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怎麼了?移工群聚速覽】
最近的新聞報導、指揮中心記者會,都大篇幅追蹤苗栗電子廠群聚狀況。這件事為什麼這麼重要?有三大原因:「#疫情擴大升溫疑慮」、「#半導體供應鏈斷鏈危機」、還有你可能沒注意到的,「#移工處境及蒙受的污名」。
-
☠️ 雙重憂慮:疫情更加嚴峻 +「#護國神山」產業斷鏈...
【「他們」怎麼了?移工群聚速覽】
最近的新聞報導、指揮中心記者會,都大篇幅追蹤苗栗電子廠群聚狀況。這件事為什麼這麼重要?有三大原因:「#疫情擴大升溫疑慮」、「#半導體供應鏈斷鏈危機」、還有你可能沒注意到的,「#移工處境及蒙受的污名」。
-
☠️ 雙重憂慮:疫情更加嚴峻 +「#護國神山」產業斷鏈
自京元電子有移工染疫,超豐、智邦、漢唐、台積電設備供應商京鼎、力晶集團旗下的力積電都有員工確診。6月3日的指揮中心記者會上,張上淳便對苗栗移工群聚染疫表達憂慮,擔心事件可能造成全國疫情再現變化。
為儘速壓制疫情,指揮中心設置前進指揮所就近監督,相關廠房需分艙分流,高風險員工至集中檢疫所隔離,不論外籍還是本國籍,員工都要全數二次篩檢;同時,所有外籍移工停止上班,居家隔離,薪資照付。
這波疫情會引起那麼大的憂慮,還有一個原因:擔心被稱為「護國神山」的半導體產業出現因此出現斷鏈危機,不僅影響台灣經濟表現,更可能牽動全球產業鏈。CNN駐台記者Will Ripley便指,台灣是全球主要晶片製造廠,任何供應鏈中斷都會對全球造成影響。
例如,最受關注的京元電子是全世界第八大封測廠,全球市佔率3.7%,主要客戶包括 Intel 和聯發科,負責半導體的封裝測試,處理台積電、聯電造出半導體晶片後的下階段業務。因為產業地位重要,不能輕易停工。
京元電子總經理劉安炫接受《自由時報》專訪時便表示,「公司客戶涵蓋眾多國內外大廠,接單與生產攸關半導體供應鏈,整體考量,經濟部工業局也不希望公司停工。」
但劉安炫也提到,「雖然外界有停工的喊聲,但就實際狀況,不到需要停工」;財政部主計處處長蔡美娜也稱,移工群聚風波對製造業生產活動、出口影響有限。在疫情未擴大的情境下,因全球景氣復甦需求高,六月出口估計仍能超過三百億美元。
那該怎麼避免疫情擴大?現有的政策足夠、適當嗎?
要解答這些問題,就得深入認識移工們現在面對的挑戰。
-
☠️「我們」怎麼對待身為移工的「他們」?
