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國家認同的重要性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國家認同的重要性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國家認同的重要性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國家認同的重要性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盧斯達,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盧斯達:在國家的初始階段不要相信藍綠一樣爛】 一般的老牌民主國家,往往變成兩黨一樣爛,但由於外交、軍事、情報、軍工集團已有一段長時間,形成自有一套潛規則而不受民主干預的「深層政府」,所以就算哪個黨都爛,但國家還有深層的守門人或謀利者,大格局還是不會輕易動搖。選民就算擺爛放任,民主或二戰體制受到質...

 同時也有2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萬的網紅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Twitch傳送門: https://www.twitch.tv/otakuarmy2 沒想到在疫情之中這幾天最大的國際新聞對台灣來說竟然是美國爸爸不支持台獨啊!許多沒有當兵的台派一時之間哭倒在地,他們單純天真的相信美國爸爸對我最好,怎麼不支持台灣啊烏烏烏烏~~~~~ 台派最近淚滿襟啊,因為天...

國家認同的重要性 在 蔡奇儒 | MedEx 醫適能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16 02:43:41

最近在跟一位健身房老闆聊天,他認為「證照不重要啦!」,他覺得只要找到能夠持續賣課的教練就夠了。 他也說:「你看現在疫情,誰還管證照?能賣課能上課就不錯了。」 我對此認同一半。 我認同的部分是,能不能夠銷售,的確有時候仰賴的是人格特質(甚至有時候是外觀、身材),在這段特別時期,也的確顯示出銷售能...

國家認同的重要性 在 Joe English|林軒英文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03 20:22:07

今年2021指考英文作文的題目是「近年來,很多大學鼓勵教室以英語講授專業課程,請寫一篇英文作文,說明你對這個現象的看法。文分兩段,第一段說明你是否認同這個趨勢並陳述理由;第二段說明如果你未來就讀的大學必修課是以英語授課,你將會如何因應或規劃。」⁣ /⁣ 這種題目其實沒有標準答案,論說文的題材就是選定...

國家認同的重要性 在 數位外交研究室 Digital Diplomacy Lab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16 10:22:16

#研究室日常|大揭密!我們上週的跨國座談是如何誕生的? 「我在國外經歷過一樣的事情,謝謝你們舉辦這場講座!」 「謝謝你們的精心策劃,真的暸解了非常可貴的專業知識和現況局勢,期待下一次!」 「很有趣!真的收穫滿滿!本來還擔心自己的英文能力會有點吃力,幸好都聽得懂!」 上週座談結束後,除了台灣聽眾,...

  • 國家認同的重要性 在 盧斯達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1-10 15:56:11
    有 80 人按讚

    【盧斯達:在國家的初始階段不要相信藍綠一樣爛】

    一般的老牌民主國家,往往變成兩黨一樣爛,但由於外交、軍事、情報、軍工集團已有一段長時間,形成自有一套潛規則而不受民主干預的「深層政府」,所以就算哪個黨都爛,但國家還有深層的守門人或謀利者,大格局還是不會輕易動搖。選民就算擺爛放任,民主或二戰體制受到質疑,國家還是相對平穩,在國際外交上不會突然潰敗或被別國吃豆腐。

    台灣是悠久也是初始的國

    而台灣並未形成能夠保衛民族利益的深層政府,而現時的深層政府則被中國強烈影響甚至吸收,所以「藍綠一樣爛」只能是氣話而不能當真。台灣的後戒嚴體制仍處於初始階段,人民不能放棄監護的責任,哪個黨上場,決定的不只是個別議題如何,而是決定未來台灣的statesmen是甚麼思想或出身。有些民主萬能論的人,會過度誇大民主的修正能力,也就是選錯了,可以用選票換下錯的人。

    民主固然有替換能力,但同樣不能替換某些人。例如體制固化周行之後的官僚體系、軍事系統、情報系統的要員,那些不出風頭的中流砥柱,政執黨上了場,有時也換不到他們。這些人無疑會因為時間而成為壟斷者,選舉是不能馬上換掉整個系統的。可能成為阻礙時代進步的人,也可以是挽狂瀾於既倒的柱國。任何人類的政府集團都會有這些人,民主或者專制政府都會有,不能避免。如果投錯了,問題不會只是一屆,多數都會成為尾大不掉的問題。

    絕對公正而超越的深層政府並不存在,只能在體制的初始階段就培育足夠的良性物種,將來的深層政府就會與人民的利益達成一致,達成持續的政權本土化。就像每個社會都一定會有菁英階級或大資本家,他們如果是以離開祖國出賣祖國為榮,這個國家就算有民主,長久來說也會成為失敗國家。

    選舉並不神聖,是一個分配資源的遊戲。台灣現在無疑是並未完成民族劃界的群體,有很多人認為自己是中國人、並不排斥被中國統治,或者覺得國家認同的重要性並不重要,所以國家資源更不能落在離心滿滿的政黨或政客身上,政府幹部的培養更不能交在他們手上。就算管治得再好,但心向敵國,等待著待價而沽,就不是初始體制需要的政客。

    國家初誕生——仍需劃分敵我

    初始體制需要的是自我界定,劃分誰人是本國,誰人是敵國,政治不能只講手段而是要講為了甚麼,一國之政治當然是先為了保衛本國人的利益。在台灣而言,不是中國,也不是香港。所以香港若過份要求台灣在庇護問題上表態,我也是反感,不是因為我不支持同胞義士,而是明白一個國家必須先為了國民,再論其他,這是天經地義的原則。沒有這種劃界,民主和主權就不成立了,政治也就失去骨架。

