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台北榮總加馬刀醫師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台北榮總加馬刀醫師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北榮總加馬刀醫師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北榮總加馬刀醫師產品中有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12萬的網紅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每日夜間感恩第一缐上的醫護人員》北榮篇 前幾天,他留下一句Line:我明天帶同仁去苗栗支援。 我沒有特別詢問。 我知道他在開刀房為救治骨癌小朋友保留手腳,自己用手壓著神經切骨肉瘤:他的弟子們説,這是瘋子的開法,一不小心,就切到自己的手指。他說:切到自己的手,縫幾針,好過切除孩子們的腿和手。那...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7萬的網紅蒼藍鴿的醫學天地,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來賓:台北榮總腫瘤醫學部 — 陳三奇醫師 ✨本次有豐富的抽獎活動!✨➡ 看完影片去答題就能抽獎品 💟 蒼藍鴿精選作品及健康好物推薦▶ https://campsite.bio/bluepigeonn 加入Youtube會員支持科普頻道▶ https://reurl.cc/j7lLdn 訂閱L...

台北榮總加馬刀醫師 在 Enjoy my life ☻ 瑋瑩ᴍɪᴀ ᴄʜᴇɴ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16 10:55:36

回想起爸爸有生以來第一次住院就那麼嚴重(腦膜瘤+淋巴瘤),我心裡依舊餘悸猶存......在清明連假那一週,爸爸有跟我提到他最近頭一直暈暈的,然後看東西會有疊影、視力也變得模糊,一開始他以為會不會是眼睛出狀況,但是去看眼科醫師說眼睛沒有問題,直到清明連假過後爸爸症狀越來越嚴重,甚至暈眩到走路走不穩,我...

台北榮總加馬刀醫師 在 五寶媽94moin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10 16:15:41

【扎進心裡忘不了的心痛】分享資訊疼惜幼子們♥ #腸病毒71型試驗疫苗💉 #預防勝於治療💉 老五粉對我過去淚談三寶肺炎開刀住院的事不陌生,被醫生通知兩邊的肺膿傷的僅剩乒乓球大小的空間存放空氣,立馬轉加護病房安排手術,簽下一張又一張表示機率很低微卻可能有萬一的同意書,當我們看著那小小的身軀無力地癱著卻四...

  • 台北榮總加馬刀醫師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6-17 01:23:31
    有 33,125 人按讚

    《每日夜間感恩第一缐上的醫護人員》北榮篇

    前幾天,他留下一句Line:我明天帶同仁去苗栗支援。

    我沒有特別詢問。

    我知道他在開刀房為救治骨癌小朋友保留手腳,自己用手壓著神經切骨肉瘤:他的弟子們説,這是瘋子的開法,一不小心,就切到自己的手指。他說:切到自己的手,縫幾針,好過切除孩子們的腿和手。那將改變孩子們的一生。

    這次疫情來襲,他沒有抱怨自己的處境:反而提醒我,身體太虛弱,「妳要保護好自己。需要什麼,告訴我。」

    我當然不敢在此刻,麻煩他任何事,只能悄悄為他們送點蛋糕,出書時版稅收入捐贈給他們救人的基金會。

    問他需不需要我們捐歐規N95口罩?他説:我的朋友都很關心我,醫院夠了。

    我和林懷民老師私下叫他天使。

    他年紀比我小七歲,卻已白髮蒼蒼,總是在醫院待到晚上九點,十點。深夜才回宿舍。

    週末有點空閒,回到淡水家,帶收養的流浪狗斑比去老梅石槽海邊走走。喜愛攝影的他,偶爾會傳照片給我。

    疫情最嚴峻的時候,斑比看不到爸爸了,爸爸不只守住醫院,還以兩天時間找潤泰集團總裁捐贈改裝醫院內病房,成立更多負壓隔離病房,醫院外也連夜建立廣篩檢戶外站。

    斑比的爸爸一大早七點就起來打電話吵醒尹總裁求企業幫忙,之後一大早出門監工。

    好不容易告一段落,他又被徵召,毫無怨言,去了台灣現在最危險的群聚感染的地點:所有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地方。

    我看到前幾天的Line,還不知道天使正要赴湯蹈火,以為只是去支援科學園區的醫院。

    剛剛才看到報導:

