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台灣煤礦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台灣煤礦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灣煤礦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灣煤礦產品中有2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7萬的網紅每日一冷,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冷回顧 台北文山區的「萬芳」和歌手萬芳有什麼關係? 恭喜 萬芳 獲得評審團大獎;想到或許可以回顧一下這篇。 --------------------------------- 你可能知道,全台灣縣市中只有台北市的各區底下有個「次分區」的行政區劃分方式,也可能知道文山區下共有五個次分區:景美、興...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31萬的網紅YOYOTV,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看更多旅遊探險趣!【嘻遊記】►►https://bit.ly/2Lpvyz3 【博物館探險趣】今天要帶大家前往平溪鄉唷~~西瓜哥哥與草莓姊姊化身為礦工。阿瓜阿莓想要賺大錢養家,來到平溪的礦坑採煤,沒想到礦坑早就停止開採了,老師為了彌補他們,決定帶他們探索台灣煤礦的黑金歲月。 老師先在「月台公園...

台灣煤礦 在 田中千絵 Tanaka Chie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5-27 01:45:52

こんばんは🌛 先日、台湾ドキュメンタリー映画『緑の牢獄』の プレミア上映会に行かせていただきました。 日本では 4月から公開が始まっているそうですが、 観に行かれた方いらっしゃいますか? この作品は、私も大好きな『海の彼方』 黄インイク監督の最新ドキュメンタリー映画で、 今まで知ることのなかっ...

  • 台灣煤礦 在 每日一冷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8-22 23:02:48
    有 702 人按讚

    #冷回顧 台北文山區的「萬芳」和歌手萬芳有什麼關係?

    恭喜 萬芳 獲得評審團大獎;想到或許可以回顧一下這篇。
    ---------------------------------
    你可能知道,全台灣縣市中只有台北市的各區底下有個「次分區」的行政區劃分方式,也可能知道文山區下共有五個次分區:景美、興隆、萬芳、木柵與二格山。

    次分區基本上是由各行政區中,歷史背景相似或是距離相近的鄰里所集合起來的。

    其中萬芳次分區中有數個知名地標:捷運萬芳社區站與木柵垃圾焚化廠、博嘉運動公園。

    不過,萬芳的由來究竟是什麼呢?跟回憶過去痛苦的相思忘不了的歌手萬芳到底有沒有關係呢?

    答案是:一點關係也沒有!

    萬芳的地名由來,事實上是源自於昔日的兩個礦場:萬隆礦場及芳川(朝日)礦場。從兩個礦場當中各取了一個字,於是變成了現在的地名:萬芳,並連帶產生一系列的相關的地名。

    雖然經過多年發展下,當初礦坑的痕跡大多已經隱沒在荒煙漫草中,但文山區曾經生產煤礦!

    文山區的煤礦大多分布在興隆路兩側及景美溪河岸,從日治時期便開始開採,因為私人採煤獲利頗豐,因此煤礦有「黑金」之稱。

    日治時期的主要礦坑有:文山碳坑、十五份碳坑、景尾碳坑、重興碳坑。

    大正 8 年 (1919),日本人在此處成立台北鐵道株式會社,為了便於將深坑與石碇一帶的礦產與物資往外運輸,隨後便鋪設了景美到石碇間的輕便鐵道──石碇線;之後又於大正 10 年 (1921) 興建了長 10.4 公里的萬華-新店鐵路(簡稱萬新鐵路)。

    起點為萬華,行經螢橋、水源地、公館、十五份、景尾、大坪林,最後抵達終點站新店;為了煤礦的運輸,後來台北鐵道株式會社又增設十五份支線。兩條輕便車路線讓文山一帶的礦產得以運送至萬新鐵路沿線(十五分站及景美站)的儲煤場,再轉由萬新鐵路自台北郊區運送至台北的核心地帶。