    所以有時選舉就變成了主權和經濟之爭,其實這種二分法本身就是亡國奴的思想。如果經濟不是來自自身,是別人恩賜的熱錢和政策,可以隨時收回,亦可以之脅迫。臨近台灣大選,我在日本關西遇到兩個高雄人,慈眉善目的夫婦二人。他們說不打算投票才來日本旅行。《東邪西毒》的歐陽鋒因為「避情」而到了沙漠,而這對台灣夫婦則因為「避選」而來到這片東亞綠洲。他們說如果郭台銘代表國民黨參選,他們就會投票,但如今是韓國瑜,就投不下去;他們又會支持蔡英文,便乾脆棄投。

    高雄夫婦支持政策發大財,但認為郭台銘才有經濟執行能力,韓國瑜則不行。臨走的時候高雄夫婦微笑著說,歡迎多點香港人去投資,又說最近有不少香港人到高雄投資買房子之類,「歡迎來台灣」,他們說。我當然聽過高雄經濟蕭條,香港的熱錢來到高雄只是一時之助,最終還是淘空,就像中國熱錢淘空香港。

    來到2020年中國不再等於經濟利益

    而坊間經常說的發大財、「懂經濟」,其實不外乎是西進中國,但現時中國的失業率已經上升,在美國策動的「供應鏈重組」政策之下,中國低端製造業已經大不如前。而中國官方圖謀中的產業升級,例如中國製造2025又被美國重點狙擊,中國自身難保,又能給台灣甚麼長遠利益?

    中國可以給一時甜頭,反而台灣應該保持距離,絕不過份親熱,吸引中國在台灣過份攻略或者妄動。相反一個親中的台灣,中國就會對付香港一樣,因為得到,不需再慈眉善目。台灣很多善男順女,就是沒吃過現實中國的虧,就一味對「經濟中國」和「文化中國」聯想浮翩。

    慎防文化認同高於政治認同

    知名韓粉之一的瓊瑤為韓寫的支持文,也是從父親的《中華通史》、晉文公、劉邦、班超、張騫、霍去病、文天祥……這樣的「中華歷史的浩瀚長河裏,各式各樣的英雄」說起。所以中國的軟實力就是這種「文化認同即政治認同」,這對於台灣或香港這類政治共同體,是一個侵略性的腐蝕氣體,因為這些「中華文物」的「單一認同」,會令你反過來不認同自己安身立命的群體。

    台灣要學習的清人和之後的日本人,他們是多重認同的族群。清人貴族的自我認知是類似蒙元帝國的「同時性統治」,既扮演儒家聖人,也同樣扮演佛王甚至伊斯蘭教保護者,他們是功利的,利用了漢人的認同而不是自己也陷了進去,只是為了政治利益而不是從一而終。

    而日本和韓國則是如中國歷史學家葛兆光所說,是「漸漸從文化上本是一家到互不相認」,只有這樣才可以在習染華風的情況下,仍能發明自身的群體歸屬,與中國統治者分離,成為自己。只有成為自己,「為自己(而不是宗主)的政治」才會來臨。

    所以,在這民主的初始(而不是後期)階段 ,不要再相信藍綠一樣爛,人民對國家的監護和決定仍然至關重要。不要成為別國的臣民,要成為屹立自豪的台灣國民。

  • 國家認同的重要性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1-10 15:55:44
    有 50 人按讚

    【盧斯達:在國家的初始階段不要相信藍綠一樣爛】

    一般的老牌民主國家,往往變成兩黨一樣爛,但由於外交、軍事、情報、軍工集團已有一段長時間,形成自有一套潛規則而不受民主干預的「深層政府」,所以就算哪個黨都爛,但國家還有深層的守門人或謀利者,大格局還是不會輕易動搖。選民就算擺爛放任,民主或二戰體制受到質疑,國家還是相對平穩,在國際外交上不會突然潰敗或被別國吃豆腐。

    台灣是悠久也是初始的國

    而台灣並未形成能夠保衛民族利益的深層政府,而現時的深層政府則被中國強烈影響甚至吸收,所以「藍綠一樣爛」只能是氣話而不能當真。台灣的後戒嚴體制仍處於初始階段,人民不能放棄監護的責任,哪個黨上場,決定的不只是個別議題如何,而是決定未來台灣的statesmen是甚麼思想或出身。有些民主萬能論的人,會過度誇大民主的修正能力,也就是選錯了,可以用選票換下錯的人。

    民主固然有替換能力,但同樣不能替換某些人。例如體制固化周行之後的官僚體系、軍事系統、情報系統的要員,那些不出風頭的中流砥柱,政執黨上了場,有時也換不到他們。這些人無疑會因為時間而成為壟斷者,選舉是不能馬上換掉整個系統的。可能成為阻礙時代進步的人,也可以是挽狂瀾於既倒的柱國。任何人類的政府集團都會有這些人,民主或者專制政府都會有,不能避免。如果投錯了,問題不會只是一屆,多數都會成為尾大不掉的問題。

