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吳克己學歷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吳克己學歷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吳克己學歷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吳克己學歷產品中有7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9萬的網紅李怡,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失敗者回憶錄0726) 文化搖籃時期 1955年2月,我開始了第一份工作,在香港上海書局,開始是在發行部做銷售統計和包紮書籍,兩個月後,調到位於灣仔的編輯部,做資料收集和校對。 編輯部那時人很少,總編輯趙克,編輯吳藹凡,和校對兼聯繫印刷業務的鄧耀星。我以後,又增添了兩個青年畫家:魏翀和歐陽乃霑...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哈克獨門心法工作坊】~穿越迷霧,懂一個人真正的樣子~2019/10/19開課 課程...

吳克己學歷 在 那些電影教我的事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7-17 18:10:03

希望不要等人給你, 更不要讓人拿走 。 . Don’t wait for others to give you hope, or let them take it away. . 未生 (Misaeng), 2014 解憂電影院:https://lessons.pros.is/U2JLG . 由...

吳克己學歷 在 時報思潮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4-04 11:08:49

#醒來的世界⠀ ⠀⠀⠀⠀⠀⠀⠀⠀⠀⠀⠀⠀⠀ 經過這次逃犯條例修訂之後,我們明白政府的荒謬是可以沒有底線的,而沒有底線的荒謬是令再處變不驚的人都覺得無所適從。荒謬當前,我們要學懂如何自處,而這個時候,有點諷刺地說,我們應該慶幸全世界都一樣充滿荒謬。這意味著we are not alone,世界各地的人...

吳克己學歷 在 吳姍儒Sandy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5-08 07:30:23

#sandywuofficial 《COSMO封面之星》 Sandy吳姍儒等不及奔三:「30歲女人的可愛之處是不知道自己要什麼,但絕對知道自己不要什麼」 Sandy 相信女人,30歲之後更好♥ by EVA LEE 幫 Sandy 吳姍儒拍照那天,通告時間比平常都要早, 多是一般女星還在美夢...

  • 吳克己學歷 在 李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7-26 06:41:53
    有 448 人按讚

    (失敗者回憶錄0726)
    文化搖籃時期

    1955年2月,我開始了第一份工作,在香港上海書局,開始是在發行部做銷售統計和包紮書籍,兩個月後,調到位於灣仔的編輯部,做資料收集和校對。

    編輯部那時人很少,總編輯趙克,編輯吳藹凡,和校對兼聯繫印刷業務的鄧耀星。我以後,又增添了兩個青年畫家:魏翀和歐陽乃霑,因為準備出版大量兒童讀物供應新馬市場,需要插圖。

    我在中學時頗為自傲的廣泛閱讀和寫作能力,到了編輯部才發現自己無論知識、寫作還是閱讀層面,在這些編輯人面前,都淺薄到接近無知。趙克在香港文化圈人脈廣闊,他的學歷不知,但對中國的四書五經卻相當稔熟,人也寬容大體。吳藹凡的來歷卻真是不凡。他是畫家和小說家。抗戰前在林風眠當校長的杭州國立藝術院學繪畫。與他同在杭州藝專就讀、其後成為大畫家的有李可染、吳冠中、趙無極、朱德群等人,都是拜林風眠從法國帶回來的後印象主義和現代主義藝術流派和開放思維的影響所致。1937年抗戰爆發,杭州藝專向西南轉移,林風眠離開美術教育主流,專事繪畫。吳藹凡大概在那時候奔赴延安紅色政權參加「革命」。何以後來會離開延安來香港,他諱莫如深,但據聞他不是中共「逃兵」,而是得到中共高層批准,與同在延安的妻子一起來港的。在香港也仍與中共有聯繫並獲照顧,太太被安排在中資銀行做閒職,他被安排在上海書局上半天班,其他時間就寫作。他出版過一本小說《伶仃洋恩仇記》,寫香港水上人的愛恨情仇,1956年李翰祥進邵氏的第一部電影,就是根據這小說改編的《海茫茫》。在我那時看來,趙克和吳藹凡都知識豐厚,尤其是吳,不僅素描基礎了得,美術和美學理論也說得頭頭是道。從他那裡我獲得了許多追尋知識的入門指引,可算啟蒙老師。1964年香港舉行過一次「林風眠畫展」,吳藹凡邀我去看,一邊解釋林風眠的畫風,使我認識現代藝術。我跟他一直有聯繫,在主編《七十年代》之初,他以「伍繁」的筆名在我們雜誌上連載過兩個長篇小說,分別是1974年刊出的《水綠山青》和1975年的《鹽》,他為小說畫插圖,兩連載後來都出了單行本。

