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和築建設評價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和築建設評價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和築建設評價產品中有4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這裡是吳軍的《硅谷來信》第3季。這封信我們來介紹一位美國總統,就是美國的第30任總統卡爾文·柯立芝。有的人可能對他不太熟悉,讀完這封信之後,你也許會對這位低調的總統留下不一樣的印象。 如果要問美國最好的時代是什麼時候,美國人通常會給出兩個時間段:第一個時間段離我們比較近,就是克林頓當政時期。那時...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橋:跨越空間與距離的日本建築美學與文化」介紹 訪問編輯:莊琬華 內容簡介: 日本三大古橋與三大奇橋,你知道各是哪三座嗎? 當石造拱橋已經普遍流傳於世,日本的石造拱橋卻只有四百年歷史? 比起橋的堅固耐用,日本人更擔心橋阻礙自然水流造成災害! 站在橋上聽人說話,竟然...
「和築建設評價」的推薦目錄
- 關於和築建設評價 在 胖胖龜 胖讀時光 閱讀 書籍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和築建設評價 在 BusinessFocus | 商業、投資、創科平台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和築建設評價 在 GooD Life-我們的100種生活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和築建設評價 在 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和築建設評價 在 地產秘密客 Ting & Sam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和築建設評價 在 游智維的說書傳道室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和築建設評價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和築建設評價 在 WillWill FunHouse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和築建設評價 在 胖胖龜 胖讀時光 閱讀 書籍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03 18:48:21
象與騎象人 #象與騎象人 #心理學 1、我們通常是先有偏見,再去找理由。 道德判斷就是跟審美判斷一樣。 當我們看到一幅畫時,通常馬上就知道自己喜不喜歡。 如果有人要我們解釋為什麼喜歡,我們就會亂編一番說辭。 2、一句批評要用五句讚美才能平衡。 「負面傾向」的原則,充分顯現於人類所有心理...
和築建設評價 在 BusinessFocus | 商業、投資、創科平台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10-16 19:32:19
【@businessfocus.io】風災後揭露北韓大量「豆腐渣工程」?金正恩視察災後重建強調將嚴懲 . 北韓官媒《勞動新聞》周四(15日)報道,北韓領袖金正恩前往咸鏡道、江原都等地,視察颱風災區修復重建工作,強調會嚴懲那些違反設計及建築規例的「豆腐渣工程」。 . 報道指,金正恩在建黨節慶祝活動期間...
和築建設評價 在 GooD Life-我們的100種生活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4-04 12:28:20
快閃哥倫比亞 今天我們有10小時轉機的時間,可以讓我們快閃哥倫比亞-波哥大,為什麼不停留?因為從巴拿馬飛哥倫比亞的價格跟飛厄瓜多的價格竟然差不多,明明多搭了一趟飛機,多吃了一份飛機餐,價格卻一樣?於是我們考量時間和價格後,決定放棄哥倫比亞,只留了轉機10小時給這座城市。 還沒來之前對這個...
-
和築建設評價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9-06-25 20:58:16本集主題:「橋:跨越空間與距離的日本建築美學與文化」介紹
訪問編輯:莊琬華
內容簡介:
日本三大古橋與三大奇橋,你知道各是哪三座嗎?
當石造拱橋已經普遍流傳於世,日本的石造拱橋卻只有四百年歷史?
比起橋的堅固耐用,日本人更擔心橋阻礙自然水流造成災害!
站在橋上聽人說話,竟然可以用作占卜?
死者前往冥界的路上,也必先經過一座橋?
