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能讓一段感情開始,但唯有愛與尊重才能讓它長久。
Passion can start a relationship, but only love and respect can make it last.
愛愛小確性 (The Little Death), 2015
#解憂電影院 No.3...
激情能讓一段感情開始,但唯有愛與尊重才能讓它長久。
Passion can start a relationship, but only love and respect can make it last.
愛愛小確性 (The Little Death), 2015
#解憂電影院 No.356
讀者來信,節錄如下: “水ㄤ水某你們好,謝謝你們看了我的訊息,我先自我介紹,我是個基督徒,我自認我不是挺虔誠,可是該守的規矩我一樣也沒有少。
最近學校畢業、出來工作工作後,在職場上遇到一個滿優秀的對象,是一個不僅外貌、工作能力、待人處世或生活態度、各方面都很不錯的一個人,不是因為我對他有好感才這樣說,而是很多人都這樣覺得並稱讚他。
跟他相處時間不長,在聊天聊過幾個月後,我們決定在一起,可是上面說過我是基督徒,無法接受婚前性行為,他卻認為這是男女朋友一定會發生的事情,我們為了這件事討論非常久,結論還是分開比較好,畢竟雙方都有自己堅持的點。
跟他分開後,因為工作關係,我們依然幾乎每天都見到面,雖然相處不尷尬,可是每次跟他聊天,都會讓我想到我們剛在一起的時光。有時候我甚至會認為,我沒辦法給他,是不是我的問題,或者我應不應該不要那麼堅持己見,畢竟分開之後我才意識到自己有多在乎他,也不可否認每次見面,我都有很想放下自尊跟原則跟他求復合的念頭。
雖然可能會麻煩到你們,可是能否請你們給點感情上的建議嗎?謝謝你們。“ 我們推薦的電影是《愛愛小確性》。 由演員Josh Lawson自編自導自演的《愛愛小確性》,是一部故事與角色描寫都十分絕妙的電影。一直很想要介紹這部電影給大家,但都等不到適合的讀者來信,直到收到你的來信,才又想起了這部私藏已久的好電影。
整部電影是由五對男女所組成的故事,藉由他們的互動或是性事,來闡述兩性關係與溝通的問題:有陌生男女間的電愛控;只對失去意識的妻子有感覺的沈睡控;享受在愛愛時老公哭哭的眼淚控;還有希望另一半對自己來硬的的被虐控;而今天我們想要分享的是一對性生活疲乏的老夫老妻,卻對角色扮演上癮的角色控!
聽完以上這段簡介請不要害怕,這絕對不是一部聽鹹濕下流的限制級電影。就讓我們來舉一個例子吧!
Evie與Dan是一對感情不錯的老夫老妻,他們唯一的困擾就是對彼此失去了性的吸引力,於是在諮商師的建議之下,開始嘗試角色扮演。在前幾次實驗之後,他們果真感受到重燃的熱情,兩人的感情似乎變得更加地緊密。但幾次之後Evie卻發現Dan對於演戲越來越上癮,除了道具與服裝準備得越來越精緻澎湃之外,甚至還會糾正她的演技,過於投入在角色當中,把兩人的性事放到了一邊。
劃錯重點的Dan才在Evie的憤怒之下,發現了自己的問題,是在於無法接受這個平庸的自我,他自覺一事無成、沒有自信,於是他想要藉由扮演別人,來完整自己在心理上的殘缺,他卻從未意識到這點,更遑論與親密的另一半分享。而這個,才是兩人一開始在性事上面觸礁的原因。
婚前到底要不要守貞這件事,其實沒有正確答案,或許你可以想一想:到底教會或聖經這樣要求的原因是什麼?這背後的論點或價值觀是你也支持的嗎?若是,那就請堅持下去,並且闡述讓對方理解,因為這是你個人的信念與原則。他若愛你,就要尊重你,不應該『只因為這件事』,就要分手。
但是,若你無法理解這個規範的動機與邏輯是什麼?那也就不能怪對方無法接受了。因為,若你對於宗教的規範都是用這樣的方式去遵守,沒有去思考背後的原因為何,那這樣也會讓對方擔心是否未來還會出現其他,他無法理解的教條。
以前我曾經聽過一個說法:性是上帝給的禮物,很珍貴,是與愛和承諾共存的,所以得要留給未來祂幫你準備的那個人。這個說法很美。但我自己對於這句話的解讀是:重點是在於你給予的對象是否已經給你『愛和承諾』,但至於『愛和承諾』是不是等於『婚姻』,這個就要交由你來定義了。
這也呼應了電影裡面提醒我們的:
重要的是眼前的這個人,彼此之間有愛也有尊重,當兩人有著長遠的共識時,這時候,性就是愛的表現的一種,是自然而然會發生的。但愛的表現方式,絕不僅止於性。所以性要發生在什麼時候,就可以根據兩人的感情基礎來拿捏的了。
外貌描寫例子 在 張珮歆Carey Cha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北一女校慶聊天十分鐘45元的新聞,還可以怎麼討論?】
﹏﹏﹏﹏﹏﹏﹏﹏
▍輿論怎麼開始的?
﹋﹋﹋﹋﹋﹋﹋﹋
.
北一女中12月12日舉行117周年校慶和園遊會,其中一個攤位提供「聊天」項目,消費者可以從街舞社社長、民謠吉他教學、流行音樂社社長、合唱團團長等學姐中,選擇拍照、點歌、聊天、打球等活動。
.
引發網路熱議,有人認為有商業頭腦、有人則認為不妥,更多的是在網絡平台的批評和羞辱。
.﹏﹏﹏﹏﹏﹏﹏﹏﹏﹏﹏
▍可以用什麼方式更深討論?
﹋﹋﹋﹋﹋﹋﹋﹋﹋﹋﹋
.
1、標籤拆解:
.