    上圖中左側紅線的即為昔日台北鐵道株式會社於的連接萬華與新店的萬新鐵路;中靠近上方的綠色線條即為輕便車十五分線,下方的綠線則是連接了景美與石碇的石碇線。

    到了戰後,由於工業發展對於煤的需求,文山地區開採煤礦的熱潮並未消退,此時仍有許多礦坑持續開採,其中也包含了前面提到萬芳地名由來的萬隆煤礦和芳川煤礦。

    1946 年,萬隆煤礦開採。(一說為 1952 年開採),不久後的 1949 年陳村頭與陳其志合夥成立了芳川鑛業社,並開始開採芳川煤礦。

    台灣煤礦產量在 1960 年代左右達到高峰,但隨著能源的使用逐漸轉移到石油化學燃料,加上臺灣產煤的成本過高,無力和品質高價格低的進口煤抗衡,因此造成了煤礦業的沒落。

    1972 年,臺北市政府開始規劃在木柵140高地建設山坡地開發示範社區;兩年後萬隆礦場停止開採。到了1978 年,台北市政府開始進行區段徵收,徵收民地用來興建萬芳社區,並在 1984 年完成社區的興建。

    另一邊的芳川煤礦在1984 年遇到六三水災後,由於豪雨的沖刷以及臺灣對煤的需求減少而歇業,最後在 1997 年封礦廢坑。

    在文山地區產煤極盛時期,當地首屈一指的大礦坑,芳川礦坑每天有高達 500 名礦工開採煤礦。然而,隨著煤礦黃金時代的過去,昔日的開採的光景只能永遠留在當地耆老的腦海中,對現在的我們是很難想像的了。

    雖然文山區產煤的時代已經結束,昔日礦廠的遺跡或已被植物覆蓋,或已建起一棟棟大樓;不過地名萬芳的留下,還是讓我們有蛛絲馬跡去認識曾經繁榮一時的文山煤礦業。

  • 台灣煤礦 在 用手機拍出名堂,簡單 拍照 快樂 分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5-30 20:30:23
    有 31 人按讚

    為何會意識到該思考「意義」兩字的意義?話說學生時代,台灣還有煤礦開採,那時我第一次跟著我的攝影老師去礦場實地拍礦工照片(可不是像今日觀光團式地花錢請人打扮成礦工給大家擺拍)。只記得當時我的老師熟門熟路、爬上爬下地拍得不亦樂乎。而我傻傻地在後面跟著老師拍,但心裡的 OS:這有甚麼好拍?可是自己環顧四周,卻也不曉得能拍甚麼?

    在那之前,我還是因為看了老師拍的礦工作品,特意央求老師帶我去拍。怎到了現場,還不知道拍甚麼?想想不服氣,知道地點路線後,沒課時就自己揹著相機、騎著心愛的偉士牌,殺到煤礦場,獨自摸索台灣煤礦的影像。

    剛開始去了兩三趟,我還是不知道拍甚麼、怎麼拍?但第四次之後,突然有恍然大悟的感覺。可惜去不到十次,礦場關閉。之後一年不到的時間,台灣剩下的煤礦場也全都陸續關閉。自此想拍也拍不到這些畫面了。

    待續...~

    #街頭攝影 #streetphotography
    #手機攝影 #mobilephotography #Nokia #NokiaMobile
    #Nokia9

  • 台灣煤礦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5-13 19:16:18
    有 1,261 人按讚

    “人,有什麼理由被生下這個世界?”

    前幾天很榮幸有機會參與
    黃胤毓導演《綠色牢籠》的首映會。
    我覺得這部片
    比導演之前拍的《海的彼端》再沈重一點,
    但是看完之後的感觸頗多。

    在《綠色牢籠》所描述的是,
    你(台灣人)我(日本人)都不知道的,
    曾經在西表島上真正發生過的
    台灣煤礦工人的歷史。

    胤毓導演這次透過一位叫橋間阿嬤的人生去講述
    台灣和沖繩之間的奇妙淵源。
    在橋間阿嬤的身上讓我感受最多的是,
    人生中很多的無奈。
    我們的命運有時會被歷史綁在一起帶走,
    很多事情的決定權沒辦法在自己的手裡掌控⋯
    橋間阿嬤的人生也是其中之一。
    但是不管怎麼樣,橋間阿嬤還是要活下去,
    哪怕被當年的歷史玩弄,她也只能活下去⋯⋯
    這時候在我的腦子裡浮上來的一個疑問,
    就是我開頭寫的那句
    ”人,有什麼理由被生下這個世界?”

