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員基婦產科門診時間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員基婦產科門診時間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員基婦產科門診時間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員基婦產科門診時間產品中有3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Sharon世界走跳日記,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懷孕這檔事 ep.24 37w5d胎盤早期剝離生產實錄(上)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胎盤早期剝離是什麼,顧名思義就是在胎兒未出生前,胎盤全部或是部分剝離,胎兒供血就會死因此中斷進而有可能導致缺氧而死亡;除了胎兒會有危險外,媽媽也可能會因為大出血而休克或凝血功能出現問題面臨另一層危險。 總而言之,它是...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范琪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最近台灣對於女性的墮胎自主權有大的討論,因為有基督教團體 Shofar社區轉化 提出公投案,要求未來「人工流產應於妊娠8週內施行」。 很多人就說8週才大約等於一個半月,可能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懷孕,那豈不是等於幾乎不能墮胎?女性竟然沒有選擇權可以自主決定,而且若是胎兒有先天疾病、生下來根本無...

  • 員基婦產科門診時間 在 Sharon世界走跳日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14 20:00:24
    有 585 人按讚

    #懷孕這檔事 ep.24 37w5d胎盤早期剝離生產實錄(上)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胎盤早期剝離是什麼,顧名思義就是在胎兒未出生前,胎盤全部或是部分剝離,胎兒供血就會死因此中斷進而有可能導致缺氧而死亡;除了胎兒會有危險外,媽媽也可能會因為大出血而休克或凝血功能出現問題面臨另一層危險。

    總而言之,它是一種產科的急症,發生機率雖然不到很高,約1/2.300的機率(後來想想其實不低誒..),如果發生了就必須儘速就醫立即處理。

    Baby A不止被製造的過程出乎意料,連出生也走驚心動魄路線,想必是個天選之人吧XDDD

    ///
    時間來到 9/7 傍晚

    這天是我定期產檢的日子,也是老公第一次正式透過超音波看到女兒,是我們這一家第一次相見歡。

    超音波很正常,寶寶大小各項生長數據也都沒問題,媽媽我血壓/體重也都是標準,醫生說預產期(9/23)前後一週隨時都有可能,現在就是好好等待了;醫生直接幫我掛了隔週的門診做下一次產檢,我還問醫生隔週我可以順利來產檢的吧,醫生就說寶寶會自己決定出來的時間,只要是她決定的時間就是好時間。

    回家吃了點簡單的晚餐後,還跟大家輕鬆談笑要來開賭盤根據當天超音波的寶寶大小來猜最終出生體重;後來我和老公、小姑邊聊天邊坐在沙發上打電動,氣氛很輕鬆,結果我一陣大笑後突然覺得下面怎麼濕濕的(當時腳上放著抱枕),還以為是醫生說的漏尿問題,我就更笑得停不下來,因為覺得在客廳漏尿好像有點糗,還悄悄在老公耳邊說:「誒幫我去拿一下毛巾我漏尿了啦」

    當老公拿著毛巾回來時,我移開抱枕,看到的不是單純弄溼的睡衣,而是一片深紅色…..

    「啊!落紅了! 」這是我第一個想法,因為沒生過,所以我幾天前還特地向朋友請教她怎麼發現產兆的,所以我直覺是落紅了。

    但我一點痛感都沒有,就只有一股股湧出來的感覺,好像有點停不下來;而老公在發現我流血後的第一時間就馬上衝回房間換衣服、拉著待產包跑出來,大家再用最快的速度把我護送上車直奔醫院。

    上車前開始肚子有微微的間歇痛了,我還請小姑幫我記錄時間,因為我覺得那是陣痛(後來老公說都已經出血成這樣已經不是一般的陣痛了我怎麼還那麼傻XD)

    一路上我繼續在笑,笑說小寶寶真的等不及無法是天秤座誒,還在說等等產房裡面該放什麼音樂,但老公顯得格外的安靜,

    我:「你很緊張嗎 不用緊張啦」

    老公:「恩!最緊張的一次」

    我:「所以緊張的程度1-10分大概多少?」

    老公:「10分!上一次緊張是博士口試前,也沒有這緊張」

    我邊握著老公的手:「不怕不怕我都不怕了,你不要那麼緊張啦沒事的」

    當時我只覺得那只是升格當爸爸、怕要剪臍帶的緊張。

    ///
    晚上十點半 進了醫院急診室 🏥

    一進急診室沒多久就被送去婦產科待產室了,護理師1號問我怎麼了,我說落紅了,接著問了發生的時間、幾點吃了東西等等基本資料就叫我換衣服躺上病床。

    接著住院醫生A和B進來看我,剛好有一個是傍晚幫我做超音波的醫生A,他有點意外看到我這個時間點出現,我苦笑說我也不知道怎麼會這樣,而那時血開始源源不絕地流了;醫生C推了超音波機進來說要掃一下,他們三人在看著超音波的螢幕低聲討論,表情也越來越凝結,醫生C就說先來內診看一下。

