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大學術語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大學術語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大學術語產品中有47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我做外賣仔的日子》 呼,尋日又做左半日外賣仔,比起第一次做,第二次做明顯有好多唔同既感受,就好似愛情咁,第一次約會總係令人感到新鮮,但新鮮過後,就需要面對現實了,同各位報告下感受,去點: 1)是日都係半日,六個小時,地點係尖沙咀區,南至海旁,北至窩打老道,東至尖東,西至柯士甸站 2)總單數,...
同時也有3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狂人JoJo,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Joyce的IG(just_be_joyce) : https://www.instagram.com/just_be_joyce/?hl=zh-tw FB: 邱怡澍Joyce914 終於稍稍能看懂柔道比賽啦 這次特別感謝Pei Wi接受採訪 我自己問完都覺得打通任督二脈超清楚 也感謝長霖幫忙引薦 ...
「大學術語」的推薦目錄
- 關於大學術語 在 ??BALU?Youtube Creator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大學術語 在 151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大學術語 在 HKU Dry Club | HK Lifestyle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大學術語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大學術語 在 李河泉老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大學術語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大學術語 在 狂人JoJo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大學術語 在 Susie Woo 戴舒萱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大學術語 在 拉哥 Lai UP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大學術語 在 ??BALU?Youtube Creator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4-28 06:11:28
早前要大家猜猜2018回歸的系列 猜到了嗎!? 就是《我的大學生活》啦! 這個月一直沒有更新很抱歉 所以現在獻上長片作補償! 😘 #我的大學生活 #結局篇 #還有大學術語...
大學術語 在 151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5-11 10:37:56
#151之細聲講大聲笑 16 . 151前幾天去了New Student Orientation 🤷🏿♀️ 真的超級緊張😭😭😭 又害怕😭😭😭 . #my186cmgirlfriendableboyfriend . BTW: 到現在我一個朋友也沒有認識到🤷🏿♀️ . . Instagram :...
大學術語 在 HKU Dry Club | HK Lifestyle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5-01 13:26:56
勁過︰港大學生特有的俚語,意即「好勁咁過」(厲害地超越,比別人厲害),即指GPA(Grade Point Average)高過或等於3.0。 勁過飯︰即是大家在考試前吃一頓好的晚飯,希望考試「勁過」。不可缺少的菜式包括了腰果肉丁及腰果雞丁,因為「腰果」和「要過」發音相近,因此非常切合各同學需要,而...
-
大學術語 在 狂人JoJo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1-07-26 09:39:13Joyce的IG(just_be_joyce) : https://www.instagram.com/just_be_joyce/?hl=zh-tw
FB: 邱怡澍Joyce914
終於稍稍能看懂柔道比賽啦
這次特別感謝Pei Wi接受採訪 我自己問完都覺得打通任督二脈超清楚
也感謝長霖幫忙引薦
除了淺顯易懂的柔道規則簡介之外也針對奧運金牌戰來做分析
分析到底三次指導都發生了甚麼事情?
僵持之下原來隱藏著不積極的攻擊?
想攻卻攻不了導致被判指導?
原來我們眼中的僵持和扭打其中有那麼大的學問 真的長知識
7/26我國柔道好手連珍羚即將上場 大家一起幫她加油吧
也恭喜楊勇緯拿下中華隊柔道第一面獎牌
祝賀日本選手高藤直壽媳婦熬成婆拿到金牌
封面照:體育署
------------------------------
ps.更正幾個小錯字
內腿(我打成內推) 四分五五秒處
勒頸(我打成勒緊) 五分零八處
-------------------------------
我不是柔道專業 但我幫大家找了專家Pei Wi來說明
希望至少能用自己剪片的技能幫上一點小忙
讓大家更了解柔道這項運動
原本是昨天晚上要剪出來讓大家今天可以看懂比賽
結果時間真的太趕了
但幸好還是趕在連珍羚選手上場之前完成
#奧運 #柔道 #楊勇緯 #銀牌 #Olympics #高藤直壽 #台灣之光 #連珍羚 -
大學術語 在 Susie Woo 戴舒萱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6-27 17:00:15今天的影片比較輕鬆,前幾天我和朋友們去了一間 #倫敦 的蜀姐火鍋,但我的大學同學沒有吃過火鍋,就帶他來體驗一下麻辣火鍋!(希望他不會覺得太辣🥵)
00:00 開頭
00:37 認識食材
01:35 火鍋初體驗
04:50 食完感想
07:09 結語
🏷️好康優惠 ► 如果你正在英國,現在起到 2021/7/27 到倫敦的 'Shujie Hotpot 蜀姐火鍋店' 說是「 Susie Woo 的粉絲」可享9折優惠喔!
