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歷史與正義,淺談愛國教育》 (下)
🤝與臺灣吧合作之專題文章 @taiwan_bar
本文編輯:王郁馨、施展鑫、吳佳佑
本文校正:沈博硯、劉致杰、陳安琦
📖威權時期,教育作為一種政治工具
在開放而多元的社會中,這種暴力隱藏在「秩序」背後。而在相對封閉與壓抑的威權時期,這種暴力曾龐大而...
《專題:歷史與正義,淺談愛國教育》 (下)
🤝與臺灣吧合作之專題文章 @taiwan_bar
本文編輯:王郁馨、施展鑫、吳佳佑
本文校正:沈博硯、劉致杰、陳安琦
📖威權時期,教育作為一種政治工具
在開放而多元的社會中,這種暴力隱藏在「秩序」背後。而在相對封閉與壓抑的威權時期,這種暴力曾龐大而赤裸的存在著。
1949年5月,台灣宣布戒嚴,1949年9月,召集的教育行政檢討會議確認了「1.學校需與政府機關配合以防止匪諜在校活動。2.加強對於學生之精神訓練,注重政治教育與訓導工作。3.為加強思想鬥爭之工作,激發反共意識,獎勵教員從事反共演講及著述。」當時各種關於反共、三民主義的著述,或強調我國光榮事蹟的相關教育辦法,族繁不及備載。既然已經是中國的學校了,臺灣同胞應用中華民國的語言文字,而非日本話或方言,同時以國語、國文、三民主義、歷史為主要教學科目,以去奴化、建立民族主義思想、建立反共意識為黨化教育之核心。
政府為了戡亂建國的需要,將這些暴力視為必須。透過教育形塑一個緊密的共同體——透過對外的壟斷與敵視,確立了對內的統治與向心力,便是此假想民族的基礎。
擁有了共同的語言、信仰、同一份認知,最後,愛國教育的黑手套,無可避免地伸向了歷史。
📜教育與歷史
「你曾懷疑過課本中的歷史是否就是事實的全貌嗎?」有多少種觀點,就有多少種結論,進而影響我們所看到的事實。掌握著教育並提供單一觀點的宰制者,便如此影響著我們所看到的歷史。
然而歷史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提供了舞台,讓宰制者製造的幻想,得以傳承給未來世代,同那些觀念的內化,不斷地「自然」發生,進而杜撰出一個共同體所需的根基。
這便是透過教育進而觸及的境地,且就結果而言,是難以評斷是非的。
⛓充斥恐怖、虛偽、暴力的愛國精神
在中國重要節日(如國慶日),抑或是重要歷史事件紀念日時,人民透過社群軟體轉發或按讚相關貼文以表達其愛國精神,已成為常態。若沒有轉發或按讚,可能將被大量的網民攻擊,但按讚或轉發的人是否皆具有愛國情懷,卻是無法進行確認的。
💣從南韓「薩德反飛彈事件」看中國人的愛國心
2017年,南韓政府決定部屬薩德反飛彈系統,且韓國樂天集團轉讓旗下的高爾夫球場,用以部屬薩德系統,此舉造成中韓關係緊張,中國對南韓實施多項反制措施,從禁韓令開始到經濟貿易、文化交流、觀光旅遊等方面。
2016年8月,中國政府早已限制韓國籍藝人於當地發展及影視劇、綜藝節目播出。2017年起,中國線上影音串流平台便停止播放韓國綜藝節目,中國追星族紛紛喊出「國家面前無偶像」等口號,展現對國家的一片忠誠。不論樂天集團與南韓政府的土地交易是出於愛國之心,抑或是出於商業利益,看似「愛國心」氾濫的中國網民將狹隘的民族主義表露無遺。
👥個人獨特性 vs. 集體愛國情懷
日前台灣熱烈的討論轉型正義工程,其中一項為「威權象徵處置」,俗稱「去蔣化」,行政院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於2018年12月17日的記者會表示:「三軍儀隊應撤離中正紀念堂,園區內與黨國威權相關字彙如帝王宮殿、皇室陵寢等也應去除。」而國民黨認為:「去蔣化是以蔡英文總統為首的民進黨利用轉型正義之名,洗腦台灣青年,最終目的是促進台灣獨立,然而,在民主社會下的台灣,不論是支持任何政黨,人民需思考自己是否受到政治人物的思想操控,而喪失獨立思考的空間,使個體的聲音被集體的「愛國情懷」綁架。」
愛國情懷過多過少都不好,過多容易影響人民的思想空間,進而被不肖人士洗腦不正確的想法,使他們與自身價值觀不同的人發生衝突,又或著是攻擊、反對「政府認為」不理想的人;過少則影響國家與人民之間的依存感、團結感,造成對於國家事務的漠不關心,且認為自己不需要給予支持。
❤️愛國教育全然都是壞的嗎?
