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台南591租屋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台南591租屋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南591租屋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南591租屋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466的網紅賭Sir(杜氏數學),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住屋數學課》 🏨早陣子,我向italki認識的國語和台語老師,請教在台灣租房子的事宜,她們給我看591租屋網。 原來台灣屋用「坪」作單位,相比香港的「尺」大約是這樣換算:【1坪 = 35尺】👈 她們問我現在住的地方多大,於是我開始計數: 👨‍👩‍👧‍👦我現在與家人同住於420尺的地方,以坪作單...

台南591租屋 在 薛薛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4-04 07:57:09

20200113 突然很想打流水帳ʕ •ᴥ•ʔ - 晚間八點五十八分左營前往台北的高鐵上,回顧幾個月以來發生的事情,生活忙碌、充實,有時連紀錄都略顯匆忙,正巧忘了耳機的我,偷閒著打這篇文章。 - 再一個月的時間,你就要退伍了,現實無情,來自公司討人厭的信件催促著你回去工作,這個假日必須即時處理好租屋...

  • 台南591租屋 在 賭Sir(杜氏數學)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10-29 20:34:13
    有 39 人按讚

    《住屋數學課》

    🏨早陣子,我向italki認識的國語和台語老師,請教在台灣租房子的事宜,她們給我看591租屋網。
    原來台灣屋用「坪」作單位,相比香港的「尺」大約是這樣換算:【1坪 = 35尺】👈
    她們問我現在住的地方多大,於是我開始計數:

    👨‍👩‍👧‍👦我現在與家人同住於420尺的地方,以坪作單位,就是420÷35=12坪。
    我告訴她們,她們兩人都不約而同地驚訝得叫了出來,還質疑我是否計錯數。
    於是,她們為了確認我有沒有計錯數,她們問我這面積的房子租金多少?

    💭家人說地產佬最近說過,要15000港元月租,換算成台幣的話,隨便乘以4都可以,即是60000台幣。
    她們聽罷,驚訝地叫得更大聲,我唯有花三兩秒用視像走勻全家,她們才相信,同時開始展露出我看樂思會宣傳片時會展露的表情。😥

    簡單的說,她們現在對香港有這樣的一條等式在腦海:
    📈香港:【60000台幣 = 12坪】
    那麼台灣樓又是怎樣的呢?
    📉台北:【33000台幣 = 35坪】
    ( https://m.591.com.tw/v2/rent/10010490
    📉台中:【26000台幣 = 40坪】
    ( https://m.591.com.tw/v2/rent/9995237
    台南更不要說吧,不令自己太傷心了。

    ✍課後練習:
    (a) 請問以上台灣北部的房子,每月租金為多少港幣?面積為多少尺?
    (b) 請問以上台灣中部的房子,每月租金為多少港幣?面積為多少尺?

    🗣隨時隨地用italki學外語?按以下連結開戶,賭sir即時送你10美金:
    https://italki.com/i/6BDcd0?hl=en-us

  • 台南591租屋 在 蕪菁雜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12-17 11:50:05
    有 432 人按讚

    花了一陣子詢問專業人士,有關囤房稅跟土地活化等問題,年齡從30-70都有,大致上可以整合出一些共同意見,這篇算是意見整理,重謄成一份較有連貫性的說法。

    首先,就是年輕朋友最在意的,囤房稅對於打房有沒有效果?答案是:沒有。

    請從圖一開始看,這張用電表可以看出,台灣空屋最多的是農業縣市,而不是六都。帳面上數字的空屋,大部分都來自繼承鄉下老屋,也就是你的阿公那一輩住鄉下,你爸來台北打拼,辛苦買了一棟房子,然後阿公這兩年掛了,鄉下老屋就被你爸繼承,帳面上就有了兩棟房屋。

    但這棟鄉下老屋基本上已無價值,甚至被農地包圍,距離最近的交通要道與大眾運輸中心,可能車程都要30mins。除非遇到很好的機運,不然繼續擺著幾十年,恐怕也就只是擱著,賣不掉也租不掉。