    我記得朋友跟我說內診會很不舒服,但當他內診時,我完全沒有不適感,因為我只聽到“唰”的一聲,血直接衝出來,可以感覺到屁股下全溼....所以根本不用看開幾指了XD

    接著就聽到他們說趕快聯絡主任,然後醫生C看著我說:「等下應該就要進開刀房剖腹了,我們已經聯絡主任了,然後妳和先生現在都要做PCR跟快篩。」

    我聽到要剖腹時,才覺得好像大事不妙,因為如果只是一般落紅為什麼會變成剖腹產呢?

    護理師2號發現我開始變得緊張就牽著我的手一直安慰我說沒事的,先讓他們幫我插尿管先~

    插尿管...尬的,我認真覺得是整個過程各式痛苦中最痛的痛,他們一直說:「媽媽腳打開!哈氣!不然插不進去~ 」(連他們戳我鼻子做PCR我都覺得不痛了....)

    插完尿管沒多久後我的主治醫生產科主任就來了,我晚診才剛見到他,明明四小時前一切都好好的,彼此真的都覺得傻眼!

    醫生:「怎麼會突然這樣?你有撞到肚子嗎?」

    我:「沒有~回家後吃完東西,邊聊天邊大笑就突然流血了」

    醫生拿起超音波探頭開始掃肚子,看著我說:「胎盤早期剝離,現在馬上就要開刀,子宮裡面全部都是血了」

    聽到這裡我緊張指數已經不是言語可以形容的了,看著醫生護理師超快速的準備東西、聯絡開刀房、麻醉科,我其實有點想哭,但是哭不出來。

    老公一直站在待產室的一角看著我,他後來跟我說那是他當時唯一能做的,因為站得離我太近表現得太緊張也只會打亂醫護人員們的節奏,所以他覺得靜靜站在一旁就好。

    沒隔幾分鐘後他們就說要推去開刀房了,我問:「先生不能跟我一起去嗎? 」當然是得到“no"的回答。

    被推出待產室之前我又回頭看了一次老公,我想跟他說其實我很怕、很怕進去之後就出不來了,但我不敢說;腦中努力想組織對他說的話,因為我不知道會不會是對他說的最後一句。

    終究,我還是什麼話都沒說,只用眼神跟他說了掰掰,但如果可以,我心裡當時最想和他說的是 「我愛你」

    ~未完待續~

    ///
    事發前一週我曾經跟老公說:「到時候生小孩時,不管醫生要你簽什麼你就直接簽下去,他們可能會花時間解釋說明很多,但不管是什麼你簽就對了」

    老公:「好。」

    手術完隔天我看了一下他簽的各種同意書副本,其中一行:「危急時,子宮切除」

    我問他:「你有看到這一句嗎?」

    他:「恩!我有想了一秒鐘,但如果你掛了,不就全沒了嗎?你才是最重要的」

    我:「那如果醫生問你大人小孩只能保一個的話呢?」

    他:「你!」

    老公說那晚是他簽名簽最多也最快的一次了。

    #懷孕這檔事
    #胎盤早期剝離
    #生產紀錄實記
    #再次回憶那晚還是餘悸猶存
    #圖為事發前一晚的三人溫馨時刻

  • 員基婦產科門診時間 在 楊華美 花蓮縣議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6-23 16:09:54
    有 121 人按讚

    #願嘉玲常駐
    #花蓮平安台灣平安
    #維持三級警戒至0712
    #大家再忍耐一下

    【孕婦疫苗接種 需要縣府更細緻的規劃】

    昨天(6/22)縣府疫情說明記者會上宣布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開放 #孕婦 可選擇施打 #莫德納疫苗,即日起可在縣內八間醫療院所電話或網路預約接種。

