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圖書館志工工作內容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圖書館志工工作內容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圖書館志工工作內容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圖書館志工工作內容產品中有3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羅怡君:孩子教我們的事,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公共服務時數究竟服務了誰》#深夜抱怨文 #文長慎入 既然是深夜,一定是抱怨文。 各級學校日剛結束,對於升上國高中的「新手父母」而言,除了搞懂108課綱之外,還有一項不算簡單的任務:「我要安排孩子到哪裡做公共服務?」 原本讓孩子增進對自我了解、增加生活經驗的美意,套上每學期做滿六小時轉換免試入學...

圖書館志工工作內容 在 不務正業的超能力 | 職業訪談 | 斜槓經營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03 21:09:16

​⠀ 「離職後其實我完全沒自信,我已經把人生最想要、最想追的東西丟掉了,那我現在到底還能追什麼?」​⠀ ​⠀ LuLu跟很多商管的學生一樣,汲汲營營地累積各種實習、比賽等經驗,就為了要進入閃亮亮、光鮮亮麗的工作領域,掛上fancy的title走上人生巔峰,但從來沒有想過這是否真的是自己想要的方...

圖書館志工工作內容 在 ??????? ·͜·♡ 讀書帳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7-11 09:54:37

#學習歷程說明書 Q:如果是今年高一的學生,暑假能夠做什麼? A:好好玩吧!相信我好好玩,先不要煩惱學習歷程,之後他會讓你痛苦很久ಠ_ಠ 況且你也只剩下這個暑假能夠好好放鬆了 Q:自主學習可以做什麼?自主學習的主題? A:可以上線上課程平台(IOH、磨課師、Ewant)尋找自己有興趣的線上課程...

  • 圖書館志工工作內容 在 羅怡君:孩子教我們的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29 23:44:06
    有 566 人按讚

    《公共服務時數究竟服務了誰》#深夜抱怨文 #文長慎入
    既然是深夜,一定是抱怨文。

    各級學校日剛結束,對於升上國高中的「新手父母」而言,除了搞懂108課綱之外,還有一項不算簡單的任務:「我要安排孩子到哪裡做公共服務?」

    原本讓孩子增進對自我了解、增加生活經驗的美意,套上每學期做滿六小時轉換免試入學積分的機制,現在成為一項「協助孩子比序」的基本動作。注重升學成績的部分學校甚至明白跟家長表示,一定想辦法安排校內服務把時數「衝滿」,大家不必操心擔心,聽學校指示就對了。

    那麼其他學校家長怎麼辦呢?請孩子問學長姐、line一下家有國中生的左鄰右舍、上網搜尋有提供公共服務時數的單位,這才驚覺自己晚了好幾步,「老鳥」早就搶光名額,不知道排到何年何月或只剩下路途遙遠的幾個單位了。

    搶到名額也別太開心,還有孩子那一關要過!特別是不一定能獨立前往的國中生,才剛脫離國小沒多久,還是得依賴家長評估內容和交通接駁,預約前家長們考量各自的喜好、有空能帶孩子去的日期、尚有名額的服務內容…。說實話,早就把孩子的意願踢到邊邊,拜託幫忙配合一下,不然六小時從何而來啊?

    還有還有,國中生們又比高中生們再「困難」一些!
    根據公共服務的實施辦法,並非每個單位都能獲得學校認證,因此各大博物館、圖書館等公家單位成為最「安全」的選擇,部分基金會也可以(但注意還是需要先向學校確認是否認證)。然而多數只針對高中職以上開放,開放給國中生的寥寥可數,我猜想或許是國中生能承擔的任務和能力還有限,硬要開放也會造成其他人的困擾,的確很為難!

    或許是聽到家長們大吐苦水,很多學校會利用大型活動徵求志工,沒有活動就安排清潔服務工作,畢竟公共環境總要維護、地上落葉永遠掃不完,幫老師跑跑腿也很需要,總之不必舟車勞頓也真有付出,的確是不錯的選擇。只不過再怎麼「開職缺」就是這幾種,全校人數加總還是僧多粥少,還得時時刻刻注意學校在哪公布開缺,實際情況運作起來,仍然很難滿足時數需求。

    看到這裡,是否已經倒抽一口氣?原來人生這麼難!
    這是家長和學生的角度,那麼「被服務」的單位怎麼想呢?