    自疫情以來,台灣最大規模的PCR採檢行動,指揮中心安排台北榮總團隊,兩天共花12小時多,完成約5000多人採檢。

    天氣實在太熱,醫護人員全副武裝,人人滿身大汗。

    北榮團隊由「副院長陳威明」帶隊,帶著大量物資出發,陪伴所有採檢人員,也臨時調度及應付緊急狀況。

    6月11日驗了2577人,6月12日驗2371人,兩天共4948人。台北榮總病檢部資訊師設計了一個機制, 讓報到的人刷身分證就自動列印條碼,還調整動線及加派備援人力。

    因為天氣太熱,採檢人員穿著密不透風的防護衣,有人因此身體不適,但馬上就會有人補上,團隊一小時檢驗量高達600人,工作時三人一組,一位醫師搭配二位護理師,事前演練,默契十足,加快速度,減少京元員工的等候。

    頂著卅幾度的高溫, 穿著密不通風的衣服,真的非常辛苦。

    指揮官陳威明如今想來,還是非常心疼醫護人員。

    但團隊還是趕在6月12日晚上11時58分發出最後一個報告。

    完成任務!

    經過北榮團隊搶時間,完成所有核酸檢查,京工員工在6月13日可以安心上班了。

    https://udn.com/news/story/122173/5532285?fbclid=IwAR05b64wMu-QTPPneHHd8zcVzm5G7UMUUusDdD_IQ4VScBguOwroPEaLxV4

    ⋯⋯⋯⋯

    *其實陳威明副院長在幾度在政治介入之下,與眾望所歸的北榮院長,擦身而過。

    但當國家的醫療系統需要他,當無助又可怕的疾病感染事件需要他時⋯⋯白髪蒼蒼,心臟已經裝了一個支架的他,沒有怨言,依舊全力以赴。

    前線上,他是永遠的戰士。以醫護之心,挽救這個國家。

    如果我們的社會,沒有崩壞,那是因為我們還有天使:還有許多像陳威明醫師這種無私、奉獻、善良、溫暖的人。

    國土如黃昏,夜已為鳥所啄,黑暗馳騁 :但天使把他美好之心,如星光,重新灑滿了原野。

    是他們,是這些從不求回報的人,一直付出的天使,讓我們覺得,這裡仍然是我們永遠的家。

  • 台北榮總加馬刀醫師 在 孔繁錦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7-05 15:27:04
    有 131 人按讚