    縣府愛護孕婦之急切,讓許多家庭感受到體貼。但在昨天記者會結束後,不少期盼疫苗許久的孕婦和家人們立刻撥打了預約電話,卻得到醫療院所「目前只開放一到三類預約」、「已經沒有疫苗了不能預約」、「請給我們作業時間」等回應,立即跟我們辦公室反映此問題。這個現象凸顯縣府在公告資訊前,欠缺細緻的規劃,在此建議縣府應先做足系統內的溝通與完善的準備,以免徒增民眾與基層人員的困擾。

    此外,孕婦接種疫苗的流程也與其他族群很不一樣。孕婦必須先經由醫生判斷是否適合接種、適合哪一款疫苗,而 #產檢 通常是固定期程,若已排定產檢是在一個月後,到時是否還有足夠疫苗可供施打?若為了要早日完成疫苗接種而特地去掛婦產科門診請醫生評估,醫院的婦產科門診是否有足夠量能來承接這些突增的來診人數?又會不會有孕婦在A院產檢卻必須到B院施打疫苗,增加移動及群聚風險的狀況?

    下一批莫德納疫苗還要再一個禮拜才會分配到地方政府,期待縣府能抓緊時間,針對孕婦疫苗接種的各項事宜,包含從預約到接種的流程、各院所疫苗數量分配、資訊即時公開等部分審慎評估、妥善規劃。

    #花蓮縣政府辛苦了
    #一線醫護人員辛苦了

    ---------
    慈濟醫院預約網址:https://reurl.cc/KA0E1j 預約專線:8578600
    門諾醫院預約網址:https://reurl.cc/Ak43RY 預約專線:8241409
    國軍花蓮醫院預約網址:https://reg.805.mnd.gov.tw/

    ---------
    延伸閱讀:
    建請縣府讓高風險孕產婦泌乳諮詢補助到位 https://reurl.cc/9r7WN8

  • 員基婦產科門診時間 在 麻的法課 - 邱豑慶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6-10 14:34:30
    有 6,934 人按讚

    4%仔繼續私訊來吵架,沒關係,要就事論事就來,要吵架也公開來。

    禾馨員工真的很多喔,根本是一間名字叫診所的區域醫院了。

    慧智算檢驗所,所以也是1-3類。
    民權,新生,桃園,怡仁院區,士林月中,懷寧,小懷寧門診,眼科門診等等。

    慧智有在做武肺的PCR篩檢,我覺得列入一類滿合理的。

    光禾馨的員工登記就九百人,加上慧智這邊,總數超過1100人,都有台大的六分之一了。

    好心肝呢?破千人的都是志工啦。志工人數是台大的n倍。

    禾馨光麻醉專科醫師都有12個人好嗎?哪家診所會有12個麻醉醫師的?連區域醫院都沒有!不然再來對比一下,我之前服務的屏東最大間的公家區域醫院,麻醫才兩人。

    禾馨的人數規模根本就是醫院等級了,基層有多想把他們踢出基層的總額,是衛生局不給過。

    拿禾馨來跟好心肝比較,我個人覺得其實不太對,不過我們都知道蘇怡寧比較顧人怨啦,我是柯文哲,我也會覺得甩鍋給他總比甩給自己恩師好。

    你粉專名要不要改名蘇怡寧醫師顧人怨?

    要不然乾脆這樣啦,我們按照柯文哲最常講的公開透明,大家來叫蘇怡寧醫師愛碎念把施打清單名字中間打碼一個字,員工清冊名字中間也碼一個字,公佈出來比對,是不是符合一到三類。

    不過柯文哲,也記得要公佈好心肝診所施打的志工清冊,我們都很關心,到底這幾間診所的疫苗,有誰拿去打權貴。

    我這個人很簡單,誰偷雞摸狗,我就罵誰。

    \
    蘇怡寧今早受訪回應,小禾馨診所四個分院總計1000多名員工,均有造冊且依照規定僅給第一到三類醫護人員施打,沒有開放一般民眾接種,拿到的85瓶現在還沒打完,從醫護人員開始施打,醫護人員目前已接種90%以上。
    蘇怡寧喊冤,疫苗不是去要就有,一定是他們主動給的,北市衛生局說有多餘的疫苗可配發,「叫我們趕快打,那時我的一千多位員工還有很多打不到疫苗,聽到此消息宛如天降甘霖,我們當然很高興,怎麼可能拒絕,何況當初是官方通知有多餘疫苗可申請,我們選擇相信官方,說我們偷打,這真的沒有意思,對於這點我很有意見」。