    絕對公正而超越的深層政府並不存在,只能在體制的初始階段就培育足夠的良性物種,將來的深層政府就會與人民的利益達成一致,達成持續的政權本土化。就像每個社會都一定會有菁英階級或大資本家,他們如果是以離開祖國出賣祖國為榮,這個國家就算有民主,長久來說也會成為失敗國家。

    選舉並不神聖,是一個分配資源的遊戲。台灣現在無疑是並未完成民族劃界的群體,有很多人認為自己是中國人、並不排斥被中國統治,或者覺得國家認同的重要性並不重要,所以國家資源更不能落在離心滿滿的政黨或政客身上,政府幹部的培養更不能交在他們手上。就算管治得再好,但心向敵國,等待著待價而沽,就不是初始體制需要的政客。

    國家初誕生——仍需劃分敵我

    初始體制需要的是自我界定,劃分誰人是本國,誰人是敵國,政治不能只講手段而是要講為了甚麼,一國之政治當然是先為了保衛本國人的利益。在台灣而言,不是中國,也不是香港。所以香港若過份要求台灣在庇護問題上表態,我也是反感,不是因為我不支持同胞義士,而是明白一個國家必須先為了國民,再論其他,這是天經地義的原則。沒有這種劃界,民主和主權就不成立了,政治也就失去骨架。

    所以有時選舉就變成了主權和經濟之爭,其實這種二分法本身就是亡國奴的思想。如果經濟不是來自自身,是別人恩賜的熱錢和政策,可以隨時收回,亦可以之脅迫。臨近台灣大選,我在日本關西遇到兩個高雄人,慈眉善目的夫婦二人。他們說不打算投票才來日本旅行。《東邪西毒》的歐陽鋒因為「避情」而到了沙漠,而這對台灣夫婦則因為「避選」而來到這片東亞綠洲。他們說如果郭台銘代表國民黨參選,他們就會投票,但如今是韓國瑜,就投不下去;他們又會支持蔡英文,便乾脆棄投。

    高雄夫婦支持政策發大財,但認為郭台銘才有經濟執行能力,韓國瑜則不行。臨走的時候高雄夫婦微笑著說,歡迎多點香港人去投資,又說最近有不少香港人到高雄投資買房子之類,「歡迎來台灣」,他們說。我當然聽過高雄經濟蕭條,香港的熱錢來到高雄只是一時之助,最終還是淘空,就像中國熱錢淘空香港。

    來到2020年中國不再等於經濟利益

    而坊間經常說的發大財、「懂經濟」,其實不外乎是西進中國,但現時中國的失業率已經上升,在美國策動的「供應鏈重組」政策之下,中國低端製造業已經大不如前。而中國官方圖謀中的產業升級,例如中國製造2025又被美國重點狙擊,中國自身難保,又能給台灣甚麼長遠利益?

    中國可以給一時甜頭,反而台灣應該保持距離,絕不過份親熱,吸引中國在台灣過份攻略或者妄動。相反一個親中的台灣,中國就會對付香港一樣,因為得到,不需再慈眉善目。台灣很多善男順女,就是沒吃過現實中國的虧,就一味對「經濟中國」和「文化中國」聯想浮翩。

    慎防文化認同高於政治認同

    知名韓粉之一的瓊瑤為韓寫的支持文,也是從父親的《中華通史》、晉文公、劉邦、班超、張騫、霍去病、文天祥……這樣的「中華歷史的浩瀚長河裏,各式各樣的英雄」說起。所以中國的軟實力就是這種「文化認同即政治認同」,這對於台灣或香港這類政治共同體,是一個侵略性的腐蝕氣體,因為這些「中華文物」的「單一認同」,會令你反過來不認同自己安身立命的群體。

    台灣要學習的清人和之後的日本人,他們是多重認同的族群。清人貴族的自我認知是類似蒙元帝國的「同時性統治」,既扮演儒家聖人,也同樣扮演佛王甚至伊斯蘭教保護者,他們是功利的,利用了漢人的認同而不是自己也陷了進去,只是為了政治利益而不是從一而終。

    而日本和韓國則是如中國歷史學家葛兆光所說,是「漸漸從文化上本是一家到互不相認」,只有這樣才可以在習染華風的情況下,仍能發明自身的群體歸屬,與中國統治者分離,成為自己。只有成為自己,「為自己(而不是宗主)的政治」才會來臨。

    所以,在這民主的初始(而不是後期)階段 ,不要再相信藍綠一樣爛,人民對國家的監護和決定仍然至關重要。不要成為別國的臣民,要成為屹立自豪的台灣國民。

  • 國家認同的重要性 在 國民黨立法院黨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05-20 14:52:21
    有 190 人按讚


    爽花民脂民膏!綠僑委拒唱國歌 蔡政府包庇不解聘?

    今年度僑務委員會議在5月14至16日舉辦,15日開幕典禮當天,安排了唱國歌的流程,但來自南加州的僑務委員黃文谷和楊琬柔卻未起立跟著唱國歌,反而坐在位置上笑著用手機自拍,事後還在臉書上強辯是不唱國民黨黨歌,無關愛國與否。立院國民黨團今(20)上午召開記者會,痛批這兩位由總統蔡英文所聘任的綠色僑委,心中完全沒有中華民國的國家認同,卻還坐擁僑委頭銜,爽花民脂民膏回台開會!

