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台北榮總加馬刀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台北榮總加馬刀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北榮總加馬刀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北榮總加馬刀產品中有1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12萬的網紅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每日夜間感恩第一缐上的醫護人員》北榮篇 前幾天,他留下一句Line:我明天帶同仁去苗栗支援。 我沒有特別詢問。 我知道他在開刀房為救治骨癌小朋友保留手腳,自己用手壓著神經切骨肉瘤:他的弟子們説,這是瘋子的開法,一不小心,就切到自己的手指。他說:切到自己的手,縫幾針,好過切除孩子們的腿和手。那...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7萬的網紅蒼藍鴿的醫學天地,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來賓:台北榮總腫瘤醫學部 — 陳三奇醫師 ✨本次有豐富的抽獎活動!✨➡ 看完影片去答題就能抽獎品 💟 蒼藍鴿精選作品及健康好物推薦▶ https://campsite.bio/bluepigeonn 加入Youtube會員支持科普頻道▶ https://reurl.cc/j7lLdn 訂閱L...

台北榮總加馬刀 在 Enjoy my life ☻ 瑋瑩ᴍɪᴀ ᴄʜᴇɴ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16 10:55:36

回想起爸爸有生以來第一次住院就那麼嚴重(腦膜瘤+淋巴瘤),我心裡依舊餘悸猶存......在清明連假那一週,爸爸有跟我提到他最近頭一直暈暈的,然後看東西會有疊影、視力也變得模糊,一開始他以為會不會是眼睛出狀況,但是去看眼科醫師說眼睛沒有問題,直到清明連假過後爸爸症狀越來越嚴重,甚至暈眩到走路走不穩,我...

台北榮總加馬刀 在 健身女孩Wendy??自由教練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4-04 13:50:18

#溫蒂勵志蛻變故事 如果說你現在遭遇的每個挫折,都可能是一次次的累積,讓你在未來有更多的可能性,你相信嗎? 23歲的時候,你在做什麼? 23歲,是大學生剛畢業準備進入職場的時候,不管是恐懼還是期待,這是我們人生走向下一個階段的新篇章🥳 那年我剛考上公務員,當所有人都恭喜我得到一張鐵飯碗的入門...

台北榮總加馬刀 在 台中美食/台中旅遊/阿新愛玩樂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5-09 14:34:35

中秋烤肉該怎麼辦?放心啦!可以直接帶激旨燒鳥中秋烤肉組比較快啦!而買中秋烤肉組有多方便,不說你不知道!店家已經把肉串都處理好,你只要把肉串擺到烤肉爐就可以拉,不僅這樣,調味粉齊全,還有雞湯附上,誇張,激旨的靈魂雞湯欸~ ➖ 以往有訂過激旨燒鳥中秋烤肉組肯定不陌生啦!今年的中秋烤肉組很不一樣,推出不少...

  • 台北榮總加馬刀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6-17 01:23:31
    有 33,125 人按讚

    《每日夜間感恩第一缐上的醫護人員》北榮篇

    前幾天,他留下一句Line:我明天帶同仁去苗栗支援。

    我沒有特別詢問。

    我知道他在開刀房為救治骨癌小朋友保留手腳,自己用手壓著神經切骨肉瘤:他的弟子們説,這是瘋子的開法,一不小心,就切到自己的手指。他說:切到自己的手,縫幾針,好過切除孩子們的腿和手。那將改變孩子們的一生。

    這次疫情來襲,他沒有抱怨自己的處境:反而提醒我,身體太虛弱,「妳要保護好自己。需要什麼,告訴我。」

    我當然不敢在此刻,麻煩他任何事,只能悄悄為他們送點蛋糕,出書時版稅收入捐贈給他們救人的基金會。

    問他需不需要我們捐歐規N95口罩?他説:我的朋友都很關心我,醫院夠了。

    我和林懷民老師私下叫他天使。

    他年紀比我小七歲,卻已白髮蒼蒼,總是在醫院待到晚上九點,十點。深夜才回宿舍。

    週末有點空閒,回到淡水家,帶收養的流浪狗斑比去老梅石槽海邊走走。喜愛攝影的他,偶爾會傳照片給我。

    疫情最嚴峻的時候,斑比看不到爸爸了,爸爸不只守住醫院,還以兩天時間找潤泰集團總裁捐贈改裝醫院內病房,成立更多負壓隔離病房,醫院外也連夜建立廣篩檢戶外站。

    斑比的爸爸一大早七點就起來打電話吵醒尹總裁求企業幫忙,之後一大早出門監工。

    好不容易告一段落,他又被徵召,毫無怨言,去了台灣現在最危險的群聚感染的地點:所有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地方。