    當我每次看到有關台灣和日本之間的故事時,
    心裡會有一種特別的感覺,
    也會開始問自己:「我為什麼身在台灣?」。
    雖然我是自願來到台灣
    而沒有像橋間阿嬤不得不去西表島的人,
    但是以一個長期停留在不是自己出生地的我,
    有時不可思議地想到命運的安排。
    幸運的,我人生的方向盤能掌控在自己的手上,
    所以來到台灣也許是我被生下這世界的理由之一。
    以後我也會好好地繼續跟大家分享
    台灣與日本之間的美好人事物。

    《綠色牢籠》即將在明天(5/14)全台上映🎬✨
    衷心希望透過這部電影
    能讓更多人知道台灣與日本之間
    被遺忘在角落的一位阿嬤的人生。

    現在疫情緊張的時候,
    請大家一定做好防疫措施去戲院看電影喔😷👍🏻

    謝謝木林電影 Moolin Films
    希望行銷娛樂|Hope Marketing Ent的觀賞邀請!

    綠色牢籠 -《狂山之海》系列紀錄片

    #綠色牢籠
    #黃胤毓導演作品
    #值得進戲院看的紀錄片

    IG追蹤
    千繪’s 台北與東京生活🍃
    https://www.instagram.com/chietanaka817/

  • 台灣煤礦 在 YOYOTV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9-05-01 10:00:05

    看更多旅遊探險趣!【嘻遊記】►►https://bit.ly/2Lpvyz3

    【博物館探險趣】今天要帶大家前往平溪鄉唷~~西瓜哥哥與草莓姊姊化身為礦工。阿瓜阿莓想要賺大錢養家,來到平溪的礦坑採煤,沒想到礦坑早就停止開採了,老師為了彌補他們,決定帶他們探索台灣煤礦的黑金歲月。
      老師先在「月台公園」介紹了平溪小檔案,也帶領西瓜哥哥和草莓姊姊看到早期運輸煤炭所使用的翻車台和選洗煤場等舊址。接下來搭上原汁原味的運礦台車,跟隨著鐵道,啟程前往《台灣煤礦博物館》。

    ★★寶貝學習推薦★★
    YOYO熱門唱跳專區
    ►►http://bit.ly/yoyohotmusic
    YOYO最新唱跳MV
    ►►http://bit.ly/yoyonewmusic
    YOYO點點名
    ►►http://bit.ly/2NmL3J7
    好好玩自然
    ►►https://bit.ly/2MQZZQa
    大頭小狀元
    ►►http://bit.ly/babybossall_0511

    【訂閱YOYOTV】►►https://goo.gl/PCO1FZ

  • 台灣煤礦 在 林lillian_lin1029常容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7-04-03 01:49:23