    吳藹凡晚年移居加拿大的卡加利,幾年前我在那裡同他女兒見過面,說她父親1997年去世,生前畫了很多加拿大的風景畫。我一直在想,他當年放棄美術專業投奔革命是有點可惜了,否則他得到林風眠的傳承,也許會在藝術上有更大成就。後來他轉為寫作,頗有點為了生計。他在延安期間的遭遇如何不得而知,但他為人是相當膽小,對政治權力有畏懼感和保持距離,有些事比如延安生活,延安的搶救運動,他應該知道很清楚,卻從沒有說過更不用說寫出來了。

    他的老師林風眠在大陸歷盡滄桑於1977年獲批准出國,兩年後在香港定居。那時我與林老也略有來往。1989年六四後,從來畫風不涉政治的林老,給了我兩幅他那時創作的題為《噩夢》的畫,當然不是原作而是幻燈片。我在1989年《七十年代》八月號刊登。這兩幅畫極為震撼。尤其想到這是出自一輩子從事現代藝術、遠離政治的90歲老畫家之手。不過,後來所有林風眠畫冊都沒有收這兩幅畫,對他的論述也沒有人提到這兩幅畫。這兩幅可能是林風眠生平僅有的政治畫作,有點像畢加索的《格爾尼卡》,但就從來沒有展出過。

    我進上海書局編輯部,正趕上書局為了供應新馬的需求而在香港擴大出版的時機。通過趙克的組稿,我也在編輯部接觸了許多香港作家,包括葉靈鳳、柳木下、何達、陳凡等人。後來因為投稿《文匯報·文藝版》而認識羅孚,並由他帶進左派文壇,就認識更多富才學之士了。
    1955年前後,正是中國大陸出版業最旺盛的時候。儘管土改、三反五反、反胡適反胡風、肅反等政治運動已陸續展開,但書籍出版卻似乎不受影響。而且因為內戰停顿了好幾年,許多作家的作品和種種譯著都如雨後春筍般蓬勃湧現。此外,各種文學、歷史、哲學的刊物,所介紹的思潮和論及的問題也都新鮮和及時,文章富文采與可讀性,不似大陸後來的文章大都被政治掛帥搞到套話連篇。我因為負責收集資料,訂閱了許多大陸刊物,也不斷為資料室買大陸書籍,每天閱讀的刊物和自己想看的書,多到可說是目不暇給。

    白天是為了工作而不停收集資料與閱讀,晚上就按自己的興趣繼續閱讀,然後就會給麗儀寫信,講我的閱讀心得和思想的發現與啟蒙。那幾年,是我文化知識和寫作的搖籃時期。(41)

    圖1,吳藹凡在《七十年代》的連載小說《鹽》及其插圖;

    圖2,林風眠在1989年畫的《噩夢》。

    (《失敗者回憶錄》在網絡媒體「matters」從頭開始連載,網址:https://matters.news/@yeeleematter)

  • 吳克己學歷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7-16 09:47:12
    有 4,280 人按讚

    王力宏用藝人光環賣課真有輕鬆?