🔔我熱愛亞洲文化的幾個原因 ► https://youtu.be/qjdIICP52es
🔔在英國絕對不能錯過的美食甜點 ► https://youtu.be/i6349173mEo
了解更多我的線上課程:https://www.susiewoo.com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加入 Susie Woo 戴舒萱 的 YouTube頻道會員: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QGcGol7OOCH2B2Z8dUag/join
與我一起用英語討論不同議題,讓我聽見你的聲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關注我的IG
► https://www.instagram.com/susiewooenglish
支持我製作更好的內容
https://www.patreon.com/susiewoo
Clubhouse
► @susiewoo
Bilibili (B站)
► https://space.bilibili.com/696608344
#VLOG #英國人 #麻辣火鍋 -
大學術語 在 拉哥 Lai UP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1-06-24 16:53:13睇返都好唏噓,慶幸拉姑曾經俾蘋果訪問過兩次?
想當年我係因為扮鬼仔Freshmen Reg Day去大學整蠱而俾壹傳媒記者發現?
之後仲同記者妹妹Friend咗?
年少輕狂嘅事,而家恐怕拉姑都唔會再做喇~?
香港真係好靚?
#蘋果日報 #蘋果日報訪問 #護士術語
跟拉哥一齊學英文發音:
https://lai.club
加入拉CLUB有好野益你: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70lhQLgr0gq8MJsNdTbJbQ/join
Paypal贊助拉哥一家身體健康:
http://paypal.me/jackylaiyc
Discord直播吹水:
https://discord.gg/4Ks76qPPmU
Mewe:
https://mewe.com/p/laiup
大學術語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我做外賣仔的日子》
呼,尋日又做左半日外賣仔,比起第一次做,第二次做明顯有好多唔同既感受,就好似愛情咁,第一次約會總係令人感到新鮮,但新鮮過後,就需要面對現實了,同各位報告下感受,去點:
1)是日都係半日,六個小時,地點係尖沙咀區,南至海旁,北至窩打老道,東至尖東,西至柯士甸站
2)總單數,13單,收入,360蚊
3)當晚約左大學同學食飯,消費400……俾錢個一刻,我好想再打開個apps去補多一鐘,令當日收支平衡
4)極度懷疑系統係有新手優惠,派得特別多單,暗示你聽,好好搵啊,記得做多D!
5)上星期因為被退單,有蝦餃、薄餅、雞翼、肉醬意粉食,原來術語係叫福利餐,而今次我已經成長喇,所有派送成功,無任何福利……
6)是日來回柏麗大道三次,短期內我都唔會再想行呢條路……
7)尖沙咀區比起旺角區舒服好多,我指環境,明顯綠化同公園長椅都有唔少,整體無旺角咁壓抑,而且搵廁所係相對輕鬆好多
8)請叫我渡船街小霸王,呢個範圍,我送左五單,雖然每單既等待時間都有五至十分鐘,但送餐距離極短,短到點呢?就係間餐廳係樓下但客戶都唔想落街咁既距離,每單都有25蚊以上,當時我感覺原來賺錢就係咁簡單
9)距離短,錢好似好易搵,但計返數,原來重點係唔停手地做先係搵到錢,今次只有一次同時拎兩份外賣,比起上次連續3次搵住3個外賣比,感覺到付出幾多,收獲幾多
10)是日最遠派送,係尖沙咀I Square去佐敦永安,仲要係4人餐,果斷搭巴士,車費6.8,點知去到佐敦再次陷入漫長等待,早知慢慢行過去……
11)無單既時候,我企左係譚仔門口,希望譚仔可以賜單比我,點知旁邊有個南亞同事都係度等緊單,你無聽錯,自從成為外賣仔之後,我係街上面見到外賣仔都會心諗,又有同事開工,會給予佢地一個加油既微笑!