    我看到前幾天的Line,還不知道天使正要赴湯蹈火,以為只是去支援科學園區的醫院。

    剛剛才看到報導:

    自疫情以來,台灣最大規模的PCR採檢行動,指揮中心安排台北榮總團隊,兩天共花12小時多,完成約5000多人採檢。

    天氣實在太熱,醫護人員全副武裝,人人滿身大汗。

    北榮團隊由「副院長陳威明」帶隊,帶著大量物資出發,陪伴所有採檢人員,也臨時調度及應付緊急狀況。

    6月11日驗了2577人,6月12日驗2371人,兩天共4948人。台北榮總病檢部資訊師設計了一個機制, 讓報到的人刷身分證就自動列印條碼,還調整動線及加派備援人力。

    因為天氣太熱,採檢人員穿著密不透風的防護衣,有人因此身體不適,但馬上就會有人補上,團隊一小時檢驗量高達600人,工作時三人一組,一位醫師搭配二位護理師,事前演練,默契十足,加快速度,減少京元員工的等候。

    頂著卅幾度的高溫, 穿著密不通風的衣服,真的非常辛苦。

    指揮官陳威明如今想來,還是非常心疼醫護人員。

    但團隊還是趕在6月12日晚上11時58分發出最後一個報告。

    完成任務!

    經過北榮團隊搶時間,完成所有核酸檢查,京工員工在6月13日可以安心上班了。

    https://udn.com/news/story/122173/5532285?fbclid=IwAR05b64wMu-QTPPneHHd8zcVzm5G7UMUUusDdD_IQ4VScBguOwroPEaLxV4

    ⋯⋯⋯⋯

    *其實陳威明副院長在幾度在政治介入之下,與眾望所歸的北榮院長,擦身而過。

    但當國家的醫療系統需要他,當無助又可怕的疾病感染事件需要他時⋯⋯白髪蒼蒼,心臟已經裝了一個支架的他,沒有怨言,依舊全力以赴。

    前線上,他是永遠的戰士。以醫護之心,挽救這個國家。

    如果我們的社會,沒有崩壞,那是因為我們還有天使:還有許多像陳威明醫師這種無私、奉獻、善良、溫暖的人。

    國土如黃昏,夜已為鳥所啄,黑暗馳騁 :但天使把他美好之心,如星光,重新灑滿了原野。

    是他們,是這些從不求回報的人,一直付出的天使,讓我們覺得,這裡仍然是我們永遠的家。

  • 台北榮總加馬刀 在 DJ 芳翎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1-19 14:59:36
    有 216 人按讚

    【01/19 星期二 絕對音樂】

    「很多時候我們忘了,用自以為是的觀點強壓在別人身上,
    但人與人之間,如果能夠多一份溫柔,
    你/妳會發現,原來真正的力量,是溫暖的包容。

    下午4:00-6:00
    「絕對音樂」~~ON AIR))))))
    把耳朵借給我,
    芳翎和你/妳分享~~

    趕快下載南投廣播的APP,一起加入我們的行列!

    *************************
    《一位癌症孩子教我們的人生課》
    這是則真實故事。她叫林依嫻,自幼罹患骨肉癌的她,上幼兒園和四年級時,曾在右腳踝發現癌細胞並接受治療。雖僅擔任依嫻五年級導師的我,看著她六年級癌細胞第三次轉移到高危險的頭蓋骨,歷經數小時開刀切除;到了八年級,頑固的癌細胞再次侵蝕右小腿,三百六十度咬啃神經與骨頭;最後,家人與依嫻選擇民俗療法仍舊回天乏術。但在這個過程,依嫻卻教了我們寶貴的人生一課。以下是依嫻從五年級到人生最後階段的故事。
    二○一六年八月底,依嫻剛做完最後一次化療,醫生說白血球指數太低、抵抗力較弱,為避免感染,還不適合集體上課,於是開啟了我與依嫻的一對一課程。認真求學的她總是能跟上原班級進度,有時上完課我們會閒聊,聽著她去年在台北榮總93兒童癌症病房的生活。「老師你知道嗎?那裡是不能說『再見』的地方喔,因為沒有人想再去那邊,大家都希望是在其他地方相見,所以如果有人要出院,都要偷偷摸摸的說『我要出去了』,然後拿著東西、頭也不能回的離開那。」