將主角多重身份背後標籤拆解,通常輿論都是從標籤的衝突之中產生
比如「你是xxx就應該要ooo」,而當沒有做到ooo時,就會引起輿論
所以將標籤拆解,以便理解「預設概念衝突」是怎麼發生的
.
2、三種觀點:
.
這件事的社群輿論主要從三種觀點切入,分別為 #社會 #商業 #教育
我會以第一人稱口吻,描述各持這三種不同觀點的人會怎麼表達
.
3、先後因果:
.
先發生「園遊會」,才有「網路熱議」,然後才有「新聞報導」
所以不能直接看到「新聞」來反推「辦這種活動」的起心
「是為了賺錢才辦活動」
.
🚩標籤拆解
.
北一女學生同時背負 #女性 #名校 #高中生 的標籤
.
🚩三種觀點
.
▍社會觀點
.
著重在 #女性 #名校 的討論
.
►為什麼這麼多活動,「拍照」「點歌」「打球」可以,唯獨「陪聊」被特別放大?
.
►「女性」與「盈利」掛鉤,潛意識便會跳出「性交易」「八大行業」?
這是這社會還不願正視的問題所致,#污名化 和 #歧視 普遍散落。
.
一來不明白八大行業真正內容為何,而直接認為這是下賤、骯髒的,事實上,並不是所有酒店從業人員都是在賣身、賣感情,會上酒店的人也不是每個都想亂搞。
.
酒店客群主要分成商業客和兄弟客,商業客就是一般西裝領帶的商務人士而已。
.
酒店又依照服裝樣式開放程度分成 制服店、禮服店、便服店。
以最單純的禮服店而言,就只是倒酒、整理桌面、唱歌聊天,僅此。
.
再有更多的接觸,如果自己不能接受,是可以拒絕並換桌/換台的,看每個人程度到哪(當然有些人就是想找人包養,用自己去交換未來,用話術和身體去勾引客人,但大部分不是。)
(btw我前男友幹上的那個就是這種典型,但不是每個人都這樣。感謝前男友讓我對酒店行業了解透徹。)
.
當感受到被侵犯時,每個小姐會有求救暗號,打暗號讓少爺/行政/幹部知道,就可以被保護離開。
.
二來是對於女性的「貞潔」要求凌駕於「身體自主權」,女性應是屬於另一個主體的,不是自己的,這種「自己」除了身體,還上崗到了包括「時間」「談心裡話」
當這樣的行為被作為獲利工具,就如同出賣自己的靈魂約契
.
►名校背後的品德枷鎖
.
大家對於這種社會新聞「xx高材生竟然犯了oo罪」不陌生,這種就是標籤的概念衝突。
背後假定了「會讀書就應該品行優良」
.
或者穿著小綠綠制服,走在路上就應該要舉止端莊賢淑、在公車上要坐有坐相等等。
(短褲夾腳拖是我高中的基本配備,想來也是對於這種標籤的微小反抗。)
.
今天當「應該品行優良的高材生」與「八大從事人員的陪聊工作」碰上了,標籤的衝突因而產生。
.
►物化自己、販賣父權紅利?
.
如果說酒店公關是物化女性和販賣父權紅利的終極體現,那在灰色地帶的直播主、「線上聊天平台」算不算是?
她們都知道「我是漂亮的/性感的/甜美可愛的」「女人」正是收益來源,因此從事此行業。
.
但北一女學妹一開始辦這攤販的起心,是「因為我知道男人會付我錢」而去辦的嗎?
.
什麼是物化自己?
用身體作為契約的客體,主動的成為從屬者/商品化,又因性別權力不對等而失衡。
.
就我與學妹們聊天的過程中,她們的起心本意與「仗著自己是女生來賺取男生的錢」而且「我就是要成為商品本身附加在男生身上」恐怕相去甚遠。
.
▍商業觀點
.
著重在 #名校 與 #高中生 的討論
.
►如果說市場機制裡,有需求就有供應,有客群願意掏錢買單,交易便成立
但這個需求是被創造出來的、還是本來就存在?
.
這個需求內涵是什麼?
是社會上無處可去的焦慮。
.
對高中生而言,就是升學壓力、同時處理課業、人際、社團、家庭的滿腹辛酸,師長的不理解或高壓要求
因此他們有了「只有年紀相近的學長姊能體會、並針對當前環境給予建議」的需求。
.
對校外而言,是對光環的想像與追逐。
人們對於自己未到過的地方,會有加成的想像附著,例如,能出國讀書/旅行,一定很有國際觀/一定家裡很有錢,那他們是怎麼做到/從中習得什麼,無論他們到底是靠自己的努力達成還是靠爸(能考上名校,也是有一定程度的文化資本落差)
.
不一定是升學主義學歷至上,根本而言,出於人性的基本好奇使然。
.
►園遊會本質:娛樂性的進行學生商業行為賺取班費
.
這邊有兩種輿論聲音:分享心得經驗怎麼可以拿來賺錢/怎麼可以用無成本的方式賺錢
.
但首先,沒有人會在園遊會時候做公益,什麼家裡的破布娃娃都可以拿來賣個三五十塊
.
與其說為了賺大錢來辦活動,不如說為了符合園遊會性質加減產生一些金錢流動
.
大家都有辦園遊會的經驗,通常都先問班上有沒有人家裡是賣什麼吃的喝的,再來設計一些遊戲或服務
這就是練習如何在資源稀缺的情況下,盤點現有資本設計商業模式
.
對高中生而言,他們的資本並不多
「知識」和「經驗」正是他們最大的資產
.
呈上,當他們發現有市場需求,而他們正好能以現有資本作出供給,且現實面呈現供不應求情形,證明這樣的價格符合市場機制並未超過
.
但為什麼知識可以賣錢?
.
►知識經濟、知識變現
.
有位知名網紅表示「女學生要想啊,你憑什麼賺取這個錢,律師和心理諮詢靠講話可以收那個錢,是因為他們的專業」
.