    禾馨婦產科院長林思宏表示,他們一共收到台北市衛生局85瓶疫苗,目前全數施打完畢,施打疫苗的對象包括醫療人員以及非醫療人員,非醫院人員的部分包括房務、行政、廚務阿姨等,都是會在各樓層流動的人員,符合施打疫苗第一類的對象。

    林思宏說,施打過程中,每天收到衛生局的疫苗,都在當天依規定施打完畢,他得記得是在6月8日打完,院方也依據衛生局的規定在第一時間當天回覆施打完畢並回報名冊。他強調,4個分院包括醫療人員以及非醫療人員在內超過1000人,配發到的疫苗都依規定施打並造冊,施打名冊都已回傳衛生局。
    疾病管制署昨晚發文強調,指揮中心尚未許可基層診所提供接種服務,柯文哲今早開酸,「事實真相是這樣,可能過去一個疫情很突然,大概中央也忘記他們在4月21日有發了一個公文,內容提到如果疫苗庫存量過多,為了讓疫苗在效期內使用完畢,可在轄區衛生局協助下配送給其他醫院、衛生所,以利盡速使用」,北市府也是依據此公文,才把疫苗配發給診所。
    對於指揮中心與台北市政府互槓,蘇怡寧不予置評,但坦言自己很衰,政治層次的事情不是小老百姓能夠處理的,真的不曉得指揮中心講什麼、北市府講什麼,衛生局說要發疫苗,叫他們趕緊打,他們就照辦,作為醫療人員這是我們唯一能做而且對大家都好的事情。
    蘇怡寧直言,現在口水太多了,大家都無法冷靜思考,「我的診所員工一千多人,在沒有受到疫苗保護情況下,他們要如何面對媽媽們,所以我當然要建立好防線,才不會一天到晚有漏洞。」

  • 員基婦產科門診時間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9-10-05 22:00:05

    最近台灣對於女性的墮胎自主權有大的討論,因為有基督教團體 Shofar社區轉化 提出公投案,要求未來「人工流產應於妊娠8週內施行」。




    很多人就說8週才大約等於一個半月,可能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懷孕,那豈不是等於幾乎不能墮胎?女性竟然沒有選擇權可以自主決定,而且若是胎兒有先天疾病、生下來根本無法存活,或是有被迫懷孕等等的狀況,難道也要強迫將小孩生下來嗎?




    其實我們擔心這一天很久了,美國的保守派兩大主張,一個是反同,另一項則是反墮胎,美國保守派崛起後,就開始修改法案,阿拉巴馬州就通過了一項叫做《人類生命保護法案》的墮胎禁令,幾乎全面禁止女性墮胎,而且不管女生是不是未成年、是不是遭強暴或亂倫,全部都必須生下小孩。




    阿拉巴馬州的這項這項《人類生命保護法案》法案,讓墮胎成為一種罪,而且根據這項法律,連涉入的醫療人員也將被連帶判刑,最可怕的是美國現在有十六個州己經通過這樣的反墮胎法案。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在這,這項法案即使看起來不合理,美國墮胎法最終一定會進入美國大法官會議,要大法官決定的。不過現在美國的九位大法官中,女性只有三位,就算不看性別,現在保守派是五比四多一票,這讓墮胎權的前途很不看好。




    「Shofar轉化社區聯盟」理事長彭迦智,這次領銜提出「台版心跳法案」全國性公投,就是想要將優生保健法裡面規定人工流產要在24週內施行,改成8週;不過目前中選會收到提案連署後認為有爭議,所以接下來將會招開公聽會。




    其實墮胎權也不是沒有公投過,但過去比較多是從有禁令的狀況,公投讓墮胎合法化,像是歐洲最保守的天主教國家之一「愛爾蘭」,就經過了6次公投、共16年才在去年廢除墮胎禁令,而且你們以為禁止墮胎,就真的都不會有人墮胎嗎?根據統計,愛爾蘭從1980年開始,大約有17萬愛爾蘭女性被迫要到鄰近的英國墮胎。




    人工流產這個議題,除了女權因素之外,還有更多的醫學的因素要考慮,這次節目我們也特別邀請到了,萬芳醫院婦產科主任王樂明醫師,希望能夠聽聽專業的意見。




    一. 提出這個公投法案聯盟認為,女性只要有性行為或是月經延遲的話,就應該馬上進行驗孕,只要遵照這樣的方式,女性就可以在4週內就可以發現自己有沒有懷孕;想請問醫師,通常台灣女性都是多久會發現懷孕?




