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大學專題找教授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大學專題找教授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大學專題找教授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大學專題找教授產品中有22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萬的網紅百工裡的人類學家,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前些年,在中國與台灣同時流行著一個說法,現在的社會有三種性別:男性、女性以及女博士。這樣的說法點出了除了傳統的生理、社會因素區分性別之外,還多了一個工作與職業生涯因素創造出來的性別分類。當然,這個網路流傳的說法主要是希望指出高學歷女性在當代華人社會所面對的困境,她們的困難不是傳統男性或女性所面對的,...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我係香港人|居港工作15年嫁港教授 美國人妻愛着長衫入廟攝太歲 丈夫:她比港人更港人 若要你離鄉別井,去到一個語言不通的地方;生活環境由鄉村小鎮,變成國際大城市,你會有何反應?美國人妻李達詩(Stacy)就嘗試尋找香港可愛之處,廣東話、歷史古廟、長衫等都是她的最愛。她甚至在這裏,找到一生中最愛。 ...

大學專題找教授 在 Jamie醫學日記|讀書×學習×生活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16 09:41:45

. 【中研院高中生命科學研究人才培育計畫】 今天這篇文要來分享一下我參加這個計畫的經驗 其實我兩年前曾經發過一篇文介紹生培 不過最近他們又開始招生了,所以再寫一次XDD . 不知道大家曉不曉得,大多數高中數資班都有所謂的「專題研究」?那麽普通班的同學如果想要認識科學研究,甚至打入國際科展的殿堂,該怎...

大學專題找教授 在 Hey, it’s Samara ?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10 21:54:17

- 指考過後、開學之前是大學新生最期待卻有點緊張的一段時間🤣 不知不覺我也要升上三年級了,如果問說對法律系新生有什們建議的話,我覺得有下列十個🤣 - 1、維持英文程度且學習其他語言,從幼稚園到高中學習英文也有相當一段時間了。在英文有一定程度之後,學習其他語言所受影響其實並不大。多多學習其他能力並不是...

大學專題找教授 在 JobUs職場小旅行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5-17 14:17:15

「我忘記今天要報告了,怎麼樣才能迅速產出精美的簡報🙀」 「shit💩!我用家裡電腦做的簡報忘記存了!要怎麼快速製作且避免這樣的窘境再度發生QQ」 「齁唷😿~每次產出簡報內容都花了好一大半時間,都沒時間做美編,有沒有比較快的方法,讓我的簡報看來依舊有設計感?」  如果你是曾有過這些問題的人,相信我...

  • 大學專題找教授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05 17:00:30
    有 356 人按讚

    前些年,在中國與台灣同時流行著一個說法,現在的社會有三種性別:男性、女性以及女博士。這樣的說法點出了除了傳統的生理、社會因素區分性別之外,還多了一個工作與職業生涯因素創造出來的性別分類。當然,這個網路流傳的說法主要是希望指出高學歷女性在當代華人社會所面對的困境,她們的困難不是傳統男性或女性所面對的,而是一個新的必須兼顧學術、職業、工作、家庭、婚姻、情感等面向的艱難挑戰。當我們認為當代社會對於女性越來越開放,女性也都有自由選擇的權力時,高學歷的女性卻會面對「不得不」選擇學術、職業的一邊,或是放棄學術這一面去追求家庭與感情的那一面。這樣的選擇困境並不是被明文規定的性別歧視,但是透過一些工作指標、投入心力等要求,華人社會的高等教育機構仍舊以一種掩蓋的方式讓男性與女性工作者產生了選擇上的差異。為什麼高學歷男性就在學術事業或家庭只能擇一投入,而高學歷女性卻往往必須做出選擇呢?

    小編今天要分享的文章,就是討論高學歷女性在職場性別不平等的文章。同時,我們「百工裡的人類學家」團隊,也即將於9月初舉辦一系列關於女性、人類學以及職涯的講座活動喔!尤其是今天推薦的關於女性職場平等以及女性職涯規劃與性別議題的內容,將會邀請奧沃市場顧問創辦人林宛瑩來進行講座,千萬不要錯過喔!系列講座的訊息請參考貼文最下方。
    ———————————
    有許多學術女性,面臨不同的掙扎,分別在光譜的兩端:一種是有學術工作,但面臨建立家庭的困境;另一種是有家庭,面臨重返學術的困境。台灣看似平等,男女都可以追求高學歷,然而學術界制度面的困難,真的平等了嗎?