橋,讓人往來原本不相連的兩處空間,因而產生說不盡的故事
從古到今,橋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人類為了生存所需,或者為了滿足好奇,而想要拓展生活的範圍,遇到天然的阻礙如山谷、河川、大海,就想方設法,於是造出了橋,連接兩個端點,成為溝通兩地的重要建築物,承擔運輸、各式物資交換、社交聚會等等功能,有時,也成為征戰的主要戰場。
土木學者五十畑弘,以橋為中心,談論以橋而生的事,從古至今的發展,東西雙方交會的影響,技術、需求改變而使橋的型態更多樣化,此外還有發生在橋上的種種,記錄在文學、藝術、傳說裡的故事,夏目漱石《三四郎》中登場的橋、《源氏物語》最終話的舞台……此外,也談及橋的設計、技術發展與思考,例如橋不求堅固,但求無礙於自然的河川流向,以非石造-木造為基礎的建築哲學。
若是橋從世界上消失了,這個世界肯定蒼白許多。
作者簡介:五十畑弘
一九四七年生於東京。畢業於日本大學生產工學部土木工學科。博士(工學)、技術士(建設部門)、土木學會特別上及技術者。於日本鋼管(株)從事鋼構造物的設計、開發與營業。企業統合後的JEF工程顧問(株)歷任機場連結的PM、技術主席等職。現在為日本大學生產工學部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鋼構造、土木史、土木遺產的保存。並擔任文化廳文化審議會專門委員、國交省總和評價委員、東京都、富山縣、琦玉縣等文化財保護審議會委員、土木遺產修復、保存委員會委員或委員長等職。主要著書有《圖解入門 簡單易解的「橋」的基本與組成》、《歷史土木構造物的保存》、《一百年橋梁》、監修《橋的大解剖》等。 -
和築建設評價 在 WillWill FunHouse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7-11-17 17:07:04新三國志手機版 繼承了三國志系列以SLG為重心的傳統,將“策略”作為遊戲的設計初衷和核心定位。
這新三國志手機版 試玩影片包含玩法介紹與初步評價.
遊戲下載:https://play.google.com/store/apps/details?id=com.bbgame.sgzapk.tw&referrer=af_tranid%3DbQjtJ6_tYV58ERVCuvr16A%26pid%3Dbrandpage%26c%3Dbrandpage_xsgz_tw_android_button
https://itunes.apple.com/TW/app/id1280275611?mt=8
YouTube : https://www.youtube.com/funhousewillwill168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FUNHOUSEWILL
字幕提供 : http://www.youtube.com/timedtext_cs_panel?tab=2&c=UCx9o1YmrgtaUtSm80zJjpnA
贊助本頻道: https://streamlabs.com/funhousewillwill168#
新三國志手機版是《三國志11》港澳臺地區唯一由光榮特庫摩正版授權研發的手遊。
新三國志手機版中,所有玩家朋友都將從“黃巾起義”開始,在遊戲中嶄露頭角,
輾轉獲得封地。而城池則將作為玩家的“大本營”,通過化身“主公”的玩家指揮城池建設、
打造軍隊、世界征伐等,逐步壯大,最終一統漢室江山。主城裡二十多個建築各自獨立,
數十種玩法解鎖升級樂趣無敵。合理安排建築建設以及內政的實施,
是城池系統的主要玩法策略;同時城池發展的程度,將直接決定玩家的部隊生產、作戰能力。
** 特別注意 **
遊戲遊戲版本暫時不支持iPhone X。使用iPhone X安裝遊戲後會出現不適配情況
和築建設評價 在 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這裡是吳軍的《硅谷來信》第3季。這封信我們來介紹一位美國總統,就是美國的第30任總統卡爾文·柯立芝。有的人可能對他不太熟悉,讀完這封信之後,你也許會對這位低調的總統留下不一樣的印象。
如果要問美國最好的時代是什麼時候,美國人通常會給出兩個時間段:第一個時間段離我們比較近,就是克林頓當政時期。那時冷戰剛剛結束,又趕上互聯網產業起步,美國在政治、經濟和社會方方面面都進入了一個繁榮的時代。
第二個時期很多人就沒那麼熟悉了,就是史稱「柯立芝繁榮」的柯立芝當政時期。雖然距離我們比較遠,但從經濟指標來看,柯立芝繁榮甚至超過了克林頓時期,柯立芝這位總統的很多做法也成為了後世學習的樣板。這封信我們就來瞭解一下,柯立芝是如何締造了美國的第一個黃金時代。
柯立芝是一個怎樣的總統?