    《二○三○ 健保大限》
    2020保費若沒加倍
    2030健保自動崩潰
    文:張鴻仁
    「退休潮:
    我生於1956年,剛好是戰後嬰兒潮的中間,我的前輩1955年以前出生的,都已屆退休年齡,通常外科要體力,所以封刀早,退休後看診的當然不少,但是許多名醫去了像「醫者診所」一樣只有自費,脫離健保體系的醫院。我60歲之後,班上同學已經有一些人退休,開始雲遊天下,明年65歲,在公立醫院會全數退下,十年後,我相信我的同學,如果還在看診,應該是極少數。
    而戰後嬰兒潮的最後一班1965年出生者,2030年剛好屆齡退休,我們以那年為基準,說明這二十年間出生的世代最具生產力的醫師,大部分已經退出市場。
    我說「最具生產力」不是說我們的下一代沒有生產力,而是這一個世代早就不跟社會計較,不計較超低診察費,所以用性價比而言,這是最具生產力的一代。而這一代奉獻完了,接下來就沒有了,沒有願意用這種低價奉獻的好醫師?當然不是,永遠有「笨蛋」願意犧牲奉獻,但是一個制度不能靠少數人的犧牲與奉獻。
    2020年全民健保大漲
    戰後嬰兒潮的最後一代醫師,在2030年滿65歲都會退出江湖,所以「二百元醫師診察費」必須結束。這個道理很簡單,怎麼可能一個被社會認為是菁英的這一群,每天做牛做馬,犧牲奉獻,卻連房子都買不起,然後社會期待他們安心看病,開刀不出錯!所以我鐵口直斷2030年健保大漲,在這之前大約還剩幾年的好光景。
    如果這次財務危機,在處理的過程中,社會上主流的民意對醫界是正面的,那麼危機可能暫時不會來到;如果不幸又重演過去「逢漲必反」的戲碼,那麼,還在醫學院或剛出道的醫師會接受到一個過去二十年來醫學院的「反健保」傳統訊息,就是健保其實是個爛制度,政治人物用這樣的制度來壓榨醫護人員,然後製造健保便宜又好的假象,這個看法有沒有道理?當然有,尤其對年輕醫生……醫學生非常有說服力,只是在醫師用腳投票之前,在戰後二十年內出生的這個世代,還是看病主力時,問題是被掩蓋住的。其實年輕一代已經開始出走,第一波就是放棄大科,造成「五大皆空」,第二波是飛往對岸,第三波走向產業,第四波天下何處無芳草,走向全世界。
    十年後的世界會非常不一樣,沒有公平合理的待遇,要求醫護人員做牛做馬,一定不可能,這是我的預測。能考上醫學院的人,頭腦都很好,沒有生存問題,只有選擇做什麼的問題,而最容易用腳投票的,當然愈年輕愈好。所以我們愈早打破他們「診察費」有一天會合理化的美夢,愈有利於他們做「出走」的決定。同樣是開刀,不能領美元,至少領人民幣,怎麼會有很多人只領台幣還要受氣?我講的太直接嗎?一個高級知識分子,社會長期壓低他們的價值,而希望這群人永遠當大家的僕人?您真的覺得這是合理的期望?
    看一次病應該付多少錢?
    很多醫師一個診次(三小時),可以看五十個病患,有人犧牲吃飯時間看到午餐後,可以超過百人,這其中,最多是拿藥,非常簡單的診療,這是簡單型;在基層,感冒、腸胃不舒服最常見,流感流行,內兒科、耳鼻喉科擠滿病人,一個晚上,幾十個上百個病人不少見,但是2020的武漢肺炎一流行,大家突然都不敢隨便上醫院,感冒自己處理不是壞事,全世界大部分地方皆如此。所以如果未來,大部分醫生看診,複雜型例如:不明胸痛、腹痛、慢性肝炎、心肌梗塞、小兒過敏性疾病、老人各種慢性病夾攻,看診時平均要二十至三十分鐘,那麼一個診次,十個人就很多了,這時候,難道診察費不應是一千元以上?
    醫護人員這些主要成本都是倍數起跳,健保費當然要加倍!不過,漲一倍聽起來很可怕,但是漲價之後,台灣依舊全球最便宜,那麼到底是哪裡出錯?
    健保費率為什麼需要加倍?
    首先,未來的醫師需要兩倍的預算以上,才能滿足民眾的基本需求,第一,醫師已經開始通用《勞基法》,所以到了時間,不是加班費加倍,就是人力加倍,其次,醫師診察費,不可能還是二百多元,我估計,至少漲五倍,但未來看診將區隔簡單和複雜。
    未來如果有下一代的醫師,要追隨許金川醫師做超音波,難道超音波的健保給付不該漲幾千元?魏福全院士是個特例,但是接生、手術,我們還有可能用現在全世界都視為不可思議的超低價?
    所以說,光是醫師的成本就至少要好幾倍,那護理人員呢?護理人員的問題主要是護病比太低,也就是一個護士要照顧的病人太多,我去年接受了一個小手術,住了三天,仔細觀察了護理人員的辛苦,她們一接班就像作戰一般,八個小時一分鐘都無法休息,還要交接班、寫病歷、做報告,到了小夜……大夜,大家都希望平安,只要一、兩床病患有狀況或急診轉來一個病患,人手馬上就人仰馬翻。
    台灣的護病比太低,所以有陪病文化,人手不足靠家屬、靠外勞,歐美國家那種不准陪病的制度一旦全面施行,人力也是兩倍以上起跳。除了護病比,我認為護理人員的薪水太低,低多少?新進人員至少要調百分之五十,有經驗的資深同仁應該加倍,還有全球超低的病房費,一天五百多元,用美元算也不貴。其他各種手術,需專業人員操作的檢查,沒有多少是合理的,所以,成本增加超過一倍,健保費當然要漲一倍。