憑什麼賺這個錢,就是對於這個「知識」和「經驗」的質疑。
.
坊間職能培訓、升學求職經驗分享、家教、線上課程、一堆冬夏令營培訓、之前紅極一時的醫學生面試工作坊爭議,之間的差別是什麼?
.
知識經濟是近幾年才蔚為風潮的商業模式,最初因著互聯網從中國大陸崛起,2017年被稱作知識經濟元年
.
除了打破原本實體物換取收益的模式,也包括縮短知識變現歷程(產品-營銷-交付),轉變為擁有知識的主體獨立完成這個流程,實質經濟性價值判斷就來自「知識的不可取代性」
.
衝突點在於他們認為,高中的知識,大家攝取的大部分相同,不可取代性低、「專業性」低,有課綱、有老師,就能觸及這塊知識
.
但「師傅引進門,修行在個人」,已經脫離全民教育的階段,高中課程更深更廣,無法妥善吸收而載浮載沉於知識苦海的學生才是多數
.
北一女學生的專業,不止在於課業本身,更是「學習如何學習」這件事,「如何有效率的、有系統性的」張羅和梳理浩瀚陌生知識,這才是她們的不可取代性。
.
►「零成本、高收益」
.
這則新聞被放上網時,那個筆者用這句話來形容這個攤販,這個「零成本」恐怕未估計得到這些知識和經驗時間的隱形成本
.
在跌跌撞撞中所獨自承受的心理壓力,在沒有人提攜和引領時的惶恐和迷茫,這些對高中生而言,都是很沈重的成本
.
在這過程中,學習如何去找前輩解決種種心理與精神困境,如何與同儕相處互動待人處事、在社團上當幹部,學習如何做一個領導者
.
要同時兼顧家庭、課業、社團、人際,這些是成本,也是經驗的獨特性
.
►業界前輩怎麼說
.
我從前輩板上截取的,但資料太多混淆來源了,如果有人知道麻煩告訴我!
.
原文如下:「
【怎樣是門好生意】
有一年的期末報告主題是老師給每一組學生一百美元的基金,要他們去創造最高的收入,並在期末報告時上台分享。
.
大部分同學都是去買東西來賣,靠各種加工或銷售方式賺取差價。但最後獲勝的那一組根本沒有買任何東西來賣,卻獲得了最高收入跟超高利潤率。你猜他們怎麼做的?
.
這組同學仔細分析了所有手上擁有的元素,發現這次報告最有增值空間的不是那一百元能買來的東西,而是他們自己花在這件事上的工作時間、全班同學在期末報告時專注聆聽的十分鐘,以及這些準畢業生的未來。
.
於是他們把期末報告的上台時段賣給了徵才企業跟獵才公司,最後選了出價最高的一家,不僅沒有花到那一百元,還賺了好幾千元的收入,甚至可以獲得未來獵才成功的抽成機會。
.
這就是商業頭腦,懂得從資源稀有角度出發。我要是天使投資人,還會想從當中談一輪找出是誰發想跟執行這個計畫的(當然要付錢給他們),長期輔導跟追蹤這一群孩子。
#時間才是最值錢的資產 #年輕人的未來更是」
.
▍教育觀點
.
著重在 #名校 #高中生 的討論
.
►誠如前面所述,能夠上名校的,有一定程度的社會背景和文化資本,這些是幸運,而不單靠「自己多努力」
.
有些人認為,這是販賣光環,是忽視了作為社會族群中佔優勢的位置,將功勞佔為己有的自大行徑
.
但不只北一女有標籤,其他學校各自有各自的原罪要背負,這邊的問題,我想,是會持續在有人有文明的社會持續存在的
.
►身分,資格論,17歲怎麼談108課綱?
.
高二,才經歷新課綱一年,可能連自己學習歷程都還搞不定、甚至連老師、學校都還摸不清楚課綱到底在做什麼,有什麼資格談、甚至收錢?
.
理念者與實踐者,很多時候是不同人。
.
在坊間教育組織裡,是因為認同了同一個理念而湊在一起,但在國民教育的教學場域,一個政策的實施,不是每個人都認同,迫使大家開始群起討論這個方向,需要更多的激盪和問題反饋,才是推動下一個進程、或是將遇見所阻呈報回政府機關並再修正的重要過程。
.
更多的討論,應是被鼓勵、而非以資格審查而禁止的。
.
另外,新課綱大家都還在摸索,教學者與當事者,會有不同的摸索經驗,是只有那個位置能看見的視角和困境、新想法和新的焦慮
.
各自有各自獨特經驗,就值得被提出來探討,跨越了身份審查的問題
.
►教育資訊落差,是可以販賣的嗎?
.
現實是,北一女的資源肯定比其他學校優渥。(我在TFT徵才那篇有詳細談)
.
她們有的資訊、管道、組織、計畫,其他學校可能不見得有、或老師不見得重視,阻斷許多機會流入學生手中的可能。
有些人認為,名校學生經歷這些活動營隊後的心得,販賣給其他學校沒有參加過的學生
.
衝突點在於,這樣的資源落差,是大多數教育(含NGO)工作者致力想解決的問題,當這種落差被用作盈利時,是一種「傾銷」之既視感
.
在國際衛生場域上,曾發生過一件事:
某A大國獲得B小國的共用病毒株後,回去研發出疫苗,再高價賣給B國
.
這個共用病毒株可視為總體教育資源,名校(A國)從總體資源中拿取站比較多的資源後,有能力產製出知識結晶(視做疫苗),再賣給原本被剝奪資源的那些學校學生(B國人民)
.
雖然行為無本意,但在結構上問題油然而生,高中生或許不明白這件事還藏有這一層問題在,但每個角色在社會上,都同時擁有壓迫與被壓迫者的位置。
.