柯立芝最初其實是從副總統位置接任總統職位的。他原本是第29任總統沃倫·哈定的副總統,1920年和哈定一起在大選中獲得了壓倒性的勝利。但1923年哈定因為突發心臟病身亡,柯立芝就接任了總統之位。柯立芝做副總統時十分低調,他剛接任的時候,很多人覺得第二年就是新一屆大選了,柯立芝肯定會被選下去。結果柯立芝上台後一掃之前哈定內閣醜聞的陰霾,成功恢復了民眾對於政府的信任,在1924年大選中又取得了壓倒性的勝利。並且在接下來四年中開創了「柯立芝繁榮」的局面。
柯立芝並不貪戀權力,儘管他的支持率極高,但他仍然決定不再參加1928年大選。他說:「如果我再任職一個總統任期,就會在白宮待到1933年……十年,比任何一個當過總統的人都長——太長了!」離任後,他和妻子回到了老家北安普頓,開始寫作。根據傳記作家唐納德·麥考伊在《柯立芝傳》中的描寫,當時美國民眾希望柯立芝再乾一屆的熱情堪比當年輓留國父傑斐遜。
柯立芝治理國家的理念是怎麼樣的呢?我們不妨聽聽他自己是怎麼講的。成為總統之前,柯立芝曾經在馬薩諸塞州擔任州長,在就職演說中,他講了這樣一段話:
「馬薩諸塞州是一個整體,我們都是它的一分子。弱者的福祉和強者的福祉密不可分。如果勞工憔悴,工業也不會繁榮;製造業衰退,運輸業也不會興隆。任何單方的行動,都不足以提供普遍福祉。但也要記住,一個人的利益也是所有人的利益,忽視一個人就是對所有人的忽視。暫停一個人的股息,也意味著停掉另一個人的薪水。」
這段話是在什麼樣的背景下說出來的呢?當時美國工會運動蓬勃發展,很多人都認為資本家太富有了,應該限制他們的利益。瞭解了這一點你就能體會到,柯立芝其實是在強調每個人的合法利益都應該得到正當的保護。後世的歷史學家也認為,柯立芝是一位典型的秉持古典自由主義理念的總統。
為什麼柯立芝堅持保護有產者的利益?
柯立芝自己是這樣詮釋這一理念的。首先他講,美國人一直追求的自由,就是建立在尊重個人財產的前提之上。如果可以隨意剝奪一個人的財產,就相當於可以隨意剝奪他的權利和自由,這樣的做法必然會傷害社會的正義。
古典自由主義認為,享有自己的財產乃是人的天然權利。說到底,財產權和個人權利是一回事,一方遭到侵犯,另一方也難以苟全。就在柯立芝這番講話的20多年後,大西洋彼岸的歐洲,納粹政府開始剝奪公民的財產,社會的自由也就此喪失了。
第二,柯立芝強調,政府不能解脫人們的辛勞。柯立芝講,政府的作用是照顧社會中的弱者,比如殘障者等等;同時,政府也可以表彰那些傑出的人士。但是政府不是保姆,它的職責不是供養所有人的生活。人仍然需要自立,要能夠自己照顧自己,自己取得成就。弱者需要保護,但這並不意味著打擊強者。
第三,柯立芝講,應該讓每一個人都擁有平等的機會,也只有這樣,現在的弱者和窮人才有可能在未來變得富裕;如果要剝奪富人的財富,窮人也會失去富裕的機會。這很好理解,如果一個人變得富裕,財富就會被拿走,那麼人也就不會有動力追求富裕了。
歷史學家克勞德·費斯評論說:柯立芝體現了中產階級的精神與希望,他能解讀中產階級的期待,表達中產階級的意見。你可能會覺得柯立芝好像是站在富人一邊,其實只有尊重每個人的權利、包括富人的權利,人們才會有動力去奮鬥。如果個人失去了奮鬥的動力,社會也就失去了走向繁榮的驅動力。
在自由市場的作用下,社會經濟利益的分配是不可能完全平均的,如果要強行拉平,就像非要把生長速度不一樣的樹木剪成一樣高,違背了自然的屬性。財富從被創造出來,到惠及社會中的大多數人,總是有一個傳遞的過程。知識也是如此,人類發現了新知,總是從那些最前沿的研究機構和大學慢慢傳播到普通學校、再普及到中小學之中。
我們不會因為大學的知識密度比小學高,就廢除掉大學,把大學的研究資料平均分給一百所小學,因為這樣不會促進科研的進步。同樣的道理,柯立芝認為,應當保護那些通過奮鬥獲得了大規模財富的人和機構,因為這最終會有助於社會的整體繁榮。簡單來說,柯立芝主張通過社會總財富的增加來解決貧困問題,而不是平均主義。
柯立芝取得了怎樣的成就?
柯立芝的這一套想法是1913年他擔任麻省參議員的時候提出的,十年之後,他成為了美國總統,有機會將他的理念付諸實踐。那麼他的成績如何呢?