12)閒來無事同南亞同事吹開水,佢都係步兵,已經做左兩年,比起我呢個做左兩日既,佢絕對係大師兄,佢一日最少做12個鐘,鋼條既身型,比起我呢個行半日就去按腳既廢柴,我諗佢做完12個鐘都仲可以去兼職按腳多幾個鐘!送外賣用腳,手唔攰可以再用埋佢
13)南亞同事月入差唔多三萬,同幾個同鄉夾租,每月2500,佢夢想係搵到錢開間雜貨店!感覺就好似香港人移民硬係想開埋小食店賣雞蛋仔,文青總係夢想開間Cafe咁
14)問佢公餘有咩做,佢話打排球,剛好小弟年輕都係排球校隊打過學界,但我見佢差唔多一米八,壯碩既身型,強勁既臂彎,我婉拒左佢邀請我閒時打友誼波,我怕比佢打死
15)傾傾下系統派單比佢先,佢同我講,因為佢係老鬼,同地點有多過一個人都會派單比佢先,我當時心諗,頂,你唔早講,佢用一個朋友,你返印度食蕉既表情同我講,下次同到佢班南亞兄弟就記得唔好一齊等
16)佢工作好認真,真係當係職業,而我就係玩味性質,原因好簡單,因為佢係巴基斯坦搵幾千蚊都做到成隻狗咁,依家派外賣比起以前搵多成十倍,感覺好似當年我去澳洲工作假期比當地人問我點解咁鍾意返工,當時我答佢,香港做麥記20蚊一個鐘,澳洲做又係20蚊一個鐘,但係澳紙既分別
17)是日太無聊,所以我係七仔特登買d平時唔飲既冷門或者新飲品,林家謙代言既清。麥茶都唔錯,紅茶花傳既檸檬紅茶幾好飲,但原來成15.3g糖……
18)尖沙咀區送The Austin同Grand Austin最花時間,要落隧道來回,荒島黎,但大型屋苑既保安服務真係做得比較全面,拉門既都好有禮貌,同日送窩8,樓下阿姐真係有少少無禮貌,唔係對我,而係一個順豐哥哥佢拉住貨入黎,佢嘈左幾句,但順豐哥哥無理佢就入左lift
19)今次我比上次做多左樣野,想睇下分別,就係我今次拎到外賣,同送到樓下,我都會Msg客人同佢講我出發喇,我差唔多到喇,送到我都會msg佢地用餐愉快,到底呢個行為會唔會令我多左Tips呢!!??
20)答案係無既,可能我既服務仲未夠好,但我又覺得咁send個msg比客,都係認真對待呢份工作,令客人多左一份安心,自我感覺良好,下次我會再接再厲睇下點先有tips!
21)收到張單係送食材,蕃茄薯仔豬骨,應該係煲湯,平時我自己買只係50蚊左右,但有人用差唔多高一倍既價錢去享受服務
22)外賣呢樣野,真係一種時間同金錢既交換,有人分分鐘幾十萬上落,佢花費幾十蚊去慳返時間搵更多錢,或者休息,一路送我一路覺得係對整體社會發展係好事,因為人可以做更有價值既事
23)感覺到外賣都不斷升級緊,係外賣盒、外賣速度、包裝等等都感到比幾年前好太多,以前你食個麵要分湯?真係叫都未必有!依家分湯好多唔講明都會分比你,感覺外賣自取同埋派送對於一個人食飯都係一種趨勢
24)睇返譚仔上市資料,幾年前堂食外賣比重都係8:2,依家已經差唔多6:4,世界唔同左,仲記得當年沙士打開左網購既潮流,而上年疫情就改變左堂食習慣,有好多野唔迫到埋身真係唔會成長
25)是日趣事,我左手拎住電話,右手拎住外賣,個客開門之後我遞左電話比佢佢呆左;一個上身赤裸既男人拎外賣,我覺得睇到佢身體要加錢囉
26)暫時對我講,送外賣都係有趣既,而我分析過,因為我係兼職,又唔係靠佢養家,收工時我計一計數,360蚊,如果我等佢開飯既,我真係要加多半日做到夠數先可以收工,而唔係收工仲去食餐比今日搵既錢更多既飯,今次已經比起上星期無咁腳痛,唔駛按腳,但起左水泡,
27)興趣同職業,真係兩個層次,將興趣變成職業係一種漫長既過程,唔係人人做到,當你既興趣超過左一定既數量,就會量變引起質變,即時變質,需要一個覺悟!
28)我會唔會繼續做?會啊,下星期六強勢回歸旺角區!每次有人問我都係咁答,依家每個星期有人比錢我做gym,真係唔做就蝕啦!
29)但同時我係送外賣既時候諗,其實全職炒散真係幾適合我,黎緊我會有新動向,試下其他唔同既工作,分享多少少大家平時成日見既職業,當真係做既時候係咩感受,如果你地有咩特別職業想我去破地獄既,歡迎留言!
