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嗎啡呼吸抑制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嗎啡呼吸抑制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嗎啡呼吸抑制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嗎啡呼吸抑制產品中有3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0萬的網紅麻的法課 - 邱豑慶醫師,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藥物濃度稀釋』 ▍這真的是一個很嚴肅的問題,我雖然不正經慣了,但這篇文章我真的沒辦法用一貫戲謔的態度來書寫。 看了新聞心裡很難受,翻來覆去睡不著,爬起來寫了這篇文。 本文不針對臨床人員做檢討,我相信當事者護理師早已承擔非常大的心理負擔了,希望大家能給予關懷,而非責備,我們應該著重於流程的檢討...

嗎啡呼吸抑制 在 Alice懶人簡單生活|重複穿搭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8-03 14:25:25

- 《#alice醫院日常 #生老病死小連載 1-老與病 》 電話響起 這邊一床病人心跳快心律不整 那邊一床病人正在喘 樓上一床病人血糖500(200糖尿病) 樓下一床病人血壓200(正常數字120以下) - 我拿起滑鼠,滾動著 瀏覽過他三四十年的老與病 - 五十幾歲開始吃高血壓藥 糖尿病藥 六十幾...

  • 嗎啡呼吸抑制 在 麻的法課 - 邱豑慶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29 02:52:20
    有 2,326 人按讚

    『藥物濃度稀釋』

    ▍這真的是一個很嚴肅的問題,我雖然不正經慣了,但這篇文章我真的沒辦法用一貫戲謔的態度來書寫。

    看了新聞心裡很難受,翻來覆去睡不著,爬起來寫了這篇文。

    本文不針對臨床人員做檢討,我相信當事者護理師早已承擔非常大的心理負擔了,希望大家能給予關懷,而非責備,我們應該著重於流程的檢討。

    ▍這絕對不是醫學臨床上第一次因為稀釋造成的病安事件,也不會是最後一次。

    早在BNT進來之前,我就跟同事討論過很多次關於藥物稀釋的這個隱憂。

    事實上關於藥物注射錯誤這件事,身為麻醉醫師,同業們應該很多都跟我一樣,有著嚴重的被害妄想症。

    『0.45毫升的疫苗原汁,加入1.8毫升的生理食鹽水,再抽0.3毫升來注射。』

    光這個流程聽起來就會讓我膽戰心驚。事實就是:只要是人,都有機率會出錯。

    ▍為什麼我老是砲火猛烈,要針對那些沒有麻醉醫師,只有密醫麻醉屍的婦產科診所?

    一直以來,我曾經不只一次被醫界前輩摸頭,要我以和為貴。『你一個人又能改變什麼呢?白白得罪人而已』

    以和為貴你媽,要跪你跪。

    ▍舉個我自身的經歷吧,當年我還在彰化基督教醫院的時候,就收過不只一次由婦產科診所緊急轉送來的病人。

    原因就是『藥物濃度稀釋錯誤』,想當然的,這些診所、這幾件病人的麻醉,都沒有麻醉醫師,診所只有聘用 #自稱麻醉師的密醫麻護幫產婦麻醉。

    半身麻醉脊椎嗎啡的抽藥流程:
    📌1毫升的嗎啡原汁,抽出0.1毫升。
    📌加入0.9毫升的布比卡因。
    📌稀釋液再抽出0.3毫升。
    📌再加入2毫升的布比卡因。

    以上錯任何一個步驟都會出事。有人忘了稀釋,這就是打了十倍劑量,有人稀釋完,卻打入原汁嗎啡。總之,就是同一個結果,昏迷不醒加上呼吸抑制,當然,診所告訴家屬的說法,幾十年來通常都依然是幹你娘的麻藥過敏。

    ▍一直以來,醫界一直在改善給藥的流程,如何避免錯誤給藥,或是萬一錯誤給藥的時候,如何讓傷害減小。

    舉例來說,整理控應該都很愛標籤機吧?

    2015年,美國麻醉醫師協會發布一份聲明,建議使用顏色分類的藥物標籤。

    淺藍色都是鴉片類藥物,如芬坦尼、嗎啡、配西汀。紅色都是肌肉鬆弛劑,橘色都是鎮定安眠藥物,黃色是麻醉誘導藥物。好處是就算你誤拿其他藥物,至少是同類藥。

    如果病人在你打完半身麻醉後昏迷不醒而且呼吸暫停,你可以首先懷疑是鴉片類藥物過量,不管你是拿到嗎啡還是芬坦尼,不管你是忘記稀釋還是打太多,你的處理糾正措施都是給予納洛酮。這除了可以預防不良事件的發生,也可以在不幸發生意外時降低傷害。

    畢竟在很多時候,你想給予的是某一類藥,而不一定必須是某一種藥。病人動,我要給肌肉鬆弛劑,就算把N拿成A或E,不會造成實際的傷害。病人痛,我要給予鴉片類止痛藥,就算把M拿成F或P,不會有太大傷害。