    把生命經歷當作老天的禮物
    一個月後,依嫻終於可以回到教室和大家一同上課,我為她舉辦了小而溫馨的歡迎會,那天剛好是她的生日,對她而言是雙重意義的日子。當依嫻和媽媽走進教室的那一刻,同學開心的準備拉炮、歡唱生日快樂歌,慶祝依嫻重返校園,貼心的依嫻轉身拿出卡片送給媽媽,卡片上寫著「媽媽,您辛苦了。謝謝您的照顧,我才能回到學校上課。」
    之前因為身體不適,依嫻體育課多是坐在旁邊看同學上課,她也想和其他同學一起玩,所以非常期待我為她「量身訂做」體育課內容。「同學跑步你就走路,同學打球你就拍球,他們做體能你就數拍子,標準和同學都一樣,上完體育課一定要流汗,」我對她說。
    依嫻雖然腳踝曾開刀不宜過度施重,但靜態的核心肌群訓練,她從不輕易放棄。連我都沒想到,回歸學校半年後,依嫻竟在全班同學的鼓勵與陪伴下,完成了體適能八百公尺跑走。想起她剛轉來時,連樓梯都得一格一格分開走才能爬上樓,但因為她的努力不懈,使得這些生命經歷都成為老天爺給的「禮物」。對我來說,依嫻的改變就是教育的力量,相信孩子,她會表現得比你想像中更好。
    不僅如此,她還和同是罹癌的「學姊」共創了「嫻在家裡的甜鹹筆記」臉書平台,裡面記錄著罹癌的過程與心得,希望藉此鼓勵正和她一起努力對抗癌細胞的癌友們。創立此平台還有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希望能將在兒童病房時學會製作的手作藝品義賣,將所得善款拿去幫助更多需要被幫助的人。

    病榻中想對弟弟說對不起
    即使復發多次,依嫻面對生活考驗依舊保持樂觀,問她堅持下去的原因,依嫻深吸一口氣堅定的回應:「我不會放棄的,否則就太辜負爸媽、還有其他人對我的付出,所以我會努力。如果哪天真的走到盡頭了,希望下輩子爸爸媽媽不要再遇到像我這麼難搞的小孩了!爸媽真的辛苦了。有時我半夜吐了還要拿袋子給我,有時也還要幫我倒尿桶,晚上都不能好好休息。」
    依嫻說:「有天,我在醫院看到一位跟我一樣生病的小小孩,需要長時間有家人在旁邊照顧,結果他的爸媽因為不想照顧他,竟然就跑掉不見了,護理師都找不到人,一個小小孩就躺在病床上哭。」
    看到這一幕,依嫻表示很難過:「因為我想到在山上自己生活的弟弟。當大家都說在醫院的我好幸福,因為爸媽都會在我身邊陪我、照顧我,但我卻想到弟弟一個人在山上跟其他親人生活,爸媽都沒有時間陪他,如果我去醫院,弟弟就得去阿公家自己住。雖然弟弟不曾抱怨過,但我知道,弟弟,對不起,我把爸媽搶過來照顧我了。我要更努力義賣東西捐錢給其他人,我想要幫弟弟積功德,希望弟弟能平安,等我長大身體健康了,換我來照顧弟弟,就像爸爸媽媽照顧我一樣,因為我們都是一家人。」這段話依嫻從未對家人說出口,談到自己唯一的親弟弟,依嫻不捨的哽咽說出。
    煒宸是依嫻的弟弟,在依嫻接受治療期間曾代表學校參加縣內的演說比賽,在前往比賽會場時煒宸問了我:「老師,我們現在在溪口(鄉),離虎尾很近嗎?」「很近啊!怎麼了?要去找他們嗎? 」懂事的煒宸馬上對我說:「不行不行,姊姊現在需要休養,我們不可以去吵她。我知道我們離很近就好,」煒宸說完後自己又安靜了下來。
    輪到煒宸上台,很巧的,他抽中了一個與他生活貼近的題目,他大聲又有自信的說著:「各位評審大家好,我今天要演講的題目是『如何照顧自己?』」接著煒宸說:「我從小就是由阿公阿嬤帶大的,因為我有一個得癌症的姊姊,她一直生病一直生病、一直化療一直化療。我的爸爸媽媽都在照顧姊姊,所以,從小我就學習如何照顧自己。我知道我要把自己照顧好,才不會讓爸媽擔心。」
    煒宸憑著真誠的演講內容,最終獲得第七名,正在照顧依嫻的爸媽看了比賽影片非常欣慰,也謝謝煒宸的貼心與懂事。
    然而,依嫻的癌細胞持續不穩定,在進出醫院與傳統民俗療法間徘徊。最終在二○一九年十二月六日這天,在媽媽幫她更衣的瞬間,一個翻身就斷了呼吸,連搶救的時間都來不及。
    把握時光做想做的事,用「隨時可能離世」的心態認真生活,人生才不會遺憾。
    因為一切來得太突然,前一刻依嫻還在跟媽媽聊著未來,下一秒就天人永別。日夜在身旁照顧依嫻的媽媽毫無心理準備,始終相信孩子一定會康復。然而,一個翻身後就再也聽不到孩子叫爸媽的嬌嫩聲音。
    依嫻媽媽表示,花了許多時間調整心情,直到現在依舊思念依嫻,但因著心中信仰,所以要更努力的為依嫻過日子,相信有一天一定會在理天(一貫道指的天堂)相見。