    副書記長童惠珍表示,一年一度的僑務會議,是凝聚僑胞向心力,將僑力與國力結合象徵的年度大會,有其歷史意義與價值,僑務委員都是長期在海外僑界奉獻心力推動僑務、凝聚僑心,在僑居地具有崇高地位。蔡政府所聘請的僑務委員不認同中華民國,拒絕唱國歌,甚至當全場起立時,還自顧自坐在椅子上,事後更寫起臉書文,似乎為自己的言行感到光榮,對於如此的行為,傷害了絕大多數熱愛中華民國的僑胞心,也凸顯蔡政府對於國家認同的虛假。

    童惠珍指出,面對兩岸問題,蔡英文口口聲聲要求中國大陸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但是另一方面,由蔡政府所聘任的綠色僑委,卻不認同中華民國、拒唱國歌。童惠珍認為,如果楊琬柔、黃文谷認為唱國歌是唱國民黨的黨歌,那又為什麼接受中華民國僑務委員的頭銜,拿著中華民國給予的補助,回台灣參加僑務會議呢?怎麼不乾脆點辭去僑務委員頭銜?蔡政府怎麼不把不認同國家的僑委解職呢?

    立委林為洲表示,這起事件正是照妖鏡,正好說明了民進黨蔡政府中的官員,是否真心愛中華民國,外界看得一清二楚。楊琬柔、黃文谷認為開個會為何要對國旗敬禮、唱國歌,但看看在美國大聯盟職棒比賽,都會找一位具有代表性的人物領唱國國,這就是對國家的認同與激勵人心。台灣是民主國家,人民可以主張統一,也可以主張台獨,但是政府官員就不同了,僑委屬於半官方的性質,也會動用政府相關預算,例如此次僑務大會,如果這兩位僑委不認同國家,林為洲強烈建議蔡英文總統,解聘這兩位僑委,彰顯國家認同的重要性。

    立委陳玉珍表示,楊琬柔、黃文谷已經不適合擔任中華民國僑務委員,如果心中不認同中華民國,那麼請自行繳回僑務委員聘書。如果蔡英文不解聘這兩位僑委,正說明了在蔡英文心中,只是用中華民國的「殼」,欺騙台灣人民而已。

  • 國家認同的重要性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7-07 21:40:13

    Twitch傳送門: https://www.twitch.tv/otakuarmy2

    沒想到在疫情之中這幾天最大的國際新聞對台灣來說竟然是美國爸爸不支持台獨啊!許多沒有當兵的台派一時之間哭倒在地,他們單純天真的相信美國爸爸對我最好,怎麼不支持台灣啊烏烏烏烏~~~~~

    台派最近淚滿襟啊,因為天地變色啦!根據自由時報2021年7月6號的報導:【美國白宮國安會印太事務協調官坎貝爾(Kurt Campbell)6日提到,美國支持與台灣之間有力的非官方關係,但不支持台灣獨立,「我們充分體認、瞭解此事的敏感性」。外交部今對此表示,中華民國台灣是主權國家,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份,這是事實,也是現狀。我國政府一貫以穩健、務實的態度審慎處理兩岸關係,捍衛自由民主。坎貝爾7月6日在華府出席「亞洲協會」(Asia Society)活動,談及不支持台灣獨立引起我國輿論關注。坎貝爾長期友台同時強調兩岸穩定,上任前就曾強調美台維持強健夥伴關係的戰略重要性,也體現在拜登政府系列挺台作為中。對於華府政界辯論應走向「戰略清晰」,坎貝爾今年5月也曾表態,不認同取消對台灣「戰略模糊」政策,敦促北京維護台海現狀;他相信美中都認為維持台海現狀,符合雙方利益。】
    而且除了美國爸爸表態之外,邱義仁為何也在最近出來講話,是巧合還是經過安排呢?根據上報在2021年7月5日的報導:【總統府前祕書長邱義仁4日上前總統陳水扁主持的廣播節目,聊到台獨議題時,邱義仁坦言,台灣要宣布獨立,不是台灣人民決定,要考慮國際形勢、中國可能作為,「說起來很殘酷,但這是現實!」】邱義仁已經很久沒有出來,怎麼會一出來就跟陳水扁把台獨議題又談了一遍,然後還剛好跟一天之後的美方立場互相應和,這世界上沒有偶然只有必然,到底一切的起因是甚麼,我國政府許下了甚麼承諾,台派會不會又要怪共產黨啦!

    新的ait處長代表的是甚麼意義呢?根據聯合報的報導:【現任AIT台北辦事處處長酈英傑(BrentChristensen)3年任期屆滿,預計月中離台。AIT華盛頓總部今天宣布,酈英傑職務將由主管紐澳與太平洋島國事務的國務院亞太副助卿孫曉雅(Sandra Oudkirk)接任。她將是AIT於1979年成立以來首位女性處長。
    孫曉雅1991年踏入外交工作,通曉中文與土耳其文。她早年曾派駐台北、北京,也待過愛爾蘭、土耳其與牙買加。她也曾任國務院東亞局助理、緬甸暨寮國科官員、行動中心資深觀察官,以及能源局中東暨亞洲辦公室主任。】孫曉雅的背景和安排代表著甚麼意義呢?在ait搬新家之後,換了新人,台美關係會有變動嗎?
    另外,根據聯合報的報導:【「雄獅一般地襲來,鼠輩似地離開...來喔!來喔!美國軍品大拍賣喔?」苦戰將近20年,美國史上費時最久、耗資最貴、結局卻又最為空虛的阿富汗戰爭,即將於秋天來臨前,以西方盟軍的全面撤離為落幕。為了履約和平協議,承諾要在2021年9月11日前全面撤走的美軍,7月2日也趁著深夜的黑暗掩蔽,在全無預警的機密狀態下,離開了一級戰略要塞——曾是美國10萬大軍優勢骨幹的「巴格蘭空軍基地」(Bagram)——但為避免洩密而遭趁亂追擊,美軍的巴格蘭撤離行動,竟然故意不通知身為「在地盟軍」阿富汗政府軍,這不僅讓阿富汗軍方極為憤怒而失望,更讓周邊百姓趁機「撿尾刀」闖入機場放肆洗劫發大財。】美軍的撤離怎麼會這麼倉皇,而且塔利班也步步進逼,美國在阿富汗的外交和軍事政策到底是不是徹底失敗,正常來說應該循序漸進的撤離,但這次怎麼搞得啦!