    我們在前面的一章節分析過,全民健保的便宜,是來自於贏在起跑點,在上世紀開辦時,沒有多花錢就完成全民納保,同時領先全球採用大數據管理,每年省數百億至千億,加上總額預算的管制,二十年下來,基期加上成長率的複利率,雙重效應下,我們少花了幾兆元。單以今年來看,用韓國為標桿GDP八.一%左右,2020年我們應該多支出九千億,那要漲多少才夠,我認為五年要多花一兆以上,健保費率要翻倍,您一定想,這怎麼可能?漲個五%、十%就吵翻天,怎麼有可能翻兩倍?我同意,所以我說2030健保大限,因為要說服國人接受漲價,難上加難,所以嘜憨了!子孫自有子孫福!
    漲多少才叫做大漲?
    這個世代的台灣人,沒有經歷過健保費大漲,所以我們先來看看美國,下圖(請詳見原書)是美國1999年到2018年這二十年間的平均醫療保險費的增加情形,以家庭費率為例,1999年大約六千美元,2018年已逼近兩萬美元,如果用台美國民所得和物價指數來調整,以五比一來看台灣,根據中央健保署的統計2018年,受雇者平均投保薪資四萬三千左右,雇主負擔70%,受雇者負擔30%,如以一家四口計算,每年大約三萬也就是約一千美元。
    許多有在海外就醫經驗的人都知道,台灣醫療費用的便宜,不是算百分比的,而是算倍的,同樣的金額,在海外就是用美元、歐元、英鎊計算,這麼大的差距,十年後要補足缺口,基本上健保費至少要漲一倍以上!您一定說:「有沒有開玩笑?漲百分之五就幾萬人上街頭,所有Call-in罵翻,怎麼可能漲一倍?」
    我今天寫這段話,並不是要教政府如何漲價,而是說從了2020年,保費沒有加倍,到了2030年會找不到醫生和護士,到時全民健保自動崩潰,大家回到上世紀的八○年代,自己吃自己!或是健保「勞保化」。
    公立醫院崩解
    長期缺乏足夠資金挹注的系統會先在哪裡出問題?首先是公立醫療體系,上世紀的一九七、八○年代,我們曾經迎來公立醫院崩壞的時代。我的好友在二十年前被榮總派去宜蘭醫院當院長的唐高駿醫師,分享過一個有名的故事,他本身是急重診的專科,長年服務在台北榮總,他說:「從實習醫師到主任數十年如一日,救護車的聲音只有一種,由遠而近,然後停止,然後聽到救護員推床進急診室。」他到宜蘭的第一天,救護車由遠而近,然後呼嘯而過,逐漸遠去。他說:「這一輩子,沒有感覺更大的挫折,空有一身功夫,病人過門不入。」這是因為這間日據時代宜蘭人眼中的大病院,到了1980年代已經爛到不行,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長期缺乏資金的投入。要把醫院轉虧為盈,需要先投資要買新設備,請來好的醫生,所以要先虧,做出名聲之後,病患回流,醫院做起來了才開始賺錢。最有名的例子是上世紀九○年代的台南的奇美醫院。但是公立醫院很難,政府不會先給一大筆錢,不過,長話短說,唐院長由於急重診的能力,加上管理的天分,在短短的幾年內,把宜蘭醫院起死回生,現在是陽明大學的附設醫院,是守護蘭陽地區健康的重要中心。
    我舉這個例子是說,曾經有大約二十年的時間,公立醫院都很爛,原因是「低薪,缺乏投資」,那個時代是私人醫院大幅成長的時代,因為台灣開始經濟成長,需求就上來,供不應求,民間自然會投資來滿足市場需求。勞保當年給低價,所以那個時代的醫療就「兩級化」。
    兩級化
    各位有沒有發覺,過去十年來,自費項目愈來愈多?這兩年有一種很夯的血糖測量儀,亞培的瞬感(Freestyle Libre),可以連續測十四天,用貼的,不必扎針,全亞洲只有台灣買不到。這一個大約三千元台幣,可以用十四天的產品,在電子業非常流行,大家都是去日本或香港帶回來的,這只是冰山一角。台灣長期被國際藥廠定位為「低價、規模小」的市場,所以新產品先在中日韓星港上市,東南亞經濟起飛之後,我們還要排在後面,而更大的影響是「健保勞保化」。
    勞保化,這是什麼意思?就是未來全民健保會變成「次級保險」的代名詞,很像當年的勞保單,要開好一點的藥都要自費。
    或許大家比較喜歡這樣的制度,就是大鍋飯,菜不要太好,餓不死就好,想吃好的自己加菜。我個人認為一個社會的高度,在於分享,然而民主國家,人民當家作主,我只有一票,花了這麻多篇幅在說明一件事,就是未來如果長期營養不良,那麼整個健保體系就會如同1980年代的公立醫院一樣,房舍老舊、人才出走,以保險的角度看,就是勞保化,這個名詞是形容如同1980年代勞保時期,許多私人醫院都會對病患說:「勞保的用藥比較不好,你要不要自費?」
    侯署長愛說笑
    曾任衛生署署長,現任新光醫院院長,骨科聖手侯勝茂醫師喜歡說一個笑話:「有一個病患去就診減肥,醫師開了藥之後,他每天作夢,都夢見在追美女,幾個星期下來就瘦了!這個病患的朋友聽到這麼有效,也去求診,但是作的夢不一樣,他每天夢見被怪獸追,幾個星期下來,也瘦了!第二個病患就問醫師,為什麼和他朋友作的夢不同?醫師回答他說:『你的朋友用的是自費,你的是健保,效果雖然相同,但是感覺差很多!』」