    前幾天看到新聞媒體上報導 - 「王力宏直播刮鬍子便賺進2500萬」,內容提及他透過抖音直播,最高同時在線人數來到60萬,更是同時段冠軍,而他也承諾只要3000人報名他的課程,便直播刮鬍子,沒過多久就在他的微博上發了這張前後對比圖。

    易讀版: https://www.potatomedia.co/s/vhT4dNen

    王力宏可說是從出道便備受注目,不只頂著伯克利音樂學院和威廉斯大學雙榮譽博士學歷,音樂作品的市場反響也相當出色,更別說得到大小獎項肯定的殊榮,可說是市場與藝術展現兼具的代表男歌手。

    近年來,參與中國大型選秀節目的導師,更是讓他賺的盆滿缽滿名利雙收,身價更是水漲船高,根據媒體報導,之前曾有節目開出一季折合台幣約6500萬元的價碼來邀請他上節目,然而他卻婉拒了。

    其中一項原因,便是他選擇投入「線上音樂教學」。

    在第一學期的課程中,便獲得了相當多支持者的肯定,不只超過兩萬人報名,按照一期課程折合台幣約7000多元的售價,第一階段至少有收進了超過1.4億台幣。

    此一佳績自然也讓他信心大增,更順勢推出第二期課程,邀約與周杰倫一起創造出「中國風」歌曲的作詞家 – 方文山,試圖創造更高的影響力,方文山為此還表明有許多獨家絕活,包含「三惹」、「三等」、「韻腳表」、「寫生法」等。

    這也是為何會有一開始所提到的直播,因為對第二期的課程而言,這次王力宏是兼具著衝銷量的目標而來,在直播同時在線最高60萬人,累積觀看人次超過1200萬的優異成績下,最終兩堂課總計賣出626堂。

    高熱度低銷量,其實這一切從來都不容易。

    隨著音樂生態的改變,傳統的做唱片銷售的模式已經淡出人們的視野,甚至新曲推出時還得放在大眾就能免費聆聽的平台上,說要靠新曲來賺錢,還不如用單曲的形式,多接幾場商業與廠商代言,實際帶來的收益還更高。

    以前我買過的專輯超過50張,可以說是從孫燕姿第一張同名專輯開始,一路到大學這些專輯陪伴了我的人生,我印象很深刻,我在大三那年買了張雨生過去所有的音樂專輯來收藏,

    之後我的人生便沒有再買過專輯了,數位串流音樂的出現,讓獲取更為容易,加上許多新生代線上歌手的創作,傳統音樂的衝擊更是嚴重,甚至出現歌手偶像化,偶像也能出專輯的情況。

    孫燕姿、周杰倫、五月天、蕭亞軒、太多太多的歌曲,都代表著我的回憶。

    音樂作品成了抬高身價的方式,而非展現靈魂的底蘊。

    我常常與音樂圈的朋友聊天,有主流音樂、地下樂團、非主流音樂,甚至透過線上直播來維持創作能量等,每個人都在用盡自己的方法,讓生活過得下去的同時,讓音樂這塊精神食糧,能夠繼續承載著夢想前進。

    但一切真的不容易。

    在媒體上看到數字,甚至過度簡化成功的過程,都會被人認為輕鬆寫意,就像媒體的標題「刮鬍子就能賺進2500萬」,但實情根本天差地遠。

    音樂圈的下個世代,何時會來臨?

    IG : Awater0911
    專屬社團 - 鬼才阿水Awater的東吳水軍社團

  • 吳克己學歷 在 李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6-13 15:20:25
    有 357 人按讚

    一分鐘閱讀
    歷史不止一種寫法
    我曾經寫過一句話:「歷史,除了人名和年代是真的之外,其他都是假的;小說,除了人名和年代是假的之外,其他都是真的。」這不是準確的研究判斷,而是一種極而言之的講法。因為正如意大利歷史學家克羅齊所說:「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歷史都是由當代人按掌權者意圖而撰寫的。本朝人寫上一朝的歷史,多是貶多於褒;本朝人寫本朝歷史,就是褒多於貶。英國作家奧威爾的話說得更清楚:「誰能控制過去,就能控制將來;而誰能控制現在,就能控制過去。」所以我有那種極而言之的想法。