    前陣子我和多位女科技人參與女科技人的形象影片拍攝,其中一環是錄下我們對新生代的女孩們想說的話,於是拍攝前我們邊聊天邊討論該對新生代說什麼,突然其中一位女學者說,現在女性追求學位不是問題,真正的挑戰不在求學,而是在取得學位之後。

    今天我想談談當拿到博士之後,學術女性可能面臨的困境。
    我們先從成功案例講起,2019 年台灣社會學刊發表了一篇「做學術、做媽媽:學術媽媽的建制困境、協商策略與智性母職」的學術論文,紀錄學術媽媽的專業掙扎和家庭責任上的掙扎與努力,普及版也發表在女科技人電子報第 152 期《專題報導》專欄。

    學術專業對時間和心力的需求非常大,博士期間只要專心學術,有時當助教協助教學,但若在大學裡找到專任教職工作,前幾年往往都在忙教學、指導學生、學校行政事務,很難有力氣好好做研究。
    但偏偏大學教師的升等,是以學術產出為主,助理教授被現在沉重的學術發表壓力壓得喘不過氣,但當媽媽又是另一個沉重的負擔,因此上述學術媽媽都是女超人。

    學術媽媽固然忙碌,但她們象徵某種成功經驗,有許多學術女性,面臨不同的掙扎,分別在光譜的兩端:一種是有學術工作,但面臨建立家庭的困境;另一種是有家庭,面臨重返學術的困境。

    雖然有些女性很快就拿到博士學位,但取得學位後可能還要經歷博士後研究和專案助理教授等工作,真正拿到一個較穩定的專任教職工作,已經是幾年後的事情,但現在助理教授苦於期限內升等制度的壓迫和不穩定性,時間壓力一直都在,男性沒有生理時間的顧慮,但女性很快就進入生育年齡的尾端。

    台灣父系社會對傳宗交代還是有所執著,過了四十歲,即便伴侶願意沒有孩子,那也得看家族接不接受,我終於明白為什麼每個系所幾乎都有不同世代單身未婚的女教授們,誰都不想去當家族沒有後代的罪人。

    有些女老師幸運有家庭,但沒孩子,不是因為樂當頂客族,而是女老師因壓力太大生育困難;我也有女學者朋友提到,前些年她和老公都是年輕助理教授,升等壓力很大,她們共同決定選擇工作不要小孩,但這不代表她沒有遺憾。

    學術工作的聘任是殘忍的割喉戰,只看學術發表篇數,一兩年的中斷,基本上會連博士後研究員或專案助理教授都申請不上,因為男性競爭者不會有發表的中斷。目前台灣沒有協助女博士回到學術界的機制,因此很多女博士生育後面臨回不了學術界的困境。

    我剛收到另一位女學者朋友,生育後努力了七年,終於拿到了第一個一年的工作合約。七年,人生有幾個七年可以這樣消耗等待。另外,我也有看到前輩以「個人因素」從專任教師辭職,以捍衛有家庭的權利,但這是個人因素嗎?還是集體的掙扎?

    我們需要制度性的改變,保障學術女性安心建立家庭和增產報國所面臨的困境。但在制度結構有所改變前,每一位女性學者都在用自己的生命進行一場革命,祝福大家革命成功!

    (以上引用自網頁原文)
    https://womany.net/read/article/26162
    ——————————————————
    百工誠摯邀請您與我們一起 #先加入展覽再聽演講
    #線上活動開放全世界讀者加入 #機會難得 #呼朋引伴來參加
    【展覽資訊】展出現代女人的模樣|跨世代女「人」線上互動展

    線上互動展覽:https://padlet.com/r09325002/anthrodo
    【講座資訊】跨世代女「人」交流系列講座

    廖雲章・獨立評論在天下總監・9/3(五) 19:00-21:00

    劉雨涵May・健身頻道May fit創辦人・9/5(日) 13:00-15:00

    林宛瑩・奧沃市場顧問創辦人・9/8(三) 19:00-21:00

    報名資訊放置於展覽內

    講座採用webex視訊軟體進行線上講座

    搶先看百工粉專,不錯漏任何資訊
    #歡迎大家按讚分享留言

  • 大學專題找教授 在 CUP 媒體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8-30 11:40:07
    有 174 人按讚