    不過如果不只是感覺差一點呢?大家知道到今天,健保只給付傳統鼻胃管,材質好一點的要自費?這才多少錢?我們摳了二十幾年,什麼現象都有,未來醫師在手術室還要備電鍋,所有口罩重複使用,比較省?別說笑了。
    我的結論是,全民健保不會倒,但是會勞保化,台灣未來變成兩級化,有錢人自費用好的藥、好的材料,付不起的用次級品,一樣有效,維持低保費,如果輕病看診再管制的嚴一點,會比較像「台式的新加坡制」,優點是抱怨浪費的聲音會愈來愈少,因為大部分花自己的錢。
    戰爭尚未結束
    這不是結局,也不是結局的序幕,或許是序幕的結束---溫斯頓.邱吉爾
    (This is not the end, this is not even the beginning of the end, perhaps it’s the end of the beginning.—Winston Churchill)」
    本文摘錄自《二○三○ 健保大限》

  • 台北榮總加馬刀醫師 在 琪幻の愛麗絲夢遊仙境 NEWendy’s Wonderland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1-13 12:17:05
    有 3,997 人按讚

    我是Brian,曉琪先生,今天更新一下曉琪狀況。
    
    去年11月初醫生認為免疫療法對曉琪肝部腫瘤沒有正面影響,繼續惡化的肝部腫瘤可能導致肝衰竭,最壞的情況有可能撐不到過年…
    於是我們緊急安排到榮總進行釔90治療(關於釔90的治療細節其實曉琪已經寫好,但因病狀況起伏所以一直沒有po文,近日會找時間分享)。
    
    
    12/6曉琪完成釔90治療,12/8出院,然後在12/15晚上我倆入睡後,雖然曉琪並沒有半點吶喊或掙扎,但我卻在1點半突然驚醒,隨即發現她雙眼翻白上吊、手臂張曲,嘴角泛出白沫…
    一陣忙亂後救護車把曉琪送到台北馬偕急診,後經醫師判定這類似癲癇的症狀是由擴散到腦裡的幾個腫瘤所引起,其中又以一顆緊附腦幹的腫瘤最為凶險,隨時可能令她停止呼吸心跳。
    於是在醫師說明與我們見證下,她自己簽好了放棄急救的意願書。我們都有哭只有她沒有,後來她跟我說,如果她掉眼淚她媽媽會更捨不得…
    
    
    接著在醫生的建議與安排下,我們在12/19把曉琪帶到了「淡水馬偕安寧大樓」的32病房,一方面進行腦部的支持性放療,另一方面緩解她癌痛的疼痛。住院後發現胸椎也有大範圍腫瘤包覆住脊椎,短短幾天後胸椎以下就無法行動也無知覺,判定癱瘓失能…
    
    
    曉琪的病況惡化是不幸的,但這其中唯一讓我們感到安慰的,就是來到台灣安寧之父-賴允亮(我們都叫他賴爸)一手催生的「台北馬偕安寧療護教育示範中心」。很感動32安寧病房的許多照護人員,把醫護真正當成一個天職與使命,我陪她去過很多醫療場所,「服務很好的照護」與「發自內心的關心」兩者間的區別我能分得出來…
    