.﹏﹏﹏﹏﹏﹏﹏﹏﹏﹏﹏
▍為什麼先後因果關係重要?
.﹋﹋﹋﹋﹋﹋﹋﹋﹋﹋﹋
.
有段話如下:
.
「顧客清一色是男性,恐怕賣的都還是“女高中生”甚至“北一女”相關的概念,所以“成本”並不是零,而賺取的就是“父權紅利”,所以這件事的本質其實是“父權經濟”。
.
“父權經濟”在任何男性掌握資本而且有貧富差距的社會都存在,程度多少的問題而已,因為“愛慾”是人類最基本的需求,而且女性天生可以在生理和心理上供給,所以市場必定存在。父權經濟的光譜很廣,從單純的陪伴經濟到性產業都是。」
.
►這是很典型「用新聞來看事情」
.
看似振振有詞,實質為 #倒果為因 的謬論例子。
.
再次強調,是先有園遊會,才有新聞。
不能看到新聞註解「顧客清一色都是男性」,就認為學生是為了招攬男性而做。
.
🚩那新聞媒體怎麼報的呢?
.
▍標題:「真香」「暴動」「懂賺」「清一色男性」
.
▍內文:
.
「有沒有照片?正的話馬上驅車前往」
「便宜還保證女高中生」
「不早講,我在火車上了」
「直播主出道預備」
「良心事業,人美心美」
.
►著重顏值、外貌,而非舉辦活動初心,強化「只有漂亮的我才要去」
.
是她們在物化自己、還是新聞出來後,社會在物化她們?
.
▍這是對事實的描寫、還是變相鼓勵風潮?
.
是對社會反應的記載,還是以明知可能的眾矢之的作為標題博眼球?
.
記者知不知道可能會產生的輿論和社會問題、對當事者、北一女的傷害?
.
記者有沒有這個責任要知道後續可能影響?
.
有沒有攔截問題的責任?
.
▍刻板印象的強化與新的標籤
在議題被鼓動到大家一窩蜂去搜尋時,「陪聊」「台女」在搜尋度暴增,新的標籤就產生了,成為「熱門關鍵字」,永遠留在網路平台上。
.
▍媒體少了什麼?
.
所有新聞文章都是互抄,片面之詞呈現,但網絡的反撲、指責、甚至對女學生的羞辱卻視而不見。
.
所謂的不客觀,不是因為主觀意識表示支持與否,而是少了不同聲音。
.
在後續造成的輿論有哪些、校長回那封信的前提是什麼、大家在意的關鍵點是哪些、為社麼會有這個現象、當事者受網路攻擊後的反應如何?
甚至用數據分析網路聲量、正負面比例、搜尋關鍵字圍繞哪些問題
.
這些也都是客觀事實,並不是主觀認定,是可以同時呈現在報導裡的。
.
但媒體都少寫了。
是不知道、不在意、不想花時間研究,還是就是打定了想要賺流量?
.
但這是記者本身、媒體自己本身的錯嗎?
.
要在媒體生態下生存,高工時、低薪資,內部編制導致落在記者個人身上負擔過高,生態惡性競爭即時性和煽動性,廣告與流量定勝負
.
導致產能和品質降低,又得成為千夫所指之人,這是記者自願的嗎?
.
.﹏﹏﹏﹏﹏﹏﹏
▍報導後的低級輿論
.﹋﹋﹋﹋﹋﹋﹋
黃士修在留言處寫道「有加S嗎?」(掏皮夾)
.
我先來解釋台灣的性交易生態,雖然是非法,但其實到處都有檯面下的交易,而且相當頻繁。
不一定要從酒店,只要有經濟帶、有群組門路、有學長姐或朋友,只要有「媒合人」,一場交易就能達成。
(感謝拿我爸的錢去嫖妓的前男友again)
.
如果是自己狩獵型的,遇見有解時的通關密語,就是「S?」
「掏皮夾」的意思是:「性交易的錢直接給現金」就不會有金流、留證據。
.
.﹏﹏﹏﹏﹏﹏
▍校長怎麼回?
.﹋﹋﹋﹋﹋﹋
1. 校慶當天,本校所有園遊會的擺攤學生沒有回報任何負面訊息,也沒有任何外賓反映攤位問題。
2.以"聊天"為項目的攤位,該班級當初設定的客群是高一學妹,針對108課綱的選課問題、如何製作學習檔案、社團幹部的工作內容等等。想法單純且正向,導師及學務處都支持。
3. 園遊會現場為公開場合,人潮眾多、教官巡場,未發現任何不妥現象,當天的活動除了學妹外,也有本校家長、大學教授、外校學生等外賓參加,外賓詢問的內容多以本校學業、社團活動、時間管理、校園生活為主。
4.針對那些沒在校慶現場,只憑臆測去描述自己觀點,並連結負面意象的網友留言,本校表示遺憾。
.
親愛的同學們,校長相信你們有足夠的智慧,去判斷事情的真相與是非,也相信你們有足夠的勇氣,去面對莫須有的不實流言。這個世界雖不美好,但我們仍要正面以對。
.
校長 陳智源敬上
.
.﹏﹏﹏﹏﹏﹏﹏﹏
⚠️⚠️我們可以怎麼做?
.﹋﹋﹋﹋﹋﹋﹋﹋
當媒體無法進到守門人角色時,這個責任就落在閱聽眾身上。
除了上網跟大家辯論之外,還有哪些是我們能做的?
.
1、不要搜尋「被固化的標籤」增加流量和搜尋引擎排行
.
🈲️尤其「北x女 陪聊」這種直接綁死的關鍵字,最直接的讓大家在搜尋時會跳到最前面
.
2、條列式舉例、分段思辨
先區分議題,如我前面所提,要討論社會觀點、商業觀點、還是教育觀點?
要論證舉例,是在哪個區塊、要舉反例,又是不是在相同的社會背景下?