    即使失去,也不要有遺憾
    「已到安寧階段,若病人還能自我表達,就要把握最後還能說話的機會,甚至是交代遺言。而不是突然就消失在眼前,一顆遺憾的心永遠懸在那裡。我很想知道依嫻最後是否有想對我們說些什麼?是否還有她想完成但未完成的事?也因為這樣,不希望心中再有遺憾,所以現在我都告訴身邊的人,想做什麼就趕緊去做,什麼時候會離世都沒人知道,這不僅是生病的人需要即時,而是所有人都應隨時做最好準備,才不會遺憾終生,」依嫻媽語重心長說著。
    的確如此,擁有的不一定存在,一直都在的不一定就是擁有,依嫻生命雖短暫,卻停留在最堅強孝順、最貼心溫暖、最懂事漂亮的那一刻,她已化為最亮的那道靈光,相信某天,我們會在某地再相見。

    作者:王寶莉
    (文章來源: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88273?utm_source=Parenting.FB&utm_medium=social&utm_campaign=cp-f1-media-%E9%9B%9C%E8%AA%8C5088273-210118)

    ***************************

  • 台北榮總加馬刀 在 孔繁錦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7-05 15:27:04
    有 131 人按讚

    《二○三○ 健保大限》
    2020保費若沒加倍
    2030健保自動崩潰
    文:張鴻仁
    「退休潮:
    我生於1956年,剛好是戰後嬰兒潮的中間,我的前輩1955年以前出生的,都已屆退休年齡,通常外科要體力,所以封刀早,退休後看診的當然不少,但是許多名醫去了像「醫者診所」一樣只有自費,脫離健保體系的醫院。我60歲之後,班上同學已經有一些人退休,開始雲遊天下,明年65歲,在公立醫院會全數退下,十年後,我相信我的同學,如果還在看診,應該是極少數。
    而戰後嬰兒潮的最後一班1965年出生者,2030年剛好屆齡退休,我們以那年為基準,說明這二十年間出生的世代最具生產力的醫師,大部分已經退出市場。
    我說「最具生產力」不是說我們的下一代沒有生產力,而是這一個世代早就不跟社會計較,不計較超低診察費,所以用性價比而言,這是最具生產力的一代。而這一代奉獻完了,接下來就沒有了,沒有願意用這種低價奉獻的好醫師?當然不是,永遠有「笨蛋」願意犧牲奉獻,但是一個制度不能靠少數人的犧牲與奉獻。
    2020年全民健保大漲
    戰後嬰兒潮的最後一代醫師,在2030年滿65歲都會退出江湖,所以「二百元醫師診察費」必須結束。這個道理很簡單,怎麼可能一個被社會認為是菁英的這一群,每天做牛做馬,犧牲奉獻,卻連房子都買不起,然後社會期待他們安心看病,開刀不出錯!所以我鐵口直斷2030年健保大漲,在這之前大約還剩幾年的好光景。
    如果這次財務危機,在處理的過程中,社會上主流的民意對醫界是正面的,那麼危機可能暫時不會來到;如果不幸又重演過去「逢漲必反」的戲碼,那麼,還在醫學院或剛出道的醫師會接受到一個過去二十年來醫學院的「反健保」傳統訊息,就是健保其實是個爛制度,政治人物用這樣的制度來壓榨醫護人員,然後製造健保便宜又好的假象,這個看法有沒有道理?當然有,尤其對年輕醫生……醫學生非常有說服力,只是在醫師用腳投票之前,在戰後二十年內出生的這個世代,還是看病主力時,問題是被掩蓋住的。其實年輕一代已經開始出走,第一波就是放棄大科,造成「五大皆空」,第二波是飛往對岸,第三波走向產業,第四波天下何處無芳草,走向全世界。