    非洲西部國家貝寧(Benin),舊稱 #達荷美(Dahomey)。達荷美王國存在於 1625 至 1894 年間,該國曾有一隊非凡士兵 —— 達荷美女戰士。相比古希臘時代記載的亞馬遜 #女戰士,達荷美女戰士是現代歷史唯一有記載的女性軍隊。但時至今,關於她們的歷史記錄仍然不全,貝寧經濟學家、普林斯頓大學政治與國際事務教授 Leonard Wantchekon,過去三年一直尋找女戰士後人,希望重構這段歷史。

    詳細全文:
    https://bit.ly/3BphWdo

    延伸專題:
    【真.英雌:蒙古女戰士忽圖倫】
    https://bit.ly/3iTja7O
    【帖木兒之孫:管得了天文管不了江山】
    https://goo.gl/Th1z6F
    【李衍蒨:斯基泰的女戰士】
    https://bit.ly/3fSIhFI

    ==========================
    www.cup.com.hk 留下你的電郵地址,即可免費訂閱星期一至五 CUP 媒體 的日誌。

    🎦 YouTube 👉 https://goo.gl/4ZetJ5
    🎙️ CUPodcast 👉 https://bit.ly/35HZaBp
    📸 Instagram 👉 www.instagram.com/cupmedia/
    💬 Telegram 👉 https://t.me/cupmedia
    📣 WhatsApp 👉https://bit.ly/2W1kPye

  • 大學專題找教授 在 CUP 媒體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25 23:45:50
    有 145 人按讚

    每當有女性 #不忠,因為她們愛上別人,或正尋求結束婚姻的方法,往往就會被想是對現有關係感到不滿。

    其實早在 1985 年,美國天主教大學一項研究已經顯示,34% 婚內出軌的女性評價其婚姻生活「愉快」甚至「十分愉快」。密蘇里州立大學社會學助理教授 Alicia Walker 在 The Secret Life of the Cheating Wife 一書,亦有引述多項研究指出,對於那些在網上尋找外遇對象的女性,這樣做主要是為了 #性。

    詳細全文:
    https://goo.gl/cbc1T3

    延伸專題:
    【何謂「不忠」?數碼時代下的新定義】
    https://goo.gl/Lwxc2O
    【老夫老妻:長相廝守的秘密】
    https://goo.gl/gE9NGI
    【快感論爭:欣賞藝術與看 AV,得到的快感相近嗎?】
    http://bit.ly/2GZRr2E

    ==========================
    www.cup.com.hk 留下你的電郵地址,即可免費訂閱星期一至五 CUP 媒體 的日誌。
    🎦 YouTube 👉 https://goo.gl/4ZetJ5
    🎙️ CUPodcast 👉 https://bit.ly/35HZaBp
    📸 Instagram 👉 www.instagram.com/cupmedia/
    💬 Telegram 👉 https://t.me/cupmedia
    📣 WhatsApp 👉https://bit.ly/2W1kPye

  • 大學專題找教授 在 果籽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03-08 21:30:16

    |我係香港人|居港工作15年嫁港教授 美國人妻愛着長衫入廟攝太歲 丈夫:她比港人更港人
    若要你離鄉別井,去到一個語言不通的地方;生活環境由鄉村小鎮,變成國際大城市,你會有何反應?美國人妻李達詩(Stacy)就嘗試尋找香港可愛之處,廣東話、歷史古廟、長衫等都是她的最愛。她甚至在這裏,找到一生中最愛。

