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篇史克里亞賓左手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史克里亞賓左手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rubyruby0605 (翎)看板UST_Piano標題中央的獨奏曲目及曲介時間Tue Feb...
交大場 (開幕) 時間:2009/03/05
--------------------------------------------------------------------
樓宗興 物理四 三首練習曲 Chopin 7:48 跟中央不同首
陳振予 天文二 Rondo in G major, Op.12-6 陳振予 2:00 報自己的作品玩玩:p
蕭邦三首練習曲 F. Chopin: Three Etudes
Op.10 No.4
Op.25 No.2 , 11
論及鋼琴寫作和鋼琴技法,蕭邦堪稱有史以來最了解鋼琴的作曲家,
將鋼琴的性能特色和聲響效果做完美的發揮,
也為演出技法提出革新。
雖然蕭邦是一位傑出且認真的老師,他卻沒有好學生緣,
而他也未能完成一度構思於心的鋼琴演奏技法教材。
然而可幸的,是蕭邦至少在1829年至1836年寫作並發表了
作品10和作品25各《十二首練習曲》,在1839年又另寫
《三首新練習曲》,讓世人見識他在演奏生涯之始就對鋼琴技巧
所提出的精人圓熟見解。
『練習曲』在蕭邦之前已有眾多技巧名家寫過,
但它們不是枯燥的技法練習,就是浮誇的特技炫燿,
無人能展現出蕭邦的精緻和藝術性。
蕭邦將『練習曲』寫成一門藝術,也展現
他對樂器性能的完美掌握,是鋼琴曲目中最偉大的作品之一。
Op.10 No.4 升c小調
作品10當中最困難的一首練習曲。
兩手具有完全相等的動態,規則性交換各自的任務。
Op.25 No.2 f小調
全曲僅有兩個聲部,但從頭至尾皆是不等分對應,
要求兩手各自獨立又彼此呼應,是單純但嚴格的練習曲
Op.25 No.11 a小調 《冬風》
以半音階的快速音群和爬音的進行為基礎,
左右兩聲部展開複曲調的的二重唱。
Beethoven Piano Sonata No.31 in A flat major, Op.110, mov.1
貝多芬降A大調第三十號鋼琴奏鳴曲,作品一一○,第一樂章
這首奏鳴曲為貝多芬晚期作品之一。貝多芬晚期的奏鳴
曲不若中期的要求高度的技巧,而是在著重於音樂的意境、
音色、聲部的表現等。
這首作品完成於1821年,沒有題獻。第一樂章為富有表
現的如歌的中板,奏鳴曲形式,帶著感情上的寧靜、高度的
歌唱性與超脫的靈秀之氣。
陽明場 時間:2009/03/17
-------------------------------------------------------------------
樓宗興 物理四 阿根廷舞曲 Ginastera 7:10
吳欣姵 資管三 離別曲 蕭邦 4:00
吉納斯特拉:阿根廷舞曲
Alberto Ginastera: Danzas Argentinas Op.2
吉納斯特拉(Alberto Ginastera),於1916生於阿根廷首都
布宜諾斯艾利斯,從小就展現出過人的音樂才華。他就學於
布宜諾斯艾利斯音樂學院,1945~1947年寓居紐約。1948年
回國後創辦音樂學校,其音樂起先一直采用民族語彙,1958年
後才開始接近序列主義,微音程及機遇音樂節奏。
在他早期音樂創作中,鋼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從早期的
客觀民族主義到中期的主觀民族主義,再到晚期的新古典主義
與表現主義的融合。都有代表性的作品。雖然每一時期
都有其特殊手法,但概括地說,吉納斯特拉會在其作品中
運用極富色彩性的樂句及具有能量的民族主義風格,並且
經常使用高卓(gaucho)及印地安(Indian)地區的民族音樂。
1952年,吉納斯特拉創作了第一號鋼琴奏鳴曲作品22
(Sonata No.1 for piano,op.22),此時的他正進入第三階段轉變期
---新古典主義與表現主義的融合---所以此作品也是第二階段