    還記得我是國七菜鳥家長的那一年,怯生生地跟孩子到了某圖書館分館櫃台報到,櫃台人員一臉冷漠:「是某某國中的某某某嗎?你今天負責整理書跟上架,等下我帶你去負責區域。媽媽,你等時間到再來接她就好囉!不用陪在她旁邊喔!」看來已經應付過無數家長的他們,有種看盡千帆皆不是的無力感。

    這樣的感受與事實相距不遠。除了女兒之外,蒐集其他人的經驗,大多接觸的對口相對冷漠,公事公辦懶得多說什麼,被分配的任務都是簡單重複、單調封閉的工作,「服務前訓練」越少越好執行,反正來的學生們大多是「過客心態」,既非自願也沒興趣,要求太多被抱怨刁難、不要求又得自己收拾「後果」,只好派些不用頭腦、做壞了也無傷大雅的例行性事情,平安順利就好,別找麻煩就好!

    當孩子們第一次接觸志工服務是這樣的經驗,可能會產生哪些感受和想法?又學到了什麼「壞習慣」呢?

    有人問過孩子的專長嗎?
    有人引導孩子觀察社區哪些地方需要改善嗎?
    有人真的花時間整理需要志工服務的地方嗎?
    有人為國中生、高中生進行工作流程設計,讓他們更融入當下的工作環境嗎?
    如果都沒有,只是要他們做那些「我們不想做的事」,誰會高興接受呢?
    我們的孩子從這些服務時數學到的是「敷衍了事」、「形式重於內容」,既無法從中獲得成就感與自我價值,更別提什麼探索興趣、社區互動了!

    有些學校已經漸漸進行改革,包括與社區的非營利組織長期合作,或者與真有需要的單位討論工作內容,讓學區孩子們可以跨出校園就近服務,也和社區共存共榮,嘗試體會社會課本中所說的這些名詞;然而絕大多數的孩子們仍必須自力更生,寄望爸媽們能找到什麼有趣點的資訊,祈禱緣分一線牽了!

    我協助成立的國中生社團 What if lab 假設實驗室在討論疫情影響的課程中也提到公共服務時數,疫情期間幾乎全數取消,脫離這些場館後竟然找不到其他選項,然而這個社會顯而易見需要關心的人事物卻這麼多!
    「難道我們看到的都是假的嗎?」
    「難道我們能力真的只能做這些事嗎?」
    「如果服務不是志願,還叫志工嗎?」
    這堂討論課還沒結束,接下來的他們似乎想為這個現象「自願」做些什麼,發現了這個政策誤差、大家的痛點需求,實在超期待這群國中生的下一步!

    而我們大人是否也該反省一下,為何選擇忍受這樣虛有其表的教育政策?這是我們要的嗎?公共服務時數最後「服務」到的,難道是大人的自以為是、一廂情願,還有自我感覺良好的學生樣板?

    #做些真正有意義的事

  • 圖書館志工工作內容 在 不務正業的超能力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6-22 20:00:24
    有 4 人按讚

    「離職後其實我完全沒自信,我已經把人生最想要、最想追的東西丟掉了,那我現在到底還能追什麼?」
     
      LuLu跟很多商管的學生一樣,汲汲營營地累積各種實習、比賽等經驗,就為了要進入閃亮亮、光鮮亮麗的工作領域,掛上fancy的title走上人生巔峰,但從來沒有想過這是否真的是自己想要的方向。當卸下光環後反而突然不知道該往哪去,最後LuLu從過去喜歡的事情和點點滴滴去挖掘出自己未來可以投入的工作和領域。我們總共會跟LuLu聊兩集,這集主要是想針對當你活得跟主流價值或周遭人的期待不同時,該怎麼面對、調整。PS. 這集威廉也聊很多自己的經驗,如果要講到束縛和自由之間的掙扎、溝通和調適,我想我應該是這領域非常有經驗的傢伙了(衝突不斷呀...泣),希望內容對於跟我們同樣處境的朋友們有所幫助!加油,Fighting!
       
