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台灣地名拼音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台灣地名拼音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灣地名拼音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灣地名拼音產品中有2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伍麗華|Saidai / Reseres,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今天聽到「北大武」三次。一次是「大武山成年禮明天下山」,一次是「地磨兒國小畢業生昨天已下山」,還有一個是「泰武國小畢業生後天出發」。 然後,臉書歷史上的今天,也跳出 #2015年北大武紀行。 藉這個機會向大家介紹一下我們「山的課程」。 你如果去了泰武國小,看一下每個班級上頭,有一組羅馬拼音的班...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3萬的網紅2分之一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加入【2分之一強】專屬頻道會員→https://bit.ly/3cLDzZw 主題:全球各國都走透透 這些怪地名讓老外大崩潰! 想看完整版嗎?點我就對了►►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AIRFqY9KbU&list=PLyi-Ztspx3ak8Y5MFFSl...

台灣地名拼音 在 台中美食 熊胖の。妃常生活。?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5-03 22:38:29

🐾 #簡單美味工坊 鹿港於1784年(乾隆49年)由清朝官方設為港口,由於與外國人接觸頻繁,外國人以威妥瑪拼音把鹿港譯寫為Lukang,2003年(民國92年)地名譯寫原則頒布,改採通用拼音把鹿港譯作Lugang,但此舉被認為有違「名從主人」的慣例,2011年(民國100年)6月16日內政部及教育部...

  • 台灣地名拼音 在 伍麗華|Saidai / Resere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3-28 21:30:47
    有 1,126 人按讚

    今天聽到「北大武」三次。一次是「大武山成年禮明天下山」,一次是「地磨兒國小畢業生昨天已下山」,還有一個是「泰武國小畢業生後天出發」。

    然後,臉書歷史上的今天,也跳出 #2015年北大武紀行。

    藉這個機會向大家介紹一下我們「山的課程」。

    你如果去了泰武國小,看一下每個班級上頭,有一組羅馬拼音的班名,那是從泰武村往北大武山上走,各個傳統領域的地名。

    學校將這些地名,按著海拔由低至高分配給一到六年級,除了象徵學習的階段如同登山,一步一步往上爬,也提醒學生,一旦爬到了畢業班,學校就會帶著你攀登北大武「聖山」。

    我礙於能力、體力與毅力的不足,為了能夠在山頂上和孩子們合影留念,必須在檜谷山莊刻意提前2個鐘頭摸黑出發。皇天不負苦心人,我欣喜能夠提前登上山峰迎接這些勇敢的孩子。

    那時刻,我終於能夠站在這一方聖土跟孩子們說一些話:

    「各位家長、畢業班同學、協力的單位、志工朋友、勞苦功高的師長:
    今天我們站在這裡,必須要了解一些事。民國93年春天,泰武鄉的幾間學校在幾位校長的發起之下,開辦了第一次的大武山成年禮。活動具有一定的難度與危險性,隔年便不再有其他學校參加。由於泰武國小有一批願意帶領孩子上山的師長,這個活動便延續了下來。之後,歷經學校的人員異動,曾經停辦了2次。不過,八八風災過後,在最艱困的狀況下,學校仍持續辦理至今,終於有機會完成了 #第一個10屆(2015年)。我想,從今以後,再沒有任何理由阻擋我們登聖山的決心,因為,它已成為我們泰武國小的文化。

    然而,我們必須知道「我們為什麼要來」。排灣族傳說在大洪水時期,人們往山上避難,最後的人只能站在我們現在所站的地方。當他們又冷又餓,就快撐不住的時候,看見遠處有火光(現在來想應該是玉山),於是讓水鹿游過去,將火種繫在鹿角上帶回來,讓他們可以生火取暖煮食。待洪水退去,人們就往北大武山四處遷徙、繁衍。

    排灣族人不但認為北大武是人們的發源地,也相信死後,善靈會回到這裡,而惡靈要去南大武。各位同學,今天我們走的這一條路是「回家」的道路,而不是為了登山。校長希望你們一生謹記祖先的教誨,學習做一個對別人有益處的人,有一天讓自己的靈魂能回歸到這裡,跟所有的祖先一起守護這土地上的人民。

    有句話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我們的北大武聖山,雖然只有3092公尺,居台灣百嶽之末,但無損於她的神聖高貴,因為它不只是一座山,而是有故事、有生命、有文化的聖地。她是母親,佇立在那裡的安定力量,高屏的人們只要向山舉目,就能望見她的慈祥,百嶽之中,無一能及。

    我們能來看一看她,不為別的,而是因為她是我們的母親,讓我們一起把母親的美好擦亮,所有的,會成江河,養育一片海洋。」

    #好想爬大武山
    #好想回學校
    #泰武國小今年第16屆大武山畢業成年禮

  • 台灣地名拼音 在 Cheap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12-21 18:38:25
    有 1,431 人按讚

    【高雄百年史 從打狗到高雄】

    #三分鐘歷史小教室

    高雄的歷史不短,可追溯到明朝、荷蘭統治時期,但一直以來都叫做打狗,高雄一詞的歷史,到今年才剛好一百年,那是怎麼從打狗到高雄的呢?

