓜乾麵,能熟練地加入烏醋、辣渣等調味,並且強調一定要半熟蛋包
    3/ 半夜肚子餓, 會自己到 7-11 搭配出豪華套餐
    4/ 吃火鍋時,知道「醬油+沙茶醬」等經典醬料配法
    5/ 分得出「肉粽」不只一種
    6/ 吃烤香腸時,會咬生大蒜
    7/ 吃牛肉麵會加白醋和酸菜
    8/ 甜不辣吃完後,剩下的甜辣醬料拿去加湯
    9/ 去傳統豆漿油條早餐店,點鹹豆漿並且加辣油
    10/ 買便當會跟老闆要辣菜脯,並且打包湯

    還有哪些看似「內行」的台灣菜吃法,會讓你對外國朋友表達讚許呢?有什麼不錯的「內行」吃法,可以分享一下?

    補充:
    這篇文章發佈後,陸續收到幾封網友私訊,說我「放任」美國朋友掙扎吃鍋,很不懂待客之道。在這邊說明一下:
    我和他們相處的幾天中,一起去吃過熱炒、清粥小菜、米粉湯等等,每一餐都吃得很愉快,我除了和他們聊食物、解釋食物外,他們也觀察我怎麼吃,有樣學樣。
    吃火鍋那晚,我也有事前和他們解釋一下什麼是小火鍋,開吃後,看到他們面對滾湯面露遲疑,我也鼓勵他們「現在可以放這個」、「接下來可以放這個」等等,並重新替他們配好醬料(這些細節我並沒有在原文裡講,因為文章主題是要講,有些我們習以為常的飲食小習慣,原來是文化習得的產物(不然外國人怎麼需要教?),若放入太多這類與文章主題目的不相關的細節,例如像這樣還要細細解釋我的動機,便會過於冗長並且離題。
    外國人雖然對某些文化不熟悉,但他們也不是三歲小孩,而是聰明有邊看邊學能力的獨立個體。就像我在義大利生活時,也沒人貼身教我該怎麼吃,我也是觀察義大利人自己學習的,甚至還自行買書上網閱讀,學習當地飲食文化。
    總之,吃鍋那天,依照前幾天的經驗,我認為稍微講解後,他們便會看著我有樣學樣吃起來,但並沒有,他們面對滾湯就是不斷面露遲疑,無論我怎麼鼓勵,他們看起來就是面有難色,到了一個程度是,如果我繼續「鼓勵」,就是有點不懂看臉色,勉強他們吃他們不想吃的東西,所以最後雙方放棄這一回合。但他們並沒有怪我,過後他們只是跟我開玩笑說,「火鍋看起來滿恐怖」,也沒放在心上。我認為,就是有人會不喜歡吃火鍋,而這對美國朋友一方面是不熟悉, 一方面可能也是單純不喜歡而已。
    最後,回到正題,這篇文章目的,是在探討人們習以為常的飲食小習慣,其實是文化不知不覺養成的。這篇文章並不是在講怎麼招待外國人最正確。

    ps. 辦了個「少女A」的 IG,未來文章也會在上面同步發表,歡迎大家追蹤:
    https://www.instagram.com/abby_chao_/?hl=en

    #飲食 #文化 #內行台灣菜吃法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