    
    我很少在外人面前流淚,但那天當32安寧病房的護理師與醫護照護阿姨悉心幫曉琪洗澡做spa,而她輕輕說出「好蘇服喔」時,我在她身後忍不住濕了眼眶。
    
    
    這段期間當只有我跟曉琪兩個人在時,我們偶爾相視微笑,偶爾無言哭泣,但最後我總是告訴她不要太悲傷,只要想著知道明天對方都還會在,今天就要開開心心的相伴,把真正的悲傷留在分別的那天就好。
    
    
    今天的更新不為其他,只希望看到文章的人,能多注意健康一些、能多愛身旁人一點、能多珍惜當下一秒,這樣就算是為曉琪種了些福田,行無畏布施。因為打文章的當下,曉琪正處於最辛苦的時刻,只希望你們的善念與力量能讓她支撐到跟我們再吃一次團圓飯。
    
    
    另外也要幫安寧病房正名一下:很多人聽到「安寧」二字會有排斥,感覺那只是個等待命終的處所,但我接觸後發現並非如此。我的理解是當我們去一般病房時,醫生的第一優先是找出病灶與病因,而非解決症狀,像是如果病人主述肚疼,醫生會探究為何出現症狀,而非先盲目止痛。但來到安寧的話,因為疾病的資訊已充足無疑慮,所以他們會先解決症狀,緩解病人的不適後再進行其他的醫療處置。陪伴過癌症病患的人都知道,癌痛無法忍受,所以先處理病患的痛楚,讓他吃得下、睡得著,養好體力與精神才能再做其他的治療,所以安寧病房的病人最終還是有一半能出院或轉到一般病房進行後續療程。不需要視安寧為畏途,提高病人生活品質的同時,也能增加他的求生意志。
    像是脊椎檢查結果出來的那天正好是去年底12/31,神經外科醫生向我仔細解釋,因為腫瘤大範圍包覆脊椎,即便手術順利,神經癱瘓獲得改善的機率也不到1%,另外還伴隨術中大量出血的風險,與術後兩周至一個月傷口都會劇烈疼痛等等,所以請我們討論一下是否仍想開刀處理,他把選擇留給曉琪自己。我相信這樣的狀況在其他地方,多半會直接勸我們放棄開刀,但安寧病房這邊還是想方設法,為曉琪尋求最大的可能性。後來當天醫生特地再來跟曉琪解釋了一遍,最後說:狀況就是這樣,妳可以想想看,如果妳希望動刀,雖然明天1/1是假日,我一樣會來幫妳處理,不要拖到任何時間。
    雖然我們最後決定不開刀,但這樣的體貼與用心我們永遠不會忘記。
    
    
    馬偕安寧中心的slogan是「願與病人一起苦」,但我覺得不只有苦,他們也與我們同喜同悲。
    
    
    然後我要謝謝那些來幫曉琪代禱、來為曉琪唸佛祈福、來陪伴我們跨年、來陪她聊天忘卻身體病痛的朋友與家人。也特別感謝32病房的所有照護天使,還有許許多多善心的志工們。一言難盡,點滴心頭…
    
    
    最後我想跟曉琪說
    我知道這兩年半來妳為我們很努力
    雖然妳在其它家人面前從不喊辛苦
    但我知道妳真的很倦了
    
    
    最近每天睡醒妳都跟我說夢見自己在奔跑
    但醒來下身卻一樣沒有任何知覺
    妳問我去了佛祖那,是不是又可以走路了?
    何止,妳還能夠隨時用飛的回到這裡看看我們。我說
    
    
    謝謝妳
    我們命中註定沒有孩子
    但最後能讓我幫妳換尿布、洗澡,換被褥
    讓類固醇把妳腫成圓圓胖胖的臉兒
    像個大尺碼的Baby
    讓我們有了最可愛的女兒 
    妳 我最愛的
    
    
    #藉這篇文章聊表對馬偕安寧32病房的無限感激
    #請不用替曉琪加油因為她已經很加油

  • 台北榮總加馬刀醫師 在 蒼藍鴿的醫學天地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7-30 18:00:05