    2020年時,經濟學人曾經出過一篇文章叫作習經濟,【中國國家資本主義正邁向下一個階段,也就是「習經濟」(Xinomics)。
    習近平自2012年上任以來,政治上的目標就是要強化共產黨的掌控,在國內外全面打擊異己。他的經濟計畫則是以強化秩序與加強面對威脅時的韌性為目標。這樣的設定很合理。中國國債與民間債務從2008年至今,暴增到GDP的近300%。民間企業分成兩類,一種是笨拙的國營企業,一種是像西方企業一樣充滿野性的公司,後者很創新,但得面對官員的掠奪與模糊不清的規定。】結果今年中國共產黨建黨百年之後,翁履中卻說今年新的計劃經濟,習經濟要起飛了,這是為什麼呢?習經濟有三個重點:【第一,嚴格控制經濟循環與債務機制。第二,政府更有效率,經濟規範全面統一。最後一項元素是,國營企業與私有企業之間的界線變得模糊。】這又跟台灣有甚麼關係,我們有個鳳梨出問題都舉國震動了,新計劃經濟會發生甚麼影響呢?


    阿宅萬事通語錄貼圖上架囉 https://reurl.cc/dV7bmD​

    【加入YT會員按鈕】 https://reurl.cc/raleRb​
    【訂閱YT頻道按鈕】 https://reurl.cc/Q3k0g9​
    購買朱大衣服傳送門: https://shop.lucifer.tw/

  • 國家認同的重要性 在 3Q陳柏惟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3-24 19:10:24

    混合戰與認知戰是什麼?
    首先,先說明混合戰和認知戰是什麼,這個名詞曾出現在 2019 年國防大學軍事共同教育中心上校教官黃柏欽發表於《國防雜誌》的〈戰爭新型態-『混合戰』衝擊與因應作為〉一文中。文章中提到,混合戰呈現當前資訊、科技時代的戰爭模式,運用混合與創新、不對稱的戰術、戰法,破壞目標國政經穩定與城市發展,攻擊新聞及言論自由弱點,造成受攻擊目標的挑戰。」而霍夫曼(Frank G. Hoffman)所著的《二十一世紀衝突:混合戰的興起》(Conflict in the 21st Century: the Rise of Hybrid Wars),對混合戰的定義如下:未來的對手更加聰明,並且鮮少將自己限縮在他們工具箱裡的單一工具。傳統的、不規則的和災難性的恐怖主義挑戰將不會是明確、清楚的樣態;他們都將以許多形式呈現。戰爭模式的模糊,誰參戰的模糊,以及使用什麼技術,產生廣泛多樣性與複雜性,稱之為混合戰。

    而在國防安全研究院所發布的 2020 中共年報則指出,未來在灰色地帶衝突中,共軍戰略支援部隊將扮演重要角色,共軍網絡系統部效法俄羅斯對波羅地海國家遂行的資訊作戰模式,進一步運用體系融合與軍民融合,網路作戰自身單位與外圍團隊,結合心戰基地,推展運用網路戰搭配認知戰的混合戰。

    因此我們可清楚明白,面對認知戰、混合戰,台灣所要應對的壓力有多巨大。

    面對中國對台的資訊作戰

    自上任以來,我就很關心中國對台的假消息作戰問題,特別是國安局的應對方式。去年 7 月國安局增列了「協調整合、部署執行對境外敵對勢力爭議訊息應處有關事項」這項工作職掌;調查局也成立了資安工作站,針對防範中國透過假訊息擾亂台灣社會民心、讓台灣社會產生懷疑民主制度的意義這些認知作戰行為,便需要檢視有加強整合假訊息情蒐的執行效果。

    根據台灣民主實驗室去年 11 月發表的研究,其中有一項研究發現是:代理人積極參與了中國的資訊作戰。即使其中一些攻擊是由中國發起,但仍有許多代理人放大了這些攻擊。這些代理人扮演聯繫台灣當地製造者或散佈者與中共的中間人角色,使得資訊攻擊的發動者與實際製造或散佈者產生了脫勾的狀況。

    中國分別在 2020 的台灣總統大選以及武漢肺炎爆發期間,發動一連串線上與線下的資訊攻擊。此報告依據攻擊者的資本和動機,將中國的資訊作戰者分成四種不同的類型,並根據其在模型中的位置,將其攻擊分為四個模式:外宣模式、粉紅模式、內容農場模式、與協力模式。其中,又以「內容農場模式」和「協力模式」所產生的傷害較前兩者來得大。