如果想到什麼講什麼、爆氣式論述,容易讓雙方語言沒有交集
.
3、不要讓學生在這場風波中受的傷白費
這一起輿論能夠鬆動、或喚起社會怎樣的關注和討論,後續如何延續動能?
既然大家已經發現前述污名化與歧視問題,那可以在自己能力所及之中,做出哪些改變與影響?
.
4、面對學生,理解取代羞辱、批判取代批評。
如果可以,讓孩子們知道這個社會會這樣評判一件事情,何妨不是一次機會教育。
.
5、傾聽與尊重。
不是說支持這種行為(你當然可以不認同、可以批判)
但可以試著告訴孩子們,這場風暴是一堂課,理解了可能的優缺點與風險之後,在下一次她思考後並做出選擇時,我們會尊重他們、但他們也必須自行承擔後續的社會輿論成本
.
.﹏﹏﹏﹏﹏﹏
▍我自己的註解
.﹋﹋﹋﹋﹋﹋
不是她們自己要販賣父權紅利,看似既得利益,其實是被社會的需求,被迫推向了供給的一方,讓原本立意良善的初心被扭曲、認為他們就是為了這樣的目的而去主動供給,而且被固化為標籤,而且這標籤會跟著所有北一女學生、甚至包括其他女高中生,至少數年。
外貌描寫例子 在 逆嘶亭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鄧紫棋出新碟,思想真係成熟咗好多,對過去人生真係有反思,反觀林宥嘉反而繼續逃避現實,所以決定出返呢篇曾經因為林宥嘉有情緒不穩跡象而撤回嘅文章。愛情絕對係人生好重要一部分,所以愛情失利,志業好難唔受影響。擁有理解自己志業嘅伴侶,係必然會引發加乘效果,共同發光發熱,但前提係努力精進自己,諗清楚自己性格,同埋自己到底想要嘅係乜。鄧紫棋嘅真誠,令我大為改觀,但呢篇唔係講佢,而係想借公眾人物去講吓對待愛情嘅態度,希望精進自身嘅意思會更加易明,因為做好自己,至會做得好其他事,精進首先係為自己,之後至係為他人,為國家,為世界。
------
閒來無事中意睇選秀節目作消遣嘅一大原因,係可以直接睇到人點解進步,點解失敗,事關舞台將一切都放到最大,人格如何,面對目光,即刻無所遁形。而得意嘅係,聲林之王第二季值得睇,係因為有得睇林宥嘉嘅自我放棄同蕭敬騰嘅始終熱情形成強烈對照——就算已經有所作為,只要選擇退而求其次,人都可以即刻跌返落低位,林宥嘉就係最佳例子。
大多數做唔到明星嘅人,都會有各種理由去解釋佢地嘅失敗,但有自覺嘅人係從來唔會搵咁多藉口。莫名奇妙就走音了、我也不知道、我想是緊張吧,呢啲都係不知輕重嘅反應,佢地唔知有得踏上舞台呢個機會有幾難得,而導師嘅時間又有幾寶貴。你唔努力,係對人地唔尊重,更係對自己唔尊重。另外有類參賽者又係好有問題,就係導師畀意見,佢係即時就答知道或者明白,但如果真係有聽入耳,係唔應該秒覆。可以明得咁快,本身表演就理應唔會犯錯,而既然犯錯,就即係根本唔係真正知道嗰種錯誤係有幾致命。
不過今次最致命嘅唔係參賽者,而係林宥嘉,因為佢今季已經對唔住導師呢個身分。講評欠缺應有深度,揀人嘅理由九唔搭八,不停嘗試炒熱氣氛幫參賽者拉紅線,完全係無法集中精神去做好個節目。上季佢心理健康嘅時候,同蕭敬騰係合拍得好緊要,兩個多次有相視而笑嘅畫面,而蕭敬騰亦成日話林宥嘉講嘅就係佢嘅諗法,大家對參賽者嘅睇法都係一語中的。但係,今季佢係明顯失去咗靈魂,去到蕭敬騰都好錯愕,然後要加以修正嘅地步——第八集中有個參賽者叫陳瑽,係蕭敬騰間公司,林宥嘉話「如果我是老蕭的話,今天我會覺得很驕傲」但蕭敬騰不敢苟同,就以「但是你不是我啊」同埋「我不知道這個好是因為這是一首合唱作品還是妳以後也可以這麼好」去回應,亦即係話佢仍然未見到佢有可觀嘅獨唱能力,未值得以驕傲形容。呢種分歧,唔單單係意見分歧,而係因為其中有人連個人生活都未處理好,畀思緒影響工作,而呢啲觀眾都係有眼睇。兩位拍檔主持雖然有力獨自精進,但真正主持大局嘅只係蕭敬騰同Lulu。
我理解伴侶同家庭可以點樣透支一個人嘅能量,而愛情路上嘅不進則退,係絕對會驅散人嘅靈氣。林宥嘉靈氣消散,係因為佢唔夠勇敢,唔肯去面對禁忌——同鄧紫棋分開之後,佢未整理自己,就直接用婚姻去逃避現實。當年林宥嘉同鄧紫棋一齊,佢係激情洋溢,雖然最終搵唔到最佳磨合方式,但兩個人係有靈魂交流,有engagement,亦即係話又開朗又具音樂造詣嘅對象其實唔係唔適合佢。當一個人曾經達到某個高度,曾經滄海,係咪可以同返甘於平庸嘅丁文琪追求結婚生仔呢啲所謂愛情?我聽到〈少女〉之後,已經決定唔再聽佢以後嘅新歌。
