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篇台灣散文女作家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台灣散文女作家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fondness (青苔巷)看板chienchen標題五十年來台灣女性散文時間Fri Mar 1...
台灣散文女作家 在 Hally Chen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24 11:12:47
超期待!11月即將在Netflix 上映的這部電影《#我們都無法成為大人 》,預告中出現的Power Mac 9500、Power Macintosh G3 和Apple Studio Display 17吋,推算故事發生時間應該落在1997~2004之間。那個時代,也是我回憶中最喜歡的時代。 原...
也是上個月才出的書,總共三本(選文篇分上下冊,評論篇一冊),選文
篇由陳芳明與張瑞芬兩位教授合編,簡媜的文章選了兩篇:〈寂寞像一
隻蚊子〉、〈夢的狼牙〉,前者已經見於《散文二十家》等選本,後者
倒是首度被編入散文選中,可見編選者至少有做過功課,不至於「人選
亦選」(鍾怡雯語)。
有點可惜的是此書蒐羅女性作家甚多,明顯看得出排版、字體都已經壓
縮過的,還得出成上下兩冊,一位作家也只能選兩篇,簡媜這兩篇約在
1988、1989年間左右,有點太集中於某個時間點了,如果能夠其中一篇
選近期的文章,也許看起來會比較均衡吧!
題外話,張曉風之前替九歌編的《中華現代文學大系散文卷》所選的兩
篇(〈秋殤〉、〈煙波藍〉)甚至皆出自同一本書,看來就更不平均了。
不過像《紅嬰仔》和《頑童小番茄》這種短篇綴成的系列創作,確實相
較之下比較難以下手,這或許是至今台灣似乎還沒有選集青睞之故?
如果讓你編散文選,哪幾篇是你非選不可而又未見諸其它選本的佳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0.192.143.24
> -------------------------------------------------------------------------- <
作者: pilgrim1019 (夏夜晚風) 看板: chienchen
標題: Re: 五十年來台灣女性散文
時間: Sat Mar 11 10:30:53 2006
: 較之下比較難以下手,這或許是至今台灣似乎還沒有選集青睞之故?
: 如果讓你編散文選,哪幾篇是你非選不可而又未見諸其它選本的佳構?
我個人喜歡漁父,但不知道入選過了沒,印象中好像有。@@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6.144.175
> -------------------------------------------------------------------------- <
作者: fondness (青苔巷) 看板: chienchen
標題: Re: 五十年來台灣女性散文
時間: Fri May 5 23:35:47 2006
張瑞芬獨自撰寫的《評論篇》也評了簡媜:〈語言的星圖──
論簡媜散文〉,頁369-382。
評者的認真與誠意從她搜羅的文本即可窺知,無須多言。不過
正如同大多數的論者,幾乎都注意到簡媜強烈的「主題」式計
畫創作傾向,然而又非常矛盾地,將成書的年代作為敘述的論
據,比方以下這段:「九0年代以降,《夢遊書》、《胭脂盆地
》、《女兒紅》中,結合了小說與散文形式,技巧與意念俱有
挑戰性的〈夢的狼牙〉、〈寂寞像一隻蚊子〉、〈背起一隻黑
貓〉、〈發燒夜〉、〈在密室看海〉、〈貼身暗影〉、〈雪夜
,無盡的閱讀〉最稱佳作。」
我想張瑞芬是喜愛此類形式操作的簡媜散文,所以在《選文篇》
就收錄了兩篇頗為相近的,但是〈夢的狼牙〉收錄於《浮在空
中的魚群》,此書乃1988年成書,印象裡一度被收進九歌版〈
七十七年散文選》,換句話說,若以時間的斷代來區隔簡媜的
散文風格轉變,是值得再商榷的,好比1988年的創作再怎樣都
撈不到九0年代的邊(引文提到的三書,不也沒包括魚群一書?)
況且認真考據,蚊子和黑貓都作於1989年,如果吹毛求疵些,
這些都不應該納入引文敘述的時間範疇內的。又如同《天涯海
角》的創作從八0年代到二十一世紀初橫跨十三年,如果僅僅
著眼於成書的年代而進行討論,其中可能產生的問題就更多了
既知簡媜出書不以時序編理而依主題搜羅,何以實際論述無法
釐清這一點?
該書的另一明顯缺點是對於文章之間的影響、系譜的認定都過
於草率,她以為《私房書》的體裁「絕類張讓後來的《時光幾
何》」,可是張讓的書出版於1998年,而《私房書》早在1987
年就已經面市,把一本較早的作品類比於另一本較晚的,總是
不大嚴謹,為何不說像是尼采、叔本華的格言體,只因為不是
台灣女性散文?又說《空靈》「或許」啟發了張曼娟的《愛情
,詩流域》的書寫,其實當初和《空靈》同屬一書系而由陳幸
蕙、曹淑娟等人寫作的亦屬以文佐詩的模式,又何必獨推於簡
媜而已?(依我看來,張曼娟該書反而更像陳幸蕙的《同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3.9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