    採訪時適逢農曆新年,1958年出生、屬狗的Stacy今年犯太歲,她帶我們到鴨脷洲的洪聖古廟攝太歲。她甫踏入廟,就先買寶牒香燭,十分熟練。然後她走到太歲像、洪聖像、觀音像前逐一上香,「我希望攝太歲後,太歲爺不會因為我不高興。」Stacy大笑道。她說大學時已經有接觸到中國文化,如十二生肖、天干地支等。來到香港後就認識更多,例如每逢農曆新年她都會買一本風水運程書,「知道今年犯太歲,當時我在家中大叫要去攝太歲。」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210304/KFJWBV6WHRFM7H2SRAH3ADIWB4/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美國 #人妻 #居港 #攝太歲 #洪聖古廟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 大學專題找教授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9-09-16 10:29:27

    任教地理科約八年的李俊賢(Kenry Sir),不甘所教所學的地理知識只是流於書本,決定離職遊歷世界,除了希望成為一個「有故事的人」,亦盼自己可成為活生生的「地理百科全書」。旅途中,Kenry Sir開設專頁分享其所見所聞,一年後重返教育界的他,教授莘莘學子學習時,亦毋忘尋夢的勇氣。

    不願做「井底蛙」

    大學畢業後,Kenry Sir如願成為一名地理老師。執教八年,因為學生的一句說話,他突然覺得自己很「井底」。「一個中二同學暗暗講咗句『讀地理唔應該係咁』,當時我畀佢嘅回應係『讀地理真係唔應該只係流於書本上』。」

    學生的說話一直深深扎根在Kenry Sir的腦海裏,儲蓄四年後,他決定親自到訪地理書中介紹的大自然地貌。Kenry Sir指作離職決定時,有不少人質疑:「點解你要依家去睇個世界?退休後大把時間啦。」但他坦言不想令自己後悔:「都唔知我想去嘅地方將來變成點。」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Kenry Sir決定給自己一年時間環遊十個國家,並開設Facebook專頁,記錄旅程中遇到的人和事。旅程以他最喜歡的地方-冰島開始,他指在這「冰與火的國度」可以觀賞到不同的大自然地貌,例如火山、火山湖及瀑布,令作為「大自然發燒友」的他流連忘返。他又指,學生年紀尚小,暫未有獨自外遊的機會,因此他堅持每到一個地方都會拍攝短片並上載至專頁,希望「畀學生睇睇書本上學嘅嘢真實情況係點」。

    除了觀賞怡人的世界奇觀,他亦希望把握機會與當地人作交流,特別是一些「不太跟大路走」的人,Kenny Sir直言:「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嘅故事等待人哋發掘,而我亦希望自己去世界唔同地方找尋有緣分享故事嘅人,亦將自己去唔同地方嘅故事同人分享。」整個旅程中,最令他難忘的是斐濟,「佢哋好鐘意講一句『Bula』,係打招呼嘅意思,即係不論你係咩人,基本上去到邊,佢哋唔識你都好,佢地都會非常熱情同你打招呼。」

    有故事的人

    看過不同的風景,認識了不少「有故事的人」,Kenry Sir今年帶着不一樣的心境重返教育界,「我哋經常被灌輸,我哋好應該要點做,就係要讀書考好成績,要入大學、要揾份好工,要賺好多錢,但係有同學可能係學業方面,唔係佢哋最強嘅範疇,我希望我嘅同學會知道,唔只係得一條路,可以有好多好多嘅可能性。」縱然作為教育者,Kenry Sir亦了解其局限,「作為一個老師,未必可以改變到一個制度,但我希望學生知道,其實喺應付考試嘅同時,亦可以培育你對地理科嘅熱情或者你嘅愛好。」

    制度,Kenry Sir未必有改變的能力,但他會努力堅守其成為老師的初心-學生能夠愉快學習,「我希望多啲帶佢地出去,即係離開課室,接觸一下大自然,希望呢啲時間,佢地都會覺得開心。」

    今集《港。故》用5分多鐘,向大家訴說一個勇敢追夢、行走的「地理百科全書」的故事。
    -------------
    《港。故》:東網每周專題習作,講故事、講香港人的故事。
    Fb:http://bit.ly/oncckonggu_Fb 
    IG:http://bit.ly/oncckonggu_IG 
    Youtube:http://bit.ly/oncckonggu_Youtube

  • 大學專題找教授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8-06-24 12:43:32

    五年前,位於黃大仙竹園邨的浸信會天虹小學,原是一間只得6班、瀕臨「被殺」的學校,但經校長朱子穎近年積極推行STEM(科學、技術、工程及數學)教育與快樂學習,這間屋邨小學成功轉型,吸引每年超過千名家長慕名而來為子女報讀。