柯立芝剛上台時,美國剛剛結束一戰後的經濟危機,由於戰爭帶來的巨大開支,美國政府當時是債台高築,雖然比歐洲的情況還是略好一些。1923年夏天柯立芝上台之後,到1929年1月柯立芝離任,這期間美國工業生產總值增長了近一倍,佔到了當時全世界工業總產值的一半左右。同時,美國的技術革新、設備更新和企業生產管理的科學化,也使得它在全世界的競爭力迅速提升。
柯立芝保護有產者的理念並沒有造成社會的不平等,而是造就了大量的中產階級。當時美國的失業率只有3%~4%,是歷史最低點,美國失業率再次接近這個水平是疫情之前特朗普當政時期。柯立芝在任期間,中等家庭年均儲蓄額以每年8%的速度上漲。到他離任時,美國的汽車產量比一戰後漲了3倍,平均每五個家庭就擁有一輛汽車。1921年剛剛被推向市場的電冰箱,到了1929年已經成為了美國中產家庭中的常見電器。柯立芝自己也在演講中說,美國人民的生活達到了「此前人類歷史上罕見的幸福境界」。柯立芝繁榮的說法也由此而生。
另一方面,柯立芝的減稅政策並沒有產生財政赤字,而且由於削減不必要的政府開支,柯立芝當政期間第一次做到了使政府債務大幅減少。美國200多年的歷史上,只有兩個總統做到了這一點,另一個就是克林頓。這是怎麼做到的呢?說來簡單,雖然減稅了,但由於經濟繁榮,個人和企業收入的總量增加,因此稅收總額並沒有什麼減少。
柯立芝在經濟上成功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重視科技的作用,發展新工業。柯立芝自己是一個農民的孩子,但是他從來不主張通過補貼的方式促進農業發展。一戰後美國國會通過了一個法案,叫做麥克納利-豪根農田救濟法案,就是由聯邦政府出面來購買農產品,幫助美國農民和歐洲農業競爭。柯立芝否決了這個法案,他講,農業也必須「立足於一個獨立的商業基礎之上」。相比之下,柯立芝更支持通過實現農業現代化來增加農民的收益。
有人評價柯立芝是一個「無為而治」的總統,其實柯立芝當然做了很多實事,包括大力支持美國民用航空業發展、推動航空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技術革新等等。不過,也可以講柯立芝的政治理念和「無為而治」有相通之處,就是政府做的事情越少越好,相信社會自我發展的能力,相信商業社會和企業的效率。
類似地,在法律方面,柯立芝也認為「人無法制定法律,我們只能發現法律」。柯立芝講,社會中存在著一些有利於社會的習慣、規則和文化,立法機構的職責是去發現它們,將它們提煉成法律,而不是基於主觀意見閉門造車,制定不合民情的僵硬的法條。
另外,柯立芝重視法律的權威,警惕多數人的暴政。他講,政治運動不能代替法律,如果審判可以在法庭之外進行,法制也就壽終正寢了。今天互聯網上有一些所謂「鍵盤俠」的做法,就像是要在法庭之外進行審判,這就不符合法制社會的基本原則。
柯立芝的一句話讓我很有感觸。他說:「我們要廣泛地、堅定地、深刻地相信人民,相信人民渴望做正確之事……國家才會長存。」
小結
柯立芝於1929年卸任之後,美國發生了大蕭條事件,有的人就認為,是不是柯立芝的一些做法讓經濟過熱,導致了經濟危機的發生?這也是之前一種流行的觀點。不過上世紀80年代以後,學界發現導致大蕭條的原因非常多,結束大蕭條的原因也非常多,很難在柯立芝的政策和後來的危機之間建立直接的聯繫。同樣的道理,也很難把克林頓的政策和2001年的股災直接聯繫起來。
總的來講,柯立芝確實創造了一個美國歷史上屈指可數的黃金時期。他言行合一,用實踐向人們展示了保護個人財產和個人權利的重要性,降低稅率對刺激經濟的重要性,以及以技術發展驅動產業更新的重要性。」
和築建設評價 在 地產秘密客 Ting & Sam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受訪者有鬼 沒想到之前跟大家分享驚悚採訪經驗獲得網友很大的迴響,今天再來分享之前遇到一個鬼受訪者。
稱他是鬼,沒錯,因為我覺得自己遇到鬼。
回想之前在報社工作時,約訪某位建設公司高層,他們家的建案,在網路上評價兩極。
那次來到他們家剛完工不久的建案,據說砸了很多錢,但因為總價太高,這幾年賣的很辛苦。
當天約定好早上10:30採訪,我跟攝影提早了10分鐘到現場,沒想到受訪者ㄧ整個大遲到,讓我們一等就超過1小時。
當下趕緊聯繫,打了好幾通電話都沒接,過了好陣子終於這位先生回話了:「我不知道今天有採訪。」
當下心想,「是在哈囉!明明就前幾天還在對採訪時間和內容,怎麼可能不知道今天要受訪。」
後來這位高層終於出現了,感覺是昨晚應酬喝太多,一臉還在宿醉樣,ㄧ來一副什麼事都沒發生一樣,一坐下就問:「今天要採訪什麼?」
其實要不是長官分配這個題目,我真的不想跟他聊下去,而且在採訪的過程中,問他建案規劃細節特色,一問三不知,問他建築團隊設計理念,講幾個字含糊帶過,完全沒回答到重點,問到買房大家最重視的建築工法,也說這一塊不清楚。
當下我的反應是,連自己家的建案,都不知道怎麼規劃,是要怎麼把房子蓋好?