30)兩次既步兵經驗,我升級喇!步兵將會轉職成騎兵,點樣升級得快d!比個like啦!like數就好似經驗值咁,令我有動力去冒險!!!!
大學術語 在 李河泉老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No.2251〈新書分享《累死你的不是工作,是工作方法》〉
許多在學的大學生或研究生,
即將進入或剛進入職場時常常會問:
「老師,有什麼的方法可以快速吸收,幫助我們在職場趨吉避凶?」
通常老師的答案是:「時間經驗和學習工具」:
「時間經驗」指的是職場新鮮人必須要「用自己的青春歲月,換取紥實有用的工作經驗」。
「學習工具」指的是「找出適合的學習工具,加速前進」,而最好的工具就是書本、網路平台和演講課程。
今天介紹的這本書,
作者深入淺出、下筆淺顯易懂,
很適合年輕時世代閱讀,
有三個我很推薦的優點:
1、架構清楚:
作者從「心態、計劃、行動、掌握時間、整理、效率、人際關係、自我完善」等八個章節,每個章節講六到十個觀念,總共58個觀念。
2、內容易讀:
每個觀念內容不長,包含了簡單的道理、小故事或是不同法門,讓讀者方便思考。
3、結尾整理:
每個觀念結尾,作者還貼心的加了個重點整理,或是小測驗,讓讀者檢視知道自己吸收的程度狀況。
博客來連結
https://bit.ly/2XQbdeh
今天星期日
有空歡迎大家看看
或者推薦給年輕的同仁或小孩
多看書總是件好事
各位河粉早安
PS. 李河泉老師的內容都歡迎分享
大學術語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思考框架是創造力背後的推手
我們心中,本來就有各式各樣的思考框架,我們思考的方式就是如此。這些思考框架有的簡單、有的複雜,有的精確、有的粗略,有的美麗、也有的邪惡。但不論如何,都會呈現現實的某些面向,協助我們提出解釋、抓住重點,做出決定。
例如,民主制度是一種思考框架,而君主制度也是一種思考框架。在商業產業上,精實生產(lean manufacturing)是一種思考框架,OKR(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即「目標與關鍵結果」,因英特爾與谷歌的先後採用而聲名大噪)也是一種思考框架。宗教是一種思考框架,世俗人文主義(也就是不信神的道德觀)也是一種思考框架。法治是一種思考框架,「強權即公理」也是一種思考框架。種族平等是一種思考框架,種族主義也是一種思考框架。
在我們的種種推理上,思考框架不但是重要基礎,而且應用極為廣泛。近幾十年間,從哲學到神經科學,各式各樣的領域都曾研究人類的思考框架,只是用來描述的術語有所不同,包括:模板、抽象概念、再現(representation)、基模等等。
時至今日,不論是硬科學或社會科學領域,多半都已經接受「人類透過心智模型來思考」的概念。只不過,這其實是相對晚近的概念。在二十世紀初,多半還只有哲學家在思考「人類如何思考」的問題。佛洛伊德對大腦的奧祕深感興趣,但他是當時的例外,而非常態。到了兩次世界大戰之間,像是卡西勒和維根斯坦等哲學家,則是以心智所操縱的符號與語詞為基礎,以此來認識心智。這確實是邁出了一步,讓人以更理性的方式來瞭解「認知」,但一切仍然只是理論,沒有實證。
等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開始有實證科學家研究人類的心智—心理學家接手哲學家的研究,特別是開始思考大腦內部的認知過程。一開始,學者認為認知過程就像是嚴格的邏輯運算,但實證研究並無法支持這種論點。大約在1970 年代,「心智模型」的概念開始流行,眾人也開始認為人類的推理並非邏輯形式的運作,而更像是在模擬現實:我們評估各種選項的方式,是去想像可能發生的種種情況。
如今,這種觀點已經由許多心理學家與認知科學家經過眾多實驗得到證明。近年來,由於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能夠即時視覺化呈現受試者的腦部活動,就連神經科學也踏入了這項研究領域。舉例來說,研究顯示,人類構思未來的時候,會啟動那些和空間認知與3D 思考相關的大腦區域。可以說,其實就是在有目的、刻意的做夢。
這項研究成果,讓我們對人類如何思考的理解,開始默默改變,瞭解了心智模型是人類認知的基本構件。不論我們任何的所見、所知、所感、所信,都始於我們對宇宙萬物的思考方式。我們如何理解世界,會受到我們「相信」世界如何運作所影響,包括:事情為何會發生、未來會如何發展,以及如果我們採取行動之後又會如何。
.