    *下一次我們會聊有關英語學習方面的經驗,敬請期待唷!
      
     
    ❌好想追蹤LuLu
    。想找優質線上英語家教、進入外商秘訣、面試技巧等,推薦你們找LuLu
    。Podcast搜尋《Lulu不在家》
    。IG追蹤 @lulusnothome
     
     
    ❌世紀難解世代溝通,我們的共同解法:
    1. 充分溝通:給彼此的理解一點機會
    2. 積極衝突:讓他們意識到你是認真的
    3. 保持距離:如果上面兩點都失敗,請保持有距離的美感和愛
     
     
    ❌本集重點,嗨賴給你:
    。畢業後拼命擠入外商不是理所當然?
    。當你在宇宙中心上班是什麼感覺
    。認識來自各地的優秀青年,然後呢?
    。從志工經驗的感動決定踏入兒美
    。兒童美語耗體力、成人美語吃心力
    。自由成為現在別人給予我的標籤
    。如何面對周遭人給予你的束縛
    。充分溝通仍失敗,留下保持距離的愛
      
      
    ❌如果聽完覺得很有收穫
    。追蹤IG並留下你的想法
    。私訊告訴我你的建議和感動
    。不要吝嗇你的tag和鼓勵
    。分享本集給一位你的超級好朋友
     
     
    #職涯 #職涯規劃 #工作 #求職 #找工作 #轉職 #迷惘 #成長 #自我成長 #人生方向 #人生規劃 #學習 #職業 #不務正業 #斜槓青年 #不務正業的超能力 #職業圖書館 #訪談 #個人品牌 #自雇 #家教 #英語 #束縛

  • 圖書館志工工作內容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4-14 20:00:06
    有 52 人按讚

    =一個年輕社工的掙扎與淚水=

    我記得沒錯的話
    這本書我去年就在圖書館預約登記
    排了好久的隊最近終於拿到手了

    這本書不是要幫遊民洗白
    而是告訴我們遊民也是人
    他和我們大部分的人一樣有脾氣、有個性
    不會因為活在社會的最底層所以把自尊、脾氣、愛好通通拋棄
    因為你不知道他為什麼會變成遊民(雖然大部分都是咎由自取,但也有例外)
    大家對遊民的印象或許脫離不了「髒、臭、懶」
    但你可能不知道70%的遊民都有工作
    而且當你內心自忖著:「給遊民錢他們還不是拿去買酒、買菸、買檳榔」
    你不知道的一面可能是,他辛苦工作了一天領了微薄的700-800元
    他需要的可能也只是休息一下喝個酒慰勞自己一天的辛勞
    我自己都會喝個酒慰勞自己一天帶孩子的辛苦了
    為什麼當人被社會貼上等級的標籤之後,喝酒在遊民身上好像變成十惡不赦的壞事?一種懶惰不願意工作的象徵?
    這本書帶我進入一個我從未進入過的世界
    也教我在批判前思考一下,你批判的到底是因為違背你的價值觀,還是你看到的事實真的值得爭議?
    記得之前在某社團看到某空姐控訴婆婆惡質(有鬧上新聞)不僅對她動手動腳還出言恐嚇
    原本網路風向一面倒,覺得婆婆太過分
    後來案情逆轉,原來惡質的是空姐媳婦,一切都是他自導自演...
    事實的面向只有兩面嗎?不是婆婆對就是婆婆錯,不是媳婦可憐就是媳婦可惡?
    說到底...別人的人生我們憑什麼議論紛紛?