    和美煤礦二三事 林常容

    新店碧潭西岸山陵厡稱大畚山,以其形似畚箕得名,後來改稱大笨山,,原因不明,也有碧潭山之稱。
    打從六零年代就有私人財團進入開發觀光事業,四十年來,盛衰並見,直到公部門介入,標榜自然生態工法規劃整理,堂堂推出「和美山步道」, 儼然新店碧潭休閒遊憩系統最重要的旅遊景點。
    若要問「和美山步道」因何得名?答案十之八九「是因為灣潭有座和美煤礦」,但是負責和美山步道重整的公部門,卻不曾明文說明其間的淵源,甚至把和美煤礦刻在岩壁上的「和美」兩字銷毀掉,和美煤礦遺址雖然也名列觀光景點,但是文字簡單,不得要領。
    在瑠公圳吊腳樓遇林弘仁醫生談新店十二甲的往事,才知道林醫生是和美煤礦礦主林秀卿先生的三子,林醫生很高興有人對和美煤礦的歷史感興趣,欣欣然打開話匣子。
    林秀卿先生是彰化和美人,原來在彰化線西國小任訓導主任,因為二姐夫劉明在九份開金礦有成,事業擴大到台北縣深坑,便招小舅子林秀卿先生攜家北上管理深坑煤礦的業務。
    林秀卿先生任事負責,夫人蔡美玉女士也從旁襄助,夫妻倆對煤礦業的經營深得個中三昧,蔡女士遂把手邊繼承自娘家的股票賣掉,向碧潭邊的煤礦個體戶買了一個礦位,先做小規模探勘,隨後向位於上方的德安煤礦一位理事買到礦權,展開平行開挖,大量生產;按照林醫生的手勢比劃,探勘坑只有三到五十公分的高度,挖礦人得趴在地上匍匐前進;平行坑則有兩公尺高,由工頭率隊入坑工作,隊上人才濟濟,有懂礦脈的、有專門架設相思木架的師傅、電機師傅、雕刻好手等等,林秀卿先生說他來自彰化和美,事業發展堪稱順利,煤礦當然就要取名「和美」。
    林弘仁醫生回憶,母親對煤礦事業的發展,比父親更積極,當年女性是不能進礦坑的,他母親是唯一能入煤坑視察的女性;礦坑裡面因為酷熱,礦工往往把衣服脫個精光地工作,聽到老闆娘入坑,紛紛放下工作,忙不迭穿上衣服。
    和美煤礦礦質不佳,但是在戰後到民國三十八年之間,因勢利導,也發展出全盛的局面,林醫生解釋說,因為是二戰後重建,工業跟著起飛,台灣品質好的煤礦都運往上海參加大建設,台灣次級煤礦就順勢成為台灣市場的主力,那時候煤礦一挖出來就裝車,即使摻雜小石頭黑泥塊,買方也都照單全收,台灣煤礦業者確實有過幾年的好光景。
    和美煤礦每十五天發一次餉,發餉當天有貨運車把錢載到碧潭邊的渡口,渡河到對岸的灣潭,麻袋裝的可能是紅色五元鈔或一元鈔或五毛銀幣,當天發的是哪一種鈔幣,黃昏以後,新店鬧街上就出現那種鈔幣流通,因為下班的和美礦工和家人來消費了。

    林醫生講得高興,第二次見面,索性帶我們去灣潭路和美煤礦遺址參觀。 經他連絡到現址所有權人廖家和先生,開門讓我們進門去參觀。廖先生的父親原來也是和美礦工。
    鐵皮圍籬內的遺址已不復見辦公室、福利社、洗煤場等等,礦坑口鐵門深鎖, 雜草叢生,廖先生正在整理場地,希望按照舊照片重建那些建物,但是舊照片被文史田野的人拿走了,幾年沒有歸還,廖先生頗怨懟地抱怨那是僅存的三四張舊照片,希望對方守信用,儘快歸還。廖先生因為正苦於腎臟病,趕著去洗腎,我們也就不便逗留,廖先生臨走時,特別跟林醫生講到礦坑封閉前發生的第二次淹水意外,遭溺的一名礦工,還躺在礦坑裡,廖先生希望礦坑內也能恢復舊觀,同時處理罹難者的遺體。
    林弘仁醫生29年次,五歲時就常常到礦場活動,看到過礦場門口的招牌上鑲著一顆貝殼琢磨的圓珠,體會到父母對煤礦事業的經營的確是有著成就感;七歲那年,看見舅舅蔡朝賢在碧潭邊的石盤上搭建木架,親自爬上架,醮白漆在石壁上揮毫,寫上「和美」兩字,因為石壁不平整,上漆不勻,舅舅就用白漆補個花邊美化,再由礦工按著漆字雕刻,雕完再上一次漆,每字約有6尺高,前後五天完成刻字工程,後來漆掉了,林醫生還看到再補漆,如今這兩個雕刻字體已經看不見了,判斷是公部門著人去刻除的。林醫生的大姐林彩薇女士曾經到市公所文史組抗議,要求恢復舊觀,公部門的答覆是「有廣告嫌疑」,不予受理,今年再去市公所詢問,職員回答不清楚是怎麼回事,他們不曾負責過類似業務云云。
    替林家想想,這事還真悶呢!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