    正常的女生,如果月經沒來一個禮拜,本身又夠警覺的話,當然會馬上發現,不過前提是『月經必須要規律』,不過事實上在台灣的女性族群裡面,大約有10%-20%的女性,月經是不規則的,慢個10天或是20天,根本是非常常有的事情,還有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女生,他們的生理期是三個月來一次,我們叫季經,這些女性發現懷孕通常都已經超過了15週。




    二. 在美國的經驗,最主要墮胎的族群其實是未成年少女,可能是因為性教育不足的關係,但這麼小的年紀就必須要做出人生這麼重大的決定,醫生您認為,如果台灣今天將超過8週禁止墮胎這項規定,正式地列入法律,對台灣的影響大嗎?




    影響非常的大,像主持人所說的一樣,在台灣的墮胎族群也有許多是年輕人,尤其是現在性觀念非常的開放,但性教育卻不夠普及,很多人在懷孕後他根本不知道她懷孕了,他出現了一些噁心、便秘等懷孕初期的症狀,但是他們卻可能認為是腸胃道的問題,跑去看腸胃科,因為她根本沒有過懷孕的經驗,等她們發現都已經超過了8周;而且有些未成年懷孕的少女,也有可能是中輟或是家庭支助能力較弱的弱勢族群,當她們照顧自己都有困難了,怎麼有可能有能力再照顧一位小孩,所以她們當然也會希望終止妊娠,這些案例在門診都是非常常出現了。




    所以我認為,這項法案如果將時間訂在8週,真的有點太苛刻了。




    三. 目前台灣規定的是24週墮胎,那這在醫學上是有根據的嗎?如果改成8週在醫學上是可行的嗎?




    24周我們要講的就是一個胚胎的起源,從精子到卵子結合之後變成一個胚胎,一般在5到6周開始會有心跳,到8周的時候,它會變成一個像小米粒的形狀;一個胚胎要健康的長成一個人,通常我們在產檢的時候,會分為「內部因子」和「外部因子」。




    內部因子就是所謂的基因,基因要好,小孩才會長得好,不過在做這些基因檢測的時候都需要比較大週數,像是羊膜穿刺要到16週以上,因為在這個時候媽媽才會有足夠的羊水檢測,現在科技進步,可以做一些非侵入性的檢測,像是抽血之類的,但是這也需要10週以上才有辦法檢測的出來;外部因子就是胚胎的發育,要小朋友長得頭好壯壯,也要持續觀察胚胎型態,像是他的頭有沒有發育、神經管有沒有長好,這些都是跟發育的過程有關的外在的問題,但這些也需要大概20週才能長好。




    所以在這麼小的週數要決定這麼多事情,驗醫學上來說,是有困難的。




    四. 在美國爭議最嚴重的就是pro-choice(女性選擇權)跟pro-life(胎兒生命權)兩個陣營,醫生您從一個專業角度來看,您怎麼看這個問題?




    在婦產科的立場,一定是媽媽優先,沒有媽媽就沒有小孩,任何觀點都要以媽媽安全為最大考量。




    這次很謝謝王醫師從婦產科專業的角度來與我們分享。




    你覺得人工流產到底適不適合限縮到8週以內,這樣子的公投如果通過的話,對於女性權益或是整個社會,會有什麼樣的影響?一起和我們分享你的想法吧!




    --------------------------------------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每週四晚間十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3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 員基婦產科門診時間 在 容海恩 Eunice Yu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7-05-16 16:25:26