「我們要對抗的是病毒,不是人」
「防疫不分族群,囚禁不是解方」
苗栗縣議員陳品安、曾玟學、台灣國際勞工協會近日都分別撰文闡述移工在防疫上碰到的困難,簡單歸納以下幾點:
🤒 宿舍及隔離空間:移工宿舍居住人口密度高、共用衛浴頻繁,一人確診就容易爆發群聚感染。隔離空間也沒有確實清消,有移工住進確診者曾待過的宿舍,發現現場有吃剩的便當、掛在冷氣口的口罩等,安全性備受疑慮。
🤒 溝通困難:有些移工只會自己國家的語言,現有通譯人員又不足,導致安置移工期間溝通不順暢、並不清楚防疫規定,面對突如其來的隔離移工也驚慌、不知所措;若結合NGO和移工母國辦事處等資源,或許能改善這個問題。
One-Forty便製作了聊天機器人,幫助移工通過母語接受疾管署的防疫消息,在我個人BIO Linktree的捐款、募資表單中,已附上連結。歡迎分享給你的移工朋友們參考。
🤒 法源不明的「全面禁令」:苗栗縣6月7日公告,「全縣移工除上下班期間停止外出」,8日進一步表示,「移工禁足令」的移工「包含家庭看護移工、養護機構移工」,並稱將對外出的移工開罰。苗栗縣府這項政策的力道已超過全國三級警戒的管制範圍,引起疑慮。
昨(8日)記者會上媒體詢問,苗栗縣府的做法是否有得到指揮中心的回應?陳宗彥回應稱,目前發布三級警戒,非必要不能外出,苗栗縣確診移工進行居家隔離,也等於不能外出。但縣府的禁令是擴大限制「全縣移工」不得外出、是否有違法疑慮?陳宗彥沒有正面回應,只表示勞動部正儘速訂定相關補助要點,協助企業跟地方政府達到降載狀況。
記者會後,《聯合報》在電梯前堵訪陳宗彥,詢問指揮中心是否同意已明顯超過三級警戒的強制禁令?陳宗彥稱,「那個我沒有看到,我要再去了解一下。」
今(9日)記者會上,《報導者》再次提問,陳宗彥表示已提醒苗栗縣回到全國三級標準來執行,所有雇主應善盡照顧、管理外籍員工的責任。《報導者》追問,「所以是違法的對嗎?」陳宗彥僅稱,「還是回到三級警戒的規範去」。
這項法源爭議,也讓多個團體擔憂會加深對移工族群的歧視,發起連署要求縣府撤回禁令:
「我們反對苗栗縣政府違法限制移工人身自由,製造恐慌、污名和歧視。苗栗縣還沒升級到第四級,不應有『一縣兩制』的混亂情形,目前三級警戒下,限制移工外出缺乏法源依據。
禁止移工出門,卻不積極改善產業移工擁擠的住宿空間、協助翻譯和提供資訊,不但無益於防疫,甚至恐讓疫情風險升高,更是加深恐慌和散播歧視。」
-
這篇文只是非常、非常簡略地幫助沒怎麼注意新聞資訊的朋友,快速了解一下這波疫情的重要性,以及移工群體碰上的問題與挑戰。
更深度的內容,可以參考《今周刊》和《報導者》的兩篇報導,前者介紹移工轉換雇主的結構性原因(勞動部提出,三級警報解除前暫時禁止全台移工轉換雇主);後者則分析新加坡移工宿舍染疫事件,他山之石,可以攻錯。
「同島一命,移工也是人,防疫不分族群」
-
(貼文底圖來源:軍聞社)
#移工宿舍 #移工群聚 #苗栗群聚 #京元電子 #台灣疫情 #台灣疫情升溫 #移工權益 #移工議題 #外籍移工 #肺炎疫情
台積電薪資結構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當年薪百萬是個假議題,你永遠拿不到,怎麼辦?]
昨天與Ray直播,主題原來設定是「怎麼拿到年薪百萬」,我們兩人通常固定在星期日會預演一遍,先溝通彼此的想法,以及敲定內容的走向。我第一句話就說:
「年薪百萬,根本是個假議題。」
這把Ray嚇了一跳,問我為什麼。因為台灣的統計數字明白顯示,九成上班族的薪水低於百萬,足見絕大多數人終其一生是拿不到百萬年薪。因此當我們費盡唇舌討論如何拿到年薪百萬,對於全台灣1100萬上班族中的990萬人是無濟於事,他們只會更挫折,感到努力無用。
所以關於薪水,你要具備的第一個認知是你在哪個賽道,是高速公路﹑省道或小巷子。在高速公路,奔馳的是百萬跑車,甚至是千萬名車;在省道,幾十萬元的國產二手車就很強;在小巷子,騎單車反而比較好使,租Ubike就夠用。這個比喻在說什麼?只有一個,你拿什麼薪水老早注定,看的是你的條件。
首先,決定百萬賽道是哪些因素?