愛國教育體現人民對國家的深厚感情,反映出與國家之間的依存,是人們對於故國家園的認同感、歸屬感、榮譽感,亦代表增進國家的向心力與團結一致的精神。世上每個國家,從古至今皆有愛國教育,例如古代皇帝之「朕即天下」、「皇恩浩蕩」等,告訴百姓要聽天由命。除此之外,美國引以為傲且廣為宣傳的自由民主,也可以說是美國式的愛國教育。
然而,某些人打著愛國主義的口號,實際上是狹隘的民族主義。中國對教師實施一連串的「課改培訓」,目的是為了培養孩子不嚮往西方的自由風氣與不愛國思想,中國學生家長表示,學校的政治課程不斷抹黑香港反送中大遊行,影響孩子們的思想。中國現行教育打著「愛國」的旗幟,以教導學生去「仇恨」中共所認為的敵人。
💡編輯的想法
以上,希望大家在面對愛國情操時要有警覺,而因愛國向心力所形成的整體,則更需要於個體間保持獨立思考的空間。生在一片意志、歷史與族群錯綜交纏的土地上,對於前人留下的善因或惡果,必須理解後再做出選擇,選擇理解不同立場的難處與紛爭、選擇爭取與補償,選擇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民族認同感英文 在 酸酸時事鐵絲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一群黨國不分的馬英九!#千萬不要小看低能的力量
一「那些披著「白色」力量的馬英九」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163856543754423&id=584986081641475
一「得金不能升國旗唱國歌 美記者:台灣身為民主國家的罪 - 自由體育」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2063725663767502&id=584986081641475
一「歷經三位元首!前參謀總長直言:蔡英文是最喜歡國軍的總統 | 政治 |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827844037355667&id=584986081641475
我們無法否認的是,國歌就是黨歌。
從小老師跟我們說「吾黨」代表「我們」,其實「吾黨」代表的就是「我們中國國民黨」,黨國不分在民主國家是很嚴重的問題。
如果如此,那國歌的存廢,就有討論空間了。
https://www.facebook.com/1775451270/posts/10202505117827287/
「真的有夠噁心、中共同路人的嘴臉、陳玉珍大方承認國歌就是黨歌」。
https://www.ftvnews.com.tw/news/detail/2020929W0075
【 行政命令!】
貼這幾張圖的重點,並不在 ”黨歌變國歌” 、"國歌是黨歌” 這些大家早就知道的。而是:喂,請給它看清楚 ── 只要一紙行政命令,就可以改國歌!
(看來,蔡英文要洗刷 “堅定的軟弱者” 的惡評倒也並非沒機會!)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0865406669/posts/1660899700615527/
墨墨吾名:
仲諒阿,叔公在說你要聽啦
阿然後那個其實真正的中華民國國歌是<中華雄立宇宙間>和<卿雲歌>,黨歌代用國歌是1930年的事情,那時候是中國國共內戰+各省軍閥大亂鬥,KMT根本沒全面執政中國耶OwO
盟軍代管政府的古早歷史真的Hen亂
#雨兒碎碎念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777925875886390&id=254495541562762
種花民國國歌根本黨歌,到底是ㄊ媽要唱到哪一年???
啥時可以換首好聽的??不要再殘害我的耳朵了😑
哀…一首大部分國民都不喜歡的國歌,國家是能強盛到哪裡去???
