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名目薪資實質薪資差別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名目薪資實質薪資差別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名目薪資實質薪資差別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名目薪資實質薪資差別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8萬的網紅蕪菁雜誌,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中國是唯一的活路嗎? #台灣經濟只能靠中國嗎? #中國經濟沒有你想像的樂觀! 近一兩年來,網路上最不缺的論點就是「中國是台灣唯一的活路」「台灣經濟只能靠中國」。韓國瑜去美國演講,也高唱「經濟靠中國」。但是,從中國的近況看來,我們必須要警告大家,中國經濟不但靠不住,還有系統...

  • 名目薪資實質薪資差別 在 蕪菁雜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05-10 17:16:00
    有 610 人按讚


    #中國是唯一的活路嗎? 
    #台灣經濟只能靠中國嗎? 
    #中國經濟沒有你想像的樂觀!
      
    近一兩年來,網路上最不缺的論點就是「中國是台灣唯一的活路」「台灣經濟只能靠中國」。韓國瑜去美國演講,也高唱「經濟靠中國」。但是,從中國的近況看來,我們必須要警告大家,中國經濟不但靠不住,還有系統性崩盤的危險!
      
    🔹衰退的製造業與急撤的外商
      
    中國的官方數據,一直以來都讓外界認為有「作假」的嫌疑。我們以香港經濟學者近期發表的智庫報告為根據,雖然地方政府為績效會調整數據以獲得中央的青睞,但是我們依然可以依據中國國家統計局於2004,2008,2013,2018有做全國性的普查來獲取比較詳盡的資料。其中國內消費的數據上,地方與政府的差距不大,但投資與出口卻有相當大的差距。而且工業產品中央與地方的數據差別遠比非工業產品的大很多。
      
    更有趣的數據是從年度工業調查報告中,從2004年到2008年,大型公司(五百萬人民幣以上營業額)的出口比重是逐年增加。但是從2013年到2016年,大型公司的出口份額卻減少6%,這跟一個成長的經濟體該有的比例不成正比。另外從貨品增值稅來看,從2007年後貨品增殖稅的成長幅度也都低於工業GDP。這差距甚至從2010到2012的三分之二降到2016年的二分之一,可以看到中國很多企業都是生產過剩,卻因為制度無法產業轉型。
      
    從數據可以了解,其實中國的製造業狀況沒有想像中的好。配合去年開始的貿易戰,逐年增加的工資,越來越高的環保標準,以及強迫性的技術轉移。讓越來越多外商公司慢慢把產線移出中國。加上近期的國進民退,用政府的力量干預市場跟經濟,更加深了民營還有外企對於在中國繼續投資跟發展的疑慮。而失去了外資挹注的技術跟資金,中國的2025計畫只能說是南柯一夢。
      
    🔹龐大的債務問題以及所得分配問題
      
    時間點回到2008年金融海嘯,中國第一次失去了二位數的成長。而中國為了防止維持成長率,中央挹注了大量的資源來做基礎建設。這也讓中國的債務脫離成長中國家的範圍(150% GDP)跟已開發國家相近(300~400%GDP)。投資在基礎建設的費用也占了GDP中相當大的比例,因可以知道中國的經濟成長大部分都是國家投資製造出來的數據。而不是出口跟內部需求產生的真實消費。然而基礎建設不可能無限制的建設下去,因此這幾年也慢慢的出現投資產生的效益逐年減低的效應。
      
    配合大部分的稅收都由中央收走,因此地方政府為了地方的建設以及社會福利等等。都用各式名目如:利用地方國有公司舉債或是炒作不動產來彌補財政上的黑洞,這也造成了中國這幾年房市與股市的瘋狂。這也說明了為什麼這幾年中央政府禁止炒房,可是成效有限的原因。而財政的拮据,也讓地方的建設逐漸停擺,社會福利也慢慢的被壓縮 。造成了更多地方與中央的對立,以及人民對於政府的不滿。
      
    不過當然有人會說,中國的債務大部分都是國內持有,配合其極高的儲蓄率,應該不會造成金融危機。但卻有論文指出,其實中國的超高儲蓄率,是國家利用國有企業跟國家建設計畫,掠奪了大部分人的勞動跟社會成本來圖利國營企業跟相關人士,因此分配極端的不公平。這可以從中國的經濟成長率,以及實質薪資成長幅度不相符可以看得出來。外加一胎化以及退休金的政策,大部分的中國人都需要儲備大量的資金以因應老年的生活。因此配合中國的人口數量以及快速邁向老齡化社會,每年龐大數量的富人移民他國的情況來看,中國很有可能未富先老。
      
    產業的外移,就業人口減少,國企的缺乏效率以及過度生產,出口減少,以及國內消費的萎靡。在瘋狂依靠舉債做基礎建設維持高成長率的中國,已經不是單純如大家想像中靠著外匯來充實自己實力邁向世界第一的經濟體的強國。 中國的現狀或許沒有官方利用一代一路以及武力威嚇般的強大,反而這或許是最後的瘋狂。
      
    📖 參考閱讀
      
    1. 布魯金斯學會,《中國統計數字的深入調查》
    https://www.brookings.edu/…/a-forensic-examination-of-chin…/
      
    2. CADTM,《中國經濟小史》
    http://www.cadtm.org/A-Little-History-of-Chinese-Economy
      
    3. CADTM,《中國債務概觀》
    http://www.cadtm.org/An-Overview-of-Chinese-Debt…
      
    4. BBC中文網,《貿易戰與國進民退論下,解讀習李對民企釋出的訊號》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45698318
      
    5. 華爾街日報,《在華夢想破滅,美國企業家準備打道回府》
    https://www.wsj.com/…/american-entrepreneurs-who-flocked-to…

  • 名目薪資實質薪資差別 在 蕪菁雜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9-05-10 08:00:00
    有 610 人按讚


    #中國是唯一的活路嗎? 
    #台灣經濟只能靠中國嗎? 
    #中國經濟沒有你想像的樂觀!
      
