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史丹利身高體重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史丹利身高體重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史丹利身高體重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史丹利身高體重產品中有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萬的網紅徐譽庭,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李維菁四年前的文章。 送給那些「想」創作的人。 -------------------------------------------------------------------好文 我新寫的小小文"星塵". 我來說一下喬.固爾德(Joseph Gould)的故事。 約莫一個世...

  • 史丹利身高體重 在 徐譽庭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6-06-21 14:07:37
    有 136 人按讚


    李維菁四年前的文章。
    送給那些「想」創作的人。

    -------------------------------------------------------------------好文

    我新寫的小小文"星塵".

    我來說一下喬.固爾德(Joseph Gould)的故事。
    約莫一個世紀前的紐約,作家喬.固爾德在那裡享有名氣,人們視他為有趣又有使命感的怪胎,他住在格林威治村一帶,他常晃蕩那一帶酒館餐廳常常接待他,人們稱他「海歐教授」。這位學養豐富卻到處漂流的人,正在進行一部有史以來最巨大的著作《我們時代的口述歷史》(Oral History of Our Time)。喬.固爾德告訴大家,他要將他認識的紐約人的故事寫下來,為時代留下見證。
     喬.固爾德生於1889年的波士頓近郊,畢業於哈佛大學文學院,曾到加拿大研究地貌,回到美國後曾到北達科塔州研究印第安文化,也因這些研究贏得尊重。
     1917年喬.固爾德到了紐約為《紐約晚報》當記者,在這段時間他如神啟一般,開始了要寫部史上最巨大書籍的想法,他要用這樣巨大的篇章,寫一個個活生生小人物的故事,他相信只有這樣由小人物真實生活累積出來的口述歷史,才能真真切切構築出時代的面貌。喬.固爾德是迷人有趣,活得像流浪漢一樣,然而他敢言善批評,諷刺時事。這位海鷗教授批判歷史詮釋權總被權力把持,他的口述歷史終那些小人物的真實人生點滴,那才是歷史的真相。
     喬.固爾德相當瘦小。他的身高只有5尺4吋(163公分左右),體重不過100磅(46公斤),然而他說他那部巨大的口述歷史的計畫的手稿,疊起來就超過他的體積好幾倍,因此他把手稿藏放在一個倉庫之中,有時則說必須分散在不同地方的倉庫收藏。他也為了這部口述歷史計畫進行募款,不少文人雅士都曾在經濟上短暫的資助他。
     當時一位記者約瑟夫.米契爾(Joseph Mitchel)深深為喬.固爾德的書寫計畫感動著迷,兩度在紐約客雜誌寫下喬.固爾德的專訪,並給了固爾德「海鷗教授」這樣的稱號。流浪漢、波希米亞人、垮世代文學的叛逆迷惘中也試圖追求自我價值,這些特質總合在喬.固爾德身上。喬.固爾德與他的口述歷史計畫創造了傳奇。
     不過,這一切都是謊言。
     這部有史以來最巨大的書,這部以小人物的生命點滴累積而成時代見證,根本不曾存在過,根本不曾被寫下過。
     約瑟夫.米契爾(Joseph Mitchel)後來以他在紐約客的那兩篇專訪為基礎,在1965年寫下《喬.固爾德的秘密》這本書,傾訴這個荒誕怪異的老人以及他偽造的傳奇。這本書在2000年曾被改編拍成電影,由史丹利.杜奇(Stanly Tucci)執導,伊恩.霍姆(Ian Holm)演出這位教授。
     我是從這部電影開始認識喬.固爾德的故事。這部電影巧妙地從約瑟夫.米契爾與喬.固爾德之間的關係開始。這位記者仰慕這位老人,為他著迷,熱血地支持他的口述歷史計畫,但隨著時間過去,喬.固爾德的酗酒並過度介入這位記者的私人生活,讓他十分困擾,而那部史上最偉大的口述計畫,從來沒人見過。
     我記得電影中,這位記者憤怒地質問喬.固爾德:「你的手稿在哪裡?為了證明你不是騙子,讓我看你的手稿。」喬.固爾德不願意,他說他必須保持作家的尊嚴,作品尚未完成之前不能曝光。但當兩人一再衝突,有一次這老人終於願意帶記者去看。他帶著他繞了好多路,到了一片巨大的建築工地,其實視覺上更像是廢墟。他的記者友人問他:「手稿在哪裡,在哪裡?」
    喬.固爾德的臉失去了過往的光彩意氣,只是陰暗沉默地呢喃:「本來應該是在這裡的。」
    「騙子。你其實一個字都沒寫。你只是說。」
     約瑟夫.米契爾對他十分失望,專業上憤怒,情感上受傷,離開這位老人。
     在這部電影中,描述出來的喬.固爾德,與其說是一個刻意的騙子,其實更像是一個充滿創造慾望卻怎樣也寫不出來,永遠處在創作死角的人。
     就像許多人會說「其實我想寫小說,其實我想畫畫」,可是終其一生沒寫出一個字,沒畫完一張畫。
     如果那個創作慾望是真的,但一個字也寫不出來,那真是最折磨人的痛苦。
     沒經歷過這種痛苦的人,會非常殘暴的辱罵這種人:「你不過是眼高手低。」
     事實上,裡頭殘忍荒蕪,是十分尖銳細膩的。
     就像電影的結尾,過了好多時間後,約瑟夫.米契爾終於能夠原諒那位曾經佔據他滿心崇拜的老人,終於到療養院探望喬.固爾德。但那老人頹喪恍神甚至不知道意識是否仍然清楚。約瑟夫.米契爾正要離開的時候,老人卻叫住了他。那一刻老人的眼神突然像恢復了正常一樣,清醒卻十分哀傷,但可能幸運地享有了一點平靜。
     老人喃喃地說:「不是眼高手低,從來就不是眼高手低。」
     老人的眼睛像是飄到銀河系眾多星球裡的一顆星星:「只是,總是這樣,當我要寫的時候,那些思緒匯到我的指尖,它們就從指尖流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