那麼爛的歌唱這麼多年…我也是醉了🙄
一首中國人所寫的曲子都比這三洨主義歌有水準zzz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KDnl6I1p2o
這是我在國樂團最喜歡的曲子,跪求一位高人幫“臺灣追想曲"填詞,直接當臺灣的國歌~
吊打種花民國!哈哈
https://www.facebook.com/2244685065767277/posts/2310767295825720/
我今天居然看見一個自稱史地痴的媽媽說(她知道中華民國是什麼,也知道所謂國父是中國人、國歌其實是黨歌),台灣不可能變香港因為我們有獨立政權,然後她說台灣意識誕生於蔣經國、李登輝落實、陳水扁再次分裂
......欸???你讀的歷史是什麼版本???她還說她很幸運遇到國中歷史老師教他們歷史思辨,欸?不是用中立思辨的樣子包裝洗腦嗎?
https://www.facebook.com/531812886/posts/10156973700737887/
這幾百年來的民族主義風潮之下,代表各族群的象徵自然成為每個人認同感動的對象,連號稱不沾政治的奧運也跟隨這個風潮,頒獎時升旗奏樂,這是民族主義認同政治的重要一環,否則我們不會為了頒獎台上出現沒關聯或沒見過的符號而感動。
中華民國的國旗是中國海軍軍旗
中華民國的國徽跟中國國民黨黨徽是攣生兄弟
中華民國的國歌是中國國民黨黨歌
中華民國的國花是梅花
奧運頒獎升旗的中華奧會旗設計理念就是根據梅花的五枚花瓣,只是正中換成黨徽和奧運五輪。
梅花在台灣有原生種但不常見,也沒有特有種,最大關聯是幾十年前中華民國政權一紙命令下來叫台灣人尊崇梅花。
「從今天起這就是國花,給我紀念它。」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0517951658/posts/4945741208786429/
民族認同感英文 在 電影狂人-影評情報交流平台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狂迷投稿】 文:Alvin Tsang《#農情家園》
『夢想與家庭只能二選一?』
臨近奧斯卡,有份角逐的電影都陸續上映,《農情家園》(Minari)就是其中之一。這部電影最特別之處,是以韓國移民家庭作為主軸,講述一個家庭在美國這個對他們而言的異鄉追尋務農美國夢的故事。電影以移民為中心,但是沒有刻意渲染移民或在美少數族裔平權的思想,反而是樸實地以這個家庭探討移民者的心態和人生,令電影多了一份純粹。其中一個電影值得讓觀眾深思的問題,就是在追夢和家庭之間是否只可以選擇一個?
.
家庭情誼的挑戰
相比不少有關在美少數族裔和移民的電影,《農情家園》並沒有把焦點聚焦在他們會面對的外在因素中,例如美國人的歧視等,而是聚焦在家人的日常相處上。一家之主Jacob (Steven Yuen飾)一心透過務農改變現況和希望在子女心中樹立成功的形象,卻有點過於理想主義,令妻子Monica (韓藝璃 飾)經常擔心。Monica為人顧家審慎,特別著緊兒子的心臟病問題,故此對於Jacob給一家的新生活不時顯得擔憂和不滿意,夫妻之間常有爭吵磨擦。
.
電影前半部分細膩刻劃了Jacob一家移居郊區後的生活,雖然是一個新開始,但是生活不如理想中如此完美。新環境的未知顧慮、生計的不確定性和人離鄉賤的隱憂都令Jacob和Monica時有爭執。改變一家生活的就是外婆順子(尹汝貞 飾)的出現,她為人粗鄙好賭,卻十分疼愛孫兒 David (Alan Kim 飾)。即使David曾出言頂撞和作弄她都樂意包容。由於順子長期居於韓國,最初到來時與Jacob一家在美定居多時的生活未能完全融入,特別是David對於順子的外婆形象的期望落差使他早期不太情願與她相處,亦反映韓國移民與一般韓國人價值觀和生活的差異。順子與David日漸磨合,還有後來中風引起的家庭危機成為這家人重新反思的契機。結局中Jacob讚嘆順子選址種植水芹菜,同時是他感激岳母拯救了他幾乎分裂的家庭。而順子下落如何則被留白。
.