    近一兩年來,網路上最不缺的論點就是「中國是台灣唯一的活路」「台灣經濟只能靠中國」。韓國瑜去美國演講,也高唱「經濟靠中國」。但是,從中國的近況看來,我們必須要警告大家,中國經濟不但靠不住,還有系統性崩盤的危險!
      
    🔹衰退的製造業與急撤的外商
      
    中國的官方數據,一直以來都讓外界認為有「作假」的嫌疑。我們以香港經濟學者近期發表的智庫報告為根據,雖然地方政府為績效會調整數據以獲得中央的青睞,但是我們依然可以依據中國國家統計局於2004,2008,2013,2018有做全國性的普查來獲取比較詳盡的資料。其中國內消費的數據上,地方與政府的差距不大,但投資與出口卻有相當大的差距。而且工業產品中央與地方的數據差別遠比非工業產品的大很多。
      
    更有趣的數據是從年度工業調查報告中,從2004年到2008年,大型公司(五百萬人民幣以上營業額)的出口比重是逐年增加。但是從2013年到2016年,大型公司的出口份額卻減少6%,這跟一個成長的經濟體該有的比例不成正比。另外從貨品增值稅來看,從2007年後貨品增殖稅的成長幅度也都低於工業GDP。這差距甚至從2010到2012的三分之二降到2016年的二分之一,可以看到中國很多企業都是生產過剩,卻因為制度無法產業轉型。
      
    從數據可以了解,其實中國的製造業狀況沒有想像中的好。配合去年開始的貿易戰,逐年增加的工資,越來越高的環保標準,以及強迫性的技術轉移。讓越來越多外商公司慢慢把產線移出中國。加上近期的國進民退,用政府的力量干預市場跟經濟,更加深了民營還有外企對於在中國繼續投資跟發展的疑慮。而失去了外資挹注的技術跟資金,中國的2025計畫只能說是南柯一夢。
      
    🔹龐大的債務問題以及所得分配問題
      
    時間點回到2008年金融海嘯,中國第一次失去了二位數的成長。而中國為了防止維持成長率,中央挹注了大量的資源來做基礎建設。這也讓中國的債務脫離成長中國家的範圍(150% GDP)跟已開發國家相近(300~400%GDP)。投資在基礎建設的費用也占了GDP中相當大的比例,因可以知道中國的經濟成長大部分都是國家投資製造出來的數據。而不是出口跟內部需求產生的真實消費。然而基礎建設不可能無限制的建設下去,因此這幾年也慢慢的出現投資產生的效益逐年減低的效應。
      
    配合大部分的稅收都由中央收走,因此地方政府為了地方的建設以及社會福利等等。都用各式名目如:利用地方國有公司舉債或是炒作不動產來彌補財政上的黑洞,這也造成了中國這幾年房市與股市的瘋狂。這也說明了為什麼這幾年中央政府禁止炒房,可是成效有限的原因。而財政的拮据,也讓地方的建設逐漸停擺,社會福利也慢慢的被壓縮 。造成了更多地方與中央的對立,以及人民對於政府的不滿。
      
    不過當然有人會說,中國的債務大部分都是國內持有,配合其極高的儲蓄率,應該不會造成金融危機。但卻有論文指出,其實中國的超高儲蓄率,是國家利用國有企業跟國家建設計畫,掠奪了大部分人的勞動跟社會成本來圖利國營企業跟相關人士,因此分配極端的不公平。這可以從中國的經濟成長率,以及實質薪資成長幅度不相符可以看得出來。外加一胎化以及退休金的政策,大部分的中國人都需要儲備大量的資金以因應老年的生活。因此配合中國的人口數量以及快速邁向老齡化社會,每年龐大數量的富人移民他國的情況來看,中國很有可能未富先老。
      
    產業的外移,就業人口減少,國企的缺乏效率以及過度生產,出口減少,以及國內消費的萎靡。在瘋狂依靠舉債做基礎建設維持高成長率的中國,已經不是單純如大家想像中靠著外匯來充實自己實力邁向世界第一的經濟體的強國。 中國的現狀或許沒有官方利用一代一路以及武力威嚇般的強大,反而這或許是最後的瘋狂。
      
    📖 參考閱讀
      
    1. 布魯金斯學會,《中國統計數字的深入調查》
    https://www.brookings.edu/…/a-forensic-examination-of-chin…/
      
    2. CADTM,《中國經濟小史》
    http://www.cadtm.org/A-Little-History-of-Chinese-Economy
      
    3. CADTM,《中國債務概觀》
    http://www.cadtm.org/An-Overview-of-Chinese-Debt…
      
    4. BBC中文網,《貿易戰與國進民退論下,解讀習李對民企釋出的訊號》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45698318
      
    5. 華爾街日報,《在華夢想破滅,美國企業家準備打道回府》
    https://www.wsj.com/…/american-entrepreneurs-who-flocked-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