我一直有聽佢嘅歌,IDOL演唱會嗰時,佢仍然有一定魅力,但同時我亦極之留意佢呢十年所有訪問嘅內容同反應,見證住佢嘅靈氣消散。youtube上面搵到嘅訪問,基本上我係睇曬,而我睇到嘅係佢對音樂嘅堅持,更係佢一提及舊事就無法自拔嘅空虛。鄧紫棋仍然係敏感人物,而林宥嘉亦仍然未從陰影之中完全成長,所以佢情緒總係會波動,而佢應對嘅方法就係後退,一如當年佢推曬全屋企人去應付過分主動嘅鄧紫棋。情緒波動,正係因為深受觸動,而觸動過後點樣維繫,或者錯失之後點樣理解同消化呢類型對象,然後思考自己有幾大程度上適合同呢類型對象交往,正係林宥嘉做得唔好嘅地方。
This is a life choice,而林宥嘉選擇咗退縮,鄧紫棋選擇咗進步。鄧紫棋喺分手之後,係不避嫌咁談及舊事,亦有主動講從中學到乜嘢,而林宥嘉係絕口不提,甚至喺上季聲林之王因為參賽者申力安唱〈光年之外〉而失神,完全畀唔到合理意見。前奏一響起,鏡頭掃到佢,明顯見到佢係深深吸一口氣,然後努力管理表情,而去到中段,就故作投入,實力一般嘅申力安可以引起佢如此反應並唔合理。反觀鄧紫棋喺某中國節目聽到有參賽者演唱〈說謊〉,佢嘅反應就係反白眼同尷尬傻笑,可見佢運作如常。就好似林夕喺〈綿綿〉寫過,「前塵就似輕於鴻毛/提及心底苦惱/如像自言自語說他人是非/多麼好」,有表情係代表自如,代表你承認同接受呢段感情確實存在,而克制表情,置身事外,嘗試撇清關係,就更顯避諱之意。
兩個都係以音樂為志業嘅人,當年年少氣盛,有意見有爭執自然會擦槍走火,不足為奇。分開之後,林宥嘉唔去思考嘅係,辛苦過後其實會有成果,而呢種痛心拉扯,丁文琪係完全刺激唔起,而具有一定力量嘅伴侶(就算唔係鄧紫棋都可以)至係佢理應去不斷追求嘅目標。丁文琪所提供到嘅都絕對係愛,但呢一種愛只係廉價支持,事關佢只係知道音樂人係林宥嘉最理想崗位,但佢係無法理解林宥嘉嘅音樂世界。亦即係話,就算而家林宥嘉話唔再唱歌,去做警察,去開餐廳,去做啲同音樂完全無關嘅事,丁文琪都絕對會全力支持,因為佢支持嘅係伴侶本人,而唔係因為理解而支持,而呢種支持永遠都係次一等——如果每日要我返到屋企對住只能提供廉價支持嘅伴侶,唔會明我有關中國解體同東亞秩序重整思考嘅伴侶,我寧願單身,因為我清楚知道自己要嘅生活係乜,然後先再選擇伴侶,而我深信處理好自己再去選擇伴侶,至係正確步驟。
所謂小清新嘅愛情,係咪真係適合自己?一個只可以用漂亮去形容嘅伴侶,係咪真係適合自己?一種唔會令自己情緒大起大落、感受生命嘅愛,係咪真係適合自己?如果最欣賞對方嘅只係先天條件同佢有幾努力去照顧家庭,咁到底自己嘅追求又係乜?其實鄧紫棋外貌都唔錯,但當年佢甚少提及鄧紫棋嘅外貌,而係講佢音樂才華,因為佢喺對方身上見到嘅係由內而外所散發嘅光芒,而唔係由外而內嘅所謂漂亮(林宥嘉對現時伴侶嘅形容十居其九都係漂亮)。〈兜圈〉有句歌詞係「有一種浪漫的愛/是浪費時間」,但人生苦短,目標遠大,金曲獎都未拎到過,浪費時間點解係好事?不進則退,正係如此。
事已至此,我大膽預言,一日同丁文琪一齊,一日林宥嘉都唔會拎到金曲獎。金曲獎唔係關乎榮耀,而係一個目標,係專業人士對歌手嘅肯定,而我從來欣賞嘅都係專心做音樂嘅林宥嘉,而唔係連導師本分都盡唔到嘅林宥嘉。記得IDOL演唱會香港場,林宥嘉又有講廣東話,而佢水平之高,係超越大多數台灣人。駕馭另一語言,從來唔係容易,但點解一個人曾經會咁努力去學廣東話?學廣東話,正正就因為愛情可以唔浪費時間,更理想嘅愛情毋須停留喺簡單愛,而係應該要有令人義無反顧去努力嘅勇氣。
我曾經以「一山當可藏二虎」去形容蕭敬騰同林宥嘉,因為佢地兩個都獨當一面,無分高低,值得推崇。然而,虎之所以可以一直威猛,係要自我鞭策,勤於捕獵,唔可以自困於動物園呢種唔適生嘅環境。雖然林宥嘉以樹自居,又係所謂迷幻王子,但認為自己係較為平靜陰柔,都應該要有平靜陰柔嘅精進路徑,呢個唔係原地踏步嘅藉口——如果失去奮鬥嘅心,失去做自己嘅堅持,咁就永遠唔會成為一棵令人仰望嘅老樹,而成為受寄生感染而腐爛空心嘅老樹,只能眼望其他生物發光發熱,成為各自界別領域中嘅偶像。
〈少女〉之中,歌詞提及「偶像的位置/一夜間/全都換成/你和巧克力」,我無法想像呢句說話出自林宥嘉之口。而「浪漫的愛情再定義/快樂回到三年級」所描寫嘅浪漫,要透過退化而得到,亦係令人失望。人嘅年紀唔會倒退,因此成年人永遠唔可能擁有三年級嘅純粹快樂,但問題係,點解成年人就唔可以有成年人嘅快樂?如果同對方相知相遇,可以將音樂貫穿生命所有細節就會快樂,咁點解唔去追求一個可以同自己一齊不停創造快樂嘅人?受過傷害,要稍事休息唔緊要,但休息之後,連偶像都放棄,連浪漫都扭曲,咁樣嘅人係唔會有成就自己嘅一日。只有提起前度都可以雲淡風輕,提起傷口都可以坦然面對,人至會有繼續成長嘅可能,而思想蛻變同事業突破,從來都係緊密相連,無法割裂——只有飽受風霜但仍然堅持復健治療嘅人,至有資格肩負導師之名,成為他人心中嘅偶像。