    用顏色區分藥物,會大幅度降低了你本來要止痛,卻給了肌肉鬆弛劑這樣的可怕後果。

    當然三讀五對,還有不要在檯面上放太多不需要的藥物,這也都是降低意外發生的手段。

    ▍有個回憶我記得很深刻,如果當年一起值班的老同事在這裡看到本文,應該也會有印象。

    住院醫師時期,我假日都去分院值加護病房,有一次照顧到神外開顱術後的病人。

    主治醫師留下一個醫囑,「每隔12小時要給予病人藥物,需要由值班醫師親自手動推藥。」

    在病床側,我拒絕了護理師遞給我的藥物,因為那是一支10cc空針,裡面抽了10cc的透明液體,上面沒有任何標籤。

    謹慎型人格(被害妄想症)發作的我,堅持拒絕了那隻我無法分辨內容物的藥物,堅持要護理師重新給我一瓶藥物,我自己親自稀釋,自己推藥。

    護理師同事覺得我難搞,神外主治醫師打電話來破口大罵,覺得我一個小住院醫師,居然敢挑戰他的權威不幫他給藥?(其實不是,我只是堅持要確認清楚,我注射進病人的藥物是什麼。)

    還好的是,因為我平常值班就旺到炸天,常常一個晚上就急救五床,插了五支中樣靜脈導管五支氣管內管,兩分鐘插好管,五分鐘內一針打上CVP,這個是日常生活技能。所以長期革命情感之下,護理師們對我有基本的信任感,雖然碎碎念我的龜毛,還是願意照我的意思,拿新的藥物來讓我重抽。

    要是當時我沒堅持,要是裡面的藥物有錯,卻由我親手推進去病人點滴,現在在新聞上被獵巫,下跪道歉的會不會是我?

    細思極恐。

    ▍今天疫苗的事情已經發生,檢討是要做的,但找個第一線護理師來負責背鍋就真的doctor不必了。

    現在需要的不是寫報告、獵巫、咎責,或是列入評鑑這種騙外行人的敷衍手段,這真的彷彿有印了無止盡的低能小卡片的滿滿即視感(防中暑小卡、清驗槍小卡、喝水小卡...)。

    如何建立一套流程預防再次發生,這才是當務之急。

    舉例:我去高端疫苗參訪時,他們一開始就有考慮到這個問題,所以高端疫苗有設計,一人一劑不用分抽也不用稀釋的劑型。

    --
    (這個數學笑話真的不好笑,就拜託大家不要在算藥物濃度稀釋的新聞下面tag太太了)

  • 嗎啡呼吸抑制 在 雙寶爸的小宇宙|兒童感染科 顏俊宇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7-09 14:35:16
    有 490 人按讚

    🎯 #咳嗽藥水 百百種,效果大整理✨
    「醫師我的小孩咳嗽咳了一、兩個禮拜怎麼都還沒好?」在診間很常聽到許多焦慮的家屬,被小孩的咳嗽搞到發瘋,每天白天上班晚上還要值小孩感冒班,整個累到魂飛魄散!😭

    其實咳嗽是人體重要的 #自我保護機制,可以把呼吸道的分泌物清除,假如不分青紅皂白就喝止咳藥水,只是治標不治本,反而可能會使病情更糟,因此其實最重要的是確定診斷方向,說不定小孩是細菌性支氣管炎、鼻竇炎需要使用到抗生素的情況了、或是氣喘在咳需要使用支氣管擴張劑...。

    👉 詳情可參考我之前寫的「#慢性咳嗽常見原因」文章
    https://reurl.cc/ZG2KEa

    但是完全不用止咳藥,讓小孩晚上咳個不停沒睡好,身體也沒體力打敗病菌,因此今天就來介紹一下止咳化痰的藥水大致分類與效果💟

    --
    📣 #鎮咳劑 (Antitussives)

    🔖 #非麻醉鎮咳劑:抑制咳嗽作用,不具成癮、鎮痛性,較安全
    📌 Dextromethorphan (#息咳液):抑制咳嗽反射
    📌 Butamirate Citrate (#停咳喜、#必達米瑞):止咳、改善呼吸道受阻
    📌 Dimemorfan (#優喉):作用於咳嗽中樞,鎮咳
    📌 Platycodon Fluid extract (#鎮咳祛痰液)

    🔖 #麻醉性鎮咳劑:含可待因或嗎啡,具有強效鎮咳及鎮靜作用,長期使用會有 #成癮性 問題,所以只適合用來治療短暫嚴重的咳嗽症狀,另外因兒童藥物代謝能力差,新生兒血腦屏障發育未完全,要小心嘔吐、心悸、頭暈、#呼吸抑制 等嚴重副作用,#建議滿12歲 才能使用麻醉性止咳劑
    📌 Codeine Phosphate (#停咳、#康是寧糖漿)
    📌 Opium Tincture (#甘草止咳水)