    #打狗的由來

    首先打狗是怎麼來的,我們得從明末說起,當時高雄一帶是由平埔族馬卡道族所組成的聚落,不過那時是大海賊時代,來自中國、日本的海盜非常猖狂,時常侵擾沿岸,馬卡道族為了抵禦海盜入侵,會在住家周圍種植刺竹林作為防禦之用,而竹林的族語發音類似「打狗」,漢人聽馬卡道族人常常「打狗」、「打狗」的叫,還以為是在虐待動物,反正就把這地方稱為打狗了。

    不過另一個說法是,高雄因為靠海,而海浪聲就像是打鼓的聲音,漢人就把此地稱為打鼓,荷蘭人聽到漢人用閩南語講打鼓,就把它用拼音寫成了打狗(Takau)。

    #海盜時期

    明末中國沿海的海盜相當猖獗,這些人橫行於東南沿海,由中國與日本人組成,其中最大尾叫做鄭芝龍,也就是鄭成功他爸,不過後來鄭芝龍歸順明朝朝廷,並以暴制暴降伏了其他海盜,台灣海峽的海盜才漸漸消散。

    #荷蘭人統治時期

    1622年荷蘭東印度公司打不贏澳門的葡萄牙人,又非常想跟中國與日本做生意,於是看上了台灣海峽的澎湖,並不花一兵一卒佔領了此地。

    後知後覺的明朝無法忍受荷蘭人在澎湖蓋城堡,也不想跟荷蘭人貿易,於是發動大軍於擊退了荷蘭人,對的,第一個驅趕荷蘭人的可不是鄭成功。

    但其實就是人多欺負人少而已,因為明朝水師整整有一萬人,戰艦兩百艘,荷蘭人只有850人,其中還有110人未成年呢,荷蘭人還堅守了七個月。

    但中國人還是講求人情味了,有意無意地跟荷蘭人說,台灣不在我們管轄內,你或許可以去那邊繞繞...

    總之1624年的荷蘭人被明朝趕來了台灣,不過行政中心設在大員,也就是今天的台南,其實到了後期,大員的泥沙淤積問題已經很嚴重了,但荷蘭人在大員經營多年,還蓋了兩座城堡,下重本下不願意離開大員。這時擁有天然良港的打狗,還是個小漁村,給荷蘭人抽抽烏魚稅而已。

    #明鄭時代

    1661年鄭成功趕走了荷蘭人,因為軍隊糧食不足,實施屯墾,把一部分的軍隊駐屯於左營,左營後來也成為清領時代鳳山縣的行政中心。

    #清領時期

    1683年清朝把台灣納入版圖,打狗一帶為鳳山縣管轄,左營成為行政中心,後來又把行政中心遷移到了今天的鳳山區。清領這段時間,1860年後因開港的關係,打狗港成為南部糖重要的輸出港口,並在打狗山上設立英國領事館。

    #日治時期

    1895年日本人取得台灣後,沿用打狗的名字,直到1920年台灣總督府施行全台大改名,把台灣一些難念、難聽的地名都改了一輪,如「噍吧哖」難寫又難念,日本人把它改成「玉井」,就是那個芒果的故鄉。「鹹菜硼」筆劃太多,日本人改成「關西」,就是那個新竹客家鄉。

    打狗也在這波更名的浪潮中也以「高雄」之名從新出發,高雄音似日語中taka-o的發音,從此打狗變成了高雄,高雄也在日治時期這段時間,猛爆性發展,積極建設下,包含修築鐵路、建港、都市規劃、引進煉油、造船、水泥等工業,高雄成為了台灣第二大城,奠定了高雄重工業的基礎。

    #高雄一百

    今年是打狗更名為高雄的第100年,高雄市政府文化局以「 高雄一百」為核心,推出「百年追尋」戶籍謄本調閱、「餅乾盒行動」影像徵集、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大高雄歷史常設展」、高雄市立圖書館「百年港都,世紀書海」主題書展等一系列歷史探尋活動,以及兼具實用與設計創意的文創小物,與大家一同寫自己的歷史,說自己的故事──高雄一百,從你我開始。

    更多活動訊息可至「 文化高雄-高雄市政府文化局」粉專查詢

  • 台灣地名拼音 在 汗語字典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10-16 20:30:31
    有 160 人按讚

    說說看那些你們沒吃過的當地名產。
    -----
    #當名名產
    #localdelicacy
    -----
    感謝以下汗粉投稿!
    @yoyohowerd
    -----
    #汗語字典 | #自創語錄 | #搞笑語錄
    #負能量 | #繁體字 | #搞笑 | #台灣
    #中文 | #字典 | #笑話
    #厭世 | #惡搞 | #爆笑
    #拼音 | #生活 | #語錄
    -----
    #HanyuDict #chinese #dictionary
    #funnyposts #funnychinese
    #instacomedy #funny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