兒子David在電影同樣發揮了重要的作用。David患有心臟病,為人天真頑皮,好動而且偶然不聽話。他的病情一度是Jacob一家十分擔心的問題,Monica亦因為新居離市區太遠而擔心一旦David有事會趕不及治療。David與外婆順子的相處同樣一度是父母們的頭痛問題,但是隨著David和順子的融洽和病情的穩定,令整個家庭出現了轉變。導演對於David的著墨某程度上稍為較Jacob多一點,相信是想表達子女對於維繫家庭的重要性。例如一次父母吵架,他與姊姊Anne(Noel Kate Cho 飾)放紙飛機嘗試化解爭執。雖然失敗,但是這裡都反映了子女在家庭上可發揮的作用。
.
夢想的抉擇
Jacob想追求的是美國夢,但過程充滿不如意。夢想和家庭之間的平衡他亦一度難以取得。導演從他身上道出的是追求美國夢時難免遇到的現實難題。
.
Jacob一心務農完成改善生活的夢想,但是難題多多。工作方面,農場的水源不足導致泥土不夠濕潤,影響收成;對外尋找買家亦困難重重;但是最令他追夢路上最苦惱的,始終是久未處理的家庭問題。Monica對於Jacob務農經常憂慮,成為兩夫妻之間的婚姻危機。陪兒子應診前後,Jacob和Monica交談時都對現況深感辛苦,Monica更主動提出分開。電影從中表達了追夢時面對的困難,特別是已經有家室的人的危機。為了夢想,家人的相處和感受受到疏忽。即使初心是為了改善家庭環境都不是絕對。夢想與家庭之間是否只可以二選一?
.
結局中,一場小火令Jacob的收成付諸一炬,但是過程令他明白家人的重要。一家人在小火後於家中地板共睡,可見一家人重新磨合。而Monica亦與Jacob一起參找新的水源,為這個問題提供了答案。夢想有大有小,人生本來就是充滿挑戰和難關。也許最後不一定可以達成夢想,但是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到處都可以是自己的家園,夢想亦到處都可以找到實現的契機。
.
作為韓國人的身份認同
電影的主演和編導鄭一朔都是韓國人,因此,電影有不少地方都展現了創作班底對於自己作為韓國人的身份認同感。最為明顯的正是電影的英文名《Minari》,所指的是韓國盛產的水芹菜。Jacob初期即使順子建議都沒有答應嘗試種植這種菜,或許是希望農作物能夠貼近美國的生活。當然,他也曾提過自己的務農生意亦有望在韓國移民的市場中成功,可見他對韓國民族仍然有一定歸屬感,只是事業心重令他沒有刻意顧及。而且,他亦是因為當時韓國生活比較艱難才舉家移民美國。結局中,Jacob決定用順子從韓國帶來種植的水芹菜東山再起,反映的是韓國移民即使人在異鄉都對故鄉不忘本。
.
總結
《農情家園》以在美韓國移民為故事重心,把一代韓國人在他鄉生活的點滴呈現得不俗。結構完整而且基於導演真人真事改編的劇本流露出十分真摰樸實的親情。演員的演技都十分出色,還有電影的鏡頭都拍出給人舒服的暢快感,陽光下的綠草和平原在鏡頭下給人心曠神怡,是今年難得的佳作。
.
×☝🏽☝️☝🏼多謝投稿!有嘢想講,都歡迎各位投稿分享你嘅睇法~×
.
加入狂友fb群組【 #狂氏電影綜合症候群 】
*// http://bit.ly/32xJWLp //
直接交流 × 傾講電影有你起頭!
.
*追蹤 instagram【 madman.movie 】有你著數!
*// https://www.instagram.com/madman.movie/ //
*
*緊貼【 電影狂人-影評情報交流平台 】獲得最新電影資訊!***
------------------
░電影資訊 ░獨家影評 ░幕後製作 ░戲院優惠
Fb專頁【 電影狂人-影評情報交流平台 】
民族認同感英文 在 皮筋兒 Journe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ノ排程中晝發文 #國際法法理建國Q&A
Q45: 可以發明一個民族嗎?google查到民族自決(英語:Self-determination),又稱人民自決,,所以建立一個民族來行使自決權,這樣行動可以行嗎?