最後,如果你覺得周生生廣告係好sweet,以上分析你應該唔會消化得到,我只能希望你繼續精進,有日會睇得明。
https://gnimmm.com/2019/10/27/soul_lost/
外貌描寫例子 在 逆嘶亭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鄧紫棋出新碟,思想真係成熟咗好多,對過去人生真係有反思,反觀林宥嘉反而繼續逃避現實,所以決定出返呢篇曾經因為林宥嘉有情緒不穩跡象而撤回嘅文章。愛情絕對係人生好重要一部分,所以愛情失利,志業好難唔受影響。擁有理解自己志業嘅伴侶,係必然會引發加乘效果,共同發光發熱,但前提係努力精進自己,諗清楚自己性格,同埋自己到底想要嘅係乜。鄧紫棋嘅真誠,令我大為改觀,但呢篇唔係講佢,而係想借公眾人物去講吓對待愛情嘅態度,希望精進自身嘅意思會更加易明,因為做好自己,至會做得好其他事,精進首先係為自己,之後至係為他人,為國家,為世界。
-\-\-\-\-\-\
閒來無事中意睇選秀節目作消遣嘅一大原因,係可以直接睇到人點解進步,點解失敗,事關舞台將一切都放到最大,人格如何,面對目光,即刻無所遁形。而得意嘅係,聲林之王第二季值得睇,係因為有得睇林宥嘉嘅自我放棄同蕭敬騰嘅始終熱情形成強烈對照——就算已經有所作為,只要選擇退而求其次,人都可以即刻跌返落低位,林宥嘉就係最佳例子。
大多數做唔到明星嘅人,都會有各種理由去解釋佢地嘅失敗,但有自覺嘅人係從來唔會搵咁多藉口。莫名奇妙就走音了、我也不知道、我想是緊張吧,呢啲都係不知輕重嘅反應,佢地唔知有得踏上舞台呢個機會有幾難得,而導師嘅時間又有幾寶貴。你唔努力,係對人地唔尊重,更係對自己唔尊重。另外有類參賽者又係好有問題,就係導師畀意見,佢係即時就答知道或者明白,但如果真係有聽入耳,係唔應該秒覆。可以明得咁快,本身表演就理應唔會犯錯,而既然犯錯,就即係根本唔係真正知道嗰種錯誤係有幾致命。
不過今次最致命嘅唔係參賽者,而係林宥嘉,因為佢今季已經對唔住導師呢個身分。講評欠缺應有深度,揀人嘅理由九唔搭八,不停嘗試炒熱氣氛幫參賽者拉紅線,完全係無法集中精神去做好個節目。上季佢心理健康嘅時候,同蕭敬騰係合拍得好緊要,兩個多次有相視而笑嘅畫面,而蕭敬騰亦成日話林宥嘉講嘅就係佢嘅諗法,大家對參賽者嘅睇法都係一語中的。但係,今季佢係明顯失去咗靈魂,去到蕭敬騰都好錯愕,然後要加以修正嘅地步——第八集中有個參賽者叫陳瑽,係蕭敬騰間公司,林宥嘉話「如果我是老蕭的話,今天我會覺得很驕傲」但蕭敬騰不敢苟同,就以「但是你不是我啊」同埋「我不知道這個好是因為這是一首合唱作品還是妳以後也可以這麼好」去回應,亦即係話佢仍然未見到佢有可觀嘅獨唱能力,未值得以驕傲形容。呢種分歧,唔單單係意見分歧,而係因為其中有人連個人生活都未處理好,畀思緒影響工作,而呢啲觀眾都係有眼睇。兩位拍檔主持雖然有力獨自精進,但真正主持大局嘅只係蕭敬騰同Lulu。
我理解伴侶同家庭可以點樣透支一個人嘅能量,而愛情路上嘅不進則退,係絕對會驅散人嘅靈氣。林宥嘉靈氣消散,係因為佢唔夠勇敢,唔肯去面對禁忌——同鄧紫棋分開之後,佢未整理自己,就直接用婚姻去逃避現實。當年林宥嘉同鄧紫棋一齊,佢係激情洋溢,雖然最終搵唔到最佳磨合方式,但兩個人係有靈魂交流,有engagement,亦即係話又開朗又具音樂造詣嘅對象其實唔係唔適合佢。當一個人曾經達到某個高度,曾經滄海,係咪可以同返甘於平庸嘅丁文琪追求結婚生仔呢啲所謂愛情?我聽到〈少女〉之後,已經決定唔再聽佢以後嘅新歌。
我一直有聽佢嘅歌,IDOL演唱會嗰時,佢仍然有一定魅力,但同時我亦極之留意佢呢十年所有訪問嘅內容同反應,見證住佢嘅靈氣消散。youtube上面搵到嘅訪問,基本上我係睇曬,而我睇到嘅係佢對音樂嘅堅持,更係佢一提及舊事就無法自拔嘅空虛。鄧紫棋仍然係敏感人物,而林宥嘉亦仍然未從陰影之中完全成長,所以佢情緒總係會波動,而佢應對嘅方法就係後退,一如當年佢推曬全屋企人去應付過分主動嘅鄧紫棋。情緒波動,正係因為深受觸動,而觸動過後點樣維繫,或者錯失之後點樣理解同消化呢類型對象,然後思考自己有幾大程度上適合同呢類型對象交往,正係林宥嘉做得唔好嘅地方。