    依照目前資料來看,較多年輕朋友想要居住的六都,空屋最多的問題是房屋老化,超過40年以上的老屋繼續租售,但其居住功能與消防安全實在難以加強,與其砸大錢修築,不如直接把公寓都更成大樓,還可以增加空屋率。

    但,最多人擔心的是,這不是會提供炒房的誘因?坦白說,有需求才會炒房,你看過建商炒作開車2小時才能抵達的地方嗎?1小時跟30mins的區域,價格就等比下降了,這從591等房屋仲介網查一查就知道。

    對於投資客炒高房價的對策其實不多,想要用囤房稅來處理,效果極低。第一個面臨的問題就是,你幾棟房子以上才算囤房,有無清楚定義?若清楚明訂第4間以上要課徵囤房稅,也是沒啥用。

    一個炒房大戶是炒不起一個區域的,要很多小炒家才玩得起來,對這些持有房屋個位數的炒家來說,大不了找家人當人頭持有。對有十位數的大戶來說才會痛,但說要有多痛,取決你的稅率,稅率若沒有高到炒房的利潤,也是沒有用,但要高到多少才叫做合理?

    另一個方案是,把囤房標準,從個人擴及家人,這也有幾等親的標準,而且非常容易打到無關人。設想一家4兄弟,總共8間房,這算合理還不合理?每人平均2戶,似乎不算囤房,但實際上是3人各有1間,剩下1人有5間,他就算囤房,你要怎樣確保可以課稅到他,以及不會讓他分散房屋給家人持有。

    我們現在合併第二張圖來看,可以發現雙北的空屋率低於10%,鄰近的桃園與基隆超過10%,但房價所得比幾乎只有雙北的一半。這說明了北部地區不是空屋不夠多,是人們不想住得離雙北太遠。若拿桃園當作例子,我們會發現桃園的房價也是跟交通設施有完全正相關,距離交流道與軌道建設超過30mins以上的地區,房價相較之下幾乎是一半而已。

    若要增加雙北地區的空屋供應,擴大生活圈機能來看,只有兩條路可以走。一條是擴大交通建設,把桃園南北多兩條軌道運輸串起來,讓人們可以用不到1小時的時間抵達雙北,不然怎樣打房都沒有用,需求就是在那邊。

    另一條路就是工業區的30年計畫,也可以稱小型的區域平衡。從基隆到桃園,算是北部生活圈的範圍內,小型工業區還是很多,有不少閒置工業區土地沒有開發。這些工業區土地不是沒人要租,是地主不想要租,他們想要的是變更地目,等待政府的大型開發案,一次賺他個十億八億,所以寧可閒置,組團體遊說政府開發,也不肯出租。

    這不是不可能,馬英九時代還真的讓步過,桃園航空城就是一個典型案例,先畫了大餅,規劃未來是自經區,讓每個地主都寧可等,也不要出租土地。這有兩個副作用,一個是閒置土地與廠房太久,形成治安死角,另一個是人口被推到市區,更加擁擠。

    解決方案是,推動工業區土地閒置稅,沒有出租超過一定時間,就課以重稅。逼地主將土地活化使用,即使短期倉儲出租也得做。目的在於,讓工業區重啟機能,增加勞工就業機會,一旦工作機會變多,相關消費店家也會變多,10年後就會有勞工住宅的需求,依法規就得要設立學校跟公家機關。也就是我上一篇提到的產業聚落發展模式,只是這次由政府側面推動。

    對地主來說不見得是壞事,長期出租會有固定收入,而20年後產業聚落興起,白領階級會推動此區的住商發展,屆時順水推舟參加都更,轉成住商大樓,也可以達到原本的目的,只是花很久時間而已。但就以國家整體角度來說,總比硬劃設開發區,吸引大量投資客炒房,然後賣不掉形成鬼城,還卡住大筆資金無法流動來得好。

    不過,以上的說法是著眼在北台灣的開發,國家整體角度來說,國土規劃與區域平衡會比較好。像是柯文哲說甚麼首都生活圈,基本上就是只講好的不講壞的,世界上的大都市多是自然形成,在區位適合的條件下茁壯,洛杉磯整個生活圈將近3分之1個台灣,溫哥華人口只有雙北一半,生活圈面積兩倍以上不止。