💚第一個決定因素是產業
💚第二個決定因素是企業
💚第三個決定因素是職務與位階
我有個斜槓學生既漂亮又時尚,穿戴講究,當然是個愛買小姐,辦了幾次二手市集出清存貨,我曾去掃貨一次,一看都是名牌。她一直在金融業帶業務團隊,還做到高階主管,每年扛業績20億,年薪千萬。她告訴我,其實她最愛從事的是精品業,可是每次面試過都放棄,心情很無奈,因為數字很現實,她說:
「精品業薪水,就是金融業的攔腰斬再打八折。」
錢是很可愛的,差六成,任誰也下不了決心,不是嗎?這說明產業薪資是有行情水準的,在台灣,讀理工的就屬半導體業﹑IC設計業最令人欣羨,讀商的就屬金融業最高。像我讀新聞系,媒體業是在中後段,完全無法相提並論。
然而同一個產業,落差也不小。以半導體業來說,聯發科平均年薪270萬,而同產業平均是123萬,差了一倍有餘﹗薪資後段班有家公司是70萬,差2百萬﹗台積電員工多達4萬名,非主管職員工平均200萬,遙遙領先同業。當媒體報導的都是這些龍頭企業,這使得不少科技業工程師都被誤以為年薪百萬,他們在網路上大吐苦水:
「不是每個工程師都年薪百萬﹗」
就算是同一家企業,職務之間的薪資差異也明顯,可怕的是越低的職務越不會調薪,每年會調薪的就是原本薪資就高的職務,因此薪資結構M型化也會發生在相鄰的同事身上。另外一個決定因素是位階高低,美國大企業CEO的薪資是員工的300倍,台灣差十多倍至幾十倍應該是有的。
可是能進到高薪產業﹑龍頭企業,做一路發的職務,基本上多半是好學歷的人。如果不是台成清交政,或是中字輩,能擠進去大企業領高薪的,不是沒有,而是幾稀,他們一定具有其他很強的背景。那麼學歷不亮眼的上班族,想要在中小規模企業拿年薪百萬,至少要能做到—
💚1. 7-11型
💚2. 業績扛霸子
💚3. 壓力鍋
💚4. 冒險王
尤其是冒險王,是我最想提醒上班族可以採行的策略。正因為年薪百萬天注定,讓我們明白賽道決定薪資高低,所以不妨儲備實力,長期布局,再奮力縱身一跳,改變產業與企業,才有可能彎道超車。這種跳法,好比從家裡的魚缸跳至公園的水池,再跳至大海,但是你不能只是金魚或錦鋰,而是要進化成大鯨魚。
即使這麼鼓勵你,我仍然深知多數人無法做到,原因主要有兩個,第一決心不夠,不想付出加倍的努力;第二價值觀不同,不想為工作犧牲其他層面。人各有志,想清楚就好。可是年薪百萬在台北生活,都未必能買房買車﹑過上理想的人生,更何況領幾十萬,怎麼辦﹖
寫到這裡,以下才是我最想給990萬名上班族的正確觀念,那就是—
💚工作不是人生的全部
💚上班也不是收入的唯一
也就是說,當我們開始有「找工作不如找收入」的觀念,不靠年薪百萬致富,才會真正步向財富自由的大道。把腦袋從「找工作」的認知架構,轉換成「找收入」的思維系統,會突然發現海闊天空,條條大路通羅馬,而上班領薪水不過是其中一條路,然後眼睛一亮,看到其他更多收入的可能性。
對於有錢這件事,沒繼承任何財產的人,靠自己白手起家,也拿不到年薪百萬,大概不脫這三條路可走:
💚會拿高薪不如收入多
💚會賺錢不如會存錢
💚會管錢不如會理錢
不管薪水多少,都要想盡辦法存錢,沒有存錢就無法奢談後面的理財。《原來有錢人都這麼做:效法有錢人的理財術,學習富人的致富之道》作者花20年訪問5百位富人,富人的定義是資產有3千萬台幣。他發現這些富人在以下三題都答「是」:
💚1.你的父母節儉嗎?
💚2.你節儉嗎?
💚3.你的配偶節儉嗎?