    以下節錄書中三段我特別有感的片段:

    👁 #也許能多一點點的同理心...
    青少年果然很難懂。
    今天是國中生來參加街遊導覽。走過那麼多次,我已經非常習慣國中生心不在焉、不甘不願的被老師拖來參加導覽了。
    在導覽員講解時,學生跑去車子旁邊抽菸,或學生邊走邊甩耳機,這些,導覽員看在眼裡,講起自己流浪的生命故事,也特別沒勁。

    「老師,他們也許比較適合參加互動性強的活動。像我們這樣的導覽,他們可能會覺得很無聊...」
    我其實也不喜歡這種兩邊都痛苦的過程。雖然站在賺票錢的立場,把未來的導覽推掉很傻,但如果都來這種非自願遊客不但浪費他們學校的預算,也會消磨導覽員的熱情,所以我忍不住拉著帶團的輔導老師到一邊說。
    「不一定喔,你不要看他們這樣子...」老師指著青少年,「我一開始也覺得,他們不知道到底聽進去多少。可是回去之後,至少有一半以上,他們都會提起這一個活動。」
    「看不出來耶,他們每次都很無聊的樣子。」
    「他們的確看起來就是那樣,但其實帶來的學生,有很多都是來自底層的家庭。他們的爸爸媽媽就是做臨時工、開卡車,所以阿鴻之前在講他自己的故事的時候,他們就會很有共鳴。」
    我回想著他們放空的眼神,與走到一旁滑手機的模樣。
    「上午聽完導覽,下午我就帶他們去台北火車站募發票。他們知道為什麼要募發票、幫助誰,所以募的過程,整個眼神都不一樣了,特別活。」
    「我還是覺得不可思議啊。我以為他們都沒在聽...」我開始思考老師只是在安慰我的可能性。
    「你不要看他們這樣,之前不是帶過台北市的學生來參加導覽嗎?而這些是新北市的孩子,家境比較辛苦,他們對這些在公園流浪的人比較有感覺。雖然看起來沒在聽,但回去的時候,我發現他們在心裡是有留下東西的。相比之下,台北市的孩子,雖然聽的時候,表現得很有禮貌、會乖乖配合,但這和他們的生活經驗有差距,還是比較疏離的。」

    我想著老師帶來好幾團的學生,的確有些青少年毫不掩飾他們的無趣,也完全表現在行為上,但有些學生會保持禮貌,推派一位負責發問的人,轉移大人們的注意力,其他的,則溜去抽菸。
    不想聽的,其實有認真聽,看起來認真聽的,反而覺得和他們沒關係。不論怎麼樣,學生們在這兩個小時,得到了一個長長的故事。
    長長的故事不知道能留在他們心裡多少,但碰撞出一些感覺,讓他們未來在遇到街友時,也許能多一點點的同理心,並且去思考弱勢的處境。
    原本我有點討厭接觸青少年,但這種抗拒,在我想著想著時,就慢慢消失了。
    我喜歡這些努力讓世界更善良、更美好的工作夥伴們,也喜歡這一份雖然不富有,卻很善良、有意義的工作。
    謝謝你們。
    (我不喜歡劃分台北/新北/或者戰南北,我覺得就是每個家庭依照他們的能力、價值觀培養出不同的孩子。或許老師帶的孩子多,樣本數多到讓她得出這樣的結論,但不可否認的,培養孩子多點同理心總是好事...)

    👁 #那些層層疊疊的偏見
    在流浪體驗營的心得發表會上,體驗營學員們的夜宿經歷,讓我想了很久。
    街友導師香菜,晚上帶著學員們體驗露宿街頭。
    香菜老師怕兩個女學員睡覺被夜襲、偷摸,於是和組員們沒有選擇進入艋舺公園,反而是睡在附近的走廊下。
    但一到晚上時,社區的巡守隊卻出來趕他們,請他們去睡艋舺公園,不要睡在走廊。
    「抱歉,我們在進行遊民體驗。我們只睡一天,不會一直待著。我怕他們兩個女生睡在公園很危險,會被偷襲,所以才睡在這邊。」
    不過,社區巡守隊的大嬸並沒有因此放過他們。
    「你們不是要體驗街友嗎?女街友本來就會被偷襲、被偷摸。你都來參加了,這不是體驗嗎?」
    社區巡守隊的大嬸堅持要把女學員趕進公園。
    沒想到,地上的女學員一聽到這句話,竟然也同意了。
    她想著,對啊,我是自願來參加街友體驗營的,我好像應該為我的決定負責。