    十年後的世界會非常不一樣,沒有公平合理的待遇,要求醫護人員做牛做馬,一定不可能,這是我的預測。能考上醫學院的人,頭腦都很好,沒有生存問題,只有選擇做什麼的問題,而最容易用腳投票的,當然愈年輕愈好。所以我們愈早打破他們「診察費」有一天會合理化的美夢,愈有利於他們做「出走」的決定。同樣是開刀,不能領美元,至少領人民幣,怎麼會有很多人只領台幣還要受氣?我講的太直接嗎?一個高級知識分子,社會長期壓低他們的價值,而希望這群人永遠當大家的僕人?您真的覺得這是合理的期望?
    看一次病應該付多少錢?
    很多醫師一個診次(三小時),可以看五十個病患,有人犧牲吃飯時間看到午餐後,可以超過百人,這其中,最多是拿藥,非常簡單的診療,這是簡單型;在基層,感冒、腸胃不舒服最常見,流感流行,內兒科、耳鼻喉科擠滿病人,一個晚上,幾十個上百個病人不少見,但是2020的武漢肺炎一流行,大家突然都不敢隨便上醫院,感冒自己處理不是壞事,全世界大部分地方皆如此。所以如果未來,大部分醫生看診,複雜型例如:不明胸痛、腹痛、慢性肝炎、心肌梗塞、小兒過敏性疾病、老人各種慢性病夾攻,看診時平均要二十至三十分鐘,那麼一個診次,十個人就很多了,這時候,難道診察費不應是一千元以上?
    醫護人員這些主要成本都是倍數起跳,健保費當然要加倍!不過,漲一倍聽起來很可怕,但是漲價之後,台灣依舊全球最便宜,那麼到底是哪裡出錯?
    健保費率為什麼需要加倍?
    首先,未來的醫師需要兩倍的預算以上,才能滿足民眾的基本需求,第一,醫師已經開始通用《勞基法》,所以到了時間,不是加班費加倍,就是人力加倍,其次,醫師診察費,不可能還是二百多元,我估計,至少漲五倍,但未來看診將區隔簡單和複雜。
    未來如果有下一代的醫師,要追隨許金川醫師做超音波,難道超音波的健保給付不該漲幾千元?魏福全院士是個特例,但是接生、手術,我們還有可能用現在全世界都視為不可思議的超低價?
    所以說,光是醫師的成本就至少要好幾倍,那護理人員呢?護理人員的問題主要是護病比太低,也就是一個護士要照顧的病人太多,我去年接受了一個小手術,住了三天,仔細觀察了護理人員的辛苦,她們一接班就像作戰一般,八個小時一分鐘都無法休息,還要交接班、寫病歷、做報告,到了小夜……大夜,大家都希望平安,只要一、兩床病患有狀況或急診轉來一個病患,人手馬上就人仰馬翻。
    台灣的護病比太低,所以有陪病文化,人手不足靠家屬、靠外勞,歐美國家那種不准陪病的制度一旦全面施行,人力也是兩倍以上起跳。除了護病比,我認為護理人員的薪水太低,低多少?新進人員至少要調百分之五十,有經驗的資深同仁應該加倍,還有全球超低的病房費,一天五百多元,用美元算也不貴。其他各種手術,需專業人員操作的檢查,沒有多少是合理的,所以,成本增加超過一倍,健保費當然要漲一倍。
    我們在前面的一章節分析過,全民健保的便宜,是來自於贏在起跑點,在上世紀開辦時,沒有多花錢就完成全民納保,同時領先全球採用大數據管理,每年省數百億至千億,加上總額預算的管制,二十年下來,基期加上成長率的複利率,雙重效應下,我們少花了幾兆元。單以今年來看,用韓國為標桿GDP八.一%左右,2020年我們應該多支出九千億,那要漲多少才夠,我認為五年要多花一兆以上,健保費率要翻倍,您一定想,這怎麼可能?漲個五%、十%就吵翻天,怎麼有可能翻兩倍?我同意,所以我說2030健保大限,因為要說服國人接受漲價,難上加難,所以嘜憨了!子孫自有子孫福!
    漲多少才叫做大漲?
    這個世代的台灣人,沒有經歷過健保費大漲,所以我們先來看看美國,下圖(請詳見原書)是美國1999年到2018年這二十年間的平均醫療保險費的增加情形,以家庭費率為例,1999年大約六千美元,2018年已逼近兩萬美元,如果用台美國民所得和物價指數來調整,以五比一來看台灣,根據中央健保署的統計2018年,受雇者平均投保薪資四萬三千左右,雇主負擔70%,受雇者負擔30%,如以一家四口計算,每年大約三萬也就是約一千美元。
