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去游泳,蓋幾個泳池都沒用!
過去以來,金門地區許多的重大建設常常落於人治,而非經過精密的估算、數據的分析、效益的評量來進行重大建設。
今年五月的定期會中,縣議員唐麗輝就曾對金沙地區興設溫水游泳池提出質疑,認為金門地區泳池與設籍人口比平均為全國第三,興設金沙泳池是否有其必要?該質詢道出了金門推行...
不去游泳,蓋幾個泳池都沒用!
過去以來,金門地區許多的重大建設常常落於人治,而非經過精密的估算、數據的分析、效益的評量來進行重大建設。
今年五月的定期會中,縣議員唐麗輝就曾對金沙地區興設溫水游泳池提出質疑,認為金門地區泳池與設籍人口比平均為全國第三,興設金沙泳池是否有其必要?該質詢道出了金門推行體育政策的重大問題,更讓人體認到「不去游泳、蓋幾個泳池都沒用」的盲點!
個人認為,運動場館的興設是體育政策的輔助、但絕非首要!
金門地區現有 9 個游泳池,平均 15,520 民眾共用一個泳池,其名次位列全國第三。但眾所皆知,金門擁有大量虛設人口,真正的實住人口僅約 5 萬人,若扣除幽靈人口數來說,金門平均 5,555.5 人就擁有一個泳池,這個數據排名全國第一,領先第二名的縣市多達2倍之多,所以金門真的缺游泳池嗎?
再者,泳池的維管費用極高,金門使用率最高的縣立游泳池,平均一年才使用 80,000 人次左右,扣除教學使用約莫 70,000 人次,跟台灣地區動輒十來萬的泳池使用人數比,根本是小巫見大巫。也因如此,若要以完備的救生員、加熱消毒系統列入計算,縣屬各大泳池可以說是虧損連連,光是縣立游泳池去年的短差就將近 1,600 萬元,更遑論其他的泳池的經營狀況。
▶️ 誰偷走了你的乳酪?你的場館誰在用?
再者,言及金門現在的體育場館管理政策與營運也相當有問題。自上任議員後,我就接到不少家長投訴,指稱地區就有私人游泳教練利用公眾泳池開班授課,單一學生的收費價格從 3,600-6,000元都有,這些私人教練利用泳池空間教授泳技,不僅未向公有泳池繳納費用,學生的教費用還落入個人口袋,這種利用公共空間牟取私利的行為令人感到遺憾,某部份來說更是侵害到全民的公眾權利。
私人教練利用公共空間收費教練費的問題不僅在游泳池,在金門體育館重量訓練室、舞蹈瑜珈教室亦時有所聞。
這種以公牟私的狀況理應受到管制約束,教育處與體育場更應該要有相關的法規條令來做妥善資源分配並執行收費,但如今我們卻沒有看到任何的明文規定。試問,未來如果有無牌教練在縣立體育場館或泳池私下授捰,最後衍生運動傷害或是收費糾紛,金門縣教育處或體育場該如何處置?
現下,金門教育處與體育場該做、要去做的,除了專任教練的清查造冊,明訂公共體育場館的租用規則,未來更可透過專業教練的媒合轉介,製造更多的就業機會,讓更多熱愛運動、有心游泳的民眾擇定學習對象與目標,同時還給全民良好的運動環境,更可增加公庫收入、平抑虧損問題。
▶️ 不蓋金沙溫水游泳池,我們可以怎麼做?
近年在台灣地區,許多的公立泳池都面臨虧損的狀況,諸如台中市政府就有八成以上的泳池面臨這個問題,除了相關的檢討政策外,我們可以看得到公部門在降低虧損的努力,例如在寒暑假推出游泳池招租、游池水道分配租用等減少虧損的努力。未來如果執意興設金沙溫水游泳池,我們必然面對虧損、人力短缺、設備維護等問題,屆時短缺的經費個人建議由倡建的民意代表來負擔。
但如果不蓋金沙溫水游泳池,我們可以怎麼做?其實以金門五鄉鎮都擁有游泳池的現況我們可以改善金沙國中游泳池,採對外開放並增設溫水設備與相關管維措施。(附帶說明:金湖已有金門農工、金湖國中二座泳池,但縣府現計劃興建金東游泳池,屆時金門會增加為10座泳池,個人認為是不用蓋金東泳池)
未來,可以透過資源調度與分配,在金沙鎮以外的地區泳池降低金沙民眾的入場券費用,並透過寒暑假專車班次的開設,讓更多民眾可以有效利用使用率偏低的泳池。更可思考水道分配制度,讓金沙民眾可以專用部份水道游泳,這都是可以降低預算支出,提升泳池效率的方式。
▶️ 金門的公共建設不該落入「你有我也要有」的迷思
金門現今公共建設最大的問題除了人治問題之外,另外一個最重要的問題則是「比較心態」,各鄉鎮往往只看得到其他鄉鎮的長處,往往忽略了自己擁有的優點。公共建設在推動落實之前,更未釐清「必要、需要、想要」的不同需求層級,而落入「別的鄉鎮有、我們也要有」的迷思。
這種迷思造成了公共建設值用率過低、預算資源無端浪費的情形,金沙文化園區當初興設說要引進人潮促進金沙經濟發展即是一例,金湖溪邊海水浴場說要帶動水上活動,如今沙灘空無一人亦是一例。
如果按照這種毫無資料考據、理性分析、數據佐證的建言來施政,那麼金寧是不是也要蓋一座文化園區?烈嶼是否也要蓋一座機場?金城是否也要一座植物園?讓大家一起來見證「錯誤的政策比貪污還可怕」的後果?