    但事後回想起來,女學員卻發現巡守隊大嬸的話有多扭曲,邏輯有多錯誤。
    為什麼女街友就應該被偷襲、被偷摸?而一個人,為什麼不能在沒有妨礙他人的狀況下,擁有選擇睡在哪裡的自由?
    這社會上有很多不合理的對待,但好像只要套在街友身上,就突然合理了。例如,基本工資低於最低薪資的舉牌零工,大家都會覺得街友有工作做,而人家肯用你就不錯了,少在那邊抱怨。
    我也曾遇到里長對我說,為什麼要在社區內蓋街友自立中心。街友去睡河堤、睡橋下就很舒服了。
    里長說著這些話的同時,他背後還掛著「佛心」兩個書法大字。
    香菜老師不斷向巡守隊表示,他們等一下就走了,但巡守隊卻不斷跳針,要他們不要睡在這裡。
    女學員被盧到不行最後開口對他們說:「我們的工作人員要來了,所以我們等一下就會走了。」巡守隊員像是突然清醒般聽到,然後走了。
    明明說的是同樣一句話,但卻會因為說的人不同,而決定會不會被聽見。
    香菜老師那一組流浪體驗的內容原本是舉牌,但因為陰錯陽差,機會沒了,他們只好改去撿資源回收。
    他們非常辛苦的撿了一天的資源回收,卻只賺到少少的一百多塊。
    其中,有一個學員說:「我平常很喜歡喝星巴克的拿鐵,每天都要來一杯。參加體驗前,被朋友說:『就不要看到你參加遊民體驗,還喝星巴克。』可是撿了一整天的資源回收,那些時間累積的空虛感,讓我真的好想喝拿鐵,而我身上只有一百多塊
    。我選擇不吃午餐,用環保杯去星巴克買了一杯拿鐵。」
    在摧殘靈魂的勞動環境下,風吹日曬雨淋,被無視、被榨乾,卻只賺了少少的一點錢,你會想到的真的不是「我要存錢」,而是好好的慰勞、補償自己,對自己好一點。
    大家都說街友是因為個性懶惰,不會思考未來,所以才會窮,但有趣的是,體驗營的參與學員,有的是學生、老師、設計師,有的甚至是單位主管,他們的生活忙碌,且充滿對社會的熱忱。這些學員們的個性,一點也不符合「個性懶惰,不會思考未來」但在這麼有競爭力的八位參與者中,竟有將近八成的人,都花光主辦單位發的一百元儲值卡,有的甚至還花到變負的。
    事實上,很多情況下的貧窮是來自收入不足。
    在一個月只能賺不到五千元的狀況下,就算你的個性好到跟聖母一樣,也很難儲蓄。
    (雖然社工描述的角度有點偏頗,畢竟這些人因為知道這是體驗而選擇花光資產,不代表若他們知道未來的自己一無所有還會選擇揮霍,但上述的描述不也是一種人性?
    這也說明為什麼某些領基本薪資的人,卻滿身名牌行頭;但某些月薪/年薪百萬的人,衣著不講究個性也勤儉,心理上的匱乏與否是否直接表現在物質的享受上?)