    許多有在海外就醫經驗的人都知道,台灣醫療費用的便宜,不是算百分比的,而是算倍的,同樣的金額,在海外就是用美元、歐元、英鎊計算,這麼大的差距,十年後要補足缺口,基本上健保費至少要漲一倍以上!您一定說:「有沒有開玩笑?漲百分之五就幾萬人上街頭,所有Call-in罵翻,怎麼可能漲一倍?」
    我今天寫這段話,並不是要教政府如何漲價,而是說從了2020年,保費沒有加倍,到了2030年會找不到醫生和護士,到時全民健保自動崩潰,大家回到上世紀的八○年代,自己吃自己!或是健保「勞保化」。
    公立醫院崩解
    長期缺乏足夠資金挹注的系統會先在哪裡出問題?首先是公立醫療體系,上世紀的一九七、八○年代,我們曾經迎來公立醫院崩壞的時代。我的好友在二十年前被榮總派去宜蘭醫院當院長的唐高駿醫師,分享過一個有名的故事,他本身是急重診的專科,長年服務在台北榮總,他說:「從實習醫師到主任數十年如一日,救護車的聲音只有一種,由遠而近,然後停止,然後聽到救護員推床進急診室。」他到宜蘭的第一天,救護車由遠而近,然後呼嘯而過,逐漸遠去。他說:「這一輩子,沒有感覺更大的挫折,空有一身功夫,病人過門不入。」這是因為這間日據時代宜蘭人眼中的大病院,到了1980年代已經爛到不行,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長期缺乏資金的投入。要把醫院轉虧為盈,需要先投資要買新設備,請來好的醫生,所以要先虧,做出名聲之後,病患回流,醫院做起來了才開始賺錢。最有名的例子是上世紀九○年代的台南的奇美醫院。但是公立醫院很難,政府不會先給一大筆錢,不過,長話短說,唐院長由於急重診的能力,加上管理的天分,在短短的幾年內,把宜蘭醫院起死回生,現在是陽明大學的附設醫院,是守護蘭陽地區健康的重要中心。
    我舉這個例子是說,曾經有大約二十年的時間,公立醫院都很爛,原因是「低薪,缺乏投資」,那個時代是私人醫院大幅成長的時代,因為台灣開始經濟成長,需求就上來,供不應求,民間自然會投資來滿足市場需求。勞保當年給低價,所以那個時代的醫療就「兩級化」。
    兩級化
    各位有沒有發覺,過去十年來,自費項目愈來愈多?這兩年有一種很夯的血糖測量儀,亞培的瞬感(Freestyle Libre),可以連續測十四天,用貼的,不必扎針,全亞洲只有台灣買不到。這一個大約三千元台幣,可以用十四天的產品,在電子業非常流行,大家都是去日本或香港帶回來的,這只是冰山一角。台灣長期被國際藥廠定位為「低價、規模小」的市場,所以新產品先在中日韓星港上市,東南亞經濟起飛之後,我們還要排在後面,而更大的影響是「健保勞保化」。
    勞保化,這是什麼意思?就是未來全民健保會變成「次級保險」的代名詞,很像當年的勞保單,要開好一點的藥都要自費。
    或許大家比較喜歡這樣的制度,就是大鍋飯,菜不要太好,餓不死就好,想吃好的自己加菜。我個人認為一個社會的高度,在於分享,然而民主國家,人民當家作主,我只有一票,花了這麻多篇幅在說明一件事,就是未來如果長期營養不良,那麼整個健保體系就會如同1980年代的公立醫院一樣,房舍老舊、人才出走,以保險的角度看,就是勞保化,這個名詞是形容如同1980年代勞保時期,許多私人醫院都會對病患說:「勞保的用藥比較不好,你要不要自費?」
    侯署長愛說笑
    曾任衛生署署長,現任新光醫院院長,骨科聖手侯勝茂醫師喜歡說一個笑話:「有一個病患去就診減肥,醫師開了藥之後,他每天作夢,都夢見在追美女,幾個星期下來就瘦了!這個病患的朋友聽到這麼有效,也去求診,但是作的夢不一樣,他每天夢見被怪獸追,幾個星期下來,也瘦了!第二個病患就問醫師,為什麼和他朋友作的夢不同?醫師回答他說:『你的朋友用的是自費,你的是健保,效果雖然相同,但是感覺差很多!』」