    要拿東京都當例子,也得看看人家周邊支撐的衛星都市有多少,地理環境與交通如何,以現在的狀況來說,台北人應該積極的開發金山、萬里、瑞芳與八里吧?怎麼看來沒多少人提過的樣子,更不要提多丘陵地形的困難。要弄首都生活圈,更快速的方法倒是有一個。

    遷都到台南,把雲嘉南高全部整合進去。平原遼闊不用說,有足夠的地方夠我們玩模擬城市與鐵路大亨,重新設計規劃一個超巨大的新首都,保證花的錢會比把北部丘陵地弄成世界奇觀來得省。不想圖利南部人,那不然遷都到我老家桃園,還沒開發的空地比台北市多的多,平坦又不會遇到火山跟地震危險,重新規劃的潛力鐵定高於台北,為何不?

    咳咳

    我的意思是,囤房稅跟首都生活圈這些,長期效益遠遠不如你新都市開發,以及國土重劃。中期來說,拉多條軌道建設,輕軌啥米都好,延伸到新北的偏鄉或是桃園的沿海區,都還有促進區域發展的效果。就算短期好了,你不如成立物業管理中心,把大量租房統一管理,或是發放年輕夫婦或是單身的租屋津貼,也還是比單純打房來得快。因為就算現在台北市房價腰斬,年輕朋友還是買不起。

    除非我們要共產主義,直接宣布每人最多持有1間房,超過的就沒收,公家配發給大家,要嗎?

  • 台南591租屋 在 王立第二戰研所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12-17 11:30:48
    有 2,645 人按讚

    花了一陣子詢問專業人士,有關囤房稅跟土地活化等問題,年齡從30-70都有,大致上可以整合出一些共同意見,這篇算是意見整理,重謄成一份較有連貫性的說法。

    首先,就是年輕朋友最在意的,囤房稅對於打房有沒有效果?答案是:沒有。

    請從圖一開始看,這張用電表可以看出,台灣空屋最多的是農業縣市,而不是六都。帳面上數字的空屋,大部分都來自繼承鄉下老屋,也就是你的阿公那一輩住鄉下,你爸來台北打拼,辛苦買了一棟房子,然後阿公這兩年掛了,鄉下老屋就被你爸繼承,帳面上就有了兩棟房屋。

    但這棟鄉下老屋基本上已無價值,甚至被農地包圍,距離最近的交通要道與大眾運輸中心,可能車程都要30mins。除非遇到很好的機運,不然繼續擺著幾十年,恐怕也就只是擱著,賣不掉也租不掉。

    依照目前資料來看,較多年輕朋友想要居住的六都,空屋最多的問題是房屋老化,超過40年以上的老屋繼續租售,但其居住功能與消防安全實在難以加強,與其砸大錢修築,不如直接把公寓都更成大樓,還可以增加空屋率。

    但,最多人擔心的是,這不是會提供炒房的誘因?坦白說,有需求才會炒房,你看過建商炒作開車2小時才能抵達的地方嗎?1小時跟30mins的區域,價格就等比下降了,這從591等房屋仲介網查一查就知道。

    對於投資客炒高房價的對策其實不多,想要用囤房稅來處理,效果極低。第一個面臨的問題就是,你幾棟房子以上才算囤房,有無清楚定義?若清楚明訂第4間以上要課徵囤房稅,也是沒啥用。

    一個炒房大戶是炒不起一個區域的,要很多小炒家才玩得起來,對這些持有房屋個位數的炒家來說,大不了找家人當人頭持有。對有兩位數的大戶來說才會痛,但說要有多痛,取決你的稅率,稅率若沒有高到炒房的利潤,也是沒有用,但要高到多少才叫做合理?

