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史克里亞賓風格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史克里亞賓風格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史克里亞賓風格產品中有2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全國學生音樂比賽高中組指定曲之一:史克里亞賓於1910年在紙捲鋼琴上演奏錄製自己著名的升d小調練習曲,作品8第12首。 史克里亞賓在鋼琴作品的創作上是一位多產的作曲家,共寫下總共199首鋼琴獨奏作品。第一首作品《f 小調華爾滋(Waltz in f minor, Op. 1)》,創作於1885 ...
史克里亞賓風格 在 檸檬卷Janet Lee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5-09 11:44:42
Scriabin, Waltz in F minor op. 1 這首《F小調圓舞曲》是俄國鋼琴家史克里亞賓在1886年所做的曲子(這時候他才14歲!) 史克里亞賓年輕的時候受到蕭邦的影響很大,在鋼琴曲的創作上,他也寫了一系列的練習曲、馬祖卡、前奏曲等,所寫的樂曲以「小品」居多。 後來他的作品除了...
史克里亞賓風格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全國學生音樂比賽高中組指定曲之一:史克里亞賓於1910年在紙捲鋼琴上演奏錄製自己著名的升d小調練習曲,作品8第12首。
史克里亞賓在鋼琴作品的創作上是一位多產的作曲家,共寫下總共199首鋼琴獨奏作品。第一首作品《f 小調華爾滋(Waltz in f minor, Op. 1)》,創作於1885 年,當時史克里亞賓才只有十五歲,最後的《五首前奏曲,Op. 74》,寫於1914年,完成於1915年,剛好在他死前完成。
史史里亞賓的第一時期作品以較絢爛的鋼琴理念作底子,以蕭邦風貌的浪漫風格為起步,甚至沿用了許多蕭邦所喜愛使用的形式:前奏曲、練習曲、即興曲、馬祖卡等。 學者麥當勞(Hugh Macdonald)曾提到 “蕭邦的音樂可說是史克里亞賓的聖經,蕭邦式的節奏、標題、音型和裝飾句都經常在史克里亞賓的音樂中聽到 "。史克里亞賓初期的鋼琴作品裡,充滿著熱情、激動、浪漫,他偏用下屬和聲和變格和聲的進行,使音樂產生一種新的色彩風格"。
史克里亞賓留下了二十六首練習曲,本身也是優秀鋼琴家的史克里亞賓,沿襲蕭邦與李斯特的創作手法,要求的不只是在指法技巧上的練習,更注重需要高度音樂性、技巧與敏銳的音色掌握輔佐而成的藝術性作品。
史克里亞賓風格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鄭裕憲/ Yu-Hsien Cheng 畢業音樂會🎹
▫️時間|2021/04/17(Sat.) 13:00
▪️地點|臺北藝術大學 戲劇廳(臺北市北投區學園路1號)(#免費入場)
▫️演出曲目|
巴赫:平均律第二冊,a小調前奏曲與賦格
貝多芬:第18號降E大調奏鳴曲,作品31之3
卡普斯汀:變奏曲,作品41
西貝流士:「雲杉」,作品75之5
史克里亞賓:f小調圓舞曲,作品1
普羅高菲夫:第一號奏鳴曲,作品1
(當天前台會備有票卷,只需要在票卷上填下基本資料即可入場)
🎵曲目介紹:卡普斯汀: 變奏曲, 作品41 N.Kapustin: Variations Op.41
#影片亮點在1分04秒那邊~ 🤩🥳🎊🎉
卡普斯汀(Nikolai Kapustin,1937-2020),二十世紀烏克蘭籍俄羅斯作曲家兼鋼琴家,雖然長年居住在俄羅斯,但卻深受美國爵士樂的影響,但當時俄國對於爵士樂卻是抱持著一種懷疑的態度,他對爵士的喜歡也受到衝擊,不只是政府的因素,更大的影響來自他所處的古典音樂的世界。卡普斯汀曾表示:「相較於蘇聯政府,音樂學院更加漠視爵士音樂的存在,如果體制內音樂家也未提倡爵士音樂,其將被完全忽視了。」身為二十世紀蘇聯音樂家的卡普斯汀,將音樂建立於古典時期常用之樂曲架構,並巧妙融合豐富的爵士元素,進而成為蘇聯時期獨樹一格之音樂家。
卡普斯汀的變奏曲作於1984年,變奏曲風格,帶有強烈的風格,但是卻孕育在傳統的古典變奏曲的結構中,然而在古典音樂的架構下,摻雜著絕妙的爵士和聲、複雜的切分節奏、重音以及速度變化,尤其在結尾的時候蘊涵了強烈的動感,古典與爵士音樂的融合形成了強而有力的節奏型態與搖擺韻律。
史克里亞賓風格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鄭裕憲/ Yu-Hsien Cheng 畢業音樂會🎹
▫️時間|2021/04/17(Sat.) 13:00
▪️地點|臺北藝術大學 戲劇廳(臺北市北投區學園路1號)(#免費入場)
▫️演出曲目|
巴赫:平均律第二冊,a小調前奏曲與賦格
貝多芬:第18號降E大調奏鳴曲,作品31之3
卡普斯汀:變奏曲,作品41
西貝流士:「雲杉」,作品75之5
史克里亞賓:f小調圓舞曲,作品1
普羅高菲夫:第一號奏鳴曲,作品1
(當天前台會備有票卷,只需要在票卷上填下基本資料即可入場)
🎵曲目介紹:卡普斯汀: 變奏曲, 作品41 N.Kapustin: Variations Op.41
#影片亮點在1分04秒那邊~ 🤩🥳🎊🎉
卡普斯汀(Nikolai Kapustin,1937-2020),二十世紀烏克蘭籍俄羅斯作曲家兼鋼琴家,雖然長年居住在俄羅斯,但卻深受美國爵士樂的影響,但當時俄國對於爵士樂卻是抱持著一種懷疑的態度,他對爵士的喜歡也受到衝擊,不只是政府的因素,更大的影響來自他所處的古典音樂的世界。卡普斯汀曾表示:「相較於蘇聯政府,音樂學院更加漠視爵士音樂的存在,如果體制內音樂家也未提倡爵士音樂,其將被完全忽視了。」身為二十世紀蘇聯音樂家的卡普斯汀,將音樂建立於古典時期常用之樂曲架構,並巧妙融合豐富的爵士元素,進而成為蘇聯時期獨樹一格之音樂家。
卡普斯汀的變奏曲作於1984年,變奏曲風格,帶有強烈的風格,但是卻孕育在傳統的古典變奏曲的結構中,然而在古典音樂的架構下,摻雜著絕妙的爵士和聲、複雜的切分節奏、重音以及速度變化,尤其在結尾的時候蘊涵了強烈的動感,古典與爵士音樂的融合形成了強而有力的節奏型態與搖擺韻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