    不過如果不只是感覺差一點呢?大家知道到今天,健保只給付傳統鼻胃管,材質好一點的要自費?這才多少錢?我們摳了二十幾年,什麼現象都有,未來醫師在手術室還要備電鍋,所有口罩重複使用,比較省?別說笑了。
    我的結論是,全民健保不會倒,但是會勞保化,台灣未來變成兩級化,有錢人自費用好的藥、好的材料,付不起的用次級品,一樣有效,維持低保費,如果輕病看診再管制的嚴一點,會比較像「台式的新加坡制」,優點是抱怨浪費的聲音會愈來愈少,因為大部分花自己的錢。
    戰爭尚未結束
    這不是結局,也不是結局的序幕,或許是序幕的結束---溫斯頓.邱吉爾
    (This is not the end, this is not even the beginning of the end, perhaps it’s the end of the beginning.—Winston Churchill)」
    本文摘錄自《二○三○ 健保大限》

  • 台北榮總加馬刀 在 蒼藍鴿的醫學天地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1-07-30 18:00:05

    🎉本集來賓:台北榮總腫瘤醫學部 — 陳三奇醫師
    ✨本次有豐富的抽獎活動!✨➡ 看完影片去答題就能抽獎品 💟

    蒼藍鴿精選作品及健康好物推薦▶ https://campsite.bio/bluepigeonn
    加入Youtube會員支持科普頻道▶ https://reurl.cc/j7lLdn
    訂閱LBRY頻道以備不時之需▶ https://ppt.cc/fNJ2px

    ✨ 各段重點 ✨
    00:00 戲精開場
    00:41 醫師與病人的診間攻防戰
    *診斷告知要因應不同個性的患者?!醫師也要練習說話的藝術?!
    *正規治療 vs. 自然療法,全對或全錯?
    06:01 現代醫學的肝癌治療
    保肝測驗答題重點千萬別錯過~
    08:18 天馬行空胡亂問:肝癌晚期直接換肝是否能根治?

    #肝癌 #肝腫瘤 #肝癌治療 #標靶藥物 #標靶治療 #免疫治療 #手術 #開刀 #栓塞 #健康檢查 #肝功能 #換肝 #肝臟移植 #肝炎

    「Kevin MacLeod」創作的「Breaktime - Silent Film Light」是根據「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授權使用
    來源:http://incompetech.com/music/royalty-free/index.html?isrc=USUAN1100302
    演出者:http://incompetech.com/

    【蒼藍鴿的熱門影片】
    關於『癌症』的真相!
    https://youtu.be/tYKIhSoBIrg

    大胃王吃了這麼多為何不會胖?網路真相揭密!
    https://youtu.be/StGteShJaLM

    為何早餐店奶茶是「地表最強瀉劑」?網路真相破解!
    https://youtu.be/B37Dek2u1lY

    實測挑戰!你看得懂醫生寫的病歷嗎?
    https://youtu.be/mgxRuDbSV88

    失眠淺眠怎麼辦?這幾招讓你一夜好眠!
    https://youtu.be/28fdCrV6EKo

    念醫學系真的好嗎?一路上的心境歷程有什麼變化?
    https://youtu.be/a9z4YK1qH38

    癌症新療法「免疫治療」有多貴?原理是什麼?
    https://youtu.be/TJduprv5uhQ

    【追蹤蒼藍鴿】
    ▶FB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bluepigeonnn/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bluepigeon0810/
    歡迎蒞臨討論,別忘了按讚跟追蹤!影片也歡迎分享!

    【關鍵字】
    蒼藍鴿/醫師/醫生/醫學/醫學系/台大醫學系/健康/保健/工作細胞

  • 台北榮總加馬刀 在 鄭淳予醫師 x 神經很有事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9-01-11 21:15:00

    #抗老逆齡 #腦科學 🧠🧠 歲月是把殺豬刀,為了對抗老化我們無所不用其極,花錢買保養品、吃膠原蛋白,但你知道抗老逆齡最重要的因子是「#端粒」嗎?你知道預防失智最重要的是讓腦細胞不停再生?今天宜婷和雅惠用腦科學帶你解密端粒,讓你了解生活上CP值最高的抗老養腦小撇步!你一定要知道的凍齡腦科學!🔜🔜 #分享給更多需要的人知道


    🎬🎬這個影片想讓你了解:
    🔸細胞老化速率取決於端粒!
    🔸如何定義老呢?
    🔸端粒過短的危險性!
    🔸壓力如何決定你端粒的長度?
    🔸如何增加端粒長度來逆齡!