    國安局對假訊息的工作成果

    像是最近的鳳梨事件,中共說台灣出口給他們的鳳梨有蟲害,但台灣農委會請中共拿出證據來,他們也拿不出來,但他沒使用官方發聲、協同媒體、網路,四處抹黑栽贓,這就是一種很經典的認知戰,國安局長也相當認同這就是一種認知作戰。

    而去年質詢國安局時,我也要求提供過去一整年的完整的報告,告訴我們已經查到了哪些?如何處理這些問題?未來又有哪些相關工作的規劃?我們應該是哪些部會、單位主責處理?今天我們有可能面臨醫療衛生方面的假訊息、也有可能像是現在的農業假訊息,這顯然是跨部會的問題。

    國安局長回應說,兩岸事務的主管單位,最主要是陸委會,但也可能和政戰、軍事有關,所以也涉及國防部。

    我知道國安局在去年有關假訊息的情蒐和研究有一些初步的結果,掌握了重大假訊息事件、散佈嚴重性和重要節點。那是不是有可能,創造一個跨部會整合的平台,來討論看看這個應該如何處理,可能部會互相支援,且一定要有一個專責的部門!處理橫向的聯絡與垂直的澄清,不分藍綠、部會,一起處理中共的認知作戰問題,面對認知戰的抹黑,可給出客觀的事實、科學的數字,快速澄清,避免認知戰的假訊息滲透台灣。

    國安局長回應我,會提供這些清楚的資訊給相關部門。

    我也再次提醒認知戰的重要性,「認知作戰」就是改變人的想法,且是用假的資訊去改變大眾的想法,讓你聽、看,但所見到的是他們想引導的錯誤資訊。境外敵對勢力透過這樣的做法,來分化破壞台灣的民主社會,世界上其他國家也開始領略這樣的痛苦。

    此外,「溯源分析」很重要,需要了解背後的指揮單位,比方是武警、共青團等等。如此一來才可以找到關鍵人、斷其行為節點。

    比方說,民主實驗室研究報告提到的「粉紅模式」,不同於中央發動的攻擊,是由地方性愛國人士或小粉紅製造訊息。雖然和中央無關,但是粉紅模式可能會和地方的民兵和武警有關。有許多武警會加入群組,甚至有教戰守則,包括低級黑、高級紅、反串等教程,有時候會在微博試水溫,再將訊息加以改製、放入粉絲頁或社團散佈,甚至自己經營粉專。這也顯示了中國會使用的資訊戰特色,也就是主導者是會是不同系統、不同單位,便會需要國安局能夠進一步分析出主導者是誰?

    提出中國對台灣假訊息的行為模式預判的重要性在於,在能掌握來源後,甚至可以進一步看在某些重大事件發生時,比方一月底、二月初美國軍機在我西南空域活動,或者最近兩會期間,中國對台假訊息的發動者和發動方式,而可以提前截斷這些假訊息的發動,或者截斷其節點。

    中共勢力協同在地的認知作戰,我和台灣基進一直都在抵禦頑抗的第一線,但我們永遠以抵禦這類欺侮為優先!置我個人名譽於度外。

    台灣加油

    2021-03-18,外交及國防委員會,國安局 陳明通局長。
    ===============================
    【烏日服務處】
    地址|臺中市烏日區中山路一段525號
    電話|(04)2337-738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沙鹿服務處】
    地址|台中市沙鹿區中山路537號
    電話|(04)2662-091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霧峰服務處】
    地址|台中市霧峰區文化巷57號
    電話|(04)2330-566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大肚服務處】
    地址|台中市大肚區自由路148號
    電話|(04)2699-890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龍井服務處】
    地址|台中市龍井區中央路三段169號
    電話|(04)2639-116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龍井新庄聯絡處】
    地址|434-006 台中市龍井區新庄街一段138號
    電話|0917-191-058

    【免費法律諮詢服務】 (需事前預約)
    烏日─每周四 19:00-21:00
    沙鹿─每週三 09:30-12:00、每周五 19:00-21:00
    大肚─每週二 19:00-21:00
    龍井─每週三 19:00-21:00
    霧峰─每週五 19:00-21:00

    【免費長照 2.0 諮詢服務】 (需事前預約)
    烏日─每週三 16:00-18:00
    沙鹿─每週二 16:00-18:00
    大肚─每週二 19:00-21:00

    【3Q聽你說 委員服務時間】 (需事前預約)
    大肚─週二 19:00-21:00(每月二、四週委員時間)
    龍井─週三 19:00-21:00(每月一、三週委員時間)
    烏日─週四 19:00-21:00(每週委員時間)
    沙鹿─週五 19:00-21:00(每月一、三週委員時間)
    霧峰─週五 19:00-21:00(每月二、四週委員時間)

    #3Q陳柏惟 #中二立委 #台灣基進
    ===============================
    ◆ 訂閱3Q的Youtube → https://www.youtube.com/c/3QChen
    ◆ 追蹤3Q的FB → https://www.facebook.com/3Q.PehUi/
    ◆ 訂閱3Q的Podcast → 3Q陳柏惟
    ◆ 追蹤3Q的IG → wondachen
    ◆ 追蹤3Q的噗浪 → wondachen
    ◆ 追蹤3Q的推特 → @3QTan
    ===============================
    ◆ 台灣基進官網 → https://statebuilding.tw/
    ◆ 訂閱台灣基進官方Youtube → https://pros.is/L8GNN
    ◆ 追蹤台灣基進官方臉書 → https://www.facebook.com/Statebuilding.tw/
    ◆ 捐款支持台灣基進 → https://statebuilding.tw/#support