    🎉本集來賓:台北榮總腫瘤醫學部 — 陳三奇醫師
    ✨本次有豐富的抽獎活動!✨➡ 看完影片去答題就能抽獎品 💟

    蒼藍鴿精選作品及健康好物推薦▶ https://campsite.bio/bluepigeonn
    加入Youtube會員支持科普頻道▶ https://reurl.cc/j7lLdn
    訂閱LBRY頻道以備不時之需▶ https://ppt.cc/fNJ2px

    ✨ 各段重點 ✨
    00:00 戲精開場
    00:41 醫師與病人的診間攻防戰
    *診斷告知要因應不同個性的患者?!醫師也要練習說話的藝術?!
    *正規治療 vs. 自然療法,全對或全錯?
    06:01 現代醫學的肝癌治療
    保肝測驗答題重點千萬別錯過~
    08:18 天馬行空胡亂問:肝癌晚期直接換肝是否能根治?

    #肝癌 #肝腫瘤 #肝癌治療 #標靶藥物 #標靶治療 #免疫治療 #手術 #開刀 #栓塞 #健康檢查 #肝功能 #換肝 #肝臟移植 #肝炎

    「Kevin MacLeod」創作的「Breaktime - Silent Film Light」是根據「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授權使用
    來源:http://incompetech.com/music/royalty-free/index.html?isrc=USUAN1100302
    演出者:http://incompetech.com/

    【蒼藍鴿的熱門影片】
    關於『癌症』的真相!
    https://youtu.be/tYKIhSoBIrg

    大胃王吃了這麼多為何不會胖?網路真相揭密!
    https://youtu.be/StGteShJaLM

    為何早餐店奶茶是「地表最強瀉劑」?網路真相破解!
    https://youtu.be/B37Dek2u1lY

    實測挑戰!你看得懂醫生寫的病歷嗎?
    https://youtu.be/mgxRuDbSV88

    失眠淺眠怎麼辦?這幾招讓你一夜好眠!
    https://youtu.be/28fdCrV6EKo

    念醫學系真的好嗎?一路上的心境歷程有什麼變化?
    https://youtu.be/a9z4YK1qH38

    癌症新療法「免疫治療」有多貴?原理是什麼?
    https://youtu.be/TJduprv5uhQ

    【追蹤蒼藍鴿】
    ▶FB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bluepigeonnn/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bluepigeon0810/
    歡迎蒞臨討論,別忘了按讚跟追蹤!影片也歡迎分享!

    【關鍵字】
    蒼藍鴿/醫師/醫生/醫學/醫學系/台大醫學系/健康/保健/工作細胞

  • 台北榮總加馬刀醫師 在 鄭淳予醫師 x 神經很有事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9-01-11 21:15:00

    #抗老逆齡 #腦科學 🧠🧠 歲月是把殺豬刀,為了對抗老化我們無所不用其極,花錢買保養品、吃膠原蛋白,但你知道抗老逆齡最重要的因子是「#端粒」嗎?你知道預防失智最重要的是讓腦細胞不停再生?今天宜婷和雅惠用腦科學帶你解密端粒,讓你了解生活上CP值最高的抗老養腦小撇步!你一定要知道的凍齡腦科學!🔜🔜 #分享給更多需要的人知道


    🎬🎬這個影片想讓你了解:
    🔸細胞老化速率取決於端粒!
    🔸如何定義老呢?
    🔸端粒過短的危險性!
    🔸壓力如何決定你端粒的長度?
    🔸如何增加端粒長度來逆齡!


    #影片大綱
    🔸什麼是老呢? 00:21
    ▫外表看起來很老:皮膚老化、頭髮花白。
    ▫感覺自己年紀大:穿著老派。
    ▫自覺身體狀況不佳:疼痛纏身。

    🔸為什麼端粒很重要 02:41 端粒位於人體細胞內染色體末端,端粒就像保護套,保護染色體的完整性,人體細胞會不 停再生及死亡,維持細胞功能正常運作。隨著身體細胞分裂次數增多,染色體上的端粒會越來越短,端粒短到不能再短,就會失去保護染色體的作用,細胞將停止生長,進入老化或凋亡。