    #影片大綱
    🔸什麼是老呢? 00:21
    ▫外表看起來很老:皮膚老化、頭髮花白。
    ▫感覺自己年紀大:穿著老派。
    ▫自覺身體狀況不佳:疼痛纏身。

    🔸為什麼端粒很重要 02:41 端粒位於人體細胞內染色體末端,端粒就像保護套,保護染色體的完整性,人體細胞會不 停再生及死亡,維持細胞功能正常運作。隨著身體細胞分裂次數增多,染色體上的端粒會越來越短,端粒短到不能再短,就會失去保護染色體的作用,細胞將停止生長,進入老化或凋亡。

    🔸端粒過短、細胞老化:失智、骨質疏鬆、糖尿病、癌症、中風比率提高。

    🔸壓力與端粒長短有關係03:50
    ▫視壓力為威脅反應—心跳加快、血壓上升、大腦產生壓力賀爾蒙、喘不過氣、腦霧→長期下身體無法正常放鬆,身體無法負荷,容易產生發炎、免疫力下降等問題。
    ▫視壓力為挑戰反應—血流到身體需要位置如腦部及心臟,身體產生正能量面對壓力→壓力解除後身體會放鬆獲得休息。

    🔸如何增加端粒長度防止老化 05:36
    ▫睡眠:起床是否有清新感?
    ▫飲食:O:多吃食物原型、Omega-3食物、抗氧化食物如橄欖油、深綠色蔬菜、堅果類、酪梨等。X:加工食品、含糖食物。
    ▫運動:肌力訓練、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瑜珈。


    TalkShow :賴宜婷。汪雅惠
    內容腳本 :汪雅惠。賴宜婷
    導演:汪俐彣。楊筱薇
    後製剪輯:汪俐彣。謝劭玟。賴通䇇


    💚💚加入我的Line好友:https://goo.gl/nvvoZQ
    『神經很有事』的YouTube ▶ https://goo.gl/xwNuU7
    FB ▶ https://www.facebook.com/chunyuchengmd/
    官網 ▶ http://www.chunyuchengmd.com/
    Instagram ▶ https://goo.gl/ZMvbdu
    .
    有三個平台可以聽到我的音頻節目👇👇
    🎧 SoundCloud 音頻 ▶ https://goo.gl/8Tigkr
    🎧 喜馬拉雅FM音頻 ▶ https://goo.gl/uAf3ab
    🎧 Apple Podcast音頻 ▶ https://goo.gl/sGiwZN


    **追蹤「神經很有事團隊」
    🔹鄭淳予醫師:https://goo.gl/NSdFdL
    🔹汪雅惠護理長:https://goo.gl/TkbTXg
    🔹謝劭玟物理治療師:https://goo.gl/mzmcoe
    🔹賴宜婷護理師:https://goo.gl/RM7gg9
    🔹楊筱薇護理師:https://goo.gl/25KxZ9
    🔹汪俐彣事務長:https://goo.gl/d22Aat
    🔹賴通䇇視覺工程師:https://goo.gl/rXxuYe


    #逆齡 #長生不老 #抗皺紋 #抗衰老 #抗腦霧 #不老神話 #長命百歲 #凍齡 #Telomere #長壽 #笹本恆子 #劉德華 #抗壓力 #端粒 #腦科學 #睡眠 #運動 #飲食 #神經很有事 #脫口秀 #疼痛 #失智 #神經很有事 #健忘失神 #鄭淳予醫師


    #關於鄭淳予醫師
    主治專長的項目有 : 頭痛 | 疼痛、暈眩、失眠、腦中風、肩腰背痠痛、神經痛、手足麻木無力、失眠、巴金森氏症、失智症、記憶力退化。

    #國際頭痛年會講者-偏頭痛與腦心血管功能異常
    #國際腦心血管疾病年會講者-腦靜脈逆流與循環功能分析

    #現任
    - 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 博士
    - Cheng's Neurological Clinic 主治醫師
    -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兼任主治醫師
    - 獲 2014 年國際神經血管疾病學會 年輕研究者獎
    - 台灣神經科專科醫師
    - 台灣神經重症加護專科醫師
    - VidaOrange生活報橘 專欄作家
    - ETNEWS健康雲 專欄作家
    - 風傳媒 專欄作家

    #經歷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主治醫師
    振興醫療財團法人振興醫院 神經內科 中風中心 執行長


    #腦科學 #腦霧 #你腦霧了嗎 #健忘失神 #健忘 #失神 #brainfog #神經很有事 #失眠 #淺眠 #睡不好 #頭痛 #偏頭痛 #頭昏 #頭暈 #頭痛治療 #疼痛 #慢性疼痛 #疼痛治療 #失智 #記憶力退化 #中風 #高血壓 #鄭淳予醫師 #神經科 #神經科醫師 #神經內科 #chunyuchengmd #neurologist #neurology #headache #migraine #pain #poorsleep #insomnia #dementia #dizziness #vertigo #stroke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