    👁 #體會到的不只是流浪
    老實說,我不是那麼喜歡辦體驗營的,因為很麻煩,可能會有很多突發狀況要處理。
    例如,體驗營導師丟下學生,自己回家睡覺。學員抱怨工作人員不重視學員安危。學員抱怨有人一直拍照,很煩,有經過他同意嗎?學員抱怨掃地有什麼好體驗的,很無聊。學員不吃飯,然後又說體力不支、老師剝削學員之類的。
    因此,這次的體驗營我並沒有參與很多,只負責開場與小打雜。
    體驗營結束後,我問起秘書長,成果發表會還好嗎?卻聽到了讓我很意外的故事。
    「你還記得那個國小的妹妹嗎?」
    我回想了一下,黑色及肩短髮,白白的皮膚,很可愛,但也很令人擔心到底禁不禁得起流浪。
    「她還是特地跟學校請病假來參加的。」
    「請病假?!」
    「對呀,原本禮拜五要上課,可是她媽媽希望女兒可以體驗這個有意義的活動。她爸爸原本很反對,幹嘛要讓女兒請假去做這種事。她也不太想來寧願在學校跟同學玩。」
    「可是活動開始前,她的態度看起來好好的,不太像非自願耶?」
    「對呀,她想來都來了,就好好體驗。他們那一組抽到去東門賣《大誌》。她心想,天啊,為什麼是東門?因為她讀東門國小。去那邊賣《大誌》,一定會被發現。」
    「怕賣雜誌很丟臉嗎?」
    「不是,因為她是請病假來的,會被老師、同學發現說謊。而且還賣雜誌,做奇怪的事」
    天啊,國小應該是最重視同儕眼光的年紀了吧?!當然會害怕自己和同學不一樣。這的確壓力非常大。
    「她就在想要不要退出,但後來想老天爺都這樣安排了,於是繼續參加。」
    我開始佩服這個勇敢的女孩了。
    「但一開始真的很尷尬啊。她的同學們迎面朝她走過來,可是同學沒有認出她。她發現同學會避開她的眼睛,刻意假裝沒看到地走過去。
    她上台發表心得時提到,她在想為什麼會這樣。她發現平常在學校的時候,她的同學會跟她那麼好,是因為她身上穿的的那一件制服。他們的身分是同學,所以今天沒穿制服的時候,他們就會認不出來。同學們會跟她當朋友,是因為那層關係。所以她的感想是,以後她認為是對的事情,就會去做,不需要顧慮其他人的眼光。因為他們會注意你,是因為你們是朋友,而不是因為你做了什麼事」
    「天啊,國小五年級講這種話?她的媽媽應該很驕傲吧。」
    「對啊,她的媽媽眼眶含淚,非常以她為傲。不過媽媽的壓力原本很大,萬一來參加營隊出了什麼事或不好,怎麼跟孩子的爸爸,還有孩子交代。」
    「媽媽真的不得了呢。」
    「她的媽媽也很妙。她媽媽說,自己其實是很愛面子的人,不跟別人求助。她以前一直不懂那些人怎麼可以拉下臉皮,到處跟人借錢,但經過這次的體驗營,她終於懂了。人在貧窮的時候,為了孩子,什麼都做得出來。她是學校的家長會成員,對東門超熟。在東門附近賣《大誌》,一定會遇到朋友,結果,還真的遇到了,但在她和朋友對上眼的那一瞬間,她原本猶豫到底要不要過去打招呼,還是要假裝沒看到。她的朋友也很尷尬,看到她在路邊賣東西。不過,一秒過後,她就做出結論了,《大誌》沒賣出去,就沒有錢吃飯。她可以餓,但孩子不能餓,於是,她立刻走向朋友,跟朋友打招呼,說:『嗨,怎麼沒認出來啊?!』接著叫朋友一定要買《大誌》,而且還叫朋友的朋友一起買,那一天,他們一共賣了二十八本。」
    「一天賣二十八本?!」
    以一個初次銷售的《大誌》販售員來說,這是非常不錯的成績。
    謝謝體驗營的工作人員與志工們,還有願意冒險總是被罵傻子的參加者。你們體會到的,不只是流浪。

    等將來花花再大一點
    我想帶她去參加這些有意義的體驗活動,不限於街友體驗,這個世界很大,需要了解的人很多
    而培養開闊的胸襟,首先就是要接受這個世界上太多人與你不同,每個人每天面臨的選擇也不同
    像海納百川那樣,當你看得多、體會得多,胸襟就能大一點、氣度高一點
    人生是否就會不那麼計較而感到快樂?

    #好書推薦 #你不伸手她會在這裡躺多久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