現在你知道了,當你瞧不起父母東摳西省的小器樣,省錢與存錢竟然是一般上班族的致富之道。我有個斜槓學生是公務員,父母親是藍領,不僅把3個孩子養大到各個成器,還買了2棟房子,全都靠省與存。他自己30歲出頭,先是靠省與存擁有1百萬資金,後來理財有3百萬,他的斜槓就是教人怎麼存到3百萬。
相反的,我認識的高薪族群中,不少人賺得多花得多,其實口袋是很空虛的。所以當賺不到年薪百萬,並不是天塌下來的事,而且我得說要翻轉這個命運並不容易,這牽涉太多個人無法控制的因素,包括產業﹑企業﹑職位,你想想洪老師能去聯發科做研發工程師嗎?這叫癡心妄想﹗而我們能做的無非是三件事:
💚1.賺其他收入
💚2.省錢、存錢
💚3.投資理財
讀本文有受益,請留言+1。
台積電薪資結構 在 少女凱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放棄美國高薪工作,回到台灣創業…」這種標題文章起手式,不只大眾膩了、劉安婷也膩了,「普林斯頓大學,在我回國以前,大家應該只覺得是幼稚園,如果只是報導學歷,是不是代表這個人出社會後,沒有什麼成就?」專訪時,劉安婷誠懇、直率,創辦「 為台灣而教 Teach For Taiwan - TFT」8年過去,她早已創造更多影響力。細數她的獲獎事蹟「富比士Under30」、「亞洲影響力人物榜」,這些積累是來自每年嚴格的篩選機制、培訓,讓有志青年能到偏鄉教學2年,縮短偏鄉孩子的教育不均問題,至今有5千名孩子受惠,除此之外,也讓青年為兩年後的自己奠基,她接受《三立新聞網》專題節目《大人的模樣》談談一路來的歷程。
攤開108年度「為台灣而教」的年度報告,是一本非常詳細完整的報告,從捐款來源、資金花用比例、組織執行事項、董事會組成人士通通都有,讓非營利組織的捐款運用公開透明,光看內容就能強烈感受到「為台灣而教」的穩定性與影響力。創辦人劉安婷今年31歲,24歲時從美國留學回台,因在美國期間,到監獄教書3年,並曾前往第三世界國家擔任志工,有感教育不均回台創辦非營利組織。
劉安婷的教育理念為人所知,就連總統蔡英文也於3月時親自拜訪總部,寫下「八年前我認識安婷時,很欣賞她的理念,但不免替她擔心,在實踐上會不會遇到很多困難?很高興看到八年後的現在,TFT不但站穩腳步,還跟許多團體合作,擴大了翻轉教育的能量。」外人看來,劉安婷在做的事情相當偉大,而她卻仍保持謙虛。
劉安婷說,一開始真的不知道「為台灣而教」可不可以成形、會不會變成一個組織,所以起初是從很小、很小的規模開始嘗試,很多人關心教育不均等的問題,但是在所有提供的解方裡,往往最困難的一個很關鍵的元素是「人」,比方說每個人可以捐電腦,可是如果沒有對的大人在旁邊引導、陪伴的話那電腦不僅不會幫到孩子,它可能還成為孩子逃避學習的管道。
劉安婷接著舉例,比方說我們可以捐衣服,但是一樣如果沒有一個對的大人在這邊做教導、引導,那麼這一箱好心、善心的禮物和衣服不僅可能沒有幫上孩子,可能還養成他手心向上的習慣。尤其是家庭的結構已經比較沒有辦法受到支持的孩子,學校裡面的大人,也就是老師還有各式各樣的教育者,其實就會是他互動時很重要的一個教育資源,這樣的一個大人偏偏又是在最需要的台灣那些偏鄉角落,常常很稀缺,因此為台灣而教扮演的角色便是培訓優質人才進入偏鄉,並待上兩年。
解決社會問題,為何由非營利組織承擔?劉安婷對此則提到上個世紀,美國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曾說一個健康的社會應該要有三大部門,包含公部門(政府部門)、私部門(企業部門),還有第三個就是社會部門,其中很主要的角色就是非營利組織。