    --
    📣 #化痰劑 (Mucolytics) & #祛痰劑 (Expectorant)
    此類藥物可以減少「#痰的粘稠性」,讓痰更容易咳出,還有其他效果如附註

    📌 Carbocisteine (#莫喀):減少咳嗽反射敏感度
    📌 Acetylcysteine (#愛克痰:#小鳥粉):斷裂黏液蛋白的雙硫鍵,加速受傷黏膜修護
    📌 Bromhexine (#杜息咳):活化呼吸道纖毛上皮,增加祛痰效果
    📌 Ambroxol (#舒痰液、#美舒咳):提高肺部界面活性劑產生,活化纖毛上皮,增加祛痰效果
    📌 Glyceryl guaiacolate (#咳酚):使痰吸收水分減低表面張力,潤濕氣管減少黏膜刺激

    --
    📣 #支氣管擴張劑 (Bronchodilator)
    作用於呼吸道平滑肌使其舒張,讓緊縮的呼吸道暢通,主要用在 #短期治療 呼吸聲有咻咻喘的過敏氣管、支氣管氣喘、急性細支氣管炎等疾病,但因讓呼吸道暢通有時也可以促進痰較容易咳出,所以複方咳嗽藥水裡面也常加入支氣管擴張劑。但須注意因為是交感神經興奮劑,心跳加速、心悸、臉部潮紅、手腳發抖、入睡困難等副作用

    📌 Procaterol (#喘解、#滅喘淨):注意使用 #次數通常是一天早晚兩次🔥
    📌 Dl-methylephedrine (#息咳寧)
    📌 Orciprenaline (#杜息咳)

    --
    👑 重點:三類藥物使用時機💥

    ✅ 因為痰多造成的咳嗽可以搭配化痰劑類藥物,可以減少痰的黏稠性、增進呼吸道纖毛排痰能力…等效果,讓過多、過黏的痰液趕快排出。但其實 #最好的化痰藥其實是喝水🤣吸蒸氣也是有幫助。

    ✅ 有時候痰液塞住或氣管收縮原因造成氣道狹窄,尤其是有聽到咻咻喘的聲音的話,加支氣管擴張劑會有幫助,但注意喘解、滅喘淨單方支氣管擴張劑,使用次數通常是一天 #早晚兩次,和一般三餐加睡前的感冒藥次數不同。🔔

    ✅ 但這上述兩類藥物使用,尤其在 #初期咳嗽次數可能不會減少,第一個是因為要先把塞住的痰咳出來,第二個是因為感冒病程還沒到,呼吸道還是持續有發炎分泌物持續形成痰液,這時候就可以考慮加上鎮咳劑 (Antitussives)。

    ✅ 尤其是晚上,沒有鎮咳藥物作用可能無法好好休息,精神體力就無法恢復,自體免疫力就無法打敗病菌。但注意不能一味的鎮咳,該排除的痰還是要排出來,不然就像掩耳盜鈴一樣😅

    ✅ 另外鎮咳效果更好的麻醉性止咳劑 (停咳、甘草止咳水) 要 #滿12歲以上 才能使用,避免呼吸抑制等恐怖副作用。

    --
    🔔 結論

    即便看似簡單的止咳化痰藥,背後也是有許多學問的,但重點咳嗽不癒還是要看醫生,這樣才能真正對症下藥,還有多喝水是最好的化痰藥。💖

  • 嗎啡呼吸抑制 在 BoBoCan 寶貝幫【主播媽咪影音育兒日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3-03 21:02:24
    有 776 人按讚

    【寶貝幫TV_育兒大解密】《1歲寶寶睡夢中死亡 兇手竟是媽媽的「止痛貼布」惹禍》
    ★媽媽和寶寶同床睡覺,不知為何原本應在媽媽身上的止痛貼布,卻跑到寶寶肚子上,結果寶寶吸收止痛貼上鴉片類藥物成份「吩坦尼」,最後送醫不治!
    ★「吩坦尼」貼片藥效長達 72 小時,是一種經皮吸收的類鴉片止痛劑,食藥署調查近年「吩坦尼」止痛藥用量成長了2.2倍,其中又以貼片最多,在台灣屬於第二級管制藥品,是醫師處方用藥,止痛效力比嗎啡高50到100倍,常用在手術麻醉、癌症末期病患、重度疼痛、慢性頑固性疼痛;副作用包含噁心、嘔吐、便祕、暈眩、嗜睡,嚴重會因呼吸抑制而導致死亡;「吩坦尼」使用上必須遵守「遵醫囑、小心貼、要回收」三大原則,除了不可自己更改劑量或剪開貼片外,也不可貼在傷口處!
    ★專家「不鼓勵」也「不建議」用貼布,因為治療痠痛得找原因!
    ★這支影片是綜合外電報導,消息來源參考出處 :https://www.bbc.com/news/uk-england-cornwall-44633461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