    另一個方案是,把囤房標準,從個人擴及家人,這也有幾等親的標準,而且非常容易打到無關人。設想一家4兄弟,總共8間房,這算合理還不合理?每人平均2戶,似乎不算囤房,但實際上是3人各有1間,剩下1人有5間,他就算囤房,你要怎樣確保可以課稅到他,以及不會讓他分散房屋給家人持有。

    我們現在合併第二張圖來看,可以發現雙北的空屋率低於10%,鄰近的桃園與基隆超過10%,但房價所得比幾乎只有雙北的一半。這說明了北部地區不是空屋不夠多,是人們不想住得離雙北太遠。若拿桃園當作例子,我們會發現桃園的房價也是跟交通設施有完全正相關,距離交流道與軌道建設超過30mins以上的地區,房價相較之下幾乎是一半而已。

    若要增加雙北地區的空屋供應,擴大生活圈機能來看,只有兩條路可以走。一條是擴大交通建設,把桃園南北多兩條軌道運輸串起來,讓人們可以用不到1小時的時間抵達雙北,不然怎樣打房都沒有用,需求就是在那邊。

    另一條路就是工業區的30年計畫,也可以稱小型的區域平衡。從基隆到桃園,算是北部生活圈的範圍內,小型工業區還是很多,有不少閒置工業區土地沒有開發。這些工業區土地不是沒人要租,是地主不想要租,他們想要的是變更地目,等待政府的大型開發案,一次賺他個十億八億,所以寧可閒置,組團體遊說政府開發,也不肯出租。

    這不是不可能,馬英九時代還真的讓步過,桃園航空城就是一個典型案例,先畫了大餅,規劃未來是自經區,讓每個地主都寧可等,也不要出租土地。這有兩個副作用,一個是閒置土地與廠房太久,形成治安死角,另一個是人口被推到市區,更加擁擠。

    解決方案是,推動工業區土地閒置稅,沒有出租超過一定時間,就課以重稅。逼地主將土地活化使用,即使短期倉儲出租也得做。目的在於,讓工業區重啟機能,增加勞工就業機會,一旦工作機會變多,相關消費店家也會變多,10年後就會有勞工住宅的需求,依法規就得要設立學校跟公家機關。也就是我上一篇提到的產業聚落發展模式,只是這次由政府側面推動。

    對地主來說不見得是壞事,長期出租會有固定收入,而20年後產業聚落興起,白領階級會推動此區的住商發展,屆時順水推舟參加都更,轉成住商大樓,也可以達到原本的目的,只是花很久時間而已。但就以國家整體角度來說,總比硬劃設開發區,吸引大量投資客炒房,然後賣不掉形成鬼城,還卡住大筆資金無法流動來得好。

    不過,以上的說法是著眼在北台灣的開發,國家整體角度來說,國土規劃與區域平衡會比較好。像是柯文哲說甚麼首都生活圈,基本上就是只講好的不講壞的,世界上的大都市多是自然形成,在區位適合的條件下茁壯,洛杉磯整個生活圈將近3分之1個台灣,溫哥華人口只有雙北一半,生活圈面積兩倍以上不止。

    要拿東京都當例子,也得看看人家周邊支撐的衛星都市有多少,地理環境與交通如何,以現在的狀況來說,台北人應該積極的開發金山、萬里、瑞芳與八里吧?怎麼看來沒多少人提過的樣子,更不要提多丘陵地形的困難。要弄首都生活圈,更快速的方法倒是有一個。

    遷都到台南,把雲嘉南高全部整合進去。平原遼闊不用說,有足夠的地方夠我們玩模擬城市與鐵路大亨,重新設計規劃一個超巨大的新首都,保證花的錢會比把北部丘陵地弄成世界奇觀來得省。不想圖利南部人,那不然遷都到我老家桃園,還沒開發的空地比台北市多的多,平坦又不會遇到火山跟地震危險,重新規劃的潛力鐵定高於台北,為何不?

    咳咳

    我的意思是,囤房稅跟首都生活圈這些,長期效益遠遠不如你新都市開發,以及國土重劃。中期來說,拉多條軌道建設,輕軌啥米都好,延伸到新北的偏鄉或是桃園的沿海區,都還有促進區域發展的效果。就算短期好了,你不如成立物業管理中心,把大量租房統一管理,或是發放年輕夫婦或是單身的租屋津貼,也還是比單純打房來得快。因為就算現在台北市房價腰斬,年輕朋友還是買不起。

    除非我們要共產主義,直接宣布每人最多持有1間房,超過的就沒收,公家配發給大家,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