    近日我讀到一本由十篇書評組成的書,分別介紹十本關於近代史的另類書寫。跳出由掌權者設定的框框,提出了不一樣的歷史景觀。這本書就是由任教於香港嶺南大學歷史系的毛升博士所寫的《歷史不止一種寫法》。

    中國近代史常被表述為一部血淚史,充斥著被列強欺凌的敗戰、國恥、苦難和悲痛,都是「痛史」。但有一本書就講述清季民國還有一種喜劇化的表達方式,把當時的社會、政治寫作「連串的笑話」,作者根據這些笑話寫成「笑史」。

    近代史講到二戰時淪陷區的汪政權,總書寫為「水深火熱」,管治者都是賣國求榮的「漢奸」,但有一本書就敘述名城蘇州在淪陷區時期更加繁榮,更享有「天堂」盛名。

    十本近代史的另類書寫,包括:以小人物書寫大歷史、以笑代淚重寫近代史、以邊疆定義中國、以底層角度審視現代化,等等。撕破歷史的假面,讓我們看到部分歷史真相。
    《中國近代新笑史》
    在毛升的《歷史不止一種寫法》這本書中,我選其中一篇文章介紹。這篇文章講述一本叫做《大不敬的年代:近代中國新笑史》(The Age of Irreverence: A New History of Laughter in China)的書。

    《大不敬的年代》是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亞洲研究系副教授雷勤風(Christopher Rea)的著作,2018年台灣出版了中譯本。毛升以《走出「痛史」》為題作介紹。

    晚清以來的中國充斥著敗戰、國恥、割據、苦難、悲痛,近代史常被表述為一部血淚史。那個時代的文學作品,也常以「痛苦」為底色。西方研究中國現代文學的著作,也記錄了十九世紀以來中國所經歷的一連串創傷,強調歷史遺留的暴力如何宰制了現代文學的主題,更有把近代中國歷史比作積累多年的一堆殘骸。在這一主流的經驗下,是否還有另類但重要的體驗呢?加拿大教授雷勤風的研究指出,清季民國還有一種喜劇化的表述方式,即把歷史「當作一連串的笑話」。笑與淚是硬幣的兩面,正如晚清文人吳趼人既寫了一部《痛史》,亦寫了一部《新笑史》,「不見得因為有苦難所以不需要笑聲,有時苦難甚至正需要笑聲」。

    英文學術界已經出版的中國幽默研究,討論的對象主要是老舍、魯迅、林語堂的作品,豐子愷的漫畫,以及侯寶林的相聲。雷勤風這本書用了更多關於中國笑話材料,附錄列出從1900年到1937年出版的中文幽默笑話文集就多達一百多本書。此外,還有漫畫、電影、傳記資料、學術著作、辭典、廣告等惹笑的出版品。

    《大不敬的年代》通過呈現二十世紀前四十年中國人的笑,重構在現代化所造成的陣痛中,一些中國人如何用玩世不恭的方式,不僅熬過去,還能從中找到樂趣?

    近代新笑史的起源是十九世紀晚期小報媒體的興起。義和團動亂之後,白話報紙大量出現,下層社會的啟蒙運動就開始於清末的1901年。為達啟蒙一般人之效,精英們放下身段,在報刊內容的通俗和嬉笑上下足功夫。吳趼人曾說,「竊謂文字一道,其所以入人者,壯詞不如諧語」,寓意好笑才能發揮最大作用。為將笑話從傳統上純粹只為娛樂提升為社會改良的工具,吳趼人提出「笑話小說」一詞,試圖利用小說,將笑話連接,以達改造時風的最佳成效。1905年科舉廢除,使得文人斷了學而優則仕的念頭,開始依賴小報媒體謀生,寫笑話是一種職業。《大不敬的年代》一書指出,從晚清到民國,一股笑話潮長盛不衰。晚清的譴責小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就是以笑話貫穿了整部小說的所謂「笑話小說」。民國報刊上充斥笑話,副刊、專欄中笑話既是賣點,亦為補白的好材料。如果說晚清的笑話主要是趣事軼聞,那麼民國的笑話則主要是文人編寫的、類型化的笑話書。