▍「解釋」帶來的好處
因果框架要求一切必須有說得通的解釋,這點除了讓我們得以歸納類推,也讓我們得以學習。這是一項重要特點,而且也是一項相對較新的發現。一般來說,學習是發生在得到資訊的時候—聽到老師講課、看到書上的描述、或是學徒動手修修補補的時候。但在做因果解釋的時候,那位提供資訊和解釋的人其實也在學習。這項觀點是由普林斯頓大學心理學教授倫布羅佐(TaniaLombrozo)提出,她是這個學術領域的熠熠新星,引領著一套關於「解釋」機制的新科學。
倫布羅佐從大學時期開始,就發現不論在心理學、社會學、哲學,處處可見關於解釋的想法。雖然這似乎就明擺在眼前,但事實證明,關於「解釋」這件事本身,科學界的研究都還不夠深入。舉例來說,為什麼我們會覺得某些事值得解釋、又有某些事不值得解釋?解釋能讓我們如何有所成就,或者如何讓人誤入歧途?倫布羅佐的研究從心理學和哲學出發,填補了一些我們關於解釋的知識空白。
倫布羅佐對於「透過解釋而學習」的研究,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實驗中,倫布羅佐請成年受試者看看兩群來自外星的機器人,分別名為glorp 和drent。兩群機器人各有不同的顏色、體型、腳部形狀的特徵,但受試者並不知道真正的重要區別是哪一項。實驗人員請一半的受試者去描述glorp 和drent 各有何特徵,而另一半則是要解釋glorp 和drent 各有何特徵。(兩群機器人都很可愛,但是真正區分的重點並不在於顏色或體型,而在於腳部的形狀。)
結果如何?比起那些只需要描述而不需要解釋的人,那些必須提出解釋的受試者,在找出真正區別之處的表現,明顯高出一截。倫布羅佐做了很多次實驗,結果都類似。她甚至也對小孩做了實驗,結果一樣:如果要小孩提出因果解釋,他們的表現就會更棒。
讓我們把這點再拉回來討論思考框架:我們用因果框架來解釋這個世界的時候,其實就是在學習,因此我們會更瞭解這個世界,我們也能產生更深入、更準確的見解。而且,向別人解釋這個世界,也能讓自己更瞭解這個世界。這項發現對教育和育兒來說,具有直接的意義:記得要小孩解釋他們推論的過程,而不只是要他們給答案。(這或許也有演化上的意義:比起其他不去解釋這個世界的動物,人類透過解釋的機制,也就學得更快、學得更多。)
這件事能帶來的好處,絕不只是知道怎麼區分glorp 和drent而已。人類從最早的時候,就開始想像出各種秩序的概念,在群星當中勾勒眾神的身形,將各種物種加以分類。小孩會花上幾小時,分類排列著自己的小車車、小布偶、樂高積木,還有萬聖節糖果(直到爸媽半夜偷偷來吃掉)。這種分類和重新分類的動作,靠的就是我們取得抽象概念、進行歸納類推的能力。
要是少了取得抽象概念的能力,我們就會覺得自己碰到的一切都是完全陌生,沒有任何一般法則能夠告訴我們該怎麼做。
.
以上文字摘自
《#造局者》
思考框架的威力
Framers: Human Advantage in an Age of Technology and Turmoil
.
作者:庫基耶, 麥爾荀伯格, 德菲爾利科德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昨天在贈書直播中,談到用過去經驗類比現在或未來未知的處境,是大腦很重要的工作。說真的,這項能力對我們活下來真的幫助很大。
然而,我們昨天也提到,這種思考慣性同時也造成了某些限制。尤其過去經驗本來就比較偏頗,這種慣性要調整,就必須經過有意識的自我教育。
「思考特定議題的時候,我腦海裡如果浮現越多人的立場,最後得到的結論就越讓人信服。」~漢娜鄂蘭
版面上的朋友們,因為常閱讀不同作者的智慧,所以特別能進行討論。這其實更有利於我們看到不同人的觀點,並且選擇適合我們的思考方式,而不只是因循故舊。
今天晚上沒有直播,明天晚上的直播,會再談談傳統教養跟自我傷害的關係。這實在是一種沉重的話題,錯用思考框架,讓我們代代相傳著創傷。
祝願您,能充實我們的思考框架庫,這是能有多元選擇的基礎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