  • 國家認同的重要性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01-25 20:21:51

    【認真聽】純愛不純|#台灣青春愛情電影|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 李長潔
    .
    自2008年台灣電影再次興起以來,通俗的青春愛情故事,不但成為話題與票房的解方,也時常在各影展獲獎。以《#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為例,金馬獎就入圍5項,也榮獲「最佳攝影」、「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盤點台灣青春愛情電影的興起,除了70年代瓊瑤式愛情的健康寫實延續,90年代台灣新電影借用愛情重建台灣性。但進入2000年後,一切開始慢慢不一樣了。
    .
    2000年開始,《藍色大門》(2002)、《盛夏光年》(2006)、《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2011)、《女朋友男朋友》(2012)、《等一個人咖啡》(2014)、《我的少女時代》(2015)、《六弄咖啡館》(2016)、《刻在你心底的名字》(2020),大量的青春愛情電影成為了台灣純愛想像的視野,他們以「青春」、「少男」、「少女」為名,表現出台灣人的情感文化模式。
    .
    我們今天的「偽學術 | 認真聽」,就來談談這20年來的粉紅泡泡。這廣大的戀愛流行文化是甚麼模樣?它們反映了怎樣的愛情轉向?從不同作品中又可以解讀出哪些文本隱藏的敘事?還有那些膾炙人口的電影主題曲。
    .
    📌 #今天的內容有
    .
    ▶ 甚麼是愛情電影
    ▶ 我的《藍色大門》與青春
    ▶ 「青春」的形構
    ▶ 「少男」、「少女」的理念型
    ▶ 純愛不純—台灣青春的反叛結構
    ▶ 情感先於政治
    ▶ 愛情電影主題曲
    .
    📣 #firstory 聽這裡: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k39z6z0zvfx0807v0lu7165?ref=android
    .
    📣 #kkbox 聽這裡:https://podcast.kkbox.com/episode/4pHpNRfyLL7Tosl61J
    .
    📣 #spotfy 聽這裡: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3sbEXh0CwFSEICRNTdR09S?si=dyHHN9_qR-OzUF8q3P95JA
    .
    📲 #FB論述版:https://www.facebook.com/208541192666847/posts/1674782469376038/
    .
    //// 完整論述 ////
    .
    ▓ #甚麼是愛情電影
    .
    想要談「愛情電影」,那勢必是要做個「#類型電影」操作型定義,儘管近年台灣電影的類型化飽受批評,但其的確是招喚大眾的一個方便途徑。或許我們可以幫愛情電影分類為:羅曼史(romance film)、通俗劇(melodrama)與文藝片。目前2000年後的青春愛情電影來看,則較多傾向文藝片。
    .
    也是因為電影類型化的緣故,其可以更清楚地連帶成一套系統、原則與期待。當「#愛情電影」正式成為一種培養台灣人觀賞電影的習慣,除了公式化的內部敘事外,向外延伸後,便足以展開各種文化工業的制度性生成,例如偶像明星的打造、週邊商品販售、主題曲的流傳等(Illouz, 1997)。
    .
    最終,透過類型電影的集體觀看,可以反映出一個社會的意識形態,或是文化模式。好比《#為甚麼愛讓人受傷》中,Eva Illouz(2012)藉由《傲慢與偏見》來理解西方個體主義的浪漫生態,或許我們也可以在這20年來的青春愛情電影裡看見自己。
    .
    ▓ #我的藍色大門
    .
    在《#藍色大門》張士豪的那個年紀,夏天的午后是連續補習戰鬥的人生,週一、三、五是何明數學,週二與週四是徐薇英文,當然以我不學無術的青春,大部份都是呈現偷懶蹺課的狀態。那時候究竟能夠有甚麼煩惱?
    .
    2002年的《藍色大門》第一次開啟了我對愛情與性別的思考。導演易智言當年拒絕了參加金馬獎,不然,這部相當具有時代意義的作品,肯定有不錯的成績。片中孟克柔(桂綸鎂)、張士豪(陳柏霖)、林月珍(梁又琳)三人的關係,呈現了00年代台灣青少年的社會行動與市民生活精神。
    .
    ▓ #青春的形構
    .
    我們以後會成為甚麼樣的大人,變成00年代後市民社會中年輕男女的煩惱。在後傳統資本主義社會的生活中,這些都市裡的小事件,個人選擇的養成遊戲,成為我們最需要煩惱的自由,一種集體規則與個人自由的協調抉擇。
    .
    「青春」,是一個重視自我探索的過程(過渡),無論是《藍色大門》或是《盛夏光年》,都試圖描繪這種秩序建構中的過渡,五月天同名歌曲的日文名稱就叫「#青春の彼方」-- 放棄規則,放縱去愛,放肆自己,放空未來。也是因為這樣的「#失序」,青春才讓人懷念。最終,沈佳宜說「人生中的很多事情,原本就是徒勞無功的」,的確,我們正在腐敗,但我寧可選擇相信《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結局的協調與釋懷是有可能發生的。