買房的人,花了一輩子的積蓄,如果遇到這樣的情況,應該會很傻眼,真希望下次不要再遇到這種受訪者了😳
#印象深刻的採訪經驗
#地產秘密客
和築建設評價 在 游智維的說書傳道室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在天下獨立評論專欄的開始是這樣的。
年輕的夥伴們,在公司休息時候問我:「去看過文博會了嗎?你最喜歡哪一館?很多人對於不同展覽各有評斷,你覺得呢?文博會這次的內容你覺得好不好?....」
「我覺得都很好。」我這樣說。
然後就開始了下面一連串的分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從地方議題進入文博會的發展狀態,回頭看今年的三個地方館:
《地方總論館》、《花蓮館》和《嘉義館》。
我認為,花蓮館的呈現最符合時下人們喜愛的樣子,透過氣味讓人感受到環境想表達的氛圍;透過建築讓人感受到中央山脈及海岸山脈由石頭堆砌起的震撼;透過完整文化故事脈絡的蒐集,讓人了解花東縱谷過去的故事。這是在現在觀展經驗中多數人能夠直接感受並理解地方文化品牌呈現的樣子。
嘉義館的策展不同於花蓮館的自然風土概念,策展人關注地方人文的部分,用歌仔戲棚的形式讓觀眾進入,給觀眾出題:「當你站上同樣高度觀看百工的世界時,你會看到什麼?」若觀眾不願意站上小彩樓、或是站上去後不思考,那就無法理解歌仔戲演員站在這個高度觀看一般群眾時,他們的感受及其與群眾的關係。如果觀眾沒有看每一個電視螢幕的故事,那就要花比較多時間才能理解展覽想傳遞的訊息。相較於花蓮館,嘉義館的觀眾所沉浸、理解概念的時間要更長、更慢。
總論館提出的「北回歸線 23.5 度路徑」對我來說是一種十分勇敢的策展論述。大多數關於北回歸線的討論可能針對環境,但種籽設計做了大量的田野調查,從布袋的海邊、跨越中央山脈到東部的海岸,呈現在這條北緯23.5度線上出現的生物、植物、族群、視覺樣態,濃縮與呈現在有限的展場空間與活動預算裡,這件事情我認為難度很高。
對於如何評價一個展覽,多數的觀眾只用幾十分鐘去觀看展覽、給予評價。但是我們不清楚每個展覽背後的預算及籌備時間,因此擅自去做武斷的判斷或評論,有時候也許不那麼恰當。
在台灣社會裡對文化的理解這件事,我覺得大家需要更多的時間去接觸、做建設性地思考和建議。策展是策展人在過去經歷、專業領域的累積,然後用個人經驗、專業及觀點去呈現地方文化,展現在觀眾眼前的形式。如果理解策展人過去的經驗與其展覽呈現之間的關係,就會明白每個展覽都像一件作品,有其獨特性及想要表達的意義。
不看展覽所做的評論就只是純粹的批判,但如果看了展覽,批評就是你的觀點,提出觀點才能引起討論,有更多的討論才有更多的可能性。
透過交流討論讓其他人聽到多方的聲音,並且獲得更多的收穫。這些所謂多元融合的討論,形塑出一種非二元優劣的批判,並塑造成多元價值的文化。我們應該鼓勵多元的聲音和參與式的討論,我覺得這才是文化的可能性 ... ... ... ...
( 此後,我們便決定把這些更多討論,整理起來分享給更多的朋友們。因此產生了在疫情期間開始的 獨立評論在天下 與 500輯 專欄系列,希望大家會喜歡 )
謝謝 協助整理的 江岱軒 和 郭睿瑄 ,兩位辦公室夥伴。
#天下獨立評論
#蚯蚓文化
#500輯
#風尚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