    🔸端粒過短、細胞老化:失智、骨質疏鬆、糖尿病、癌症、中風比率提高。

    🔸壓力與端粒長短有關係03:50
    ▫視壓力為威脅反應—心跳加快、血壓上升、大腦產生壓力賀爾蒙、喘不過氣、腦霧→長期下身體無法正常放鬆,身體無法負荷,容易產生發炎、免疫力下降等問題。
    ▫視壓力為挑戰反應—血流到身體需要位置如腦部及心臟,身體產生正能量面對壓力→壓力解除後身體會放鬆獲得休息。

    🔸如何增加端粒長度防止老化 05:36
    ▫睡眠:起床是否有清新感?
    ▫飲食:O:多吃食物原型、Omega-3食物、抗氧化食物如橄欖油、深綠色蔬菜、堅果類、酪梨等。X:加工食品、含糖食物。
    ▫運動:肌力訓練、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瑜珈。


    TalkShow :賴宜婷。汪雅惠
    內容腳本 :汪雅惠。賴宜婷
    導演:汪俐彣。楊筱薇
    後製剪輯:汪俐彣。謝劭玟。賴通䇇


    💚💚加入我的Line好友:https://goo.gl/nvvoZQ
    『神經很有事』的YouTube ▶ https://goo.gl/xwNuU7
    FB ▶ https://www.facebook.com/chunyuchengmd/
    官網 ▶ http://www.chunyuchengmd.com/
    Instagram ▶ https://goo.gl/ZMvbdu
    .
    有三個平台可以聽到我的音頻節目👇👇
    🎧 SoundCloud 音頻 ▶ https://goo.gl/8Tigkr
    🎧 喜馬拉雅FM音頻 ▶ https://goo.gl/uAf3ab
    🎧 Apple Podcast音頻 ▶ https://goo.gl/sGiwZN


    **追蹤「神經很有事團隊」
    🔹鄭淳予醫師:https://goo.gl/NSdFdL
    🔹汪雅惠護理長:https://goo.gl/TkbTXg
    🔹謝劭玟物理治療師:https://goo.gl/mzmcoe
    🔹賴宜婷護理師:https://goo.gl/RM7gg9
    🔹楊筱薇護理師:https://goo.gl/25KxZ9
    🔹汪俐彣事務長:https://goo.gl/d22Aat
    🔹賴通䇇視覺工程師:https://goo.gl/rXxuYe


    #逆齡 #長生不老 #抗皺紋 #抗衰老 #抗腦霧 #不老神話 #長命百歲 #凍齡 #Telomere #長壽 #笹本恆子 #劉德華 #抗壓力 #端粒 #腦科學 #睡眠 #運動 #飲食 #神經很有事 #脫口秀 #疼痛 #失智 #神經很有事 #健忘失神 #鄭淳予醫師


    #關於鄭淳予醫師
    主治專長的項目有 : 頭痛 | 疼痛、暈眩、失眠、腦中風、肩腰背痠痛、神經痛、手足麻木無力、失眠、巴金森氏症、失智症、記憶力退化。

    #國際頭痛年會講者-偏頭痛與腦心血管功能異常
    #國際腦心血管疾病年會講者-腦靜脈逆流與循環功能分析

    #現任
    - 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 博士
    - Cheng's Neurological Clinic 主治醫師
    -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兼任主治醫師
    - 獲 2014 年國際神經血管疾病學會 年輕研究者獎
    - 台灣神經科專科醫師
    - 台灣神經重症加護專科醫師
    - VidaOrange生活報橘 專欄作家
    - ETNEWS健康雲 專欄作家
    - 風傳媒 專欄作家

    #經歷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主治醫師
    振興醫療財團法人振興醫院 神經內科 中風中心 執行長


    #腦科學 #腦霧 #你腦霧了嗎 #健忘失神 #健忘 #失神 #brainfog #神經很有事 #失眠 #淺眠 #睡不好 #頭痛 #偏頭痛 #頭昏 #頭暈 #頭痛治療 #疼痛 #慢性疼痛 #疼痛治療 #失智 #記憶力退化 #中風 #高血壓 #鄭淳予醫師 #神經科 #神經科醫師 #神經內科 #chunyuchengmd #neurologist #neurology #headache #migraine #pain #poorsleep #insomnia #dementia #dizziness #vertigo #stroke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