    .
    「青春」,也帶著台灣觀眾走出90年代的悲情。早期的青春愛情電影帶著濃厚的陰鬱,一直到《藍色大門》開始,我們開始談論同志情感、性別認同、家庭關係、三角戀愛等情感議題,青春變得多元而明亮。
    .
    青春愛情電影裡,反映著情感的真實體制(regime of emotional authenticity)(Illouz, 2012),非常強烈地要求內在性感作為行動與選擇的基礎。青春中的人們,因為初次面臨社會化規範,人們會認真審視自己與對方的情感(愛情、親情、友情),以判斷這段關係的重要性與強烈程度。這大量的自我情感檢視,一見鍾情的強烈情感暗示,時常就是「青春」的情感面貌。這也是青春迷人之處。
    .
    ▓ #少男與少女的理念型
    .
    媒體中的少男與少女,帶給觀眾對性別角色的論述形構,一方面文本建立起一種戲劇性、典範式的形象,隨著故事的開展,加深觀影者的情感投射,另方面一起作用的是,少男少女的面貌外表的特質,也形成觀眾的欲望對象,產生明星化的作用,成為性別操演的模仿理念型。
    .
    青春愛情電影中的少男比少女更加倍重視,除了《藍色大門》與《我的少女時代》外,其它全部的愛情電影幾乎都圍繞著少男,少女通常則作為是推動劇情的力量。少男的姣好面貌,成為電影世界裡的耽美重心,隨便舉例就一堆,陳柏霖、張孝全、柯鎮東、陳昊森、曾敬驊,「#大男孩」的對純樸、憨直、大笨蛋的要求,他們表現忠誠、可受控制,並且,他們不會對(男性)觀眾產生威脅感。
    .
    至於女主角則以「#熱情開朗大方」為形象,如《女朋友男朋友》中的林美寶(桂綸鎂),就如同前述,她起了連結兩位男主角陳忠良(張孝全)與王心仁(鳳小岳)的作用,確實地帶動敘事的進展。
    .
    ▓ #台灣青春的反叛結構
    .
    2000年後的台灣青春愛情,某個程度上融合了日本和美國的純愛視野,前者展現了「#物哀」的精神,後者則更多在表現西方個體主義的追求。當然,不同的作品也有各自主題脈絡的側重,像是性別認同、性別麻煩(Butler, 1990)、青春成長、描繪時代精神、國家與社會變遷的隱喻、情感抉擇等等。
    .
    總體而言,台灣的作品更擅長挪用青春的反叛結構,去對應、甚至逆返「#國家體制的規訓」,這個台灣電影本土化的大主題。2000年後的新導演,以90年代前後為基礎,自然而然流露出了導演本身的「懷舊」情感,想是一個包含了情慾、戀愛、政治、社會、經濟裝況的「情感的共同體」。
    .
    ▓ #情感先於政治
    .
    以《女朋友.男朋友》為例,其為一部愛情電影,也是一部歷史電影。該片採用序列式的線性時空,將台灣的多重現代性再現。許多文化學者會討論國族與愛情的辯證關係,大時代下兒女情長,微小的愛情被鑲嵌在巨觀的社會脈絡中。但實際進入電影文本,才會發現,楊雅喆並不是要說明這種台灣性的社會—歷史時空,反而,他進行一種「#逆反」,讓情感能量來主導政治的場景。根本沒人真正在鳥民主自由,這才是真正的自由,非常後現代的後現代的後現代。
    .
    楊雅喆幾乎總結了後殖民與後現代電影裏頭所有的多元主體:女性、情慾、學生、社會運動、娘娘腔、同志、小三、本土、鄉下人、都市人等等,運用了諸多遊戲般的情節將這些概念構成一個皺摺,裏頭緊密扎實情慾流動,展開又可以觀看台灣自由的進程。
    .
    ▓ #那些年我們一起唱的主題曲
    .
    青春愛情電影還是成為一種類型了,也不是壞事,也許是必然,這形成了一個穩定的大眾流行文化市場,引導著戀情與自由的話題,反映著純粹親密關係的渴望。在電影裡,人們才可以淡化成人愛情經驗的功利性、功能性。如果能夠再有一首好聽的情歌那就更好了!
    .
    要能在腦中烙印電影裡的青春記憶,就一定要有一首讓人感動的歌曲,當旋律響起時,瞬間喚起洶湧的刻骨銘心,像是《藍色大門》的「#小步舞曲」、《我的少女時代》的「#小幸運」等。盧廣仲的《刻在我心底的名字》就是一個不錯的例子。這首獲獎歌曲,編曲十分令我動心,第一聲,每次聽到小號與歌手聲線對唱,與法國號的穿梭交疊,都會全身起雞皮疙瘩。
    .
    這首歌起了關鍵的宣傳作用,五月天、魏如萱、周興哲、蔡依林、田馥甄、梁靜茹、李千娜、韋禮安、曾沛慈、徐佳瑩等歌手的cover版傳唱參與,更加豐富了電影文本與影迷/歌迷的連結。
    .
    結論是,該約唱歌了(?

    |

    #參考文獻
    .
    1. Illouz, E. (1997). Consuming the romantic utopia: Love and the cultural contradictions of capitalism. Univ of California Press.

    2. Illouz, E. (2012). Why love hurts: A sociological explanation. Polity.

    3. Butler, J. (1990). Gender trouble: Feminism and the subversion of identity. routledge.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