    「遊戲」在1890年末成為印刷媒體的一個流行詞彙,同時也被其他大眾文化所借用。文人在印刷媒體玩「文字遊戲」,寫諷刺文章、笑話、謎語以及鬼故事。他們不再以道德模範自居,而是以賣遊戲文章為生,同時也麻醉自己。

    晚清的遊戲文字催生了梁啓超的《新中國未來記》和李伯元的《新石頭記》。這兩個作品涉筆成趣,想像奇特,但論旨卻是嚴肅的政治話題。
    辛亥革命前後,遊戲文字流傳到了各大報,打趣式的口吻成為當時時評的主要風格,揶揄是上海小報的重要特色,機智的笑罵文章也為各大報紙編輯所喜聞樂見。

    接下來是石版印刷與攝影技術的發展,使報紙副刊出現了大量的漫畫。漫畫在有關政治議題的表達上更為直接、有力。
    晚清以降,中國的政治文化論壇就充滿了尖刻的諷刺與惡毒的謾罵。

    《大不敬的年代》一書指出,各種政治事件中,都是謾罵在主導輿論,如排滿運動中罵滿人、五卅運動中罵西人、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罵日人、1945年光復後討伐漢奸。文人之間的鬥嘴、詛咒也從來沒有停過。文人互罵,更在1920年到1930年出版的文學雜誌中成為常態。白話報刊的發達給了罵人以登報的機會,同時文人的筆戰更是銷量的保證。文人都以批評謾罵作為辯論問題的主要方式。一旦有人罵到自己頭上,則絕不嘴軟,一定要罵回去。雷勤風特別提到一本充滿粗言穢語的小說《何典》,指出受白話文運動影響後的文人,反對用典,以粗俗為美,反認為雅是中國產生不了好文學的禍首。

    《何典》以「放屁放屁,真正豈有此理!」為廣告語,因其風格粗俗又具極高文學價值,在1920年代重版後,受到了文人積極的回應,並成為教人如何粗鄙地罵人的範本。
    到了1920年代,「遊戲」一詞逐漸失去了喜劇性,報紙期刊也紛紛迎合小市民的口味,逐漸培養出了一股滑稽風。滑稽風創造了一個惡作劇的世界。笑話、遊戲、罵人、滑稽,發展到惡作劇,逐漸激起人們的厭惡、鄙視、焦慮甚至是慎防被戲弄的恐懼。不安情緒逐漸匯成一股輿論,催生出1930年代的幽默。

    「幽默」是林語堂對英文「humor」一詞的翻譯,在他的努力下,逐漸成為一種新的喜劇形式,開始改變之前惹笑的各種粗鄙。林語堂通過《論語》雜誌,將這種講究「同情」、「有理」、「從容」的「幽默」加以推廣,並試圖說服中國人,幽默其實是生活的一部分。幽默文學影響了多位作家,影響力持續了至少十年,並引發文學界的討論:什麼是幽默?孔子幽默嗎?中國需要幽默嗎?需要怎樣的幽默?如何從幽默的角度,重新評價、發掘中國的傳統文化?「幽默」理念在當年的影響是如此深遠,以至於有人提出,對文學家來說,1933年不是「憲政年」,不是「國貨年」,而是「幽默年」。

    《大不敬的年代》把中國近代史的「痛史」翻轉,書寫出笑史,寫得妙趣橫生。除了豐富的材料、細節、圖像,睿智的觀點,精心設計的章節,作者在寫作風格上也在努力復原當時的幽默感,如模仿民國小報的風格寫序言,大量使用中國笑話中常見的雙關語。本書原是英文著作,中譯本有些直接用了原中文。笑依賴語言,讀原文常比讀譯文好。因此作者雷勤風在中文版序言中說:「本書的中文版比英文版更好。」這句不是笑話。