    立法會於3月29日辯論無約束力議案,促請政府改善九龍東公營醫療服務。我認為,在討論九龍東公營醫療服務的時候,只考慮九龍東居民的醫療需要是不夠全面,有必要同時考慮同一聯網所涵蓋的其他醫院,以及相關地區人口對公營醫療服務的需要。九龍東聯網涵蓋的醫院只有三間,是各聯網中最少,而由於將軍澳區人口持續增長,對公營醫療服務的需求帶來頗大壓力。要改善九龍東的公營醫療服務,政府應同時加強將軍澳區公營醫療服務,包括在將軍澳南增設普通科門診、在將軍澳醫院增設婦產科服務及加強公營牙科服務等。我希望政府能夠採取更多適切措施解決醫療服務不足的問題。
    以下為我的發言全文:
    根據醫管局網頁的資料,醫管局推行醫院聯網的主要目的,是「確保病人在同一個地區內,獲取優質的持續治療,不論病患過程中有任何需要 ─ 由發病、療養、復康以至出院後的社區護理等 ─ 都能得到優質的持續治療。要達至此目的,每個聯網的醫院運作均需理順補足,令聯網內的醫院能合力為區內社群提供全面和互相配合的服務。」換言之,在同一個聯網下的各間醫院,它們是以合作和互補的形式去服務有關地區的人口。
    九龍東聯網涵蓋的醫院數目,是各聯網中最少,只有三間,包括:基督教聯合醫院、靈實醫院和將軍澳醫院,主要服務觀塘,以及新界東的將軍澳和西貢區的居民。事實上,近年將軍澳區人口急速膨脹,目前將軍澳人口已高達40多萬,未來仍會持續增加,對公營醫療服務的需求將會帶來頗大壓力,所以當局有必要進一步加強將軍澳區公營醫療服務,應對區內人口急速增長的需要。
    主席,我跟將軍澳一些區議員了解過,現時將軍澳南區現時未有普通科門診服務,居民日常生病,就只有到將軍澳北的普通科門診診所求診,但原來不少將軍澳南區的居民,尤其是老人家,因為住所與將軍澳北的門診診所距離較遠,他們不想長途跋涉、花大半日時間,所以寧願有病都唔睇醫生,結果有長者因此小病變大病。所以,將軍澳居民希望當局盡快兌現過去承諾,在將軍澳南增設普通科門診,為居民提供應有的公營醫療服務。據了解,當局已於將軍澳第56區預留用地,供基層醫療服務長遠發展之用,希望當局加快在這幅預留土地上興建普通科門診診所,回應居民訴求;同時亦希望當局增加將軍澳現有普通科門診的名額,以及優化和提升現有的門診電話預約系統,相信對紓緩九龍東聯網的普通科門診的壓力會有不少幫助。
    此外,將軍澳醫院原來的設計是可以提供婦產科服務,但多年來因為人手不足,所以至今只能提供婦科,產房服務仍然欠奉,將軍澳區的孕婦要生小朋友,往往要到聯合醫院生產,不但對將軍澳區年輕夫婦帶來不便,同時亦增加了聯合醫院婦產科的壓力。
    同樣情況,將軍澳區居民要睇牙科門診,只可以選擇到西貢方逸華牙科診所或觀塘賽馬會牙科診所求診,雖然是跨區,但對於將軍澳居民來講,西貢和觀塘的牙科診所已經是最近的選擇。不過,由於牙科門診名額有限,所以將軍澳居民包括不少長者,他們要成功接受牙科門診服務一點也不容易。
    事實上,現時本港的公營牙科門診服務是嚴重不足,我知道這項服務並不是醫管局提供,而是由衛生署負責,衛生署將牙科服務納入其中一項主要服務,目的是要為市民提供促進口腔健康、預防及治療牙患的服務。但經過多年本港公營醫療服務的發展,我一直有疑問,究竟政府有否將牙科納入公營醫療服務的範疇?如果有,相信不少市民都會遇過這種情況,在有需要睇牙科的時候,總是不知道應該去哪裡求診,不知道哪裡有政府牙科診所。歸根究底,我認為因為政府過去忽略了市民對牙科服務的需要,甚至可能是希望依賴私營牙科服務,如果是這樣,政府實在是不負責任。
    主席,本港公營醫療系統向來被指人手不足。根據食衛局答覆議員就2016/17年度開支預算的相關提問,截至2014年3月底,九龍東聯網共有627名醫生,醫生與區內人口的比例,每1000人只有0.6名醫生,而每1000名65歲以上長者只有4.1名醫生,無論是醫生與整體人口的比例,抑或與長者人口的比例,九龍東的數字都是醫管局7大聯網之中的最低。至於護士的比例,同樣亦是7大聯網中的包尾,顯示九龍東聯網醫護人手不足問題,相對其他6大聯網更為嚴重。
    我希望,藉著這項議案,政府能夠正視和採取適切措施,紓緩現時將軍澳區公營醫療服務不足的情況,包括加快落實在將軍澳南區興建普通科門診、加強新界東的政府牙科服務、把將軍澳醫院的婦科擴充至婦產科,以及加快完成聯合醫院和靈實醫院的擴建計劃,進一步加強九龍東聯網的公營醫療服務,應付人口增長和人口老化的實際需要。
    主席,本人謹此陳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