另外,她補充一個完整社會需要三個部門是因為,很多社會問題是非常複雜、非常龐大,比如說貧窮、教育不均的問題,幾乎可以和「國安問題」畫上等號,也幾乎難以透過單一部門就可完全去解決,需要很有解決問題能力的社會部門來執行。「如果不把每一個孩子的教育拉得更均值,那麼我們整個暴露在外的危險是台灣的整個未來。」
為了讓這類的國安問題可以解決,因此非營利組織往往需要更優質的人才加入,只是現在的社會價值觀,仍以醫師、科技業等職業選項為主流,在現實中要推動人才加入,也有一定的困難。劉安婷說「我真的一開始沒有想過,我甚至可能要為這些年輕成員的父母親辦說明會。」
她進一步補充,其實有很多青年要做這個選擇時,碰到很多的阻力,身旁的重要他人可能是父母可能是其他的重要他人,可能會擔心非營利組織會餓肚子,但其實TFT有提供一定基礎競爭力的薪資、還有錢難以計算的培訓投資,讓孩子不會被錯待,或是他們擔心偏鄉很危險,但機構甚至有給更偏遠的老師車子的支持,除此之外,為台灣更替教師種下兩年後的種子,像是台積電、國泰金控、台灣奧美都加入未來就業計畫,教師結束兩年服務後,能獲得優先面試的機會。
從第一線服務的志工,到踏遍台灣偏鄉學校到教學現場關注,成為具一定影響力的非營利組織教育機構,一路走來並不容易,但劉安婷和團隊,持續翻轉教育,作自己理想的樣子。對於大人的模樣,劉安婷說「自由與責任,對我來說就是定義一個大人一體兩面的元素,我認為一個大人的樣貌就是,為自己生命負責的領導者,而且在這份自由裡面,可以很享受、走出自己的生命風景。」
台積電薪資結構 在 高虹安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虹安於五月六日參加「 #少子化對策與展望論壇」,這是由中華民國兒童健康聯盟與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 兒福聯盟─孩子的守護者 共同主辦,一起參加還有 賴清德副總統、 呂鴻基 理事長、林志嘉秘書長、林萬億政務委員、衛福部李麗芬政務次長,還有我立法院的好同事, 醫師立委邱泰源委員、 蔣萬安委員與 王婉諭委員。
🔺👶 少子化已經是國安危機,台灣下一代的國家發展該怎麼辦?
台灣去年人口結構開始 #負成長,問題不在於人口數,而是人口結構的變遷將會造成許多社會問題。人口結構圖從1960年的標準金字塔到2060年,民國150年左右的時候,將會變成倒金字塔,老年人口遠多於勞動人口與小孩的社會,將會造成財政負擔加重、國力衰退的危機。
💰💰 注意!問題在經濟!
根據多份民調研究指出,「#低薪高房價」是影響台灣結婚、生育意願最主要原因,沒錢讓大家 #想生不敢生,要怎麼解套? 民調指出可以從 1.加碼育兒津貼、2.提高薪資、3.補助幼兒學費,先解決眼前問題。
👴👩🦰👨🦱問題在世代價值觀!
除了$$以外,在適婚年齡的年輕世代僅有36.5%男性、19.6%女性認為「結婚」是重要的 (來源:中研院長期調查 (2017)),表示價值觀與產業結構的轉變,年輕女性的人生規劃中,逐漸將結婚這個選項往後挪。
💪💪我們可以做什麼?!
綜合虹安一直努力的方向和少子化論壇的討論,我們可以先從以下項目率先推動:
▶ 友善育兒環境推動
▶ 提高育兒津貼
▶ 補助產檢與試管嬰兒療程
▶ 推動公共化跟準公共化的托嬰
虹安建議可以先從 #政府政策 下手,訂一個硬性目標,不要再消耗台灣的人口紅利了!我們要用決心與魄力砸資源讓想生的人願意生、能夠生,不然每年都在 #國安危機,何時能真正解決問題?
社會力量也有可以先行之處,如民間企業 #鴻海、 #台積電,皆試行發放足額且有感的育兒津貼給員工,並建立孕婦與媽媽的友善辦公環境。
‼️政府要加碼投資下一代,企業要響應支持,才能鼓勵年輕人 #多生, #台灣永續發展才有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