    「一分鐘閱讀」推介書籍
    《大不敬的年代》
    作者:雷勤風
    由 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
    https://podcast.rthk.hk/podcast/item.php?pid=23&eid=182364&year=2021&list=1&lang=zh-CN

  • 吳克己學歷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9-08-21 19:00:08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哈克獨門心法工作坊】~穿越迷霧,懂一個人真正的樣子~2019/10/19開課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022

    【12/2 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1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 吳克己學歷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7-09-05 16:30:14

    本集主題:「我要成為甜點師! 一個人,從東京開始的追夢旅程」新書介紹
     
    專訪:劉偉苓
        
    「我要成為甜點師!」這是我一直如鯁在喉的夢想……
    我知道,只要往前走,我平凡無奇的人生可以變得精彩。
    我很清楚,內心的夢想若不實現,總有一天會被空虛感壓垮。
    人生快不快樂不是別人說了算,
    自己選擇的道路就算走錯了,也會無怨無悔!
       
    一個人一生中必定曾因人生的方向應該何去何從而感到困惑過。她,也不例外,總在夜深人靜時深陷徬徨與疑慮。生活的現實,每天都將她打得體無完膚,但她決定,要與夢想正面對決!
    儘管周遭不斷湧來唱衰聲浪,儘管父母嚴詞反對,她毅然隻身飛往東京,一圓「不做,人生就不快樂」的甜點夢!
         
    驚險不斷的日本生活
    ●第一天到日本就坐上兩光運將的計程車,居然在東京巷弄迷路啦!
    ●在語言學校與韓國歐巴成為好友,一同為追夢努力。
    ●破破的日文程度,鴨子聽雷有聽沒懂!店長說拿盤子,卻跑去洗碗?
       
    個性謹慎的日本人其實就像貓
    ●日本人不給人添麻煩、體諒他人的民族性,其實性情就像貓。
    ●「髮色淡有錯嗎?學校硬要我染黑!」日本人追求一致,是天性也是潛規則。
    ●不停舉辦運動會及校外教學,日本人超重視團體生活。
       
    學成歸國不是幸福的開始
    ●日本製菓技術和學歷並非直達車,新人還是只能從清潔、打包做起。
    ●開始微創業,「一天只做一個甜點」的網路甜點店開張!
    ●另謀新路跑去創意市集擺攤,一場大雨澆熄老闆夢。
       
    「甜點師」的另一個階段-成為「甜點老師」
    ●做甜點和甜點教學其實兩回事,改變心態成為熱門老師。
    ●晉升管理職,從看甜點食譜改看財經管理月刊。
    ●回歸初衷,「聖誕節蛋糕技藝競賽」獲馬卡龍冠軍!
         
    這是一個關於甜點師勇敢追夢的勵志故事。透過輕快且熱血的文字,搭配紀實照片和療癒的甜點照,帶你一同感受年輕女孩的追夢熱情。書中附有精緻甜點食譜,並整理東京好用烘焙道具店及必吃甜點名店,讓你甜點資訊不漏接。
     
        
    作者介紹:劉偉苓
    來自苗栗,畢業於東吳大學會計系。大學畢業後先任職大學教務處三年,之後毅然決然放棄安穩工作,前往日本追尋甜點夢。在日本從語言學校開始就讀,隨後進入日本織田製菓專門學校洋菓子科系,並順利畢業。
      
    畢業回台後,曾經在蛋糕中央工廠、巧克力工廠與蛋糕店門市擔任助手與駐店師傅,也到創意市集擺攤販售自製甜點,在網路上接客製訂單。之後在ABC Cooking Studio任授課教師,半年內晉升為副店長、店長,最後成為甜點研修培訓員與監督。
      
    曾榮獲台灣2016年聖誕節蛋糕比賽的馬卡龍組冠軍。至於甜點路上的終極目標,是在深愛的家鄉苗栗開一間能教學又能販賣甜點的甜蜜小店。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