主觀民族主義風格中最完整成熟的鋼琴作品,其中運用了
表現主義的復節奏及十二音列創作手法。
阿根廷舞曲 Danzas Argentinas Op.2
吉納斯特拉的《阿根廷舞曲》Danzas Argentinas Op.2,
於1937年出版,由三首優美的阿根廷風格舞曲組成,
皆為簡練卻精致的作品,屬於吉納斯特拉第一時期的創作。
標題分別是:
1. 老牧羊人之舞 Danza del viejo boyero
2. 可愛的少女之舞 Danza de la moza donosa
3. 熱情的牧人舞 Danza del gaucho matrero
第一曲《老牧羊人之舞》是生動活潑、強調節奏性的舞曲;
第二曲《可愛的少女之舞》音樂優美而煽情,帶著南美舞曲
搖曳生姿的流動感,充滿誘惑力;第三曲《熱情的牧人舞》
則狂野不羈,標示著精力充沛的指示以及狂飆的速度帶領觀
眾進入一個目眩神馳的世界,是一首相當精采的作品。
其中以第二曲《可愛的少女之舞》最受人喜愛。
離別曲
這是一首練習旋律的樂曲,以『離別曲』聞名,開始的旋律極為優美,相傳蕭邦自己也表
示一生中沒有寫過如此優美的旋律。樂曲由三個部分所構成,第一部份使用搖籃歌曲的低
音加上伴奏的中間聲部配上高音的旋律,第二部分是比較激動的部分,夾雜濃烈的情感,
最後一部分則是第一部份的再呈現。蕭邦在十九歲時,愛上一位華沙音樂院的女同學葛拉
柯芙絲卡,她是一位亭亭玉立,有聲樂天才的姑娘;蕭邦因為生性羞怯,始終不敢向她傾
吐愛意。當他決定遠離祖國,前往巴黎時,在葛拉柯芙絲卡的面前,彈奏了這首纏綿幽怨
的鋼琴曲,同這位日夜思慕的美麗少女告別了。
曲中那充滿愛慕、悲慨而且非常美麗的主題,蕭邦自己也曾說:「像這般優美的旋律,以
前我從沒有寫作過。」他的弟子古特曼在彈奏此曲之後,不禁握住老師的手叫道:「啊!
我的祖國。」
清大場 時間:2009/03/11
--------------------------------------------------------------------
樓宗興 物理四 幻想曲 Scriabin 9:40
伍孟璟 大氣二A 奏鳴曲 Mozart 6:30
史克里亞賓: b小調《幻想曲》作品28
A. Scriabin: Fantaisie in B Minor, Op.28
史克里亞賓( Alexander Scriabin, 1872 - 1915 ) 絕對是音樂史上最
特殊的作曲家之一。他早期的作品師承蕭邦新法,繼而擁抱
華格納的和聲,最後更投入『通神論』。他晚期的創作在
『總體藝術』( Gesamtkunstwerk ) 概念下發展出自己的
神秘主義。對史克里亞賓而言,音樂、舞蹈、繪畫等
全都是一體的藝術,彼此之間沒有分別。論及聲音和
色彩的對應與表現,史克里亞賓乃是超越時代的先驅,
騎作品也有獨一無二的魅力。
若我們回到年輕時期的史克里亞賓,他還是那每晚枕著
蕭邦作品入眠的鋼琴家,更已精湛的演奏技巧為鋼琴增添
豐富的浪漫語彙。他於1900年以單樂章奏鳴曲式寫下的
b小調《幻想曲》,就是其傳統形式《第三號鋼琴奏鳴曲》
和創新結構《第四號鋼琴奏鳴曲》間的橋樑,也是其篇幅最長
的鋼琴獨奏作品之一。此曲在風格與形式上仍接近
《第三號鋼琴奏鳴曲》,獨特的迷離夢囈更讓人想起第二號
《幻想》鋼琴奏鳴曲—史克里亞賓從未知的朦朧中開展第一主題,
再由一不定中建立起恢宏格局,卻又在轉瞬間導入優美絕倫的
第二主題,是為鋼琴作品中最甜美的旋律之一。隨著奏鳴曲式的
開展,史克里亞賓仍能在形式中毫無拘束地表現奔騰的現象,從
漫無目的之飄遊到白熱化的癲狂,既忠實表現作曲家特殊的鋼琴
技巧與音樂語彙,也是史克里亞賓精神與思想的化身。
很難想像,如此優美且精緻的作品,作曲家最後竟然忘了它的存在。
有一次史克里亞賓友人在他家隨興彈了這首幻想曲,作曲家竟然問
『這旋律很耳熟,這是誰的作品?』更難想像的,是這首史克里亞賓
的經典之作,在現今音樂會與錄音中皆不受鋼琴家青睞。或許
史克里亞賓磨人的左手跳躍和繁複的右手聲部,至今仍讓鋼琴家
見了膽戰心驚,而聽眾只能珍惜欣賞此曲的每一次機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5.21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