#金門 #金門縣議員 #縣議員
台灣教育經費的現況分析 在 范雲 FAN, Yu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0到6歲國家養?郭懂還是不懂?!]
#郭董的解方可能圖利特定產業
#范雲主張修法將國民教育向下延伸到兩歲
郭董在國民黨初選第二次政見會提出「0到6歲國家養」的主張,引發熱議,朱立倫嘲諷說以為是「郭家養」,更多人則是認為國家沒錢,罵他畫大餅!郭董則回應說,財源政客不懂,其實可以從「基因或臍帶血的產業效益」來。
我以為郭董,是打中問題,但,卻完全給錯了答案!沒有一個國家會把自己的社會福利政策的財源,寄託在(或圖利)特定私人產業啦(如果有家長拒絕提供子女基因或臍帶血呢?難道就沒有資格享有公托了嗎?)。
目前各界反駁郭董開芭樂票的說法,都是以每個家庭花費或每個小孩為單位來計算公托總經費,結果都說經費會飆到上兆!
但,我們都忘了,國家就是要集合眾人的力量,創造有效益的公共財。換句話講,一起養比一個人養小孩便宜多了啦!
以教育來說,如果每個家庭自己請家教或補習班教小孩各科,一個月也可能需要兩萬,一年24萬,一年學生(cohort)累計起來也要兩兆吧?!
但,根據教育部統計資料,2004年每個國小生的平均教育成本是八萬九千多(註一)。也就是說,國家以集體的力量辦學,可以將成本降到快三分之一。
其實,台灣教育總支出從小學到大學(含公私立)一年也沒超過上兆!以2011年為例,總教育經費支出是7千億。其中,國小支出佔25%,約1750億元。
台灣每年在國小教育經費上支出若是1750億,那國小有六個年級生,我們可以合理假設,幼稚園有三個年級生,公托幼稚園一年的經費約800億!
其實,政府現在每年花在學前的教育補助,已經支出四百多億經費,也就是說,政府目前的作法,與我們若像辦小學一樣全面辦公托,實質花費差距只剩下四百億!
問題是出在,政府目前的支出方式,效益相當不夠,除了讓五歲(公私立幼教)免學費補貼外,有很大一部分是放在「準公共化」補助;然而,所謂「準公共化」實質上是補貼費用昂貴的私立幼兒園(因此也有民間團體罵這是「假公共化」),因此,補貼程度與涵蓋人數,一直無法讓民眾滿意!(雖然這個方法,比較簡單,比較快!因為不用自己辦學)
建議蔡政府,認真考慮修法,一舉將國民教育向下延伸三年(從兩歲到五歲)。讓教育部(以及縣市教育局)以國家的力量,將公立學校向下延伸到幼教。少子化後,其實學校裡多了許多空間,但,目前釋出有限。只有教育一條鞭向下延伸,才能降低貧富差距對幼兒發展的影響,徹底解決幼教的經費來源、品質,以及社區普及化的問題。
註一:
這篇文章裡的國家年度教育經費是參考教育資料集刊第40輯,詹盛如教授的〈台灣教育經費的現況分析〉。2008年12月刊登。
註二:
我上完節目後,才找到2019年的教育統計,裡面說2018年的總教育支出是9033億。配合下面的節目內容,本文還是先以我在節目中2011年的教育總經費七千億來計算。
註三:
國民教育法第二條「凡六歲至十五歲之國民,應受國民教育;已逾齡未受國民教育之國民,應受國民補習教育。六歲至十五歲國民之強迫入學,另以法律定之。」
#年代向錢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xRl1RMqEx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