    教育的初心

    校長朱子穎是個「八十後」,從教育學院(現為教育大學)畢業後,在多間小學擔任老師約十年,主要任教英文科,有時亦兼教數學與常識科。十年的教學生涯,令他漸漸發現,教育界的生態,與自己心中的教育抱負根本是背道而馳:「明明教育應該係快樂嘅,教育應該係體驗嘅,但唔知點解,當一個新老師入咗學校做嘢,就會執行一啲自己都唔相信嘅教學方法。」

    「『小朋友,聽日考試喇喎,不如你畀心機啲讀書啦,校長就會好開心』,你試諗吓呢句說話有幾可怕?首先,你同我都超唔鍾意、有負面嘅情感,對於要考試,但係你好正面咁鼓勵小朋友做好啲。」於是,他決心要扭轉這種為考生而鼓勵操練的教學模式。

    用創意科技來改革

    五年前,在機緣巧合下朱子穎得悉瀕臨「殺校」的天虹小學正在招聘校長,便決心放膽一試:「成日都話創意科技可以改變好多嘢,係咪可以喺呢度實踐?如果呢個概念係正確嘅,咁喺最唔可能嘅地方,就可以發揮佢嘅光芒喇!」

    回憶起第一天上班,朱校長仍覺得十分有趣:「五年前我第一日返工時,其實我係全校年紀最細,啲老師都大過我,有啲老師出嚟教書我都未出世。」除了要帶領一班年紀比自己大的老師,他最深刻的是破舊的校舍:「最記得嘅係,我第一日返工,呢間學校畀我嘅感覺係一間鬼屋,甚至試過借出校舍畀人哋拍電影。好感恩,五年後再有人借場拍電影,但今次係講夢想。」

    五年下來,他不但在校內推行「電子書包」計劃,小朋友只需要帶電腦而不用帶書本上學,亦有推動3D打印和程式編碼等,校園亦有一個「Lego室」,放滿大大小小的Lego,讓學生小息及課餘時間,盡情發揮創意,用Lego砌出心中的圖畫,大力推動STEM教育。

    學生自選學習

    此外,他又於去年展開「Dream Starter」計劃,讓學生上午留在課室上課,下午就由他們自行決定學習甚麼,由老師找來社會上不同界別的人,教授小朋友想學的課程:「其實『課程』呢兩個字,只係解『學習機會的提供』。我哋所謂設計課程嘅人,就應該思考點樣用我哋嘅方法,為小朋友提供更多學習機會。最好嘅方法就係開放我哋嘅課室,同更多業界同學校以外嘅人合作。小朋友有更多學習機會嘅話,我哋嘅課程就會愈來愈寬闊。」

    由瀕臨「殺校」到「快樂學校」

    經過朱校長一番努力和一眾老師的配合,天虹小學成功轉型成名副其實的「快樂學校」,每年吸引逾千名家長慕名而來,學校亦從五年前的6班增至20班,教師亦由當初的14人增至現今的47人。對此,他特別感激願意改革的教師團隊:「佢哋能夠放低一啲過去成功過嘅教學方法,放低自己做咗廿幾三十年嘅方法,嘗試用另一種方法嚟教育,我好感謝佢哋嘅信任。」

    離開為了更大的願景

    朱校長任內為天虹小學帶來不少改變,但他決定於本學年完結後就離任,轉到一間貴價私校任總校長,屆時會着手開發一個名為EdMetro的教育程式,提供予本地和外國的學校使用,希望藉此改變整個教育界的大氣候。

    離任在即,朱校長最捨不得的是多年來和老師、家長、學生之間建立的信任,在最後的一段時間,他會把五年來在天虹的教學經驗,寫成書和拍成微電影,與教育界分享。

    今集《港。故》用7分半鐘,細說了朱校長如何將「鬼屋」般的校舍,改造成小朋友的「快樂學校」,實現了他的「教育夢」。

    -------------
    《港。故》:東網每周專題習作,講故事、講香港人的故事,請關注《港。故》fb:https://bit.ly/oncckonggufb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