A45:
self-determination 就是自決;right to self-determination 是自決權。(right= 權利)
網路上對自決權的英譯會多加了「民族」是不正確的,其實就是住民的自決權。
right to self-determination 自決權,就是說那塊島嶼或是那塊地上面已經有一大群人在上面,而且有社會、有經濟、有組織的生活,在這個時候、自決權就會跑出來。
就是土地上這群可以自我管理的住民,他們就會具有所謂的自決權,台灣人對台澎這塊土地有感情,長期使用建立了歷史連結,運用這塊土地,從而產生決定的權利,這是自我決定權(自決權)。
-
national self-determination 才是民族自決;nation 民族;nation-state 民族國家。
美國總統威爾遜所倡議的「民族自決」,指的就是各民族行使自決權決定自己的未來(例如:擁有自己的國家);由一個民族所行使的自決權,可能是建立國家的「外部」自決權,也可能是建國之後運作國家所行使的「內部」自決權。
(外部:指依國際法法理執行;內部:國內法範圍內,例如體制內的選舉投票、修憲等不改變國家法人格。)
-
「民族自決」在台澎的例子不適合的根本原因,在於「台灣民族」尚未真正形成。
大家都知道史明主張「台灣民族主義」,如果台灣民族已經形成,就不需要主張,但這是一個進行式跟目標,因為建國以後就會形成以國為本的生命共同體,就是「國族」認同感。
國族底下會有不同民族,就像說自己是「美國人」,美國人就是國族認同,而細分美國人裡面還有不同民族。
我期許的是台澎建國後,台灣人成為如同「美國人」般的國族名稱,這個國族裡面包含屬於各種民族的國民,沒有任何民族會被抹煞。
台灣四百多年來的殖民給我們的的最大啟示,就是惟有建立真正屬於自己「具有國家法人格」的國家,建立一個「主權獨立的多民族國家」,才能真正終結殖民悲劇。
——————————
(更新)
sovereign state 有時會簡稱為 state;民族國家,英文寫成 nation-state。
nation 基本上是指人,翻譯成民族比較恰當。
補充一下黃聖峰說過的~~
國際上的主權國家大多數都是民族國家哦!
例如德國日耳曼人,英國盎格魯薩克遜人,俄國斯拉夫人等等,由多個民族組成的國家也一樣是民族國家。
民族主義不是什麼壞東西,有問題的是種族主義,民族主義說穿了就是一個共同體的概念。
有些人聽到民族主義就想到納粹,其實納粹是種族主義,不是民族主義;種族主義強調血緣、血統的純正。
民族主義則強調彼此是屬於同一陣營的認同,當然,如果血緣、血統相同或近似,比較容易覺得彼此是同一陣營的。
如果今天我們只談種族主義,那像原住民各族就無法成為同一族了;但如果談的是民族主義,那大家就可以形成同一個民族。
民族加上國家這個架構之後,就會成為國族。
對某些民族來說,民族就是種族,但其實現在想要找到非常純粹的種族基本上是找不到的;大家的血統都混過,混的程度問題而已。
同一民族也可以建立數個國家,例如東歐有許多國家都是斯拉夫民族成立的;語言習俗一開始都差不多,但之後可能會因為主客觀因素而產生差異。
中國是多民族國家,大清帝國宣統帝退位詔書裡不是有寫合漢滿蒙回藏成一大中華民國嗎?漢滿蒙回藏就是民族的概念。
中國國家法人格沒有五千年歷史,之前說過了,就國家法人格來講,應該算405年吧,從後金努爾哈赤開始1616年起算。
「後金 -> 清 -> 中華民國 -> 中華人民共和國」<= 同一國家法人格
中國早期的所謂朝代基本上都是以氏族為基礎的部落國家,但依國際法法理來說,我們不會稱這些是「朝代」,應該正名是「帝國」,因為都是國與國的關係。
不同族的國家互殺,滅國後佔據對方的領土主權這樣。
大周帝國比較類似邦聯制度,像是大英國協這樣,由好幾個國家法人格的國家組成邦聯,然後推一個共主(君王)出來。
(關鍵字搜尋🔍國際法法理建國,敬請期待明天的問與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