This is a life choice,而林宥嘉選擇咗退縮,鄧紫棋選擇咗進步。鄧紫棋喺分手之後,係不避嫌咁談及舊事,亦有主動講從中學到乜嘢,而林宥嘉係絕口不提,甚至喺上季聲林之王因為參賽者申力安唱〈光年之外〉而失神,完全畀唔到合理意見。前奏一響起,鏡頭掃到佢,明顯見到佢係深深吸一口氣,然後努力管理表情,而去到中段,就故作投入,實力一般嘅申力安可以引起佢如此反應並唔合理。反觀鄧紫棋喺某中國節目聽到有參賽者演唱〈說謊〉,佢嘅反應就係反白眼同尷尬傻笑,可見佢運作如常。就好似林夕喺〈綿綿〉寫過,「前塵就似輕於鴻毛/提及心底苦惱/如像自言自語說他人是非/多麼好」,有表情係代表自如,代表你承認同接受呢段感情確實存在,而克制表情,置身事外,嘗試撇清關係,就更顯避諱之意。
兩個都係以音樂為志業嘅人,當年年少氣盛,有意見有爭執自然會擦槍走火,不足為奇。分開之後,林宥嘉唔去思考嘅係,辛苦過後其實會有成果,而呢種痛心拉扯,丁文琪係完全刺激唔起,而具有一定力量嘅伴侶(就算唔係鄧紫棋都可以)至係佢理應去不斷追求嘅目標。丁文琪所提供到嘅都絕對係愛,但呢一種愛只係廉價支持,事關佢只係知道音樂人係林宥嘉最理想崗位,但佢係無法理解林宥嘉嘅音樂世界。亦即係話,就算而家林宥嘉話唔再唱歌,去做警察,去開餐廳,去做啲同音樂完全無關嘅事,丁文琪都絕對會全力支持,因為佢支持嘅係伴侶本人,而唔係因為理解而支持,而呢種支持永遠都係次一等——如果每日要我返到屋企對住只能提供廉價支持嘅伴侶,唔會明我有關中國解體同東亞秩序重整思考嘅伴侶,我寧願單身,因為我清楚知道自己要嘅生活係乜,然後先再選擇伴侶,而我深信處理好自己再去選擇伴侶,至係正確步驟。
所謂小清新嘅愛情,係咪真係適合自己?一個只可以用漂亮去形容嘅伴侶,係咪真係適合自己?一種唔會令自己情緒大起大落、感受生命嘅愛,係咪真係適合自己?如果最欣賞對方嘅只係先天條件同佢有幾努力去照顧家庭,咁到底自己嘅追求又係乜?其實鄧紫棋外貌都唔錯,但當年佢甚少提及鄧紫棋嘅外貌,而係講佢音樂才華,因為佢喺對方身上見到嘅係由內而外所散發嘅光芒,而唔係由外而內嘅所謂漂亮(林宥嘉對現時伴侶嘅形容十居其九都係漂亮)。〈兜圈〉有句歌詞係「有一種浪漫的愛/是浪費時間」,但人生苦短,目標遠大,金曲獎都未拎到過,浪費時間點解係好事?不進則退,正係如此。
事已至此,我大膽預言,一日同丁文琪一齊,一日林宥嘉都唔會拎到金曲獎。金曲獎唔係關乎榮耀,而係一個目標,係專業人士對歌手嘅肯定,而我從來欣賞嘅都係專心做音樂嘅林宥嘉,而唔係連導師本分都盡唔到嘅林宥嘉。記得IDOL演唱會香港場,林宥嘉又有講廣東話,而佢水平之高,係超越大多數台灣人。駕馭另一語言,從來唔係容易,但點解一個人曾經會咁努力去學廣東話?學廣東話,正正就因為愛情可以唔浪費時間,更理想嘅愛情毋須停留喺簡單愛,而係應該要有令人義無反顧去努力嘅勇氣。
我曾經以「一山當可藏二虎」去形容蕭敬騰同林宥嘉,因為佢地兩個都獨當一面,無分高低,值得推崇。然而,虎之所以可以一直威猛,係要自我鞭策,勤於捕獵,唔可以自困於動物園呢種唔適生嘅環境。雖然林宥嘉以樹自居,又係所謂迷幻王子,但認為自己係較為平靜陰柔,都應該要有平靜陰柔嘅精進路徑,呢個唔係原地踏步嘅藉口——如果失去奮鬥嘅心,失去做自己嘅堅持,咁就永遠唔會成為一棵令人仰望嘅老樹,而成為受寄生感染而腐爛空心嘅老樹,只能眼望其他生物發光發熱,成為各自界別領域中嘅偶像。
〈少女〉之中,歌詞提及「偶像的位置/一夜間/全都換成/你和巧克力」,我無法想像呢句說話出自林宥嘉之口。而「浪漫的愛情再定義/快樂回到三年級」所描寫嘅浪漫,要透過退化而得到,亦係令人失望。人嘅年紀唔會倒退,因此成年人永遠唔可能擁有三年級嘅純粹快樂,但問題係,點解成年人就唔可以有成年人嘅快樂?如果同對方相知相遇,可以將音樂貫穿生命所有細節就會快樂,咁點解唔去追求一個可以同自己一齊不停創造快樂嘅人?受過傷害,要稍事休息唔緊要,但休息之後,連偶像都放棄,連浪漫都扭曲,咁樣嘅人係唔會有成就自己嘅一日。只有提起前度都可以雲淡風輕,提起傷口都可以坦然面對,人至會有繼續成長嘅可能,而思想蛻變同事業突破,從來都係緊密相連,無法割裂——只有飽受風霜但仍然堅持復健治療嘅人,至有資格肩負導師之名,成為他人心中嘅偶像。
最後,如果你覺得周生生廣告係好sweet,以上分析你應該唔會消化得到,我只能希望你繼續精進,有日會睇得明。
https://gnimmm.com/2019/10/27/soul_l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